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自查报告>义务教育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

时间:2023-04-07 15:45:02 自查报告 我要投稿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5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自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5篇)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

  根据xxx省人民政府督导委员会印发的《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和全面复查工作的与通知》(x教明电【20xx】4号)文件,我区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工作要求,立即组织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认真开展了全面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市xxx区系xxx市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金融中心。教育普及范围2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辖4个乡镇、6个街道。辖区内共有34所中小学校,其中我区直管的中小学27所(小学20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坐落在我区的市直中学3所,开发区学校4所(1所中学、3所小学)。全日制在校生16257人,其中小学11688人,初中4569人。在职在编教师1785人,其中小学815人,中学970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xxx市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突出教育优先发展位置。二是继续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联系点制度,实施“一把手”工程,从而形成“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三是继续强化监督与指导,20xx年,成立了xxx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1名专职督学和3名专职工作人员,聘任了25名兼职督学,每年安排30—50万元的专项经费,保障督学切实履行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检查、指导等职能。20xx年,督学换届,重新聘任了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专兼职督学,平均年龄42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等占比近50%。20xx年11月,我区以95分的好成绩通过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20xx年7月,完成了国家级创新区的申报工作。

  2、出台相关政策。一是出台了《xxx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x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xxx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xxx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继续大力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出台了《xxx区关于推进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机制,积极推行“一二三四”(一个方案、两项保障、三项制度、四个机制)督导工作模式,全面督促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3、制定工作措施。一是区政府坚持“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了区直各部门及乡街承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出台了考核区直有关部门、乡、街履行教育职责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把义务教育发展列入政府年度考核之中,并按照《xxx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予以奖励。二是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唯一标准,连续多年开展了融学校发展性评估、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为一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督导评估,引领学校“规范+特色、标准+优质”的发展,激发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入学机会均等

  1、继续推行阳光招生改革。一是科学调整责任区。为有效控制择校生和大班额,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调整了学校义务教育责任区;二是改革招生程序。积极推行招生“三严格”(严格按责任区招生、严格按计划招生、严格按程序招生),扎实做好阳光招生工作;三是改革招生政策。20xx年,严格推行招生“两严禁”(严禁招收择校生,严禁收取违规费用),顺利实现了“零择校”,彻底消除了择校生,并有效地遏制了大班额现象,20xx年全区小学平均班额37.83人,中学平均班额45.27人。

  2、保障各类儿童少年平等入学。我区自20xx年起,坚持实行“两为主”原则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三个一样”(一样就读、升学、免费)政策,保证务工随迁子女按居住地就近入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障碍”。区教育局坚持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义务教育阶段无重点学校、重点班。20xx年,全区“三残”儿童少年共计54人,有51人随班就读或在市直特教学校入学,入学率达94%。省示范高中计划招生名额由市教育局按70%比例统一分到各初中。

  3、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我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学校管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20xx年初,下发了《xxx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区属各中小学均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共计27个,并按照《xxx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xxx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意见》,实现了“有关爱氛围、有活动场地、有文体器材、有爱心电话、有电脑(电视机)、有图书室”的“六有”标准,建立并完善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包保责任制、结对帮扶制度等六项制度,坚持“五必访四关注”(开学必访、节日必访、生日必访、生病必访、寒暑假必访,关注健康、关注生活、关注学习、关注发展),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给予留守儿童心灵上的慰藉、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照。区教育局定期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工作成效,20xx年3月,我区荣获“xxx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三)保障经费投入,确保办学条件均等

  1、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为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我区实行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教育经费投入尽力做到逐年增长:20xx、20xx、20xx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增幅为53.39%、12.8%、-36.89%,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为16.67%、-7.45%、10.92%;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增幅为37.24%、5.86%、-28.88%,初中增幅为63.1%、4.03%、-35.87%;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增幅为126.39%、7.04%、-68.76%,初中增幅为168.49%、15.45%、-70.16%;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增幅为14.08%、27.34%、3.87%。

  2、依法征收教育附加费。我区严格规范了教育规费的征收、管理与使用,20xx年,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征收总额1310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征收437万元,征收率达100%,地方教育附加征收873万元,征收率达100%。以上教育规费全额纳入教育部门预算管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和学校标准化设施设备添置等。

  3、5、足额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坚持按规定全额拨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20xx年,全区教职工工资总额5789万元,区财政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90万元,占1.555 %,在地方教育附加中安排了44万元,占5.04 %。此外,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年度公用经费929万元中,安排教师培训和在岗研修经费46.5万元,占5 %,全部用于局校两级组织开展的各类教师研修培训。

  (四)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建设提标提质

  1、实施标准化建设提标提质。20xx年,我区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x区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方案》及年度计划、《xxx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见》《xxx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考评自评方案》等文件,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xx年11月,我区高分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认定。20xx年至今,我区继续加大投入,实现标准化建设提标提质。投入项目资金876万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21个,维修改造校舍20952平方米。为东部新城新增的28个班级配备“班班通”设备、为东部新城新增1所学校配齐实验室成套设备和音体美卫器材,对2所学校的运动场进行维修改造。全区又增补购置计算机212台,增补图书20400册,建设校园电视台1所,录播教室2个。

  2、继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近三年,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注重向薄弱学校倾斜,公用经费年度结余部分全部安排到农村薄弱学校。20xx—20xx年,又改造了7所边远农村薄弱学校。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得到全面落实。

  (五)重视队伍建设,确保师资配置均等

  1、积极落实教师待遇。按照《xxx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xxx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城乡学校教职工与区直机关公务员的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执行标准、资金来源和发放方式一致。

  2、科学配足教师资源。按照省核定编制足额配备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20xx年,补充新教师22人,其中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9人。20xx年秋,又补充新教师35人。生师比均在省定编制标准内。新招聘的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使全区教师学科、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城乡校际间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目前,全区体育教师按规定全部配齐,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教师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合理的教师配置为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先后制定了《xxx区教育系统选派挂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xxx区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xxx区教育局中小学教师区内流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稳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20xx年交流教师165人,交流校长5人,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人数19.6%.。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年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

  4、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农村,立足岗位作贡献,出台了《xxx区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管理暂行办法》《xxx区教育教学奖励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积极落实边远农村教师生活补助。20xx年,区财政预算安排农村教师每人每月110元、70元农村艰苦津贴,同时安排专项资金252万元,发放农村教师乡镇工作津贴和交通生活补贴,月人均达500元。

  5、建立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了政策设计。20xx年在全市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了《xxx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化名优教师培养、职称评聘改革的具体思路,明确了教师奖励及边远农村补助等经费标准。二是构建了培训体系。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另一方面立足区情、校情组织开展局、校两级培训,仅20xx年一年,全年累计安排教师各类培训1300多人次。三是搭建了多元研修平台。不仅采取名师带训、同课异构、送教下乡和教师论坛等形式,而且搭建教师博客建设、教师网上读书俱乐部、城乡百名教师结队成长等网络研修平台,加强在职教师岗位研修,促进城乡教师同步成长。四是建立了评查奖惩机制。每年教师节期间开展各类优秀教师评选,由区委政府、区教育局间年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从20xx年起,区政府安排5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名优教师、校长以及扎根农村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以奖代补,促进工作。同时还建立了xxx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管理投诉平台,查处并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五是建立名优教师引领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名”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先后开展了两届“三名”评选工作,共评出164位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三名”工作室建设,其中名校长10000元/人,名教师20xx元/人,名班主任3000元/人。

  (六)加强教育管理,确保教育质量均等

  1、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区教育局定期开展规范办学专项督查和教育常规检查、教学视导,区属各中小学严格按照规定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课程,课程和课时计划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二是成立“行风义务监督员”队伍,实行正、负清单式督查管理,严禁学校和教师违规办学和从教;三是开展学校“一日常规”评比和标准化管理示范学校评比,加强学校规范管理;四是启动中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及办学章程的制订工作,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助推学校管理达标进位。20xx年全区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5%。

