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文明之旅》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明之旅》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时间:2022-08-05 15:05: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明之旅》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明之旅》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明之旅》读后感

  陈玉钰

  在二十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香港的凤凰卫视突然立下宏愿,要在全球观众面前行走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并聘请余秋雨先生作为嘉宾主持。于是,便有了“千禧之旅”,这个拍摄历时4个多月,跨越4万多公里,踏遍全球10个国家的世纪力作。而在这整个行程中,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国家,例如北非,中东,南亚等,穿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这些硝烟弥漫的危险的地段。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亦或者是一个集团能做出安全的保证。一路上会遇到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而该书——《文明之旅》实则是电视纪录片“千禧之旅”的台本,并没有较大的变动。相较而言,余秋雨先生的另一著作——《千年一叹》,则是对于这场旅行以日记形式的记录。与余秋雨先生历来的文风不符,显得过于质朴,并无“文采”之讲究。可毕竟仓促之下的随笔。虽然,仓促向来是写文之忌,可谁又能否认,这出自万里恐怖行生命重压下的仓促不是另一种美呢?

  一.这一站,埃及

  从余秋雨先生的书中可以看到,埃及,似乎并非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然而,对于埃及,我却总是保持着最虔诚的景仰以及最热忱的向往。对于这里,似乎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而神秘、未知,总是可以带给人们以无穷无尽的想象。和埃及或者是埃及文明相关衍生出来的的影视剧、小说等文化产物,可谓数不胜数。而这也许意味着只有这些未知的神秘才让这个地方显得更加璀璨迷人。

  我想,任何一个人,站在金字塔面前,除了表示惊叹之外,都会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金字塔、法老墓和木乃伊等神奇的物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而我们现在可以翻来覆去讲述的相关历史,其实都只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废墟中潜心研究的结果,而我相信,相对于早已经毁灭或者是尚未发现的部分来比,我们所有的已知不过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有时候想起来,会感叹于时间的魔力。那些曾经鲜活的人们啊,在它面前终究是化作了羊皮纸上的一个个名字——拉美西斯,图特卡蒙,特里奥帕特拉等等,或许再配合着一个个演绎版本的传说,撩拨着现在人们的心弦,妄想着从这一个个故事中窥见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人们的一生。

  二.下一站,中国

  余秋雨先生的书似乎总是充满着对战争与文明、宗教的讨论。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一种文明对一种文明的摧毁、渗透、取代,还是一脉相承?”

  我想也许,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是传承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摧毁与取代。而战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又是两种文明碰撞交战的舞台,是文明发展的舞台。不然,中华民族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要经历战争却不是依旧传承下来而没有摧毁殆尽?以前一直觉得,四大文明古国,其他几个传承下来的文明少之又少,毕竟,例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都只能凭借人们的猜测而复原图纸,这些应该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吧。可是,后来想想,似乎不能这样直接的盖棺定论。毕竟,不应该只是文字或者是诗词歌赋就是文明,习俗、信仰、生活习惯皆属于文明。而至于其他文明古国之文明,不能简简单单的说他们消失或者怎样,也许传承下来的有他们的习俗,信仰,习惯。不过有时候会又觉得,如果侵略的文明更强势,那么也许就会让原来的文明消失或者断层 ;而反过来侵略的一方也可能会被同化之类的吧?比如北魏被汉化,印第安人被侵略……

  历史,总是这样,在留下一个又一个未知谜题之时,还留下了许多这样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也难怪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每当我看到电视里的纪录片亦或者是阅读市面上卖的世界未解之谜时,看到其他文明古国,尤其是埃及的考古学家、语言家费力地破解着那上古时期的文字却收效甚微之时之时,都不由得想起中国。同样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是中国的历史似乎并没有什么难以破解的文字。毕竟连时间长久诸如甲骨文都已被认得差不多了,甚至于还有考生以此来写成一篇洋洋洒洒的高考作文。又想到,中国的史书似乎从无文字问题,然后又不免内心感慨秦始皇之伟大——除了首称皇帝,还有统一文字。前段时间看《大秦帝国》,不紧感慨万分。然后才觉得,秦国统一六国也许并非始皇一人之功。毕竟,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七代君王无一人为昏君。嬴渠梁用商鞅,君如青山,我如松柏,同心同德,永为知音;嬴驷用张仪,合纵连横破六国联……可是最终三世而亡。有时候不禁想,如果赵高李斯没有扶植胡亥,当立者是那个被秦始皇寄予厚望,着重培养的公子扶苏,那么,秦,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 历史的另一个魅力,似乎就在于这些假设,又或者说遗憾了吧。可就像仓央嘉措的《问佛》里: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三.一场走走走的旅行

