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旧大纲卷和上海卷

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旧大纲卷和上海卷

时间:2023-02-26 10:37:06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旧大纲卷和上海卷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旧大纲卷和上海卷
  
  作者/ 马俊强
  
  全国旧大纲卷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卷精神】
  
  从命题类型来看,今年全国旧大纲卷的作文命题仍为材料作文。从命题思路来看,今年的这道材料作文命题就属于“关注人生成长”类命题。显而易见,若考生能从正面立意,紧紧围绕“只有甩掉多余的顾虑,注意力集中,才有能力挑起担子并完成任务”这一材料的核心含意展开命题立意,则均在“符合题意”的范围之内。其中,“顾虑”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将之注释为:“困担心对自己,对别人或对事情不利而产生的顾忌和忧虑”(组词有“打消顾虑”“顾虑重重”)。需要注意的是,“顾虑”本身是个中性词,并非所有的“顾虑”都不可取:但本题强调的是“甩掉多余的顾虑”,修饰语“多余的”不可或缺。“多余的”三个字,可以界定为不必要的、干扰性的、不可取的:“多余的顾虑”,具体可指人情世故、利害得失、面子问题、他人评价、自我期待等顾虑:若顾虑过多,则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束缚、一种障碍,难免使人畏首畏尾、战战兢兢、裹足不前。其中,“注意力集中”这一短语,即指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心神专一、专心致志、专心注意等。其中的“担子”,可以是学业方面的、事业方面的、责任方面的、追求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生命方面的等,是值得人们用心用力去承担的一切。
  
  【最优佳作】
  
  今心
  
  甘肃一考生
  
  林清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我想,是啊,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以全心全意、集中思想、心无旁骛的态度为人做事,那么,结果也应是遂心如意的。
  
  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站在泥泞的田间,那双溜滑的鞋子让我们很难挺直站稳;而当脱下鞋,卷起裤脚,重新回到那片土地上时,你顿时觉得有一种稳重之感。你的脚的每一根神经都感受着泥土,你的脚像大树一样有牢固的根基。也因此,你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实在。那样一步一步地走来;也因此,你没有了负担,不再害怕滑倒,走得很专心、很踏实。最终,你踏过了那片泥泞的土地,感到一种成功,而这种成功来源于你的全心和专一,来源于心无旁骛的境界。
  
  苟子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我们就应像蚯蚓那样全心、专一。
  
  首先,就是要心静。只有在静中,我们才可屏气凝神,用一股浩然之气,全心地对待一件事,也因全心而忘我。就如有一泓清泉,一片叶落于其上,顿时水面起伏,但泉的深处,却安谧静止。这也说明,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自己始终要有一颗沉静之心,才可能有所作为,才可坚持到最后。
  
  其次,就是要抛开一切杂念。不管外界多么美好或丑恶,我们都不能因此丧失了自我的节奏。要把多余的顾虑全放下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能躁动,更不能急功近利,否则,结果往往很不好。
  
  再者,就是要忘我。只有在忘我之中,我们才能让一件事更加圆满:也只有在忘我之中,一切事物才会变得自然。忘我,可让我们专心,专心则让我们更加用心。世间之繁杂,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点不安、有点躁动,那何不学学陶潜,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定,何不学学王国维进入“内美以修能”的无我之境。有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有这样的思想与认知。也因此上升到整个人生,把物与我相结合,达到一种忘我、无我之境,那么,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加稳重。
  
  证严法师说:“凡心佛心,实乃一心,只要秉持一心,立足之地即为灵山。”要秉持一心,我们才可从中获取人生中的大智慧。也正如同在泥泞的路中挑担子,忘记你的衣服,忘记你会摔倒,那么,你将踏过这片土地,走到对岸。同时,也会悟到人生的真谛。
  
  全心,忘我,去除一切杂念,这是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同样,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有了至高的人生境界,才可能有高尚的品行与情操。也同样,在静、稳、沉中,才可能具有这样的品行。因为心静,就如一泓水,可以容纳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容纳,能屈能伸,柔能克刚。人心稳重,就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因此,以全心之态,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才可至善、至美!
  
