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报告总结 >> 工作汇报 >> 正文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情况汇报

时间:2008/12/10栏目:工作汇报

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施工中,办公楼准备动工,整个工程完工后年销售近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

凌海波,原在罗马尼亚投资,2004年5月回乡创办盐城市豪杰制衣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购买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用工110人,现已投入生产,年实现销售可达1000多万元。

李伟,原在常州创业,今年6月份,回乡创办盐城森德纺织有限公司,已新建三幢厂房,计2250平方米,目前正在实施附属房建设和机械设备进场,预计今年9月份可投产达效,一期投资共1000万元,2年内销售收入预计有6000万元。

在这些典型的带领下,一大批在外创业“能人”回到家乡,一大批“凤还巢”对象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关于农村党员“亲情联动”活动开展情况

“亲情联动”的核心是“结对帮扶”。“亲情联动”的方式要实现两个转变:从生活帮困向项目带动转变,从扶贫帮困向扶持创业转变。今年我们亭湖区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分类指导,分块推进。对全区8164名农村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对先富党员,争创“双强党员示范户”,打造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的示范群体;对50多以下有项目基础的985名党员开展学一门技能、上一个项目、转移一名家庭劳动力的“三个一”活动,提高致富能力;对596名建国前老党员逐一落实“双强”党员和非党致富大户结对帮扶,对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306户老党员家庭,实行“双结对”,还落实区、镇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二是创新方式,抓实措施。具体做到“四联四扶四助”。一是在“联”上下功夫。主要是创新帮扶联动的形式:⑴实行机关干部结对——上下联。区“亲情联动”活动领导小组每年初以文件形式,明确区四套班子成员、区镇两级机关干部与全区农村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城市特困家庭“一对一”“几对一”帮扶,对建国前困难老党员各镇党委还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安排一名镇机关干部作为项目联系人,做到帮扶联到户,责任联到人,措施联到位。⑵明确“双强”党员干部帮扶——户户联。在全区农村排出626名“双强”村干部、党员与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实行户对户帮扶。张庄街道“双强”党员,草莓大王张长江,利用自己种植草莓致富的优势,帮助建国前老党员王传来儿子种植草莓,并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种植草莓,使每户人均增收1785元,户户联,联出“致富经”,实现户户增收。⑶发挥特色产业带动优势——产业联。我区围绕创树“一镇一品、一村一色”为目标,注重培大、培强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优先吸收建国前老党员子女、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加盟,带动农村贫困群体致富。南洋镇倾力打造“萝卜之乡”,三洼村委王宏群率先创办萝卜协会,投资10多万元建起库房,将注册的“三星”牌农产品销往上海、宁波等地,一组的建国前老党员陈金扬在他的带动下,投资2.5万元上大棚、长蔬菜,“小萝卜”带动了全村600多户农户,户户种蔬菜,天天奔市场。张庄街道的葡萄业,新兴镇的花卉、养殖业,青墩的脱水蔬菜、雪菜等特经、特养业等产业,带出了老党员、困难农户致富的新天地。⑷强化龙头企业聚合效应——企户联。龙头企业带动力强、聚合度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强,在“亲情联动”中,我们抓龙头企业,以“公司+老党员子女+农户”方式,带动百家千户脱贫致富。张庄被誉为“齿轮之乡”的张庄街道有40多家齿轮企业,千万元销售的有8家,吸引周边村近4000人进厂打工,户均1.8人,全街道17户建国前老党员家家都有子女进厂,优先解决30多户贫困农户子女就业。永丰镇羽佳塑造制品有限公司拥有东南亚最大的注塑机,300多亩的厂区吸收500多名农民就业,吸引附近8名老党员子女到企业打工,先后出资几十万元支持公益事业,并且带动塑料回收业。企户联,联出一条产业链,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二是在“扶”上求实效。⑴在思想上扶志。“扶贫更要扶志,输血更要造血”。针对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和城市特困家庭的现状,着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外因、内因关系,变“等救济”为“要致富”,帮助他们树信心、立大志、创大业。便仓镇便仓居委会有一户困难党员,丈夫常年患病,妻子小病不断,家中一贫如洗,生活无望,该居委会主任助理、共产党员卞冬云几次登门劝导:人不能丧志,穷有穷根,富有富源,只要有决心,就能甩穷根!帮助他们筹资2万多元办起百货店,在“冬云批发部”倾力支持下开张了,多病的丈夫还能帮助照应门面,现在他们家的年收入已达万元以上,他们逢人就讲“人穷志不能穷,创业先立志”。⑵在能力上扶技。在农村,我们全面启动“农村党员素质更新工程”,围绕“一人学一技”,以大培训带动农村困难党员、特困农户种技素质的提高。去年,区镇两级联动,举办了农村“星火项目”、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畜禽养殖、花卉苗木栽培等各类培训班27班次,参训人数7800多人,吸纳老党员子女、贫困党员、特困农户近1000人参加,并刻录《致富三十六计》1000多盘下发到各村,组织观看。在城市,我们重抓就业培训,举办机械、纺织、缝纫等各类培训班15个班次,参训1794人,对特困家庭人员实行免费就业培训。⑶在生活上扶困。对生活帮扶我们明确要求结对对象每年捐助钱物,农村不少于500元,城市不少于1000元。生活帮扶重点突出“解难”,帮助解决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党员、特困农户、城市特困家庭的燃眉之急。去年洪涝灾害过后,我们把建国前老党员、困难农户灾后建房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实行责任、资金、建设三到位,使特困户在入冬前全部搬进了新居。⑷在项目上扶资。“亲情联动”既要生活上解难,更要脱贫,实施项目带动,扶持资金。去年全区实施农村建国前老党员帮扶项目44个,落实帮扶资金18.6万元。新兴镇对老党员致富项目实行“五个一”筹资办法,即“上面要一点,银行贷一点,帮扶大户借一点,结对干部捐一点,有条件的村贴一点”,帮助9户老党员上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永丰镇永西村建国前老党员范维楼儿子范龙标想办一家小型铸造加工厂,面临厂房难落实、资金难筹措的窘境,镇党委多方为其协调联系,最终选定陈台村境内交通便利的一家闲置厂房作为厂房,并为其协调贷款5万元,使小厂顺利度过难关,2003年当年开始赢利。三是在“助”上求突破。主要开展三“助”:⑴助医。对因病致贫的贫困党员、困难户,积极开展助医活动,为他们解决“看病难”问题,在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对建国前老党员、特困农户进行扶助,部分镇减免他们个人缴纳部分,定期为建国前老党员进行体检。⑵助学。对特困农户、城市居民子女入学实行扶助,减免费用。去年年底举办了“爱心献学子、共度欢乐年”资助特困生活动,对50名特困学生进行捐助,捐助资金2.5万元。⑶助就业。让老党员、贫困户脱贫,关键要解决“饭碗”,加大就业扶助力度。新兴镇同心村坚持“以工兴村”,村里5家企业吸纳村民近700人就业,实现“老党员户户小康,村民家家致富”,人均收入4900元。城郊村办工业更是火红一片,带富一方,实现村民普遍就业,所有建国前老党员都被企业聘为“党日活动”顾问,每年享受1000元的“功臣钱”。在社区去年开展“亲情联动再就业援助”,为特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198个,实现114人再就业,举办了6场下岗职工专场招聘洽谈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有200多名下岗职工签约实现再就业。亭湖街道在全市率先建起了“爱心超市”,为低保家庭提供定额免费、扫需自选的基本生活用品和低价的商品服务。

