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推行三抓两减一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三抓两减一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2-24 14:10:4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行三抓两减一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先进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和发展他们的先进性,反映着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去年以来,凤翔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保持和发挥基层组织的先进性为着力点,以提高党的执政力能力为目标,针对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胆创新,探索实施了“三抓两减一保障”(“三抓”即抓好旗帜工程、素质工程、基础工程;“两减”即减少行政村数,减少村干部数;“一保障”即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激励机制)机制,初步解决了近年来困扰农村基层组织的“老大难”问题,既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领导资源、工作资源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又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三抓两减一保障”是保持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的现实选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表明,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尤其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新变化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但与此相反,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仍习惯于过去那种“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工作方法不对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极不适应。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不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还未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同时,随着新旧体制的转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西部地区的多数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没有经费,干部工资没有保障,这些都成为制约村级组织作用发挥的严重“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凤翔实际,我们探索实施了“三抓两建一保障”机制,我们感到这一机制找准抓住了影响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症结,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纲举目张之策,也是保持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的现实选择。这一机制引起了各级组织的高度关注,市委组织部将这一做法作为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全市进行推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士秋、中央先进性教育巡查组组长敬正书等领导同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三抓两减一保障”的做法及成效
     针对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深入调查分析我县基层组织现状的基础上,2005年8月,我们由县委书记赵晓明带队,县委分管领导、组织部长和3名乡镇党委书记参加赴沧州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返回凤翔当日,县委主要领导立即召开了有关部门会议,成立四个调研组,研究解决措施。县委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听取调研情况,研究制订对策,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建好保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一些村级组织书记无志、党员无事、发展无奈的问题,解决一些村干部几年拿不上工资,挨骂受气、“因公废私”弄烂散的问题,解答一些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本人难有号召力等问题,这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从解决村干部报酬这个最薄弱处切入,制定了《凤翔县村干部报酬保障激励办法》,从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两个方面对村干部的待遇作了详尽的规定。每年由县财政拿出370多万元用于村干部的报酬保障,明确规定村干部报酬由基础部分+奖励部分+实绩部分三部分构成,基础工资和奖励工资纳入县财政,基础工资正职每月220元、副职每月180元按月发放,奖励工资年人均800元,由乡镇按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情况进行发放。为了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县上规定村干部实绩工资按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的10%提取发放,人均最高不超过10000元。从去年12月起,全县233个村的808名村干部全部拿上了工资卡。在此基础上,还为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人身保险,为连续任职15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按年发给360—500元的生活补贴。这个机制建立后,凤翔县村干部最底年薪达到了3200元,最高达到了15000元。
     二是推进两个减少。村级规模偏小、村干部职数过多,是影响村级工作效能发挥的最直接原因。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经过充分论证,深入调研,我们果断做出了“减少行政村,减少村干部”的“两减”决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了《调整村级规模实施方案》,规定对平原人口在1000人以下、山区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坚决进行撤并,共撤并村33个,其中撤消17个,行政村由250个减少到233个。在精简压缩村干部方面,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提倡村委会副主任兼任村会计,提倡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规定对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大村设村干部3名、最多不超过4名,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小村村干部职数不超过3名。全县共减少村干部105人。“两减”并不是仅仅吐故,而重在纳新。去年9月,我们采取“差额直选”的方式,在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明的69个村进行了“万元村官”直选,目前公选村干部已全部赴任,其中村党组织书记60名、村委会主任9名,平均年龄46岁,高上以上文化程度53人。
     三是实施三大工程。如何变短期的物质刺激为长效的素质提升,建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探索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积极实施三大工程,即:旗帜工程、素质工程、基础工程。在旗帜工程中,我们开展了“个十百”创建活动,围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这一目标,在全县树立了党建工作“十面旗帜”和100名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引导,建立了100个五个好村党组织和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基层组织致富示范基地,创建了1000个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在素质工程中,坚持新任村干部岗前培训、在职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和村干部学历达标制度,制定了《村级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和《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加强了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村干部取得中专以上学历的达到520多人,80%的村干部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在基础工程方面,把村级党组织换届、后进村整建、阵地建设、农村党员发展做为工作切入点,常抓不懈。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对全县233个村党组织进行了换届,村党组织书记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了60%以上,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9岁降到了46岁。针对个别村发展意识不强、思路不清、矛盾问题多的实际,抽调90多名县乡机关干部驻村开展了集中整建,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17名,解决村级班子中存在的问题11个,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先后投资6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村级规范化阵地143个。同时,我们注重在农村致富能人、外出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每年发展农村党员400多名,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抓两减一保障”党建工作机制的全面推行,有效激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明显转变,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凤翔县农村基层组织中,出现了三个可喜变化:一是不仅仅再是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跑项目,变为现在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起跑项目、争资金;二是原来一些后进村的村干部遇事推诿扯皮,不干事,变为现在是带领群众修路、栽树,大搞新农村建设;三是原来是村干部为村上的事情很少找县上领导,现在是为村上的发展找到了县委书记。外出跑项目、争资金,成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讨论最多的话题,各级交通、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成了村干部去的最多的地方。全县233个村出现了你争我赶、加快发展的喜人局面。村级组织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5年凤翔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5%,增速居全市9县之首;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203万元,同口径增长25.4%;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净增286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省十强,被省上评为“十五”期间全省县域经济增速最快的县区之一。今年一季度,全县经济呈现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特点,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好于往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58万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0.4元,同比增长15.3%。
     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体会和思考
     “三抓两减一保障”党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颇多体会和思考。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党建只有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才能有效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的先进性。根据农村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切实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努力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就必须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启发教育、民主协商、示范引导等方法推动农村工作开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基层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看,要发挥好他们的先进性,为其搭建各尽所能的舞台,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是重要前提。所以,一方面要从物质保障、基础保障等方面首先突破,解决好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等最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服务农民群众的重要场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适应基层党员的实际,积极探索一切符合党员思想活动变化规律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设计和运用科学化、多样化、实效性强的活动方式,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吐故纳新,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使更多有本领的人成为带领村民致富领头人,使更多的村干部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领,把更多的人才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坚持制度创新。把制度建设与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构建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永葆先进性的制度体系,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组织现状,建立健全目标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并结合形势的变化,对这些机制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基层组织建设步入制度规范的良性轨道。同时,要狠抓制度约束,激励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制度,使各项制度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体系,使制度体系成为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机制链,真正起到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作用。
   

【推行三抓两减一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党委中心组推行“1 X”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8-15

党委中心组推行“1+X”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8-12

党委中心组推行“1+X”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08-06

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保障机制之思考08-18

一学两抓三责自查报告08-02

农业局关于推行“一抓一”工作法的实施意见08-15

农业局关于推行“一抓一”工作法的实施意见08-12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08-1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