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8-12 06:25:5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乡村两级负债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巨额的农村乡镇债务已经像一座大山,压得农民和基层干部喘不过气来。乡村两级负债范围之广,数目之大,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得出的保守数据,全国乡镇一级政权,目前负债2000亿元之巨,覆盖面最广的是中西部地区,60%以上的乡村负债,平均债务为400万元,村组负债的比例更高。深入地分析乡村负债成因,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基于此,我们从2005年初开始,对XX县的乡镇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县辖17个镇,625个行政村,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98万,耕地170万亩。2004年,全县镇级债务总额为1.4亿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50%,单位借款占12%,个人借款及其他占38%。乡镇平500万元,其中债务超过千万的有四个。625个行政村债务总额为6.9亿元,村平110万元,其中金融系统贷款占30.4%,单位借款占2.9%,个人借款及其他占66.7%。村级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的有六个镇,最高的××镇达6000万元,尤其是近三年来,债务的增长十分惊人,2004年全县村镇两级债务与当年财政总收入的比率已达4倍以上。当前镇村两级形成巨额债务的原因如下:
     1、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为保证正常运转而形成债务。虽然我国工业化步伐日益加快,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经济还不够发达,财政来源的大头在农业。在缺乏工业支撑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乡镇财政只能保"吃饭",不少乡镇甚至成了"饥饿"财政、"空壳"财政。如××镇每年仅支付干部教师工资就需1200多万元,而该镇一年的可用财力只有600多万元,仅发工资一项就缺口600多万元,只有借债度日。
     2、上级层层加压,硬性达标带来巨额债务。上级规定的达标项目很多,并且大多采取"下硬指标,定硬任务,结硬仗"的办法。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乡镇和村组只好举债达标。如按照上级关于减轻基层报刊负担的精神和下达的任务,××县2004年党报党刊共需500万元,而按政策规定,报刊费不能超过"三提"管理费的4%,镇村两级用于公费订阅的报刊资金只有110万元,缺口的400万元只有靠负债来弥补。全县村级负债的6.9亿元中,有1.3亿元用在了"达标"建设上,仅"普九"建设一项,村组就背上了8500万元的债务包袱。
     3、部分领导追求政绩,超前建设,增加了债务。前些年,有的乡镇不顾本地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为追求政绩,不惜高息举债,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兴办的项目、企业等或因达不到规模,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搁浅;或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落后、技术不高等原因而破产、倒闭,给农村丢下了一个又一个烂摊子。当然,这中间也有决策失误增加债务的成分。前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良好愿望,兴办各种集体企业,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由于当时人才、信息、技术、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一阵风吹过一场空,留下一堆高额投资债务。××县前几年仅用于兴办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分别负债5800万元、4200万元。
     4、税费难收,借款上交,利息形成债务。由于农民负担相对较重,一遇上灾年,农村税费就很难收缴,镇村两级为完成任务,只好高息借款,有的月息甚至达到20%。××县欠费农户已由1995年的0.6万户上升到2000年的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8%以上。到2000年,镇村?特别是村?借债上缴税费累计达4.4亿元。欠款农户越多,借债也就随之高涨;越不好借,利息也就越高,债务"雪球"也就越滚越大。
     5、管理存在漏洞,挥霍浪费严重,使负债雪上加霜。一些乡镇、村组理财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帐目不清,管理混乱,也造成了数额不小的债务。基金会还存在的时候,少数地方都把基金会当成随收随支的"小银行"。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财务管理混乱,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现象依然存在,全县仅村组招待费开支就欠债1000多万元。
     客观辩证地看待乡村两级负债问题
     1、负债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忽视。由镇村财务状况的恶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基层政权职能弱化,该办的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和社会基本保障职能无法实现,甚至有的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二是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吃饭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乡镇财政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导致基层政权不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乡镇政府在赤字和债务的压力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抓收入"、跑借贷应付"吃饭"及债务官司上,无力顾及乡镇其他日常工作和经济建设。沉重的债务不仅会拖垮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加重农民负担,危及财政基础,而且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基层政权的巩固,其危害性绝不容小视。
     2、对乡镇债务要历史地看,客观地看,辩证地看。目前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的政治大气候使然,是历史因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由农业经济阶段向工业经济阶段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曾经为支撑起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我国是在没有发展先例的情况下摸索着建设社会主义,不可能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乡镇债务中的一部分就是为探索经济发展路子而不得不交的学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
