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自查报告>信息化自查报告

信息化自查报告

时间:2023-03-14 10:53:18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化自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化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自查报告

信息化自查报告1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能够促进课程的动态生长。现将学校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电教的常规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电教设备与器材的有效使用,定期对全部设备进行维修与清洗。为了使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师使用的积极性,学校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加强对教师电教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统计,并将其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之中。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有电教手段的运用,同时还在各班和各专用教室建立了电教课登记表,由各班登记出教时及电教课内容、方法等。现在我校已做到在职教师人人都上电教课,人人都能参与电教活动。

  二、信息化资源配备及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做到电教设备一本帐,由总务处负责。20xx年,我校计算机数量为80台,多媒体设备9个,投入资金共计392000元;20xx年新增加多媒体设备10台,共计80000万余元;20xx年,又耗资339000元购置了40台电脑和10套多媒体设备。同时,我校开设3个计算机机房,配备100兆校园数字网,各专用教室和班级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平时认真管理好各室的电教设备,勤保养、常维护,做好记录,从而提高了使用的效率。为了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要,每学期都购进了适合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的科技、艺术、童话等碟片和用于课件制作的一批软件,供学生观看和教师借阅。同时学校严格执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机房使用及管理制度、电教设备与资料的借还、使用、管理制度等。在这方面努力做到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注重实效,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对现有电教设备与教材资料的使用,提高了对它们的管理水平。

  三、重视教师信息培训及应用。

  培养和培训一批意识超前操作技能熟练的教师队伍是适用好教育信息资源必要前提,为此,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学校在开学初及教研活动中多次对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及交流活动如集体培训、分散练习、年轻技术熟练的教师带老教师等。在学校领导的密切关注下,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研组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锻炼,更新观念,提高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我校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评选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头人”培训、潍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题会议、全省机器人课堂教学展评和培训研讨活动等。老师们培训回来后都写好培训心得并在全校范围内做了二级培训,从而把新的教学、教育理念带入校园,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平时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教研动态及时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结合广大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应用及技能的专项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四、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及使用情况

  我校认真领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研究课题“班班通工程建设”,利用好“电子书包”。近年来学校办学模式逐年扩大,学生人数增加到20xx多人,教师人数也增加到100多名,我校现有教学班48个,每个班级都配备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每个教室下载安装了电子书包,而且认真记录,及时填写电子书包使用记录表,及时反馈,实现了信息化教育资源“班班通”。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优势,我们把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应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扎实推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平时都是学生们看着书本死记硬背,电子书包使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五彩的画面,动听的歌谣,而且用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个情境,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教育效果明显。

  语文课上,学生可以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到老师搜集的课文背景材料、图片、课文朗读、解说及疑难解析等内容;数学课上,抽象的理论已变成形象的画面,枯燥的知识已转化为丰富多彩、赏心而悦目的立体动态图象,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和不同的体验。现在教师均能自觉使用课件或网络资源备课、上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会和堂堂用的比例有了较大提升,课堂教学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学校教学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信息化应用的最终作用点、效益点在学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每班部分学生提供电子书包,供学生课后学习使用,老师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供学生在开放时间内查阅、上网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各级领导与教育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扎实有效,取得一些成绩,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教学。为了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在我校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此项工作一直开展下去,发挥其在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和资源服务平台,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网络教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①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每周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

  ②参与方式:集中时段利用协作组进行。

  4、网络教研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每周选择一个年级的一个课题或单元做网上集体备课活动,并将后续反思及教学实践实录上传到备课专贴中,也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注重每次研究的质量。

  5、注重校际间的交流,内容以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合作备课;专题讨论;经验交流等为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承担校本教研任务和市县交流展示活动。

  6、学期末进行网络教研成果评定活动。

信息化自查报告2

  20xx年信息办严格按照公司五个体系管理办法开展各项管理提升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应用,公司信息办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信息化日常工作

  1、增加兼职人员4名,外聘一名大学生。对各事业部要求设置信息化兼职人员岗位,加强了信息办力量,明确了责任。

  2、公司网络设备全年运行正常,无重大网络故障。

  3、公司办公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年纤架设7次,新建办公室网络(改造),涉及单位一铸管、二铸管部、总降、铸造部、动控部、运输部。

  4、为加强公司网络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对公司外网使用人员、岗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了公司外部网使用行为,提高了外网络办公效率。

  二、信息化项目建设

  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结合了,生产计划、产品产量、成品库存、运输发运一体化系统,生产系统基础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由于要配合贸易系统新增项目要求,所以生产系统要做一些的修改(如股份公司要求统一产品编码,生产计划模块和运输模块需要重新开发)。

  物料管理系统:

  由于旧物料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信息办组织开发了新的物料管理系统,新物料系统于12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物料系统是及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审批、库存管理,领料计划,领料出库,的一体化程序。新物料系统细化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提高了采购,领料的数据传递减少了纸质报告和申请,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设备维检系统:

  设备维检系统的系统基础制作已经完成,处于交付前测试运行和完善的阶段。设备维检系统包括了设备台帐、备品备件、修旧利废、检修计划、点巡检、润滑保养、维修管理、运行情况等八个板块。为设备管理的可追溯性和设备台账的存档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规范了设备管理流程。

  经过20xx年的公司信息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20xx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发现了信息办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1、信息办人员专业技能和协调能力还比较薄弱,经验的不足,使我们在编制程序时走了很多弯路。

  整改措施:

  狠抓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是关键,让我们的队伍成为即熟悉分管的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才。

  2、信息化制度不够完善。

  整改措施:

