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时间:2022-08-12 10:16:5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社会化”一词的原义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后来逐渐被社会学家们引用到组织领域,成为一个组织依靠社会、动员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以实现特定社会目标的互动过程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完善,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跳出“就团论团”的模式,大胆解放思想,调整团的组织设置,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完善团的服务机制,优化团的资源配置,走社会化之路,推进团的各项事业。
     一、共青团组织设置、运行机制、服务机制、资源配置社会化(以下简称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⒈社会化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换,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极大解放,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类不断发育完善的市场逐渐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主导。青年的从业特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各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与党组织一一对应,工作方式以行政命令为主,青年的流动性也不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决定了资源配置,劳动力资源也受市场需求的调节。一方面,在城市、经济强镇和企业,外来青年大量涌入,而传统的组织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对此显得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大量流出,团组织有名无实,工作无法运转。同时,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共青团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青年的流动既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大量优秀青年人才集聚,易于发挥整体功能。经济发展又为共青团提供了可供调配的资源。作为上层建筑的共青团,只有主动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加快社会化步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⒉社会化是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它首先是一个群众组织,是社会团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共青团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社会团体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小。共青团必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出更大的力,才能得到社会的重视、支持和尊重。奉献来自于实力,一个人要奉献,时间、劳动技能、身体、奉献精神缺一不可,一个组织也一样,其作用取决于自身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及所能调配的种类资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作为其子系统的共青团各基层组织单位分布在各条战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对汲取大系统的营养有着许多便利条件。从共青团的实践来看,团的许多名牌工作和活动之所以能够打响,除了团干的努力外,更多的还是党政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青年的参与。作为社会团体的共青团,应该而且必须走社会之路,根据党政府的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团的活动内容,拓展团的工作领域,延伸团的工作手臂,使广大青年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⒊社会化是由共青团的任务和自身的现状所决定的。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是因为需要有一个先进青年组织作为团结全国青年的核心,协助党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教育,带领广大青年去完成各个时期的任务,不断地为党造就、输送力量,因此,共青团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和服务青年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团组织为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有限的条件与无限的责任形成的反差和矛盾,一直困扰着团的工作,特别是人、财、物“三缺”现象,使团工作举步维艰。据统计,我市目前专职团干与团员青年在人数上比例达∶,共青团的经费主要靠行政拨款,时常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形。共青团要光靠这样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其所担负的繁重任务,确实有些力不从心。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青年工作不能靠共青团“单打一”,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需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优化工作环境,为青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共同承担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重任,这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
     二、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
     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意义,从根本上看,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一种打破行政隶属、地域区划和系统封闭的开放式经济。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把视野由所隶属和依托的党政组织系统扩大到全社会,善于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的变化相一致,把为需求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力求使组织设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青年构成的变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活动和影响;力求使获取资源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相一致,以服务市场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
     ㈠适应社会发展,建立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组织机制
     共青团组织设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适应社会、科学合理”。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系统功能的体现的原则,对现有的组织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根据我国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结构将长期存在的现实,团的地方组织机关可以改变原有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四线并举的现状,按职能分为团务工作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社会事务职能方面主要包括社会服务、对外联络、事业开发、社团管理、创办实体等事务,有效协调各类资源,推进工作。团务工作职能主要包括团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下可分城区工作和农村工作两大块。
     在城区,应当与城区党的组织建设相配套,建立街道团工委,作为社区团工作的协调机构,由街道团工委牵头,社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参加。加强团的各类阵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在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区发展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上做文章;在农村,要着力加强乡镇团委的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的龙头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对青年大量集聚的强镇,可以按行业设立一些团工委,由镇团委委员兼书记,使团委委员会有具体有形的工作依托,增强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对一些经济强村,可以建立村级团委,加强对本区域工作的开展;对一些外出青年较多的村,可以考虑聚点到片,推广“强镇带村、校村共建”的模式,努力推进村、校、企业的强强、强弱、弱弱联建,共享资源,共建阵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对这些基层团支部还要广泛推行“海选”,由团员青年民主推选自己的“领头羊”,扩大团内民主,激发广大青年的参与热情。通过探索此类组合型、联合型的团组织设置模式,能够使团的组织资源得以有效整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共青团新的社会化运行机制
