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时间:2022-08-12 14:10: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练一练 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 〗  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请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学生继续演示】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设计意图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同时,由学生自己动手上台演示,激发了兴趣,调动了情绪,有活跃了学习气氛】

  〖活动二 〗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      红领巾      剪刀     吸管

  师: 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 【课件演示  从实物抽象出角来,声光提示】

  师: 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两边直直的

  【设计意图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中引出角,并从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三〗   创造

  师: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 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 , 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 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 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 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 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   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 ,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活动四〗探索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 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 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 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  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 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 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 : 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 不是   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   不是  两条边张开的大 ,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设计意图  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五〗   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  我们认识了角, 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  师巡视】  说一说 , 你是怎样画的。

  生1: 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  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   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  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课件画角】,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设计意图   画角是这次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是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记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说课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56页、57页

  总体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法、说学法三、教学程序设计四、板书设计五、全课总结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学生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办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学生自学画角: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www.fwsir.com)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记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索、创造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数学教学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教师坚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的观点,给予每一个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让他们在自信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5-05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8-24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16篇)05-18

《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说课稿08-23

角的初步认识08-16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08-16

人教版《角的初步认识》08-1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8-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