     3、不回避,不畏难,积极化解。农村过度负债的问题由来已久,是现行体制下的农村社会性问题,根源复杂,牵涉面广,攻克难度相当大,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没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乡镇债务问题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绝不能退缩,必须面对现实,动脑子,想办法,积极寻找化解债务的良策。
     化解乡镇债务的对策
     1、广辟财源,壮大财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化解乡镇债务的治本之策。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了,集体有更多的积累,才能卸下沉重的债务包袱。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乡镇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多管齐下,培植财源。同时,要化资源优势为财源优势,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作为消赤减债的一篇大文章来做。如对"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盘活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抵消债务资金。
     2、多管齐下,依法征收。除了沉重的债务,镇村两级还普遍持有大量的债权,有的是农户欠农业税费款,有的是个人欠基金会贷款。因此,必须通过债权债务重组来消化债务。一是对农户税费欠款,既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又要拿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法律途径,尽快收回欠款,把应收的坚决收上来。对于个人欠款,要坚持"谁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借款,谁负责,谁清收"的原则,采取大规模的清欠行动,对欠款大户和钉子户实行司法催收,确保及早收回债权。对于能够债权债务相抵的,要及时冲抵,轧断高息,争取将债务降到最低。
     3、厉行节约,压缩支出。一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之际,配套推进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二是严格控制各种开支,改革财政管理办法,推行"零户统管"?增加基层财政的调控能力。三是取消一切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杜绝新债出现。按照"先保吃饭,再保建设"的原则,量入为出。完善干部考核制度,杜绝短期行为,不再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不再搞各种名目的升级达标活动。
     4、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实现财权、事权统一,克服目前财、事分开,管理、执行混乱的问题。工业化过程中积累的主要财富、税收都集中到了城市,而农村仍然担负着70%人口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需求。现有的财税体制无法提供这种"纵向的"转移支付功能,使得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承担的公共需求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在这种体制下,乡镇财政虽然面临公共需求的压力,但却没有从工业化的发展中获得足以支持这些支出的税收。在分税制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不得不采取向下"收入位移"的策略,尽可能多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势必造成基层财政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同时,各职能机构只管往乡镇垂直部门下派人员,而财务开支则由政府承担,造成管事的不出钱,出钱的管不了事,毫无疑问增加了乡镇财政负担。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甩掉不该管的事",让经营性企事业单位同财政脱钩,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乡镇政府要由直接参与微观经营决策,转变到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上来。要在明确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税收上解比例,凡从农村收取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要全部用于乡村两级,使乡镇财政变成"发展财政",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化解负债。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税费征收总量减少,开支却会刚性增长,无疑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为了稳定乡镇财政这个基础,建议今后财务分配要适度向下倾斜,保证乡镇、村政权的基本支出需求。要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中西部地区县级的留成比例,取消和减少各种基金,减少上级财政通过基金的形式对县级财政财力的集中。如中央和省建立的水利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等,都应该不断缩小规模,使得县乡政府能够腾出一部分财力搞建设。同时,国家财政应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的各种培训的投入,地方财政少有投资或无钱投资,而中央财政几乎没有投资,基本上是农民自己承担。因此,建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农村教育费用支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发放。建议这项支出由中央承担50%,省、市级财政承担50%,县乡财政不直接承担教师基本工资,可根据地方财力承担基础教育的其他支出项目,这样既能解除县乡财政的困境,又可以稳定农村基层队伍,彻底切断农村教育与农民负担的直接关系。对确有财政困难的乡镇,中央、省、市都要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帮助消化乡镇债务。如对一部分确因建校、修路、架桥等公益设施建设而欠的债务,国家应直接划拨资金进行补偿。只有上下联动,内外协力,才能使镇村两级早日卸下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从而推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