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查报告>动物调查报告

动物调查报告

时间:2024-05-27 09:35:5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动物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物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动物调查报告

动物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5月4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

  调查目的:了解麻雀,让我们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调查人:

  调查记录:麻雀本来是我们这里最常见的鸟类,据长辈们说在他们那个年代,麻雀停留在电线上,把电线都压弯了。但是近几年人们大肆捕杀它们,使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有人认为麻雀是害鸟,所以就拼命捕杀。但是有一个事例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真相:那是一个偏僻的.农村,他们看见有麻雀吃稻子,所以就拿网捕捉麻雀,消灭了这些馋嘴的麻雀。可没过多久,害虫成灾,粮食也颗粒无收。可见,麻雀并不是害虫,只是在找不到虫子时,会吃些庄稼,但它们的功大于过。而如今,麻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私卖和捕捉。

动物调查报告2

  乡镇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调查报告摘要:为防止动物防疫物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度浪费和违法违规行为,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柳州市5县7城区及其中的23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的防疫物资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畜禽标识、动物疫苗、消毒药等防疫物资均有指定的人员管理,出入库台账、年终盘点制度、防疫物资储存保管等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有序开展。但存在会计账只有40%的县区建立,多数乡镇管理人员对防疫物资网上信息管理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操作不熟悉,少数乡镇兽医站的防疫物资存在入库无双人验收签字和未盖单位公章,季度盘点和年终盘点及台账信息记录不完善,动物疫苗、畜禽标识回收销毁不到位等问题。原因是部分县区由于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而未建立会计账;乡镇人员因轮流值岗、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复杂等使得防疫物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不熟悉、畜禽标识回收销毁不到位。建议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动物防疫物资,加强物资系统和畜禽标识系统的培训,完善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程序和切实加强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

  关键词:动物防疫物资;畜禽标识;动物疫苗;管理;柳州市

  动物防疫物资主要包括动物疫苗、消毒药、畜禽标识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的重要物品,是我国预防、控制、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保障。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动物防疫物资管理专项整治指导工作组,对全市各县区及乡镇兽医站的动物防疫物资管理进行了专项指导。在肯定他们工作成效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为了能更好地解决防疫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促进各县区、乡镇动物防疫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采用现场调查并结合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柳州市动物防疫物资检查记录表》,共调查了全市5县7城区及其中的23个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等动物防疫物资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建立出入库台账、会计账、年终盘点制度及相关台账信息是否记录完善,防疫物资是否有双人签字验收和单位盖章,台账和会计账中防疫物资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是否和上一级的出库单一致,县区、乡镇对防疫物资实施一次、二次发放时是否及时在“广西动物防疫物资体统”和“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中进行网上记录,防疫物资是否按规定储存保管,动物疫苗和畜禽标识是否有报废销毁记录,是否有浪费、违规发放、使用畜禽标识的行为。

  2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各县区、乡镇都有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标识管理办法》(桂渔牧发〔2014〕40号)和《关于印发广西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疫控〔2018〕95号)的要求,“谁保管、谁发放、谁领取、谁使用、谁负责”建立动物防疫物资入库、出库台账,同时也在网上物资系统和畜禽标识管理系统上填写相关信息;动物防疫物资会计账只有40%的县区建立。总而言之,根据以上调查内容显示,各县区、乡镇都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有序开展动物防疫物资工作。但多数乡镇未建立季度盘点或年终盘点制度,少数乡镇的实物台账记录不规范,防疫物资入库缺少入库验收单或者是未双人签字验收和未盖单位公章;乡镇疫苗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未报备;消毒药、畜禽标识随意摆放;乡镇管理人员实施二次发放时未及时在网上管理系统上填写发放信息或是网上操作不熟悉使得库存数出现负数或是不会减少;动物疫苗免疫后剩余的疫苗和疫苗瓶直接随意丢弃,没有统一回收处理,畜禽标识未回收或是回收后未销毁、随意丢弃。

