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时间:2022-08-22 10:39:5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乡村文化复兴 营造生态美好家园
  
  --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柏林湾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
  
  2013年10月21--29日,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邀请四川农大易同培教授一行2人,再次到花溪走马村柏林湾社区开展专家服务工作。易同培教授深有感触的说,此次社区服务工作,社区行动的变化,所见所闻,令人兴奋与激越。二次社区之行对比鲜明,从农户自组织及生活、文化价值追求,看到了中国乡村未来的前景!
  
  针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活动中的生物资源保护、生态社区发展规划、湿地植物园、硐寨天然植物园、社区特色园区建设,开展调研、现场指导,工作成果展示与农户互动等活动。通过7天的社区考察,野外实地调研,研讨交流等活动,从社区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农户生计、文化艺术等多视角,对“生态社区营造项目”从理论到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诊断,充分肯定项目建设机制、成效与影响,同时为项目深度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大巴山生态与贫困问题研究会、社区农户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了社区5年发展思路、项目规划与方法论述的《生态社区行动纲要》。为社区未来描绘一幅绚烂幸福生活图景,社区农户深受鼓舞与鞭策。
  
  《乡村生态社区营造行动纲要》--社会、专家、社区视角
  
  一、目标与思路 (营造“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幸福”乡村)
  
  1、 自然环境优美,物种多样,生态优势资源成为社区营造的亮点(特点鲜明);
  
  2、重视生态社区发展长远规划,将在地生态资源融入社区营造活动,并持之以恒坚守环境至上的营造原则。如营造社区公共空间、学校、道路、人居环境、湿地路渠、理水、农圃等美化、可食景观培育。
  
  3、社区人文历史厚重,值得深度挖掘,使之成为生态社区营造在地文化引擎。在社区现有成果基础上,将传统社区优秀文化元素、智慧、技艺植入现实社区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各个层级,艺术提升社区精神品味与幸福感,复兴乡村文化(社区历史、艺术审美、人文尊严价值追求),并形成乡村生态人文自觉。
  
  4、跨文化视角与行动,在全面复兴乡村文明的同时,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与社区内动力释放尤为关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计是社区腾飞两翼,形成社区独特的人文优势,拓宽乡村生态市场的社会基础。
  
  5、公序良俗,天人合一是生态社区营造的要旨。营造川东北区域独具民俗原生态的乡村本土发展模式。
  
  二、生态社区5年项目行动计划(预算310万元,急盼社会组织及有缘人关注与合作)
  
  1、营造保育在地天然植物园2处。即“湿地植物园、硐寨植物园”二处(预算50万元)。
  
  2、生态文化竹园(面积10亩,栽植观赏竹200种,校社共建。预算20万元)
  
  3、城乡互动生态农场1处(面积150亩,DIY体验式、休闲生态农场。预算50万元)
  
  4、乡村生态美化项目(道路、路渠、家居、农圃、湿地美化与亮化。预算15万元)
  
  5、在地生态资源试验研究、驯化、繁育(战略、战术行动研究。预算10万元)
  
  6、殡葬文化建设项目(2处,文化寻根及殡葬文明建设。预算30万元)
  
  7、社区历史文化遗迹抢救性保护,对外展示(拍摄、声像、出版。预算25万元)
  
  8、社区综合性图书馆(集收藏、学习、科研、展示、教化于一体。预算60万元)
  
  9、社区生态产品(食材)营销站(点)及人员能力建设(预算20万元)
  
  10、生态社区民俗及接待环境、能力建设(预算30万元)
  
  三、生态社区营造方法论
  
  1、充分肯定当下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让社区每个参与者释放内在潜力,形成社区的内动力与凝聚力。献计、出谋、出资源,扩展资源动员能力和整合能力。开放性社会参与社区营造活动。
  
  2、社区规划及活动,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学习和认知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甚至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并对行动结果不断完善与修正,社区被认同的结果。可量化,可操作,可验证。在不违背社区人文、自然、社会良性互动原则下,长远惠及子孙与自然的大战略。需要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在地生态社区规划与行动的文化自觉。
  
  3、重视资源动员、整合,外部环境开拓、推介与社区自我成长相协调,逐渐形成以社区受益对象为主,外部帮助支持为辅的资源储备。构建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监督到位的资源使用机制,形成资源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营造环境、强大的资源社会动员能力。
  
  4、社区营造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坚持数年。以当下存在的诸多危机、紧迫、生态灾害事件为参照,冷静应对生态、食品、市场、文化价值危机的挑战,增强自我改善意识和行动的有效性。
  
  5、坚信自己的认识与努力一定成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信城乡优势互补,乡村人文、自然优势独特,独具魔力,是社会发展的人文根基与源头所在;坚信乡村多元治理的文化自信,信仰可以改变未来;坚信持之以恒就会形成乡村文化全面复兴。

【生态社区营造调研综述】相关文章:

社区调研报告11-09

乡镇生态经济情况调研08-24

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08-24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10-09

新型社区调研体会08-24

社区减负调研报告08-24

公益社区调研报告07-21

社区调研报告15篇12-03

绿色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08-24

新型农村社区调研报告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