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2-08-26 01:21:3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一)
  
  看了电影《张思德》后,一个最主要的印象就是平凡!平凡的人(憨厚、纯朴),平凡的岗位(警卫员、烧炭队长),平凡的事(警卫、开荒、烧炭),但在我们的眼里,他并不平凡,甚至可以称之为伟大,他的死被毛主席评价为“比泰山还要重”。在这个信仰缺失、英雄褪色、理想泯灭的物质社会,银幕上的张思德,以他的朴实憨厚给了我们的心灵重重一击,带给我们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在他的追悼会上,主席还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张思德,他参军12年,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作风,果断勇敢、不畏牺牲;始终保持高尚的做人道德,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由于工作需要几经调动,但是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他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党叫干啥就干啥,普通得只知道工作,他平凡得只懂得奉献,但在人民利益面前,他却用自己年仅29岁的生命承载了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使他不仅成为一位英雄,更成为一种精神--伟大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正由于这种精神,才使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隆重的举行纪念,虽然英雄离我们而去,但历史没有忘记他,祖国没有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永远闪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话语虽然还常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真正的内涵却早已模糊,不知不觉之中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空头标语或口号。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随时都会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时刻冒出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人和人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争取个人利益的时候,在抢夺属于自己的位置和资源的时候,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有人说很多情况下电影不是对现有东西的重复,而是把我们现在社会中很多缺失的东西做一种重建。电影《张思德》就是对这种精神的重建。张思德用他的实际行动为现代人上了一课,我不敢说一部电影就能一下子找回缺失的东西,但至少提醒我们开始发现这种缺失,并渴望找回它。当今时代,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冷漠,权力至上,竞争激烈,还有多少人甘于只是一棵“清凉山上的草”?在这些人眼中,只有美丽娇艳的花朵才是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他们一心一意渴求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希望得到领导的垂青,众人的艳羡;他们重视的只是结果,而忽略过程,当接手一件事情时不能脚踏实地地去把它干好,而只是想谋些好处或表现自己。太多的现代人已经迷失自我,早已忽略了小草的颜色才是生命中最质朴的色彩。
  
  张思德虽不善言词,却永远那么积极乐观,热于助人。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思德同志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他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每件事,并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断地鼓励自己,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他深刻地知道每完成好一件工作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证实,就是牢记职责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在生活中,他也总是处处关心身边的人,他认受到刺激的孤儿做儿子,让他感受到亲生父亲的疼爱;他真诚地关心哑巴老兵,认他做父亲,让老兵感受到亲儿子般的关心;在战友刘秉钟犯错误的情况下,不打击不冷漠,积极关心他的各项生活,激发他的革命热情,在他失意时送上温暖,最终使刘秉钟抬起头重新做人;他为了给老乡抓回受惊的猪,不惜弄得满身泥水……这些都让我非常受感动,也正是这种真挚的感情,才有了人们送别张思德时的感人场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怀着一颗真诚地心去对待群众,才能在工作中赢得群众的支持,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
  
  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张思德、孔繁森、李素丽、赖宁……在我们的事业中依然处处可见,他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于细微处见精神,尽力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涌动着生命的本色,闪烁着理想的光辉。影片中有个镜头耐人寻味。延安的窑洞前,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不屑地一笑:“中国的命运,不在他蒋介石嘴上。那是中国百姓一步一个脚印,流着汗淌着血踏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历史上,不乏察民情、谋民生的明君贤相,而惟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把阶级的、民族的、人民的使命统一起来,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忠实实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面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我们更要深刻领会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正确对待职务、正确等待工作、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地位与荣誉、以及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经受住种种考验,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这一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长久地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二)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和疏远感,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当然,《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景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故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在旁人看来,张思德仿佛思想很简单,傻得可爱,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可他从没有去比同年电影《张思德》观后感:一个普通士兵的人格魅力
  