  细化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化的例会制度,每个月开一次信息化例会,要求各单位有固定的负责信息化的人员;有计划、有进度的汇报每个月的.落实情况。

  3、使用单位基本是被动使用,不能积极就系统功能和管理流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路。信息办无法全部和彻底的了解事业部管理思路。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不清晰,导致调研不够充分,系统编制过程中反复修改。

  整改措施:

  加大对基层人员的信息化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看到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效益。信息办根据每个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情况排名次,检查结果和排名情况发布到公司首页。

  20xx年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之年,一年之内建设多套系统,采购物料管理、生产成本、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诸多程序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那么20xx年信息办的工作重点就是夯实基础,稳固创新,提高人员素质,责任感,确保各项程序及公司办公网络稳步运行。

  

信息化自查报告3

  鞍山市宝得中学座落于铁西区宁远镇,建校于1999年9月,是政府投入、名企赞助多渠道融资的一所公办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为5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800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教师155人,学生1300人。我校自20xx年起,就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与时俱进,制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技术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校已投入使用的百兆校园网,可以拥有200多G的网上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市电信局的城域网连接互联网,实现宽带接入,带宽10兆。学校有2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及1个教师电子备课室,36个多媒体教室,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计算机总数达200多台,生机比达到6.5:1。校园网建成后,各班实现班班通。全校内部实现管理网络,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根据鞍山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评估细则,我们认真对照,积极进行自评,自评分数为118分,完全符合申报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性学校的资格。现从五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 机构及人员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鞍山市现代教育技术评估活动,成立了以翟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技术应用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主抓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由电教处负责具体实施。我校电教处共有5人,其中有3人为专业教师,2人为本科学历,1人为大专学历,另外2人为非专业教师,本科学历。

  二、组织管理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宝得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十二五”规划及年度执行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全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有专项培训计划,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主要学科能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学校有完善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管理科学规范,计算机教室使用记载准确完善,设备维修及时,能保障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

  几年来,我校教育技术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在翟校长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设备配置与技术培训同步进行”的'发展策略,学校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应用中真正做到了规划超前,购置合理,培训到位。

  三、教育教学人员能力

  在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清楚地认识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从思想上统一认识,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信息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放在教育信息化的头等重要地位,全校教师全部通过了省二级考试,学校已经通过和正在进行国家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有51人。80℅以上的教师能基本掌握计算机工具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70℅以上的教师熟悉学科资源网站,60℅以上的教师能够自制或整和

  多媒体课件。学校教务处、电教处负责全体教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如学生成绩录入、汇总、统计,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收发邮件,文字材料的录入及打印等。学校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在专职教师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骨干队伍,建立了校课件制作中心。一线教师都会用一种或多种的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有学科都用上了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的课件在省、市、区获奖。如:金萍、张颖、尹相美、钟祥东、王春红等教师的课件在省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奖。

  四、教育教学成效

  1、建好校园网站

  学校校园网投入使用八年多,在使用过程中,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更加关注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充分利用,重视网管人员的定期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为了使学校网站得到持久而稳定地运行,满足校内访问主页的需求,学校重新整理了校园网络线路,并且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库,进行电子备课。每学年每位教师上传优秀课件、经验论文、电子教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网站有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更新。校园网真正地调动了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无穷创造力。

  2、抓好学生课外小组活动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学校把爱好计算机的同学组织起来,定期开展活动,为他们拓展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国家、省、市举办的竞赛活动。在鞍山市第

  八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中,我校7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在第八届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3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6人获三等奖。在20xx年中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林少军同学获得辽宁赛区初中组一等奖、王明旭获得辽宁赛区初中组二等奖。

  现在学校的大多数学生能独立操作计算机,能应用计算机帮助学习。

  3、做好学科课程整合工作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演进和计算机课程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使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产生,学校由建网、建库逐步步入课程整合阶段,为了抓好学科教学整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对教师进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培训,并要求教师每学年制作至少一节多媒体课件,学校对制作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

  (2)学校的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必须采用多媒体课件。

  (3)利用教研时间观看优秀教学案例,并进行组内研讨。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类竞赛。

  五、设备设施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两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有教学广播系统,局域网络畅通。有36个多媒体教室并配有数字投影机、视频展台、多媒体。

信息化自查报告4

  根据密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密山市义务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使用管理办法,学校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用学科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发展,让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全体教师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新台阶。现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设立机构,明确要求,更新教育理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装备使用管理领导小组、信息写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明确了任务。校长为总负责人,由副校长分管,一名教师为信息化工作管理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培训有学习笔记,工作有详细记录,小组有会议记录,加深了全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分工明确,提供有利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认真落实方案。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分工,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建立信息技术设备台账,有编号、有登记,有使用记录,名专用室制度粘贴上墙,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完善设备,加强管理,提升环境建设

  1、接入光纤保证网络畅通。学校在20xx年11月接入互联网,保证了网络全天畅通。在20xx年省标准化基础上,我校对信息装备各室加大投入力度,更新完善各信息室。计算机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基本达标,并投入使用。多媒体室及电子备课室,电脑阵旧,仅供教师存储电子教案及个人资料,两室功能使用率低。

  2、加强信息化工作管理。设立领导小组,制定职责。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教育信息装备进行督导、检查。查看设备管理、使用、维护等情况,有登记、有记录,表册齐全,做到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安全有保障。

