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领导讲话>思想宣传>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8-15 11:34:19 思想宣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这次战略研讨会我们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请各位院长、系主任发言,总结一下成绩,对今后尤其是2008年的工作作一个说明。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形式请各位院长、主任对本单位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工作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年前,我给诸位信中的内容也是这个意思。我在信中说,希望大家不要做“维持会长”,就是有感于学校现在有些学科气度不够,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还很严重,缺乏侵略性和大局观。对于这些问题,作为校长,我有责任,但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各位院长、各位主任,既然大家承担了这个职务,就应该对学科、对学院、对学校有所贡献。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讲两个问题,一是谈谈我心目中的大学院长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讲讲大学院长最重要的工作。

  一、大学院长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记得当初我刚来到大学,有人曾问我,“作为大学的校长,你对的哪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我回答说是“天下为公”。这些年来,我本人对这四个字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想即使我们做不到“为公”天下,起码应该让自己保持一颗“公心”,这或许应该是我们作为大学领导、学院领导应该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素质。
  什么是“公心”呢?我理解,“公心”就是先生所说的“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公心”要求我们应该具有“胸怀天下”的大气度和“公正诚实”的道德心。
  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原来的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消除家天下带来的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正因为如此,先生曾不止一次地题写“天下为公”这四个字,并一生持有一颗“公心”,将毕生力量贡献国家、贡献社会。我想,大学作为先生亲手创办的大学,我们每一位中大人都应该谨记先生的教诲,按照“天下为公”的意蕴去身体力行。
  《孔子家语》中有一个“楚王失弓”的故事。故事讲到,春秋时楚恭王出游打猎,不慎将自己的一只十分精美的弓弄丢了,手下人四下寻找都找不到,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又何求之”,意思是我楚王虽然丢了弓,但毕竟是在楚国的境内丢的,最终还是被楚国人捡到,不用找了。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个事情,说楚王的气度是很大了,但还不够,如果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局限在楚国呢。
  楚王和孔子的态度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他们在认识层面确实存在不同。在楚王的心目中,他自己与他的臣民一样,都是“楚人”,“楚失楚得”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气度和“公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飞跃。我想,从学校到各个学院,都可以看作是大大小小的“楚国”,如果负责人都能达到楚王的境界,都能持有一颗“公心”,那么学校就会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
  孔子“人失之,人得之”的评价,比楚王更胜一筹,因为他的视野更宽了,体现了一种更广泛的人文主义的关怀,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我们一直提倡大学的科技成果“零转让”的理念,目的就是希望促进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能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这里面也就有“天下为公”的意思了。
  大家知道,现代大学自其存在的第一天起就肩负着人类传承知识、创造知识的社会责任。作为追求真理的象牙塔,大学总是要以培育人才、创造知识为根本使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大学又要以服务社会、造福国民为己任。大学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归根到底也就是要使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因此,大学必须具有“公心”。
  大学作为一个由众多学者构成的学术共同体,其“公心”体现在学者的“公心”上。“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者就是手持公器的人。学者的言行对培育人才、引导社会理念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大学者的成长经验表明,没有“公心”的学者是做不出大学问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做学问先做人”的道理。因此,学者必须拥有社会的良知,拥有“天下为公”的胸怀,对社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学校施行了教师聘任制,大学与教师签署聘任合同,双方存在着合同关系,但是,这种合同关系并不是大学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全部。大学老师所从事的知识创新与传播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普通的职业。如果把学者简单地等同于企业中的雇佣工,那就大大降低了社会赋予学者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从而也就失去了学者持之以恒地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对于学者来说,有“天下为公”的胸怀,才有做大学问的抱负。这是我对我校教师的一点希望。
  我认为,大学任命的院长,同时也是优秀的学者,应该具有学者的“公心”,还需要拥有“胸怀天下”的大气度,“公正诚实”的道德心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
  中大是中国的中大,我们必须放


        眼全国,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就应该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时候发扬“亮剑”精神,积极地展现自己,在学术圈里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如果教授们只是陶醉于有限的学术小圈子,整天奔波、忙碌于承接一些小项目,是不会有大作为的。这样,我们的教授、我们的学科又怎能“扬名天下”呢?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又怎知不是一把锈剑呢?
  此外,我还想提醒各位,作为一院之长,必须持有一颗公正、公平之心,这也是我从事多年大学领导的体会。院长要带领学院发展,除了要有目标、有思路之外,还必须让别人信任你,愿意为你做事。靠什么?靠给别人好处,靠封官许愿行么,你这次给了好处,他愿意听你的,你下次不给好处,他不但不会支持你,还会反对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个领导,有众多目光在期待,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群众都在关注。
  因此,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信任,跟着你做事,你就必须有一颗“公心”,如果院长们真正地做到公正诚实,言而有信,坚持原则,我想,即使触犯了别人的利益,也会逐渐得到别人的体谅,自己也会问心无愧。人们是不是信任自己的领导,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的决策对自己是否有利,而是取决于他的决策是否公正。
  因此,我希望院长们葆有这颗“公心”是葆有一种“胸怀天下”的大气度,“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和“公正诚实”的道德心。这是我心目中的大学院长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大学院长最重要的工作

