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公众演讲>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时间:2022-08-22 03:43:02 公众演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课外阅读的讲话稿

  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携书同行,走向高远(发言稿)
  
  前言
  
  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课外阅读这件事儿。说白点,阅读就是读书。我一直认为,听一堆废话,不如读一本好书。昨天有老师就跟我说,希望我今天少讲废话,所以我把我读的书变成八千字,今天我就当一个说客,通过展示我整理的古今中外的阅读理念,通过分享我教育五岁女儿和在班上推广阅读的经验,说动大家一起携书同行,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使他们,也使我们自己,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崔利斯写的《朗读手册》这本书里说:“任何投资的回报都比不上投资在阅读上所得到的回报。”今天就请你们先投资点时间听我唠叨唠叨,然后我们一起把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资在阅读上。即使不是教语文的老师,也请您耐烦听一听,说不定其中有那么一点东西对您教育自己的孩子或孙子有所裨益。
  
  在发言前,先向大家推荐几位名家名师:梅子涵、薛瑞萍、窦桂梅、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徐冬梅、阿甲、王林、常丽华、朱永新、干国祥、马玲、李庆明、邱凤莲、吉忠兰、王永燕、丁筱青、丁云、周益民等。特别向大家推荐薛瑞萍的书《把世界带进教室》《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和风靡全球的《朗读手册》。读了这些书,我的发言就不用听了,可以出去歇着啦。
  
  言归正传,首先我从为什么要阅读谈起,给大家奉送一份精神大餐。
  
  一、阅读的历史与现状
  
  (一)爱读书的名人
  
  资料:
  
  1、中国名人
  
  孔子、苏轼、朱熹、康熙、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吴承恩、欧阳修、宋濂、范仲淹、祖冲之、张衡、毛泽东、鲁迅、老舍、巴金、冰心、丁玲、夏衍、艾青、叶圣淘、郭沫若、朱自清、曹禺、周恩来、邓小平、华罗庚、陈景润、竺可桢、童第周、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陶行知、吴玉章、蔡元培、徐特立、季羡林、莫言……
  
  2、外国名人
  
  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诺贝尔、法布尔、伽利略、法拉第、波恩、霍金、巴甫洛夫、阿基米德、奥本海默、安徒生、泰戈尔、高尔基、契可夫、莫伯桑、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伏尔泰、奥斯特洛夫斯基、歌德、左拉、笛福、列宁、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夸美纽斯、赞可夫、斯宾塞、加里宁、布鲁姆、布鲁纳、亚米契斯、马卡连柯、马克思、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柏格森、胡塞尔、大卫·李嘉图、卢森堡、基辛格、斯皮尔博格、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原子物理学开拓者费米、控制欧洲金融命脉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华尔街的超级富豪摩根、第一个亿万巨富洛克菲勒、曾经超过比尔盖次的股神巴菲特、钢铁大王卡耐基、埃兹拉·庞德、美国经济家鲁宾……  这组资料展示的是爱读书的名人,像这样的名人不胜枚举。可以说,世界上大凡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爱看“闲书”的人,他们的成功背后是知识在支撑,因为没有谁的成功是白手得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个读书狂人,他常说的话是:“比起哈佛的毕业证书,良好的读书习惯更重要!”所以要让孩子有出息,先要让孩子做读书人。
  
  (二)世界各国阅读现状
  
  资料:
  
  l 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中国不足5本。
  
  l 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
  
  l 犹太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是却获得了全球27%的诺贝尔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他们的孩子到了百天,要把书涂上蜂蜜,让孩子用舌尖去添,学生翻开书本让他能看到葡萄,让孩子感受到书是甜美的,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册。  在阅读方面,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知识兴国,科技强国,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中国的阅读现状堪忧,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很多人的思想里还存留着小农意识,认为书只是知识分子、文学家们该有的东西,很多人只在读书时代读些语文书或小说,毕业后再也没有摸过书。网络上很多愤青都嫌弃咱中国文明落后,孰不知正是因为不读书的人群太庞大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像大师说的这样,把自己打理好了,知书达礼,修身养性,我们的生活就和谐了。国家的未来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未来在家长和老师手里,让我们一起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吧!
  