  2、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为龙头,多措并举,深化教育改革。一是深化“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全面推行“走班式自选”校本课程,即每校开设至少2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探索管办评分离改革,引入第三方评价和数据实证评价,不断完善学校年度“办学成效“2+X”评估”,引导学校内涵发展。四是积极推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运用大数据平台,如运用二维码建立学生成长评价卡,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评价平台等,全面推行绿色评价;建立“道德银行”,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进行多元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测制度,使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重视素质教育。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将大课间活动、课外文体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冬季长跑运动、“三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体育、艺术项目列入每年的教育工作要点和学校教学计划,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20xx年全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7.30 %,初中达到98.21 %,数据上报率为100%,达到省规定的标准。

  4、加速教育信息化。出台《xxx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五年规划》,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化。20xx年全区教师100%配置了“一人一机”,中小学100%建成了校园网和校园网站,100%配备了多媒体信息终端,100%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100%达到带宽10兆以上,生机比达到7∶1,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完善到位;坚持信息技术与创新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扩大优质资源共享相结合,确保教育信息化应用常态化、多样化。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100%。

  5、多形式结对发展。一是积极打造城乡办学联盟、城东“4+4”办学共同体、“七助一”城乡帮扶共同体和“2+1”联合办学体等城乡共同体,均衡城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二是依托课题开展区域内的校际抱团研究、加强办学共同体深度互动,开展“四地五校”实地研讨,进一步拓宽联动发展路径,形成了校际抱团捆绑发展的新格局。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推进校际、城际间的网络结对和资源共享。先后举办“合芜铜宜”四城区特色学校建设城际交流研讨活动、上海.xxx“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长三角结对学校主题教学交流研讨会,开启了和教育发达地区零距离的交流。《中国教育报》以“开放与协作:xxx教育发展的新取向”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近年来,xxx教育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上获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xxx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着深层推进中的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教育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矛盾依然存在;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设施设备的管理、使用水平有待继续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所采取的整改提高对策为:一是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不断增加财政收入,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规范教育收支规范管理,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二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把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文明城镇建设、“三线三边”的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交通、城建等部门积极履行相应职责,齐抓共管,共同打造环境优美的校园。

  四、自查结果

  20xx年11月,我区以95分通过了省级督导评估。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省评估组的意见进行了整改和完善。现按照国家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对照《xxx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我们认真测算数据、逐项进行自评,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小学为0.419、初中为0.348,各项指标均均达到了省颁标准并有所进步。

  xxx市xxx区人民政府

  20xx年xx月xx日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xx〕54号),指导各地科学有效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地区和学校,其他地区和学校可参照实施。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职责分工

  第三条营养改善计划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政府起主导作用。

  第四条成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成员单位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简称全国学生营养办,负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主体为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分工负责。要建立责权一致的工作机制,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省级政府负责统筹组织统筹制订本地区实施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统筹规划国家试点和地方试点;统筹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统筹安排资金,改善就餐条件;统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食品

  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制订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方案,指导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制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二)市级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督促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县级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实施方案和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建设、改造学校食堂(伙房),制定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责成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和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

  第六条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教育部门要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牵头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会同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加强资金监管;会同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强学校食堂建设,改善学校供餐条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配合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部门开展营养知识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二)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学校改善供餐条件。加强农副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和监督检查,推进降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税费工作。

  (四)农业部门负责对学校定点采购生产基地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进行监管鼓励和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农村学校供应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从生产技术上指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农产品种植、养殖等生产实践活动。

  (五)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以及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

  (六)质检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管,查处食品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

  (七)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置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制定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方案;在教育部门配合下,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和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

  (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会同教育、农业、质检、工商等部门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与学校、供餐企业和托餐家庭(个人)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贮存、加工、餐用具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维护等环节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协助查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

  (九)食品安全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负责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综合协调。

  (十)监察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十一)审计部门负责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效益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保证资金安全。

  (十二)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全面、客观地反映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供销部门要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络优势,在食品供销方面要加强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与学校建立采购关系,形成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食品供给体系。

  第七条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实行校长负责制。重点做好食堂管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组织和管理学生就餐。开展对学生及家长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建立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供餐单位、配餐食谱和日常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第八条鼓励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基层组织,以及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在地方政府统筹下,积极参与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在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改善就餐条件、创新供餐方式、加强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九条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做好宣传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准确、深入宣传有关政策,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第十条试点县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营养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及时总结,为稳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第十一条建立工作机制。

  (一)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行政区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营养改善计划的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分管的工作负管理责任。

  (二)实行目标责任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和有关企业(个人)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考评结果,对未能切实履行责任的,限期纠正,必要时暂停拨付相关专项经费;对工作组织得力、任务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或给予奖励性补助。

  (三)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全国学生营养办定期编发工作简(通)报,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好的经验与做法,反映普遍性问题,加强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督办。各省、市、县学生营养办定期以工作简报、工作报告等形式逐级反映和上报本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地方各级政府应明确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保证信息公开的公正、公平、便民和及时、准确;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将工作方案、实施进展、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督促供餐单位和个人定期公布配餐食谱、数量和价格,严禁克扣和浪费。

  第十二条试点地区以县为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省级政府汇总审核后,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

  第三章供餐内容与模式

  第十三条试点县和学校根据地方特点,按照安全、营养、卫生的标准,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学生的供餐内容。

  (一)供餐形式以完整的午餐为主,无法提供午餐的学校可以选择加餐或课间餐。

  (二)供餐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要求,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供餐食品特别是加餐应以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为主,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度开展勤工俭学,补充食品原料供应。

  (三)供餐食谱。参照有关营养标准,结合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当地饮食习惯和食物实际供应情况,科学制定供餐食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第十四条试点县和学校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供餐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企业(单位)供餐模式为辅。对一些偏远地区暂时不具备食堂供餐和企业(单位)供餐条件的学校和教学点,可实行家庭(个人)托餐。

  (一)学校食堂供餐。由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

  (二)企业(单位)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

  (三)家庭(个人)托餐。由学校附近家庭或个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承担学生就餐服务。

  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具体过渡期由省级政府统筹确定。

  第十五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供餐准入机制。

  (一)学校食堂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为学生供餐;供餐企业(单位)必须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为

  学生供餐;托餐家庭(个人)必须符合准入要求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供餐。地方政府应为托餐家庭(个人)改善供餐条件提供必要支持。

  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具体准入办法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教育、质检、工商等部门制定。同时应结合实际,定期进行修订。

  (二)县级政府组织招标,确定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推荐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供学校选择和社会监督。不具备准入要求的.,严禁参与招标。

  (三)采取校外供餐的学校要将食品安全作为首要条件,在县级政府确定的推荐名单中进行选择。

  第十六条实行供餐退出机制。

  对企业(单位)供餐、家庭(个人)托餐实行退出机制。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停止供餐资格。

  (一)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吊销或注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包括已供餐或已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推荐名单但未实施供餐的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采购加工《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降低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等食品安全问题,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四)出现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擅自更换履约人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合同(协议)的行为的。

  (五)供餐期间存在克扣、减量、延时、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的。

  (六)在学校膳食委员会组织的测评中,两次不合格的。

  具体退出办法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

  第十七条科学指导营养供餐。

  (一)县级以上政府成立学生营养指导专家组。制定膳食营养指南或食谱,指导试点县、试点学校、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科学合理供餐。组织开展学生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估。制定营养宣传教育指南,指导学校及社会进行营养科普宣传。

  (二)试点县和学校应结合学生营养状况,根据专家组制定的膳食营养指南或带量食谱,选择肉、蛋、奶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

  第十八条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

  (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向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供餐人员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促进科学合理供餐。

  (二)严格落实国家教学计划规定的健康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引导学生拒绝食用不健康食品,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第十九条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估制度。

  试点县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监测评估方案,确定一定数量的学校作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常规监测与评估。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对部分试点地区和学校开展重点监测,及时跟踪了解学生营养改善情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食堂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条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

