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文档下载>心得体会>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

时间:2023-12-26 09:12: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1

  打开《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我立刻就被书中的话题所吸引,于是,手不释卷、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好书。

  本书是小学金牌教师饶雪莉写给家长的,介绍如何与小学老师巧配合的互动秘籍,很值得家长和老师共读。

  教育无小事,细节见本心。书中包含24个最让小学生家长和老师困惑、揪心的问题,如:为何孩子上课不发言?孩子专注力不够怎么办?孩子不爱做作业怎么办……

  书中的每个话题都直戳心窝,都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琐碎细小,却让人烦恼。饶老师敞开心扉,娓娓道来,没有多少大道理,就是告诉家长作为一个老师的看法,及时给家长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找到快乐成长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让孩子度过人生中最快乐的六年。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的知道,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巧妙配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本书给我们搭建了一座桥梁,对书中的案例,我们可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下面我就针对书中讲到的两个问题做一下自我反省。

  一、孩子上课不发言,找到原因使妙计

  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里,总有一些孩子发言特别积极,老师一个问题抛出来,他们马上就能举起自己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有一些孩子偶尔举手;也有一些孩子从来不会举手发言。

  之前,我一直认为不举手发言就是上课没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才不敢举手。对不发言的同学我经常批评:“为啥别的孩子上课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你们却呆若木鸡,面无表情,不举手、不张嘴,真的有认真听讲吗?”批评之后有改变吗?该不张嘴的还是不张嘴,该不发言的还是不发言,实在让人很苦恼。

  饶老师说:“孩子上课不回答问题,有很多原因,比如:老师上课不精彩,不够吸引;孩子天生性格内向胆小,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完美,孩子凡事谨小慎微,总担心出错;孩子曾经回答问题遭到过老师的否定或者同学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孩子上课不爱回答问题,所以当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时,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孩子,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首先找到孩子不爱发言的原因。”

  通过书中案例,我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多花一些心思去了解孩子,使用一些技巧去改变孩子,不再一味地去责备孩子。

  老师与家长巧配合,让孩子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自信。如果我们努力了,孩子依然不爱发言,我们也不必太过焦虑。孩子上课不爱主动回答问题,并不代表他长大了就是一个不会和人交流的人;同样,从小总是发言积极,擅长表现的孩子,长大了不一定就是个很懂社交的人。

  二、书包里的教铺书,一本就够

  有一次我帮本班一个生病的孩子提书包,一只手去提,硬是没提起来。掂着如此沉重的书包,看着孩子们小小的身躯,此时我才理解孩子们背书包时身体为啥要前倾。

  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书包,都是妈妈用花布手工缝制的,两根细长的袋子单夸在肩膀上,小小的书包就能装下所有的书本和学习用品。

  现在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除了课本,教辅书占了主要空间。

  以前我看到别的班的学生买资料做题,自己的学生不买不做,就会想,家长会不会认为我不负责任,质疑自己的教学质量不如别人。所以让学生多做习题就成了我认为的取得好成绩的唯一途径。

  现在市场上的练习题几乎都大同小异。选择质量高的教辅书对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帮助的,确实也能减老师、家长的负担。但是教辅书要用得恰到好处,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厚越好。否则,书包会成为孩子肩上沉重的负担,题海会成为孩子睡不醒的噩梦。所以好的教辅书,每个科目一本就够。

  现在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减负。学校在教辅这一块也抓得比较严,除了配备的教辅和练习册,不允许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

  之前,练习做得比较多,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天天为学生不交作业这件事发火、郁闷。每天的作业批改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几乎占据了我的整个课余时间。可,有些学生也没有因为做的'练习多而提高学习成绩。

  所以,现在我有了新的认识,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而是要精讲、精炼。还要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题量,让孩子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现,不再采用题海战术。

  如果你问我,学生时代哪个阶段是最开心、最值得回忆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小学。那时候的我们没有过多的作业负担,更多的是和小伙伴一起开心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对于老师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兴趣爱好,让天真、可爱的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才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感谢饶老师这些用心的文字,温暖了我,也温暖了我的孩子们。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2