  对于阅读,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质疑,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只要考试成绩好,就有锦绣前程。而考试大多考课本内容,课外阅读只会分散学生的精力。所以有些老师把课本内容翻来覆去地嚼,到头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对于这种现状,越大的孩子逆反心理就越重,他们的心渴望自由,渴望新的刺激。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的话,他们的心就到别处寻找刺激去了,就野了,野到网络游戏里去了,野到谈情说爱里去了。
  
  更何况,阅读与考试恰恰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下面摘录特级老师薛瑞萍老师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几句话,专家大师们的话比我的话更有说服力: 薛瑞萍老师认为:
  
  “阅读与考试成绩的关系,是水涨船高的关系。鱼养在大海里,想不大都难。”
  
  “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试卷将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分析、理解、表达诸多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提高综合能力,光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只用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之下,投身于课外阅读的汪洋大海,在那里练就搏击风浪的本领。”
  
  “做题决定一时胜负,阅读决定一生胜负。”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下面我用几句名言来简单阐述一下读书的好处和原则。
  
  二、阅读的好处
  
  (一)读书助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痴者文必工。--蒲松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但凡爱读书的人,写作都不成问题,这是因为多读书可以解决习作中的两大关键问题--
  
  其一,从书中学习写作手法。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博览群书,把书读透,写作时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很多语文老师教习作一直比较头疼,尤其对指导写作手法比较困惑,如果这方面比较薄弱的话,读书最能填补这个空白。孩子学习习作的启蒙阶段,写作手法的指导固然必要,但是上路以后,形而上的东西可以淡化,只要多读书,写作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其二,从书中积累词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习作中语言空洞直白,表情达意困难,主要是词汇量较小的缘故。有时即使心有所感,也写不出来。这是因为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与词汇都有限,孩子们能掌握运用的就更少了。但是大量阅读书籍能为孩子注入“源头活水”,从中既能学到许多新词妙句,也能积累写作素材。
  
  (二)读书长智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记录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读书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目光将更高更远。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
  
  作为老师,多读书可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尤其是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给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具备更多的教育机智,肚子里没点墨水很难处理层出不穷的问题。必要时刻的旁征博引,可以使老师也变成一本读不尽的书,那时,你想不成为学生的偶像都难了。
  
  作为孩子,多读书可以变聪明、长见识。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周围的环境也有局限性,更多的知识是从形形色色的书中获得。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文学经典、历史故事、人文地理、科技发明等都能丰富孩子的认知。这些知识表面看来或许没用,但是储存在大脑中,随时可以提取,就不会再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了。
  
  我想老师们一定都有这样的感觉,那些课堂上妙语如珠的孩子,最能得到师生的赏识。有时候他们说出的东西,连老师都不知道,老师反而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了。教学生不单纯教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三)读书养心性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如今社会太浮躁,太纷乱,网络、电视、游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打开电脑电视,不是杀人就是自杀,不是打架就是抢劫,不是离婚就是外遇,真正传播正能量的少之又少。还有一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为玩游戏不择手段,害人害己。(举例略)
  
  国画大师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要想改掉那些不良习惯,就要读好书。因为好书就像过滤器,能净化心灵。摒弃电脑、电视和游戏,打开书,清香扑面,沉静下来细细品读,心也随之安静下来。好书是传播正能量的载体,吸取书中营养,学习做人的道理,修身养性,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像我给我女儿买的那些图画故事书,每一本都是一个契合孩子心灵成长的故事,有时生活中唠唠叨叨的大道理,通过读书来传达,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三、阅读的重要原则
  
  (一)读书趁早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孩子小的时候,吸收快,记得牢,空闲时间多,是最佳读书年龄。早教专家们都主张孩子要从零岁“读”起,当然这个“读”指家长读给孩子听。等到孩子识字了,就可以自己读。在这点上,读书早的孩子受益也早,我们班有些孩子刚入一年级就读了很多书,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强得多,学得也轻松。
  
  (二)持之以恒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形成一个习惯。读书也是如此,要把读书当作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必须的事来做,书就融进我们的骨子里了。一旦松懈下来,我们的时间和心就会被其他东西所取代,再捡起来就难了。
  
