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感想随笔>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

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

时间:2022-08-12 03:27:11 感想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

  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

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

  原创: 王明鹏

  认可时间是心理现象,就要合理把握时间三种时态,进出转换自如,接受当时时空条件下的自己表现,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与抑郁这个黑影和解,与焦虑这个完美共处。

  从心理层面理解时间知觉,就是试图重新认识另一个时间概念,搞明白时间的心理学定义,即“时间是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空一体并非胡说八道,有着心理学解释。

  认识时间这个心理现象的目的是什么,这要搞明白,必须捋一捋,否则就没有了意义。

  首先跳出庐山看时间现象,以便突破直觉思维。

  我们习惯了日常思维看问题,自动思维考虑事情,比如认为时间就是无尽向前,时间就是一分一秒,一天一月,一年又一年,时间就是过去今天与明天。但是从心理意义上看时间,就要有不同寻常的思维,就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保持心理学头脑。

  直觉上的时间是线性的,单向的,但是心理学上理解,就要知道这仅仅是直觉解释,时间本质不是客观存在的,因人而异,随心理感受而不同。心理上的时间是可以穿越当下的,时间空间是可以转换的,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思路。

  看别人看不见,方可能有深度,才可能会创新。

  其次保持觉察看自我,体会时间带来心理约束。

  时间既然是心理现象,特点就是大脑产物,是客观现实非真实的反映,而且与社会环境有关。这在一般生活中是必须的,也是我们普通人所赖以生存的,当然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我们遇到的困惑时候,或者解释别人出现的心理问题,就需要使用这个心理学意义上的时间定义。

  比如我们说活在过去是抑郁,活在未来是焦虑,活在当下才是心理健康,如何进一步理解呢。

  有个求助者看似生活事业成功,但是总是情绪抑郁,询问之下有着与父母解不开的心结,发生在小时候的分离无法谅解,而父母又是那种不易沟通的类型。这个问题给个解释就是活在过去时态中,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活下来,自己说了不算,可是长大成人心理能量丰富了,就要自我负责而不能归责于过去,必须承担自己成长责任。这其实是心理防御方式,试图回避现在问题。

  这种无法谅解与沟通父母的情况不少,站在时间角度必须回到过去,把创伤事件“想起来,有感情的,说出来”,予以情结处理,看到这不是对父母的恨,而是另一种对于父母的爱,恨的反面不是爱而是遗忘与冷漠。这是缺少爱,想要爱,却没有机会表达爱与被爱,陷入痛苦。我们引导说出心里对于父爱母爱的渴望与不满,同时解释父母本身能力有限,已经做到了当时时间空间下能做到的,他们想做好却不知道如何做的更好。

  焦虑更是常见心理感受,这是对于未来的恐惧,是与现实不符合的害怕。

  马上要高考中考了,有些焦虑紧张正常,再比如要准备讲课或者参加表演活动,也会出现紧张不安,思考这些时间带来的问题,其实不过是心理因素导致,表现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失去控制感。

  失控和不确定的后面,又是过高预期,或者说是苛求完美,对于自己要求过高过分,不能接受自己是普普通通人,会出错、会搞砸、会丢脸,这就表现为心理冲突:想得美又担心美。缓解焦虑方法很多,包括深呼吸放松,想象脱敏进入未来活动现场,接受一切不确定性,当然还要实打实增加控制感,那就是当下踏踏实实做好准备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吾志者可以无悔也”。

  认可时间是心理现象,就要合理把握时间三种时态,进出转换自如,接受当时时空条件下的自己表现,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与抑郁这个黑影和解,与焦虑这个完美共处。

【心理随笔:关注时间现象,意在觉察自我】相关文章:

知识分子过劳死现象亟待关注08-17

青少年心理闭锁现象浅析08-17

关注农村进城学生的心理变化08-17

关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08-25

关注心理健康心得11-24

关注心理健康范文06-19

高三作文-不易觉察的人生08-15

多少春意在严冬08-17

物理短路实验现象的心理分析08-17

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