     共青团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政治地位明确、组织网络健全、社会动员能力强大,因此共青团运行机制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构建行政推动和社会运作相结合的灵活的、引导性的运作机制。根据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牵发党政关注,引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像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团的名牌工作,无一不是符合了以上要求的。
     共青团工作载体的职能化是社会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而且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强镇已初具了小县(市)的规模,但由于部分的设置上没有像县(市)这么齐全,许多职能无人承担或不能得以很好的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活力源于活动”,但共青团干部由于转岗较快,不易于持久发挥作用,如果有几项固化的职能能够承担过来,解决基层无事可干的问题,则团的地位和作用就能得以更好的体现。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承担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的部分职能。在实践中,团的基层组织可以尝试承担农业科技推广、企业文化塑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性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和管理等的部分职能,这些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而且能在更大范围内增强团的影响力。
     共青团工作评价的开放化是社会化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改变团的领导方式的同时,我们还应走出团的自我评价的误区,注重社会评价与团内评价相结合,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开放的团的评价机制,在工作运作上,团组织要学习借鉴一些企业管理经验,吸取和运用现代科学教育方法和量化考核办法,采用工程量化的标准进行工作运作和管理,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明确,可定量,有流程,能操作。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使团的奖励与社会奖励接轨,努力使共青团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有了动力外,还要有一定的保障机制,使许多东西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除了用好用活《团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级政府关于共青团工作的有关政策外,还要积极争取出台有关政策,对团干的待遇,团的工作经费,阵地建设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为工作提供依据。
     ㈢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做好竭诚为青年服务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广泛延伸工作手臂,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首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的基本状况。要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对青年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进行广泛调研,跟踪了解青年群体的分布与变化,掌握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状况,为做好服务青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要抓住青年学习、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扎实推进服务青年的工作。通过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帮助青少年学知识、学文化;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要围绕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力度。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是育人,要在坚持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引导和基础性的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社会所需求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举荐,一是要举荐优秀团干部和有培养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为党政的后备干部;二是要举荐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新学科、新产品、新产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三是要举荐优秀青年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主管的后备人才。同时,要重点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机制;青年人才评价鉴定机制、青年人才信息资源储备机制和举荐青年人才的党团衔接机制。
     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优化共青团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拔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共青团资源配置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是“源于社会,服务社会”。按照遵循经济规律,平等互利,节俭高效,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结合的要求,以达到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获取资源,高效益使用资源的目的。在目前,可以尝试以下几条途径:
     ⒈通过青联、青企协、少工委、未保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优秀青年和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资源,优化共青团工作环境,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这主要是发挥组织上的优势。
     ⒉通过有效的机制和利益相挂钩,将各方联结起来,推进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合股,即由团组织与社会力量采用合股的方式,进行开发,实行利益共享。如实践中的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行;二是合作,即由团组织设计某项主题活动或工作,由企业出资协办,可以给企业冠名权,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三是租赁,由团组织筹资建阵地,在保团味、打团牌的前提下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青年进行经营管理,使之按市场化运转,成为共青团创经费,树形象的阵地,如青少年宫的部分硬件设施;四是嫁接,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如一些乡镇的青年活动中心,这样既达到了服务青年的目的,又增加了团的活动阵地,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社会化”不是具体的工作手段,更不是一种工作项目,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共青团工作建设和发展的系统思路,通过对这一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摆脱和克服共青团在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更有助于合理、科学、充分地吸收和利用新的时代为共青团带来的一切有利因素,使共青团工作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始终保持其先进性,从而更好地实践“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宗旨。
   

【建立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思考】相关文章:

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08-12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思考08-12

关于建立“大调解”机制的再思考08-12

对建立涉法上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08-12

建立税收执法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实践与思考08-12

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长效运作机制的几点思考08-15

建立再就业优惠政策长效运作机制的几点思考08-16

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08-16

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下”机制的调查与思考08-17

建立完善七大机制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