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乡村调查报告

乡村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07 18:02:4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乡村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调查报告

乡村调查报告1

  8月16日下午,海南大学“推普筑兴”实践团赴共青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与团县委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首先,实践领队马浚程向团县委工作人员介绍了团队的基本情况及活动开展的背景。随后,团县委从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自治县)、边(边境地区)、广(地域广阔)、香(古茶飘香)、乐(快乐拉祜)六个方面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澜沧县的现状,并解答了实践团队的问题。

  实践团队与共青团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交流互动

  接着,实践团队与当地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了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参会人员对实践团队的'实践规划表示赞赏,并表示将积极协助实践团队开展工作,希望能借此机会宣传美丽澜沧,号召更多大学生共赴澜沧。

  8月18日上午,海南大学“推普筑兴”实践团在安康村小学,与当地基层组织、学生代表在学校教室召开了座谈会,通过会议了解当地近期发展,为实践开展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由团队成员向当地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提出了对民俗民风民情的思路与思考。

  随后,当地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活动开展场地、实践开展方式,积极解答了团队成员对于当地教育、特色产业、儿童生活等方面的疑惑,加深了实践团队对当地的了解,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实践团队的实践开展。

  最后,实践团队与当地学生就各地民俗差异、风土人情相互交流,促进双方了解。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引领发展共赢。海南大学"推普筑兴"实践团将以实践彰显青年担当,为云南省安康村普通话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调查报告2

  乡村旅游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近期,为深入了解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情况,更好地满足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需要,调查队对镇、镇、镇及镇等重点旅游观光镇的215户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经营同质化等制约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情况。

  一、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市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为契机,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序地推进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截止20xx年底,共有乡村旅游景点5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3A级景区2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旅游度假区1处、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处、精品村寨4处;农家乐5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1家;为乡村旅游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20xx年度市接待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1.7%,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5.9%。

  (二)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市自古便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的美誉,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优美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市紧紧围绕建设“文旅名城”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和优秀历史文化,努力挖掘特有的年画文化和德孝文化资源,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产业优势,建立和发展了年画产业基地,打造了年画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年画街坊,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等百余类与家装、生活相关的年画品种,积极打造集生态观光、游乐休闲、文化博览、文创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体验型旅游目的地。年画村农民小区建设时与年画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打造近30家特色农家乐、农家居、农家茶馆,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年画乡村旅游风景线,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年画村共发展年画企业15家,年画作坊20家,年画从业人员达400余人,年画产品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年画村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三)品牌建设逐步成形

  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成功推出以“画境”为公共品牌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深挖年文化内涵,先后打造了年画村国家4A级景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华年俗村、剑南老街国家3A级景区、花棚子精品民宿群、花宿花厢轻奢乡村旅游度假酒店,连续20年举办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打造了“到了就是年”的城市营销品牌。同时,挖掘优势资源,构建“特色小镇+农业体验园区+田园社区+绿道系统”的发展格局,建成萤飞谷、旅游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年文化小镇、麓棠玫瑰温泉小镇、童话小镇、山地运动小镇等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产业的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市委确定了将建设成为“高颜值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xx年11月,市入围“20xx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市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情况

  (一)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大。在215户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6%表示发展乡村旅游后,本户家庭总收入有增长,其中133户家庭总收入较发展乡村旅游前增长了10%以上,36户增长了30%以上。从调查数据汇总来看,20xx年从事乡村旅游业农户人均旅游业可支配收入为1631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22元,占旅游收入比重为10.6%,家庭经营性净收入13637元,占83.6%、财产性收入957元,占5.9%。

  (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在接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5%的农户从事旅游相关的自主经营,仅有5%的农户为景区、宾馆、饭店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发展新的就业方向搭建了极佳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拓广阔的空间。

  (三)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集体经济增长。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调查的4个镇中,有3个镇通过村民参股的方式发展了乡村旅游有关项目,如冷水鱼养殖、帐篷露营等,每年按参股数每户进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净收入。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每年分红所得多数在100元左右,占受调查农户的50.8%,分红所得在100元到200元区间的农户有30.4%,200元以上的农户仅有18.9%,财产净收入增收力度较小。

  三、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景区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少,留不住客。20xx年,市接待游客人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旅游人气越来越高,但从调查得到的数据来看,农户经营的餐馆、旅店没能从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分来更大的客流量,85%的农户表示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在1000人次以下,其中年接待游客人次在500人次以下的农户占47%。一是旅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景区游览项目、娱乐项目少,游客把景点都逛完后,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留下继续消费。一位经营农家乐的受访户表示,有很大部分的游客都是带着孩子一家人出来游玩,山水风景一上午就能看完,棋牌等娱乐项目只有大人感兴趣,缺少儿童娱乐项目,吸引不了天性好动的儿童,孩子吵着要走,家长也只好打道回府,无法留住游客带来更多的收益。二是游客回头率较低。景区游览项目缺乏特色,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大部分游客游玩了一次后便失去了再来一次的兴趣,不具备长期的吸引力。三是对长期疗养的游客吸引力较低。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多数面向的是短期游玩的旅客,对于想要在山清水秀的乡村长期疗养的游客人群来说,无法满足其在医疗、出行、通信等便捷生活方面的需求。留不住游客的脚步,也就无法产生更多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旅游项目单一,吸引力不足。从农户从业情况来看,多数从事包含餐饮和住宿一体的“农家乐”,以品农家菜为主,娱乐活动以打牌、喝茶、聊天为主,提供的服务、游览的项目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从事观光农业的经营户相对较少,且多为采摘水果等观光体验项目,娱乐项目单一,能够让游客真正参与的.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游客的求知、求奇、求趣的心理需求,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影响了游客的数量。受调查农户中,从事住宿、餐饮或食宿结合农家乐的农户占86%,从事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观光农业的农户占比不到5%。

  (三)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淡薄,曝光度不够。经营农户均为当地农民,雇工来源也多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旧阶段,缺乏系统的旅游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处于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没有树立起打造有特色、有知名度、有影响力品牌的意识,招徕游客多数靠朋友介绍等口碑效应手段,营销手段老旧、单一,市场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在每年接待的游客中,从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等)招揽来的占比仅有30%左右,未进行有效的市场推销。

  (四)土地政策、经营场所限制,扩大规模存在困难。调查显示,市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经营农户多为当地农民,用来经营的场所为自家建的房子,受限于空间大小,餐饮接待人次、床位等数量有限,规模小,在旅游旺季时无法接待更多的游客。调查中,多数经营户想要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扩建厨房、餐厅、住宿等,但目前农业建设用地管控严格,基本批不了建设用地指标,如果触碰红线,风险很大。调查中有经营户本来打算扩大规模的,就因为建设用地指标没法落地,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规模的发展,影响了农户收入增长。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为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增强旅游业发展对农民的增收力度,一是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景区景点,让游客有得游。在地域特色上进行深挖,发掘市年画、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精髓,对景区房屋外观、色彩、风格等进行统一规划,保留文化独具特色的风情,进一步提升的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二是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建设,让游客方便游。市乡村旅游景区均分布在沿山一带,部分特色景点如“萤飞谷”“里”等,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或班数较少,非自驾游的游客面临去了不知道怎么回来的困扰,因此,完善交通建设十分有必要。三是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舒心游。旅游出行多数是“全家总动员”,景区游乐设施“老少咸宜”也是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除了“家长”们感兴趣的爬山、钓鱼、棋牌等娱乐,儿童们的娱乐需求也不能忽视,老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更是需要得到重视,完善娱乐、公共厕所、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增强游玩趣味性、安全性,打消游客的顾虑,提高游客出行的安全感。四是向农户提供优惠政策。通过降低农户融资、贷款难度,适当放宽土地政策,帮助农户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经营净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二)系统培训旅游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要将市大量的旅游客流量引入到农户家中,增加农民收入,就离不开“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代表着游客对这个城市的感观,也是市旅游行业发展最佳的名片,决定了游客能否转变成为“回头客”,并通过亲友口碑、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将市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规范农户的经营行为,杜绝农户在景区内为赚取游客消费进行违规经营、恶意竞价、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宰客等行为,扰乱景区秩序、破坏景区的观赏性,降低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二是要组织农户参加旅游相关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会,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礼貌礼节、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知识等旅游相关各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三是鼓励农户进行适当的创新,增加合理的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节目,提高游览价值,从而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

