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8-21 04:10: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说课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复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研读赏析。

  4、探究文章写法。

  5、拓展练习。

  6、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2

  一、说该课内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小橘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课。该课文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也是一篇较好地体现单元学习重点的。它上承第一单元知识点“感知全文,提炼主旨”,下启第四单元的“整体感悟,发表见解。”对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

  该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感性体会课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的写作特色。本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结合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只有从文字上获得感性认识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对课文进行理性分析。本目标,一是体现教学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体现理性——感性——启发运用,这一引导训练过程。而整课的教学思路则体现:整体感悟——具体分析——欣赏与探讨,这一教学主线。

  三、说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的定位理由是:因为该单元的知识点是“把握文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创作意图,就必须把学生引入的角色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从而把握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如果学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来,那么对文意的把握就更准确。因此这一重点与单元知识是符合的。而难点则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面,作为语文课,不是机械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训练;而是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课文,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赏课文。让学生学会鉴赏作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本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整体教学法、读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具体操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相机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五、说该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 复旧引新:(出示小黑板)

  1、《小橘灯》一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触的时间顺序,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

  2、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与作者非亲非故,那么,作者为什么初遇她,又去探访她,事后又深深地怀念她?

  3、作者用“小橘灯”为题用意何在?

  (以上三道题,第一题是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也是为本节所要讲的内容作好铺垫。第二个问题是结合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开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而第三个问题侧是第二个问题的深化,是主旨的体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整体框架内做到有总有分,在教学过程中,除第一个问题可以马上得出确定答案,而二、三个问题则无需马上确定,只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使教学环节紧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

  (二)带着以上问题请同学们细读课文。

  (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读后从六个步骤引导学生思考:

  1、初遇小姑娘,小姑娘给作者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提示:联系所学知识、着重从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着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2、假如你是作者,你会对小姑娘产生一种怎能样的情感?(怜爱)

  3、因为作者有了这份怜爱的情感,再加上寻友不遇的情况,使作者产生了去探望小姑娘的愿望。在探望过程中,小姑娘有那些表现?品读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姑娘性格特征的语句。

  4、探访小姑娘之后,作者的感受与初遇小姑娘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怜爱——敬意)从那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5、在写探访完小姑娘之后,作者补叙了一段与朋友的谈话,这使我们更清楚了了解到小姑娘一家的境况及产生的根源,你能用几个词简洁地表达出小姑娘一家境况吗?(父亲失踪,母亲重病,生活贫困)。其根源是什么?(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后老师明确:内战、反动统治。)

  6、假如你是作者,你遇上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面对如此的困境,依然保持着那份镇定。乐观,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你能不为之感动吗?所以从的末尾所流露出的是作者乍样的情感?(深切怀念之情)

  (以上六个步骤是对开头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细化,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二是体现出课文教学中的主导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三是体现出教路的条理性;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五是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回顾性小结。

  1、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开头所提的第二个问题。

  (这样回顾总结前面的课文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从整个故事来看,“小橘灯”与“小姑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提示:品读文中有关描写“小橘灯”的语句,体会用“小橘灯”为题的用意何在?)

  (这一设置,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实质,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的主旨,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意。)

  (四)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用小黑板出示)

  1、运用了对比艺术。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3课《泥浮雕》。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生活中我们常用浮雕来装饰环境,浮雕因材料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美感。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我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徐州汉画像石引进课堂,让学生结合画像石的技法进行泥刻浮雕的制作。

  2、本课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是集欣赏、合作、互动、实践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版画等。学生已经学习了《概述》,了解了雕塑的基础知识,欣赏了中外雕塑作品。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浮雕技法的多样性。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拓展泥浮雕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利用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拓展表现。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造型能力,他们已经学过版画,掌握了刻刀使用的方法。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愿意主动接受新事物,会独立思考,会合作、会借鉴。我给他们发放了《课前准备》的有关材料,安排他们课余时间参观画像石馆(徐州画像石馆、歌风台等),收集有关的图片、邮票、首日封和文字资料,目的也是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提高师范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所需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会欣赏、分析石刻浮雕作品,会借鉴徐州汉画像石浮雕的艺术特点,拓展浮雕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从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在参观、收集等综合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学生感悟到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法分析:

  指导思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愿学。

  欣赏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学生乐学。

  开放式探究带着问题去自主研究,学生会学。

  从地方美术资源中汲取营养,引申到对生活的学习、文化的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善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画像石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取石为材,以刀代笔,图画天地,有古朴、厚重之美,这节课就围绕一个“美”字设计教学。优美的课堂情境激发创作潜能。课前开放式探究和课内欣赏带领学生欣赏美。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美。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创造美。作业品评中让学生学会评价美。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探讨美。