  (一)各地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统筹制定学校食堂建设规划,分期实施,逐步达标。

  (二)各地要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进行补助,并向国家试点地区适当倾斜。

  (三)地方政府负责学校食堂建设及饮水、电力设施改造,厨具、餐具、清洗消毒设备配置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

  (四)学校食堂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闲置校舍改造食堂(伙房)、配备相关设施设备,为学生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尊重少数民族饮食习惯,有清真餐需求的学校应设立清真灶。

  (五)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改造)方案应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避免建成后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要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学校食堂建设进行餐饮安全指导。

  第二十一条重视学校食堂管理。

  (一)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将食堂管理作为重要指标。

  (二)学校应加强对食堂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在配餐食谱、食堂管理和检查评议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从业人员不足的,应优先从富余教师中转岗,也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从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招聘按照“省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进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业务技能培训。

  (四)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按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合理确定伙食费标准和配餐方案,并报县级教育、卫生、价格管理部门备案。

  (五)学校食堂一般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统一管理,封闭运营,不得对外承包已承包的,合同期满,立即收回;合同期未满的,给予一定的过渡期,由学校收回管理。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后,可由政府购买收回,交学校管理。

  第二十二条加强学校食堂财务管理。

  (一)学校食堂实行专账核算。要加强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和票据管理,加强内控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二)学校食堂结余款项滚动使用,统一用于改善学生伙食,不得用于学校教职工福利、奖金、津贴等支出或挪作他用。

  (三)学校食堂实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膳食委员会的监督学校食堂每学期期末应将食堂收支情况全面结算,结果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公开,同时报送县级学生营养办备案。

  第五章食品质量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试点地区应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试点县要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工作。

  第二十四条试点地区应坚持安全第一、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职能部门,对所辖学校供餐条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按照评估情况,安排所辖学校分期分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凡供餐条件不能满足食品安全要求的学校,暂缓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第二十五条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必须依法经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环节的管理。

  (一)食品采购。建立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招标制度,凡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供货商评议制度,不得采购不合格食品。

  (二)食品贮存。食品贮存场所要符合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库存盘点制度;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安全管理;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

  (三)食品烹饪。需要熟制烹饪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烹饪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

  (四)食品留样。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须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并放置于专用冷藏设施中冷藏48小时。

  (五)食品配送供餐企业(单位)必须具备送餐条件和资质。送餐车辆及用具必须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保持在60℃以上。

  第二十六条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负责人应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营养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十七条食品安全培训。

  县级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通过现场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学校、供餐企业(单位)、托餐家庭(个人)食品安全意识,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条件的试点县,可将涉及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供货商等一并纳入培训。

  第二十八条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逐级逐校制订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事故信息报告、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六章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资金安排。

  (一)国家试点地区营养膳食补助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核定,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国家试点地区以外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地方试点)地方试点应当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对地方试点工作开展较好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财政根据经费投入、组织管理、实施效果等情况给予奖励性补助。

  (三)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继续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简称“一补”)政策,不得用中央专项资金抵减“一补”资金。

  (四)鼓励企业、基金会、慈善机构等捐资捐助,在地方政府统筹下,积极开展营养改善工作,并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资金拨付。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收到中央专项资金预算文件25个工作日内,将预算分解到县。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支付。

  第三十一条资金使用。

  中央专项资金要全额用于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学生用餐,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中央专项资金结余滚动用于下一年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十二条资金监管。

  (一)财政部门应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教育部门应当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

  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管,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二)各地应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膳食补助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严防套取、冒领资金。

  (三)各地要定期公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试点学校、供餐企业(单位)和托餐家庭(个人)应定期公布经费账目、配餐标准、带量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第七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实行国家重点督查、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

  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

  第三十四条监督检查方式。

  采用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内部监督检查与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检查。

  (一)日常监督。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对本系统(单位)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审计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监察部门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二)专项监督。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学生营养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重点督查及专项检查。

  (三)人大政协监督。地方各级政府要主动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接受监督。

  (四)社会监督。各地应成立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督小组,设置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监督检查重点。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和职责履行,主要内容包括:

  (一)食品安全。

  1、是否建立和实施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

  2、供餐单位是否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3、供餐单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是否具有健康证明,是否按要求接受相关培训。

  4、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的供货商是否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的方式确定,程序是否合规合法。

  5、食品采购、贮存、加工、供应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6、学校选定的供餐模式是否科学,食物搭配是否合理,供餐食品是否满足营养需求,是否建立营养监测与评估制度。

  7、是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是否及时有效处理,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是否追究到位。

  (二)资金安全。

  1、年度预算是否及时下达,资金拨付是否符合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

  2、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套取、虚报、冒领等问题。

  3、是否出现虚列支出、白条抵账、虚假会计凭证和大额现金支付等情况。

  4、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是否符合程序。

  5、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与管理。

  6、食堂聘用人员工资、设备设施购置等费用是否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是否挤占学校公用经费。

  7、是否按规定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三)职责履行。

  1、政府主导作用是否得到落实。

  2、相关职能部门是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监督管理是否规范。

  3、是否成立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是否有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工作,是否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经费。

  4、是否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有无推诿扯皮现象。

  5、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制定了本地监督管理办法,是否有效执行。

  6、对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是否定期进行跟踪督导、检查。

  7、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有效整改,相关人员的责任是否追究到位。

  第三十六条处理与责任追究。

  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各地可依据本细则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困难和问题,由各级学生营养办协调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解决。本级学生营养办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逐级上报。

  第三十八条本细则由教育部、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3

  一、引言

  龙洞小学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黔教计发《关于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20小学-20xx年)的预通知》文件精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以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缩小减少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基本服务均等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基本情况

  现龙洞小学所辖大田、滑石两个村,41个生产队,12000多人口,服务半径6公里多。全校在校生311人,教职工31人。学校总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300平方米(包括图书室一间,面积3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共一间,面积20平方米;电教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电脑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学校教学实验仪器价值20000多元,图书3000多册。建成运动场近12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00平方米,食堂276平方米,

  还过于狭小,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学校现在教学设施还比较落后,而且数量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规定的要求。校园、校舍建筑面积过于狭窄,生均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还达不到国家要求的一半,专用教室缺乏,尤其是图书室,仪器、实验室,还不能进行正常的运作。学校的.微机共23台,信息技术课基本能正常开展。学校招生服务范围除滑石、大田两个村,还涉及羊场镇、理化乡的部分村民组。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招生计划搞好招生工作。一年级新生招生严格按教育局要求严把关;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校服务范围后,经学校同意,方能办理转学手续,并做好学籍登记。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三、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领导机制

  我校根据上级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钟书勇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同时,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席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三)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四)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比访活动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画、大家跳”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没有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的现象。

  (七)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八)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存在的问题

  1、学校班额过大,有些班级学生人数达60余人,最大班级甚至接近70人。

  2、小学按国家标准配备教室,学生教室不够使用,需要增加至少3个教室,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电脑教室等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标准课桌椅学校配置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购置。

  五、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并进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4

xx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商政教发(20xx)244号文件安排,依据陕政督团(20xx)12号文件要求,我们抽调人力,对照标准,对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标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xx区教育局直属完全小学。学校创建于1907年,位于xx城区东背街中段,占地9071.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 7753.8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2400余名学生,124名教职工。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广大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义务教育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现代,办学新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学生情操的`花园、学生未来成才的摇篮”的“三园一摇篮”办学思想,形成了“用严格制度约束人,用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作用感召人,用一流的科学管理引领人,用公平公开民主的决策凝聚人”的管理特色,构建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立校意识、品牌意识”政治思想工作模式,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敏思好问的学风和严谨创新的教风,使学校成为当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从而誉满三秦内外。

  二、达标情况

  我校20xx年度在校学生2395人,一年级设6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95人,学区内适龄儿童395人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应届生397人,全部参加考试并毕业,合格率100%。20xx年度在校学生 1