  (三)熟读精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熟读精思好处多多,一是读中明义,读中悟理,无师自通。二是积累经典名句,运用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比如考试时要引用名言总不能去查百度吧。三是熟读成诵,可以开发记忆潜能,提高记忆力。
  
  (四)博览群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博览群书既在类型上有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书都要有所涉猎,免得知识单一;还在数量上有要求--读万卷书,读尽人间书,这里的“万”虽是虚数,但也是要求极尽其多。
  
  四、班级阅读实践经验
  
  (一)日有所诵(对应“持之以恒”与“熟读精思”原则)
  
  实施日有所诵,我是从几年前就开始了。但是真正接触《日有所诵》这本书还得感谢曹准这位薛瑞萍的超级粉丝。
  
  给老师们的建议有三点:
  
  1、以黑板为阵地,经典诵读。
  
  在我心里,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粹是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让它世代相传,这种熏陶能深入骨髓,使孩子们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文雅清和的气质。
  
  所以我会把经典名句写在黑板左边,以前教高年级我写的主要是诗词歌赋和《增广贤文》,现在教一年级写的是成语和《弟子规》。每节课,学生起立后就读一遍,一天下来读六遍,一天不够读两天三天,就能背诵了。
  
  这种诵读每天顶多花十分钟时间,却能常驻孩子的脑海。因为诵读时间拉得长,反复次数多,克服了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规律。而且它不带功利目的,不求立竿见影,不求全员背诵,但求潜移默化,“混个眼熟”,所以学生更乐意接受,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日教一年级下册课本后面《咕咚》一文,讲述的是兔子听到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河里,吓了一跳,以为它很可怕,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信以为真。我问孩子们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一个孩子冲口而出:“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正是平时读的《弟子规》里的句子。当时,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再说说我女儿的故事吧。最近我把几首古诗贴在床头的墙上,每天带她读一遍,本意是教她认字,顺便积累古诗。结果很生僻的古诗她连读几天就能背了,平时没事儿也会把它们挂在口头。暑假到神龙谷去玩,走在山里,她就背诵开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真是应景!
  
  2、以《日有所诵》为文本,诗意诵读
  
  说实话,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适合动情朗读的课文真的不多。上语文课时,我是很少让学生反复朗读的,大部分课文我更倾向于多思多想,讨论交流,提升综合能力。
  
  为了弥补教材不适合朗读的缺陷,《日有所诵》这本书帮了大忙。它是特级老师薛瑞萍主编的,里面选编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或传世经典,如童谣、古诗、散文诗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级朗诵,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契合儿童心理特点。
  
  据说如果这套书不是从一年级开始读,而是从中途开始的话,会觉得有点难度,只能降级阅读,比如五年级学生读四年级《日有所诵》,这是因为读这套书时记忆力与理解能力是一年年积累起来的,足见它对学生的作用。
  
  每天晨读的空余时间或周二校本课,我们都会读诗,读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入情入境。有时候也会当作业布置,孩子们几分钟就可以背诵一首诗。
  
  可能有老师要问,哪来那么多时间来读?其实我是砍掉了读课文的时间。像一二年级课文短小,布置回家背诵好,再在学校背,10分钟全班就能背诵完;有时那天没有课文背诵,整个早上都空出来了。
  
  读的形式多样化,我总是变着法子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低年级一般是师生共读,比如精巧诗意的小诗就老师范读后学生读,读时还配上动作,当然不作硬性规定;问答类小诗就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问女答、女问男答等;诗节排列整齐的小诗就小组轮流读……读诗就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又没有压力,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3、唱音韵古风,传千年吟诵
  
  下面这段介绍来自百度: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比如日本的吟诗社社员就有百万人以上。
  
  相比之下,中国人教育界广泛推广吟诵还是近几年的事,咱们学校曹准老师就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吟诵了一年,我自己作过一次尝试,教过两首诗,那种平仄变化通过朗读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现出来,古韵犹存。我们班的学生每次读到那两首诗时自然而然地就吟诵开来。下次请曹准为大家具体讲讲吟诵的事吧。
  
  (二)日有所读(对应“持之以恒”与“博览群书”原则)
  
  1、阅读目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新课标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需要阅读1200字以上。这个目标看似很难实现,实则不难,只要动手,每天坚持,自不在话下。我们班的孩子现在是一年级,在校期间每天至少阅读了一个故事,约500-1000字。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速读加快,阅读量将成倍增加。
  