  (一)聆听美的声音

  课前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教师巡回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出示图片让学生辨别作品是圆雕还是浮雕,巩固浮雕的分类。总结泥塑浮雕的制作方法。接着提示还有一种制作浮雕的表现形式,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入课题。

  (二)欣赏美的画面

  用课件展示徐州画像石。分别出示汉画像石实物照片、汉墓内景图和徐州汉画像石视频片段。声画并茂的视频片段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徐州汉画像石古朴的艺术之美。然后请几个学生谈谈通过参观对画像石有了哪些认识,参观过画像石的同学会有很深的感受,学生的主动发言把课堂推向第一个高潮。

  (三)探求美的内涵

  通过大屏幕显示导学题目,和学生一起从线条造型、题材、构图和雕刻技法四个方面讨论徐州画像石的艺术特点。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查阅这方面的资料,请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出现,我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畅所欲言。,师生间幽默风趣的交流把课堂气氛推向第二个高潮。

  讨论造型时,出示画像石拓片《有翼的犀牛》。为了说明画像石的选用题材多表现现实生活时,给学生提供拓片《建鼓舞》,让学生充分认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汉代人信仰厚葬的习俗出发,让学生懂得古代人想让死者死后能升天,和活着时候一样享受荣华富贵,所以画像石题材多表达神话故事和吉祥图案。在讨论雕刻技法时,让学生用画像石浮雕和上节课所学的泥塑浮雕相比较,找出二者在制作技法上的异同。

  (四)实现美的创造

  为了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感受,我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的方式制作一个《马头》的形象,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版(课前完成)。

  第二步起稿。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象的形态,要夸张又不失其真。

  第三步描形。把稿纸蒙在泥版上用针扎出轮廓。

  第四步刻制。雕刻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减地(也叫剔地)”,什么地方用冲刀,什么地方用切刀,要刻出层次。

  第五步调整。

  作品完成后展示给学生看,并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作品供学生参考。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先给学生提出作业要求,提醒学生借鉴并不是模仿,要力求有所创新。

  然后学生之间讨论制作构思,让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做什么样的形象,借鉴了画像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含义?在学生踊跃发言中,会有五花八门的构思和各种奇特的象征寓意,欢快的课堂气氛让课堂进入第三个高潮。

  学生制作时,继续播放舒缓的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小组制作,对敢于运用夸张手法、有创意的同学及时表扬。作业制作过程中会出现泥版过干或过湿等情况,过湿就让学生结合雕、塑等技法制作。过干的泥版刻起来会使学生非常吃力,我会告诉学生画像石是在比这硬百倍的石头上一凿一凿敲出来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劳动人民的不平凡。

  六、课堂评价

  1、品评美的创想

  这一环节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点放在作业自评上。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运用了哪些雕刻技法,哪些结合了画像石的特点,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讲给大家听,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立创造能力。

  2、学生自评后请学生互评。

  3、教师简评。教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主要从层次变化是否清楚、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大胆夸张几个方面来谈。

  2、进行美的探索

  最后教师总结:

  徐州汉画像石是先辈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徐州人的骄傲,它和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它、利用它,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今天运用了它的制作技法进行创作,以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汲取营养。

说课稿 篇4

  我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五年级《加速跑》, 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适合水平三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好思考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快速跑是提高学生跑的能力的重要教材。通过快速跑练习,能有效发展学生快速启动能力和奔跑能力。本次课一方面着重发展加速跑和快速启动的动作要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的学生,自控能力及认知能力较水平二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但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力强,学生通过以前的教学已经初步掌握了跑的动作要领,已经具备了一定快速跑的能力。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对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学生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教法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加速跑中的快速启动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加速跑和加速速跑启动的要领,10%左右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启动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发扬学生互相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种瓜得瓜,种豆的豆”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团结合作和竞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示范讲解法

  2.游戏竞赛法

  三、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加速跑的技能,跑是比较枯燥的活动方式,为了不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问题思考过程中完成练习。

  四、教学过程

  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安排见习生——提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1、自然跑(5分钟)蛇形慢跑(强调摆臂。)

  2、准备活动热身操(6分)教师带领做,为了减少枯燥和集中注意力:我采取男生喊1-2个8拍口令,女生接3-4个8拍的口令。在提出要求同时加入适当的语句。使学生感觉到比赛的味道。(看谁喊得响亮)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1.振臂运动2.扩胸运动3.腹背运动4.压腿5.手腕脚腕6.高抬腿

  3.加速跑(15分)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并提出注意事项如下——学生练习1次——教师观察纠正错误——学生练习2次——展示(每排选择两名同学进行展示。)

