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作文素材>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

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

时间:2022-08-15 15:03:46 作文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3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

  2013时新作文素材运用点拨
  
  作者/ 林逾静
  
  偷偷地补助,暖暖的关怀
  
  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大三学生小伟并不担心这个学期的伙食问题,因为学校已经“偷偷地”给他的卡里汇去了三个月的生活补助。这是中国科技大学正在实施的“隐形资助”制度所带来的好处。
  
  据报道,中科大对于贫困大学生,从资格审查到认定到资助方式,都遵循“科学而人性”的原则,让最需要接受资助的大学生体面地接受资助:学校“一卡通”中心按要求每月提供平均每餐费用处于基准线下的学生名单,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名单与学校的贫困生数据库进行交叉对比,两者重合即被视为“隐形资助”对象。名单确定后,学生无需自己申请,学校会“偷偷地”地将生活补助打到其卡上。
  
  中科大如此的程序操作,因为有了大量隐形状态下调查数据的支撑,以及动态的援助管理,不仅保证了扶助的针对性和公正性,也体现了高校应有的人文关怀。这种制度被学校师生广泛赞誉,被称为“是一群理科学者科学思维的产物,具有典型的中科大风格”。
  
  如今,各高校都设有针对贫困生的助学金,但由于“僧多粥少”,到底谁才是最需要资助的人,成为高校的一件头疼事。而且,贫困生资助既体现着关爱,也关系到尊严,如何处理好知情权和隐私权之间的矛盾,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巧妙的工作艺术。这不仅考验着学校的智慧,也能映照出一所学校的精神品格。
  
  此前,部分高校“不恰当”的扶贫资助方式曾遭媒体和公众质疑:昆明某高校通过“比惨”演讲,挑选所谓的“贫二代”;福州莱高校让申请人上台陈述家庭状况,由“围观”同学票选特困生和贫困生;有的高校,不仅在学校公示栏公布贫困生身份信息,还将学生父母的姓名、健康状况甚至是联系方式也一同晒出来。
  
  精要点评
  
  较之一般的学生,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情绪,将原本隐私的困苦公之于众无疑是当众揭其伤疤。某些不恰当的助学方法,虽然救了大学生的贫,却冷了他们的心。
  
  适用主题
  
  人文关怀、尊严、工作艺术、围观、变味的善良 “比基尼”京剧:非创新
  
  近日,一组国际比基尼小姐身着性感比基尼、戴着京剧头饰、进行含有京剧元素的比基尼秀的照片,在网上被广泛转发。有网友称其糟蹋国粹,也有人认为是创新。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有关人士回应称,此举旨在向世界传递东方美感,绝没糟蹋国粹京剧的想法。
  
  京剧头饰很美,比基尼很诱人,姑且将这种“混搭”了比基尼的京剧,称作“比基尼京剧”吧。从网络留言来看,绝大多数网友的批评是猛烈而辛辣的,批其哗众取宠者有之,批其挑逗观众感官者亦有之,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艺术最失败的传承和创新,国粹被糟蹋得令人无法接受”,有人甚至直言“性感外露的比基尼与含蓄内敛的戏曲是水火不容的,而‘比基尼京剧’只有三围,没有文化,谈何弘扬国粹”。
  
  应该承认,包括京剧在内的一些传统艺术如今日渐式微,确实需要创新,使之枯木逢春。但如何创新却是个严肃命题,再怎么创新,都应以保护和传承为主旨,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都不能丢弃“传统”二字,而将其扭曲或恶搞得面目全非。
  
  具体而言,京剧与比基尼,完全代表着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中西文化,好比一个是古代大家闺秀,一个是现代“三点式”女郎。京剧之美,美在极富表现力的唱功和婉约的内涵,美在那种古典的优雅、思想的矜持、文化的深邃;而比基尼,如果说它也很美,也只是美在女性半遮半露、性感妖艳的曼妙身型。可比基尼肤浅的外在美,怎可与京剧的古典美、文化美、思想美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二者相互冲突。
  
