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行政管理论文>马哲论文>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

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

时间:2022-08-09 06:26:45 马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

一、尼采人生哲学的出发点——悲观主义

 年轻的尼采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时,就接触到了叔本华哲学,并且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悲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但是,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最后导致了对人生意义的否定,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纵然人生本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也应赋予它一种意义。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终极现实,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生命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即表象。意志本身是一种盲目而又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个人接受这种冲动的驱使,不断产生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因此,一切生命现象在本质上都是痛苦。如果欲望得到暂时的满足,人们又会感到无聊。人生不过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另外,生命意志总是附着于个人,个体生命的必然结局是死亡,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意志是充斥整个宇宙的生命力量,是无限的本体。所以,无限的生命意志在有限的个人身上必然得不到满足,人生的痛苦来源于意志,“如果我们还是为我们的意志所充满……我们就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也得不到安宁。”①所以,人生的出路就在于否定生命意志。尼采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了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的观点,但他却把叔本华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改造成为对生命意志的肯定。他热情地歌颂了人的原始的生命意志。认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力量,个体生命的毁灭总是伴随着生命整体的再生,生命之泉源源不断,人生虽然永远根植于痛苦之中,但却是有价值的。在他看来意识到人生的痛苦并不能否定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存在,而应肯定生命,享受人生,在痛苦中求欢乐,在死亡中求生存。尽管尼采人生哲学的前提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但他却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悲剧精神。他认为,悲剧的实质并不像叔本华所说,来源于生命的有限与欲望的无限,而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与冲突。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自由观尼采虽然接受了叔本华把意志作为本体的观点,但他不同意叔本华从伦理学角度对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是从审美的视角上肯定了生命意志,用酒神精神来反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进而把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改造成权力意志。尼采说:“在求生存的意志信条上去觅真理,必然迷途:因为求生存的意志并不存在。不能存在的便不能意欲:但已存在的又何能在求生存?只是有着生命的地方有着意志:但不是求生的意志,我教你——只是求权力的意志!”②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世界之本体,并赋予其超越性特点。他追求的不是生命的本身,不是满足生命的种种欲望,而是超越于求生之上的生命的意志和目的。“生命之自身对我说了这奥秘。‘看哪’它说,‘我便是那必须永远超越自己的。’”③权力意志的这种超越性表明,尼采必然把人的本质看成是未定型的、未完成的,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尼采写道:我们的学说只能是什么呢?——没有谁能把人的特性给予人,无论上帝、社会、他的父母和祖先,还是他自己……。没有谁能对以下情形负责: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这般的,他处于这样的情形和环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从一切已然和将然之物的宿命中解脱出来。他不是一个特别意志,一个目的的产物,不能用他去实现一种“人的理想或一种幸福的理想”或一种“道德理想”——想要按照某种目的铸造他的天性是荒谬的。尼采的这个思想突出地表明了尼采自由观的现代意义。首先,人没有任何超验的本质,上帝不必说,社会的影响、祖先的遗传,乃至每个人自己的经历,都不能把一成不变的“人的特性”给予人。人既无超验本质,因而也就没有超验的自由或不自由,因而也就没有了非超验的自由,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创造自己的本质。其次,人也没有任何超验的目的,因此要由人自己来确立目的。第三,更重要的是人没有任何超验的罪恶及赎罪的责任,宇宙的生成变化超于善恶之外,被抛到这个生成之流中来的人同样超于善恶之外,在他的头顶上并无一个“绝对命令”或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他的行为全由自己决定、自己衡量。以某种超验的道德目的为归宿的超验的意志自由终止之处,非超验的自由的地平线呈现在眼前了。
尼采认为人的本质是未定型的,人类可以自由地创造自己的本质,人类也应该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未定型,塑造出更健康有力的人性。然而,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到压制,本能遭到摧残,结果人不是朝比动物更强健的方向发展,反而朝比动物更孱弱的方向发展了。因此,他提出重估一切价值,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展开严厉的批判。第一,旧道德提倡柔顺,压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认为,否定和破坏,乃是肯定生命的先决条件。“那不能不做一个善和恶的创造者的人”,“他最先不能不做一个破坏者,将一切评价破坏得粉碎。因此最大的恶属于最大的善:这便是创造。”④然而,基督教道德却强调驯服、柔顺、慈悲、怜悯,使人类变得病弱、怯懦、无力,这是从根本上反对生命。第二,传统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尼采认为,自私和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然后才有自乐、自爱,然后才能爱人。然而,基督教的道德,却鼓吹博爱、邻人之爱,并提倡舍己为人,把自己当作可恨的对象,把逃避自我、否定自我、损害自我、牺牲自我当做美德,尼采认为,这种轻视个人独立、否定自我的循规蹈距的传统道德,一方面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为那些意志薄弱者大开绿灯;另一方面,又使许多能够保持、发展、超越其自我的人成了道德的牺牲品。第三,传统道德反对创新,扼杀有创造精神的人,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尼采认为,历史上的一切创造者都是坚强而不仁的,最大的恶,就是最大的善,即创造的善,正是那些满腔热情、勇于破坏和创新的杰出个人,冲破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打破旧的习惯和迷信,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可是,传统道德却把创新视为恶,把守旧视为善,把一切新兴事物和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判其为罪人和恶人,从而断送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尼采通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的创造力展示了广阔的自由前景。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超人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的最高自由的表现,因此他提出“超人”说,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新的理想。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帝死了”,价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象——“超人”来填补,取代上帝的位置。“我要教人们以他们生存的意义”,那就是“超人”⑤。上帝已死:现在我们热望——“超人”生存!⑥

