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党政资料>事迹材料>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时间:2022-07-25 10:00:49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1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精选11篇)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1

  宣讲人:康复科 王颖

  爱岗敬业于心 诚信奉献于行

  今天,走进道德讲堂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爱岗敬业于心,诚信奉献于行。滦县人民医院康复科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在任秀云主任的带领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直保持着爱岗敬业于心,诚信奉献于行的服务宗旨。

  任秀云,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20多年来,一直默默工作在临床一线,用自己火热的爱心、精湛的医术和敬业奉献的精神,为无数病人解除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尊敬和爱戴。众所周知,在医院里的各科室里,针灸推拿工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作。任秀云主任面对来诊病人,不但要有高超的医术为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而且还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亲自为患者作治疗,并且每一个病人都有很多道治疗工序,每天要把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的银针一针一针准确无误地扎在患者穴位上,可以说是一项集医生和护士为一体的工作。每天都没完没了地象"机器人"一样埋头在治疗室里转来转去为患者治疗。

  任秀云主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仅是领导的得力助手,更是单位上的业务技术骨干。团结里有一位下岗家庭的老病人,中风后出现吞咽困难,拖了1年多没有治疗,患者每天只能靠喝稀粥和豆浆度日,任主任知道后,就答应给他做免费治疗。头皮针一个疗程不到病人吞咽就有了明显改善,2个疗程下来已完全恢复了正常。现在,米饭馒头、大饼油条,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2013年5月18号,任主任接到医保中心王春霞主任的电话说:接卫生局通知康复科住院的病人暂时不给报销了,任主任很着急,从网上找到关于"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相关文件,写了一份康复科建病区以来治疗的详细资料递交卫生局,几经周折,终于从唐山市卫生局拿到文件使我院成为康复患者住院治疗的定点医院,为患者争取了在康复科治疗能报销的机会。把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这类弱势群体得到真正的实惠,使国家惠民政策得到真正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任主任平时经常叮嘱我们,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于康复训练的患者来说我们就是教练,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教上百遍,患者下次来还是不会做,我们不能烦,不能急,不能嚷,拿出百倍的耐心对待我们患者,家属都受感动的说我们都没有你们这样的好耐心。康复科的工作性质一个人负责十几个病人的治疗,即使治疗师休班时也要把需要治疗的患者由其他人代替治疗加班加点是常事,人歇病人不能歇。任主任常说,病人住康复科就是为了康复来了不管我们多累也要尽量满足患者的治疗要求。我们做到了,也同样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同时也用良好的治疗效果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从医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维护病人的安危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为了病人的安危,一心扑在事业上,视病人为亲人,和蔼待人,耐心细致做好每一项工作,力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不留缺憾。特别是近2年成立了康复病区,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可任秀云主任从没有因为忙碌而与病人发生过争吵。医为人之司命,不精则杀人,在工作中,任秀云主任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康复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因此她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每年都参加国家及省内举办的各种康复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在工作中,任秀云主任在继承针灸等传统治疗的同时,将进修所学的先进治疗技术应用到临床中去,先后取得两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开展痤疮治疗、脑瘫治疗、偏瘫、截瘫康复治疗等新技术,于2007年被县政府授予滦县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唐山市卫生局授予唐山市百名名医称号,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

  赵先生,男,40岁,2013年12月31日确诊为急性脊髓炎,双下肢运动神经受损,丧失行走能力,膀胱及肛门括约肌麻痹,无法自主排便。经过半个月的住院西医治疗,虽然能够站立,但是依然无法正常行走及自主排便。医生告知后期需要自己康复。经过多方询问,唐山市里的康复机构都没有接收,最后联系到滦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患者报着试试看的心情住进了医院。

  该院康复科的任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周详的康复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住院期间,结合针灸、按摩、器械训练,行走能力逐渐恢复,同时,仅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自主排便能力恢复,压在患者心头的石头终于排除,因为这种病如果恢复不好,可能导致终身导尿,将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鉴于此,患者对于滦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的任主任及所有医生、护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及不尽的感激。

  当病人和患者家属表扬她时,任秀云主任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汗水,为患者的健康幸福能做一点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她的质朴,她的敬业,她的风格,正如和风细雨般,默默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2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知道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非常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积极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起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婚蜜月。2012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返回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2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3

  罗玮,女,汉族,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四川永隆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她是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利用康复期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广元市建起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志愿来到灾区全力救助受灾群众,用感人的义举书写美丽青春。