  四、提高应用,学科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1、各室具体使用情况

  1近年来学校大量投入信息设备并组建各信息室,在20xx年通过了省标准化验收。今年光纤网接入校园,使校园信息网络全天畅通。各室网络分配科学,做到了安全网络进校园,有利地保障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计算机室,128平方米,40台液晶电脑已投入使用。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基本达标,已投入使用。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电脑陈旧,但已投入使用。教师充分利用陈旧电脑存储了大量的电子备课教案和个人学习资料;学生通过网上交流、学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

  2、学科教研与科研

  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保障课时。制定了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培训,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向教师明确了教育信息化总要求。教师通过培训学习,能够更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软件,人人都有自制或修改的电子课件,每个月选优质课件一个,上交学校存档验收,促进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教师人人有电子课件,有文本教案,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来提教师自身能力素养。为了使信息技术更深更广的应用于教学,我校还确立了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立项、研讨,并进行交流总结,提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本学期,我校对班班通重点进行培训学习。管理员孙旭艳老师精心准备培训内容,从白板的正确使用、到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应用、白板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都分期分批分学科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现在我校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班班通培训、学习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校本材料,更加有利于教师学习和应用。

  3、信息网站及信息报送工作

  学校在本年度11月份正式接入了光纤,保证了网络全天畅通,为学校网络提供了有利保障。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能及时接收上级文件和传达学校各项活动,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与上级文件一致。目前报送密山市级信息稿件11 篇,鸡西市级稿件1 篇。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并能在团队活动中、主题教育的资料收集中,个人网上交流学习中运用已有的技能来开展活动。例如在“创新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收集网上资料,制作幻灯片进行演示,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班级板报评比、主题班团、队”等活动中,电子小报、电子背景、电子动画的运用,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提高了信息科技的应用;在“弘扬民族精神”、“法制教育”等主题活动中,上网、电脑小报、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学校立足了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有了不断地提高。

  五、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

  1、个别信息室及设备不达标。光盘播放室及卫星接收室面积稍小,设备有些陈旧;多功能教室设备老化,使用率低;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电脑陈旧;今后会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建,为全校师生创设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

  2、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少。本学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多应用于“主题班团、队活动、板报查阅资料、电子小报、简单电子资料等”。今后还要制定详细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知识紧密结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水平。

  3、加大对班班通使用培训力度。班班通是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我们对其使用程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充实全体教师。因此,还要提供更多机会,让信息管理员参加上级培训,为我校教师对班班通的使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学期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今后,还将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及时更新、投入教育信息设备,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深入学习,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让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更深层面。

信息化自查报告5

  中心小学于1995年建校,占地36亩,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师7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设有微机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各种专业教室配备齐全,配有一流的教学仪器及教学设施设备。20xx年被评为市教学示范学校,20xx年通过复验。20xx年12月通过了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

  对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细则》,认真组织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全校上下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

  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学管处、网络管理员为成员,教职工全员参与。领导小组不断强化对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保证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正常运作。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学校每年都根据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每年都在教育现代化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展。

  我校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教师都有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信息技术正服务于全校各部门办公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资源配置

  我校主机房、校园网络以及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基本齐全。 20xx年10月更换移动光纤接入我校。目前,学校配置有2名专职信息科技教师,专职网络管理员1名。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有专人负责。学校拥有25口多媒体教室、1口微机室。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上课办公。其中,主控室拥有一台100兆交换机,新教学楼每楼层拥有一台100兆交换机。办公室扫描仪、打印机配备齐全。除此以外,学校还拥有数码相机1部。

  三、硬件建设常抓不懈

  对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硬件建设,学校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增加投入至少30余万元。现在,学校拥有了一个自己的网络结构,所有的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都可以直接上网。到20xx年,所有教室都已安装多媒体并投入使用。为了方便教师电子备课和制作课件,主要职能部门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最大限度的财力,添置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并增添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学校资源库。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得以不断完善。加强管理应用在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中,我们边抓硬件建设,边抓对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管理,不断促进其使用率,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设施的电教功能。为了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学校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人,网络的正常运行由1名网管来维护,各功能室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都有专人负责。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全体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规范计算机操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使用道德。除购买上级教育部门配合教材发行的光盘、录像、磁带、投影外,我们还收集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改造已有课件,增添新的内涵,利用学校现有的技术和设施,广泛收集并开发教学所需的文字、声音、图像、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方便教师备课上课之用。除此以外,学校还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和课件,并制订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很高。随着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以网络和计算机为基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多年的努力,信息技术已融入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已初尝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便捷、高效。

  四、存在问题

  1.我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微机室学生用机存在配置低、机器运行不良等问题,学校下一步将淘汰旧机器,逐步更新学生用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效率。

  2.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3.我校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提高熟练程度和应用效果。

信息化自查报告6

  自全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精心安排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了进一步推进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根据《xxx“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督查方案》的通知精神,就前一阶段“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局良好,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学习,统一思想。2月x日上午,我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观看结束后,立即组织干部学习交流,干部职工一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改造自身作风,锻炼自己,农民群众得实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利载体。3月x日我镇及时召开全镇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省、市、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讲话精神和《xxx“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方案》,同时对我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了统筹安排和精心部署。

  二是强化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切实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我镇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有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办公室,并安排一名办公室主任,专职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同时还专门抽出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xxxxxx“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具体工作,靠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良好镇面。

  三是强化基础,全面调研。

  3月x日,我镇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与村干部、老党员以及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掌握了解村情民意,准确把握和了解贫困村、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困难,同时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内容进行传达学习。为了确保整个行动取得实效,结合区“双联”办要求:3月x日我镇主要负责人带领11名干部,分别对 村和 村,就“双联”行动再次展开全面摸底调研,重点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经济收入、住房条件、贫困原因和群众目前最需要解决和最关注的难点问题,并把调研结果详细登记在册;4月x日、5月x日我镇主要负责人再赴联系点进一步调研摸底,在多次调研过程中,与村干部和群众再次座谈交流,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意愿,共同谋划致富之路。通过多次调研摸底,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为顺利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强化重点,统筹兼顾。

