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总结>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

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

时间:2023-02-24 20:31:43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

    股份公司成立三年来,机电管理工作不断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部分三年来的主要经验与存在的不足
    一、主要收获
    1、设备资产价值从2002年的1.8亿元上升到2004年3.5亿元.占固定资产数从2002年的29%上升至46.5%.
    2、公司成立三年来,引进主要生产设备(钻机、推土机、挖掘机等)45台,为公司生产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3、通过加强管理,设备出动能力、生产能力不断加强。例如WK-10B挖掘机综合效率从2002年210万立米/台年上升到2004年317万立米/台年,效率提升51%,单机最高达到350万立米/台年。108自卸车综合效率从2002年58.7万立米/台年上升至2004年84.5万立米/台年,效率提升44%,单机最高达到109万立米/台年,.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4、设备消耗逐年降低.2002年,108T自卸汽车立米单耗为元/立米,检修费用为元/立米,2004立米单耗为元/立米,降低%;检修费用为元/立米,降低%。WK-10B较2002年比立米单耗下降%,检修费用下降%。
    设备能力的增强,为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原煤产量完成618万吨,剥离1862万立.到2004年末,原煤产量完成1152万吨,剥离5240万立.
    以上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各条战线员工的共同努力,来自于机电管理工作者的辛勤劳作.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现对三年机电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二、三年取得的经验
    1、管理理念的提升,是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源泉。
    通过总结摸索,“三位一体,责任连带”的管理理念已成为各级机电管理部门的共识。它强调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管理、使用、维修各环节协调运转,利用经济杠杆有效制衡,以设备效益最大化作为各环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设备效能不断提高。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备使用单位推行“人机互保、指标联考”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设备的原材料消耗指标、产量指标、安全指标与机组人员挂钩,提高了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设备维修单位推行“以技术为先导、预防性维修的TPM维修管理”模式。取消了传统的大修理维修制度,实行以预防性维修为主、总成件互换为辅的检修制度,从而避免了设备过剩修理,提高了设备出动率。
    设备使用与维修单位间又通过“双保合同”,进行成本指标“联保”“联挂”,促使生产设备管、用、修及配件和油材料消耗等各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最佳生产能力、最低成本消耗和最佳双赢的经济效益。
    2、设备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执行,是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可靠保证。
    股份公司成立后,机电管理部根据管理需要,编写了《机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并将其印刷成册,分发到了各个基层单位。《规定》共十二章,85条,内容涵盖了自设备的前期管理、使用维护直至更新报废的所有内容,它是建矿以来内容最为广泛和详细的管理制度,是指导各设备管理部门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机电管理部门组织编写了《主要生产设备预检规范》、《主要生产设备定期保养规范》,《主要生产设备技术参数汇编》并印刷成册下发到了各基层单位,并对预检、定检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设备能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安全经济地运行。
    3、业务流程的重组,是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
    对北矿和加工公司生产设备检修业务重组到机修厂,通过实践证明,检修成本不断下降,设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加强了机修厂专业化检修的能力,现已能为其他矿山承修各类大型设备。
    通过将设备物资公司油槽车划归南矿管理,由大车到加油站加油改变为油槽车到现场加油,不仅增加了设备实动时间,也减少了设备无谓的消耗,从而为公司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南矿采工部原负责的平路机划归运输部管理,使矿山公路的路面及排土场条件大为改善,从而降低了设备轮胎消耗。
    4、管理过程的细化,使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动力。
    (1)、抓好设备运行中的油脂化验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降低了成本。
    扩大了油脂化验的范围,从原来单一的跟踪化验南露天矿设备扩展到北矿设备和加工公司设备;扩大了油脂化验的种类,从单一的机械化验扩展到化验液压油、齿轮油;改变了原来由使用单位列保养计划改为依据油脂化验跟踪结果适情换油,例如大车发动机250小时强制保养经油脂化验跟踪保养后提升至平均580小时,通过科学的检修手段,降低了用油成本,减少了停机检修时间,提高了设备效率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2)拆卸库存的报废设备,保证了在用设备的正常运行。早期购置的仍在使用的设备从状态到技术性能都较差,每年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这些技术性早已淘汰的设备运行。为避免运行的设备和停封设备同时报废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公司对旧机进行备件拆卸,从而合理利用了闲置设备,也减少了资金投入。
    (3)成立了金属化验室,成为霍林河地区唯一一家通过自治区计量认证的金属化验中心,不但能为本企业进行无损检测等技术服务,也赢得了电厂设备化验市场和周边地区金属化验市常
    (4)对倒班车辆实行包车制,由两人包一台车,对包车人员进行工作量及各项费用考核,不但减少了用车数量(倒班车减少一半,上交14台),而且提高了用车效率和车辆状态。
    5、技术改造是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有力支撑。
    (1)公司投入1400余万元,投入使用美国卡纳瓦度量衡及系统公司设计制造的“精确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使称重精度达到0.1%,装车能力提高到5000吨/小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煤炭精确快速运输奠定了基础.
    (2)公司从关爱员工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逐步对加工公司地面系统进行除尘改造。从而改善了员工的作业条件,防止肺矽等职业病的发生。
    (3)投入万元,对三台芬兰吊车进行整修。恢复了设备的使用性能,为大型生产设备的组装及重点工程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6、大型生产设备及时招标采购,保证了每年生产任务的超额完成。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机电管理部门制定了每年的设备购置更新计划。按照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的设备选型原则,对大型生产设备进行了招标采购。公司三年来共引进大型生产设备45台。设备到货后及时进行组装调试,保证了每年生产任务都超额完成。
    在机电管理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机电设备考核管理办法有待完善。多年来,机电管理考核指标以三率(完好率、事故率、待修率)为主。现在看来,指标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作用不大,而就国内设备管理工作来看,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在这一问题上,我认为要建立一套具有本企业特点的考核指标,考核办法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例如生产设备考核,使用单位以考核“实动率”为主,检修单位以考核“返修率”为主,“待修率”与设备物资公司挂钩,辅以其它设备基础工作考核指标(如设备档案、台帐、点检等等)。
    2、机电培训工作有待加强,机电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机电管理人员素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与目前公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机电管理的战略目标是设备管理现代化,而人的素质是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学以致用。设备管理人员要学习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理论和方法,工程技术人员要学习机械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技能。培训方式要多渠道、多层次,可以引进来,邀请专家传授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也可以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总之,要切实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设备基础资料缺乏。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公司使用设备的资料库。我认为应对本公司现使用的全部生产设备及通用设备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编制成册。对生产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各季节用油标准录入,作为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资料;另外对通用设备中的机动车辆、能统一规格或系列的泵、电机、变压器等进行资料的收集,编制成册。
    4、继续梳理设备管理各环节流程。目前的各级设备管理部门为企业做了很多工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并不是机电管理流程就不存在问题。要按照公司业务流程重组的有利时机,进行机电管理业务的重新调整和划分,以组织扁平化、工作高效化作为本次业务流程重组的重点。另外,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应购置一套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软件.对设备从采购、安装、运行、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计算机化动态管理。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

【设备管理三年经验总结与问题】相关文章:

公司设备管理经验总结与问题08-15

个人经验总结03-07

浅析高校设备管理及设备管理制度08-24

问题本身有问题08-17

个人教学经验总结08-16

教育教学经验总结08-10

课改经验总结08-18

考研复习经验总结08-22

工作经验总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