  【给分理由】
  
  作者从材料中提炼出“全心”的命题,表达了“以全心全意、集中思想、心无旁骛的态度为人做事”的主旨思想,立意准确。文章先在开篇用名言引出主旨思想,然后紧扣主旨分析材料,接着设置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述主旨,最后总结全文并升华主旨,全文脉络分明、结构严谨。文中多处理论论据的恰当运用,彰显出作者积累的厚实。
  
  甩掉顾虑,轻装前行
  
  甘肃一考生
  
  寒冬瑟瑟,种子在土层下蛰伏,在第一丝春雨的滋润下,它甩掉厚厚的外壳,纵情伸展,展开了一簇绿绒绒的梦想:远天渺渺,小鹰在悬崖上栖息,在第一阵大风的鼓励下,它甩掉厚重的旧羽,纵身一跃,飞跃上蓝盈盈的天空。
  
  长途旅行者都知道,若想行遍千山万水,就要轻装上阵,减少挂念:轮船上的水手都知道,若想乘风破浪,就要尽量减轻货物重量;担苗过田的农人都知道,若想快速到达目的地,就应把外衣鞋子脱掉,消除担心,脚步方能轻捷。故在人生路上,我们应该甩掉顾虑,轻装前行!
  
  日本茶道中流传有这么一则故事:日本有一位贵族,当他要到江户参拜时,随行带上一位茶匠。这位茶匠在茶道上造诣极深。主君为了保护他的生命安全,决定把他打扮成一个武士。一天,茶匠遇到了一位厉害的武士,武士向他提出了挑战。他在畏惧中想要投降,可又顾虑到主君的名声;但若不投降,自己只能赴死。这时,主君出现在他身后,对他说:“不要顾虑太多,想想你是怎么泡茶的,举起刀,听到喝声就劈下去。”茶匠闻言,开始收束自己的各种顾虑,回想起自己泡茶时的样子——忘记一切,保持单纯的心,用极大的专注做好眼下的事。当他举起刀时,武士已被他的气势吓跑。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命也常常会面临许多“武士”的挑战,也常常会被金钱、权力、名誉等各种顾虑牵绊,我们是不是都能庄严、无畏、优美地举刀而立呢?我们是不是都愿意像这位茶匠一样,放下顾虑,用一颗初心,简化我们的生活呢?老子曾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甩掉顾虑,像刚出生的婴儿,用一颗清明纯灵的心,行该行的路,品该品的茶。
  
  甩掉顾虑,轻装前行,不仅救了茶匠一命,更为世间留下了难得的妙音。她曾是军艺的专业歌手,获得过青歌赛通俗组银奖,可她却感觉离“音乐”越来越远。她顾虑很多:专业唱法,观众的喜好,舞台动作……她越来越累,一次演出时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康复后,她决定去寻找天地间最干净最自由的声音,她去了西藏。经幡、暮鼓、晨钟,荡涤着她的心灵;远天、雄鹰、雪莲,净化着她的灵魂。在梵音和藏歌的怀抱中,她彻底放下了顾虑。她的歌声开始通灵透彻,舞步开始轻盈翩翩——一年后,萨顶顶带着《万物生》惊艳归来,并获得了格莱美提名。
  
  正因为懂得甩掉顾虑,刘翔才能在历经退赛、伤痛等波折后,仍能跑出12秒87的好成绩,挑战自己的极限;正因为懂得甩掉顾虑,特朗斯特罗姆才能用至纯的心写至纯的文字,一年只写三首诗,却仍斩获诺贝尔文学奖。记住,你想去远方,只需带上背包,打开门迈出第一步!
  
  好比辽阔的水面漂过一片风帆,高远的天空飞过一只白鹭,甩掉顾虑,轻装前行,就是人生单纯画布上一抹最美丽、最灵动的色彩!
  