  2005年的一天,正在成都打工的罗玮,从媒体上得知四川省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坏死急需换肝,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但捐肝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手术失败或者留下后遗症,都将威胁罗玮的健康和生命。而此时国内尚无一例无偿捐肝者,她甚至写下了遗书:"如果我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健康的器官......"罗玮的决定起初遭到家人和朋友的坚决反对,父母和哥哥专门赶到成都硬把她带回了广元。面对家人和朋友的强烈反对,罗玮耐心说服他们,最终取得大家的支持,成功地为廖红霞捐出一叶肝脏。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她和廖红霞均恢复良好。罗玮无偿捐肝的义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她康复期间,各界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治病和营养开销外还剩3万余元,她又通过募捐,在广元市郊区建起了第一家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困难。2007年以来,她又动员家人拿出自家的房屋补偿款8万余元,在广元市龙山镇大牟村、双河乡场分别建起了"罗玮留守学生之家"。她还向社会发出倡议,争取3年内让全市所有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有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园。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罗玮一方面安顿好托管中心老人们的临时住所和生活,另一方面主动到广元市072医院当志愿者,奔赴青川重灾区救助群众,并陆续接收青川受灾老人和儿童300余人到托管中心临时安置。2008年5月,在抗震救灾中她光荣入党。2009-2012年,她帮助剑阁县的乡亲们引资数百万,利用闲置土地,带动村民们种植核桃3000亩,大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罗玮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创优争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4

  王结,男,回族,197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残联盲协主席,爱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

  13岁时的一场飞来横祸,让王结双目失明。面对人生的不幸,他以超常的毅力,借助盲文和录音自学考取大学、攻读研究生,在自己事业有成时,大力帮助其他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王结原本在西吉县医院上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为了帮助更多盲人走出一条生存之路,他下决心创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他带领几十名从没出过门的山村盲人,来到县城接受培训,寻求光明之路。按摩技艺需要大量实践,王结就让学员们在自己身体上练习。为了让学员们尽快就业,王结放弃固定工作,带领盲人兄弟姐妹去银川创业。他联系有关部门,搞调研,选店址,为了节省费用,有时晚上就睡在银川市中医院走廊的长条椅上。1999年9月,"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在银川亮相;2001年7月,王结创办的宁夏爱德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诞生。这是宁夏第一所残疾人职业学校,吸引了各地渴望自食其力的`残疾人前来学习。学校以保健按摩培训为主,同时开设计算机应用、工艺品制作、SIYB创业培训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培训项目。学校开办12年来,王结共培训残疾人等各类人员7000余人。帮助4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梦想,300多名学员成功创业。

  王结热心公益事业,虽然家庭并不富裕,至今还与妻子住在出租房,但他为特困学员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及各类爱心捐款达50余万元。2003年非典肆虐,他为一线医护人员捐赠3万元的医疗按摩卡;汶川、玉树、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他先后为灾区捐款4万多元。他经常带领师生到社区和福利院为困难家庭、孤寡人员义务查病、治病。2003年,爱德盲人按摩诊所员工金芳明查出患先天性心脏病,拿不出2万多元的手术费。王结知道后马上带头捐款5000元,其他按摩师也纷纷解囊,帮助金芳明顺利地做了手术。宁夏南部山区的盲人马世清、银川市民谢宝华,均在王结的无私帮助下,开办起自己的保健按摩所,脱贫致富,创业成功。王结的事迹被写入宁夏党史和地方中学课本,一位著名诗人称赞王结道:"不怨苍天不低头,潜研科技写风流。眼盲不信前途暗,心路光明耀九州。"

  王结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5

  刁娜,女,25岁,山东省烟台市南山国际旅行社龙口分社业务部副经理。2011年“山东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2011年10月23日傍晚5点多,天色阴暗,空中飘着小雨。刁娜和爱人下班开车回家途中,突然发现前方路中有一个模糊的东西,像是一个人。车子小心绕过时,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刁娜才看清是一名女子倒在地上,满身是血。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车流如梭。“天这么暗,她会不会被车轧到?”刁娜脑中闪过一丝担心。“停车!”夫妻俩几乎同时作出决定,将车倒了回去,二人下车仔细查看女子受伤情况。因为不懂急救知识,不敢轻易移动伤者,两人就站在受伤女子前方,迎着驶来的车辆,用自己的身体为她筑起一道防护墙。他们不停地打手势、喊话,指挥过往车辆绕行,并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120还没有来,天却彻底黑了,过往的汽车都开启了车灯。为了给过往车辆更明显的提醒,刁娜的爱人回到车里拿警示牌,刁娜一人站在雨中指挥过往的车辆。这时,一辆轿车径直冲了过来。虽然在司机看清刁娜的一瞬间,猛打了一把方向盘,但还是晚了一步,刁娜被挂倒在地。“当时天已经很黑了,又下着雨,可能司机视线不好,直接就冲这边过来了,因为怕伤者被第二次碾轧,我当时本能得就挡在前面,啥都没想”刁娜后来讲述道。

  救护车赶来了,将受伤女子和刁娜一起送往医院。拍片后发现,刁娜右腿严重骨折,需要立即手术。被救女子受伤更为严重,车祸造成她十根肋骨骨折并颅内出血,幸亏发现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做完手术后,刁娜连续发烧好几天,每天都得依靠大量止痛片来缓解术后剧烈的疼痛。但她说对救人这件事,从不后悔。刁娜说,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温暖,一条腿能换回一条命,值!