  3讨论

  3.1动物防疫物资管理不规范

  1)动物防疫物资实物台账管理不完善。部分县区由于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未建立防疫物资会计账;乡镇人员因轮流值岗的原因导致个别乡镇的台账缺少入库验收单,或是没有双人验收签字和未加盖单位公章;部分乡镇的台账记录涂改太多且不规范,或是信息未填写完整,未明确领取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场,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规格等信息未填写;此外个别乡镇的防疫物资因不了解或人员流动交接工作未做好而未建立年终或季度盘点台账。2)乡镇疫苗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管理不完善。部分乡镇兽医站因条件有限没有冷链车运输动物疫苗和疫苗储存设备不足;村防疫员进村入户注射疫苗未用专门的疫苗冷藏箱、基层散养户养殖数量较小,而疫苗规格较大,注射疫苗时耗时太长等各种原因导致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得不到保障。此外根据《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规定具备条件的养殖场自购国家强制免疫疫苗应当向县级以上兽医管理部门备案[1],但调查发现辖区内部分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没有备案,备案意识淡薄。3)畜禽标识、消毒药管理不到位。因乡镇条件有限,畜禽标识没有统一、安全的畜禽标识专柜,仅能保证畜禽标识和其他防疫物资不放同一屋,个别乡镇将畜禽标识直接摆放在地面。消毒药没有专门的存放点,消毒药码放时没有留出通风通道。此外个别乡镇兽医站实施二次发放畜禽标识和消毒药时信息记录不全,且养殖场内部分损坏或脱落的畜禽标识(不能再次使用),没有全部回收或是没有重新给动物补戴,标识管理不到位。

  3.2乡镇管理人员对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追溯系统不熟悉

  各乡镇兽医站防疫物资系统都有人管理,但由于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升级,操作复杂,部分乡镇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及电脑水平不高[2],及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较少,物资管理人员被抽调、借调,或是专职管理物资系统的人员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导致物资管理人员对这2个系统不熟悉,出现系统上录入的出入库信息延误、或与实际库存数不一致和库存数出现负数、入库验收单因没有字膜双人验收未签字、出库单信息记录不完善、不规范。此外多数乡镇因不知道网上盘点制度的操作流程而未在网上建立防疫物资盘点制度。

  3.3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实施不到位

  动物疫苗免疫后剩余的疫苗和疫苗瓶直接随意丢弃,没有统一回收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按照畜禽标识管理相关文件要求,2014年之前的.畜禽标识应该按照程序回收、报废、销毁,但通过走访发现有一家养殖场还在使用2014年的畜禽标识;此外个别乡镇兽医站对于畜禽屠宰经营者在畜禽屠宰后的畜禽标识没有回收或是回收后没有统一进行销毁,而是回收后随意丢弃,且报废标识销毁记录未按文件中的表格填写,信息不完善,或是填制了《畜禽标识回收销毁记录表》,但未向上级报备。

  4建议

  4.1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动物防疫物资

  1)安排专人负责每一季度动物防疫物资的库存统计,并结合养殖场使用情况进行需求量分析,预算下一季度防疫物资的使用量,在保证满足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向上一级领取相应的防疫物资,从而有效降低防疫物资库存的压力,也避免了长期库存造成的浪费。2)落实各乡镇防疫物资专人负责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加强防疫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出入库管理,及时做好防疫物资台账、盘点制度及会计账的建立和保管,规范各类表格,设立多人签字,表格的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同时督促养殖场做好动物疫苗、畜禽标识、消毒药使用和管理台账的记录和存档。3)采购员可适量购买小规格的动物疫苗,以便基层散养户使用,避免造成浪费。而动物疫苗的运输按照统一的要求,给各县区、乡镇配备动物疫苗运输专用冷链车,保障疫苗质量和效果,同时对疫苗发放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结合台账记录,有效减少疫苗的过期浪费,做到科学、合理地发放疫苗;此外须建立健全养殖场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工作制度,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养殖场自购免疫疫苗备案意识,将制度落到实处[1]。4)给各乡镇配备畜禽标识存放专用柜,加强动物标识的管理,按免疫量发放耳标,做好规模场耳标领取、使用和库存登记,做好防疫档案;对于畜禽标识脱落或者严重损坏的,必须按防疫档案及时补戴[3];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兽医站按规定做好畜禽标识回收处理工作。

  4.2加强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的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一是简化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畜禽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的申领、入库、出库程序。二是定期开展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系统以及台账管理的培训,加强县区及乡镇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对于人员较少的城区及乡镇站,尽量做到人人都会使用动物防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人员频繁调动造成的工作被动。三是不定期地对乡镇兽医站防疫物资系统进行抽查,督促各乡镇做好防疫物资系统出入库信息的录入和管理。

  4.3完善动物防疫物资报废处置程序,切实加强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

  安排专人管理防疫物资报废工作,制定和完善防疫物资报废程序。对需要报废的防疫物资,特别是畜禽标识的回收销毁,必须真实规范填写申请表和记录表并向上级报备,避免违规倒卖畜禽标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黄张玲,郑敏,等。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9,36(10):38—42。

  [2]马琳,黄张玲,蓝惠华,等。广西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现状与分析[J]。广西畜牧兽医,2019,35(5):226—240。

  [3]黄先奇,邹万瑞,曾健,等。浅谈县乡两级动物防疫物资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3—14。

  作者:王翠覃艳然周师师许宗丽李志源梁竞臻刘针伶马小蓉黄溢泓单位:广西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动物调查报告3

