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时间:2023-02-24 14:21:01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

    近几年来,鸡冠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民外出打工收入、本地乡镇企业工资收入和农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这三种收入途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紧密相联。其中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代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奔"钱途"的最有效途径。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转移劳动力获得的较高收入,直接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降低了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速度,甚至直接减少了农业劳动力的总量,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间接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摸清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当前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工作。
     一、基本现状
     通过千户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调查分析,我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打工地点主要以市内及周边县市为主。调查表明,全区共有31736名劳动力。有10583个外出打工者,其中有8694人对打工地点进行了详细答述:在本市内打工人员有8357名,占回答问题的外出打工人数的96.12%。其中又以聚集在市域中心的打工人员为最多,有3594人,占市内及周边县市打工人数的41.34%;到市区外打工的人数较少,所占比重不大,仅占4.13%。从调查结果看,打工人数足迹所到之处有13个省市区,但打工人数在30个人以上的省市区共有五个,其中去北京打工的人最多,有123人;其次是山东,有79人;广州64人、大连55人、绥芬河38人。
   2、打工时间较短。外出打工人员中83.17%的打工人员打工时间在3个月以上。其中41.65%的人打工时间在3个月以上至6个月间,23.20%的人打工时间在6个月以上至9个月间,18.32%的人打工时问在9个月以上至12个月间,其余的人干着3个月以下的零工。
   3、打工从事的行业虽分布较广但以简单劳动为主。在所从事的十多个行业中,农民工从事的行业主要以缺乏技术性的简单劳动为主。选择回答所从事行业的8694名打工人员中,从事建筑业的人员有2514人,占回答问题人数的28.92%,从事以"钓鱼"等为主的其他行业的人员共有1321人,占15.19%,社会服务业的人员1133人,占13.03%,从事交通业人员949人,占10.92%,从事其余行业中从事工业887人,从事餐饮业824人,从事农业806人,而需劳动力潜力较大的诸如家庭服务等行业打工人员更少。
   4、打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是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8694名打工人员回答了收入水平问题:有33.41%的打工人员平均每月的打工收入在400-500元间,打工收入300-400元间的占27.09%;500元以上占25.74%;其余打工人员的月均收入在300元以下,占13.76%。从调查结果看,打工所得的劳动报酬在农户家庭收入中占较大的比重:39.7%的打工者其劳动报酬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34.28%的打工者其劳动报酬占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效地缓解了农村部分劳动力就业压力,对家乡经济建设和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对务工地区的经济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农村劳动力供求两方面和外出环境看,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很大,并且在短期内难以缓解。我区所辖两乡属市域近郊乡,都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加之近几年,"退耕还林"工程及小城镇建设的全面实施,农田被大量的征用,使农村生产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农业产业逐步升级,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快速度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相对减少,而农村新增劳动力不断扩大,使农村劳动力供应增加的速度超过农村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二是劳动力的自身素质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需求。农村劳动力无论是"离土不离乡"的本地就业,还是"背井离乡"的外出就业,都受到文化素质的影响,文化程度高低与劳动者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潜在原因。我国已加入WTO,要提高本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必须要有较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这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而眼下我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据对千户农民的调查,8694个打工人员中,6260个人的文化水平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占打工人数的72%,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员有940人,占打工人数的10.81%,受过专业培训的外出劳功力更是寥寥无几。显然,这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
     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区农村结构中,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乡镇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水平较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实现就地转移。而在城市中,一些用普工的行业中所实行的一些用工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违反国家有关法律,侵害农民正常权益的事情时常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止了农民进城务工。加上近年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下岗职工数量较多,使农民到城市就业的机会减少,这些原因使农民外出务工环境条件不容乐观。
   四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被调查的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七千余人选择了六种务工方式:其中76%的人员是亲戚朋友介绍,11%的人员自己寻找外出打工的机会,4%的人员是老板招工出去,只有1.2%的人员是政府、集体组织出去。还有一部人员由公司招工或民间中介组织介绍出去。就业难度大、务工时间不稳定,又缺乏组织管理,使部分民工生活困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同时偷生、超生等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事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家庭壮劳力外出后耕地田间管理跟不上,农村兴修水利、道路维修等公益事情缺乏劳力。
   三、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义务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通过上夜校、科技讲座、函授等多种方法,普及农业科技知识;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民接受更高层次教育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使劳动者掌握强硬的实用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多种就业机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由已逐步融入人们生活的新兴社区服务业,如家政服务、农家乐休闲等,安置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沿着"一种需求振兴一个产业"的思路,力求服务的细化、多元化,促进城镇商贸繁荣,拓展就业渠道。
   3、发展和振兴乡镇企业,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功力能力。乡镇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性企业,在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较大潜力,曾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因素,乡镇企业应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着力解决近几年暴露出来的内部问题,不断采用新技术,努力形成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上效益的格局,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4、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法治力度,对那些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政策、做法以及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单位的人与事给予严厉制裁,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医疗卫生、子女教育、劳动保障等多方而与城里人享受平等待遇。
   5、加强政府参与组织劳务输出的力度。在调查中,尽管多数人的工作是由自己出门寻找,但问及打工由"政府组织好、成立公司组织好、亲朋介绍或自己寻找好"时,选择的人员比例分别是59.21%、25.60%、15.19%。选择"政府组织好"占了最大比例,这说明农民们盼望政府在劳务输出中进行组织管理。由于市场经济不规范,特别是当前劳务市场出现的劳务大军不断"扩容",竞争日益激烈,对务工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参与组织劳务输出的力度:一是对外出民工进行较系统的文化、技能培训;二是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的务工信息网络,培育中介机构,拓展境内外劳务输出渠道;三是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帮助农民就近打工,实现离土不离乡。
   

【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相关文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8-17

沙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及对策思考08-12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和思考08-12

某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08-24

对****省****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08-15

对****省****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08-1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汇报08-24

×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08-12

乡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情况汇报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