  刁娜以及家人以为这件事就此过去了,也从不曾想过要对外人提及。3天后,一名当地记者到医院体验生活,在与救护车司机聊天时偶然得知了刁娜救人的`事迹,立即进行了报道。随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纷纷跟进报道,刁娜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成为“小悦悦”事件导致的“道德寒冬”里一股最为温暖的正能量,广大网友盛赞刁娜“不但人长的美,心灵更美”,并亲切地称她为“最美女孩”。

  11月11日,刁娜在出院前做的最后的一件事情,就是坐着轮椅,去看望她救下的王园园,把社会各界捐给她的1万元善款转赠给了王园园。

  2011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女孩车流中舍身救人”为题对刁娜的见义勇为进行了报道。12月4日晚,由中央电视台和全国普法办联合举办的“法治的力量——2011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揭晓,刁娜获得“2011最美中国人”称号。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6

  沈星,男,1981年6月出生,生前系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营职参谋、上尉军衔,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2012年5月11日,沈星请假回山东青州,为准备毕业论文收集相关材料。2012年5月13日10时许,青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生王鸿昊在青州市南阳河不慎落水。途经此地的沈星听到呼救声后,奋不顾身立即跳入水中实施营救。他一次次将王鸿昊推向岸边,由于水流湍急、河堤坡陡湿滑,王鸿昊一次次从河堤滑下来,经过沈星数次奋力推举,在闻讯赶来的一名妇女和中年男子协助下,终将落水学生营救上岸,但沈星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在军地共同搜救下,沈星被救捞上岸,但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当沈星被打捞上岸时,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他仍然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他用生命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

  沈星同志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挂在他宿舍台灯上的小卡片,写着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的称号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感召,蕴含着把优秀的人、高尚的人引领凝聚到一起的无穷力量!”。沈星同志是一个奋发有为、恪尽职守的人。每次岗位调整都能很快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先后参与编写了6项教学规范和教材,2套教材分获二炮一、二等奖,发表多篇教学理论研究文章。沈星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根植头脑、融入血脉。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洗衣服挑水打扫屋子。沈星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组织策划同学“保卫母亲黄河”活动,自行车骑行1000多公里,力所能及开展社会调查和宣传活动。

  沈星的英雄壮举,感动了古城青州,感动了齐鲁三秦,感动了神州大地。驻地数万群众自发到英雄牺牲的地方点亮烛光、敬献花圈、谱写诗歌,通过各种方式沉痛哀悼英雄、追忆英雄。追悼会那天,200多家党政、企事业单位敬献花圈,近10万群众自发沿途送别。

  英雄逝去,精神长存。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10多家主流媒体深入报道沈星事迹,新闻联播节目以3分钟时长在提要和头条中播出,网络点击量超1000万,跟帖评论达10余万人次。2013年3月,沈星的英雄事迹被西安电影集团拍摄成专题片《一道星光化彩虹》并进入院线公映,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

  为弘扬英雄壮举,二炮党委和山东省潍坊市委分别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沈星先后被军队系统追授“第二炮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热爱人民好军官”荣誉称号;山东省、陕西省分别追授他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见义勇为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团中央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7

  解黎明,女,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山西临汾供电公司离休干部。

  解黎明作为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耄耋老人,15年间,将自己近一半退休金拿出

  来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共捐资13.7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50名,贫困家庭33户。她已将助人为乐、奉献社会作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1985年,离休以后的解老,本该享受平静的离休生活,可和老伴儿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贡献。2000年7月1日,解黎明和老伴向临汾市尧都区区委和临汾供电公司党委写了一封信,以书面形式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两位老人离开人世。2002年6月,与她相濡以沫58年的老伴儿因病去世。7月1日那天,她压抑着丧夫的悲痛,仍按时把2000元送到临汾供电公司机关党总支部书记手中。

  老伴去世之后,解老的捐助更加频繁。她把自己家中的衣物和一台电视、一台热水器捐给了贫困山区,到临汾市妇联认领了5名失学女童,帮助她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2006年,解老决定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山西省内贫困县的`大学生。2011年,解老再次承诺:每年再拿出1万元,资助十户贫困家庭。今年3月,88岁的解老参加完山西省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返回的途中,路过家乡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带头捐资1万元,用于家乡水源建设,美化家乡生态环境。