  【给分理由】
  
  开篇两段颇能吸引眼球,通过巧用比兴、排比辞格,既展示了自己不俗的文字表达功底,又顺势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人生路上,我们应该甩掉顾虑,轻装前行”。主体部分的论据选用很是讲究:由于中国的刘翔、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两例为大家所熟知,故略谈之;而由于日本的茶道故事、中国萨顶顶的成功经历不为大家所熟悉,故详谈之。结尾一段也很亮人眼眸,通过妙用比喻辞格,生动形象地升华了文章主旨。
  
  舍弃乃获得
  
  ——关于“甩掉顾虑”的通信
  
  甘肃一考生
  
  儿子:
  
  近好!
  
  自从你离家去外地读书,我日甚一日地挂念。想到你今后得一个人面对身边冗杂的事务,担心你可能在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时仍不能勇敢地甩掉顾虑。作为父亲,我不得不叮嘱你:舍弃不必要的顾虑,才能集中注意力,悟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能力往往被多余的顾虑掩藏。顾虑太多,便不能灵动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便不能鼓起勇气迎接新的挑战,便不能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习得智慧和能力。顾虑,往往成为成功的阻碍。
  
  而真正聪明的人便善于把顾虑放在一边,或者把顾虑当成脚下的基石,登上更高的层次。
  
  林书豪,一位华裔NBA球员。面对无数质疑,经历多支球队的抛弃,他并没有陷入顾虑的深潭,他把顾虑当成身后燃烧的烈火,他从火焰中读出自信,读出坚忍,读出对梦想的追求,让顾虑的火焰在身后逼自己成功。他的成功,令全美震惊。他的成功基于在要紧处的智慧舍弃,他的成功是基于舍弃后的获得。
  
  史铁生,轮椅上的思想者。命运的大手将他沉沉地压着,他起初怀疑上帝的不公,怀疑生命的意义,他整日在地坛与顾虑缠在一起,愈缠愈紧,愈缠愈低落。他的母亲用淡中透着浓烈的母爱轻轻地、不断地呼唤着他。他终于觉悟,他明白,太多的顾虑只会令自己的人生更失败。他用笔打开那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用一股敢于舍弃多余顾虑的勇气赢得成功。
  
  孩子,我想,你应当懂得,一个人的思想担子太重,思考得太冗杂,就会分散时间和精力,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就不能学会用清晰的大脑思考,就不能把脚下的路走稳、走实。在适当的时候,果敢一点,坚决一点,要学会舍弃那些阻碍你的顾虑,在背负责任的路上奋力前行,要相信舍弃乃获得。
  
  想起曾经的岁月里,都是父母把担子为你打点好再让你挑起。现在,你得学会自己打点自己的担子了。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放下这个包袱,你会获得双倍的财富”。有时放下一些东西,舍弃一点重担。,你就能更理智、更轻松地去面对现实。
  
  孩子,谈了许多我自己的感悟和认知,它们或许会对你有些许帮助,但更重要的,你得自己去在人生的鲜花和磨难中体悟,真正理解“舍弃顾虑”的意义。
  
  最后,送你一句西方哲人塞卡涅夫的话:“如果你比对方弱,那么请你甩掉顾虑吧;如果你比对方强,那么请你们俩都甩掉顾虑吧。”
  
  就此搁笔。祝你健康、快乐、幸福。
  
  父亲
  
  ×年×月×日
  
  【给分理由】
  
  文章题目揭示了“舍弃”与“获得”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切合命题材料的核心含意,又充满思辨色彩。文章以家信的形式,用父亲的口吻娓娓道来,显得亲切随和而又不失深刻与凝重。(www.fwsir.com)读一读这样的话:“在适当的时候,果敢一点,坚决一点,要学会舍弃那些阻碍你的顾虑,在背负责任的路上奋力前行,要相信舍弃乃获得。”你不仅觉得其紧扣题旨,论述深刻,而且会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和感染。文中所选用的林书豪、史铁生这两个典型的事实论据,颇具说服力。
  