  精要点评
  
  当京剧“混搭”了比基尼,这样的创新就颇有些不伦不类。中西文化可以交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也可以相互渗透,但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恶搞。否则,性感妖艳的比基尼与流传千年的国粹,不仅碰撞不出时尚的火花,反而会让人觉得,此举不过是借助京剧的“文化外衣”来达到“另类诱惑”,颇有点卖弄风骚、让京剧成为“情色闹剧”之嫌。从这个角度说,就有点糟蹋国粹的味道了。
  
  适用主题
  
  争议、炒作、尊重与传承、品味时尚、我忧我思
  
  最著名的“乞丐”
  
  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顶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
  
  他乞讨的方式很独特,只向过往的司机讨要零钱,讨完之后会免费送给司机一份自己买来的报纸。每次讨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态度非常温和,还时常与司机开玩笑,完后从不忘幽默地与“施舍”给他零钱的司机说再见。司机见他慈祥、和善、风趣,还不乏幽默感,也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让他空手而归。虽然讨到的都是硬币,但一天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一般每天都能讨到100美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能讨到250美元。白天讨到的钱,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装好,然后存放起来。
  
  现在,他已97岁了,17年来,他从没间断乞丐生涯。然而,他没有花掉一分讨来的钱。每当积攒到一定的数额,他就捐献给一个为古巴儿童购买医疗用品的慈善机构。17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
  
  其实,他并不缺钱,他的居所是居所是350万美元的豪宅。他之所以17年如一日装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为了慈善。(作文素材 www.fwsir.com)迄今,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停止,同时他的“乞丐”生涯也没有停止。他说:“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欧文·克里,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被人称为“老戏骨”。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最著名的“乞丐”。
  
  精要点评
  
  有了人性中发自内心的爱,个人的荣辱得失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更可贵的是,“17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长期慈善,贵在持续。
  
  适用主题
  
  慈善事业、人性之美、持之以恒、拥有与快乐
  
  赏识自己
  
  刘墉的《靠自己去成功》,本是写给15岁的女儿看的。可出版后高居畅销书之首,并且引起了一大批学者和作家的关注。
  
  现在,他的书出一本,畅销一本,深受年轻朋友的喜爱,鼓励了很多青年人的成长。然而这样一位作家,他第一本书的出版,却是历经百般波折的。二十几年前,刘墉把自己所写的一些短文收集在一起,想要一圆作家梦。首先,刘墉拿到台北的一家出版社,那家出版社老板随便翻了一下稿子,然后对他说:“这小小的一点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出,你还是自己出吧!”刘墉又将稿子拿到自己工作的出版部门,希望他们能通融一下,出版部主编也只是稍微看了一下说:“小东西就自己去出吧。”又接着碰了几回壁,刘墉失望了,准备放弃。可他总觉得自己的文章有价值,会有读者喜欢的,可没有出版社肯出版,怎么办呢?他忽然想起,念大学时曾编过校刊,认识一些印刷厂,于是跑到印刷厂找老板谈,请他们帮忙印刷。最终,他想尽办法凑足了一笔钱,印成了小小的一本书——《萤窗小语》。
  
  没有人能想到,这本书几星期就卖完了,必须紧急再版以应付书店所需。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每年还有几千本的销售量。
  
  精要点评
  
  即使别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也要坚信自己,鼓励自己,赏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赏识自己,自然不会轻易承认失败,自然能抵抗住挫折和别人的嘲弄,自然有勇气和力量在困难时挺一挺,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即使真的要绝望了,也能让自己在绝望中再坚持下去。如此,定能给命运带来转机,给生命带来机遇和色彩。
  
  适用主题
  
  自我赏识、不要轻易说“不”、转机、信念
  
  两位大师的遗忘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很困难,是金岳霖一直资助他学习及生活的。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为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中华电视台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八十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它干吗?”记者走后,汤一介教授问金岳霖:“您真的忘记殷海光这个学生了吗?”金岳霖笑笑说:“没有。殷海光在海内外有一点小名气,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当初对他好,不是为了他将来报答我。一个人真心地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别人怎么回报。善之为善,不求回报,这才是善的原意啊!”
  