  我镇坚持把理清发展思路作为首要任务,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的长远工作规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近、远期发展目标。

  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最迫切、最期盼、最紧要的部分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巷道硬化工程和人畜饮水等问题;

  二是充分发挥传统种植、养殖与现代规模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种植、养殖发展模式,通过提供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群众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开展劳务培训、联系输转劳动力等帮扶措施,让群众走出去赚钱,增加务工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是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五是提升村校办学水平和卫生室医疗水平,以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六是加强基础组织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村级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特别是在宗教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引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七是加强与市、区帮扶单位的联系,积极反映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争取联村单位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在互动中提高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成效。

  五是强化行动,注重实效。

  按照《xxx“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方案》要求,确定了主要领导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帮扶对象。我镇2名主要领导及59名干部共计帮扶对象63户贫困户,进一步细化责任,建档制卡,并由每位干部进村填写,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了干群关系。至目前,我镇干部职工先后多次深入联系村,真正联系群众,真心帮助群众,使贫困村、贫困户切身感受到“双联”行动带来的温暖。

  二、客观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容忽视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起步良好、进展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工作任务,成效明显。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宣传政策不全面,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达不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要求;二是部分群众对“双联”行动认识不到位,片面地理解为帮联单位和干部,下来就是给钱给项目给物资的,依赖性强,主动作为不够,自我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等思想。

  三、转变观念,领会精神,确保“双联”行动顺利开展 下一步,我们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中坚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央、省、市、

  区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提高“双联”行动的知晓率,纠正帮联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偏差,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二是从农户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解决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力争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稳定最突出的矛盾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反映、早掌握、早处理。

  三是根据联系村和帮扶户情况,修订完善并落实好帮扶计划,解决好当前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再商讨探索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四是根据联系村和联系户的情况,明确责任要求,创新工作举措,扎扎实实把已经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是继续坚持入户走访、农情调查、专题调研,严明工作纪律,达到入户要求,记好“帮扶日志”,尽最大努力做到业务工作和“双联”行动两不误。

信息化自查报告7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现根据《十堰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标准》,我们对照考核标准进行了自评,自评得分86分,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领导高度重视,建设科学的管理机制。

  自我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以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在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中,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制定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自创建均衡教育发展以来,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经费的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

  要,做到专款专用。20xx年我校就投入20余万元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逐步加快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本项指标共12分,自评得分10分。

  二、 信息化基础建设稳步进行。

  自均衡教育创建以来,在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成了十余个功能室,其中就包括能同时供50名学生上课的微机室,全校机生比不低于1:10。每个办公室、科室都配置一到两台办公电脑、打印机一台,每个教室都已安装“班班通”,现如今在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校园网与实验教育城域网相连,网络安全程度高,无网络拥堵的情况。在校园网中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学校教师的办公电脑都以学校网站为主页,积极应用教育门户网站等平台的功能,达到更好的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学校由网络信息专管员负责在校园网上传我校最新资源快讯等,让更多的教育系统了解我校教育教学动态,初步实现校际间网络资源共享。

  我校的到校光纤带宽为20兆,所有电脑安装了杀毒软件,能做到维修及时,专用设备做到无挪用现象,并且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负责管理和维护,能够及时处理计算机或网络故障问题,能正常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公共电脑方面,全校共有办公电脑约20余台,机师比

  约为1:3,略有不足。

  本项指标共24分,自评得分20分。

  三、应用推动教学,不断提高课堂实效。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学校在教师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授课、学生学习成绩的核算、学籍管理、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方面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新信息的获得等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本学期,在区局领导的支持关注下,我校制订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依托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研、上课的电子备课制度,并严格检查教师按规定参加上述活动的各种记录,并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由于我校是十堰教育信息化应用云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学校,上学期我校教师就全部开通了自己的云平台应用空间,本学期全部开通自己的辅导工作室,并有部分教师传上了自己的微课视频,我校一名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十堰市第一届微课大赛,就是通过云平台上传的参赛作品。而且,我校上学期还向市教科院申请了一个为期两年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市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体、音、美等综合学科的应用》。通过这种利用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协作工具开展教科研工作,在未来一定能有效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还计划

  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任教学科的整合、课件制做、网上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网的注册及资源应用等,有力加快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部分教师在云平台上传了自己的微课或教学视频,但是学校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收集办法;而且我校教师上传的微课和示范课例数量还不是很多,学科跨度还比较单一。

  本项指标共44分,自评得分38分。

  四、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学校安排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做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兼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校园网信息发布、网络软硬件维护、教育信息化设施维护工作,专业素质高,业务熟练,并负责对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定期培训。目前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基本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等级培训活动,我校专任教师100%已经取得了计算机合格证,这标志着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正逐步升级提高,也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在学校开展的各学科、各年级公开课、教研活动中,我校教师可以经常借助网络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基本能自制简单教学课件并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正常授课,多媒体使用率很高。每位任课教

  师在办公电脑中都有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存放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中,能及时写下教学反思并坚持每学期写一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文章。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微机课正常授课并坚持正常授课到每学期末。保证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合理选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技能。计算机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本项指标共20分,自评得分18分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关注下,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如今,我校成立了公文流转中心、信息下载中心,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教师都摒弃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乐于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乐学,老师易教,老师教学有激情,学生听课有热情,教学效果空前,教学成绩突出。