  1、自然概况

  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位于XX县中部,位于东经116o09′~116o35′,北纬34o22′~34o34′,大致处于黄河故道的南北大堤之间。行政区划上包括官庄坝镇、西南门镇、唐寨镇北部,玄庙镇、周寨镇、葛集镇的南部,良梨镇、权集乡、砀山果园场、XX县园艺场、XX县果科所、XX县林场、官庄林场的全部。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54.3~40.4m,地貌类型可分为黄河故道、高滩地、背河洼地、缓坡平原、湖洼地等,以缓坡平原为主要类型。

  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泛沉积物,类型简单,为潮土类的黄潮土亚类、碱化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亚类,以沙土属和泡沙土属为主。

  水系属淮河流域的新汴河水系和南四湖水系,前者主要有利民河、大沙河、巴清河、文家河和东洪河,后者主要有故黄河和复兴河,故道的南大堤是两水系的分水岭。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1℃,年均降水量761mm,58%的降水集中在6~8月。

  自然植被类型只有沟谷草甸和沼泽植被二种类型,人工类型有果树、防护林、村片林、农作物等。

  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生境有果园、套种果园、湿地、防护林、村落、农田、荒地等。果园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生境,主要树种为砀山梨、苹果、桃、李、葡萄、石榴、柿等,其中以砀山梨树种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是苹果树。在一些果园中套种玉米、花生、山芋、小麦、大豆等作物;湿地生境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中,主要植被有芦苇、菖蒲、莲等;在农作区和堤坝上有呈带状的防护林,主要树种是泡桐、杂交杨、刺槐等;村落及其周围有村片林和四旁林,主要树种是刺槐、柳、榆、椿、樟等;沿故道两侧在果园与果园之间;在黄河故道的西端有大面积的沙土地,大部分为荒地,周围种植一些山芋和豆类作物。

  2、调查时间与调查方法

  2.1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xx年5月份开始,于20xx年11份结束,历时7个月,前后进行了4次野外调查。20xx年5月28日至6月1日重点调查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夏候鸟;20xx年10月1日至10月4日重点调查旅鸟和啮齿类;20xx年11月28至30日日重点调查冬候鸟。

  2.2 调查方法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采用定性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区域的水域内雇用当地居民用撒网捕获鱼类,将调查时采集到的鱼类、两栖和爬行类用甲醛固定后制成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

  啮齿动物采用铗日法定量调查,铗具为铁板铗。

  鸟类采用定性、定量和访问调查的方法。每次调查选择相对固定的路线,采用路线调查法,按一定的方向,于天明之后,10:00之前,以及16:00之后,天黑之前统计路线两则50米范围内所遇见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其它时间作定性统计。根据数量统计划分常见种和优势种。访问村民和果农中的鸟类爱好者,通过图谱中鸟类形态的识别和特征的描述,了解当时鸟类的季节分状况。巡访鸟市,了解笼养鸟的野外来源。

  3、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与区系分析

  3.1物种组成

  本次调查在XX县酥梨自然保护区录得鱼纲13种。分属于5目,其中鲤形目8种,鲈形目3种,合鳃目1种,鲇形目1种。

  录得两栖和爬行类6种。两栖纲无尾目4种,爬行纲有鳞目3种。

  本次调查录得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鸟类96种,分属于13目,30科。

  本次仅录得兽纲兔形目1种,食虫目1种。由于仅布铗,在果园套种的花生地中置铗86只,未捕获到鼠类。据刘春生等1984年9月在黄楼乡,张家林等 1997年9月在黄河故道,刘洪等20xx年3月高寨的调查,本区域共有啮齿目6种,食虫目1种。此外,《安徽》记述该地区有啮齿目的东北鼢鼠和食肉目的狗獾分布,因此,共有兽纲4目12种。

  3.2区系分析

  在两栖爬行中,古北种占33.3%,东洋种占22.2%,广布种占44.5%,广布种占优势。在93种鸟类中,留鸟25种,冬候鸟30种,夏候鸟23种,旅鸟15种,留鸟和夏候鸟共47种,因此,繁殖鸟类中,东洋种占31.9%,古北种40.4%,广布种占 29.8%,可见黄河故道的鸟类区系表现南北过渡的特征,但以古北界鸟类为多。在11种兽类中,古北种9种,占81.8%;东洋种1种占8.2%,古北种占优势。