  38载青春献岗位,27年夕阳红似火。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离休生活,她却开始了为民服务的新征程;原本应该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她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失学儿童;原本能够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富足,她却为贫困家庭倾注了满腔热情。解黎明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解黎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8

  龚全珍,女,汉族,1923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莲花县甘家小学原校长。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龚全珍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扶贫济困,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龚全珍是已故老红军、开国将军、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的夫人。1957年下半年,甘祖昌主动请辞解甲归田,返回家乡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做起了农民。甘将军逝世后,龚全珍用实际行动延续将军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生活并不富裕的她,经常捐款捐物帮助贫困学生。2003年,她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发现该校图书室书籍匮乏,立即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该校。不久后,她又捐出2400元资助县关工委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她捐助的学生达百人之多,捐款金额10余万元。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龚全珍经常说:"我没有特殊身份,但有一份特殊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为了这份特殊责任,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

  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没有人记得老人家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

  2011年,琴亭镇组建"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甘将军离世后,她曾在县幸福院度过了5年。期间她从不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打扫卫生、照顾他人,并拿出生活费给大家买营养品。

  龚全珍荣获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9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08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积极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10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平凡的.恋爱经历。2005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00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08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09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坐在屋外晒太阳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好儿媳,话匣子就打开了:“要是没有这个好儿媳,我这把老骨头可就没有这么舒服了!以前日子穷,为了这个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没钱吃药。现在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 篇11

  陈叶凡,女,现年11岁,为天水市麦积区区府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该生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班干部,曾任文体委员、学习委员等,从三年级开始至今一直担任班长,同时任学校少先大队大队委。她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同学们眼中的佼佼者。

  一、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

  在学习上,她刻苦好学,勤于动脑。从一年级到现在,各科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上课时她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还经常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读书成为了她课余的一大乐趣,而且读书的范围宽、种类多,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每天看书几乎成了她必备的精神食粮。她不但自己看书,而且还主动把一些优秀图书借给同学看,多次为班级“书香园地”捐书,曾两次获得学校“书香学生”称号。她写的作文多次作为范文在班级或学校传阅。她的作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全市2008年“华天电子杯”环保征文比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作文《道北什字的新变化》获2009年麦积区“城管杯”中小学生征文一等奖,她以“5.12”地震为题材撰写的作文《臂膀撑起生命的蓝天》曾发表于《天水晚报》。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电脑之星等。

  二、勇担重任,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作为班长,她不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而且是同学们的小当家,不仅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经常协助老师做一些班级的事务工作。她还经常帮助学困生温习功课,分担了老师的负担,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小老师”。她积极献计献策,勇于创新,将班级的学习风气搞得红红火火。在“做环保小卫士、为洁净校园做贡献”活动中,她发动全体队员行动起来,使得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早到晚归,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待班级的活动,她同样一丝不苟,在班级元旦联欢会等各种活动中,她积极主动帮老师布置教室、编排节目、撰写主持词、担任主持人并带头表演节目,使每次活动都有声有色,充分调动起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

  三、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

  陈叶凡同学不但学习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而且还是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对于长辈很有礼貌,在学校见到老师总是主动上前问好,在校外见到老师也很热情。对待同学也是一样,她虽然是班级的班长,学校少先大队的大队委,但她在同学面前却从来没有“官架子”,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同学们都愿意和她在一起游戏、学习,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文明礼貌小标兵。在家对待父母也很孝顺,总是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替父母分担。她对待自己的亲属或邻居的长辈也很有礼貌,邻居们老夸她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四、传递爱心,助人为乐

  在2008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她积极带头并动员同学们采取现金和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受灾同胞捐款。去年,学校组织为一位患重病学生母亲治病,她也是带头把自己平时积攒10元硬币全部捐了出来。有的.同学生病或受伤了,她总是想方设法带领同学们去看望慰问,并帮助同学补上落下的课程。她把班集体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她用班费购买巧克力等作为奖品,奖赏在学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光的同学,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他大胆管理,主动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她不但学习优秀,英语、音乐、舞蹈等方面也都表现十分突出。在班级2010年庆元旦演出活动中,她和同学的英语情景剧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她还学拉丁舞、电子琴、声乐,通过了拉丁舞铜牌和银牌的等级考试,参加了甘肃省第七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荣获幼儿和少儿组两个第一名和一个第二名的好成绩。还2008年参加了麦积区首届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多次参加国旗下的演讲。多次在学校开学典礼、庆“六一”大会和2009年麦积区第三届少儿艺术节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学校每年组织的“六一”文艺演出上都有她的节目,拉丁舞、诗朗诵、合唱等都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曾获得学校“艺术之星”奖。

【道德讲堂活动模范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01-12

村道德模范事迹材料01-16

道德小模范事迹材料01-15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04-21

关于道德模范事迹材料03-11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4篇01-13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0篇01-13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1篇01-13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2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