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征文范文>驻村日记征文

驻村日记征文

时间:2022-08-19 07:57:28 征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驻村日记征文

  驻村日记征文(一)

驻村日记征文

  分地

  2016年5月20日 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只有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信念将一直伴随我今后的人生。

  上午,我像往常一样下村,看到付马村支书吉玉寸和村主任符应周坐在路边吃早餐。看到我,他们立马起身,喊我一起吃饭。旁边一个村民说道:"符书记啊,要不是您,恐怕这两个冤家这辈子也不可能坐在一起喽!"

  这话倒也没错。一年前,东方市委选派我担任四更镇付马村第一书记,之后的几天里我陆续接到朋友们的电话,都说付马村是全市出了名的"问题村""上访村",村民上访不断,村两委班子积怨深、矛盾大,导致各项工作没办法开展,被镇党委戴上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听到这些后,我感觉肩上的压力很大。

  到任的第一天,村两委干部对我的到来很排斥,一个个黑着脸,一说工作就吵起来,会还没开完,书记、主任就走了。我头一次遇到这种场景,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弄清楚问题根源,第二天一下班,我就逐一走访了每位村干部、村民代表、老党员,深入了解村两委干部矛盾的由来,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原来,这都是之前持续了11年的土地纠纷闹的:最初村里964亩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不合法,让村委和支委干部结下梁子,村民们也因此对村两委干部不信任。如今虽然法院已有判决,但村民拒不执行,矛盾越来越尖锐。镇里多次协调未果。

  事出有因,我想,解决问题先要从调解村两委干部的矛盾入手,首要任务是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于是我一有时间就往村里跑,与两委干部一起坐班、处理村务。我始终坚持公正公开,采取"大事过会,小事告知"的方式依法依规处理村务,逐渐赢得了两委干部的信任。下班后,我就带着下酒菜到村干部家,喝地瓜酒谈心谈工作,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为了让村两委干部之间有更多机会沟通,我故意安排那些见面就吵、意见分歧大的两委干部一起坐班,进村入户走访、调解纠纷。一开始他们不习惯这样的安排,但碍于情面还是接受了。渐渐地,村两委干部从互相不理睬到有事互相通气,"感情"有了明显转变。我还带领他们向市里争取到了村道硬化亮化、新建活动场所等18个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支持,帮助村两委树立起威信。

  "治标"的目标达到了,但关键还是"治本",也就是解决村里的土地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组织召开了关于土地纠纷问题的两委班子协调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落实法院判决,按原地界分地。但村民代表符应海带头站起来表示反对,要求打乱原来地界重新分地,一些村民代表也跟着附和,大家情绪都很激动。不管我和村两委干部怎么跟他们解释,他们都听不进去,一时间也没有能够形成决议。

  会后,我继续召集村两委干部商议此事。大家一致认为,要解决纠纷先得做通符应海的思想工作。于是我和村两委干部登门拜访,他却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躲着不见,让我们吃了个"闭门羹".但我们不放弃,第二天又去,一连几天,他推脱不过,总算相见。趁着这股劲,(www.fwsir.com)我们一有空儿就到他家坐坐,向他介绍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分析村里分地方案的利弊,还请了他家两个有威望的外出亲戚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来二去,于情于理他实在拗不过,同意签字按手印。其他村民代表看到这个"钉子户"都同意了,也就不那么坚持了。之后,我与两委干部到村民代表家一家一家地谈,谈不拢就动员他们的亲戚朋友去做工作。渐渐地,涉及纠纷的村民也同意签字盖手印。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村民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付马村兰佛山等八宗地确认原地界拟定分地方案》。为了落实方案,我带领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到地头对纠纷土地重新认界确权,彻底解决了付马村的土地纠纷问题,也解开了村民的心结,化解了村两委干部的矛盾。现在付马村两委班子团结,已经从"上访村"变成了"上进村",计划生育、土地确权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还被四更镇党委推荐为东方市2016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只有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一信念将一直伴随我今后的人生。

  (作者系东方市四更镇付马村第一书记符质辉)

  驻村日记征文(二)

  扶贫先扶智

  2016年6月15日 阴

  都说第一书记下村是为了帮助村里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的,但在我看来,致使农民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

  雨后的山村,空气清新,满目葱绿,独自漫步在被青山绿水环绕的黎村苗寨的蜿蜒小道上,我却无暇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芳香,心头思绪万千……

  我是个农民的孩子,是在农村的泥土堆里长大的。小时候村书记带领群众"农业学大寨"大干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或许是受村书记的影响,我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村书记,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时过境迁,没想到我在离家几千公里外的黎村苗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我被单位派驻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那村任第一书记,兴奋之余却又倍感压力。

  刚来村里时,为了尽快熟悉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我挨家挨户造表登记,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村里200户858人中,28—60岁年龄段的有390人,其中有130人未婚或离婚,也就是说,在28—60年龄段中单身占比过大。这样的情形在保亭并不是个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后,我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当地的男人文化程度低、酗酒成性,导致没有姑娘愿意嫁过来;二是村里年轻姑娘外出务工,看到城市和农村的反差太大,都不愿意回到农村,但由于没有文化知识,在外地找对象时常受到歧视。

  "董书记,我还没老婆,扶贫能不能先扶个老婆啊。"我们村的结婚困难户王荣"咯咯"地笑着问我。这话看似一句玩笑话,但在王荣看来又何尝不是一句真心话呢!都说第一书记下村是为了帮助村里改善生产生活面貌的,但在我看来,致使农民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能够改变农村面貌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育。

  文化扶贫一时半会看不出成效,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在与村干部的商量下,我们想出了一个"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搞活人气。在什那村这个黎村苗寨,竟然没有组建竹竿舞蹈队,好的传统应该延续下来。于是,我自掏腰包准备音响,从镇上找来了舞蹈老师,组织村里青年男女参与到竹竿舞蹈中,每晚的竹竿舞蹈给寂静山村增添了欢声笑语,也减少了酗酒后的争吵。

  第二步,从娃娃抓起。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在村委会小学开设书法兴趣班、舞蹈兴趣班等,培养孩子们的多样兴趣。同时,主动联系爱心团体"海南善心汇",并得到"海南善心汇"的大力支持,目前"海南善心汇"已决定对村小学进行"一对一"文化帮扶,计划捐赠新建学生食堂,在小学建设"南瓜书屋",开设儒家学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大人,让大人改善家园。

  第三步,授人以渔。我牵头成立了织锦合作社,社员89人,组织20名社员参加民宗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村民织锦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中黄金清、黄兰花多次参加省、县比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有的作品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黄金清同志还收了4名小学生做徒弟,目前这4名学徒都能独立织锦了。合作社利用村文化室和篮球场作为织锦作坊和展览室,社员完成的作品就挂在文化室墙上展览,合作社先后组织20多批次约100多人参观购买,增加社员家庭收入。此外,针对村民种养技术薄弱的情况,村委会组织养羊合作社社员参加培训班10人次;组织村民参加种植培训1000人次;组织村民学习烹饪技术100人次。同时,在省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资助12万元给村委会购买2台拖拉机,培训8名拖拉机手,帮助村委会增加经济收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转眼间,在农村工作已快3年,要是让我总结这三年农村工作,我认为,"三情工作法"发挥的效用最大,即对老百姓要有感情,对这项工作要有激情,要时刻保持好的心情。现在只要我下村,就会到小学去看望这些孩子。"董叔,你怎么才来呀!""董叔好!"孩子们一看到我就围在我身旁兴奋直叫,看着这些孩子这么礼貌待人,我深深感受到这教育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作者系省委政法委派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那村第一书记董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