  4、生态分布

  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生境有果园、湿地、防护林、村落、农田、荒地等。

  4.1果园

  果园中分布的主要脊椎动物有两栖纲的中华蟾蜍(bufo gararizans),爬行纲的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鸟纲有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背隼(f. columbarius)、山斑鸠(streptopolia orientalis)、珠颈斑鸠(s. chinensis)、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戴胜(upupa epops)、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h. daurica)、白鹡鴒(motacilla alb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虎纹伯劳(lanius tigrinus)、棕背伯劳(l. schach)、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eus)、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喜鹊(pica pica)、红点颏(luscinia calliope)、大山雀(parus major)、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麻雀(passer montanus)、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三道眉草鹀(emberiza cioides)等,哺乳纲的北方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黑线仓鼠(c. barabensi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等。这一生境中的动物以鸟类为主,夏季以山斑鸠、黑卷尾、灰椋鸟、大山雀和暗绿绣眼鸟为常见种,以山斑鸠为优势种;冬季以山斑鸠、灰椋鸟和大山雀为常见种,灰椋鸟为优势种。在果园生境中,由于树种单一,物种丰富度低,而套种玉米、花生、山芋、蔬菜等作物的果园,由于食物多样化程度相对较高,吸引了不同食性的鸟类,因而鸟类的丰富度相对较高。

  4.2湿地

  河道中一部分面积较大的水域人工放养了鱼类,相当一部分为低洼的浅滩,分布的鱼类为一些小形鱼。在故道的东端,两侧开垦种植水稻。由于黄河故道区地面水域面积相对较小,因此故道的水域成为动物重要的水源,同时又为鱼类和喜湿的两栖爬行类和水禽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因此该区域的动物类群最多,物种最为丰富。两栖爬类以泽蛙(rana limnocharis)、黑斑蛙(r. nigromaculata)、中华蟾蜍(bufo gararizans)、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较为常见,黑斑蛙和泽蛙是优势种。鸟类中常见的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苍鹭(ardea cinerea)、池鹭(ardeola bacchus)、黄斑苇莺(ixobrychus sinensis)、栗苇莺(i. cinnamomeus)、黑鳽(i. flavicollis)、大的麻鳽(botaurus stellaris)绿翅鸭(a. crecca)、斑嘴鸭(a. poecilorhyncha)、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骨顶(fulica atra)、白腰草鹬(tringa ochropus)、扇尾沙锥(g. gallinago)、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家燕(hirundo rustica)、灰鹡鴒(motacilla cinerea)、白鹡鴒(motacilla alba)、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大苇莺(acrocephalus arundinaceus)、黑眉苇莺(a. bistrigiceps)、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灰头鹀(e. spodocephala)、田鹀(e. rustica)、白眉鹀(e. tristrami)。小、黄斑苇莺、栗苇莺、白骨顶、须浮鸥、家燕、白鹡鴒、大苇莺为夏季鸟类群落的优势种,小、绿翅鸭、斑嘴鸭、扇尾沙锥为冬季鸟类群落的优势种。

  4.3防护林

  区域内农田之中、堤坝上、公路边的防护林为高大的乔木林,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繁殖和栖息环境。常见的鸟类有雀鹰(accipiter nisus)、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uteo hemilasius)、白尾鹞(cirus cyaneus)、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背隼(f. columbarius)、四声杜鹃、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山斑鸠、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大斑啄木鸟(picoides major)、星头啄木鸟(p. canicapillus)、山鹡鴒(dendronanthus indicus)、白头鹎、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灰椋鸟、灰喜鹊(cyanopica cyana)、喜鹊、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山斑鸠、白头鹎、灰椋鸟、喜鹊大山雀始终为优势种,暗绿绣眼鸟为夏季的优势种。防护林鸟类兼有农田、村落的群落特点。

  4.4村落

  村落动物主要两栖类中的中华蟾蜍、爬行类的赤链蛇、多种鸟类和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 norvegicus)、黄胸鼠等小型兽类。鸟类主要栖息于村落的房前屋后的村木以及四旁林和村片林,在树上营巢或在房屋等建筑物上营巢。常见的鸟类有四声杜鹃、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戴胜、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家燕、金腰燕、山鹡鴒、白鹡鴒、树鷚(a. hodgsoni)、白头鹎、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灰椋鸟、灰喜鹊、喜鹊、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乌鸫(t. merula)、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麻雀、金翅雀、.黑尾蜡嘴雀。留鸟中山斑鸠、白鹡鴒、灰椋鸟、麻雀为优势种,夏候鸟中家燕和金腰燕为优势种,冬候鸟中灰椋鸟为优势种。