尼采用否定的方式来解释“超人”的含义,他说:“超人”这个字是赋有深刻意义的,它是某一类型的人,这种人的出现将是一件最大幸事,这种人与“现代人”、“善良人”、基督徒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⑦在尼采看来,后者有如下性质:第一,没有创造的愿望和能力,“不再投掷愿望的箭”,“不再诞生任何的星”;第二,谨小慎微,浑浑噩噩地度日,“小心翼翼地行走”,不断地服着一点点毒药,使自己沉入适意的梦境,最后用过量的毒药造成舒服的死;第三,个性已经泯灭,千人一面,“一切意愿相同,一切人相同,”尚未丧失个性的人则被视为疯人。这类人的反面,就是“超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超人的形象:第一,有着健全的生命本能和旺盛的权力意志的强者,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能力的人;第二,超越自身和超越弱者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从而支配世界,支配命运,主宰平庸之辈;第三,“超人”是生之痛苦的超越者,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具有无所不在的放纵和欢欣的天性,是生之欢乐的享受者,是酒神的再生,是权力意志之主。总之,“超人”是自我生命的创造、享受和肯定者,是自己的主人。尼采在开始提出“超人”概念时,超人还仅仅是他对于未来人的一种理想。在他看来,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超人”,“超人”尚有待于诞生。那些先后来到查拉图斯特拉的山洞的高贵客人们算得上是人类的佼佼者了,但他们还只不过是用来制造“超人”的砖瓦。尼采提出“超人”的理想,如他所说,意志完成其“改造”人类的使命,拯救人类使之免于退化。在这里,他把超人看作是现实的人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这是尼采的超人学说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但是到后来尼采开始把“超人”的称号封给所谓“上等人”。即所谓“人是非动物和超动物,上等人是非人和超人。”⑧由此他便成了社会等级制度的狂热鼓吹者,这表现了他的阶级狭隘性。尼采“超人”说的两重性常为后人所误解和利用,一部分人看到了“超人”所体现出来的人的自我超越性,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高度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则看到“超人”作为上等人、高贵者的面孔,以此来为法西斯主义和种族歧视主义服务。然而,后者并非尼采的本来用意,尼采固然提出了人的等级学说,但他只是把这作为手段,作为达到超人的途径而非目的。尼采的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尽管他指出的人生道路不完全正确,但他毕竟为人们寻找人生的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视角。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无启发意义。    
  四、尼采人生哲学对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重建的意义尼采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近代西方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商品经济蜂拥发展,乐观主义信念流泛的时代,尼采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危机及文明社会的病态: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掩盖着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他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贫乏的时代。我们的‘丰富’是最贫乏。丰富之真正目的被遗忘了”。⑨尼采接着指出:“由于这种非人化的机械和机械主义,由于工人的‘非人格化’,由于错误的‘分工’经济,生命便成为病态了。人类的目的,也就是文化,便看不见了,作为达到文化手段的现代科学活动,产生了野蛮化。” 滜面对资本主义世界顿失诗情画意的现实,尼采不免忧心忡忡:衰落文明那触目惊心的荒凉,现代人那“无家可归”的彷徨,被基督教的毒汁浸润了的人的心灵的僵固,都急切地需要寻求一条创造人生的新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尼采提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力图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已经经历过的那种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已经初露端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伴随而至。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导致了人们道德的沦丧,对物质利益的片面追求造成了精神的空虚。人们在信仰上出现了断裂,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形势,人们在精神上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面对这种精神上的危机,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而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前车之鉴。尼采的人生哲学虽然在很多方面过于极端化,但是贯穿于他的人生哲学始终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表现在:它赋予人生以积极的意义,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宏扬了人的主体性,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颂扬了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人的自我超越性、自我完善性;他对基督教伦理、对传统道德、对理性主义的尖锐批判,是对价值重估的伟大尝试。所有这些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不无借鉴之处。今天,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借鉴一下尼采哲学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人们信仰上的滑坡危机,不无益处。

①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73页,商务印书馆1982。②③④⑤⑥⑦ 滜 《尼采文集》,223、222、223、135、380、42、56页,改革出版社,1995。⑧⑨ 尼采:《权力意志》,692、61页,商务印书馆,1991。

(作者单位:张文英 哈尔滨东安工学院 哈尔滨150066 牛玉香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大庆163253)
文章来源:www.fwsir.com

【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及其对现代中国人精神重建的意】相关文章:

论拼搏精神08-15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08-16

重建学校文化搭建精神家园08-17

论“汉家制度”及其历史影响08-17

论《霍默与兰利》的主题及其寓意08-12

论现代反战幼稚病08-17

论管理创新与现代学校管理08-17

论弘扬方永刚精神08-16

后现代科学哲学及其启示08-18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