  2409人,一年级设6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94人,其中学区内适龄儿童342人,农民工子女52人,城市低保家庭子女29人,全部入学,入学率达100%,应届毕业生405人,其中农民工53人,城市低保家庭子女41人,全部入学进入六年级接受本年段的义务教育。学校在国省“两基”验收后,不断强化“两基”巩固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近视率低于20%,无不安全事故,无一人犯罪。

  三、主要做法

  为了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巩固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实施新《义务教育法》,为学生人生奠基,为学生未来成才创造条件,我们以控缀保学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保障措施为普及点,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以档案建设为依托,认真开展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专项督导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工程中研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我校在国省“两基”工作验收的基础上,依据“两基”工作要求和商政教发(20xx)244号文件安排,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吸纳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从教育教学到总务后勤、从教师到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控辍保学制度建设,本着求实求真的原则,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确保督查工作落到实处,使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以法执教意识,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各层面的工作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规范科学,注重档案建设。

  档案是载体,是“两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领导小组反

  复召开会议,选拔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书写水平高的人员进行档案工作,建立了科学规范的“两基”工作档案。我校“两基”工作档案分五大类,其中把“普及程度”放在第一类的显要位置,分26项建档,全面反映了我校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集中体现了我校积极实施素质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省级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办学成果。

  3、质量立校,硕果累累。

  由于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不断强化质量立校意识和品牌意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花。学校年年获得xx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连续多年被xx区教育局考评为教育工作一级达标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陕西省少先队工作特色学校、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国防教育“十佳”先进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助残工作先进集体、全国PowerPoint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全国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全国少年儿童平安活动示范学校、商洛民主管理示范学校、xx区行风评议先进集体,xx市创建中小学和谐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被确定为区、市、省、国家级课题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小学。学校被《中国教育报》录入《全国名校600家》,正在向全国标准化小学迈进。

  特此报告

  xx市xx城关小学

  20xx年xx月xx日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5

  我校目前现有学生642人,班级12个,平均每班5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现有的专任教师基本能满足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教育教学需要,长期以来,我校强化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教学研讨、主题沙龙、课堂诊断、基本功竞赛、专家讲座等形式不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一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已有8名教师成为县级及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

  学校现占地面积19980㎡、建筑面积4183㎡,生均占地面积达32.1㎡,生均建筑面积达19.3㎡,生均体育场地面积10.75㎡;教学用房及功能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学校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设有专职保安1人,另外安排了5位教师轮流协助门卫工作,每天安排值日领导2人,做好常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设有视频监控装置等防护设施;各项安全工作应急预案齐全。

  我们本着“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行书香校园建设,20xx年起,借助省规划课题,倾力打造“享受阅读”特色,着力创建书香校园。在学校的围墙上喷绘上经典课外读物的画面,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感受经典、感受思想、感受精神。在浓浓的书香气熏陶着孩子

  身心的同时,各项精彩纷呈的活动更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整合、巧妙搭配,开展得有声有色。读书,诗意了学生的人生,诗意了每一位教师的情怀。享受阅读,已经成为先锋小学的精神引领,渗透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成为弥漫在校园内的一种诱人的气息。它散落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角落,浸润了每一棵生机勃勃的草木,充实了每一颗幸福洋溢的心灵。《通州大众》《中国语言文字报》分别对我校的“享受阅读”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被评为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江苏省红十字工作模范学校,南通市文明单位,通州区首批特色学校、第五届模范学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随后我们又借助南通市“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由“享受阅读”向更深更广领域的.“互惠阅读”推进,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相关经验和做法多次在区有关会议上介绍,获得与会领导及代表的好评,书香校园建设已成为先锋小学一张靓丽的名片。

  对照标准在迎接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专家组验收工作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先锋小学原有校舍严重不足,今年学校又再次扩班,学生数增加了200多人,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离标准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没有校舍,一些设施设备只能束之高阁,清点、整理也无从着手进行。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与镇政府加强沟通联系,推动异地新建工程的速度,争取在验收之时,能让领导专家看到火

  热的施工现场以及初步的建筑雏形;与教育相关部门沟通联系,设计好先锋小学设施设备配备方案,在验收之时,能让领导专家看到新的先锋小学一流的设施设备规划;进一步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清理校门前的流动摊贩,整理校门前车辆停放区,解决上下学高峰车辆拥堵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6

  xxx小学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9675平方米,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xx人,班均额67人。教职员工105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5人,荆门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9人,39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

  20xx年10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公安部联合授予“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同时,学校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小学语文改革与创新先进单位,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首届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涉及皇城门社区、莫愁湖社区及子胥台社区部分街道。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学校严格按照市教育局招生计划搞好招生工作,严禁择校。一年级新生招生严格按教育局要求严把关;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校服务范围后,经基础教育科同意方能办理转学手续。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二、完成工作情况

  (一)领导机制

  我校根据上级制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成立了以校长郑兴高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各项工作有人管。同时,建立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警校经常性联席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

  (二)管理机制

  学校所辖服务范围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学校招生范围及招生人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

  (三)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

  (四)师德建设

  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五)比访活动

  “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比访”专项档案资料齐全。

  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六)、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没有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的现象。

  (七)办学行为

  学校建立了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制度,确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无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补课。无乱办班、乱收费行为。无向学生乱推销现象。

  (八)关爱机制

  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利加以保障,每学期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名册,建立关爱措施。落实上级相关关爱文件。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班额过大,每班学生人数达60余人左右,最大班级甚至接近70人。

  2、小学按国家标准配备教室,学生教室不够使用,需要增加至少10个教室,学校美术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心理辅导室、电脑教室等配备不足。

  3、根据学校规模和课程标准,体育、音乐、美术器材设备还不足,特别是教师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台数不达标,需要添置更新。

  4、标准课桌椅学校没有配置。

  四、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学校现已开始筹备幼教楼建设,并进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做好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交流,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让所有的教师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5、真正把教学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7

  为了认真落实晋煤办基发的(20xx)1489号文件文件精神,严格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提高煤矿水害防治水平,我公司针对目前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析,现将具体自查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治水工作自查情况:

  1、我公司年初制定了《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落实了煤矿水害防治主体责任和矿井防治水工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将防治水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

  2、公司设置了专职防治水机构,成立了专业防治水科室,防治水科室主要人员由3名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通防工区建立了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并配齐了专用的探放水设备ZLJ-650煤矿用坑道钻机3台,装备了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保证了矿井防治水工作正常开展。

  3、建立健全了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如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雨季汛期巡查制度、大到暴雨天气停工撤人制度、防治水考核制度、矿井探放水制度、各级各类人员防治水安全责任制、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等;年初编制了矿井中长期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等各项防治水措施,并组织实施。

  4、矿井井口及工业场地内的办公楼、宿舍(楼)基本远离山体,对靠近山坡的少部分建筑物进行了认真检查,排除了有活动可能的山体,消除了山体滑坡的危险。

  5、11月24日对矿井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排查,整修了沟渠,将“雨季三防”排查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预案组建了防汛抢险应急队伍,设置了专门的抢险物资库,备足雨衣、雨鞋、编织袋、铁锹等防汛物料,落实了车辆、器材等抢险备用物料和医疗药品、医疗器材。

  6、由于我公司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涌水量组成主要为巷道低洼积水及生产用水,其涌水量较小,对矿井影响较小,因此仅在水仓入口位置建立了矿井涌水量观测。

  7、根据掘进度,按规定及时分析修改矿井充水性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相关图件,对于矿井水文地质报告、水文地质类型报告的编制工作,由技术机构编制。

  8、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公司建立防治水各种台账档案,做到专档专柜,实行专人负责。

  9、根据矿井采掘进度及相邻矿井水情水害调查摸底情况,及时补充完善了矿井水情水害分布图。

  10、在掘进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工作原则,严格执行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明确了责任,确保了防治水管理运行顺利开展,保证了施工安全。