  2、择优选书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选对书才能走对路。选书有几个原则:
  
  一是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比如低年级选图画书,即绘本。绘本始创于中国,由日本、欧美等国发扬改进,成为近十来年风行全球的儿童文学形式。它图大字少,一本书一个故事,图案精美,大多是大师作品;故事简单,充满温情与哲理,知识涵盖面广。不识字光看图也能看得懂,且令人想象无穷。用图画书启蒙,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书。中高年级可以过渡到纯文字的书,除了经典名著外,现在还涌现出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书颇受青少年青睐。
  
  二是选名著。名著经过多年的传播,一定有它的魅力与价值,读名著的收获比一般文学作品的收获要大得多,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选原著。这是针对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名著而言的。那些经过缩减改编的名著其实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风采,只有原汁原味的著作,才能得其精髓。
  
  什么书好?不用问我,上当当网泡一泡,你就知道了。好书很多,就怕你钱不够。
  
  3、班级书库建设
  
  (1)图书馆借阅
  
  以前教中高年级时,学校没有大规模提倡阅读的时候,我从图书馆精选了两三百本书,给学生借阅。但是现在每个班都借的话,这种方式就不可行了。图书馆适合孩子读的书不多,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更少,理论类书师生都不大感兴趣,很多书更适合成人阅读,特别是还有些少儿不宜的书,老师们借书的时候一定要翻阅甄别一下。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我们无能为力的,选购、完善图书的任务还是交给我们敬爱的领导们吧!
  
  (2)学生自带
  
  学生自带书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师省事,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但是交流面不够大,很多孩子还是吝于分享。书籍也会良莠不齐,需要老师指导家长们有针对性地购买。
  
  (3)自愿捐赠
  
  捐赠这种方式是向特级老师薛瑞萍借鉴来的。虽然有些敏感,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全员阅读这种利国利民的大事还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地坚持,今天也拿出来讲一讲。
  
  班上成立“读书俱乐部”,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捐赠以自愿为原则,可以捐书,每人每期两三本,也可以捐款,每人每期10-20元,由老师或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统一购买。当当网上经常有活动,物美价廉,送货上门。统一购买的好处是避免雷同,老师可以掌控书目,一到六年级循序渐进,自成系统。大部分家长会选择捐款。当这些书在班上循环完毕后,再返还给学生,还可以继续在学生间流通。总之一句话,我们不赚学生的钱,也不要学生的书,反而还要牺牲时间购买、整理、借阅图书,所以我跟我的家长们说,好事之人请绕道,我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
  
  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班级书库的班级已经有近十个班,这些班已经走在了前面,我想不久的将来,阅读一定会成为我们学校的一种传播正能量的风尚。
  
  4、借阅方式
  
  低年级学生一般到老师手里借书,老师可以给图书编号,设计借阅登记表,以方便登记,丢失了也好赔偿。绘本(图画书)因为是一本书一个故事,所以是一天一借,还一本,才能借一本,保证人手只有一本书,以方便管理。这样看起来很麻烦,其实熟练操作以后,每天只需10多分钟,利用晨读或自习课时间借,这边借来那边读。别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功。
  
  等到中高年级,可以把借书的任务交给能干的图书管理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厚,每周借一两次就够了。
  
  也有人主张不用登记,将书放在教室里的图书柜里,任由学生自己借与还,像名师薛瑞萍、窦桂梅这些名师和咱们学校的曹准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们一方面信任学生,另一方面认为爱书之人即使私藏,也可以被原谅,而且貌似也没丢失什么书。所以如果你的学生够诚信,这种方式更省事。
  
  5、读书活动
  
  读书是件平常事,不必大张旗鼓,不必招摇过市,静静读,细细品。
  
  每天早晨,当我还没进教室的时候,我们班都静悄悄的,几乎无人下位乱跑,无人大声喧哗,大家都捧着书在看,是“看”,不是“读”。以前我们都说早上要书声琅琅,我也要求过他们读出声,但是读了几次,声音又小了。后来一想,我们看报纸看书有几个人会读出声来?只要没有把时间浪费了,索性随他们罢。一年下来,晨读真是省心,我想假如我一个早上不进去,教室里都会秩序井然。每个早晨从读书开始,一天就浸润在书香里了。
  