  4.5农田

  农田作物春夏季以小麦为主,秋季以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山芋等为主。见于农田的'两栖动物有中华蟾蜍、花背蟾蜍、泽蛙、黑斑蛙等,泽蛙和黑斑蛙是优势种;爬行动物有丽斑麻晰、红点锦蛇、白条锦蛇(elaphe dione)和赤链蛇等,丽斑麻晰是优势种;常见的鸟类有鹌鹑(coturnix coturnix)、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山斑鸠、珠颈斑鸠、戴胜(upupa epops)、小云雀(alauda gulgula)、家燕、金腰燕、白鹡鴒、田鷚(anthus noraeseelandiae)、树鷚(a. hodgsoni)、白头鹎、红尾伯劳、棕背伯劳、楔尾伯劳(l. sphenocercus)、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eus)、灰喜鹊、喜鹊、麻雀、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灰头鹀(e. spodocephala)、三道眉草鹀、田鹀(e. rustica)、白眉鹀(e. tristrami)、山斑鸠、家燕、金腰燕是夏季和秋季的优势种,山斑鸠、灰椋鸟、金翅雀、麻雀是冬季的优势种;常见的兽类有北方刺猬、大仓鼠、黑线仓鼠、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黄胸鼠、黑线姬鼠等,大仓鼠、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刘春生等,内部资料)。

  4.6荒地动物

  黄河故道的荒滩只有一零星的农作物主要是豆类、玉米和山芋等,沙土质的开阔地。心玉米、大豆、花生、水稻、山芋等为主。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丽斑麻晰;常见的鸟类有山斑鸠、戴胜、大鵟(buteo hemilasius)、普通鵟(b. buteo)、三道眉草鹀等。据村民反映,砀山的黄河故道西部,有大鸨分布,当地居民称之为“绵羊脯”。我们对该地进行了察访,未发现大鸨,但发现官庄附近确有大片适于大鸨越冬的生境,至于是否有大鸨分布尚需进一步调查。

  5、果园和湿地野生动物保护

  在砀山酥梨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中,黄河故道46公里的河道,横贯保护区,是安徽最北部重要的湿地之一,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整个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是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19种。这36种重要动物中,鸟类占30种。

  在果园生态系统中,食虫鸟和猛禽在捕食食物链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对于果园虫鼠害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食虫鸟终年基本上以害虫为食,食谷鸟一繁殖季节亦大量捕食害虫,是果树害虫的重要天敌;猛禽大量捕食果园害鼠,有效地控制鼠害。它们的存在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稳定,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无公害水果的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鸟类大果园生态系统中不可取代有地位,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加以保护,以维持果园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栖息地的保护要加大故道内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湿地的开发利用等人为干扰,恢复受损湿地的植被,维持湿地的自然面貌,保护湿地鸟类的栖息地。在果园生态系统中增加生境的复杂性,如采用果园-灌木林-经济林-农田相结合的景观格局。使鸟类栖息的环境多样化,从而增加鸟类的多样性。

  (2)繁殖生境的保护禁止采割故道中的芦苇和菖蒲等,保护湿地繁殖鸟类的繁殖生境。在已经进行鱼类养殖的河段,种植水生植被,恢复水鸟的繁殖生境。在果园中设置巢箱招引食虫鸟类,设置栖木招引猛禽。

  (3)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通过当地的媒体(广播、电视)和中小学教育等途径向公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林业公安加大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行为的处罚力度。

动物调查报告4

  引言

  “告诉你的孩子们吧,世界上有很多存在过的,却不被他们知道的,已经灭绝的物种,这个就是,这个也是。他们花了几百万年进化,却仅仅在几十年间就灭绝。一共有多少物种灭绝了呢?现在又有多少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灭绝还会不断的继续下去么?正是因为人类的漠不关心才造成了物种的灭绝,现在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些生命”这一段话是摘自09年的法国电影《海洋》。这一段话深刻的指责着人类的出现对于动物大量灭绝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强烈呼吁人类应该在此时此刻负担起对生命的保护的职责。

  中国动物保护现状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虽然野生动物是国内唯一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但它们也时刻面临着厄运。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里随时可以见到被人捕杀后的藏羚羊的残缺不全的尸体;在广东那里的人们至今还在食用在国家保护范围内的蛇、果子狸等等野生动物;最近辽宁省沈阳市野生动物园里又发生了饿死11只东北虎的事件。

  至于驯养动物在我国的保护根本谈不上,近年来一系列的有关人类危害动物的丑闻频繁出现,虐待动物的现象更是怵目惊心:刘海洋泼硫酸烧伤动物园的熊;某女子用高跟鞋踩死小猫;动物园“克扣”大熊猫的食物;某野生动物园杀了老虎卖虎骨酒;以及令人震惊的“活熊取胆”事件,等等,这些个事件层出不穷,不断被曝光,引得读者们当下的感慨、深思,更是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组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增设“虐待动物罪”、“传播虐待动物影像罪”和“遗弃动物罪”专条,希望用法治来推进社会道德的建设。

  引起现状的原因

  1.文化传统

  我们经常说“吃什么补什么”,吃胆补胆,吃肾补肾,吃血补血,大量的动物被我们当成食材,更有一些人是什么稀有吃什么,什么昂贵吃什么即便是国家明令的珍惜动物也要吃,这当中常见的就是蛇胆、熊胆等,像是上文提到的“活熊取胆”。