  (三)融入“互联网+”,形成全市乡村旅游产业链

  为扩大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使农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持续获益,一是要融入“互联网+”。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互联网平台,将市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风貌有效地宣传出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综合运用网络平台,将依靠口口相传的农家乐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呈现在每位游客眼前,不仅农户能以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游客也能通过网上订餐、订票、订购房间,网络平台明码标价,解除游客担心宰客、旅游旺季找不到住处等后顾之忧。三是要整合旅游资源,将市各大乡村旅游景点整合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链,通过政府的总体规划,改变各景区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形势,进行统筹管理,形成规模效应,铸成市独有的旅游品牌。

乡村调查报告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

  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

  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

  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乡村调查报告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而且当今时代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村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才的支撑,农村要转型,必须有农民思想、心态、人格的转型,这使我们必须关注农村的教育事业。最近,我在我工作的地方建宁乡作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的社会实践调查,有很大的触动。

  一、事实调查

  我主要在小学询问了一些情况,在每个班发出四十张问卷,一半是向学生调查课程开设,教师上课情况,及自己对学校、对老师有何建议,一半是向家长调查孩子的作业、成长和发展、对孩子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学校是否满意、对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有何看法。发出240张问卷全部收回。然后又去了初中对初二学生作了份问卷调查,我的同事们非常支持我的调查。我的问卷共发出了150张,收回有效问卷130张,调查了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对学校的看法,对家长的看法,对现在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

  1、小学的调查情况

  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85%的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上课积极,能够自觉地独立完成作业,1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有时需在家长的督促下才做作业,5%的学生害怕学习,节假日总是不能完成作业。100%的学生认为老师要求严格,9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按照课程表上课,尤其是体育和艺术,并且希望老师能够多与同学们沟通。

  家长认为现在国家的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学不用交一分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上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对孩子的要求严格。20%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70%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基本不看孩子做作业,只看最后的考试成绩;10%的家长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没有知识照样能生活。

  2、中学的调查情况

  同学们对我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61%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的学生害怕学习。而且,我在调查中还发现,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6%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其中大多数是男生。关于学习目的,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约一半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就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考虑。约三分之一的同学有考大学的的打算。而有务农打算的学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学习态度上,同学们还都比较认真,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讲得不好或听不懂老师的课。对老师的看法上,80%的同学认为老师的讲课方法古板,和同学们的交流不多。还有一些同学不理解九年义务教育,说没有学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学觉得家长教育很不得当,只关注自己的成绩。

  许多乡亲认为有了钱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里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家长表示高中和大学高额的学费是他们更愿意认孩子学习一点专业技能(比如电工,修车,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三、问题与分析

  (一)关于对学生的分析: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既兴奋又陌生,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后

  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对未来感觉比较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与老师家长沟通不够。

  (二)关于对家长的分析:

  1、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思想道德建设。

  他们衡量一个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总认为文化成绩一好能带百好,这样的关心,给孩子产生一种概念,学习成绩丝毫不能马虎,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受宠,家长也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就能有出息,因而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不上位置,更谈不到抓到点子上了。

  2、家长思想道德行为的误导

  目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对未成人思想道德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风水,,特别是农闲季节,有的家长有时还让孩子“弄两把”,缺乏孝敬意识,见利忘义等,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三)关于对老师和学校的分析:

  1、专业教师不足

  我们小学特别是在低年级和村小的学校普遍存在一个老师包班的情况,一个老师“包办”所有科目。而且代课老师队伍庞大。

  2、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正如我们几个小学校长所言:村小的学校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他们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信息闭塞,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又没有高素质的后备教师队伍。

  四、解决办法分析

  1、制定合理标准,任用优秀教师人才。

  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制定严格的考试考核办法,吸引农村中具备小学教师资格的人员受聘,坚决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课教师,甚至是公办教师,以打开被挤占的编制空间。并且增加政策导向,使更多的优秀人才流向基层,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优化教师队伍,开足开全课程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配备各科专职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尤其是农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课程的开发。

  4、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完善乡规民约,纯正家风、民风,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纳入乡规民约,农民道德评议会把每个家庭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项评议,并且及时反馈到每个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规范每个监护人的言行,消除少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使未成年人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五、总结

  农村教育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关注解决的问题,我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对周围的农村教育有所了解,提出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这次实践活动我试图从学生本身、家庭、老师三个方面分析,可能分析有些肤浅和幼稚,但这是我努力调查之后并查阅相关资料之后才得到的结论,这次实践活动我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乡村调查报告5

  五保户供养问题是今年省、省政府着力办好的事关民生的“五件实事”之一。省、省政府主要领导来XX调研时,高度关注五保户的生活问题,明确要求做好五保户的供养工作。对此,市、区党、政府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五保户的供养工作。为了准确掌握全区五保户供养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为省、省政府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区、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工作组,从民政、财政、社保、卫生、统计、物价、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抽调20名农村工作时间长、基层情况熟悉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分4个工作小组,利用15天时间,先后深入全区16乡镇102个行政村和9所农村敬老院,采取入户走、查看,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及五保户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详细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区农村五保户的生活状况。现将秦州区五保户供养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做好五保户工作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于11东南部,是XX市、市政府所在地,全市中心城区,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1个社区居会,全区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43.94万,占总人口的68%;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9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20xx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7.76亿元,口径财政收入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4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986元。

  全区现有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1689户2348人,其中:男1406人,女942人;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904人,长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002人,身体残疾的442人;有耕地的1965人,无耕地的383人。(详见下表)

  供养方式。我区对农村五保户一直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办法。目前全区分散供养2299人,占供养总数的97.9%,身体健康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依靠承包地种植收入和区乡救济、村组接济维持生活所需;身体残疾、常年多病且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户主要靠政府救助、亲邻接济、社会捐赠及微薄的承包地租赁收入,解决基本生活困难。目前集中供养49人,占供养总数2.1%,主要在乡镇敬老院,供养方式主要采取从财政转移支付、受灾群众补助款、季节性口粮款和救济物资中给予解决,目前全区敬老院有9所,20xx年区上投入20万元进行了扩建改造,现有总床位数120张。五保户去世后,其丧葬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郊区和川道区,主要由村上筹集解决;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和僻区,由民政部门视其困难状况一次性解决8001200元。

  供养标准。税费前,五保户供养标准为:分散供养年人均600元,集中供养年人均1000元;税费后,随着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我们相应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提高到8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提高到1200元。全区年供养经费约189.8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转移支付45.6万元,区、乡配套144.2万元。五保户供养标准适当提高后,全区五保户的生活现状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量外出,种植业劳力不足,加之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提高,虽然部分五保户有自己的承包地,但因无力耕种,其他农户又不愿承包,五保户种植业收入非常低微,五保户当前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从目前秦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乡居民生活及物价总体水平综合测算,现阶段五保户基本生活标准月人均至少应为139.98元,年需1679.4元。(详见下表)

  秦州区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标准市场现价费用表

  二、当前全区五保户供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⒈供养标准偏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无论是集中供养,还是分散供养,供养标准都偏低。从调研情况看,由于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农村住户的基本生活所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郊区及川道区五保户最低生活费人均月需150.8元,年需1809.6元,山区及林缘区五保户最低生活费用人均月需124元,年需1488元。按照目前我区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8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1200元标准,仅能解决五保户最基本的生活,尚未达到当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距中等生活水平还有较差距,加之就医、房屋维修等不确定性开支,所需供养费用缺口就更。我区五保户中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无劳动能力的供养对象所占比例较,

  部分五保户生活设施简陋,居住条件较差,部分五保户住房破旧,年久失修。要全面做到五保户“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的孺临一定的困难。

  ⒉供养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五保户供养经费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配套和乡村自筹解决。由于我区农村面,五保户数量较多,供养经费来源渠道较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区乡财政又非常困难,要使五保户达到当地中等生活水平,供养经费缺口较。

  ⒊乡镇敬老院设施落后,集中供养人数少。全区现有乡镇敬老院9所,有床位120张,入住五保户对象49人,入住率仅为40.8%,主要原因:一是敬老院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资金缺乏,除了改扩建的敬老院外,其它敬老院的生活设施、娱乐设施、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对五保户缺乏吸引力。二是敬老院管理经费没有保障,管理人员报酬难以落实,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一部分敬老院由乡村干部兼管,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三是五保户思想观念陈旧,本土意识浓厚,到十几里、几十里外的敬老院集中供养,缺乏地域认同感和亲情感,生活不习惯,尤其是尚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户,更不愿出村离乡,入住敬老院。