  五、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回顾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效,但距离标准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需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倍努力,敢超先进。我们要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奖惩考核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软硬件的添置,配置符合标准的专门的资源服务器,不断完

信息化自查报告8

  我校根据教育体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现对照《宝鸡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县评估指标》细则对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

  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校本课程开发进程有待提高,缺少校本教材。

  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鲜明浓厚的校园文化主题,促使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提升;着力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组织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领头,带领青年教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对校本教材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问题二:

  电脑配备还不能满足日常教育需求;部分教室电子白板设备陈旧,故障频繁,无法满足正常教学使用;另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

  对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支持,增添教学办公电脑数量,更换陈旧设备;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三:

  由于教学楼改造工程刚刚结束,部室建设还不够齐全,现有设施设备也较为陈旧;且部室使用记录也不够齐全。

  对策:对缺少部室合理规划位置,加快建设进程,对现有部室及时更换设备。强化部室管理,细化部室职责与职能,做到一室一人的专人管理模式。

  问题四:

  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学科不均衡,体音美等学科教师还有欠缺。

  对策:制定多劳多得的鼓励政策,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多兼课;面向社会高新聘请兼职师资;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以满足学校教学要求。

  问题五: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以及广大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加之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教学水平较为领先,大量的适龄儿童进入学校就学,促使我校大班额现象消除难度增大。

  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三是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四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在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将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信息化自查报告9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然,在设备管理中得到应用也不例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流行趋势。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设备管理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使用管理与维护管理,做好设备相关信息的跟踪式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

  1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设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强调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以整理出更为优质、高效的管理办法,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清晰化,对设备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支配,进而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提高管理水平,还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可减少一些额外的支出,以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1]。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为设备生产加工、资产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能为后续数据的应用与重大决策的提出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实现对设备成本、维修记录、故障类型、考核等实施设计,提高设备管理质量,能大大减少设备在维修上的费用,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设备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系统能对设备具备相应的支配能力,可实现对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规范,可为企业的诸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注重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2],不断提升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实现各个部门间的紧密合作是重要关键。

  2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1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设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撑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有目共睹。面对当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诸多问题,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因素是企业内部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流于形式,并未达到深度的贯彻与执行。面对以上问题,应从根本着手,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应积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重要目标。

  2.2构建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备的,只有通过相配套的设备管理机制才能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所存在的不足予以约束和规范,在制度中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度、操作步骤、管理要点等予以及时的`补充,将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实现权责问题的明细化,对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操作专业性不过关,将设备信息弄的更为混乱,且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记录、故障类型等登记错误,为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带来一定的误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予以及时的惩处,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熟练者应给予奖励,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水平,也就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3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操作中,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执行者与实践者,其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决定着设备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筛选设备管理人员时,必须对其开展综合素质的筛选,分别从设备管理专业性、责任性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量,由于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开展实践操作,应将其作为面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从中选择出合格人员,再次开展考核,通过层层考核、轮轮筛选,最终以获得优质人才。设备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是衡量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记录、历史故障和运行情况,对设备系统存在问题或设备老化的现象应进行记录与警惕,向相关领导提出更换新设备的请求,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4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应建立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化数据库,对新购入的设备应进行信息的及时补充与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各类设备信息的有效记录,是保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企业中的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设备信息也会不断丰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必须建立更为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库,实现对设备的动态化管理,运用数据管理模式以体现现阶段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科技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可增强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能有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及时对设备的状态检修,开展设备的动态化管理,是当前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现设备系统管理的动态化,增强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实现了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革新,对设备管理的力度更大。

信息化自查报告10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00多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50台,教师计算机近20台。学校为教师申请了360云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搬进新校园后,又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以万元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了滠口中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滠口中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白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利用武汉教育云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师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

  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武汉教育云网站和特色学校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屏幕演示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教育云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①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②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文档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③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 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上级教育部门,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 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①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设备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②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又有学校性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③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区教育局举办了的教学比武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④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而“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 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信息化自查报告11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信息化是推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从内涵上落实教育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静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六个文件的精神,我校根据有关专项督导的要求,认真自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坚持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作到以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为指导方针,围绕信息化环境建设、师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把握机遇,加快建设,努力营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新环境。

  1、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信息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在学校的四年规划中,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提出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开发,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我们通过网管员的培训,了解了学校网络的建设与促进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网络应用的基本技术,为推进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提高起了培养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认为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要让师生学会使用因特网,掌握计算机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这才是我区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所在。

  2、珍惜资源,合理应用。

  在区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学校现有2间计算机房,面积为90平方米,共有计算机178台(含库存待处理机器),实际使用学生机88台,教师计算机30台,生机和师机比例分别为6:1.2:1。我们学校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教学用书和学习用书,打破借阅的常规,我们学校还在总部新建设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上校本课程的教师人人配备了一个64MB的闪存盘,方便教师们储存网上下载的资源,制作课件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今年一年级二期课改全面推广,学校又为一年级每位语、数教师购买了教学软件,以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近年来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经费达上万元(初步统计)。学校拓宽校园网的节点分布,使办公室电脑也能作到联网。我们建立新江宁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管理规范》、《教学资源建设人员职责及评比办法》、《网络设施维护工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电教设施管理规范》,使工作有依据,评定有标准。

