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话题作文>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时间:2023-02-22 07:20:50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
  
  作者/辽宁张宏强
  
  辽宁张宏强
  
  【话题引入】
  
  2012年3月,微博上流行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中的杜甫图像被恶搞,仰天沉思的杜甫被涂鸦,或开摩托车、骑马,或摇着蒲扇卖西瓜,推着超市的推车购物,甚至化身程序员开发手机应用软件……
  
  杜甫最近真的很忙,忙到几乎所有的大陆媒体都在以不同视角、不同心态、不同的表现形式思考今天的杜甫为什么这么忙。众多微博网友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又折射了当下人们形形色色的心态。
  
  【各方观点】
  
  1.恶搞“杜甫很忙”,拿杜甫这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人“开涮”,以及众多媒体的炒作和公众的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折射出了现在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
  
  2.恶搞杜甫无疑也暴露了现代教育的缺失,为什么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无聊感丧失了自豪感?如何教会孩子仰望优秀的传统文化及其代表者,这是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3.杜甫草堂有关人员认为: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这种方式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
  
  4.河南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认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5.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
  
  6.“杜甫很忙”近期再一次爆红,主要原因可能是社会压力过大,很多学生和上班族借此娱乐消遣一下,毕竟此次疯狂传播的途径是微博。
  
  7.“杜甫很忙”爆红也有“穿越剧”的影响,面对穿越剧的疯狂上映,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穿越”,但是苦于没有条件,微博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便捷的方式。
  
  杜南很忙网民很闲
  
  张鸣
  
  以流民图著称的蒋兆和先生,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创作的一幅杜甫行乐图,居然会在网上走俏,以至于刊登这幅画的高中语文课本因此而脱销。只是,网民们并不是在欣赏这幅画的神韵, (作文大全 www.fwsir.com) 而是为了涂鸦恶搞。以蒋先生创作为模本的杜甫,层出不穷,愈出愈奇。杜甫手里有了狙击步枪、机关枪,胯下骑马、骑摩托,甚至坐上了坦克,推着超市的小车购物。的确,这个样子的杜甫,的确很忙,忙得分身乏术,近乎成了孙猴子,有无数个替身。估计,这样的涂鸦,正未有穷期,还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其实,很忙的杜甫,不过是课堂上中学生的杰作。在小的时候,这种事我也常干,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闲极无聊,就对课本上的人物进行改造,添几笔胡子是最常见的,有时还在他们屁股底下加上马或者自行车,顺便给他们跨上一支驳壳枪,也是常有的事。这样的涂鸦,被发扬光大,弄到网上,就是今天的杜甫很忙系列。应该说,今天的学生,画画本领比我们那时高,画的很是那么回事。今年据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这样的涂鸦,也算是一种纪念。只是,这样的纪念似乎有几分对先贤不恭,实在是让杜甫老先生太忙了一点。从侧面反映出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课,实在太无聊。课本没有吸引力,老师的讲授更是倒胃口。不管什么文章,哪怕是诗,也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是修辞格,字、词、句。把好端端(当然也有不怎么样的)的文章,凌迟成了一堆碎肉和烂肉,然后再让学生吞下去。以至于学生对课本上的作家,无论古今,都没有什么好感。当然,也随之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虽然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但因为课堂学习而丧失阅读兴趣的人,还真不少。也不是没有老师试图改进,但没办法,考试就按这个模式来,老师突破一下,学生兴趣可能提高了,但没准分数就下来了,学校和家长都不同意。
  
  最可悲的是,即使是这样的涂鸦,也没有多少创意,不过就是给原图上的人物添加零碎,再离谱,也不过是低水平重复。我们的教育引发的创造力低下的毛病,使得我们的学生即使在恶搞的时候,都缺乏创意。悲夫!
  
