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

时间:2023-12-25 16:04:4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1

  刘小川的传记《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行文简略,篇幅短小,然笔力千钧,一言一语无不凝聚着作者的独立思考。我在读的过程中,时不时会被金句击中,像“愤怒的鲁迅,文字却是平静的。这种文字风格,是三十年的血与火逼出来的”“激烈的人往往能平和,脾气大的人往往心肠好,迥异于乡愿之辈”等,细细品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童年的鲁迅,家境富裕,十三岁时,家道中落,痛苦而漫长的精神探索发端于此,到南京求学,看到矿井下“鬼一般工作着”的穷人,满街看新式陆军热闹的民众又刺激着他,价值观趋于成形。而后留学日本,他在观看日俄战争的纪实片时,发现同胞们神情麻木,决定弃医从文,医治国民的灵魂。世人眼里的鲁迅,文学家是第一位的。而作者一反常态,坚称“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决定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鲁迅的思想发轫于进化论,但并没有局限于此,看到庸众想到沙聚之邦,洞彻了殖民主义者险恶的用心,这些过人之处让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

  因庸医延误了父亲的病而憎恨中医,作者指出这是鲁迅的偏执;在鲁迅烧毁祖父的日记、大骂国粹两件事上,作者认为这“做过头骂过头了”;鲁迅把汉字、汉语视为民族衰落的病根,一度想拿母语开刀,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批评,但也委婉提到普希金、别林斯基等几代人的努力让21世纪的俄罗斯重新崛起;有时也直接批评说:“鲁迅对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穿透力是不够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军阀、反动派、封建遗老遗少以及走狗帮凶帮闲们深恶痛绝,满腔怒火化为枪、匕首向他们投刺;可对于如左联五烈士、萧红萧军,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尤其是忙里偷闲帮青年们改稿、提建议,光信件就写了3500多封。他一方面认同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敢于为民请命的“脊梁”,另一方面亮出的是彻底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决不妥协。他既是愤怒者,也是美好生活的揭示者、赞美者。

  作者凭借精湛的西方哲学修为,主要融入海德格尔的哲思来评价鲁迅。鲁迅对俄国、德国的文学与经典钟情,并渴望到德国留学,无独有偶,中国现代两大美学家朱光潜、宗白华也曾在德国求学,作为追随蔡元培倡导美育论的鲁迅最终没有到过德国,确是一大遗憾;写鲁迅直到晚年不变的动手习惯,点出雨果、尼采、列夫·托尔斯泰、维特根斯坦都是干体力活的好把式来映衬。

  写鲁迅的传记,刘小川不是唯一的,但这种表达方式肯定是唯一的。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2

  身处黑暗却向往光明,穿过密布的荆棘,踏上未知的旅途,领略人间疾苦,燃起理想的火焰。周樟寿三个字你或许会感到陌生,但鲁迅二字却着实掷地有声,他的呐喊也的确振聋发聩,成为了那无声处唯一的惊雷。

  在《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中作家刘小川以以“海德格尔式”的哲学思考体系记录了鲁迅少年至青年时期的经历,并将其思想与当下结合。而无论是本书的标题“于无声处听惊雷”还是本书开篇的“作家能称思想家的,唯有鲁迅。”我想都是作者对鲁迅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赏。而作者为何会对鲁迅做出如此评价呢?我想我们可以在鲁迅少年和青年时期找到答案......

  “迅哥儿”的一生绝对算不上一帆风顺,相反的,他的家庭在他年少时就遭遇了困境;可命运没有放弃捉弄这位朝气蓬勃的少年,他的父亲更是在不久后离世。可朝气蓬勃的少年怎会被处境的艰难吓倒,前路风浪越是惊骇,他便越是拿出那个时代少有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般超然心境与铮铮铁骨。少年的鲁迅,是不怕虎的初生牛犊,是尝尽疾苦又继续前行的无畏者。

  此后的鲁迅,赴日进修医学又遇上了恩师藤野,颇有一番少年得志而春风得意的意味......变故,也在此时发生国人麻木的一声“呜呼!”让着风华正茂的后生看见了社会的腐朽,让这沉睡的人群中苏醒了一位孤独的呐喊者。

  握起笔的鲁迅,成了长夜里无助的爱国者。他高举民主与革新的旗帜,为沉睡的民族呐喊,为反对黑暗吃人的.社会呐喊。他是彻底的爱国者,是伪善社会里的真君子。他的身影穿梭在大街小巷,他的言语回荡在万水千山,他是鲁迅,是燃烧发热的火把,是冲破束缚的开拓者,是理想者......

  时针缓缓从书中划过至今日,脚步缓缓从旧社会走来,在新时代的我们,是否也会感到无力的彷徨?我不由得开始思考:究竟困住我们这一代人的是什么呢?不知何时起,人们好似忘却了理想,每天只是盲目的进行工作、学业;而生活却早已偏离了初心。我们将自我投入到麻木的充实中,就像纪伯伦所说的:“人们走了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当今,工作好似只是为了使身上增添几分铜臭,学习也好似只是为了试卷上死板的数字,身边的一切,都在追逐内心贪婪的欲望。人性的贪婪成了主流,信仰与本心反倒成了欲望的祭品。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被几张废纸束缚着?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麻木?革新从未停止,而我们也不应止步于此,我们就应重拾信仰,担当起时代大任,让信仰之光指引前进的方向,让理想冲破世俗的束缚。我想,这就是新时代对鲁迅精神最好的诠释。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愿每一代的青年人都能挣脱时代枷锁,勇敢的在新时代广袤的天地中奔跑翱翔,成为清醒而有内涵的自我。

【读《鲁迅传:于无声处听惊雷》有感】相关文章:

惊雷于无声处作文08-21

于无声处听惊雷——浅谈如何从课题入手进行阅读教学08-17

烟草演讲稿-于无声处听惊雷08-12

烟草演讲稿—于无声处听惊雷08-13

听无声作文04-12

惊雷08-17

爱在无声处作文(精选34篇)10-25

爱处无声读后感09-13

《爱处无声》读后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