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综合资料>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

时间:2022-08-24 15:30:56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联的起源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的起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起源——原来一副对联内涵这么多大智慧!

  关于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的分类

  按用途分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对联作法:春联创作漫谈

  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写春联、贴春联,也已成为遍及南北流传久远的习俗,甚至是春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春联,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新春佳节而创作的对联,其内容都是表现出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的进取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其语言应选择吉利、喜庆、祝福的字眼。春联是过年时传递新春祝福的载体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春的祝福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春联的内容也不能年年一个样。本文从一些例子中来大概了解春联的主要特点,并顺便说明春联创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是一副流传了很多年的通用春联。富有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息,但是没有什么特色,几乎每家、每年都可以张贴。类似的还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像这类通用春联,我们不能说它们一无是处,毕竟它们也曾为千家万户传递着新年的祝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追求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具特色的春联作品,来烘托春节的气氛,不是更有意义吗?

  在我看来,写春联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变换不同的角度,从而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性强的春联。

  一、时间的不同,是指春联是不应该有永久性的,专门为今年写的,明年就不宜再继续使用了。于是,就产生了嵌年份春联、干支春联等具有特定时间的春联。例如: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八方锦绣,四季呈祥。

  这是198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组与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共青团北京市委文体部联合征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上联为出句,下联为作者对句)。该联中嵌上"一九八四"字样,可谓确切不移。还有:

  一抹朝霞,九州异彩;九天旭日,一派春光。

  也是因为嵌入"一九九一",便确定了它的使用年份。

  另外,林从龙先生也有一副专门为2000年"千禧龙年"而创作的春联:兔返蟾宫,俯瞰两千年春色;龙腾鲸海,高翔九万里神州。

  上联直接点出"两千年",下联的"龙腾鲸海"年份。

  除了嵌年份春联外,我们来看几副干支春联。由于我国有以干支纪年的传统习俗,在春联中嵌入当年干支字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

  光耀东风,庚星孕李;春回南亩,辰日种瓜。

  这是庚辰年春联,在联中嵌有"庚辰"二字,很有特指性。

  甲第毗连,风清里巷;子孙蔚起,泽衍箕裘。

  这是甲子年用传统春联,以鹤顶格嵌入"甲子",确定了年份。

  二、地点的不同,是指春联应当有一定的地域性。例如: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这是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自题其药店的一副春联。此联凸显出作者的博大胸襟,其他药店的老板估计不会随便张贴的(尤其"贫"字很是忌讳)。

  高井春风,吹彻仓后墙湾,年年如意,户户吉祥,盐道溯西河,轩辕驻马孚嘉颂;茨山明月,照遍藩城堤下,处处回龙,家家接贵,三星朝北斗,药王怡庆太平歌。

  这是熊绪文写的一副春联。上下联巧集长沙二十二条街道名称,大有以线串珠之妙。此联非长沙不用。

  春信千家传紫燕;山歌一曲动银锄。

  这是1992年梁石创作的一副适合农村使用的春联。该联以"紫燕"、"山歌"、"银锄"等深富田园气息的字眼,来为读者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民劳动画面。

  刷掉一穷二白;印成万紫千红。

  这是符乃若于解放初期为某印刷厂题写的一副春联。鹤顶格嵌入"印刷"二字,确指无疑。虽然未直接点出"春"意,但"万紫千红"四字却已春意盎然,试问"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三、人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家庭方面的春联。旧时的一些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等高门大户,于春联是非常讲究的,往往不会应付了事。讲究之一,就是切合本家的姓氏。一般是选取本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以壮门楣;又含激励子孙、继往开来之意。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精美的姓氏春联。例如:

  黄槐绿竹栽新院;紫燕红鹅说旧家。

  这是一副王氏春联。上联用北宋王祐、东晋王徽之的典故;下联用王谢、东晋王羲之的典故,用以表明户主的姓氏。

  鹿洞春风暖;鹅湖化日长。

  这是一副朱姓人家所用的春联。联中说的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事。"鹿洞"即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鹅湖",山名,也是书院名,在江西铅山县北荷湖山。朱熹曾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在此讲学。此联既切朱氏,又切春节,十分工巧。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这是一副谢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说的是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东山,以丝竹(音乐)陶冶性情的故事。下联说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典故。"春草池塘",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有名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道德经传,祥迎紫气;谪仙名重,瑞霭青莲。

  这是一副李姓人家用的春联。上联以"道德"、"紫气"切住老子(姓李名耳),下联以"谪仙"、"青莲"紧扣李白,确切不易。

  四、事件的不同,是指春联中所呈现的不同时间的、已经发生或预期发生的大事,同样会使春联纷呈异彩。

  例如: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这是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后,正在成都读书的郭沫若创作的一副春联。联中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崭新景象,表达了当时进步青年诚挚的爱国热情和无法掩饰的狂喜心情。再如:澳上秋风葡落叶;门前春色燕归巢。

  这副春联所涉及的题材是澳门回归。它的成功之处在于,灵活运用比喻、比衬、嵌字、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入联,来表述祖国人民欢庆澳门回归后的喜悦心情。以"燕"比喻澳门,以"巢"比喻祖国;用"秋"之衰落,比衬"春"之兴盛;另以鹤顶格嵌上"澳门"巧妙表达主题;更妙的是"葡"字的双关(一指葡萄叶,另指葡萄牙)。

  还有陈自如1993年撰写的春联: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党中央的富民政策和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场景,较之干巴巴口号式的"党颁富民策,人奔小康途"何啻天壤!

  本文作者莫非是中国楹联论坛管理,擅长诗联,工书法,原籍广西,居于郑州。

【对联的起源】相关文章:

劳动是艺术的起源03-22

母亲节的起源05-19

追寻人类的起源作文04-11

马法起源与发展说课稿07-12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04-04

母亲节的起源7篇05-20

有关母亲节的起源典故05-20

母亲节的起源(7篇)05-20

【精】追寻人类起源作文04-13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