  可能,这不是一篇规规矩矩的读后感,或许还有一点点偏题。毕竟从《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叹》、《文明之旅》,余秋雨先生的书似乎总是在诉说着那些深奥而又值得人深思的话题,例如文明与战争的相对关系,例如宗教……但又也许是“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的哈姆雷特”,我不喜欢这些沉重的话题,相对于这些而言,由历史和未知所带来的神秘更加让我心向往之。想起几年前,我曾经纠结于文理之间,想的是如果选择文科,那么,往后就选择历史作为专业,也许埃及的考古大队将会多了一个人的身影。可总归,选择了理科,在研究过去和探索未来之中,选择了去探索更加未知的未来,可这并不影响我依旧热爱着历史。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他们的生活亦或者所作所为,却只能由得那些口口相传的传说演绎或者是几条晦涩的文字来窥得一斑。可这也许就是历史另一个魅力所在——可以加之以无穷无尽的想象。毕竟,如果一切都如求解一个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组一样按部就班,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失望的一件事啊。

  中国自古便一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说法。的确,亲临实地总是不同于书中电视中他人口中所得所知所带给你的感受。记得,我曾经改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你通宵游戏网吧开黑/布里斯班的鱼已划过珊瑚丛;

  你复习拉格朗日泰勒公式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蒙巴萨的小蟹刚遛出渔夫的手心;

  你编写程序代码学着链表指针递归调用/布拉格的电车正摇着铃晃过金色夕阳;

  你纠结是去哪个食堂还是北区商街南区一服/哥本哈根的街头画家完成了第99幅立体画。

  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城市雾霾天里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楼宇校园里永远遇不到的人。

  在圈子之外/在另一个世界, 当或困惑或悠然的时候/它自在那里/等待着与你不期而遇······”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出去走一走,怎么能感受到大千世界。或许旅行的意义就是一场又一场遇见,不仅仅是遇见不一样的人,而是另外一个世界。

  我期待着一场走走走的旅行。期待着可以在月光洒过美人鱼的雕像之时,站在哥本哈根东北的长堤公园,石块零碎的海岸上,海风带着夜晚的气息吹向浅滩,思考如若童话里的美好终是究落了幕,拉着邻国公主手的英俊的王子变成大腹便便的秃顶老头,亲爱的人鱼小公主,你还在海面上守望者你的爱人,唱着悲伤的歌吗?;可以站在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面前质问它:“是否果真是拿破仑打破了你的鼻子?还是这黄沙里的时光嫉妒你那英武的脸,硬是要让你残缺不全?”;又或者是在云南的雨林看清晨第一缕阳光投下完美的丁达尔效应;在东北的冰雪里追逐着寒冬的脚步一路向北看异域风情;在敦煌的午后瞻仰莫高窟的神秘;新疆的地平线上看点点繁星的璀璨;在上海的午夜看依旧霓虹闪烁的繁华……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作者简介

  陈玉钰,给自己起笔名是青瓶,出自"云在青天山水在瓶",来自四川成都,茅以升学院2016级,梦想成为温婉娉婷,满身书卷气的中文系妹子,或者是在埃及的漫漫黄沙中考古,然而,最终还是投身于电子信息的怀抱中。总之,这一切是太多的巧合以及阴差阳错。

  自问是否花瓣铺得更远便更香

  总是觉得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惟愿在以后的日子里

  居庙堂之高则披星戴月,

  处江湖之远则尘埃落定……

【《文明之旅》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关文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08-2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05-1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03-0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8篇07-15

《寻人不遇》读后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08-11

【教育随笔】重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08-20

行万里路作文03-2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2月高中国旗下讲话稿08-17

快乐之旅朱尔多的魔法之旅读后感07-17

书之旅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