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8-21 04:07: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教材13页的例4通过讲故事帮助故事中的小熊猫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并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在“做一做”和练习三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3个目标:

  (1)根据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分、动口说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1、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4、谈话法: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5、练习法: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6、讨论法: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比较法: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练习法: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表达法: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分析法: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在研究教材时,我发现此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是一道例题和3道练习题,所以我就设计了一系列课堂情节来展开教学,环环紧扣,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

  1、情景导入

  熊猫遇到了一个难题,是关于分东西的,我们现在一起来帮帮他吧。通过动手分一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从中用到了平均分和乘法在玩的过程中使同学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了铺垫。

  2、探究新授

  从熊猫分竹笋的活动中抽象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四个盘中,每盘放几个?然后引导出:象这样关于平均分的题目能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计算?展示并提问:

  (1)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通过设置故事情景导入,充满调动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感)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12根小棒代替竹笋分一分,看每盘能放几个?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用小棒分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竹笋的简笔画,然后请同学说说他们是怎么分的,最后请同学到黑板分一分。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如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一起分。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进一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为随后学习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分的结果得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教师进而引导出:像这样的问题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吗(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引导生在不知不觉中想要获取新知的愿望)

  (4)根据分的结果抽象除法算式:12÷4=3,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新授部分完成后,我又安排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完成十三页的做一做。

  (2)我把练习三的第一题的八道除法算式题目写在卡片上,然后请同学在我手上抽一张卡片并且读出卡片上的除法算式,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二、第三题,然后教师评讲。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低年级的学生好玩的天性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独立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课堂总结

  教育学专家说:好的课堂展现应该少不了一个精彩的结尾。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先充分表扬本节课同学们的良好表现和进步,然后最后还利用学生爱表现的心理设计了一个课下作业:就是在家吃饭前帮妈妈分筷子,并列出除法算式,明天来学校跟老师汇报。

  (让学生自己动手帮忙并且设计关于除法计算题目的过程就是学生又重新感受除法的过程,这种有趣的作业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是在做作业,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很棒,也有能力去帮别人,在加深对除法的认识的同时又增进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布置作业。

  完成第十三页“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

  五、说板书设计

  除法

  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本节在书中的地位:

  索引是使用表数据很重要的基础,本书后面的很多章节如“数据检索”、“多表操作”、“多表查询”、“多表视图”等基本应先对表建立索引,因此,本节将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教材处理:

  在本节教材上,只介绍混合索引的建立而没有介绍单索引的建立,为不引起学生的混淆,因此课堂上只在索引文件类型中对单索引将只顺带提过,不做介绍。但我认为教材中也有三点不足,并做如下处理:

  第一、本节书上介绍的顺序为索引的概念、索引的类型、索引的建立、索引文件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有不同的建立方法,因此,我认为先介绍索引文件的类型,再介绍不同类型索引文件的建立方法,这样更有条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在书中,“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均用相同的字符,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它们,使学生加以分清。

  第三、教材上没有明确每个混合索引文件可以包含多条索引,在课堂上应强调指出。

  3、教学重点处理:

  结构索引及一般混合索引的建立,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技能目标,在这点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机房演练结合,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掌握。

  4、教学难点处理:

  使学生理解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的意义,理解索引名和索引文件名的区别与联系。这点可以通过举例,强化学生的理解,如:对xscj01.dbf的德育、语文这两个字段建立索引,索引名可以用dy和yw,表达式就用这两个字段名使学生理解索引名是该条索引的名称,它与内存变量名基本一致;而对于索引文件名和索引名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给予指出,如上例,建立了结构索引文件xscj01.cdx,它包含了两条索引,这两条索引的索引名是dy和yw,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基本能够突破这两个难点。

  二、学情、学法、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的使用各种方法、按照各种条件来显示表的数据,学得好一些的学生已经有了“如何按照某一顺序显示表数据”的这种学习欲望。

  2、学法教法应用: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采用理论教学与演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用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如索引的概念、索引名,索引表达式、索引的类型、索引文件的类型等,,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演练结合用于实践方面的教学,如结构索引及一般索引的创建,由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跟着练习,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新课。

  2、索引的概念:强调索引是一种逻辑排序而非物理排序。

  3、索引的类型:

  主索引:数据库表、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主索引,而且每个表只能建一个主索引。提问:“入学成绩”字段能否建立主索引?

