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

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6 12:25:4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


文章标题: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


一、——市涉外企业税收基本情况:
(一)登记情况:
2004年我市涉外企业正式登记注册的有217户。其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7户、“制造业”103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8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户、“批发和零售业”18户、“住宿和餐饮业”19户、“房地产业”5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4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9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34户、外商投资企业74户。

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

2005年纳税登记户新增30户,减少34户,为213户。其产业结构: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3户;属于第二产业的“采矿业”10户、“制造业”99户、“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2户、“建筑业”24户;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户、“批发和零售业”21户、“住宿和餐饮业”18户、“房地产业”8户、“租赁和商业服务业”3户、“其他行业”10户。注册类型结构为:内资企业11户、港澳台投资企业126户、外商投资企业75户、外国企业1户。

以上企业直接纳入我分局征管范围的户数:2004年70户,2005年66户。其他均在各县市区由当地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和入库。

(二)经济税源及入库税收收入:

2004年全市涉外企业实现产值36.78亿。2005年实现产值32.23亿。

2004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4863.55万元。其中:纯税收入4403.27万元(营业税1715.14万元、个人所得税808.5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154.34万元、房产税251.89万元、印花税191.47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71.89万元、土地增值税0.7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3.41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05.88万元)、教育费附加171.35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1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8.92万元。

2005年元至12月,我分局共计入库税费5913.52万元。其中:纯税收入5290.89万元(营业税2900.23万元、个人所得税828.77万元、资源税0.66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703.55万元、房产税321.21万元、印花税207.2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82万元、土地增值税0.89万元、车船使用和牌照税2.5万元、城市房地产税143.82万元)、教育费附加351.39万元、文化市场建设费收入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6.24万元。

重点税源户提供的税收:

2004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15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691.89万元、昌盛石化419.36万元;

2005年: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275.99万元、移动通信——公司1145.08万元、中国联通——公司310.16万元。

二、——市涉外企业宏观税负基本描述:

1.宏观税负基本数据:

(见附表)

2.基本数据比较:

从税收总量比较:

2004年度:全省GDP为5641.92亿元,税收收入154.93亿元,税负2.75;——市GDP为590.31亿元,税收收入10.15亿元,税负1.72;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1.62亿元,税收收入0.45亿元,税负1.23,略低于省市水平。

2005年度:全省GDP为6473.61亿元,税收收入185.33亿元,税负2.86;全市GDP628.57亿元,税收收入11.32亿元,税负1.8;我分局负责征管的涉外企业GDP为25.81亿元,税收收入0.63亿元,税负1.96,高于全市水平。

从产业结构比较:

2004年度第一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零,全市为零,我分局为0.04。第二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2.66(其中工业1.7建筑业7.47),全市1.51(其中工业1.01建筑业4.7)我分局为1.07(其中工业0.91建筑业8.28);第三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4.24,全市为2.65,我分局为2.34。

2005年度第一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0.01,全市为0.02,我分局为0.01;第二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2.92(其中工业1.93建筑业8.33),全市2.04(其中工业1.33建筑业7.97),我分局为1.71(其中工业1.10建筑业5.48);第三产业税负水平全省为4.17,全市为2.48,我分局为2.87。


P>

三、——市涉外企业宏观税负比较分析:

从税收总量角度对比,我分局税负2004年低于省市水平,2005年低于全省水平高于全市水平。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统计局与商务局均未对涉外企业做过相应的GDP统计,我分局取得的涉外企业GDP数字系——市工商局涉外科在年检验资时按各企业上年GDP乘以全市平均增长率(1.19)得出。该数据明显大于实际数,造成了税负比例的偏低。同时,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涉外企业户数和我分局实际征管的户数存在很大的区别。前面列出的登记数据2004年217户、2005年213户,而我局实际归口征管的为2004年70户、2005年67户,其他百余户均划归其所在地各县市区统一征收管理。我局在进行宏观税负分析时,使用70户左右的税收收入除以200余户的GDP总额,客观上造成分母过大,以致比例降低。