三是立足长效,健全机制。“亲情联动”向机关、社区、非公企业拓展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创新机制。一是抓督查,建立责任机制。开展“亲情联动致富”活动关键在镇、街,落实在村居、社区,在工作中我们建立区直、镇街、村居和社区三级责任体系,与全区“四帮”(机关帮基层、干部帮职工、党员帮群众、强村帮弱村)活动有机衔接,建立“三个一”的督查机制:每双月通报一次、每季度专题会办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亲情联动”项目观摩。二是抓典型,建立创评机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我们重抓典型培植、宣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建立三类创评机制:在帮扶机关单位、机关干部开展评选“先进帮扶单位”、“优秀帮扶工作者”;在结对帮扶的“双强”党员中评选“双强党员示范户”、“示范责任区”、“示范基地”;在被帮扶对象中评选争当“党员发展之星”、“创业标兵”等活动,通过创评,增强帮扶单位、帮扶人的责任意识,激发被帮扶对象的创业意识,提升“亲情联动致富”活动层次。三是抓保障,建立服务机制。对建国前老党员子女致富项目实行贷款贴息“绿卡”制度;对困难党员、农户致富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的“绿灯”制度,在土地流转、项目用房建设、电力配套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党员创办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向省、市部门申请重点扶持,青墩镇恒鼎脱水蔬菜、新兴镇的富大草鸡煲等3项被列为重点扶持项目。四是抓互动,建立双赢机制。通过创新帮带模式,构建“共富”利益共同体。永丰镇联盟村总支副书记,养鸡大户徐洪海在帮助建国前老党员施昌英两个儿子和周边30多农户发展养鸡业,无偿提供技术、信息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了壮大,光销售鸡饲料每月达到上百吨,不断吸引着周边乡镇农户的加盟。

四、关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规划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展情况

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以后,我们围绕市委冯书记提出的“全面规划、全民创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求,对照四大项18项“全面小康村”的指标体系,对全区129村居进行调研,按照“全面部署,重抓试点,分步推进”要求,推进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