  候选索引: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候选索引,每个表可以建立多个候选索引。

  普通索引:任何表任何字段都可以建立多个普通索引,它是visualfoxpro建立索引的默认类型。

  唯一索引:创建条件与普通索引一致,但在唯一索引中,只包含表文件中第一与索引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举例:若对“性别”字段建唯一索引,则结果索引最多输出两条记录(第一条“男”的记录与第一条“女”的记录)。

  4、索引文件的类型:

  A)单索引文件:扩展名idx

  B)复合合索引文件:扩展名cdx

  a、结构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名同

  b、一般混合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名不同

  5、索引的创建:(电脑演示)

  A)结构索引的创建

  a)方法一:使用表设计器。

  步骤:打开表;

  打开表设计器;

  进入“索引”选项卡,输入相应的参数;

  (在这一步中强调“索引名”和“表达式”的区别)

  保存表结构,索引创建完毕。

  提问:创建后磁盘上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是什么?

  b)法二:使用命令

  表达式索引名条件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

  B)一般混合索引的创建(使用命令)

  表达式索引名条件索引文件名条件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在这里强调索引名与索引文件名的区别,指出一个索引文件里可以建立多个索引)

  6、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

  7、总结:强调索引表达式索引名索引文件名的区别;

  8、作业:p1119.6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在整个单元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首先我打算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这一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和品味。语境,即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环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继《荷塘月色》、〈〈拿来主义〉〉两篇教读课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当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教学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估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在教学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采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录音磁带等教学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主要是在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一步揣摩语言。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一、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教师范读课文,在疏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三、具体研习课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课堂积极性。)

  四、结合课后练习二,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强调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课堂上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并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为巩固我这堂课的教学,我打算有针对性布置一些难易适中的作业,以达到巩固与检测的目的。

  预期效果和巩固、检测

  通过对这篇窗自读课文的教学与点拨,我预想学生能够在初步理解全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选择与中心内容有关的句段揣摩语言,在揣摩语言中,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一些方法,比较难。估计学生不能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完全掌握。在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一、二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

  六、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巩固与检测练习,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设计一段讲话的开头,或以特定的身份,就某一段问题写一段看法等。

  七、小结

  我打算对本课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教学目的,突出重难度,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数学大纲提出,学前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学前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说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圆形和椭圆形。

  三、说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点。

  四、说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图形的纸片 由圆形和椭圆形拼成的各种图案。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 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 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 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 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云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基础上,孩子们能对书上的解释提出一些疑问或者自己能提出别的猜想。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是朗读理解课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根据科学小品文特点和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我以“课内得法,课外受益”为指导思想,抓住文本解读和延伸拓展两大版块,通过环环相扣的流程,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 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有15个要求认识的字,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再给这个字组词就会有恐龙图片的展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写字指导中,我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对生字的重点笔画都用醒目的颜色标识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在直观的演示中帮助学生写好字。

  二、 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 引发想象,质疑探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前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一定感受与体会。我以“恐龙化石”为启发点,文中科学家向我们介绍了5中恐龙灭绝的说法,那么你们分别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同时又启发学生发挥想象,“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有哪些呢?”培养学生对恐龙灭绝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认识后,使学生理解恐龙的灭绝与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有机结合,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自然环境。

  在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地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由于自己从教时间短,在教学中有时有急噪情绪,不能耐心地听取完学生的发言,打断学生的发言,还有指导朗读不到位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新疆之春》说课稿08-23

《匆匆》说课稿09-07

《燕子》说课稿08-23

《水》的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4-24

《松鼠》说课稿04-27

《理想》的说课稿04-19

《电阻》说课稿08-23

《坐井观天》说课稿08-24

《硝酸》说课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