  舞蹈家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有一次她在和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聊天时,说起陈翰笙是自己的老师。孙冶方听后说:“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将孙冶方的话告诉了陈翰笙,但陈翰笙老人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以为他真的忘了,就提醒他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他的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陈翰笙老人回答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有什么功劳。”
  
  精要点评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件光荣的事。忘记对别人的帮助,则是一种令人仰望的境界。
  
  适用主题
  
  真正的善、忘记与铭记、道德境界、楷模……
  
  用爱与责任书写戈壁传奇
  
  矮小的身材、略显苍老的面庞、慈祥的笑容,这是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的教师,却在甘肃教育界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传奇。
  
  1985年9月15日,大学毕业的闫桂珍不顾家人劝阻,离开辽宁省岫岩县新甸乡老家,奔向4000公里外的甘肃省嘉峪关。从此,她把爱奉献给了西北戈壁的教育事业。
  
  闫桂珍常说:“教师的责任与医生同等重要,教师手中握着学生的前途,医生手里握着患者的性命,都含糊不得。”在她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关键看教师如何培养。
  
  2003年,闫桂珍的班上来了全校著名的“四大金刚”——四个因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而出名的学生。闫桂珍对他们说:“过去的历史到此结束,让我们一切重新开始。”同时,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这四名学生都担任班干部。“金刚”们没想到,被有些老师视为差生的他们,闫老师不但全部收留,居然还让他们当班干部。“金刚”们渐渐变了,不再迟到旷课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闫老师几乎前功尽弃。一名“金刚”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骑走了本校一名同学的自行车。学校经过调查,准备开除这名“金刚”。该生给闫老师写了一封告别信,称“我做了耻辱的事情,给班里丢了脸,我无脸再做你的学生”。闫桂珍找到校长,说:“现在如果开除,这个孩子就完了,我的心血也白费了。”她请求学校再给他一次机会,并表示自己一定能将这个学生转化过来。一年后,“四大金刚”全部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们专程去看闫老师。那名险些被开除的学生哽咽着说:“老师,是您给了我今天的一切,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说完,师生五人都哭了。
  
  精要点评
  
  闫桂珍29年躬耕教育第一线,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对学生一视同仁,坚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不抛弃,用她的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信赖——她是一个幸福的人,也是真正富有的人。
  
  适用主题
  
  爱的奉献、责任、付出与收获、后进生、表率
  
  花与家庭
  
  妈妈总给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有的女人,她拥有其他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英俊的丈夫、完美的孩子、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大家庭。但奇怪的是,这个女人总也处理不好与家庭的关系,工作和各种琐事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东西是她要错过的。如果忙于工作,她只能把孩子的事情放在一边;如果忙于照顾孩子,就又疏远了丈夫。于是,她最爱的人便总是被她忽略。直到有一天,她的父亲——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送给她一盆珍贵的花当作礼物。
  
  “孩子,这盆花将会给你很多你无法想象的帮助。你只需要给它浇水,时常修剪枝叶就可以了,还可以跟它说说话,它会回报给你奇妙的花香和娇艳的花朵。”
  
  她非常高兴,因为毕竟这盆花与众不同。但时间久了,问题还是出现了。她依然花很多时间忙于工作,她的生活仍旧如一团乱麻,根本没有时间照料那盆花。女人回到家,发现盛开的鲜花依然还在,看上去不像会即将凋谢和枯死的样子,甚至依旧美丽,散发着芬芳。于是,她径直走开了。
  
  一天,她惊讶地发现,那盆花还在,只是花瓣开始凋落,花盆旁边落满了干枯的花瓣,根部已经干枯。花,死了。女人哭了很久,并告诉了父亲。父亲说:“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可惜我没有另外一盆和它一模一样的花送给你了,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你的孩子们、你的丈夫和你的家庭一样。一切都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但你要学会浇灌、修剪,懂得如何悉心照料他们,就像这盆花一样,感情也是会死的。
  
  “你总是看到一盆美丽盛放的鲜花摆放在那里,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却忘记了它们也需要你的照顾。
  
  “好好关心你爱的人!”
  