  女儿上小学了,班主老师向家长推荐了好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我上淘宝购买一本。今早拿到了书,一口气看完了。内容很写实也更为实用,简单来说这本书要传达的就是沟通。家长要与老师主动沟通,对老师告知的各种信息要反馈到位,有始有终。而自己从中也深受启发,于是从网上转载了本书的重要摘文,提醒自己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也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味书中精华。

  一、好老师胜过好学校

  孩子在小学时期,能进入到一所适合他的学校,能遇见一位好的班主任老师,孩子就能快乐成长。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学校,千万不能迷信学校的名气,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孩子能遇见好老师。

  二、“三心”判断好老师

  小学老师需要三心:爱心、责任心、上进心。有了这“三心”,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爱心: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不同,他们对老师有一种独特的崇拜和依恋。在他们心中,老师说的话是“圣旨”,老师交待的任务必须去完成。如果他喜欢哪位老师,就会特别听话特别认真地去学那门功课。

  责任心:小学班主任如果是30岁左右的女老师那就是最好的。真正留在教学一线的男老师们往往是无所欲求的,总是得过且过。

  上进心:真正的好老师绝对是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上进心指的是“不断的求知欲和探索心”。

  三、孩子提前入学未必好

  孩子就像小苗苗,有他自然成长的规律。做家长的,何必硬要去打破这种规律,缩短孩子的童年生活呢?学校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首先重视的,一定是那些综合素质强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能很快成为老师的小帮手,班里的顶梁柱。所以父母要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因为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让孩子错过正常的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教师节送不送红包?不重要!

  如果你真的尊重老师,送不送红包只是一种形式。如果那个老师真值得你尊重,他收不收红包都会一样地对待你的孩子。给老师送红包的家长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洁”的,真心实意想表示感谢和祝福;一类是“不纯洁”的,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色彩。送与不送,并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学校里老师传授一样的知识,不可能只给送红包的小孩讲课,也可能只给送红包的小孩改作业。送与不送,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

  班里的小孩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老师过于偏心,孩子们一定会有不满,告诉自己的家长,老师不是傻子,也不可能因为照顾你的`孩子,去面对过多的质疑,成为闲话的靶子。如果你是真心想表达对老师的感谢,送红包也是有技巧的,既然决定给老师送就要让老师收的安心,最好的办法是装在一张贺卡里,并在贺卡上写上祝福的话语。如果老师退回来,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礼物、鲜花都可以,总之,能表达你的心意就行。

  其实给不给老师送红包,真没那么重要,家长自己开心就好,想送就真心诚意地去送,不想送也别虚情假意,送了心里又堵得慌。老师最开心的是什么?不是你曾经送给他多大的红包,而是等你孩子毕业后,你还能称赞他是个好老师。

  五、家长越热情,老师越害怕

  作者观点: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很微妙,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最好保持一个尊重的距离,做最熟悉的陌生人。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见到老师,礼貌地问候;遇到问题,谦虚地请教;交流孩子的情况,耐心听取;孩子获得了好成绩,表示感谢。与老师保持一种不疏不近的距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空间成长。

  六、家长越坦诚,老师越真诚

  如果孩子的错误牵涉到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老师说不定会有所隐忍,除非家长表明态度,老师才会放下戒心。如果你还能遇到一位敢于坦诚告诉你孩子在学校的问题的老师,你应该庆幸你遇到了一位好老师;而你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也应该及时与老师交流,毕竟学校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改正。

  如果老师向你反映孩子的问题,你不认同,那就要客观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和老师协商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发现老师对你隐瞒孩子的错误,也无需责怪或埋怨老师,只要主动向老师表明你的态度,让老师放下戒心,老师就会毫无顾忌地向你汇报孩子的所有问题了。

  身为教师的自己同感深深!

【读《别让孩子伤在小学》有感】相关文章: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读后感08-24

别让荣誉伤了孩子08-17

感伤在秋风中初一作文08-14

祝福:谁让我的忧伤在天空起舞08-13

别让创意“睡”着了08-17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08-01

读《别让猴子跳回背上》心得体会08-24

读《孩子》有感08-18

别让课文失掉灵魂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