  11、井下探放水实现了专用钻机、专业人员、专职队伍进行施工,杜绝了使用煤电钻等非专用探放水设备进行探放水。

  12、井下探放水作业时,均严格按照探放水规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遇条件变化时及时编制专项探放水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

  13、制定严格的领导下井带班制度。

  15、公司认真组织进行《防治水规定》和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条款的培训学习,掌握了防治水基本应知应会知识,着力提高了防治水技术和管理水平。

  二、整改要求

  1、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和防治水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2、认真执行《防治水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

  三、整改内容

  1、矿井周边采空区的调查了解情况的资料不清楚,及时落实整改,做好记录。(已组织开展,并编写调查报告)

  2、加强了安全培训,并且组织了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相结合,使井下工作人员熟悉井下巷道系统及发生水害时的逃生路线。

  3、探放水设计有部分不合理,需要及时修正,并作出贯彻记录。(审定后,已经及时修改)

  四、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三大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

  2、认真执行整改标准。

  3、加强水害防范管理工作,由技术矿长牵头,每七天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水害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并进行专门验收,做到有安排、有落实。

  4、认真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加强现场管理,用严格的现场管理来实现井下各系统环节的规范化、正规化。各部门都要从现场管理入手,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6、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规范防治水工作。

  7、加大安全检查、监督的力度,各队组安全员、科队级干部、安监员及矿领导,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都是安全管理者,发现隐患都有权要求立即整改,必要时进行经济制裁,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8、加强领导组织的管理工作,造成事故或有造成事故的隐患,要严格追究责任。

  9、技术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改或补弃,制定新的安全技术措施,并按要求报有关部门批准,确保各项措施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8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小学38人,初中37人),学生933人(其中小学生612人,初中生321人)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情况

  1、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达到检测指标,适龄少年入学率98.09%,达到检测指标。

  2、残疾儿童入学率99%。

  3、小学辍学1人,辍学率0.2%。初中辍学4人,辍学率1.2%,已达到检测指标,但辍学率偏高。

  (二)学生情况

  在校学生数:

  小学734人,初中321人。

  (三)办学条件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小学:现有教辅用房面积为1710.49㎡,学年初中心校在校学生612人,人均面积为2.79㎡,未达到验收标准的生均4.2㎡,还差862.92㎡。

  初中: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021.51㎡,在校生321名,生均3.18㎡,未达到验收标准5.07㎡,还差606.69㎡。

  2、生均体育运动场地面积:

  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998.43㎡,在校生397人,生

  均5.03㎡,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体育运动场地面积1201.57㎡,在校生217名,生均

  5.54㎡,达到验收标准。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23.45万元,在校生397人,生均590.68元,已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教学仪器设备值14.1万元,在校生217名,生均649.77元,已达到验收标准。

  4、生均图书:

  小学:学校图书室藏书5499册,在校生397人,生均13.85册,未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学校图书室藏书3306册,在校生217名,生均15.24册,未达到验收标准。

  20xx年支出公用经费33000元购买图书2200册,下半年台湾慈弘慈善机构拟捐赠15个班级图书馆,市小学近期准备给我校捐赠4000多册图书,因此我校中小学生均图书将会完全达标。

  5、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小学:学校有计算机43台,在校生397人,每百名学生拥有10.83台,已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有计算机26台,在校生217人,每百名学生拥有11.98台,已达到验收标准。

  (四)、教师情况:

  1、师生比:

  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8名,在校生397名,师生比1:19.5,未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现有专任教师19名,在校生217名,师生比1:11.42,达到验收标准。

  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小学:现有专任教师18名,高于规定学历教师17人,在校生397名,生均0.04,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专任教师19名,高于规定学历14名,在校生217名,生均0.06,已达到验收标准。

  3、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小学:专任教师18名,中级及以上10名,在校生397名,生均0.03,达到验收标准。

  初中:专任教师19名,中级及以上13名,在校生217名,生均0.06。已达到验收标准。

  4、生均县级单位以上骨干教师(含学科带头人)

  小学:县级单位以上骨干教师6名,生均0.015。

  初中:县级单位以上骨干教师3名,生均0.013。

  (五)教育质量

  1、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

  上学年末小学生422名,体质健康测评合格376名,合格率89.10%。

  上学年末初中生200名,体质健康测评合格169名,合格率84.5%,未完全达标。

  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上学年初中毕业生58名,升入普通高中42人,升学率72.41%升入中职学校13名,升学率22.41%)。

  (六)教育经费

  1、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小学3555.9元,初中6933.2元。

  2、生均教育公用经费支出小学663元,初中892元。

  三、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工作和主要作法:

  1、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为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特制定了《镇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镇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对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目前已建成教学楼1821平方米,并向上级积极申请旧教学楼保温改建工程。

  2、按照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组织学校义务教育专干在完

  善良佐单机版信息的基础上,完成了学校、村社、乡镇版良佐网络版数据输入,同时,建立了完整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纸质档案全部打印装订并装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专柜。

  3、认真学习了贯彻了《县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管理办法》,制订了《镇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加强了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教师签订控辍目标责任书,把控制学生流失、辍学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个人。学校在做好控辍保学宣传动员工作之外,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经学校多次劝返无果的学生及时上报了镇政府。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重视学生身心健康,严格按中心学校作息时间执行。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同时,学校统筹控制作业数量,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1.5小时之内,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凝聚力,预防学生因厌学而辍学。要求班主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心理关爱,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进行帮助。

  5、自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我校即制订了《镇学校财务管理制度》、《镇学校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责任制度》、《镇学校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有关规定》、《镇学校关于教师培训的实施方案》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订和落实,既确保了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经费开支,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6、教师培训方面。我校教师通过外出培训、校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四个层次,重点加强了对新课程标准研究、解读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准确、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了导学案设计和使用的培训,逐步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对薄弱学科有关人员的专项提高培训;加强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加强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科研方法和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培训;此外,我校还购买了黄冈创优作业及优秀课件、导学案光盘,鼓励教师收集自己的课堂实录,进行反思性对比学的培训;并通过远程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论坛交流培训。以上众多的措施,促使全体教师逐步由经验性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迈进,逐步营造了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课题研究成果促教学的氛围。

  7、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评评价机制

  为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教师考评制度:如《教师考勤制度》、《绩效考评细则》、《岗位评定制度》、《班主任考评制度》、《教研组考评制度》等。绩效工资方面,我校严格按《镇中心学校绩效细则》执行。

  8、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随意提前结束新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项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之中。

  9、学校建成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物理、化学、小学数学等器材室。各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图书仪器都已登记造册,并有相关的使用记录和报损记录、特别是近年来配备的仪器设备已经全部登记入册,入统计报表和“良佐”软件,特别强调提高各功能室仪器的使用率。

  10、我校严格按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实行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不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均衡配备教师,均衡编班教学,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校建造的教学楼,由于风吹雨淋日晒,外墙瓷砖和屋顶斜面的琉璃瓦时常脱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机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采取了用警戒线围堵的方式,以减小危险程度,并积极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申请,希望尽快解决为盼。

  五、20xx年工作思路

  1、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我校图书比较欠缺,我们将积极联系,争取慈弘慈善基金会捐赠的班级图书馆在我校落成,同时,与西关街小学积极联系,争取早日将所捐图书摆放到图书室。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9

  为学习、贯彻、落实甬教督[20xx]xx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于十月中旬先后召开班子会、教职工大会,学习文件,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成立了学校专项行动领导组,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律机制方面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小组,对切实提高对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讲,将《浙江省教育厅“减负”工作“六项严格规定”、“六项工作制度”》、《义务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12条规定》进行学习.学期初,将规范办学行为及减负的措施要求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对照反思.对于落实得好的及有偏的倾向及时反馈.对投诉件及举报意见能及时有效地调查整改.全面关注“慈溪论坛”的发帖情况,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家长学生对学业、师德情况的投诉.