  周二下午的校本课我们班称之为“阅读课”,一般是讲故事、读《日有所诵》、借阅图书。老师讲故事,就像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一样亲切,它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讲故事时可以配点儿音乐,把图画书放在展台上,一页页翻,一页页讲,绘声绘色,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了。关键时刻我也会停下来,设一个悬念,问几个问题,把孩子们的兴趣吊得老高,一个故事讲下来,连最坐不住的孩子都一动不动,这是所有课中最安静的时刻。当然也可以每周请几个孩子上台来讲故事,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但事先得反复练习,否则效果不好就适得其反,使孩子们丧失了听故事的兴致。
  
  平时自习课或其它课上,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孩子也可以看课外书,我们班的孩子几乎不用我提醒,一做完自己的事,课外书就拿出来了。省了老师管纪律的精力,也为孩子赢得了阅读的时间,可谓分秒必争啊!
  
  读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相信在座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与精巧的心思,一定有更精彩纷呈的奇思妙想。总之,不论形式如何,读书就是读书,是最朴实的事儿,花更多的时间读更多的书,始终摆在首位。
  
  6、激励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班凡是认真阅读的都孩子都能加分,计入期末的评先评优。有时也把课外阅读当作业布置,每日读一个故事或背诵一首小诗,作好记录,家长签字,以便核实加分。不硬性要求,而是自主完成。不要斤斤计较学生到底有没有读完,他总会看进去一点。像这种自主性的作业,只要有大部分同学参与,就已经成功了。
  
  遇到表现好的孩子,有些老师喜欢奖文具,如笔、本子,我会以书作奖励,因为文具有用完的时候,书可以珍藏一辈子,成为它的一笔精神财富。用来奖的书不用花很多钱,低年级的孩子奖一本图画书,2、3元钱就可以买到一本;新五班的几个小美女到我们班来管午睡的纪律,我就选了意林和曹文轩的书,她们让我一年午睡高枕无忧。
  
  在孩子心中,老师奖的书总是好的,意义非凡,尤其是对那些调皮孩子,这叫“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
  
  五、现行颇具影响力的阅读方式
  
  (一)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
  
  韩老师只用两个星期,就将一册语文教材教授完毕,而且不再布置任何与课文相关的作业,结果个个考试成绩优秀,全班没有一个差生。
  
  小学一二年级是实验第一阶段,本着提前、集中、大量识字的原则,一年级达到1500个字的识字量,先识后写。
  
  第二阶段:3、4年级,她把教材作为读物来读,不需要把课文一篇一篇地教。开始一课时教一篇课文,然后就是一节课讲2--4课。基本上3个星期就教一本书。小学四年级把小学阶段的教材读完。3、4年级的阅读量是普通班学生的10倍以上,学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视野远远高于普通班级学生。他们给这种教学方法取名为“鲸吞牛食”法,意为多吞食,少咀嚼,再反刍。
  
  五年级进入第三个阶段, 韩老师教学《中华上下五千年》271个故事,学习文言文。进入六年级,学生开始通读《论语》、《道德经》、《世界上下五千年》,教学方法还是以读为主,不求甚解,不做具体的要求,学生能理解多少就多少。
  
  六年的实验下来,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效果是:课堂上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二)设计“米格-25主题魔块”学习模式
  
  即花几节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学习,然后找与这个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学习,可以由老师找,也可以由学生自找再交流。一期下来,相当于学习了两三倍的课文。
  
  (三)群文阅读
  
  与第二点类似,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一切都能从读书中汲取进来,又生发开去。
  
  作为老师,自己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增加见识,头脑清明;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以书为师,它会给予孩子直抵內心的滋养,让孩子的心底变得温润、纯净。这样的孩子,将走得更高更远,必将为社会创造更多正能量。
  
  所以今天,我郑重地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携手,建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氛围,把阅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助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课外阅读的讲话稿】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心得04-03

学生课外阅读心得01-13

寒假课外阅读心得05-13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08-25

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05-06

课外阅读心得14篇03-28

课外阅读工作计划09-19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04-24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05-15

课外阅读教学计划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