  ⒋五保户精神生活普遍贫乏,权益保障容易被忽视。五保户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多数五保户由于家庭变故、生理缺陷等原因,自卑感很强,精神状态低迷消极。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五保户属文盲或半文盲,自我调节能力差,生活信心不足,生活孤单,性格怪异,性情偏执,加之缺乏电视等文化娱乐设备,精神生活十分贫乏,全社会关爱五保、敬老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甚至还存在对五保户的歧视现象,五保户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三、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的建议

  ⒈强化政府主体地位,提高财政供养标准。五保户供养对象是农村最困难的群众,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建议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五保户的生活保障,参照各地群众中等生活水平,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改善五保户生活水平。

  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把五保户供养问题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多渠道筹资解决五保户供养问题。建议、省级财政列出专项,进一步加五保户供养的转移支付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供养经费短缺、五保户住房维修、病就治等突出问题。市、县(区)政府应将五保户供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资金专户,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经费,由县(区)级专户直接拨至供养单位;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供养金,确定金融机构统一办理个人储蓄存折,由县(区)级专户按月转入存折。另外,可在农村医疗救助和即将实行农村低保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中,将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救助对象,提高五保户生活质量,有效解决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对五保户丧葬问题,应制定相应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一次性解决。

  ⒊增加项目,加投入,切实办好农村敬老院。在继续坚持以分散供养为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项目,加对农村敬老院的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敬老院基础设施和办院条件,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现有床位的利用率。按照地域认同,风格相近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建设一批乡村示范性敬老院,确保五保户能够就近入院,乐于留院。同时,通过整合现有敬老院及村集体闲置资产,争取相关项目支持,扶植发展适合五保户参与的农副产业,走以副养院、以院补院的路子。注重加强敬老院的管理,落实敬老院工作人员有关福利待遇,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围绕乡风文明建设,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扶弱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做好五保户供养工作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乡村调查报告6

  科技兴农是保证现代化农业发展必须的智力支持,而作为老科协组织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个职责东安区老科协协,对几年来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进行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一个兴隆镇,辖17个村,总人口:33586人。农业经营形成菜、猪、奶牛、鸡等四条产业链条。土地面积65700亩,年出口蔬菜1.1万吨。

  东安区老科协于2013年春,在兴隆镇组建了东区老科协农业分会,镇党委对老科协工作非常重视,推选即将退休的正科级干部刘继耀担任会长。这个分会有会员10人,志愿者13人(现在正在待批农业相关技术职称),这些老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能作用,演绎出精彩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华美篇章。

  二、作法和成果

  (一)发挥阵地作用,助力科技知识推广

  兴隆镇现有镇农业技术推广学校一处,17处农家书屋。东安区老科协农业分会牢牢占领这些阵地,为振兴乡村及时送去所需技术。每年利用农业技术推广学校,为养殖、大田种植、蔬菜种植农户进行专业培训。仅2020年春农闲期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条件,仍然举办了二期培训班,一期是大田作物管理和大棚种植为内容的专题培训,另外一期是奶牛和养猪技术专题讲座,受训达300多人。办学内容接近实际,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外请专业科技工作者讲座、有养殖、种植专业大户现身讲体会、传经验,类似这样的培训班每年都要举办三次以上,深受村民的欢迎。

  通过调查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广泛的科技传播阵地,那就是农家书屋。17个村每个村都有一处这样的书屋,里面存有村民所需的科学种田和养殖等书籍,村民随时都可到书屋阅读所需资料,特别是农闲季节这里是最活跃的,村党支部有计划组织村民进行专题学习,有时宣传党的三农政策、有时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材料,更为接地气的是请本村的种植、养殖大户介绍经验,这样使农家书屋真正起到了学科学的最好阵地。

  在发挥阵地作用的过程中,东安区老科协农业分会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请专家讲课,帮助村党支部利用农家书屋进行农业技术宣传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科学技术的推广。

  (二)借助外界力量,助力科技转换成果

  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仅我们的力量传授科技知识和技术指导明显不足,为了使科技兴村转换成经济成果,多年来我们坚持借助外界力量补上我们的短板。镇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办班,除了我们自己科技人员授课外,会经常外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等技术人员讲课。

  农业分会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在为村提供科技服务中,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经常深入到村屯征求村民对科技种田、养殖等需求,帮助请专家授课,帮助推销农产品。会长刘继耀曾多次深入到东胜村,根据这个村是朝鲜族村的特点,帮助村委会筹划致富项目,利用战备防空洞储存淹制辣白菜,年出成品8吨多,创利润4万余元,增加了村集体积累。

  这个村以种水稻为主,品牌彩稻名扬省内外,为了增加水稻产量,他们聘请温春农业经济学院教授李东学为驻村顾问。李教授以老科学家的负责精神,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指导。而且在这个村培植研发无土栽培育苗,利用废弃木耳菌袋作为培养基。村委会给李教授开辟专项试验基地,他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合作,正在研究试验提高彩稻抗病率。

  桥头村外请专家对如何利用地源优势开发旅游业进行论证,现已经设计出花园采摘,赛车场等项目。为了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他们从市交通局、文化局等单位筹措资金近百万元,从政府争取专项项资金120万元,修建道路、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区老科协利用老区名牌为他们申请专项资金44万,为这个村的振兴注入了财力,使村容靓了起来。

  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区老科协发挥职能作用,为村民科技服务牵线搭桥。我们曾先后深入到五味子生产基地,帮助他们研究年度生产计划和产品销路。曾为红霞蔬菜合作社的组建提供服务,工商执照、规章制度,都是区老科协帮助办理、制定的,而且经常深入到合作社跟踪生产情况,提供建设性意见。为了将科学技术真正为发展村级经济服务,我们与农业分会的同志多次到河西村兴源猪场,与场长姜中锋共同探讨养猪遇到的问题,先后帮助他们解决了预防口蹄疫苗、接种等问题。与区农业局、镇畜牧站协调为他们送去信息、技术,使其增加了科学养猪技能,增加了收入。

  区老科协为了扶持迎门山粘玉米发展,帮助他们进行绿色食品印证,帮助解决粘玉米储存资金不足问题,原市老科协会长李春一为粘玉米合作社解决了15万资金,区老科协申请专项资金7万,为他们的冷库改造提供了帮助。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从技术、资金、项目进行了真心帮助,为受助村屯增加了动力,并已经转换为丰硕经济成果。兴源养猪场在市场波动中站稳了脚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桥头村一年一个台阶,已成为东安区的排头兵。迎门山粘玉米,物美价廉占领了杭州、青岛等大城市市场。

  (三)精心培育典型,助力科技致富

  东安区老科协和下属农业分会,几年来坚持典型引路,带动乡村振兴,先后培育了五味子生产基地、迎门山粘玉米、兴源养猪场三个示范户。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多年来我们将迎门山粘玉米合作社作为示范点。迎门山粘玉米合作社由31家农户组成,采取股份制,每人入股资金数千元到一万元不等。近年来,累计投资270多万元,每年冷冻储藏粘玉米500万穗,近几年平均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纯收入近百万元。我们抓住这个典型,经常深入到这个村进行跟踪问效,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遇到的一些难题。帮助他们进行绿色食品国家认证,出主意注册了迎门山牌粘玉米商标。

  迎门山的粘玉米合作社,拉动了迎门山村及周边村屯300多户的经济效益,全村150多村民参加合作社劳动,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比外出打工多的工钱。由于实行了科学种田,粘玉米种植比其他玉米每亩可多收入300元,每年给迎门山村创收近百万元,合作社入股成员每年分红一万多元。

  如今在牡丹江市里开设了迎门山牌粘玉米专卖店,给市民的菜篮子里增添了一道返季的健康绿色食品,深受市民好评,而且还远销省内外。这个合作社被牡丹江市农委评为“三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牡丹江市创建三优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十佳魅力农民合作社,真正成为种植业的示范户。

  我们将兴源养猪场作为养殖业示范点,几年来一起关注它的发展。姜中峰的养猪事业越做越大,现已成为总投入100多万元、养猪1000多头、年收益几十万元的有一定规模的养猪专业大户。姜中峰致富后,不忘帮助他人,服务百姓。有许多新的养猪户不懂技术,他无偿传授经验。对有些困难的养猪户,他减价或本钱卖给他们饲料及药品。在他的影响下,周边农村一批养猪户也富裕了,过上了好日子,真正起到了示范户的作用。