  精要点评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花开花落,我都一样珍惜。永远记得这盆花,记得它需要你。家庭是上天赐予你的最珍贵礼物,我们要懂得珍惜。
  
  适用主题
  
  学会珍惜、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教训、协调
  
  今天只有一名顾客
  
  商场经理检查新来的售货员一天的业务情况。
  
  “今天你向多少顾客提供了服务?”经理问。
  
  “一名。”这名售货员答。
  
  “仅仅一名顾客?”经理又问,“卖了多少钱?”
  
  售货员回答:“58334美元。”
  
  经理大吃一惊,他请这位店员解释一下怎么卖了那么多钱。
  
  “首先我卖给了那个男人一只钓鱼钩,”售货员说,“接着卖给他一根钓竿和一只卷轴。然后我问他打算到什么地方钓鱼,他说去海里。所以我建议他应该拥有一条船——他就买了一艘20英尺长的小型汽艇。运走时,我带他到咱们商场的汽车销售部,卖给了他一辆微型货车。”
  
  经理惊愕不已地问道:“你真的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仅仅来买一只鱼钩的顾客?”
  
  “不!”新来的售货员回答,“他本来是到旁边柜台为他患偏头疼的夫人买一瓶阿斯匹林的。我对他说:‘先生,你的夫人身体欠佳,周末如果有空,你不妨带着她去试试钓鱼,那真是太有意思了!’事情就是这样。”
  
  有的人每一天都做很多事,可是没有一件事做得出类拔萃;有的人一生做很多事,却没有一件足以让他功成名就。
  
  精要点评
  
  做事的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质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十件事都做不好,那就专心做一件吧!
  
  适用主题
  
  数量与质量、注重成效、专注、讲究策略、差距
  
  农事里的智慧
  
  几位驴友到了一个山坳里,见几个农民拿着木板,使劲地把绿油油的小麦砸倒在地,一大片麦田像是遭了灾似的,全部伏倒在地。驴友以为这是在破坏庄稼,急忙喝止。农民们却在不停地笑。
  
  其实拍打刚钻出土壤不久的小麦,事关小麦的收成。我小时候也经常跟父母到地里拍打小麦,最好把麦苗全部“打”倒在地,经历过这般“磨难”的麦子长大后,枝干粗壮而坚挺,大风大雨也不会倒伏。如果幼苗不经过拍打,长大后经不起大风,风一吹就会倒伏,几场雨后麦子就烂穗了,那就颗粒无收了。
  
  油菜也是如此。有人会认为种油菜的田地越肥沃越好,其实不然。最佳的油菜田不是沃土,而是相对贫瘠的土壤,土质不能太松太软。松软肥沃的土壤的确可以让油菜长得像小树苗一样,但它往往不会结出太多的菜籽,更致命的是,它经不起风吹雨打,风雨一来,就会成片倒下,导致大量减产。而在相对贫瘠的土壤上种油菜,只要施以一些肥料,保证水分,这样的油菜扎根很深,枝干有力,风雨是很难吹倒的。
  
  农事里面其实有生动的生活智慧。
  
  精要点评
  
  人生如果不经历磨难,从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就极易失去坚韧顽强的品格。“养尊处优”的后果就是对自然适应能力大大降低,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只能是弱者。
  