  2.经济利益

  为了压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养殖动物场所残暴虐待动物,包括给活猪,活牛上市前活生生地注水;活剥动物皮毛。甚至不是农业动物的家猫,流浪狗被偷走贩卖,在市场上活活被热水烫死,用棍棒打死。还有在商业利用动物的驱动下滥建动物园和所谓的野生动物园,发生广泛的虐待动物问题,大部分动物园急于引进动物牟利,使绝大多数动物被囚禁在条件极为低劣的环境里。又因亏损或经营不良,使大批动物常年处于饥饿和疾病的痛苦中,慢慢地在死亡。更有甚者,很多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开办马戏表演,用毒打和饥饿强迫动物做把戏,走钢丝、钻火圈。老虎被拔牙、拔指甲后用铁链拴在水泥地上让游客拍照。

  3.法制缺陷

  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很不健全,依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和环境状况公报结果看我国仅保护濒临灭绝的.稀有野生动物,没有普通动物和养殖动物,并且没有考虑到动物的基本利益其次对残害动物的制裁不足,因而导致极多故意伤害动物的事件。例如,尽管亚洲黑熊在野外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已列入附录I受到严格保护并严禁国际贸易,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却只将亚洲黑熊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并允许养殖和利用。这非但未能减少野外盗猎的发生,而且造成了国内归真堂“活熊取胆”为目的饲养场的泛滥。但尽管残酷虐待动物的行为以遭到广大公众的谴责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近年来这些活熊取胆场中黑熊的数目却仍是有增无减。

  4.观念问题

  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国人在这方面的观念浅薄,还是有大量的乡村城镇人认为人是动物的主人,人可以利用,猎杀,关押动物并不负有法律责任。

  动物保护现状的完善

  首先应该完善我国相关动物保护的一系列法律条例,并可以在相关地区制定相关制度,严格保护动物切身利益,让人们树立起对动物保护的法律意识;我们应加强动物保护工作经验的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与世界同步,大力在社会上宣传保护动物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要给偏远地区的人们普及动物保护知识;最后一点,我国要坚决严厉制裁偷猎和贩卖动物者,严厉打击因自身商业利益猎杀动物、利用残忍手段从活体上取皮、取角、取药等严重行为。

  总结

  人和动物理应和谐相处,但却因为人们的各种欲望,使得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濒临灭绝,就像《海洋》的导演在访谈时说的“我觉得人与动物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很多年前,人类很害怕大型的食肉动物,但是现在这种关系好像反过来了,因为人的存在,大型的食肉动物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不再害怕它们,甚至要把它们灭绝。其实,这真的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我记得有一位名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比只剩下人类的世界更不人道的了。”

动物调查报告5

  调查时间:5月4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

  调查目的:了解蛇的现状,提高全民保护动物的意识。

  调查人:

  调查记录:蛇是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也没有用来咀嚼的牙齿,它吃食物就靠吞。在蛇的头和下巴之间,有一条韧带连接着,松松软软的韧带就像一根橡皮筋能胀大能缩小,所以能吞下比自己身体还大的东西。蛇的种类很多,我们这里常见的有:水蛇、腹蛇、赤练蛇、黄烽梢、乌烽梢、菜花蛇等。

  现在,我们这里来了很多外地人,他们没什么工作,为了生存就去捉蛇。他们到处布网,一天下来,收获很大,就可以拿着蛇到处去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庄稼地里的蛇就逐渐变少,于是庄稼地里的'害虫、老鼠越繁殖越多,使得庄稼得不到好的收成。

  另外,同学们还调查到,我们这儿猫头鹰、刺猬、乌龟等野生动物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由此,大家认为野生动物的锐减与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大声地呼吁:我们人类也应该醒悟了,不要再捕杀野生动物了,也不要再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了。

  同学们决定从自己做起,拒绝餐桌上的野味;并劝说亲朋好友一起来保护野生动物。

动物调查报告6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频繁爆发,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立无疑成为了各级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状况,为下一步基层防疫体系改革提供基本资料,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我县组织25个乡镇技术干部对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了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及职责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全县应该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尚有13个村没有防疫员,而部分村兽医员相对超标。为了解决防疫人才需求的矛盾,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片区或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03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

  (1)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

  (2)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

  (3)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收费方式为服务性收费。

  (4)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的情况。

  (5)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村级防疫员承担非本职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除必须履行的上述职责外,还承担着发展本地畜牧养殖业的重担。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原则范围内,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科技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1、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办法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办法,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州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其主体部分有四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必备条件;三是职责及任务;四是奖惩办法。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情况

