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学生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8 05:58:4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五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要:大学生安全用电问题一直都存在于各大高校中,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学生安全用电情况,我们团支部在本次团组活动中对我校大学生安全用电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用电,有待加强,

  调查背景

  20xx年,由一个小小的“热的快”引起的上海商学院女生火宅事件,再一次敲响了大学生安全用电的警钟。而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在逐年增加。而目前高等学校能源使用主要是以电力为主,占90%以上,伴随着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的是高校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不得不重视高等校园内的大学生安全用电情况。对当代大学生用电观念展开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已刻不容缓。我们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用电安全观念意识和节电意识的调查,试图总结归纳当前学生用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结果

  一.用电安全存在的特点:

  (1)学校对于学生用电的管理水平不足。目前学校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良用电习惯主要采用的是惩罚性的处理措施,缺乏对学生用电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学生缺乏用电安全意识。学生对于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重视不足,多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而针对用电安全,尤其是宿舍用电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又严重不足,以致于学生对于基本性和常识性的用电安全缺乏必要了解。20xx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故就是一个惨痛教训。

  二.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大学生用电安全意识的欠缺更加令人忧心。被访者普遍表现出的是对安全用电的漠视和不了解。在被调查的161位同学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宿舍使用过高功率用

  电器。在被问及“如果电器发生火灾,第一时间会怎么做”时,仍有13.04%的被同学不懂得要在第一时间内切断电源。其实,当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灭火器,没有的话就用宿舍的水,如果火势太大,就先离开火灾现场,并报警。不应把选择“逃跑”作为第一反应,虽然我们说保全自己最重要,但面对

  刚萌生的险情,不必要的慌乱逃跑往往是放任了灾情的扩大,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幸好在被调查者当中没人表示在火灾发生后,自己会在第一时间用水来灭火!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甚至有5.59%的同学仍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可见大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亟待加强。因为对安全用电的无知会导致漠视,而漠视又会更加加剧对用电安全知识的无知,如此恶性循环将会催生更多问题。

  三,节能意识淡薄

  大学生个人用电节约意识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用电节约意识普遍不强。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3道问题去考察大学生对个人用电的节约意识。结果显示,大家的这种意识普遍不强。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只有一个人在宿舍时,仍有19.25%的同学选择开两盏灯,更有8.64%的同学选择三盏灯全开。又比如在问及当不用电脑但电脑又正在下载东西,是否会选择关掉显示器时,只有22.36%的同学选择了关掉显示器。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的节能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有待加强。

  建议指导

  针对当今大学生用电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归纳总结出下列一下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安全用电节和约用电的宣传教育

  1、学校要将加强学生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纳入议事日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

  2、各宿管、辅导员、班级生活委员要负责对所属学生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宣传教育并做好带头作用。

  3、学校、学生会、宿管中心等管理部门要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对浪费行为和错误的用电方法进行批评教育。。

  4、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讲座普及用电知识,使学生掌握用电的科学知识和节电技巧,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

  5、定期开展消防知识普教活动,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和电器火灾灭火技能。

  6、学校可以在教室照明或厕所等公共用电设备的开关旁,加贴随手关灯宣传牌,以养成学生随手关灯习惯。

  (二)加强用电管理

  1、学校应在充分考虑学生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行配额用电制度,

  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电意识。

  2 、学校可以尝试借助节能服务机构或社会的力量进行节电技术改造,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推广使用节能型设备、技术,降低电能消耗。如在全校学生宿舍、教室、走廊灯安装照明节电器等。

  3、加大对宿舍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惩治力度。通过经常的巡查,可以向学生表明校方对节约用电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4、学校要对宿舍的电路设备和消防设施定期坚持,排除安全隐患。

  (三)营造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氛围

  1、定期开展主题相关的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对在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嘉奖。

  2、开展诸如“节电标兵宿舍”、“安全用电模范宿舍”等评比活动,对获奖的宿舍成员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热情。

  3、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通过评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检查抨击校园浪费现象,共同反对失当的用电观念,努力倡导节约能源的校园风尚。

  4、学校应与环保、消防等部门和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和谐共建,合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氛围。