  上海卷
  
  【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阅卷精神】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的“心灵的微光”含义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判断考生作文的立意时,需要特别注意:①“心灵的微光”可以理解为“灵感”“想法”“意念”“点子”等,只要是符合心灵活动规律的词语都可以算作符合题意。但是把“微光”理解成“生活中的细节”(仅由材料中的“微”字引发思考)、“人性中的闪光点”,则不符合题意。②对于这则材料的整体理解,也可以从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心灵的微光”人手,因为材料中暗含了这个意思。但是如果抛开“心灵的微光”,单纯地论述“自信”则另当别论。③如果将该材料理解成“不抛弃,不放弃”(仅由材料中的“舍弃”二字引发思考)“自强”(仅由材料中的“自己”二字引发思考)“珍惜曾经的拥有”“论包容”“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则属于离题或套题作文。离题作文原则上打为五类卷,与四类卷中的偏题作文区分开来。
  
  在具体的阅卷要求中,阅卷组反复强调的是以下几条:①要注意区分作文材料及其出处的区别,作文材料虽然出自于爱默生的《论自立》,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写“论自立”“论自信”,如果要写,也要结合“心灵的微光”写,不能抛开“心灵的微光”。②要注意区分把“微光”理解成“爱”“信念”“梦想”“幸福”“美”等内涵的不同情况。如果把“微光”单纯地等同于以上内涵,有偏题之嫌;如果把以上内涵理解成在“心灵”中一闪而过的“微光”,也未尝不可,关键在于考生是如何阐述分析的,不能搞“一刀切”。③不能根据考生的作文题目就妄自论断其是否离题,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判断其是否偏离题旨。④不能只关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打分,一定要看全篇,甚至重点要看作文的主体部分。⑤要注意区分偏题作文、离题作文、套题作文等之间的区别。偏题作文可归人三类下或四类卷。离题作文和套题作文为五类卷。⑥坚决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但是不反对“华而实”,鼓励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文的作文。⑦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错别字每出现1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书写美观的可酌情加2分,书写潦草的可酌情扣2分。⑧对于思想内容不健康,与主流价值观有严重冲突的文章,可提交为问题卷,由中心组负责打分。
  
  【最优佳作】
  
  蓦然回首莫要放手
  
  上海一考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做大事的最高境界比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因斯坦也说:“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耀的微光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谓“搞文艺”的,其精品着实不多。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谁没有在悲苦中独自走在寂寂的荷塘边,看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静静的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大张双臂感受伟大的“停顿”?谁没有见过向日葵那金黄的色调?凡此种种。一闪即逝的共鸣,休说专业者,我辈凡人皆有。可为何只有天才的大家才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合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如今这情况更多见,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标准化”时代里,不允许有“异端”,“权威”“专家”“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定出了条条框框的“标准”压抑了灵感,阻断了普通人成才的途径:二是“全球化”时代里,人们从众的心理被无限放大,当个人被置于全球这一更大的“集合”下,汹涌澎湃的“群众心理”“集体无意识”将灵感扑灭,将平庸之作炒作成精品: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鸡、奶粉一样。
  
  不错,标准的普及有助于界限的划定,但真正的灵感、天才决不限于标准。卢梭的观点不为当时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凭什么怀疑自己全部由思考与理智得出的结论呢?”百年后,他的灵柩进入先贤祠,棺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自然和真理之人”。“全球化”的大潮确实有助于文化普及、大众进步,但真正的灵感却绝不能由浑浑噩噩的大众发扬,人须有雄心有坚持。卡梅隆在成为导演之前只是个卡车司机,他说“当我看完《星球大战》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识到再不动手拍一部电影,好电影都要被拍完了。”当《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封王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是世界之王”。
  
  我们也毋需羡慕卢梭、卡梅隆,事实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带来心中悸动的光芒,抓住它呵护它,无论它多么渺小,最终都能结出甘美的果实。也许这果实是微小的,但它带来的满足远胜于你从天才的大树上摘来的同样滋味的那一枚。
  
  当然,灵感也诚然来自积累和努力的铺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只是,在人生之河的航行中,对那“蓦然回首”见到的一尾鱼儿,莫要放手,不要使它溜入别人的渔网。如此,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而鲜活。
  