  在兴源养猪场发展过程中,区老科协、农业分会经常到猪场了解需求,并根据需要曾经到技术推广站、药店、配种站沟通相关事宜,曾经请专家为猪场号脉,制定防疫、养猪措施。

  实践证明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带动了本村和周边村屯科技振兴乡村的发展。

  三、问题和建议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看到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些好的作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农村城市化进程较快,土地征用较多,可耕地逐渐减少,这样就迫切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蔬菜,这样科技种田尤为重要,而现状是村民对这个现状认识不足。有的还秉持因循守旧的种植方法,缺少科技种田意识。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村民科技种田意识教育,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农村书屋强化这种意识教育,从思想上真正解决科学种田问题。

  2、科技振兴乡村经济,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村科技人员明显不足,农业局、科技局,不应只有上传下达的职能,而更应该有技术指导职能,现在这个职能明显力量不足,甚至是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在招聘公务员时应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吸纳,使其能够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内行指导。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村本土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一定的理论培训使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知识,成为科技振兴乡村最得力的技术力量。

  3、东安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旅游业发展比较缓慢,问题在上边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给予宽松政策。现在省已经召开了三届旅游项目推介会,明年将计划在牡丹江召开推介会,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我们的乡村旅游业,在风景区增办特色采摘园、农家饭庄、滑雪场等旅游项目,使牡丹峰这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焕发出亮丽光彩,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圣地,带动东安区以及全市的旅游业发展,使我们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乡村调查报告7

  20xx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xx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强力推进农民工根治欠薪工作。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500余份,主动检查各类用人单位85户,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10份;下达问询通知书6份,为720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795。6万元;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企业16家,涉及7460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74亿元。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公平公正调裁,截止目前,受理各类劳动仲裁案件61件,涉及企业、事业单位41家、劳动者61人,涉及金额224。25余万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组织工作专班远赴云南、福建等地,切实维护因工伤亡贫困农民工合法权益,争取抚恤金、赔偿费等282余万元。

乡村调查报告8

  近年来,岐山县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批乡镇企业经股份制改造逐步发展壮大,以发展“一村一品”为目标的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初具规模,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三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我县对部分村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对以发展工商业为主的城区蔡家坡镇龚刘村、凤鸣镇城北村和以发展农业种植、输出劳务为主的故郡乡杜家村、枣林镇贾家村为例进行分析对比,使我们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的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差异较大。目前,在农村已普遍形成了以村为单位的区域性较强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或主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日益突出。以这四个村为例:龚刘村以纸业发展为重点,现有5户股份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63亿元;杜家村以种植大棚西瓜为主,种植面积已又年的12亩发展到2300为亩,每亩年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城北村和贾家村分别以发展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由于所形成的产业自身缺乏技术含量和行业特色,再加之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产业渐成萎缩之势,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2、农村现有劳力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调查表明,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主要呈现三种趋势: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好的村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明显好于主导产业发展滞后的村;二是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为普遍,特别是30岁以下人员凭借自身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几乎全部外出就业;三是中老年劳力和女劳力大多在村务农、教育子女。龚刘村在村的中老年劳力因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无法从事企业生产和经营,因而企业用工紧张,外聘人员就有500人之多。杜家村在种植大棚西瓜的大忙季节,雇用短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同时,村与村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如城北村村民由于大多以租赁房屋作为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在城务工时断时续,闲散劳力和赋闲时间较多。贾家村男劳力外工以从事建筑业为主,女劳力除秋夏大忙季节外,多赋闲在家。

  3、生产生活状况差异较大。在农业生产方面,龚刘村、杜家村目前村级生产道路硬化或沙石化程度已达到95%以上,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90%以上。城北村虽然依托地处城区的优势,硬件环境较好,但因缺乏优势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呈现减缓趋势。而贾家村一直以来比较看重外出搞建筑,把发展农业种植放在了次要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级道路硬化或沙石化程度不足10%,农民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田水利设施更是年久失修,农民种地变成了靠天吃饭的现状。在人均年纯收入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另外,由于贾家村现有部分建筑大户年收入在数十万元以上,因而大多农民实际人均年纯收入远远低于2400元的水平,贫困人口较多,现已被县上列为年扶贫开发重点村。

  4、思想观念与教育状况差异较大。在这四个村调研时,观念问题仍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方面。龚刘村、杜家村干部群众发展动力十足,对农村发展前景比较看好,有紧跟形势的新观念、新思路。如杜家村党支部书记在谈及该村发展计划时提出,该村明年在发展经济上要实现“三个70%”的目标,人均年纯收入继续递增200元。而贾家村干部谈到发展问题时,等待观望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讲主观愿望与努力程度、只讲客观因素与问题困难。如村级负债严重,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群众也对村上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等。同时,在农民教育方面也有明显差别。龚刘村和杜家村分别以选派企业优秀职工外出学习和组织种植户参加市县举办的高级果菜农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种植户生产技能。通过统计,目前各村拥有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统计如下(不含企业用工人员):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各村对农民教育的`重视和组织开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乡土人才”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是远远不够。

  同时,目前农村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如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普遍是“网散、人散、线短”;在劳务输出方面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输出。农民一般都是以家族、亲戚或熟人朋友之间引导、帮带为基本形式而外出务工,具有随众心理和盲目性等问题。

  几点启示:

  1、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因而,在农村因村制宜,积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是引导群众致富增收、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2、缩小城乡差距是防止农村人力资源盲目流动的根本。主要途径在于增大社会投入,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从而形成稳定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

  3、农村基层组织的扶持引导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应当立足实际,不等不靠,积极通过产业培育、提升和农民培训等办法,下力气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给予扶持引导。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应当对农村基层组织此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乡村调查报告9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土地、耕地及经济收入情况:乌苏市**乡位于天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苏市西北8公里处,南与世界上最大的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相毗邻,东与车排子镇为邻,西与农七师126团接壤,北与12团、127团隔奎屯河相望。全乡幅原167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万亩,现有耕地万亩。全乡8个村,19户,96人,**乡于1992年6月建乡,是本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农牧结合,二、三产业齐头并举的自治区级明示范乡镇。20xx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162亿元,总产皮棉68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22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6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40万元,三产比重为44:466: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8元;财政总供养人口14人。

  二、财政收支情况:20xx年,全乡实现乡村两级财政收入6746万元,乡级收入201万元,村级收入14万元,其中包括:财政拨款万元,转移支付万元,行政经费万元,税收返还万元,土地承包费征收万元,加工厂利润上缴万元,村集体收入财政总支出201万元,其中行政经费2724万元;公用经费82万元;科技三项费用62万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00万元;道路修建支出28万元,全乡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村队基本情况:全乡共8个行政村,全乡村干部总数为8人,20xx年实现村级总收入万元,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万元。。。。,“一事一议”收入;村级总支出万元,其中:包括:。。。。

  二、乡村债务基本情况: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剧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乡建设与发展。取消农业税以后,我乡村级历史债务更加突显出。由于乡村财政收入的锐减,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乡村两级组织化解乡村债务的门路丧失。我乡面对沉重债务索取压力,日子将异常艰难。据乡农经站最近的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全乡乡村两级形成债务万元,其中乡政府1819万元,包括100万的防风治沙工程贷款,高新节水项目配套资金欠款4万元,历欠各类工程款80余万元,其他欠款;村级496万元,包括。。。。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形成乡村两级债务的主要原因是:

  我乡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有现行制度、体制、法律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既是历史遗留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公共品供给,国家一直是向城市倾斜,很少惠及农村,于是本该由国家提供的农村公共品,却让乡村基层组织承担,加之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称,乡村只有负债经营,举债办事,从而导致长期债务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制度的惯性,虽然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让“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但是,某些制度弊端仍然在乡村组织运转中起作用,惯性作用不可避免。进一步分析,形成我乡乡村两级大量不良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兴办公益事业是形成乡村债务的主要原因。近年许多一些公益事业急待要办,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的钱,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解决。据乡农经站清查统计,全乡乡村两级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支出的债务高达万元,占乡级债务总额的%;在乡政府债务中,用于公益事业支出的债务万元,占乡镇级债务总额的%。公益事业建设包括乡村学校、道路、植树造林、自水、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建设等,这些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面临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强上项目,且进行高标准建设,使得乡村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实事求是地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资金只好大量举债。如200年争取的防风治沙项目中为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上而形成债务100万元,占全乡债务总额的%。在20xx年全乡小城镇建设中耗资万元用于道路村庄环境建设,上级仅补助万元后,形成债务万元;这些债务除向农民集资偿还部分债务外,全乡仍有万元的债务无法化解。

  (二)盲目投资兴办乡村企业形成不良债务。建乡之初,上级大力提倡兴办企业,并将此纳入年度考核。一些项目便盲目上马,举债办企业,最终由于管理不善,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给政府造成了损失。

