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2022-08-05 06:37:05 中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杜昌贵 石君华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辨治五法▲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积证”、“鼓胀”的范畴。笔者体会,由肝硬化到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肺脾肾及肝脏的关系密切。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不但引起积聚?瘕,且伤及脾致运化失常,水湿停聚成鼓胀。据本病发展及临床症状的不同须分清寒、热、虚、实,治疗上大致可分如下几种方法。
  
  1 清热利湿,行气除满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内蕴,水气不化所致的鼓胀。症见:病程急短,体质健,有或无黄疸,两胁胀满,腹膨隆,纳差,食后腹胀,尿黄或短赤,脉弦滑,苔腻或白或黄。方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茵陈蒿30g,茯苓、败酱草各20g,木通、汉防己、厚朴、陈皮、郁金、大腹皮各10g,猪苓15g,香附子16g,车前子12g.加减:黄疸明显者加栀子、大黄;肝脾肿大者加穿山甲、牡蛎、鳖甲等;纳差者加焦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2 行气化瘀,健脾利水法
  
  本法适用于气滞血瘀,水湿不化所致的鼓胀。症见:腹渐大而胀,伴积聚痞块,四肢渐瘦,腹壁始有青筋暴怒,胸胁及腹部胀满,尿短赤,脉弦滑或滑涩,苔白或滑,舌质紫。方用:自拟化瘀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丹参30g,茯苓、泽泻各15g,猪苓、厚朴各13g,青皮、地龙、汉防己各12g,红花、三棱各10g,木瓜20g,八月札50g,桂枝4g.加减:血瘀明显者加穿山甲、莪术、?虫等。
  
  3 养阴清热,凉血健脾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阴虚血热、脾湿不运所致的鼓胀。症见:腹中积聚痞块(脾肿大),伴发热(低热或高热)手足心热、午后加重,便秘,尿短赤,四肢倦怠,口渴思冷饮,脉细涩或浮数而濡,舌质赤苔黄或腻。方用:青蒿鳖甲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物组成:芦根、茅根、玄参各20g,黄芪、龟板、青蒿、泽泻各15g,猪苓、麻仁、地骨皮、茯苓、王不留行各13g,穿山甲、车前子各10g,八月札50g,鳖甲18g,通草5g.加减:有黄疸者加栀子、茵陈蒿、金钱草;纳差者加太子参、焦山楂、麦芽等。
  
  4 宣降肺气,健脾利水,逐痰化瘀法
  
  本法适用于肺脾两虚,水气上犯,痰液内停所致的鼓胀。症见:腹胀膨隆,咳嗽,喘息不能平卧(有胸水),下肢有或无水肿、心悸、气短、小便短赤,脉沉无力或弦滑,苔白腻或黄而润,质淡。方用:防己黄芪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物组成:麻黄、桂枝各5g,葶苈子、杏仁各10g,桑白皮、汉防己、茯苓、黄芪各15g,广木香7g,大腹皮16g,木瓜、冬瓜仁、冬瓜皮各20g.加减:水肿腹胀盛者加牵牛子、槟榔;气逆者加苏梗、旋覆花;纳差不振者加白术、砂仁、神曲等。
  
  5 益气养阴,舒肝健脾法
  
  本法适用于气阴两虚,肝脾受损所致的鼓胀。症见:虚烦失眠、多梦易惊、头昏头痛、月经不调、四肢消瘦、体倦乏力,胁痛纳呆,面?或白,便溏或秘,腹水量少,脉弦细或沉细无力,苔少或无,质红或淡。方用:补肝散合益胃散加减。药物组成:山茱萸、白术、当归各10g,山药、黄芪、熟地、沙参、玉竹、白芍各15g,酸枣仁、香附各13g,柴胡、川芎各7g,木瓜20g,五味子2g.加减:舌红口干者加麦冬减白术;月经过多者加仙鹤草、旱莲草减香附、川芎;舌淡气弱者加太子参、何首乌等。
  
  6 典型病例
  
  钱某,男,31岁。诉腹胀,身目俱黄月余。患者于1997年4月中旬自觉纳差,乏力厌油,腹胀,渐尿黄,身目俱黄。经当地治疗10余天,症状反而加重,急来我院就诊。刻诊:神清,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围88cm,腹软,肝右肋弓下1.0cm,质硬,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苔薄黄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血清TB 50.1μmol/L,DB 38.3μmol/L,TP 60g/L,ALb 24g/L,A/G 1∶1.5,GPT 80u,AFP(-)。B超提示:肝肿大,门静脉内径14mm,腹水量中;脾不肿大。诊断:鼓胀(肝硬化腹水),证属湿热内蕴,水气不化。故拟清热利湿,行气除满,利水退黄。药用:茵陈蒿30g,茯苓、栀子、败酱草、焦山楂各20g,猪苓、葶苈子、大腹皮各15g,汉防己、厚朴、郁金、陈皮、车前子、大黄各10g,木通5g.水煎服,1剂/d.共服药10天,身目俱黄明显减退,尿量增多,腹胀减轻,浮肿明显消退,胃纳增加。原方去葶苈子加香附子、赤芍连服半月。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未见腹水。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7 讨论
  
  肝硬化腹水病情复杂,预后较差,治疗也比较困难。二十多年来,笔者通过临床总结出治疗肝硬化腹水五法,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临床所见以虚证较多,而实证较少,多属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在治疗上多以攻补兼施为法,所谓“攻”的意义在于“利水”.据笔者体会,消水并不是单纯用利水药,而应根据发生腹水的病理实质,分辨虚实,辨证施治。如水气犯肺的患者,实际上是在腹水的基础上发生了胸水,主要是水气上泛,肺气闭塞不得下降所致。治疗时必须用麻黄、杏仁、葶苈子等宣降肺气,佐以利水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腹水的消失仅仅是标象的解除,因此在腹水消退后,必须用补气养血,健脾利湿之法加以巩固。对于门静脉高压症应使用活血化瘀,舒气健脾的法则。另外对于肝脾两虚型或各型迁延不愈的患者,应扶正除邪,不得单用清、利、化瘀等品。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相关文章:

暗示治疗为什么能治疗疾病08-17

个人简历-中医药08-17

全市中医药工作要点08-12

个人简历_中医药08-15

中医药个人简历08-15

中医药工作总结08-16

治疗“不专心”病08-20

急性湿疹治疗感悟08-24

中医药心得体会12-24

中医药大学自我鉴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