  五、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时还会因为运用了错误的传统经验而耽误了动物的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除了每年要完成春秋两防的全部任务外,还兼顾疫情上报、畜牧生产的统计等多种报表。而待遇仍然是每人每月30元人民币。年轻防疫员为了养家糊口,有部分人自愿辞去防疫员的职务外出打工,这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3、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加之平时缺乏学习,以致无法胜任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

  4、农村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经费紧缺、设备落后,使动物防控工作难以有序推进,无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开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因此,迫切要求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解决最基层防疫队伍建设问题。

动物调查报告7

  曾经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良心都让狗吃了,而狗变得越来越有良心了,而人却失去了自我,变得像禽兽一样,丧心病狂!我最静在我家后院发响了几只流浪猫,一共六只。如果按这个比例推算,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发现一支流浪猫的话,那枚全中国起码有上几亿只流浪猫了!当然这个推算不太正确,但我只想说,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流浪动物实在太多了。作为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助它们。引言

  一、流浪动物群体的形成原因

  据我调查,流浪动物的形成原因有以下方面:

  1.由于人类的不负责任,在饲养宠物的时候,如家中有了小孩儿不能养宠物,或是因为感到自己不能适应饲养宠物的生活,或是因为当初养宠物致使一时冲动,为做好心理准备等。因此导致不冯宠物沦为流浪动物。

  2.由于人们在养宠物前为接触过养宠物的知识。不知道要给家养的非经济宠物做绝育手术,导致家养宠物在发情期在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下,与流浪动物发生一些不好的行为,导致家养动物与流浪动物所产生的后代又继续过着流浪的生活。

  3.由于人们的迫害,如毒打家养宠物或拿家养宠物当作发泄心理不平衡的工具,到这家养宠物被迫离家出走。

  4.由于对养宠物的管理政策缺乏了解,在认养宠物之后不办理领养宠物的许可证,或不在规定区域内认养规定种类的宠物。导致怕麻烦,在将要被查出时将宠物遗弃。

  说明:1、家养非经济宠物:以家庭为单位所养的不是为获得经济利益的宠物。

  二、人类对流浪动物的看法

  对于部分人来说我姓对于流浪动物的态度是包含同情与关心,并能够积极的尽自己所能助它们。我醒我们的社会应该是好的,能够助弱势群体的社会,但是时恰好相。某日,在某城市的街头,一对男子看见路上的一只流浪猫,不知当时他们怎么想的,就用极为残忍的手段,将有毒的食物为给猫吃,最后将猫残忍的杀害了。人没对于生命的态度令我难以相信,人类怎么会这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对待一个弱势群体,对待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调查对象:未成年人成年人

  调查人数:未成年人100人成年人100人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1)是否见过流浪动物

  未成年人:85%成年人75%

  (2)是否救助过流浪动物

  未成年人:61%成年人32%

  (3)是否有救助流浪动物的意识

  未成年人:75%(多由老师教导,为付出实际行动。)

  成年人:25%(多数认为没必要它可自生自灭)

  (4)不救流浪动物的原因:

  未成年人:害怕害怕被染病父母不准没见过

  成年人:害怕染病没见过没有必要没意识漠视态度

  总之,我的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但是从媒体上可看到,滥杀无辜流浪动物的行为屡禁不止,有些报道让人难以置信,毛孔悚然,人类对弱小生命的漠视与冷淡、冷酷无情已达到了一个难以相信的境界。我国还没有立法来保护流浪的动物,唉!我不知该说声么好。一句话:部分人对于滥意伤害弱小的流浪动物成支持态度,认为它们的生存权利是可以任我们剥夺的,我们不用管它们。

  三:分析流浪动物的心理

  据调查家养宠物被抛弃后它们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创伤,一般分以下几种情况:

  (1)、在被主人抛弃后或因某种原因成为流浪动物后,它们的'内心深处仍然一直信任人类或主人,觉得他们只是一时冲动而舍弃了自己,对重新被人认养报以信心,仍让相信人类使他们的好朋友,这一类即相信人类型

  (2)、在被主人抛弃后或因某种原因成为流浪动物后,它们由于受到打击太,已完全不相信人类或是主人,认为人类就是我的敌人,不再读人类报以任何信心,认为只能靠自己,人类是不可信赖的,既不相信人类型

  说明:在第一节中,所提到的流浪动物形成原因,一类原因和四类原因所产生的流浪动物为相信人类型,而二类原因和三类原因所产生的流浪动物为不相信人类型

  四、如何保护流浪动物

  如何保护好流浪动物,这是我写这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报告的原因。保护流浪动物,不是说我们要把流浪动物带到医院后,给它们治病。当然这是很必要的!但鲁迅先生说:“要救国,不能只治身体上的疾病,还要治心理上的疾病,要精神就亡。我们要教育我的后代与人民,要他们知道保护流浪动物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是我们必须作的。这样才能堵住残害流浪动物的源流,从根本上保护流浪动物的生存权利。我们还要制定保护流浪动物的法律,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流浪动物的权力。总之,要让后代知道保护流浪动物是对的,要立法保护他们。

动物调查报告8

  活动目的

  1、了解校园中的生物,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你所看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10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4、调查。沿着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调查,记录观察到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的名称、数量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5、归类。将全组调查到的生物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归类。归类的`项目和方法有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并说明归类的理由。

  6、整理。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

动物调查报告9

  一、提出问题

  近几年来,有那些动物品种从世界上消失?又有哪些接近接近绝版的动物从此新生?