  (三)垫交水费是导致乡村负债的重要原因。过去水费征收过程中迫于生产需要,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垫支的方式完成水费的缴纳,采取借贷等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地为少数欠帐的“针子户”垫交水费任务形成乡村负债。在全乡八个村的债务中,垫水费负债总额达万元,占村级债务总额的%。

  (四)沉重的利息负担导致乡村债务不断增加。据调查,我乡村级债务主要是由村干部在民间高息借贷引起,借款年利率一般是8%至1%不等,高的甚至达到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基本上是至8年债务本金要翻一番。如**村在小城镇开发时,借万元,每年都要支付利息万元,?年多共支付利息余万元,但本金仍未偿还。全乡村级债务总额中,因支付借款利息而形成的负债万元,占乡镇债务总额的%;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进入了恶性循环。

  (五)经费开支差口是产生乡村债务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更加变窄,硬性支出又必须保证,加剧了乡村收支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的办公经费尽管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得到了一定弥补,但也非常有限,维持日常运转差口较大。据调查,全乡按干部人均拨付公务费元,只够乡政府办公电话、打印资料、水、电和干部出差补贴;召开会议、人客接待和干部职工年终考核奖励等必须的经费没有资金,只有依靠负债维持。村级除在职干部报酬、优抚、五保户补贴列入预算外,每村仅预算办公费元。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村级办公费主要用于了征订报刊,没有直接拨付到村,村级的一些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加之部分村队财经管理不善,不该支的钱支出了,应收的款项又收不上,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维持收支平衡,由此也带一些不必要的债务负担。

  ---乡村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带的负面影响:

  (一)严重影响着我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债务过重,全乡干部为乡村集体垫支了日常费用,有的多年以没有领取过工资,手中握的是欠条,难以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少数村级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二)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在我们实施借款时,大都是我们的乡村干部在还款时间、利息等方面作出的承诺,由于到期偿债资金不落实,无法兑现还款计划时,致使干部的威信和信誉下降,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

  (三)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债务较大,资金没着落,我们的教育、敬老、广播、公路、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公益性事业无力兴办,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程度,干部威信下降,正常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严重影响着基层组织建设。部分干部由于集体欠他们的钱,他们对政府怨声载道,不相信政府,根本不认真工作,政府因无钱兑现他们的欠款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村级基层许多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五)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由于偿债资金不落实,加剧了债权人与乡村基层组织的矛盾,有的债权人结伙到乡政府或村干部家中催要欠款,甚至因债务纠纷而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债权人在乡村讨债不成,就纠缠乡政府主要领导不放,有的甚至损坏公共设施和财物,聚众讨债,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三、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及成效

  面对乡村两级沉重的债务,乡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干群意见后,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开辟集体新财为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落实责任。

  近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化解乡村两级债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立足本乡实际,顺应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领导小组,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方案,认真抓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全乡集体经济的壮大与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化解村级债务。

  1、抓班子,强基固本,为壮大集体经济、化解村级债务夯实基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不断增强村队经济实力,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村级班子。近年,全乡以“抓班子,促经济”的思路,按照政治强、靠得住、会管理、肯奉献的标准,狠抓了村队班子建设,使村队班子带民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一是选好“领头雁”。以“两推一选”活动为载体,以抓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能力和带富能力为目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采取下派挂职、交叉任职等多种措施,对软弱涣散的`村队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从200年以,共调整村队干部29人,切实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并下派6名机关干部指导督促各村工作,有力地带动了村级班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化解村级债务和带领广大农牧民致富的能力。二是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到减员增效。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改革中,各村大力精减集体干部职数,积极开展选派下村政府干部到各村任职,实行交叉任职,提倡兼职。几年共精减集体干部2人,镇政府每年可节约开支1万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科技之冬”活动为契机,对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进行经常性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激励机制。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

  2、调查摸底、清理资产、化解债务。

  20xx年,我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资产、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工作。我们实事求是地对8个村的各类资产、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经过清理,乡级债务达万元,村级债务达16万元。根据清理结果,当年,在开展各项费用回收之际,乡党委、政府制定降息、减息和三角债抵顶转账等多项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村多渠道的化解和清理村级债务,20xx年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146万元,200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20xx年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三年内共化解乡级债务万元,村级债务万元。

  3、建立完善制度,加强村集体资金管理。

  一是按照《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监督》等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坚持“村有乡管县监督”的管理体制,发挥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

  二是坚持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三是对非生产性开支进行压缩。对村干部工资、补助等,积极推广“费用包干,定项限额”的办法,根据各村经济、人口规模、合理确定村干部人数和工资补助标准;对村级招待费实行零控制,严格审批程序,使集体积累逐年得到了增加,杜绝了不良集体债务发生。

  4、盘活土地资,确保集体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近年,我乡始终把土地问题看作是农民的根本及全乡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加强管理,成立了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全乡土地档案,在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整合、盘活土地资,规范土地规划和审批程序,通过土地的租赁、承包等方式不断拓宽乡村两级收渠道,切实解决好“一块地”的问题。

  一是将家庭承包土地与村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划分开,明确地块,确定属性,划分归类。为便于管理,合理统筹利用土地资。经乡土地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人均6亩地以外的土地均属于井地和乡村机动四荒地的范畴,且分别核定了收费标准。其中井地承包费为8元/年/亩(所收费用归村集体所有);机动地和四荒地承包费为10元/年/亩(其中2元归乡政府、78元归所在村集体),并规定每年须在播种前上缴完承包租赁费后方可耕种。

  二是针对近年各村土地面积账实不符问题,20xx年、20xx年分别组织了两次土地丈量清查工作,通过清查核实,全乡耕地新增耕地面积为亩;包括机动四荒地面积9906亩,井地8919亩,仅机动地和井地两项每年就可新增乡政府收入7967112元,新增村级收入117819780元。

  新增政府收入=9906*2元/亩+660*8元/亩=7967112元

  新增村级收入=9906*78元/亩+29119*8元/亩=11781978元

  三是统一规划,鼓励合理利用夹荒地,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由于近年全乡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成功,配水到户工作进展顺利,加之各项节水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计划用水略有节余,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合理开发现有土地,使之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经乡土地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凡新开发的集体夹荒地(指非公益林区),均由乡土地和林业部门现场鉴定,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益牧则牧,并拿出初步规划渠、林、路、地的方案,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编号、招标和发包,最后由承包方上缴一次性土地开发使用费后报乡农经站建立土地档案。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好路子,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增收。

  乡党委、政府按照“五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服务农牧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优势,搞活乡棉花加工厂经营,稳定其龙头企业地位,从各方面给予扶持,使加工厂逐步适应和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自我发展和壮大,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200年给乡政府上交承包费1万元,拓宽了政府收入。

  6、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近年,为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申报和争取农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200年至今全乡共争取高新节水项目11000亩,补助资金0万元,建成了高新节水项目示范区,提高了棉花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的带动了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市乡信用社积极出台扶助政策,对基层村队提供了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

  7、立足实际,切实加大各项费用的回收力度。

  近年,为足额将各项应收费用及时收回,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征收方案。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包片领导为副组长的费用征收领导小组,并下派了8个工作组,指导协助各村切实开展好费用的回收工作;二是出台优厚奖励措施,全力提高干群积极性。对凡在乡政府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费用的农户,最高按上交费用总额的7%给予奖励,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各项任务的村队,按完成额的1%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全乡干群交款积极性,从20xx年至今,三年共回收各类费用达万元,其中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200年回收额达282万元,20xx年回收额达万元。

  四、化解乡村债务制止的建议

  乡村债务的形成,有较长的历史过程和较为复杂的社会背景,解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必然会导致旧债未还又添新债。我们认为,应本着“不操之过急、不增加农民负担、确保农村稳定”的原则,按照“禁增新债、化解旧债、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思路,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各种有效的化解办法。

  (一)妥善处理现有的债权债务。一是对目前存在的乡村两级债务,我们将制定还款计划,按年度正常收入,建立偿债基金,依一定的比例定额逐年清偿。二是对不同的债务的化解,个人借款要明晰借款原因,明确债务;银行及信用社贷款要积极争取核减,停止利息,以偿本为主,逐年定量偿还;财政借款要加强预算,定量清偿,界定呆帐给予核减。三是建议改革现行财政管理体制,重新核定收支,调整上解补助比例。

