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会议发言>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

时间:2022-08-12 18:38:57 会议发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三篇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三篇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三篇

  着力转型升级  提升苏马荡康养小镇品位

  覃吉攀 委员

  旅游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休闲方式,康养是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群的追寻目标。近年来,谋道镇充分利用苏马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凉爽宜人的气候优势,立体多样的生态优势以及韵味悠长的人文历史,以"康养发展"为主题,"谋道重行,美美与共",全力推动苏马荡康养旅游一体化发展,迈出了乡村城镇化发展新步伐,走出了旅游扶贫发展新路子,探索出了康养+避暑养老新模式。经过5年的发展,苏马荡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寨,发展为规划面积达22.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峰值超过20万人的森林新城,已逐步成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养老中心、健康养生中心和会议接待中心。

  当然,在苏马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遗留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体制机制不顺、基础设施滞后、办理相关手续难等,为了苏马荡康养旅游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市委八届五次会议提出的"把苏马荡创建成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康养特色小镇"的目标,我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苏马荡要在转型升级发展上下足功夫,着力提升康养小镇品位。

  一、着力抓好康养旅游一体化转型升级的谋划布局

  准确定位,高位推进。基于苏马荡特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和未来发展前景,发展格局应从省级层面定位,将苏马荡生态旅游示范区定位为长江经济带鄂渝经济协作示范区,充分发挥武汉城市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的拉动作用,努力实现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康养特色小镇的目标,打造苏马荡康养旅游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名片。

  提高品质,做大格局。按照新的旅游拓展"商、养、学、闲、情、奇"六要素,打造和开发谋道康养旅游元素。不仅满足人们"上荡乘凉"的需求,还突出谋道南浦古城、鱼木寨、船头寨之"古"字,挖掘和开发风俗民情、风物特产、民风淳朴之"风"字,展示魅力名镇、土家民俗之"俗"字,彰显耕读为本之"韵"字,尽快实现旅游发展模式质的转变。

  丰富内涵,强力推介。在宣传推介上创新思路,在文化、学术、理论上要有新的突破。广发英雄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民族文化研究,进行民族文化讲座,举办全国性康养旅游学术交流论坛,办好杜鹃文化艺术节,开展摄影大赛,制作电视宣传片,拍摄电影电视剧,写一首歌、编一本书,出一台戏,挖掘研究地域文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让候鸟有家园的眷恋,让游客在精神上寻找到梦的栖憩地。

  二、着力抓好康养旅游一体化转型升级的品质提升

  打造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养".突出康养发展主题,重点打造"一区(苏马荡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四园(中国水杉植物园、齐岳山风电观光园、鱼木寨民俗文化体验园、船头寨历史文化保护园)、两街(谋道民族风情街、谋道民族商业街)",让20余万候鸟有更多"一日游"的选择。

  打造与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的天然"住养".立足生态和气候优势,以苏马荡康养旅游为核心,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同时打造南浦古城、老年公寓、特色民宿,努力营造"亲近自然、回归田园"宁静古朴的怡人宜居环境。

  打造与体育运动融合发展的健身"动养".在苏马荡新建一个集训练和赛事举办于一体的综合体育中心,发挥山地丘陵、磨刀溪流域和立体气候优势,举办登山游、户外游、自行车和汽车山地越野赛等。开展传承土家族踩高跷、肉连响、舞板凳龙等体育活动,让人们通过康体运动赛事品味土家风情,享受运动快乐。

  打造与土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体验"文养".坚持以发掘文化、表现文化、营销文化来升级康养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康养旅游融合。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调节谋道康养旅游的淡季和旺季,充分展示谋道的农耕文化、山寨文化、盐道文化、宗教文化、青石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民风。

  打造与特色餐饮融合发展的生态"食养".挖掘土家菜、家常菜、私房菜等民间饮食,组织开展好春季插秧、夏品火锅、秋收尝新、冬吃刨汤等与季节饮食有关的活动,彰显地域特色,打造康养饮食文化,展现好人好客风貌。

  打造与养老养生融合发展的保健"疗养".加大医养一体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康养度假空间,让候鸟和游客在呼吸高负氧离子空气的同时,推出"高山温泉疗""静心疗""运动疗"产品,让更多的人尽情享受宁静原野所带来的愉悦。

  三、着力抓好康养旅游一体化转型升级的管理提升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使苏马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强化建设秩序管理。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坚决控制地产规模,适度增加休闲度假房地产项目,大力支持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础配套和服务类项目,确保施工秩序、建筑质量、小区配套、物业管理、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及综合管理平稳运行。