  相信只要我们都从自身做起,增强用电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大学生的用电安全问题将不再存在,20xx年上海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的惨痛事件也不会再度发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人员:***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xx年8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少先队员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草坪逐渐被垃圾吞噬?我们是不是该拿出实际学习行动呢?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县大市场卫生环境调查报告假期作业之环城湖环境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就业》杂志所做的一份《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就对此给出了答案。

  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学生将它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27.67%)和深圳(12.13%)紧跟其后,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是大学生比较向往的就业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凭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调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西安1%、重庆0.94%、武汉0.52%以及其他城市共占13.79%。

  大学生想挣多少钱?

  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工资底线从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们考虑一些专业、学历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依然可以认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发达地区、大城市的学生工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要求。

  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xx元,认为20xx-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占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数和1000-1500元其中认为每月能挣4000元以上的与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学生数量相当,各约占15%。只有9.4%的人满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资。

  据国家城调总队的20xx年全国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为21577.24元。我们仅与深圳进行比较,他们的平均月收入也不过1798元,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较理想化的。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个单位能留大学生多久?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稳定性相对来说在1-3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死守饭碗已经成为过去时,不跳槽才难。

  当被问到“您打算在第一个单位工作多久?”时,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还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内”,如果按照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为5年的话,再加上还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个单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内会有70%的人离开第一份工作。希望“尽量稳定下去”的只有两成。

  大学生们希望多大岁数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岁间打拼出一番事业。20%的人希望成功时间是25-28岁。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岁间。在35-45岁间磨练有成的占9%,无所谓的占9%,希望25岁以下年少即得志的占2%,希望自己在45岁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钓遇文王者最少,只占1%。

  大学生找工作准备什么?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而面试是将这些自信和气质的外在化体现。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1/4的人觉得在求职过程中最有必要购置的是“面试服装”,22%的人觉得手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15%的人一定会在找工作过程中添置BP机,13%的人会特意购买电脑,当然书籍(8%)、上网卡(6%)、化妆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们为找工作做了预算,四成人准备花500-1500元,还有23%的人准备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准备花100元以下。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在笔者所任教的农村学校,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这样的学生:课堂作业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作业拖拖拉拉,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经常一字不写,有的更甚几乎天天一字不写。这种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普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令老师深感担忧。作业是对当天学习的巩固和检测,不写作业何谈学习成绩?何谈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找出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语文作业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特进行本次调查。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设计了以下内容:

  中学生作业情况问卷调查表

  1、你能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吗? ( )

  A.能70.4% B.基本能11.6 % C.经常不交18%

  2、你对完成作业的态度是( )

  A 当做任务和负担 48.3% B 有学习兴趣,主动按时完成 30% C.没有感觉10%

  3、你不能按时上交的原因是: ( )

  A.太多了,没有时间做6.3% B.不会做6% C.不想做 10%

  4、你最喜欢的作业类型是(可多选) ( )

  A 抄写类76.8% B 背诵 类50.2% C 写作类 3% D 阅读类 17.6% E实践类9.5%

  5、你每天放学后最喜欢干的事是( )

  A 在家看电视或上网 12.4% B 写作业81.3% C出去闲逛5.3%

  6、你父母经常过问你的作业吗( )

  A 每天都过问 34.3% B偶尔 68.9% C 没在身边,经常不闻不问6.8%

  7、你最希望在学习得到来自谁的.帮助?( )

  A 老师70.4% B 父母4% C同学26.6%

  三、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

  1、学生作业不按时完成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教学极为不利,急需改变。

  2、学生作业兴趣不高。部分做作业时感到不开心,感到厌烦,作业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完成一件任务。

  3、作业态度不够认真。

  大部分学生经常认真写作业,但有的学生认为作业无所谓无足轻重。想写就写,不想写干脆一字不动。

  4、学生自觉性差,又缺乏有效督促。

  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只负责吃饱穿暖,对学习不闻不问。部分家长不能很好的对学生作业进行辅导。同时不少学生放学后缺乏有效的监管,16%的学生自行安排,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5.在学习方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主观上有想学习的思想,这是很有利的一方面。