  (二)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乡财县管”力度。一是实行财务预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购建、公办公益事业、招待费等支出严格实行预算控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法规,明确乡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建立集体资产出售,登记、报告制度,明确债权、债务责任。三是坚决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乡村两级干部在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继续使用和升迁的主要依据。对任期内债务大量增加的干部不得继续使用、提拔,对任职内积极化解债务,债务明显下降的干部应优先考虑使用。

  (三)进一步盘活土地等资产还债。对我乡目前闲置机动地、林地、小型水利设施、“四荒地”等资,按程序讨论、报批后,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合理估价,采取公开拍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筹集资金还债。

  (四)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新的债务发生。为此今后,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即禁止举债搞基础建设,禁止购置豪华办公设施和小汽车,禁止举债办公益事业为名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禁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超越实际的工程建设,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建立新增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制,对不按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处理。上级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解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加大乡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减轻乡村负担,防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从而使农村真正走上繁荣和稳定。

  总之,在今后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我们要立足实际,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扩大财,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清偿。

乡村调查报告10

  一、xx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xx发展银行)x个、商业性金融机构(xx银行、xx银行)x个、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xx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xx个。

  经过xx多年的改革和发展,xx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惠民的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如农行“连贷通”、邮储银行“小微易贷”、农信社(农商行)“乡村振兴贷”、工行“网贷通”以及建行“税易贷”等产品,有效发挥了金融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备耕、粮食生产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水电气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xxx。xx亿元,较20xx年末增加xxx。x亿元,增长xx。xx%。“十三五”期间,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断推进。20xx年以来,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联社分批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xx〕xx号)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xx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中国农业银行xx市县两级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涉农”的职能边界,对推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农村抵押物范围不断拓宽。为解决农村抵质押物不足问题,20xx年,xx县、xx县被xx省列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县。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两权”等抵押范围的扩大,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农村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xxx个,布放ATM机xxx台,POS机具xxxxx台,农村人均持卡量x。xx张。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全市采集农户信用信息xx。xx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xx%。共评定信用户xx。xx万户,信用村xxx个,信用乡镇xx个,占全市xxx个乡镇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万户农户享受到了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金额达x。x亿元,平均利率x。xx%,为农户节约成本约xxx万元。三是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人民银行按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情况进行评估,20xx年度全市评定A类机构x家,B类机构xx家,C类机构x家。同时,持续加强现场来访投诉咨询人员的接访和xxxx投诉咨询电话及时分处办理。2020年办理xxxxx投诉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一是确保人总行新设的两项直达实体工具落地见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xx中支通过灵活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截至xxxx年xx月末,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x。xx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额x。xx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延期激励资金xxx。xx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xxxx年x次定向降准,增加法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xx亿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x。x个百分点,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约x。xx亿元,有效增强了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运用不断强化。xxxx年以来,全市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含扶贫)再贷款资金xx。xx亿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农(含扶贫)再贷款余额xx。xx亿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金融发挥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因辖内农村区域广且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涉农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导致金融机构布点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当前xx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为xxx个,远少于xxx个行政村的数量。二是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的电信网络建设普遍落后,信号差、网速慢、费用高、用户体验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金融发挥作用支撑不足

  xx市地处滇中腹地,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从农村产业来看,主要为烟草、蔬菜、种养殖,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从层次上看,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态农业以采摘、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对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利用较少。同时,农村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发展不强导致金融资源缺少支撑,难以有效落地。

  (三)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金融发挥作用动力不足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融资担保公司x家,由于在县域一级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要。二是农业保险广度、深度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抵押贷款大多用于种植及收购农产品,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xxxx年,xx市人均保险密度xxxx。xx元、保险深度x。xx%,分别低于全省(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国(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三是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或风险补偿机制形同虚设。当前,xx市仍有县市未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即使已经建立的县市,也存在贷款出现不良难以代偿的情况。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xx。xx亿元,出现不良贷款xxxx万元,但只有x。x万元实现代偿,代偿率x。xx%,风险收益不对等制约了金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四是尽职免责制度未有效落实。当前,虽然各类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尽职免责证明过程和材料较为复杂,“尽职免责”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和发挥作用。如xx市内某商业银行共有职工xxxx多人,仅xxxx年就对xxxx人次进行了问责,给予xxxx人次经济处罚,处罚金额xxx万元,平均每人问责x。x次、罚款xxx元。另一商业银行成立近xx年,历史上仅有x个人实现尽职免责。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农村产权配套政策缺失,金融发挥作用平台不足

  虽然“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契合了县域经济主体的资源及银行贷款条件,融资主体可利用林权、农房等资源作抵押申请贷款,但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平台缺位,导致确权不易、评估缺失、风险突出,运作流程不顺畅,参与机构权责划分不明晰,抵押贷款发放工作受到制约。以武定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试点近x年来,武定县农房颁证率仅为xx。xx%,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x。xx%,高于全市不良贷款率x。xx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经济金融互惠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xx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特点,选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如xx县“特色芒果”、xx县“冬早蔬菜”、xx县“xx壮鸡”、xx县“xx猪”),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换,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推动农村产业走差异化发展、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培育农村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回流,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推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两权”交易平台,依托不动产登记中心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为实现抵押、担保、转让和银行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实现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落实涉农贷款新增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xx县市全覆盖,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稳步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供给,切实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性担保服务。

  (二)从监管层面来说,要加强激励引导,调整优化考核机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产业链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的推广、对接和运用,整合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信用,破解小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难题,为上下游不同的主体提供链条式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及时给予商业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三是推动惠农、便民支付产品创新。立足农村地区群众支付需求,拓展政府电子支付平台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覆盖面,推进支付资源全民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县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贷款投向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其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在支农再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下浮。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考核要求。

  (三)从银行层面来说,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探索制定行业统一的尽职免责操作细则,出台更为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建立尽职免责保证制度,组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第三方仲裁机构,使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被追责时有上诉渠道。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重点,加大和优化商业银行网点、ATM、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通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探索设立乡村金融宣传员,开展“金融夜校”进乡村活动,对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就防范金融诈骗、惠农金融产品、手机银行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了解金融、熟悉金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减少失信行为。

乡村调查报告11

  我的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但是我发现在路的两旁,河的两边有许多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与我们美丽的乡村十分不和谐。带着这个问题。我对乡村垃圾的处理问题进了调查。

  调查

  我先对垃圾池进行了调查,发现离我家最近的一个垃圾池,也要走2公里左右才能到。在圩镇周围也只能看见几个垃圾池。在公路两旁依稀能看见几个垃圾处理池。

  然后我又对垃圾处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们村每条河岸边都堆满了垃圾,有的甚至被扔到河中央。村民的.生活垃圾根本无人去处理。随意堆放在河滩、路边。

  分析

  1、这里垃圾池少,群众对公共环保的意识不强,随地扔垃圾

  2、没有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

  结论

  造成群众乱扔垃圾的原因有:

  1、垃圾池少,群众对公共环保的意识不强,所以造成随地扔垃圾的现象发生。

  2、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

  3、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环卫工人上门收垃圾

  建议

  1、增强自治,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让村民主动清除农村垃圾;

  2、行政引导,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垃圾回收制度。结合村庄特点建立回收站、小型处理厂。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乡村调查报告12

  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学习领会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奋,记忆深刻!城镇和乡村应该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翼,新型城镇化肯定是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中央会议的精神,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我以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股强劲的东风,“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是我们小康社会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质旅游的追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学习研究,我以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愁”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首先从地方官员的观念更新着手,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经济社会有规律的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首先将环境保护、旅游组织、休闲行为、康乐选择、就业机会、生活质量作为政府政策干预的.考量。欧盟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地区发展和结构调整。欧洲乡村旅游发展的著名战略就是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参与”的发展模式,公众与私人联合,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公众、私人在社区尺度上乡村发展的革新。

  二是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

  乡村旅游在全球蓬勃发展的趋势,是从风景名胜区发展为各种乡村区域,并深入小镇村庄,使之更加乡村化。政府视休闲旅游为社区发展与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乡村社区旅游规划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工作中,我有个重要体会:项目建设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小镇建设中。前不久召开全国人居工作现场会的浙江省桐庐县,坚持科学统筹、生态为本、文化引领,既塑造了形神皆备的乡村旅游意象,延续了“道法自然”风景桐庐的历史神话,又勾勒出走向未来的人文山水画卷,被称之“中国画城”。