  2.在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安装“规范办学行为”监督公示牌,公布宁波市、慈溪市、学校三级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开学第一周就将本学期的总课程安排,各班日课表、作息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校历等教学活动安排在学校网页、校公示栏、教室等醒目位置公示,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二、招生分班方面

  1.学校从今年开始实施零择校制度,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确保学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不分快慢班,学生均衡编排、师资均衡配置.招生后,我们按照新生户口来源,性别等因素,采取s型编班、班主任抽签的办法进行分班,每班学生不超45人,达到了有关要求.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三、课程计划方面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尽可能多的配足科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专职教师教师执教.相关设施设备达到有关要求.

  2.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在全学年的大多数时间实行“四二”制作息安排,以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充分的社团活动时间.推行“一踢两跳”运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和体艺“2+1”测试活动,开好运动会,组织第三届跳长绳比赛,抓好田径队训练.

  四、作息时间方面

  1.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学习时间,我校制定了不同季节作息时间表.并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家长,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加强每周的值周值日巡查,严格控制学生放学时间.按照放学时间放学,放学时间一到,学校督促学生离校回家.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2.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五、作业考试方面

  1.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作业量大小时间的计算以学业中下等学生完成的时间为计算标准.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鼓励各班分层布置作业,不准用增加课业负担的方式惩罚学生.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部批改,并及时反馈.教导处对学生的作业量每学期进行抽查并在网上晒出来,每到期中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负担过重情况.

  2.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未组织参加没经教育局批准的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六、教材教辅方面

  1.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教辅材料是在市教育局指定菜单下的用书.我校未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也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

  七、社会评价方面

  1.我校每学期开展1次征求家长及不同层次学生意见活动,对于相关意见及时汇总,对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或全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课业负担评价满意度较高.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0

  一、深入学习招生政策,加强招生过程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实行招生过程的“六公示”与“六承诺”

  为全面落实“5+1”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招生工作领导,制定出严格的招生制度。实行招生政策、计划、地段、程序和办法、结果和新生名单及咨询投诉电话的“六公示”与“六承诺”。并成立验证小组,严格验证,确保符合就读条件的学生就近入学。

  二、坚持常态随机分班,严格学籍管理

  我校严格按照《广东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管理办法(试行)》、《罗湖区义务教育学校编班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常态随机编班,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编班过程实施具体指导,严格监督及规范操作。将学生按性别、户籍随机编为1——11(或13)号若干组,然后按S形排列,将学生分到各班。均衡教师定位,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实行优化、科学组合。具体操作办法、过程和结果均向全体教师及家长公示,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各年级学籍名册与在校就读学生名单相同,无试读、挂读现象。少数异动学生(转入、转出)都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手续,全部纳入学籍管理。“三表一册”规范完备,并制定了一系列防止学生辍学的有效措施,连续3年入学率为100%,巩固率超过100%,流失率为零。

  三、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1、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认真对照《深圳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从不挤占小学科课时,不提前结束小学科课程。构建如下图所示的课程模块,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发校本课程,凸显外语特色

  作为一所外语学校,为了更好地体现并实践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突出外语特色,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重点开设好英语特色课程。

  四、细化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1、重新修订《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教学常规》,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如:作业布置要求老师们做到“四精”、“五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差必补、有错必纠,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定《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各年级各学科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细则要求》,保证学生每天各科作业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严格实行“作业登记制度”,每周统计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学校严格要求按细则要求实施,定期通过听课、学生问卷、学生座谈等方式和途径进行检查,大力宣传、推广学生评价高的学科教师的先进经验,积极对薄弱学科进行帮教整改。

  加强学法指导,调动学生“内驱力”, 使学生会学、乐学,提高学习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各班成立以学习委员为组长、各学科代表为成员的学习管理小组,配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抓学风建设,积极反馈教学、作业、辅导等意见或建议,效果突出显著。每学期都举办优秀作业成果展览。

  2、提供多元发展平台,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学校组织了各种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参赛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现才艺,实现自我价值突破。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有277人次获奖。如2007年11月,叶樊怡同学获广东省中学生“少男少女杯”现场作文一等奖。2007年11月,张皓林获第八届深圳市读书月“书城培训杯”中文快速阅读技能大赛每一名,并荣获速读王称号。07年月5月,机器人小组,参加全国赛,我校FLL项目荣获广东省第三名。07年5月,参加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挑战赛1/10电动大赛,获5个第一名。我校管乐团06年7月,参加深圳市首届学校艺术展演获银奖。“长号演奏”获金奖。06年12月,荣获“优秀团队奖”和“演出纪念奖”。我校是罗湖区唯一获“优秀团队奖”的学校管乐团。07年7月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演出。07年12月,荣获深圳市第九届校际管乐节优秀团队奖。08年4月,应邀在罗湖区举行的“迎奥运,庆五一”艺术展演开幕式上表演。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因地制宜,组织学生按兴趣报名参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健美操等项目,学校分项目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95%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28%以上。

  开展多彩多姿的艺术活动,展现学生才艺:如举行一次“五一”师生书画摄影展;开展迎奥运和阳光校园现场绘画活动;举行器乐大赛;开展古典诗文朗诵比赛和“挺起不屈的脊梁”演讲比赛等。

  3、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强力推进反思式校本教研

  (1)狠抓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提升备课组的职能。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人;内容要求“六备五议”,六备:即备每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巩固练习、单元测试等,五议:即议上周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议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议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议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议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于老师们的共同成长。老师们将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撰写成论文,近三年有187篇高质量的'文章在全国、省、市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两部专著《三尺讲台也芬芳》、《成才之路,从心开始》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校也将部分论文收集成教师新课程改革论文集《风动梧桐》。

  (2)举行一年一度的“仙桐杯”教学大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专家引领、名师示范

  请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收集不同课型的优秀课例,编辑成《成功课例集锦》,充分发挥名师、优秀教师的示范幅射作用;并建立“名师驿站”,为老师们的教学研讨提供平台,进而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鼓励、支持老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使他们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磨课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近三年有220人次在教学大赛中获得大奖,市级以上就有109项。韩学威老师参加全国数学说课比赛获一等奖;肖仕扬、肖美霖老师在2008年全国第六届NOC教学大赛中获第一名,肖仕扬老师还夺得全国NOC创新大奖;张杰老师2005年参加“广东省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张宏老师参加广东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赛 ,荣获一等奖;黄子桐老师在广东省“聚焦课堂,提高中小学思想道德品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中,获省一等奖;陈晓红老师摘得深圳市初中语文教学大赛桂冠;谢莉老师在首届深圳市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学校荣获组织奖等等。

  (5)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

  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集中的问题,进行“半月谈”式专题研讨,如“如何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常规有效落实的探讨”等,让老师们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6)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积极开展“分层流动教学”和“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尝试。

  “分层流动教学”及“英语分层阅读教学”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及评价目标与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与发展,充分享受公平教育,体会成功。

  (7)开展“名师工程”活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帮一”师徒结对关系,“以老带新”,让一批年轻老师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8)进一步落实“六个一工程”,即一份计划、一堂好课、一个教案、一组数据、一篇文章、一个课题,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化发展。

  4、坚持“行政推门听课”制度,对老师们的备课、常态教学准备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导与检查,及时评议、反馈。

  5、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评教评学活动有普查性和有针对性的两种,通过学生问卷、学生座谈、个别的谈等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结合老师和学生的自评与同伴互评,以促进师生发展与提高为评价宗旨,及时反馈、沟通,落实改进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6、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开发教师发展性网上评价系统。

  7、推行“三个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1)质量评价的报告制度

  B值波动0.3以上向备课组长报告

  B值波动0.5以上向教务处报告

  B值波动0.8以上向校长报告

  (2)倒查制——如果考不好,就要查备课、作业等教学的各个环节。

  (3)诊断制——采取跟踪听课——实时录像——分析诊断,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们提高

