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实习报告>教学实习报告

教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2-08-24 15:44:35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实习报告三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教学实习报告三篇

教学实习报告 篇1

  一、前言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本期实习给大家带上这篇自然教学户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二、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三.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

教学实习报告 篇2

  终于我的第一份工作到期了,嘿嘿,学生整体水平有了提高。很明显,我不是一个把所学用到教学过程中的老师,我做不到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原因如下: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动机,就算是我做在他的旁边,看着他做题,都在乱写,我不知道怎么办,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每天过得快乐么?他说高兴。只要他这样说,就算每天没有进步,还是觉得高兴,就好,下课我不喜欢占学生的时间,只要有心情玩,都希望他们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习不是功利性的,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早晚学生会明白的……

  这段时间一直没有震住学生,因为我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我尝试这样做,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这个课程中,学生的说话声音都超过我,想学习的.学生听不到,我不得不为了大众的利益,去批评那些孩子,上课不让他们说话,要么抄写单词,要么听课。我变成自己上学时特别讨厌的老妖婆,哎!我原本做学生的淡定就这样消失了。

  其实自己也有很多不足,对教材不是很熟悉,在讲卷子的过程中,总是觉得我看一眼都会的,不用仔细讲解他们会懂的,可是最后交卷子,我昨天讲过的题,还是大批人再错。我不会引导,这是我的不足。

  加油!本想改变最后一排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我失败了,倒是他们改变了我的看法,教师是伟大的工程师,我现在还没有资格去胜任,虽然已经有了教师资格证。

  想起“站在窗边的小豆豆”我都忍不住伤心,什么时候,我国的教育才能如此和谐。另外一方面,我当老师不自信,是我失败的最大原因,上课见不到关键点。

教学实习报告 篇3

  在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终究又这样过去了。在学期末,几乎每天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四点一线的生活。突然从忙碌的备考中脱离出来,还真不知道得干些什么。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迎来了夏季小学期。也为影视学院毕业剧本创作头疼起来。

  从大一的迷茫过来,一直到大二大三,从专科到本科现在习惯了每天四点一线的生活,其实,说实话,自己本不喜欢的生活,总觉得吧,生活需要激情。但是,这个夏季小学期让慢慢成长的我有了新的体会。经常看到很多过来人说,大学真的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大学里边是可以有很多种生活的,关键看你怎么选择自己的生活罢了,是随波逐流还是特立独行。

  小学期——脱离于书本,贴近于现实,让我现在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去想清楚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当今的形势究竟如何。尤其是我们面临着毕业,毕业作品的任务也在小学期前布置完成了。本次校领导很重视这次的毕业作品,不但分组更细致了,主创人员也更精简了。

  本次小学期的任务完成剧本创作,作为主创中负责照明的,本不是我的专长,但有限的人员不得不然我参与其中,并为之出谋划策。

  微电影剧本的创作,与90分钟的标准电影剧本创作一样,所不同的是:微电影剧本的创作,需要作者更具备睿智的思维与精练笔法。

  微电影剧本短小精悍,场景集中,台词简便,但其赋予的寓意却更深远。在创作微电影剧本时,作者的创新思维与不同凡响的语言升华,以及意想不到的矛盾碰撞和相悖的结局,组合成了微电影在极短的时间内所赋予的各种矛盾冲突。

  虽然微电影很小,很短,很快捷,但对于微电影的创作,要求却很高,也只有通过了微电影剧本创作的严苛,那你以后再创作影视剧本时,就会游刃有余了。

  同样,当你在用心的,不断的创作微电影剧本时,熟能生巧的成语就会成为你认识捷径的捷径!

  当剧本的骨架即结构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往上填充血肉,具体表现在剧本创作中就是写台词了。在大多数小说家眼里,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得心应手的工作,下笔洋洋洒洒,从不吝惜地让笔下人物发表宏论。这在剧本作为纯文学文本来阅读时也许酣畅淋漓,可是一旦转化为视觉形象,当摄影机静止架设拍摄人物长达三两分钟的高谈阔论,当观众听到这倏忽而逝的台词,努力去捕捉其中思想的光芒或可能传达出的信息时,可以想见,收视效果不会很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台词也是剧本写作中专属的个性,创作它时仍得遵循剧本创作规律。电视剧不同于话剧、舞台剧,台词多为对话,少有内心独白,当剧中人物进行交流时,那种短小精悍、充分展现人物个性色彩的对白相信比那些“高头讲章”更易得到观众喜爱,这是对剧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因为只有经历了精心构思和对丰富的生活积累进行提炼之后,人物的语言才会是活生生充满智慧的。在当前的电视剧剧本创作中,台词除了毫无意义的长篇大论外,还有一个问题也相当突出,这就是人物对白不生活化。它有两个方面的表征,一是为与人物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匹配,人物语言模式化,各种身份有各自所属的语言系统:官员哼哼哈哈地打着官腔,改革者往往会有一段痛诉利弊的慷慨陈词……虽然艺术创作的原则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但并不能由此而泯灭了人物的个性,那些充分展现人物性格特色的语言当然比套话更真诚、更有力量。另一表征简言之就是剧中人物“不说人话”,也许是因为电视屏幕的存在造成了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人物受到观众的仰视而端起了架子,躲在虚构的形象外壳里作戏,语言自然也就脱离了生活的土壤,最终的结果即是观众与剧中人物的隔膜。