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比:第一产业2004年我分局比例高于省市水平、2005年持平;第二产业2004年和2005年我分局比例均低于省市水平;第三产业2004年略低、2005年略高于全市水平。整体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分析原因主要在第二产业:由于我分局属于专业分局,纳入征管的都是涉外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上存在“税收歧视”现象,缺乏统一性。内外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不同,内资企业以照顾性优惠为主,外资企业则以鼓励性优惠为主,外资企业较内资企业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造成这些涉外企业(尤其是负担着我分局全部税收收入的75%左右的第二产业)产值增长迅速,但是无论从税收收入总额还是营业税各税目的比重上都无法像内资企业那样相应地得到高比例增长,宏观税负水平自然也就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例如我局负责征管的“新能湖南——发电有限公司”2004年产值为114982.40万元,全年纳税总额为2025.99万元(企业所得税未在我局征收),税负为0.02,2005年产值为115234万元,全年纳税总额为1970.89(企业所得税未在我局征收),税负为0.02,远远低于省市水平。

四、从税负分析角度对提高——市涉外企业税收质量的对策思考:

(一)尽快与统计局、商务局、工商局共同构建一个指标分析体系,使各项指标趋于精确,是提高税负分析水平,从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次宏观税负分析发现我市涉外企业各类经济数据存在未共享、不精确的问题。统计、商务、工商、税务各自为政,你做你的产值、就业分析,我做我的税收收入增长分析,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数据采集上的困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目前统计局颁布的月度指标比较少,单纯就税收尤其是地税分行业的指标根本就没有。我们要与统计局沟通,尽可能的从其颁布的指标或内部指标中找到税收与经济能够连接上的统计指标。这是我们首先要做的,这项也是做得越细越好。

另外,各有关管理部门计算口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统计局每个月都公布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而税务部门在做税负分析时需要计算全口径的企业缴纳的税收,所以我们要计算的是全部企业的增加值。在一般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口径增加值的增长,因此我们计算时还要进行换算,这就难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此外,统计局公布的增加值是不变价的形式,而税收反映的是现价,因此要将不变价换算成现价。这种换算从全国来讲有一个方法,即不变价加上物价指数(即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对于某个具体地方,其指数又不尽然相同,者就进一步造成了计算上的差距,制约了高水平的税负分析。所以,尽快地与统计、商务、工商等部门加强协作,构建一个高度信息共享数据准确的分析体系,应是加强税负分析提高税收质量的先决条件。

(二)要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析税收。

有感于此次税负分析数据采集的困难,我们建议平时应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全面记录、视同台帐管理,即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且,当我们在进行税负分析的时候,应该剔出不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情况,把常规情况跟常规情况进行比较,即剔除非即期因素,比如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查补税收、清理欠税、缓交税款、政策性减免等等。如果不建立档案,非即期因素会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函数关系失真。没有税收档案,就很难进行准确的税收分析。

另外,税收征管最根本的就是税源管理,我们搞的宏观税收分析只是从宏观角度判断税收是不是收足了,是相对间接的。如果微观税源管理好了,宏观上体现的结果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管理重点应该是在宏观分析与微观税源管理相结合上。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系统,全面完善税负分析评估体系

总局提出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一户式资料,目的是让专管员利用一户式资料进行纳税评估。但是因为管理员的能力、精力有限,不可能逐户分析,所以要先用计算机筛选,找出疑点。要利用现有的“湖南地税征管软件”、“交运行业征管系统”等数据库中的共性资料,包括企业的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等,让他们发挥信息增值的作用。在纳税评估软件里吸收行业税负的理念,利用软件筛选企业信息,找出有疑点的企业,之后再进入管理员的视野。管理员再利用企业的个性化信息(主要是管理员下户所掌握的资料),应用一套人工的审核方法,进一步对企业进行评判。以前的一系列征管矛盾都将化繁为简,迎刃而解。

——市地方税务局涉外分局


《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ZJk


【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相关文章:

关于市涉外企业地税宏观税负的调查分析08-15

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分析和建议08-24

我国设施园艺建设宏观管理的调查思考08-15

对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涉税负担的调查与思考08-15

调查分析报告08-20

市安监局领导党性分析材料08-24

市妇女思想状况调查08-15

税负企业自查报告04-09

对×市银行卡现状调查分析及联网联合发展之思考08-15

事故调查分析报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