  8、增设文科、理科大组长,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教学重要环节的监控。

  9、实行“导师制”:对每个班的学困生实行任课老师责任包干,每位老师负责4-5名学生。导师的“导”包括: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及生活上的指导。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校近三年中考标准分400分以下人数都在2.5%以下,这足以说明了我校促进所有学生均衡发展措施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1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我省学前、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促进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根据20xx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全面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教育部门管理的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学前教育资助。自20xx年我省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以来,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政策落实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政策落实情况;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的经费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政策落实情况;社会资助情况。

  (二)义务教育资助。20xx年以来,国家免费教科书、地方免费教科书资助学生情况,部分国家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资助情况;市、县制定的地方性资助政策及落实情况。

  (三)普通高中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学校资助机构建设和资助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学校困难学生档案库的建立和使用情况;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学校事业收入中资助经费的'计提和使用情况。

  (四)中职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老系统”)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子系统(简称“新系统”)并行使用情况(包括两个系统中受助学生名单是否一致);各市县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推行集中发放模式情况;中职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

  (五)相关事项。

  1.资助管理。受助学生的申请、认定、审核程序是否规范,学生资助名单是否按规定进行公示;资助金发放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渠道,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存在擅自改变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的现象;资助档案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发放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资金管理。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预算以及实际到位情况;县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是否建立专账管理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分类核算,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等违规违纪现象;截止20xx年底资助资金累计结余情况。

  3.培训情况。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前、普通高中、中职资助子系统,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数据直报系统)培训应用情况。

  4.宣传教育。是否制定了年度资助工作宣传方案;是否开展了资助育人有关主题教育活动;有无媒体正面宣传报道等情况。

  三、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分自查和抽查两个阶段。

  (一)自查(从发文之日起至5月31日)。各市(区)要根据检查内容要点,认真组织自查。自查结束后,按学段分别形成自查材料(包括政策基本落实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工作建议等),并附相关统计表(见附件)。自查材料纸质版于5月31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发送电子版至联系人邮箱。

  (二)抽查(6月至10月底)。6月上旬开始,省教育厅将根据自查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

  四、有关要求

  (一)各市(区)要把此次检查作为推动和改进资助工作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杜绝“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

  (二)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指导监督,及时责令整改。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广泛宣传推广。

  (三)要把资助资金结余及管理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要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安全、有效。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结余资金,要摸清底数,并如数清退至指定的专用账户;对在自查自纠阶段能主动报告并清退上缴所套取、挤占、滞留、挪用资金的,予以从轻处理;对不主动报告、清退上缴违规资金的,一旦被检查发现,除追缴违规资金外,还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2

  为学习、贯彻、落实甬教督[20xx]xx号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精神,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于十月中旬先后召开班子会、教职工大会,学习文件,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成立了学校专项行动领导组,积极开展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律机制方面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小组,对切实提高对学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宣讲,将《浙江省教育厅“减负”工作“六项严格规定”、“六项工作制度”》、《义务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12条规定》进行学习。学期初,将规范办学行为及减负的措施要求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对照反思。对于落实得好的及有偏的倾向及时反馈。对投诉件及举报意见能及时有效地调查整改。全面关注“慈溪论坛”的发帖情况,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家长学生对学业、师德情况的投诉。

  2、在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安装“规范办学行为”监督公示牌,公布宁波市、慈溪市、学校三级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开学第一周就将本学期的总课程安排,各班日课表、作息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校历等教学活动安排在学校网页、校公示栏、教室等醒目位置公示,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二、招生分班方面

  1、学校从今年开始实施零择校制度,招生免试就近入学,确保学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不分快慢班,学生均衡编排、师资均衡配置。招生后,我们按照新生户口来源,性别等因素,采取s型编班、班主任抽签的办法进行分班,每班学生不超45人,达到了有关要求。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三、课程计划方面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尽可能多的配足科学、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专职教师教师执教。相关设施设备达到有关要求。

  2、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在全学年的大多数时间实行“四二”制作息安排,以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充分的社团活动时间。推行“一踢两跳”运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和体艺“2+1”测试活动,开好运动会,组织第三届跳长绳比赛,抓好田径队训练。

  四、作息时间方面

  1、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为了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学习时间,我校制定了不同季节作息时间表。并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家长,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同时学校加强每周的值周值日巡查,严格控制学生放学时间。按照放学时间放学,放学时间一到,学校督促学生离校回家。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

  2、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五、作业考试方面

  1、严格控制作业量。我校一、二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作业量大小时间的计算以学业中下等学生完成的时间为计算标准。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鼓励各班分层布置作业,不准用增加课业负担的方式惩罚学生。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部批改,并及时反馈。教导处对学生的作业量每学期进行抽查并在网上晒出来,每到期中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负担过重情况。

  2、严格规范日常考试。我校未组织参加没经教育局批准的各种考试、竞赛、考级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予以规范。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按成绩排列名次,更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等。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六、教材教辅方面

  严格教学用书管理。我校学生所使用的均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教学用书。教辅材料是在市教育局指定菜单下的用书。我校未组织学生统一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也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

  七、社会评价方面

  我校每学期开展1次征求家长及不同层次学生意见活动,对于相关意见及时汇总,对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反馈给相关或全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课业负担评价满意度较高。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3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全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努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校的课程实施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1、课程理念方面。理念是工作落实的前提,我们高度重视课程理念学习,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现课程实施,我校制定了新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的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由于学校正在改建,资金不足,未能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中。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有自己学校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

  2、课程开设方面。我们将课程开设上升到政治、法律的高度来对待,按照《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开设各类课程、开齐各类课程,开足各科课时,坚决杜绝随意增减周课时数的现象发生发生,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安全一致。学校成立监督监控领导小组,每周进行不定时巡查,对违反课程设置计划、私自调课的现象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按要求、按规定进行正常开课,从未发现任何违规现象。我们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活动中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我校始终坚持科技为先的教学宗旨,加强师生科技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动手习惯积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学生们在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自己动手,搜寻各种废旧材料,创作了各种科学器材,且行之有效。我校在校刊《望之园》的基础上,又增设了《望之园》特刊《地震来了--怎么办》、《礼仪.育人.安全.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等,以学校周围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史典故为题材,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爱校之心。并形成了我校自身特色。

  3、课程资源方面。教师队伍建设及办学条件,在配备上虽然没有配足配齐音、体、美、英语等专职教师,大部分语文、数学任课教师与学历也不对口,老龄化严重,但努力发挥现有教师的作用,每位老师都兼代多门课程,保证了开齐课程。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室、器材等)配置上正逐步完善。

  我们在合理配置校内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其它资源。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上课,从人力、物质、时间、信息资源上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学校对校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到仲村集场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书本知识能够得到应用,自身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为此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落实活动措施,使我校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4、课程实施方面。教学研究是学习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研究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教学研究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明确的、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听评课活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讲课比赛活动、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活动和专题研究活动,并详实记录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经验,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上课,备课上能够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比较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上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同时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学生每天早上8:00到校,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从不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学生集体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做主,学校没有集体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

  5、课程评价、考试及成绩反馈方面。县镇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管理基本规范》的落实,取消了一切形式的统一考试,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取消百分制,统一使用等级制评价;平时的检测成绩反馈实行“三不”,即不公布、不张贴、不排队;测试题符合课标要求,密切联系实际,重视能力考查,;学生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评价用试卷进行,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对于地方课程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校特色教育方面。在校本开发方面,我校在坚持“教学质量是关键,科技创新为中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注重学生的自身潜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全方位给学生创设发展个性平台。如我校师生在XX年苍山县首届艺术节上制作的运载火箭、天文望远镜、潜望镜、摄影等荣获一等奖,制作的各种根雕作品有六人获得二等奖、七人获得三等奖,并且荣获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又在今年(XX年)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中,我校师生创作了绿色能源综合发电装置、地震报警系统荣获一等奖。我校始终坚持“富民强国”应以“科技为先”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科技探索意识,全面引导学生的动手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究;新世纪的教育,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程改革之路越走越稳!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4