  一位在领袖身边工作的普通战士,干的是警卫、开荒、烧炭等平凡的工作,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他,就是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中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的瞬间,穿越60载岁月。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热烈反响。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性中一些可贵的东西,是人人心中都有,但又人人都欠缺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感和疏远感,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当然,《张思德》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景仰和感动,更多的是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故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我们感受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受过伤,立过功,走过长征路。但他在参加革命的11年中,一直都没有升迁,许多和他资历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最低也是个连长了,可是他却从无怨言。尤其是1942年10月,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领导决定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他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并说: “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在旁人看来,张思德仿佛思想很简单,傻得可爱,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可他从没有去比同年入伍的战友谁提了干,谁升了职,而是同牺牲的战友比,比的是无私奉献的宽广胸怀。在劳动比赛中,他有股子不服输的倔劲,一分钟挥锄五十下,用 “气死牛”的精神比回子警卫团的名誉,比的是争先创优的集体荣誉。在生活上,他总是一身打补丁的土布军装,许多时候还打着赤脚,吃几个红枣就乐在其中了,比的是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这正是一名***员应有的思想境界。张思德以自己朴素的感情,纯真的真情,火一样的热情对待人民,对待同志。一个一言不发的孤儿,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对着他充满真情的喊出了爸爸。一个舍不得离开队伍的老炊事员,在他的热情关心下,又重新找到了家庭的温暖。一个不安心烧炭的年轻战士,在他的热情关心下,明确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一个犯了错误的老乡战友,在他的热情关心下,认识了错误,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你看他无论是尝百萆,当人梯,修车胎,站车尾,还是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无论是照顾炊事老兵,扶助烈士遗孤,还是向犯错误的同乡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正是这位不爱说话,爱打赤脚的小战士,他那种不计较个人名利、乐于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们的心灵。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打过仗、纺过线、烧过炭,无论是在前线当战斗员还是在后方当勤务兵,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切从党和人民需要出发,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他做警卫时,为了毛主席能按时到达会场,他长途奔波,及时取回汽车轮胎,修好汽车,保证主席按时顺利到达。在听说需要人到距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石峡峪庄开荒种地时,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并且哪里最苦最累,就带头在哪里干。为了确保中央机关的冬季取暖,他不怕苦,不嫌脏,主动要求去烧炭,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牺牲前的一句话“这里就是前线”,极好地表达了张思德同志对待革命工作的态度。
  
  张思德是平凡的,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他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革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张思德是伟大的,亦如毛主席说的,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正是他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化作了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以至于在他牺牲了几十年之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景仰。
  
  平凡的岗位,需要无私奉献,伟大的事业,需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三)
  
  最近我们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看后感受颇深。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贫农之家。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张思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红军长征中曾三过草地,到达陕北后,调至军委警卫营通讯班任班长,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任务均准确无误地完成。1940年夏,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的深山老林中烧木炭,为中央机关冬季采暖作准备工作。经三个月苦战,经过数道繁重的工序,终于把八万斤烧炭运到了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他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张思德不仅要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上级交给的生产任务,还要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长距离送信,积极完成了通讯任务。1943年初夏,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内卫班,在毛主席身边当警卫战士。1944年,组织再次派他到安塞县烧木炭。9月5日,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炭窑突然崩塌,不幸牺牲。1944年9月8日下午,党中央直属机关举行了“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主席参加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大会。在这个追悼大会上,主席做了着名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给予张思德同志很高的评价。
  
  电影《张思德》通过张思德同志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我们展示了他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事迹,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画面。对领袖,他无限忠诚。毛主席在延安外出时乘坐的汽车在车尾有专供警卫员站立的踏板,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张思德的。一次为了换坏的轮胎张思德跑了很长的路,一脸尘土,毛主席很过意不去,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到车里挤一挤,张思德却笑笑不说话,依旧站在那里。因为他深知,做好主席的警卫员,就是对革命的最大贡献。对孤儿,他非常关爱。他的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终于使得受到惊吓不愿说话的福利院的孤儿开口动情地叫他爸爸。对战友,他关心体贴。在去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烧炭时,对于闹情绪消极怠工的战友小白,他从不另眼相待,而是用他的憨厚和生活上的照顾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努力工作。对工作,他认真负责。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要靠烧炭来取暖。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木炭以备过冬。这个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干了多次却毫无怨言,他带着一种自豪的精神接受任务,并干得非常出色。
  
  张思德同志总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了平凡的事情,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张思德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激励了几代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完成好自己的学业,永远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观后感11-06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07-19

情书电影观后感09-08

电影《情书》观后感04-14

电影情书观后感03-22

《情书》电影观后感03-22

电影《面纱》观后感05-10

春潮电影观后感11-26

电影超越观后感11-25

电影无名的观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