  三是使“见山、见水”成为生态保育的基本要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宁波市的东钱湖镇十余年来一贯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生态保育,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打造大地景观和林相艺术,从而使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品质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呵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产品,赢得了“安养小城”的赞誉。“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是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号”成为资源整合的统领。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少地区明显存在着“低”、“散”、“小”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统筹的力度,规划缺少整合的招数。我们特别希望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美丽乡愁”能够成为资源整合的主线。山东省蓬莱市委市政府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时,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园、酒庄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营造了“醉美蓬莱”的文化氛围,又扎实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让“美丽乡愁”印记品牌塑造的标签。

  “乡愁”是忧伤的,也是温暖的;是怀旧的,也是美丽的。“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来源于特色“乡愁”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从“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从产品创新走向业态多元,进而实现产业融合。浙江省鄞州区的湾底村在发展中,就让“乡愁”印记品牌标签,乡村旅游的“天宫庄园”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又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以及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休闲乡村专业委员会的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城乡互动研究中心、乡村文态研究中心和乡村音乐创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错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经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对于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品牌打造和农村美丽家园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体会特别深刻。

乡村调查报告13

  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根据xx调研实施方案,近期就x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了资料查阅、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方式,先后深入到x乡各村开展了调研活动。共访谈相关人员x人,收集相关资料x份。通过对x乡发展乡村旅游工作整体状态的梳理,特别是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面对面、心贴心向广大干部群众询计问策,对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基本情况

  (一)基本乡情

  x乡位于x县南部山区,x北麓,与x接壤,距离县城x公里。19xx年确定为x乡,为全省八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x亩,林地面积x亩,下辖4个行政村,共x人,其中x人。境内生态优美,风景秀丽,负氧离子浓度超过8000个/cm3,是一处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人文古建筑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全年旅游人口数约达x万人。

  (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x乡立足“旅游兴乡,生态靓乡,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依托畲汉风俗,突出古村文化,保护秀美山水,落实民生共享,以“打造赣闽醉美山水之乡,扮靓畲汉醉美风情小镇”的发展目标,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畲汉文化,抓住县委政府提出的.把x乡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样板地大好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结合民族特色文化建设秀美乡村点。突出大岩秀美乡村建设重点,特聘请专业团队,对大岩进行以AAA级景区标准的秀美乡村设计。对大岩进行的秀美乡村打造,共投入资金520余万元,完成了房屋改造、庭院改造、停车场、x文化广场、道路沥青、游步道、观景台、电网线路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景区建设初见雏形,为下步发展全域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兼顾实施x村陈家、沿河新村秀美乡村建设。投入资金70余万元对陈家、沿河新村进行了环境提升、景观建设等项目。此外,重点打造梁家秀美乡村点,对中村村梁家自然村进行秀美乡村点打造,实施了古树林景观公园、路网改造、房屋改造、环境提升、改水等项目。其中秀美大岩建设当前被列为全县“AAA”级乡村旅游点,x村雷家成功向上申报“传统古村落”。

  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民族文化。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畲汉一家亲”文体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体育班、传统文化兴趣学习组活动,重点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把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x文化村寨、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了x村“x雷家”旅游文化品牌和大岩村“独竖尖下的美丽畲寨”,在传承发扬x文化同时,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基本成效

  当前旅游景区呈开放免费模式,但是带动了地方”吃、住”两方面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包括茶叶、有机大米、绿色有机蔬菜和家养鸡鸭等的产销。与此同时,带动经营酒店的店主年收入增加数万元,这于当地经济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20xx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1124.94万元,与20xx年同比增长20.7%。

  四、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到位。自从x乡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宣传少、宣传范围小、宣传质量不高,只能吸引少部分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游玩。最为主要的是,宣传内容不够突出,无亮点,不够抓住人心,吸引力较低。同时产品与地方景点挂钩捆绑宣传较少,许多游客知景点,不知当地特色农产品,难以通过旅游产业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造成第一、三产业之间形成隔离带,无法联合发展。

  2、交通不便利。由于x乡地处山区,道路易受大型运输车辆和自然灾害损坏。对外连接的公路等级较低,加上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路面狭窄、弯道多,且临水临崖,冬季较长时间结冰无法通行,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和游客安全出行。不便的交通导致众多有意向来篁碧旅游的游客望而生畏,从而影响着我乡旅游产业的发展。

  3、规模不完整。现已建成的秀美乡村有大岩村、梁家、中村,初具规模。但对于x村内,仍然存在村内道路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的情况,这使得全乡域的乡村旅游不成规模,造成游客体验感下降,影响到游客宣传的口碑,从而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发展。

  4、文化传承弱化。因经济社会发展,现x乡居民聚居地多为畲汉混居,文化习俗逐渐汉化,原有x传统礼仪不断淡化、简化,x传统文化保留情况堪忧。加之缺少青壮年,文化传承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5、产业发展薄弱。x乡境内多山地,平均海拔高达900~1000米,气候寒冷潮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如山洪地质灾害、低温冰冻等,导致现有耕地面积少,只能以茶叶、毛竹种植产业为主;且因地势、气候原因,不利于经济作物种植,绿色产业的发展也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各种作物的种植仍然以单家独户生产为主,种植面积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基地;生产方式上,普遍属于粗放式经营,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

  五、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1、坚持政策优先,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建议对现有通往县城的道路进行修缮提升,加快实施互联互通工程,重点改造石垅至东山、港口至篁碧、集镇外环路、梁家桥及连接线等公路,早日实现融入县域大交通网络。同时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的各种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

  2、依托天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对乡村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提高闲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力发展篁碧茶叶、高山果蔬、林下种植等特色产业,全面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收入。

  3、完善乡村建设,扩大旅游规模。充分利用好篁碧“清凉资源”,引进旅游投资主体,建设一批康养和民宿项目,要加快x村美丽集镇建设脚步,规划建设x特色商业示范街,推进实施全域旅游,满足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吃喝游购物需求。只有全域内各秀美乡村点都能达成规范化的景点,才能使整个x乡的形成完整的,具有规模的乡村旅游地,从而使当地的旅游发展更具规模,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4、加大挖掘力度,提升x文化输出。依托悠久的畲乡历史,持续深入挖掘和传承独特的x文化,重点挖掘书乡文化、饮食文化、进士文化、宗祠文化等,并将这些融入群众生活和学校课内外教育,通过支持开设畲语课程、x射弩和蹴球教学活动,编排x歌舞,举办“x三月三”民俗节日活动等,让x的优良传统家风文化深入群众。将x文化元素和产业发展深入融合,进一步整合本土x文化,将独特的x元素融入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打造畲乡产品品牌化影响力。

  5、强化宣传力度,做好旅游推介。通过整合篁碧优质旅游景点资源和优质特色产品,打造特色推广文案,并通过比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友号、官方微博号、居民朋友圈等网络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或者是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吸引游客,并在活动上对本地特色产品进行宣传,从而扩大知名度。

乡村调查报告14

  20xx年暑假期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语”你同行实践队前往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新溪村,开展主题为“连山同语,民族同心”的暑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入选20xx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该实践站充分运用学校普通话测试站师资力量,助力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推普课堂乐趣多

  实践队依托新溪村文化道德讲堂,策划并开展了“一笔一画书写国学经典”“红色歌曲我来传唱”“把传统文化‘捏’进黏土作品”“我是推普小能手”等教学专题。

  通过普通话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系列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验民风民俗

  为更好地了解壮族文化,实践队采访了壮族八音传承人——杨万凯老师和他的八音队部分成员,了解壮族八音的历史由来、演奏乐器以及壮歌、尝新节等传统民俗,聆听杨老师清唱《壮乡六月六》,“沉浸式”学习演奏锣、鼓、钹、唢呐、铙等乐器,感受不同的.传统文化。

  此外,通过入户调研,队员们了解了壮族群众的普通话使用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情况,并与当地村委会干部、民俗文化传承者进行座谈。

  专家线上“云”宣讲

  在“云”宣讲课堂上,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广东省普通话测试一级复审专家李云霞为新溪村村干部、青壮年进行关于语言文学的宣讲及培训。

  “线上宣讲的形式很好,坐在办公室就能听讲座学习,还能进行语音互动,真心点赞!”新溪村党员杨超玲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团结友善,感悟“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以青春之力推进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流的使命感。

乡村调查报告15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倍受鼓舞、倍感振奋。近日,无锡市担任村(社区)主职的大学生村官们围绕“村级医疗互助、创新基层治理”等课题在xx开展了调研活动,并在xx村举行了座谈会进行讨论。