  3、开发资源,提高效益。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很多教师都能迅速地接受它,利用它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但是只是较多地作为电子黑板,于是,我校网管室把“以网上下载,市场购买和自行制作”为建立学校网站教学资源信息库的主要途径,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可以资源共享,学校的门户网站也建立了许多的教育网站链结,方便教师浏览和借鉴最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二期课改”的理念成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成为师资队伍自培途径的一个补充。

  4、扎实培训,优化队伍。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具备现代化信息素养,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我校通过三方面的工作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技能培养的工作:第一是依托教育学院的计算机能力测试和未来因特网教育培训;第二是工会积极开展各种基本计算机能力的校内培训和各项比赛,优胜者进行奖励;第三是通过区校的教学比武和区“赛马场”活动,促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自我培训。作到以课件制作驱动,以理论培训支撑,以课程整合发展。

  二、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新突破。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它必须以各种形式,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教育的深刻变革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1、学生学的转变。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这些转变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而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又使网络的教学成为可能。实现了教学信息化以后的平台不再是讲台、课本、教师,而是互联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而实现了教学平台的跨越。现在,我们学校的所有一年级四个教师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基于资源性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我们有的学生就是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上网查资料,或者是在学校提供的联网计算机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对学校门户网站和科学院特色网站的浏览,都使学生增进了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老师提供的是交互式的、自主化的学习环境,教师一方面可以示范,一方面可以借助“分组讨论“、“开展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适时地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思维和学习进程,恰当地进行学习过程的调控。

  2、教师教的转变。

  课程不再是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比如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中、后进行相关内容的网上收集,然后按照要求作成小报、PPT等进行展示,进行知识的分享。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推进,我们学校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黑板不是教学板书的唯一,电脑实物投影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的再现,教师手中不再只依赖粉笔。教学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教师帮助他们一起去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应用教学软件或是课件时,将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大屏幕解决,使教学内容及过程形象、直观、生动,易于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生动的讲授加上恰当的现代媒体的辅助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教师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科技课上,老师可以一边利用电子黑板进行示范遥控演示,一边可以利用监控功能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还可以利用转播功能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解析。这样,将诸多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学校管理的转变。

  由于建立了学校的门户网站,从学校的管理机构来说,资料的上传、下载,教师的学习疑难的解答,网上教研的开展和监控等,都成为学校管理的有利途径。

  (1)信息了解的适时性:

  教师能通过学校的门户网站了解学校一周工作安排,通过与教育局网站的链结,了解教研和学习的'信息,避免中间环节的拖延,防止遗漏重要信息;而教导处等部门就可以利用网管的优势了解教师平时浏览的网站内容,帮助学校了解老师的所思、所需,提供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2)资料上传的及时性:

  由于我校各个组口都建立了表格下载和上传的窗口,因此每月老师需要上交的资料,有的就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直接传送给有关部门,不仅可以方面教师,同时可以使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3)论坛应用的亲和性:

  在学校建立的交互式的网上论坛,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为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的管理层可以通过点击浏览教师之间的学习讨论的内容,还可以参与谈论,及时地解答教师的疑惑,不仅方便,还由于可以使用“昵称”屏蔽自己的真实身份,让领导真正地走入群众的心中,让学校管理更具人性;

  4、课程整合的转变。

  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到学习工具的一种阶段发展理念,而不是专门讲授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将计算机结合到我们的课程中去。整合的研究探索最终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是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为学生直接获取大量信息提供帮助,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的学习作为载体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新的课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作到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一样地有机融合。但是不排除传统媒体,该用什么,就用什么。

  其次我们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智能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我们老师都要求学生学会质疑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问题的课题小研究开展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归纳和整理,组合应用作品来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创新意识随着课程的开展而不断地发展。

  另外,教师创设虚拟情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借助媒体的多元呈现,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学习能力,借助论坛和多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和知识结构,提供给学生反馈的机会,调整老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起点及路径。

  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我们注意到,网络教学注重网上学习和交流,而校园网络是校本培训的一个主渠道。为此,我们在“校校通”工程建成开通后,马上建设开通我校的校园网站。教师学习、培训后能够在我校的校园网上进行相互学习,交流教学设计。教师们的体会是:“信息化教育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网络时代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空间。时代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变了。我们的教师不能像以前所描述的那样“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而应是“挂在互联网上的明灯,不断充电,永放光芒”。

  5、教师培训的转变。

  以前的培训知识依托于教育学院,现在学院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于是我们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活动活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

  首先,由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协同年轻计算机教师一同摸索成功的经验。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技术、教案、作品设计进行交流、切磋,为日后的全员培训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加强日常研讨,不断进行反思,使培训效果更趋完善。培训前,我们强调充分的集体备课,着重解决观念转变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培训中教师们尊重主讲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讨论,主讲教师针对各个教师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参加培训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有利于教师本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要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的研讨活动。研讨活动都以研究为主,有理念的学习,有个案的分析,有决策的探讨。教师们事先进行认真的准备,畅谈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遇到一些问题。

  第三,举行竞赛、小结及经验交流活动。我们采取聚餐沙龙、座谈会等相对宽松形式,通过交流和研讨,使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反思心得都能以成果的形式得到收获和交流。让好的老师的作品启发其他的教师,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思路上的帮助。

  我们觉得,单纯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培训难于直接与教师学科教学融合,在教师培训中往往有隔靴挠痒之感。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并不是直接通过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在思想上产生震撼,从而主动探索出一条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途径,在不自觉中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我们立足计算机培训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等“大脑风暴”手段,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学习,既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又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实实在在地收到了成效。