  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加强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管理力度,将苏马荡区域现有8个村改为社区,对其进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网格密度和管理力度。针对苏马荡各开发楼盘手续不齐全、办证难等问题,市直相关职能部门集中时间,在谋道设立相关手续办理、政策咨询等窗口。

  四、着力抓好康养旅游一体化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

  苏马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一要理顺管理机制。苏马荡的发展远远超过一个乡镇的职能职权范围,已申请上级明确为副处级行政机构,苏马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下一步要尽快落实,解决机制不顺问题。

  二要争取项目支持。生态环境是苏马荡立足的根本,生存的基础,谋划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争取提高生态补偿林标准,创造条件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保护好绿水青山。积极争取挤入国家启动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林业发展。

  三要争取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发展康养旅游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加强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推进苏马荡康养一体化持续快速发展。

  推进茶旅融合  打造红茶小镇

  陈  粟  委员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中天然植物园星斗山腹地的毛坝镇,群山绵亘、林木葱笼、溪流潺潺、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的自然资源适宜优质茶叶生长。十任党委书记一届接着一届干,三十载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毛坝茶园面积达12万亩,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2万元,境内规模企业5家,各中小企业、加工厂达160余家,集茶叶种植、管理、生产、加工、销售、监督于一体的产业链已经形成,2012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毛坝为代表的"利川工夫红茶", 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7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农一天天富起来,茶企一天天壮起来。但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茶园建设标准化程度低、品种老化、用药施肥不规范、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缺乏创新意识,融资渠道困难,精深发展受限;政企合力不足,公共品牌宣传不够;旅游业缺乏市场主体,茶旅融合发展未形成合力等。

  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利用好资源,从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入手,研究市场,推进茶旅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茶小镇。

  一、深化"一乡一业",优化种植基地,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1.科学规划布局,推进品种改良。全市要编制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要、产茶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企业现状等因素,以同一条件为标准,实施品种改良规划。要在同一条件具备区域,统一改良品种,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采摘标准,统一收购价格,通过产业链发展资金投入,以200亩以上为一个基地单元,每年集中连片改造建设标准茶园5000亩以上。

  2.企业承办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政府要建立针对企业和新型市场主体承办有机茶叶基地的奖扶措施,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承包土地自愿有偿流转,并对承办有机茶园的企业予以倾斜,特别是兼顾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通过企业办基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给广大茶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域高标准茶园的建设,企业所办基地的得到相关部门考核达标认可以后,市政府在县域资金、武陵山发展资金、项目支持上应给予优先安排。

  3.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广新能源,引进新设备。建议发改、农业、国土、电力等部门对茶企改造升级予以项目支持。厂房的改造和新建、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是必然趋势,如燃料由电取代煤、柴是清洁化生产的需要,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结果,为加速推进茶企的提档升级,实现清洁化生产,应对达标的企业予以项目支持。

  二、优化"一业一策",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州人大、州人民政府发挥民族自治地区政策优势,出台恩施地区茶叶生产区农资销售管理办法。按照国际(欧盟)认证标准,设置茶区销售农药、化肥的准入条件,坚决执行准入农资检测制度。凡进入茶区销售的农资,应在相关部门抽样、监督的前提下,进行对比试验,并在指定机构检测,达标者准入,否则禁入;二是实行实名制购药机制,建立用药追溯制度。农资经销商必须取得审验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购置电脑、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全市统一投入安装身份识别和购药电子台帐的程序软件,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管农资市场和茶农的用药行为;三是市茶叶局要加强茶产业体系建设,投入资金,组建统防统治茶叶基地服务队伍。

  三、细化"一业一节",加大公共品牌推介力度

  根据全市茶叶生产规模和"利川红"公共品牌的知名度,依托毛坝红茶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一个名符其实的茶叶交易中心,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客商到毛坝直接交易;迅速兴办第二届采茶节和胡家茶园开园节,邀请知名专家、企业老板到毛坝实地考察,用货真价实的产品、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天独厚的环境吸引其眼球,感悟其心灵,得到相应的认可和赞誉,扩大"利川红"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深化与江西旅游集团、湖北联投集团合作,发挥好市茶叶协会作用。