  (摘自《广州日报》)
  
  【点击】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根源,“杜甫很忙”系列恶搞的出现也是如此。文章在鲜明地指出这种恶搞实质是“对先贤不恭”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由中学生发起的网络恶搞实质反映了教育的悲哀,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太无聊”。由学生对语文教材中一幅插图的恶搞,引发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转移的思考,是我们反思教育和教学的很好切入点。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
  
  陆尚
  
  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很忙”,在网络蹿红,然而他被广大网友追捧的缘由并非他的千古名句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是无数在微博和帖子上疯传的关于他的五花八门的涂鸦图片。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还在筹划之际,杜甫却以此种方式先火了起来,对此不知该感到欣慰还是忧虑。
  
  据悉,网上传播的“杜甫很忙”的涂鸦是以人教版高二《语文》上的杜甫《登高》一诗的配图为原图进行“创作”的。这幅由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中,大诗人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尽显其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而在网友们的笔下,杜甫这一忧国忧民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了,不但被“穿越”到现代骑自行车、打篮球、打CF实战游戏,在电脑上写诗、在路边摆摊卖西瓜,还变身为火影忍者、骑着扫帚的哈利·波特,甚而突破性别变成了妖娆的美女……可谓极尽想象之能事。有网友开玩笑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快脱销了”,人们对于涂鸦游戏的热衷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遭遇恶搞的又岂止杜甫一人,此前李白、辛弃疾、雷锋等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都曾成为网友们消遣的对象,被极度娱乐化和消费,引发猛烈的网络集体围观热潮。曾几何时,网络恶搞已成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而对此,甚至有人声称:没被涂鸦过,就不算是“大家”,“娱乐一下大众,无伤大雅”。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这些“娱乐”事件中,“大家”和“偶像们”俨然成了娱乐大众的玩偶,成了人们恶搞和释放压力的对象,在其形象、尊严和声望被狠狠地丢到了一边的同时,其身上具有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也被无情地消解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应该说,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们为我们灿烂、丰富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身上也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力量。随便对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大家进行涂鸦、恶搞、丑化,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文化的淡漠和文化素养的欠缺。对于文化我们要怀有敬畏之心,对于为文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名垂青史的个人更要敬重和感恩,岂能将他们作为娱乐大众的对象?笔者呼吁,对给我们创作和留下了很多美妙篇章和诗歌的大诗人杜甫多一些敬意,少一些亵渎吧!请尊重我们的先人和文化!
  
  (摘自“中国新闻网”)
  
  【点击】
  
  杜甫为我们的民族留下的优秀作品是经典,他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没有杜甫,我们难以读到那么丰富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现实之作,然而,恶搞却让诗圣杜甫蒙尘,这不能不说是民族的悲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不懂得尊重英雄的民族是可耻的”,同样,一个没有经典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不懂得尊重经典的民族也是可耻的。
  
  “杜甫很忙”是因为我们很忙
  
  汪忧草今年适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传,他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劳齐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妨说,“杜甫很忙”,折射的恰恰就是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杜甫很忙”也就是我们自己很忙:忙于生计,忙于应酬,忙于炒作,忙于游戏,忙于走街串巷,然后,就把当下的生存环境的感受“再创造”到对杜甫的理解上。
  
  犹记得前两年,网民们“恶搞”唐诗,于是乎——李白诗作《赠汪伦》被改写成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河中喊救命。扑通一声跳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孟郊的《春晓》被改成了“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李白名篇《望庐山瀑布》被改写成“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则被改成:“金莲家里寻常见,阳谷城内几度闻。正是饥肠辘辘时,排队掏钱又逢君。”这些“恶搞”,非但没让唐诗从此失去魅力,反倒更有亲切感,让李白、杜甫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因为这些“恶搞”其实是在当代语境下“重构”唐诗,而不是不怀好意的亵渎。
  
  同样,这几天网络上关于杜甫的涂鸦,也是网民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对1300年前的一代诗圣做出的解读和调侃,即便是恶搞,也没有恶意。可能有些杜甫的画像有失庄重,也无伤大雅,只是让正襟危坐、苍白刻板的诗圣走下了神坛,走入了今天的现实社会,从而让杜甫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有人说,这是娱乐精神下的蛋;也有人说这是一场集体性怀旧;卫道士们也许还会上纲上线,做义愤填膺状。“大河网”就报道说,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马新朝说,我们绝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言下之意,网民们“杜甫很忙”的涂鸦似乎践踏了“民族底线”。
  
  这些不同解读,其实也恰恰说明了当今中国文化的多元,说明了社会的包容性,这是中国进步的一个标志。杜甫是我们民族精神性的财富,但每个人对于经典的理解和态度并不相同:有人尊重,有人游戏,都无不可。对于经典,对于杜甫,不应该只有一种神圣和敬畏的态度;对于经典的理解和态度,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有人尊重,也可能有人不以为然,这都很正常,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如果对经典只能有一种态度,那才有问题。所以,恶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恶搞,或者只有恶搞。
  