  三、完善建设,服务师生,推进信息化教育建设

  1、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成果。

  (1)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牵扯到老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观念得到一个质的跨越,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个整合程度比较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让科学技术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房,不仅对学生开放,更欢迎老师来使用,同时学校办公室的计算机进行联网,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传和下载;教师里配备了实物投影仪、手提式计算机、投影仪等,让教师教学时随时使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由于信息化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很多信息具有获取的随意性,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有关“网络安全”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抵制不良网站,学校网管室还进行了有害信息的技术屏蔽,保障学生的安全。现在,学校的校园网成为了交流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处理的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资源,逐步开始实现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

  (2)信息化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培养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老师和学生操作能力上,而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说,既有地方性课程——《小学信息科技》和《IT》课,又有学校性课程—研究所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牵扯到信息能力的应用、收集和处理的问题,学生从会上网,会收集,到会应用,到最后从信息中自主发现学习和合作探讨学习、实践创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正逐渐地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上体现出来。就拿今年的信息科技的测试来说,我们学生的合格率达93%多,高于区的2个百分比。学生制作电脑小报、个人网页,教师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的质量和数量正在稳步上升。

  (3)课堂的教学手段得到了丰富:

  学校参与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学校工会和行政举办了的课件评比,十余位教师获奖。参与区的课件评比和信息技术整合,五位教师、两名学生获得了等弟奖。学校网站也曾被评为区优秀网站。上学期,教育局组织的“赛马场”活动,学校几乎每门学科都有教师参加。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了多媒体的技术,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我们知道把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整合后的教学产生的效果,和那种教师在台上演示电脑,学生在下面认真听的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于是我们就提倡真正的多媒体教学是互动的,学生能参与现场演示和应用的。于是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自己设计了课件,用FLASH PHOTOSHOP等技术为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服务,呈现出一种数化的情景,让学生不在是简单地看黑板老师进行演示,而是参与设计、填色、作曲,尝试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4)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拓展:

  电话、家访是老师和家长联络的主要形式;和学生坐下来谈心更是老师常见的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手段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但是教育信息化也包含了交流的“与时俱进”,还“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不受形式、时间、人数的限制,真正可以在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在学校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我们设置了师生、生生、家校交流的平台,还做了教学资源网站的联结,同时学校的管理也能有效地通过网络进行实施。

  2、今后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的思考。

  信息化教育能适合各种学科并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如何结合现有的教育情况,以超前的胆略和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急需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实践、探索和总结 。

  (1)加强师资培训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

  在教师培训上,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还要加强教师的学科修养,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更要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找到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从而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辟道路。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今后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结合。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与其把整合称为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因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除了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求教师以一种崭新的观念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地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了解技术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建立每一个教室都有一个整合程度极高的计算机化教学环境,为教师开展整合教学提供环境。如:在教室里配置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设备,方便各学科教师随时使用;学校配备计算机房,使学生能非常方便地使用计算机,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实施个别化学习;在教室里、走廊上布置计算机角,学生根据学科教学的目标要求,通过浏览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最后要找到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点,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我校积极开展的红领巾科学院校本课程中需要学生利用因特网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进行,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能独立进行,而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最终目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让学生学会资源利用,主题探究与合作学习还是需要一些时日的。

  (4)对外交流的平台要扩展。

  学校的网站尽管有家长的参与,师生的交流,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受到经济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参与交流,只是在论坛中作为旁观者或是根本无法独立开机,点击浏览,我们只能通过学校提供资源教会家长初步和网络接触,同时我们认为网络是世界的,是属于外部的开放世界,要积极和社区进行互动,互相交流,这是我们下一阶段要做的。

信息化自查报告12

  仁村中心小学坐落于仁村乡东院村,占地5969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10个班级,学生367名,教职工34名。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今日的仁村中心小学在基础性、超前性及个性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作为办学目标。

  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下面就我校近年来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情况,作回顾和汇报:

  一、深化认识,科学规划,努力构筑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1、构建三个层面的管理体系。

  为增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我校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机制:领导层面: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以及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确定、整体规划、相关制度的制定。教导处、后勤处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参与层面:全体师生积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辐射层面:将积累的经验向广大教师推广、辐射,人人掌握并会运用。

  为切实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学校设立了信息中心,配备专职人员1名,分工负责管理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网站建设及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2、完善三类管理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了三大管理制度: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日常管理办法,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3、抓好三个覆盖率。

  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研究水平,致力抓好三个覆盖率:一是教师覆盖率,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课时覆盖率,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0%以上。三是学科覆盖率,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二、完善制度,建好网络,有序保障

  1、立规划,建网络。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推进工作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有对应的工作计划,成立过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为组长,信息专职教师具体分管,成员包括部门负责人、教研组长及相关人员。规划的明确、网络的建立保障了信息工作的有序推进。

  2、明职责,促落实。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投经费,促效率。

  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自筹经费,更新校园网,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摄象机、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4、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显示出了无与拟比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建设方面,率先完成了6兆internet宽带接入,并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建立各部门、各年级等室联网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内所有电脑实现较为高速上网,为教师们获取教育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

  此外,坚持充分发挥硬件设备为教育工作服务,增加扩充了教育基地和设施,学校现有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1台,多功能视频展示平台;电子备课室拥有计算机8台,供教师备课,培训。各班均已配置29英寸电视。这些现代教育装备的配置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

  5、合理配置基础资源。

  自XX年以来,在文教体育局和学校的不断努力下,建立了校园网、电脑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在标配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学校积极主动地通过自筹资金不断增加信息设备,做到每班配备一套二模式设备。毕业班老师每人一个移动u盘。