  四、建设"一茶一景",以民宿推动茶旅融合,加大茶旅产业融合力度

  毛坝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底蕴、红色的革命遗址和一乡一业的产业优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较好条件。市委、市政府应予以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促进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模式早日形成。以田坝所在地的游客集散中心为龙头,建成武陵山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将大茅坡观云台、夹壁贺龙广场、红军伤员洞、奇景农庄、大石板、秃杉群、红茶第一村(兰田)、青岩漆海花谷等各景点串联起来,打造红茶谷4A级景区;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大力开展茶艺进万家、生漆传统工艺、竹器手工编制、山歌人人传唱等培训活动,使毛坝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运用;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茶保健品、茶食品、茶具等衍生品研发生产,延伸产业链,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产品产出效益;以毛坝土家吊脚楼为载体,建设施南土司、武陵山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推动民宿改造,吸引广大游客、商贾到毛坝游玩;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观光园、体验园,既卖茶叶、又卖风景,让广大的游客了解茶文化,体验茶制作、定制茶产品,以此实现茶旅高度融合,产业健康发展。

  建设香菇小镇  助推脱贫攻坚

  熊  伟  委员

  近年来,汪营镇走产业化扶贫之路,坚持把香菇产业作为第一扶贫产业,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有效保障了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共赢。2017年被湖北省确定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乡镇和"森林城镇"示范镇。2018年全镇香菇全产业链基本形成,香菇科技园全面建成,实现香菇菌种繁育、菌袋培育、规模化种植、鲜菇回收、产品研发、市场开发销售一体化。2019年目标是建成恩施州香菇第一镇,2020年基本建成全国香菇小镇。

  在香菇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需双方沟通不及时、不充分,导致部分市场主体缺乏信心,贫困户认可度不高;香菇产业发展深加工程度不够,品牌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资金缺口大等突出问题。我们深深感到,农业产业发展不易,产业扶贫不易。如何突破瓶颈,化解难题,壮大香菇产业,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解决"信心不足".按照做大扶强的原则,市委市政府已确定全市的香菇生产以湖北盛稀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点为阵地,以汪营镇为重点打造香菇小镇。全市上下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已确定的香菇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在行动上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香菇产业的有效推进。同时,应严格执行《利川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利政办发〔2017〕21号)和《利川市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利政规〔2017〕8号)文件精神,确保政策的严肃性。

  建议二: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引领作用,破除"等靠要".市委政府一方面要对食用菌企业在税收、用地、水电、贷款贴息、项目申报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为香菇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上,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完善自身,调整方向,科学管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不能过多的依赖政府的"政策红利"和"资金奶酪",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最佳融合。

  建议三:优化推广"5333"扶贫模式,解决产业扶贫"从哪入手".采取产业扶贫"抱团取暖"集中发展模式,政府在基础建设、菌棒购置、教育培训上适当给予贫困户补贴,引导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由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建设一批香菇产业扶贫集中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为了广大老百姓广泛接受种植香菇,建议菇农自建简易大棚,每平方米补20元,标准大棚每平方米补50元。

  建议四:加强"香菇贷"与易迁产业发展政策的结合,解决"钱从哪里来".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的观点,香菇产业集约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短板就在资金。优化"香菇贷"模式,建议以乡镇为单位清理2016年度易迁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并与产业发展资金相统筹,作为香菇产业发展基金,注入担保公司,以1:5或1:8的比例放大,撬动资金杠杆,推动香菇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破解发展产业"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切实打通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建议五:双手发力,优化产业链,解决精准扶贫"最终受益".精准脱贫,政府是主导,产业是核心,市场是关键,终极目标就是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政府之手"应该在政策支持、顶层设计、规划引导、组织实施上形成强大推力,解决"企业农民做不了的事",在建基础设施、抓技术培训、做产品推广、引资金活水等方面多做文章,破解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市场之手"应谋求可持续发展,实现"长短结合、互补共促",使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一脉相承。同时,注重资本、资源、市场三者的关系,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更重要的是香菇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做好"深加工"文章。深度挖掘香菇的附加值,生产香菇酱、香菇口服液、香菇系列零食等集新颖、环保、高价值于一体,并与恩施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高度结合,打造出完整的香菇产业链。树立品牌意识,依托深加工打造全国知名的香菇品牌,将过硬的产品质量、独有的反季节特色、浓浓的土家情谊融入品牌建设中,以品牌推动香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政府、市场两手同时发力,通过强化品牌打造,拉动经济增长、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08-15

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08-15

市政协会议闭幕式讲话08-15

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08-15

在市政协一届八次会议上的讲话08-15

在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08-15

人大会议简报08-18

在市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08-15

在市政协二届一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08-15

市政协三届五次常委会议专题发言材料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