  动作方法:站立式起跑,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跑到终点。

  队形:体操队形散开为了增加练习次数,学生站成4排横队进行练习。

  要求:1、做动作时蹬摆配合协调,上体不要过分前倾和后仰

  2、行进间跑时要掌握好动作节奏,手脚配合要协调

  3、跑时放松、自然、注意正确姿势,学会用前脚掌跑

  4.游戏(10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讲解规则学生分4组利用刚学加速跑知识进行比赛,体会加速跑。(讲解规则的时候:教师示范一次。

  5.小结放松(4分)放松:本节课主要是以跑为主的学习,所以在课的最后我采取以静为主,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放松。具体操作:队形体操队行站好要求:立正姿势

  讲解:1、闭眼、上体放松、吸-----呼反复5-6次慢慢睁开双眼

  2、身体前倾------手臂不要用力晃肩让手臂自然摆动

  3、双手叉腰、单腿提起、大腿带动小腿晃动、

  小结: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老师最后再加以总结并提出期待(希望以后你们能多多跑动。)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学习这篇,主要是让学生感悟遭遇洪水侵袭时,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在教学这篇时,我主要设计了这样的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理解和积累课文的语言,感悟人民子弟兵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难点:引导学习和借鉴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1.抓人物的动作、语言,品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通讯,没有太多的委婉曲折的抒情语言描写,有的仅是对当时洪水暴发,形势危急,环境恶劣的实况描写。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短句多,排比多,短小精悍,铿锵有力,颇有气势。要想体会人民子弟兵那舍身忘我、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心中只有保大堤,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的这些感人的精神,只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通过反复朗读,来让学生意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

  2.以课文为载体,用教材教,学习“点面结合”写法。

  本课是一篇没有硝烟的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既有气势恢弘的整体抗洪场面描写,也有对对个别的官兵进行特写的镜头,这样“点面”结合,更能形象生动地凸显人民子弟兵那心系人民群众,英勇无畏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训练目标。在让学生掌握这一写法之后,再迁移仿写,就很容易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设计”意图:

  板块一:复习巩固,概述课文内容。

  课文是一篇 ,浓墨重彩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名在大江保卫战中的 场面, 英雄本色和 ,表现了人民子弟兵 、 的献身精神。

  设计意图:1整体把握课文,将课文读“薄”;

  2采用填空式的概说,降低难度。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板块二:抢险护堤,“点面结合”。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领略“惊心动魄大决战”的群体抗洪场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圈点批注令你感动的句子。

  2.组织交流,想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

  A.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说话训练:出示:

  ①子弟兵们全然不顾的是 ,全然不顾的是 ,他们顾的是 。

  出示:②他们全然不顾的是肩头沉重的'沙包 ,顾的只有:“ ”

  他们全然不顾的是在泥水中来回穿梭的劳累 ,顾的只有:“ ”

  他们全然不顾的是嶙峋的片石割破脚趾 ,顾的只有:“ ”

  他们全然不顾的是生命的危险 ,顾的只有:“ ”

  B.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①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引读:他们……战士们高声喊道……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人民子弟兵?

  C.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给予了最高的赞誉:

  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1. 默读第4自然段,圈画描写黄晓文语言、动作的词语,在旁边写出你的感悟。

  2.组织交流,谈阅读体会。

  (三)了解“点面描写”。

  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1给学生充分的静心读书思考的时间,圈画批注,然后集体交流,“以点带面”,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群众,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誓死保大堤的英雄气慨。

  2进行适当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更深刻地隽永人民子弟兵的感人精神。

  3对比朗读、分析,掌握“点面结合”这一场面描写手法。

  板块三:勇救群众。

  1.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2.“变形阅读”,注意排比句式的朗读,谈体会。

  3.用《弟子规》的经句来赞美这种行为?(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设计意图:1根据文本语言特点,采用“美文美读、变形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体会其句式美,结构美,意境美。

  板块四:歌颂人民子弟兵。

  1.播放:《为了谁》;

  2.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想说些什么?

  敬爱的解放军战士啊!

  面对危急的灾情,你们( )。

  可亲的人民子弟兵啊!

  面对肆虐的洪水,你们( )。

  你们的心中只有( ),

  你们的心中只有( )。

  你们是( ),

  你们是( )。

  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歌图结合,深化课文主旨,感受“军民一家、鱼水情深”的重要情感;

  2再次说话训练,铭记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结束课文。

  板块五:模仿练笔,做到点面结合。(任选一个)

  1.描写一次班级劳动的情景。

  2.描写一次体育比赛的场景。

  板书:

  大堤抢险 (面)英勇无畏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 (点)

  勇救群众 (面)鱼水情深

【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新疆之春》说课稿08-23

《匆匆》说课稿09-07

《燕子》说课稿08-23

《水》的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4-24

《松鼠》说课稿04-27

《理想》的说课稿04-19

《电阻》说课稿08-23

《坐井观天》说课稿08-24

《硝酸》说课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