  以上谈到的题材、结构、台词可以说是电视剧的三大元素,不可或缺,也正是因为它们重要,得到剧作家的普遍重视,才会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此外,一部电视剧是否吸引观众,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物的刻画,那些人们难以忘怀的影视剧,恰恰是因为作品中人物让人关注、让人同情,观众愿意与这些人物的命运同喜同悲、休戚与共。可以说,刻画人物是电视剧创作的灵魂。如何能刻画出观众喜爱的人物?首先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提炼、开掘和思考是毋庸置疑的,但从众多的成功作品中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可以借鉴。首先要赋予人物强烈的个性,人物个性的极致常常给事件带来出其不意的发展,并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把人物放在两难境地中刻画,这种环境中塑造人物可以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此外,描写人物性格和内心的矛盾,狄得罗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句话揭示了人性复杂和矛盾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给创作者提供了塑造人物个性魅力的空间。

  说了这么多形而上的东西,其实剧本还是要编剧和导演拍板,激烈的讨论和搜肠刮肚的苦想然后对剧本有所突破的喜悦才是我们所收获的吧!

  因为我是小组里负责照明的,小学期里我也复习补充了影视照明的相关知识。

  影视照明通常称为“灯光组”,与摄像组为配合关系。通常在要求效果的节目,例如广告,灯光师和摄影师都是有配合关系,相互熟悉的。至于关系导演定景片、分镜头,美工、灯光师配合完成效果。具体到拍摄时,灯光师和摄像师配合确定现场的照度。大概是这样个关系。

  1、影视照明中硬光与柔光的区别:硬光,光的阴影很清晰、很明显。柔光,阴影是逐渐形成的,并且具有不明晰的边缘。硬光的方向性很强,柔光比硬光的照明度低,柔光有更淡更柔和的阴影,。

  2、前向,侧向,后向或三个方位中的任何两个方位之间的任何位置。光源的方向指在某个特定布局里,以照相机或被摄体轴为参照的照明的方向。光源的方向对一帧画面中阴影区域的数量有重要的影响。当照明从物体的前面移到物体后面时,光的入射角度增加,阴影变得越来越多。

  3、阴影有两个基本类型:投射的和虚假的。投射的阴影是因照明被物体遮住,从而形成它自身的阴影。虚假的阴影是画面中没有被照到的区域,不是有于物体挡住照明引起的,而是由于色调渐变引起的,两种阴影都创造一定的氛围和情调。

  摄影在照明时怎样创造具有一定情调和意义的影像:在照明时,他们主要处理三个基本照明要素:品质、方向和阴影的配置。三者共同形成一个由光亮、阴影以及有白到灰直至黑渐变的色度组成的区域。 品质、方向和阴影相互绞绕在一起;改变其中一个,也就改变了其他两个。改变光的品质就会改变阴影“感”;改变光源的方向能控制阴影的位置和形状。

  主光是主要被摄体的灯光,它形成光源的方向以及照明方案、情调和形状的逻辑。

  补光通过淡化阴影的密度来增补主光,主要用于人脸部。

  后向光和轮廓光增补主光和补光。它从背景中强调和分离出演员和物体、使之具有立体感。

  背景和布景光以与主光成比例的强度照亮背景。

  特殊的灯光包括眼神光和头发光,用来微调布局。

  1、建立一个照明布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1.选择一个光源的方向,并基于该方向的逻辑放置主光源。2.加入补光以控制阴影区的再现。3.加入轮廓光和后向光使演员具有立体感,并使被摄体与背景分离。4.放置布景和背景灯光,以使形成逼真的幻觉。5.放置特殊灯光以增加深度和强调人与物。补光是用来照亮那些阴影以避免新阴影的形成,补光几乎总是柔和的,甚至当主光是硬光时也如此,这是因为柔光的缓慢衰减能提供更自然的补光,它的效果几乎是看不出的。

  2、补光的四种位置所产生的效果:A.首要的和最常用的是照相机/被摄体轴的前向位置,并稍微高于照相机高度,这个位置不会因为补光的加入而产生新阴影。B.第二个较好的位置是照相机/被摄体轴的关键侧向,这个位置能产生更好的立体效果。C.第三个可能位置是脸部的非关键侧向,这时要特别小心不要产生一系列新阴影。D.最后一个补光位置是上方较高位置,主要优势在于减少了移动着的被摄体投射到后面墙上多个阴影的冒险。

  3、后向轮廓光和辅助光的主要作用: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且通常是从上方照射下来的光称为后向光。来自被摄体后方并有一定角度且能“提取”或者勾画出被摄体的整个或部分轮廓的光称为轮廓光。辅助光将用来代表轮廓光的一种特殊类型-----来自四分之三后向位置并和来自四分之三前向主光一起使用的光。辅助光也用来指有选择地着重突出镜头的某一部分的光。轮廓光和辅助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景深,使被摄体有立体感及把被摄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4、三点照明风格:四分之三前向主光、补光和辅助光,三者结合形成一种三点照明风格。

  5、眼神光的安排:1.位于照相机/被摄体轴上的补光将同时作为一种眼神光。2.照相机上方安装一个小灯。3.另外一种技术是使用一个手拿灯光。4.闪光灯来创造眼神光。

  以上,就是对于本次小学期的简单总结。讲座的内容方方面面,提到的问题也很多,这里我只能把讲座中反复提到的,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的拿出来总结一下并且对于自己的未来加以思考,不是十分的全面,但已经能有一定的代表性了。希望能我我的小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为我们的毕业作品充电加油!

【教学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教学实习实习报告02-04

教学实习报告09-08

教学实习报告06-21

教学个人实习报告04-20

体育教学实习报告06-28

美术教学实习报告02-16

综合教学实习报告07-23

教学实习报告范文04-24

大学教学实习报告06-22

中学教学实习报告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