  根据湖北省、丹江口市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大沟林区从20xx年年秋季已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意见》,经过林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努力,已基本达到《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规定的标准。现将大沟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沟林区位于丹江口市最北端103公里处,东面、分别与河南省析川县的宋湾乡、滔河乡接攘、南面与蒿坪镇、习家店镇毗邻、西北面分别与郧县的白桑镇、谭山镇为邻。林区总面积101平方公里,总人口,5265人。林区共有学校4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村级小学2所,一所幼儿园,现有教职工总人数20人,在校学生146人(男生81人、女生65人)。林区有文化技术学校1所。

  二、自查情况

  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我们林区20xx年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乡镇”的创建工作确定为林区的大事之一。依据丹江口市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林区出台了《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大沟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全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加快了创建工作的实施步伐。此外,林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林区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义,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学校新的工作任务,并选派中心学校教师到下面村小学检查指导,促进了林区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各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有力地促进了林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教育管理

  林区根据市政府制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及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制订了林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林区主任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林区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能按时、足额发放。此外,近几年来,市教育局

  和林区共投入185万余元用于新建、维修校舍,添置内部设施,使我们林区各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布局调整

  我们林区是一个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的山区林业区域,生源本生不足,近年生源骤减日趋明显。为此,林区制订了《大沟林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现在已由20xx年的12所学校并至现在的一所九年制学校和中湾、大沟两个教学点三所学校。使学校布局趋于合理,规模适中,有利于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和薄弱学科的加强,有利于现代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快了九年制学校的项目建设步伐,推进了林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办学条件

  自20xx年以来,林区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xx年“两基”迎国检以来,更是加大了投入力度,新建九年制学校学生宿舍楼、食堂、餐厅,操场跑道等,同时按照规定标准配备了图书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20xx年在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的关键时期,争取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为九年制学校建起了高标准的交流教师周转房,并为图书室添补了图书。

  1、教学设施:林区学校共有舍建筑面积共计3735平方米,生均25。6平方米,彻底消除土木结构校舍,无危房;寄宿制学校后勤设施达到标准,住宿生住房面积共计280平方米,生均3。7平方米,住校生全部在校用餐并享受生活费的补助,设置合理,各校均

  有围墙、大门、旗台、旗杆、花园,且布局合理规范,“三化”到位。

  2、图书仪器设备:九年制学校设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分类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共有学生图书4000册,生均27册,共有教师用图书550册,师均20册,各校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其中九年制学校按一类配备。

  3、体、音、美、卫及电教设备:九年制学校体、音、美、卫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二类标准,设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并实现了“班班通”,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

  4、林区3所学校共有蔬菜基地5亩,林区成校有劳动实习基地2处,均达到标准,九年制学校设有科技活动室。

  (五)教师队伍

  林区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女4人,共有学生146人,其中女65人。

  1、专任教师合格率:全乡15名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9人,中师学历6人,岗位合格率为100%。

  2、校长培训合格率:共有2名校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100%。

  此外,林区学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教师队伍的年龄、学科、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六)普及程度

  1、辍学率:近三年来,全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没有

  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2、四类弱势群体入学率:三年来全林区四类弱势群体(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女童、留守儿童)已全部入学就读,入学率为100%。

  3、完成率:三年来15周岁人口共有195人,已完成小学学业的有195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

  4、青壮年非盲率:20xx—20xx年来青壮年非盲率为99。8%;近三年来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

  此外,林区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四类弱势群体入学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逐步建立了电子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测。

  (七)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林区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不忘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使林区的教育质量不断地提高。

  1、毕业率:20xx~20xx学年度全区共有小学毕业学生78人,成绩合格78人,毕业率达到100%。初中学生108人,合格人数108,毕业率达到100%。

  3、犯罪率:近年来,各学校无一人犯罪,犯罪率为0。

  4、课程开设:林区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

  足课时,同时加强了体、音、美、信息技术等薄弱环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此外,林区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一是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传染病的发生。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的活动,二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几年来林区各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义务教育延伸

  林区学校相对分散,硬件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基础差,家长意识不高等给我们学校学前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已彻底得到解决,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到100%。

  四、自查结果

  经我们林区的自查自评,对照相关文件及《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我们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已基本达到要求,自查得分95.5分。

大沟林区中心学校

  20xx年3月12日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15

  为推动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早餐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时间、范围及标准

  (一)实施时间: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

  (二)实施范围:在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营养早餐(含民办学校)试点,覆盖全县212所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初中32所,小学180所),享受人数52695名。

  (三)实施标准营养早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不含加工费),每年按学生在校200天计算。所需经费,省财政按总额的30%补助,其余经费由市、县财政承担,家长不再负担任何费用。

  二、实施办法

  (一)供餐模式。

  1、学校食堂供餐。建设有标准学生食堂的义务教育学校,由本校食堂负责为学生提供营养早餐。学校食堂每周制定营养食谱,确保所供应的早餐安全卫生、营养结构均衡、口味好。此模式涉及学校32所(其中初中18所,小学14所),惠及学生20924名。

  2、企业供餐模式。在城区及周边区域,没有建设标准食堂的学校,由招标指定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营养早餐。企业严格按照营养标准,合理搭配学生膳食,确保营养早餐安全卫生,让学生喜欢吃、吃得好。此模式涉及学校9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8所),惠及学生14295名。

  3、企业加餐模式。无法实施企业供餐模式,并且不具备食堂供餐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继续实施企业加餐形式,由招标指定企业按照蛋奶工程标准供应学生营养早餐。此模式涉及学校150所(其中初中14所,小学136所),惠及学生17667名。

  (二)政府采购环节。

  严格按照政府统一采购有关规定、程序和标准,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选择确定有实力、信誉好、有保障的品牌企业提供学生营养早餐。

  (三)营养餐配送环节。

  按照“保障、快捷、方便”的原则,根据协议(合同),经食药监管、工商、质监、畜牧等部门检查验收后,由食品供应商统一配送到相关学校。食品配送到校后,由学校负责检查清点验收,签字确认。考虑到加工分餐过程中的正常损耗,食品供应商要按照实际供应量不低于3%的数量提供耗损。

  (四)供餐要求。各学校要建立健全营养早餐的`验收、储存、保鲜、加工、分餐、就餐及食品安全、食品留样、台帐档案、宣传教育、废料回收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储存、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坚持按时发放、定量供应。不得采用学生轮流、隔天(周)发放、集中发放等做法变相降低学生营养早餐实施标准。各种制度及流程要张贴公布,装订成册,形成规范档案,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全县营养早餐工作由大荔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原则,米、面、油等大宗原材料实行政府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其余所需物品实行定点采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局及项目学校负责监督管理营养早餐的食品质量。各试点学校要专人负责营养早餐的日常管理,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质量安全和资金安全。

  (二)加强监督检查。全县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要定期督查营养早餐实施情况,重点督查组织实施、经费管理、组织供餐、完善条件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工作,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有关单位及时整改。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决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设立监督举报平台,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举报电话:0913—3266028,举报邮箱:dlqgb012@163。com。

  (三)建立建全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大荔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早餐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试点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重点强化学生食用米、面、油、蔬菜、肉类等食物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有效防范食物中毒、操作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四)严格责任追究。凡因学校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职,造成集体卫生事件或严重后果的,由学校承担第一责任。凡因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企业或个人,由相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单位、各学校要从保障学生健康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对实施营养早餐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网络、报刊、宣传栏等各种宣传媒体和手段,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良好氛围。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自查报告02-06

义务教育标准自查报告02-25

小学义务教育自查报告02-02

义务教育发展自查报告02-04

义务教育均衡自查报告01-16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自查报告12-31

义务教育标准学校自查报告02-01

义务教育工作自查报告01-08

小学义务教育收费自查报告01-07

义务教育学校自查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