  一、优化组织架构

  有效整合资源,在原有农业、综治、民兵等条线分工的基础上,创建“综合管理管理站”和“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一会、一站、一中心”的村委组织架构,全面对接镇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局,努力实现“一站式”治理和“一门式”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一会”是村两委班子会议。定期召开例会,负责议事决策、组织学习、制定各项制度等。“一站”是综合管理服务站。统筹负责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服务、社情民意联络等涉外工作。“一中心”是便民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承接受理或办理下放服务类事项和其它为民服务事项等涉内工作,实现“岗位相互兼容,人员相互补位,工作相互协调”。一站一中心相辅相成、互相呼应,网格员由村干部兼任,对上条线各自负责。通过有效的整合资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实现全面对接

  “一窗口”、“一张网”、“一队伍”、“一中心”,“四个一”概括了xx镇行政管理试点改革的具体做法,xx村与镇级集成改革实现了全面对接。

  xx镇把xx市级下放的22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标准化、数字化,把原来26个专业窗口整合成14个综合窗口,做到“一窗通办、一章审批”。xx村便民服务中心则单设1个政务服务窗口,3名工作人员实行ABC轮岗制,确保政务服务窗口不缺岗,村民涉及的医保、低保、计划生育等事项,在村政务服务窗口便可“一站式办结”。同时,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审核、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等49项政务服务事项也延伸到村办理。对接镇村治理一张网。镇一共1025名网格信息员,全面负责收集、处理各自网格内发生的环保、安监、国土等14大类问题。xx村则实行村组联动,共分6个网格,书记、主任是网格长、6名村干部是网格员、31名村民组长是信息员,实现收集信息、上报问题、快速处理、向上反映的整个流程。对接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成立镇综合执法局,按网格片区,88名执法队员统一行使城管、环保、安监、文化等13个部门的647项行政执法权,根治了“多头管理、相互推诿”难题。xx村则实现干部联动,结合过去条线分工,违建处理、安全事故、环境治理等实行书记总抓、主任牵头、网格负责、条线处理,出现问题、协同解决。对接日常管理一中心。镇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成立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并入了社保、计生等7张专网,整合社保预警、舆情监控等8大监测系统1223个监控点,集中党建、综治等38个领域的相关数据。xx村则成立综合治理管理服务站,统筹负责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

  三、共建共治共享

  党的十九大充分关注民生诉求,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这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共建重在广泛性,突出发动村民,让村民出点子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逾200次,充分肯定和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xx村的基层综合治理明确厘清了自治组织和广大群众间的职责定位,加强协作共建,把决策过程变成集中民智的过程,把各项社会建设变成密切干群关系的过程。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是两届村委会换届过后的各村民组改选时间,以往都是村委直接提名或指定,这两次都是村干部现场主持,31个村民小组全部无记名投票选举,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尊重村民的真实意愿,村委在张榜公布的同时,下发公示到各村民组。在选出新的村民组委会后,村委制定了村民组长绩效考核办法,以前村里估摸着付工资,大村小村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村民组长没有工作积极性。现在村委按照8元/户和3元/人的标准核定了基础工资,再加上500元基数的考核工资,由全体村干部考核评分,另外还有秸秆禁烧奖、重点工程配合奖等其它报酬,充分调动了村民组的积极性。

  在村医务室改建和全村柏油路修补两项工程建设中,村民就给村里出了“金点子”。原村医务室是全镇日均接待病患最多、占地面积最小的,因土地性质、镇区规划等原因一直未解决,村民意见较大。20xx年底村里广泛听取意见,得到了比较集中的4个方案,最后在原地翻建多层、购买店面重装、村办公楼后侧新建、原地延伸改造等多个方案中,选择了最后一个方案,从招投标到建成投运仅用了2个多月,既不违反工作原则,又解决了实际困难。20xx年,村里决定对全村的柏油路面进行全面修补,修路是个好事情,可如何定价是个问题,按修补面积算,坑坑洼洼,东一个西一个很难计量;按破损数量算,大小不一、深浅不一也很难定价,后来有村民提议按称重计算,村委和施工方都不吃亏,最后双方都很满意。

  让村民出点子,共同参与全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既激发了村民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全村上下共同参与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共治重在长效性,突出依靠村民,让村民挑担子

  xx村始终坚持把共治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结构、重塑文明乡风秩序、提升民主自治水平的锻造平台,规范引导发挥好村民的参政议政热情以及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着力形成”互动共牵、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良好生态。给村民压“担子”,不是增加负担,是畅通村民深入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渠道。

  20xx年6月1日,xx村在全镇率先通过“村民自愿出一点、村集体扶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开展村级医疗互助,村委和村民各出50/人,企业赞助3万元,共筹资17万元,通过“福村宝”专业服务平台,对本村村民按病种公平补助,重点补助大病。至10月底,补助78人次,占总人数的5.5%,补助金额62960元,全体村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近10%,191个大病病种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了近20%,村民拥有了更多获得感。

  村庄环境整治中,不少村民对村委在各组浇筑的水泥路宽窄不一、厚薄不等意见很大。针对这一问题,村委确定了费用大部分村委会补贴、小部分村民组自筹的方案,村委按照村小道3米、主道3.5米、40元/平方的标准,验收合格后拨付给村民组,加宽、加厚由村民组自己商定,费用自己筹集,矛盾自己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村里的财政负担和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有全体村民的参与和监督,使整个建设过程更加阳光、透明。

  “凡是村民能做的,都应交由村民去做,让村民做好份内的事”,村党总支书记王斌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20xx年之前,村里建设健身活动场地,土地怎么办、青苗怎么补、费用怎么出、今后怎么管等问题都是村委的事,村干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不高。20xx年,村委在征求了村民代表意见后,明确了村民组在不违反土地政策前提下拿出荒地、自留地等用作建设健身场地,费用由本组企业家、乡贤赞助或村民组自筹资金,公厕、护栏等外部设施以及健身设施等由村委负责,今后管理由各村民组自己负责。近1500平方米的新住基健身广场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建成,村民组发出倡议,有土地出土地,孔祥度等几户村民无偿提供了自留地;有钱出钱,永鑫包装老板孔维忠出资20多万元;有力出力,村民组长孔建才带病和另外几个热心村民负责整个工程建设;村委负责安装了护栏、修建了公厕,并对上争取了活动器材和音响设备。目前,篮球场、健身场、舞场、村民活动室、公共厕所等一应俱全,活动室设有棋牌室,装有电视机、音响等,场地建成后,村民们茶余饭后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目前,xx村共有新住基、殷家巷等6个村民组通过这种方式建成了自己的健身场所。

  xx村在法治框架下规范村委会履行职责,健全村组共商共治制度体系,发挥村民牵引辅助作用,推动由村”两委”单管到村民组长、组委会、广大村民等多主体共治的转型,充分激发了广大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

  (三)共享重在普惠性,突出为了村民,让村民当镜子

  “共享”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同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一切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所谓“共享”,强调的是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xx村统筹用好新农村建设各类资金资源,把政府投入和村级投入尽量用到改善民生上,在资金、项目安排上,优先解决村道硬化、路灯亮化、医疗互助、河道清淤、畜禽养殖关停整治等村民关心关切的共性问题,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健身、污水处理等普惠性基础性民生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全民共享水平。

  以民为镜,可以知得失。村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村民,村民就是村两委各项工作的一面镜子,一切工作的好坏都要从这面镜子来体现。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村委要求村干部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与村民组碰头,二是必须虚心听取村民意见,三是必需绝大多数同意方可实施,四有无理取闹者的必须维护村民组集体利益。事后,村委每年会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对象上以“村民组长、老干部、骨干企业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四种对象“一个不缺”,党员代表、村民代表随机选不指定,充分体现民意,较好评率及以上评价达100%。同时,利用每年的老干部座谈会、党员冬训大会、村民组长汇报会等形式,将村里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通报,实地进行参观,开辟评议栏目。一方面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开展征求意见活动,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另一方面对村民的意见进行认真反思,梳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和整改措施。

  共建共治共享,让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使村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如今,村里反映自身困难的人少了,关心公共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多了;向村委提要求的人少了,提合理化建议的人多了;党员干部的形象越来越好了,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越来越支持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xx村统筹发挥村委会的主导作用、村民组的辅助作用以及村民的主体作用,发动村民、依靠村民、为了村民,积极推进和创新基层治理,实现了管理有效,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为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乡村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调查报告11-04

乡村人力的情况调查报告01-29

乡村经济调查报告(通用10篇)02-14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10-29

乡村的作文03-19

乡村的日记02-04

乡村的早晨02-19

乡村趣事02-17

乡村的黄昏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