  (摘自“荆楚网”)
  
  【点击】
  
  网络出现“杜甫很忙”这一现象是多元文化时代的正常现象,这是一种别样认识,也让我们多了一种认识事物的角度。“忙”的时代,必然使人产生“忙”的心理,那些“忙”的人也必然会找到一种释放的出口。从人性出发,从文化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思考某种传统文化的变式,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当然,我们对优秀传统,对经典文化可以多元解读,但不能恶搞,还应该保持“民族底线”。
  
  【针科支】
  
  杜甫很忙,折射出
  
  语文教育的缺陷
  
  周舜莹
  
  “习过武,变过性,学过魔法算过命;扛过枪,种过地,贫困时期唱过戏;打过球,卖过萌,有过真爱有过情;卖过唱,送过水……”杜甫如今俨然成了网络红人,忙得找不着北。
  
  在诞辰1300周年之际,杜甫以如此被恶搞的形象重新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中,推崇杜甫文化的人,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这场涂鸦杜甫的热潮,是又一次的网络狂欢。它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法,让大众暂时释放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杜甫很忙”的幕后推手,是人们对快感的追求,担当了现代社会“安全阀”的功能。缘此,对待这场娱乐盛宴,任何板起脸孔的攻击都显得破坏情趣。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网络上表达的自由,更加反映了一些事物在人们心中的真正地位。学生们背诵大量诗歌名句,究竟是为了应试,还是出于热爱,不言自明。学子们了解杜甫,究竟是为了更好地作题,还是因为崇拜,不言而喻。当经典成为了灌输的案例,便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当经典成为了应试的工具,便易成为嘲弄的对象。严肃的事物不再被认真对待,经典便难以保持原有的地位。杜甫很忙,事实上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的缺失之表现。
  
  “今天上课,我们讲杜甫……杜甫是哪个年代的?生平事迹?这句诗怎么翻译?”“这首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台下低埋的头终于抬起,因为这可能是考试题。学生和老师同样无奈,因为考试,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通通被标准化。“沉郁顿挫”,整齐划一的作答,很正确,却让学生原创性的真实感受不能发挥。不是发自内心地认识杜甫,不是发自内心地感受杜甫,怎么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与评价杜甫?“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圣”,如果仅为考试填写的答案,只不过是一句考完就会被贬值的话而已,很容易被遗忘和颠覆。杜甫年代、李白生平、苏东坡思想感情……苍白的字眼频繁出现在考卷之上,只会越发招致反感。
  
  网络时代,大众毫不掩饰对快乐的追求,不怕解构经典,只怕失去乐趣。嬉笑伪崇高,口径一致。但是,与打倒一切伪崇高相比,打倒一切崇高更加可怕。对待那些严肃的事物,还是保留一些认真,一点尊重为好。如果现代语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应试,却失去了对严肃经典的兴趣与尊敬,只能是小学而大遗。杜甫很忙的背后,反映了一些事物在大众心中的真正地位,折射了现代语文教育的缺陷。
  
  (摘自“人民网”)【感悟】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原因,本文作者认为恶搞杜甫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应试:“现代语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应试,却失去了对严肃经典的兴趣与尊敬,只能是小学而大遗”。见解深刻。
  
  【新题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721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4.6%的受访者感觉当下青年缺乏真实沟通。青年缺乏真实沟通有哪些表现?48.6%的人认为表现是“线上沟通顺畅,线下真实沟通次数匮乏”,41.8%的人选择“与人沟通时,常常拿出手机,发短信,刷微博等”,35.7%的人认为“与人沟通时,害怕眼神交流”,还有32.2%的人认为“与人沟通时,常常冷场”。
  
  有人模仿泰戈尔的诗句,写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这段话,道出了现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问题。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杜甫的一天很忙,杜甫为什么这么忙】相关文章:

杜甫很忙作文:挺立的信仰08-15

《绝句》(杜甫)08-16

杜甫的古诗08-21

杜甫的诗句08-12

杜甫:赏析08-16

经典杜甫语录11-23

杜甫的语录11-29

杜甫经典诗歌02-14

杜甫《绝句》试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