  二、解决方法

  乘坐网上直达车,画出统计图得出解决方法。

  三、统计图

  名称情况寿命

  北美白狼1911年灭绝十二到十四岁

  亚洲猎豹1948年灭绝六点九年

  西非狮1865年灭绝十八岁

  四、小结

  通过调查,我发现有很多动物已经灭绝。凡曾是国家及保护动物的`作文,都灭绝过;通过以前的新闻,我知道动物也有一个墓碑,国家及动物都埋在这里,藏羚羊、恐龙鸟等曾经埋在这里过。临近死亡的动物有中华鲟、穿山*、鳕鱼、娃娃鱼等。让我们爱护动物,不要让它们的食物链断开!

动物调查报告10

  调查时间:5月4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

  调查目的:了解青蛙的现状,呼吁人类保护青蛙。

  调查人:

  调查记录: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它们一般被视为环境卫生的准确的晴雨表或指示器。青蛙小时称蝌蚪,尾巴修长,全身黑乎乎的,经过一个星期左右长出四条很短的腿,再过几天尾巴就没了,身体变壮了,身上出现青黑相间的条纹,从原来的'水域移居到水田里,开始捕捉害虫。

  在上个世纪,那时的青蛙有很多,可是由于我们本地人为了一时的口鲜,竟然大肆捕杀青蛙,并且不注意环境保护,使得青蛙的数量逐渐减少,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于是人们便使用农药,而我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农作物,影响了身体的健康。

动物调查报告11

  为尽快掌握当前动物疫病流行状态,进一步强化防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泌阳县畜牧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等对全县畜禽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调查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搞好这次动物疫病流行状态调查工作,县畜牧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全县进行了大范围地人员培训,共培训乡、村两级动物防疫人员289人,充分发挥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的'作用,为顺利开展这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调查结果

  (一)基础情况调查

  目前,全县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71万头、70.3万只、48.2万头、470万只,规模养殖比例分别为45%、62%、75%、80%。

  (二)动物疫病发生情况

  1、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1个,发病点为*乡*村委吴庄组*养猪场,发病数为76头。

  2、出现猪瘟疫点 6个,发病点分布在*乡*村委、*乡*村委、*乡*村委 、*乡*村委,发病数共为114头。

  3、链球菌病散发点6个,发病数为23头。

  (三)调查结论

  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前我县疫情形势基本稳定,只是有几种疫病在相对短的时段散在发生。但我县畜禽养殖量大、流通范围广、交易频繁,春季集中免疫抗体水平已有所下降,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动物调查报告12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

  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6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

  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

  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花、杂草、蝴蝶、蜜蜂、鼠妇、蚜虫、蚯蚓、杨树、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榆树、苍蝇、七星瓢虫、松树、槐树、蚂蚁、蜻蜓、麻雀、蜗牛等。

  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初步学会了调查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的校园就有如此多而鲜活的生命,那么整个地球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小树立认真学习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将来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最后,我呼吁:让我们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动物调查报告13

  一、提出问题

  近几年来,有那些动物品种从世界上消失?又有哪些接近接近绝版的动物从此新生?

  二、解决方法

  乘坐网上直达车,画出统计图得出解决方法。

  三、统计图

  名称 情况 寿命

  北美白狼 1911年灭绝 十二到十四岁

  亚洲猎豹 1948年灭绝 六点九年

  西非狮 1865年灭绝 十八岁

  四、小结

  通过调查,我发现有很多动物已经灭绝。凡曾是国家及保护动物的.作文 ,都灭绝过;通过以前的新闻,我知道动物也有一个墓碑,国家及动物都埋在这里,藏羚羊、恐龙鸟等曾经埋在这里过。临近死亡的动物有中华鲟、穿山*、鳕鱼、娃娃鱼等。让我们爱护动物,不要让它们的食物链断开!

【动物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调查报告动物09-05

调查报告02-24

调查报告08-06

调查报告08-09

动物园里观动物过冬08-15

环保调查报告08-12

学生调查报告08-12

调查报告概述02-24

商场的调查报告08-12

调查报告范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