  【给分理由】
  
  作者在“微光”的众多比喻意义中独取“灵感”这一意义,并且在文中集中表达了“凡人对灵感莫要放手”的主题思想,切合题意,立论鲜明。作者精选丰富而典型的广涉古今中外的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并且巧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证颇为有力。文章先谈灵感重要,再谈凡人并不缺失灵感,后从“标准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商业化”大潮这三个层面谈凡人轻易舍弃灵感之因,末谈灵感来源和凡人对待灵感应持的正确态度,论层清晰,析理深入。比喻、排比、反问等辞格的妙用,为文章语言增色不少。
  
  微光曾经闪烁
  
  上海一考生
  
  如果你是父亲,孩子问你:“天为什么是蓝的?草为什么是绿的?花为什么没有黑的?”你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是老师,学生问你:“雨滴会从天上落下来,月亮和星星为什么不会落下来?”你又会如何回答?
  
  但愿,曾经也是孩子的你不会轻易呵斥孩子:“怎么问这么傻的问题!”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有一句名言:“世上没有傻问题。”诚哉,斯言!
  
  那些也许会被轻易判为“傻问题”的问题,正是我们心灵中曾经闪烁而被自己掐灭的微光!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掐灭微光,于是我们变得平庸:而那些善于捕捉微光的智者,却成为了我们仰望的天才。
  
  说到“傻问题”,我们就会想到那几个著名的“傻”孩子——黄头发、蓝眼睛的孩子。
  
  牛顿——当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头上时,他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苹果为什么落到地球上,而不是落到月亮上呢?”在这个傻问题的微光照耀下,万有引力定律诞生了。
  
  爱因斯坦——一个曾被很多人判为弱智的人,也曾问了一个可怜的傻问题:“如果我坐上一架宇宙飞船,像光速一样快,时间会不会停下来呢?我会不会长生不老呢?”在这个傻问题的微光照耀下,相对论诞生了。
  
  还有那个蹲在鸡窝里孵小鸡冥思的爱迪生,还有那个面对被水蒸气冲起的水壶塞发呆的瓦特……
  
  这些好奇和天真的“傻问题”,恰是心灵中的微光乍现。善于捕捉,勇于追索,这些微光就会成为人生路上的灵光。没有了这种天真好奇的微光指引,人就会亦步亦趋、循规蹈矩,甚至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尖锐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压在国人心头的沉重的“钱学森之问”。诚然,“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在我们的学校里、家庭中,善于释放微光并善于捕捉微光的“傻”孩子太少了!我们周围,有的是言听计从的乖宝宝,有的是见机行事的机灵鬼,有的是少年老成的班干部,唯独缺少脸上冒着傻气、心中却泛着微光的“傻”孩子。
  
  是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没有微光眷顾吗?当然不是。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曾经有微光闪烁,只是在微光尽失的我们这些成人的冷眼里、嘲笑中、呵斥下,孩子们不敢释放微光,乃至遮蔽微光,并最终放弃微光。于是,乖孩子多了,“傻”孩子没了。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谆谆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也许,他老人家就是在提醒我们要呵护孩子心中那稍纵即逝的微光。
  
  【给分理由】
  
  作者在开头几段巧设问题以引人思考,并借用卡尔萨根名言得出“‘傻问题’恰是‘微光’乍现”这一结论;在中间几段巧用例证法,列举牛顿、爱因斯坦等“傻孩子”因珍视“傻问题”而成为天才的典型事例,得出“‘傻问题’这些‘微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很重要”这一结论:在结尾几段紧密围绕“钱学森之问”这一热点话题,全面、深入地剖析了“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深层次原因——从孩子自身来看是“善于捕捉‘微光’的所谓的‘傻孩子’太少了”,从社会环境来看是“不善呵护‘微光’的真正的‘傻大人’太多了”。全文层层递进,说理透彻,思想深刻,文笔成熟流畅,是名副其实的满分佳作。

【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旧大纲卷和上海卷】相关文章: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全国新课标卷和广东卷08-13

2012年中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天津卷和上海卷08-15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湖南卷和安徽卷08-16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北京卷和天津卷08-15

2012年中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安徽卷和海南卷08-15

202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沉淀09-10

2012年中考作文阅卷报告之北京卷和四川达州卷08-15

全国乙卷高考作文06-12

2021上海卷高考作文:事物价值的本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