  我觉得院长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两个字:找人。或许有人会说还应当包括“找钱”,但我认为还是“找人”最重要,因为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人,他们就能拿到项目,找到钱,组织起好的研究团队。对于学校来说,学科发展的关键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说,大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这里我就不必过多论述。
  其实,找人也要有“公心”,《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就是懂大道理的人,一定具有公心,高明的人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有才能的贤人,发挥其作用,同时要讲诚信,懂得与他们和睦相处。
  那么,大学究竟要找什么样的人,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要找的人?这是我主要想讲的内容。
  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呢?我曾讲过,一流的院长找一流的教授,二流的院长找三流的教授。前面的一句容易理解,一流的院长愿意而且能够招募那些学术水平比自己还高的教授,并组织、支持教授们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研究项目,这对于一个学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院长除了要善于找人进门落户,还要善于找人与自己合作。我深有感触的是学校几位长江讲座教授的例子,比如,生科院聘请的吴仲义教授、数计学院聘请的许跃生教授,都与学院积极组建团队,培养科研梯队,这样我们的学者才能进入国际学术前沿领域,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而学院的学科也才能生机勃勃地发展。
  二流的院长找三流的教授,这是个十分糟糕的事。这样的院长是“武大郎开店”,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存在,只能聘任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或者只知道招募自己的弟子徒孙。希望大家不要做这样的院长。
  有一位教授对我说,找人应当重点找两种人,一种是比现有优秀教授还优秀的人,一种是与优秀教授的学生年龄相仿甚至更年轻的人,我觉得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这样的人呢?我想,我们目前施行聘任制的目的就是找这样的人。
  到去年9月,我们学校的教师聘任制已经施行了三年,也就是一个聘期。可能还有很多人到现在还没弄清楚学校为什么要施行这个聘任制度,聘任制其实是一个选择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淘汰机制,学校聘任一个教师,并不是给他一个称号,更不是一种待遇,而是认为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授,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
  聘任制的目的就是要最终选择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授。所以,有人说“我不愿与别人争教授,不当教授行不行”,我就告诉他,不可以。对于大学的教师而言,讲师和副教授都应该是过渡阶段,学校之所以会聘一位教师,是在于认为他是一个人才,最后可以当教授,能够成为一个优秀学者的。
  如果经历了一段时间,大学所聘的学者还没有展示他的学术才华,从讲师升不了副教授,那就应该知道自己并非做学问的料,应该有自知之明了,应该离开了,而学校也就不会签继续聘任的合同。那这“一段时间”应该多长呢,我想,这与“知识的生产特点”,或者说与创造知识的周期有关,根据国际大学选人的普遍体制,应该是六七年。六七年内应该可以表现出来他的学术水平,是否具备从事大学教师的条件。我想,这与我们学校施行的聘任制的规定也是吻合的。
  我们实施聘任制的初衷是希望在全球招聘到一流的人才,起码也应在国内的范围内招聘,但是,有的院系教师职位招聘信息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难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应聘教师职位;一些院系发布招聘信息的时间很短,留给校外人员应聘的时间不充分;个别院系甚至不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只是在院内教师中发通知,甚至对申报者的资格审核把关不严,将教师聘任作为解决学院遗留问题的一个手段。
  我认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好的文化,如果说上一个聘期是作为学校教师聘任的“缓冲期”,是聘任改革阶段性的探索和尝试,个别学院利用这个机会处理一些“遗留”问题还可以理解,那么,请各位注意,从这个聘期开始,我们将不会再容忍以所谓的“遗留问题”为借口去为某个人解决待遇问题了,不会再容忍学院“搞平衡”或者“内部繁殖”的要求了。
  我们必须要形成这样的文化,教授不是靠时间“熬”出来的,而是凭真本事得到的,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会同国外大学的一样,既使在副教授时退休也看作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作为本单位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者,我希望院长、系主任们能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但和谐的氛围并不等于“搞平衡”,因为和谐的氛围是为了学院、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而“搞平衡”最终只会阻碍学校的发展。
  各位,目前的中大正处于学校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有人问,学校能否在目前的基础上再迈进一个台阶,摆脱十名左右的“怪圈”,向更前面的目标挺进。我想,这也正是所有关注学校发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我认为,以我们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大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继续向前迈进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就要靠在座诸位了,希望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迎来我们中大更加美好的明天。


《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来源于范文先生网,欢迎阅读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校长在师德培训会上的讲话08-19

经营管理研讨会上的讲话08-24

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讨会上的讲话08-21

在两校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08-20

副市长在银行成立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07-20

理事长在省棉花协会工作年会上的讲话07-03

校长在师德师风反思交流会上的讲话08-23

校长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08-24

有关校长在庆祝教师节会上讲话08-24

高中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发言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