  四、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目的,对作业的重要性更认识不足,把做作业看成一种负担。

  2、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习惯,惰性强 懒于动笔。

  3、学习基础太差,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不会做导致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二)家庭方面

  1、农村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由爷爷、奶奶抚养,无法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在管教孩子方面大多溺爱,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2、部分有家长监管的孩子,对孩子管理不到位,对作业只简单过问很少亲自检查,学生口头敷衍,作业差强人意。

  3、有的家长教育思想落后,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老师该管的事,作业能不能完成,取决于某个科任老师严不严厉。

  (三)老师方面

  教师也应从作业布置的数量、作业的类型、评判的标准等方面多进行思考。

  五、措施:

  1、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明确作业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自我督促、自我管理,慢慢培养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老师应控制好作业的量,精心选择,力求量适中且又能达到巩固和检测知识的目的。

  3、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分层设计作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布置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

  4、对个别作业习惯差的学生,区别对待。生活上多关心,精神上多鼓励,学习上勤督促、多辅导、多检查。

  5、加强家校联系。和家长勤联系、多沟通,向家长介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校联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

  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 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 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可见,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更加倾向于通过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这是法律信仰不高的体现,这种靠人际关系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这种扭曲的观念不利于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这值得我们反思。有些学生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武力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对法律有所关注,关心中国法制,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

  对“在你的印象中,法律与你的生活的关系是”的回答中,有47.4%的学生认为关注时事新闻能感觉到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和21.1%的学生认为时刻关注法律事件,能感到生活处处与发现法相关,可见大学生对法律还是有所关注,但很少的同学从法律事件中关注法律,只是从一些时事新闻中感受法律。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有68.4%的学生认为我们国家当前普法的力度还不够,很少有同学认为普法力度这件事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法治社

  会是大学生的追求,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是很关心的。被问到“你认为我国法律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是”, 居然有78.9%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及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可见大学生现在的法制现状表示不乐观,官员不守法的风气影响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官员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使得普通民众失去了对法律的信心。在“你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的调查中,有57.9%的学生认为只能解决某些事情,甚至31.6%的学生认为走法律途径只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法律缺乏信心,在大学生心中法律不是能很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制的现状, 他们对法律缺乏信心,因而很少有人诉诸于法律,可见,大多数人选择依靠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执法机关自身执法不严以及官员不守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四)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印象较负面在“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的调查中,有10.5%的学生不信任,36.8%的学生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对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信任度只有52.6%,没有充分的信任。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这些执法机关不太了解,对这些部门抱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你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群众监督有效的多达89.5%,而媒体监督与党委,政府等领导监督的分别为78.9%和57.9%,只有少数人认为执行机关的自我监督是有效的,可见大学生对执法机关内部机关监督表示不满意和缺乏信心,更加相信用群众和媒体来监督这些机关对法律的执行。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更倾向于用人际关系来解决问题同时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同时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引人思考,要探究其多方面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

  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齐抓共管,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涉及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因此,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首先,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必须实施依法治校,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其次,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配合学校教育,并且注重给孩子良好的熏陶;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

  (三)开展校园法制文化活动,加大普法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要求

  学校应当积极拓展法学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开设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对整个法治、法律及各部门法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一个宏观把握,组织大学生看一些著名案例的录像,请有关办案人员或著名法学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亲身体验法院审理各类案件的程序,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组织学生到监狱考察参观,通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掌握诉讼程序,震撼心灵,提高守法意识;组织一些有关法学方面的知识竞赛,加大普法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四)司法机关应该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领导与干部自身的不守法,使得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要加强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执法机关自身做好表率,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确保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坚决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等不良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从而让大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世界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而不再是以为的依赖人际关系,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治进程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普法在大学生中的深入。

  结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能否顺利推进。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而且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支持,还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有效调节社会资源,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实现良性发展,使青年学子成为一个有理想、负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跨世纪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8-12

学生调查报告08-12

学生调查报告08-08

学生的调查报告09-05

学生调查报告09-06

学生调查报告06-16

学生的调查报告03-26

学生调查报告06-16

关于学生的调查报告04-28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