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从中医“治未病”浅谈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时间:2022-08-05 09:36:13 基础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糖尿病;早期预防
  
  糖尿病是指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二者同时存在的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的共同特征。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大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15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10倍。长期糖尿病还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病人约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约20%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肾病。此外,糖尿病还可引起白内障,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等[1].近十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等于2010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文章,详述了中国人糖尿病流行情况,其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以此推算,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例,居全球之首。2011年1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联合发布了一项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治疗费用每年达1734亿元人民币,糖尿病所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已经占中国医疗开支的13%,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以上,1型及其他类型糖尿病占10%;城市仍高于农村;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 25kg/m2.在短期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可能原因,如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超重比例的增加及中国人的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针对我国糖尿病的现状,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了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其中一级预防的目标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在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臂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的方法,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糖尿病防治中的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目标是一致的,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预防糖尿病,应针对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主要取决于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度。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1)高危人群的定义: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超重、肥胖(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2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生产史(出生体重≥4kg),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HDL_C≤0.97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BMI≥28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严重精神病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静坐生活方式。IGT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我国IGT患病率为2.5%——4.2%,每年约有1.5%——10.0%的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2)筛查方法:推荐使用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行OGTT有困难的情况下可筛查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h血糖。 生活方式干预预防2型糖尿病:给予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IGT、IFG)适当干预可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包括限制总热量摄入,降低饮食中脂肪(30%);戒烟、戒酒或减少饮酒,增加体力活动,加强有氧运动;降低体重或保持体重正常,使肥胖或超重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中国大庆研究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IGT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此外,在其他种族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开展的生活方式干预研究也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的有效性。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安全有效,应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能坚持下来;定期检查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治疗。 近年来,各国对IGT进行了药物干预的研究,常用药物有双胍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唍二酮衍生物等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药物干预具有长期疗效和卫生经济学益处,因此目前尚未推荐作为主要的预防糖尿病手段[3].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每一位从事糖尿病防治的医师,都应不断掌握新的糖尿病的防治知识,用以指导临床,为遏制我国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增长趋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11.
  
  2秦少福。“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浅析。中医临床研究,2011,(13):116-117.
  
  3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91.

【从中医“治未病”浅谈糖尿病的早期预防】相关文章:

治未病工作计划12-02

预防糖尿病标语10-25

预防糖尿病宣传标语(精选275句)11-16

预防糖尿病的宣传标语(精选140句)10-25

浅谈孩子声带的早期保护08-13

糖尿病心得11-02

糖尿病的心得11-03

护理糖尿病心得12-10

糖尿病知识总结11-09

糖尿病科普标语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