  适用主题
  
  生活智慧、感谢磨难、真正的爱、追求坚韧、考验与适应
  
  腔 调
  
  上海人特别讲究腔调,所谓腔调,就是人的言行举止的总体。“你啥腔调!”在沪语中是很重的贬义,潜台词就是你的修养太差。我们往往偏重人的面相却忽略了声相。所谓声相就是人的声音。声音,其实是人的第二外表,对人一辈子得失关系重大,我们不是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声情并茂……上海话“腔调”,腔和调,都与声音有关系,可见人的声音对人的整体形象有多重要。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衣着时尚高雅,一开口就贵气尽失的人,音色再动听,但用词和腔调,犹如泼妇骂街;也有的男士音色洪厚如男中音,却是腔调傲慢冷漠、一副官腔;更不说那些粗口如标点符号不断之辈,这样的声音出卖了主人的形象。动听的声音固然与音色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自然不做作,谦和大方,还要吐字清晰,这是表示你的一份诚意,也表现你的自信。
  
  英国达人苏珊大妈之所以一炮走红,就由于她那真纯甜润的歌声令人们不再在意她臃肿的身材和平凡的长相,而被她的声音所陶醉!无独有偶,中国达人秀那位如假包换的农民兄弟,一曲美声《今夜无人入眠》,顿时令人刮目相看。
  
  诚然,声音的音质是先天的,我们没法改变,但声音的腔调,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香港女强人陈方安生,因她的笑容十分灿烂,再配一对梨涡,犹如麻将牌“四万”的“四”,故港人都昵称她为“四万口”,其实她的音质叉嘎又粗,广东话称为“鹅公嗓”,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的个人魅力。
  
  声音是如此重要,令我们不得不注重电话礼仪。电话拎起劈头劈脑一声“侬啥人?”为啥不婉约地:“请问哪位?”打错电话一声对不起也没有就咔嚓一声收了线。电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那声音就是文明教养的测试表。
  
  精要点评
  
  腔调其实是一种品相,我们常常讲的坐相立相包括吃相,甚至面相,此外还有声相,都是构成腔调的重要部分。“腔调”一词看似着重外相,其实,还是取决于内涵。
  
  适用主题
  
  形象、个性、修养、说礼仪、举手投足之间
  
  遇 合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琪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就像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
  
  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一直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精要点评
  
  人生的栈道上,我们都是赶路人,却总是忍不住贪看山色。生命里既有这么多值得驻足的事,相形之下,会不会误了宿头,也就不是那样重要的事了。
  
  适用主题
  
  缘、学会欣赏、发现的眼光、过程与结果、自然与心灵
  
  平庸不应成为主流
  
  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
  
  一个演员的戏很蹩脚,我们会说“她很努力”;
  
  一个画家作品很拙劣,我们会说“他孜孜不倦”;
  
  一个诗人诗歌写得差,我们会说“他是个好人”;
  
  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项目)比赛成绩很不像话,我们会说“他(他们)已经尽力了”。
  
  有一句很典型的流行语,叫做“这年头谁都不容易”。言外之意是因为不容易,所以没有什么可埋怨的,更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但是,迁就了平庸意味着什么?
  
  在一个为平庸辩护的社会中,我们注定了看不到好电影,看不到好的画,读不到好的诗,当然,也不会有机会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欢呼。我们只是生活在“理解万岁”的自欺欺人的谎言里,甚至,连那些鼓吹“谁都不容易”的文章,居然也成了人人习惯吞咽的粗鄙快餐,践踏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的口味和标准。一句话,因为迁就,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低质量的文化环境之中。
  
  但是,世界并非平庸者的舞台,世界的聚光灯总是打在优秀人物和胜利者的身上,只有平庸者才惺惺相惜,为自己的弱小寻找理由。
  
  精要点评
  
  一种迁就平庸的文化是注定要走向衰落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危险的处境里。某一项竞技的失败也许只是局部的失败,但是,当类似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变,始终不被尖锐地提出,那么,这种失败就将是一连串的了。
  
  适用主题
  
  拒绝平庸、创意、自欺欺人、必须跨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