  三、致力内涵发展,提升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促进学校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二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flash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采取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对教学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率,忌“滥”、“泛”、死”,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投影、一段声音都要用在刀刃上。两年来,我校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县级赛教活动中取得佳绩,其课件承载的信息支持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向多纬度、深层次地发展。

  四、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堂堂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评估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仁村乡中心小学

  20xx年xx月xx日

信息化自查报告13

  松子山小学坐落于富村镇松子山村委会松子山村,占地7050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356名,教职工19名。我校根据上级对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全校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自检自查。现对自检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一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1、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漏电保护器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我校的电子备课电脑、远程教育设备均设置了教师管理。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正常使用。

  2、我校配备了9套“班班通”教学设备,年轻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100%,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85%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媒体。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几次应用信息技术的课堂竞赛,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3、提升队伍素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通过活动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能用、会用,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校年轻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年轻教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有关的课件,并能熟练的应用于课堂教学,成绩良好。

  四、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电子白板数量不足,目前只有电子白板9台,部分白板使用不正常,维护不到位。

  3、校园监控视频未全覆盖,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4、微机室计算机数量达不到学生使用要求。目前学生可用计算机xx台,最大班级为60人。计算机稀缺,需要上级帮助解决。

  5、我校年轻教师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辅导力度,力争做到班班通,经常用。

  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富源县富村镇松子山小学

  20xx年xx月20日

信息化自查报告14

  ***第一小学是我县的龙头学校,主体长方形的四合院,分别设立三座教学楼。校园内绿草如茵,楼前路旁绿树林立,花园内四季草常绿,花儿怒放,环境优美迷人,校园面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小拥有网络平台,在上级领导部门的主管下,我校大力改变了办学条件和设施,除建立了网校外,多媒体教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各部室外,校园进行硬化、绿化、软化。

  学生宿舍楼也进行维修,学生生活有专职保教老师全天24小时管理。学校寄宿制管理井井有序v,学校教室、办公室及宿舍楼用天然气热水炉供暖。优越的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经过专业培训,有一部分都是教学能手和校教一级以上职称为主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总数的96%,全校共有近百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全体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上至40多岁的中青年教师,是一支朝气蓬勃又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小依靠外国语专修学院雄厚的管理实力和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建立了与过内外名校间的交流关系,我校确定了与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着重强化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学校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并注重英语实践,采用中外籍教师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暑期来我校为学生进行上课,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网上浏览、并进入网校了解、查阅资料,软件应用的基础上达到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简单操作,打字的目的。

  **一小素质教育的模式是一成功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特色、以学生的终身受益为目的、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意,以超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为龙头。培养“合格+特色”的现代化新新型人才。

  **一小建校一来,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法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被西安外国语专修学院确定为“为国语学院实践基地”。多年来,**一小的教师论文,课堂实录,被陕西省教育学会举行的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老师多不胜数。被陕西省教科所获奖的老师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充分树立了**一小教育的品牌形象。

信息化自查报告15

  洪水泉乡中心学校是偏远山区的学校,全乡有15个行政村,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共4个学校,现有学生138人,教师37人。洪水泉乡中心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近两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将具体情况自查如下:

  一、对信息技术工作的认识及我校达成情况

  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八三年就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就是指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所以,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几年来,我校开源节流,合理配置资源,保证三至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开足开齐,并有成效的上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卫星地面接收站,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上好电教课,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运用到教学中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信息技术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电教员任副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为广大教师作出了表率。学校信息技术组现有兼职教师2名。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工作管理的制度化。

  三、信息技术设备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台式电脑32台,其中学生用机28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度的设备只有为零,教师用机4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1台,笔记本一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1台,学生生机比5:1,教师人机比9:1。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1个,服务器两个,数码投影机1个,数字视频展台1个,以上设备都是使用年限大于五年的设备。有打印机6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三台。数码照相机3台,使用年限少于五年的有二台。

  四、信息技术资源建设

  学校、教师均有教学资源库,学生教师多次在有关比赛中获奖。外语学科有与学科教材配套的教学录音带。有各类资料、素材光盘。

  五、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共有11个教室,接入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室1个,教室备课计算机四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备课计算机4台。有两套卫星教学接收设备,互联网接入总宽带1兆,学校总学时550课时,其中运用教学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点学时占学校总学时的比例为13%.学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基本上实现了电子化。从本学期开始,已有近50%教室实现了教案电子化。80% 教师具备网上备课、搜集、下载教学资料的能力,60%教师能应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具备运用网络环境教学的能力。广大学生具备课堂上参加网上学习的能力,能自觉访问相关网站自主学习。

  网络设备完好率保证在95%以上,专用教室及专用设备使用率高。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的开课率为100%,并定期考核。

  六、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方面,校长、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中级应用培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近五年来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为20人,合格率达100%,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2.6%。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考核,考核结果直接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七、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校尚存在的问题

  (一)在硬件设施方面,我校大多设备都是使用年限大于五年的,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不能能够满足学校对信息化的需要。外接宽带过于狭窄,造成进出口带宽的拥堵,已深深影响了我校对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

  (二)在对教师进行的更高级别的培训方面,要继续以校本培训为主,快速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促进教育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

  (三)学校自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已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在信息专业人员的配备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

  总之,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也已经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相信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XX学校

  20xx年XX月XX日

【信息化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医院信息化调研报告范文02-18

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03-25

财政信息化建设考核汇报材料03-21

信息化监控与环境保护管窥02-21

企业信息化调查表03-04

我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03-25

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计划03-21

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安排03-21

经济信息化委工作计划03-22

同煤党校信息化工作总结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