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

时间:2022-08-22 21:47:25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高考语文作文六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高考语文作文六篇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初中在学校“火”起来

  到了初中以后,用杨奇函的话说,那就是他遇到了伯乐。“我是个好动的孩子,刚上初中时经常会与班上的同学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后,老师又让我写检讨,我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检讨,老师让我当着全班同学念一遍,以示警告。结果我念完了之后,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同学们一致表示,没听够,要求我再念一遍。”

  从那次写检讨以后,无论班级里有什么事,老师都派杨奇函去做,代表班级讲话,让他竞选学生会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参加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发表的竞选演讲则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天为何高,因我们有豪情万丈;海为何阔,因我们志上骄阳;何去何从的方向由我们何去何从的翅膀,我们期待,我们渴望……”他的竞选词点燃了校园里文学热的第一把“火”,结果顺利当选学校学生会主席。

  杨奇函点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学们对周杰伦的批评,他说,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声称周杰伦连歌词都唱不清楚,你们还崇拜他干嘛。就这件事,他写了20xx多字赞美周杰伦的诗词,在校园里“火”了起来。

  高中立下凌云壮志

  虽然中考考入鹤岗第一中学,但他很上火,因为成绩不理想。军训以后,他为了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写诗一首:军训铭刻在心碑,白驹奋进马难追。雄心壮志皆不语,三年之后再扬威。

  在高中阶段,他一如既往读书,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后当选,当选省级三好学生,在鹤岗中学生辩论赛中胜出,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杨奇函说,说是他的强项,运动是他的弱项,但就在这个弱项上他居然还得过奖。原来,高中时杨奇函的班级是文科班,一共有9个男生,为了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老师让体格好的选报了1500米,杨奇函没办法只能报3000米。老师私下说,跑一圈就可以下来。但跑起来以后自己就想,一定要坚持到终点。3000米应该在操场上跑7圈半,结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体育老师揪下场来,并告诉他已经跑完全程,他成为全校第七名,也是班里唯一得分“选手”。当他找到裁判坦白时,裁判则说,结果已经公布,成绩已经记录在册,不能改了,他拿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奖项。因此杨奇函发出感慨:“骐骥回蹄千浪堆,大鹏展翅万里辉。三千奔跑虽无冕,壮志凌云任尔追。”

  复读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时立下的凌云壮志在杨奇函首次参加高考时并没有实现,他在去年的高考中仅得了610分,报考上海复旦大学,落榜了,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也石沉大海。

  “我当时相当上火,但我并没有灰心,决定复读,现场又作了一首诗:霞光碧照七彩开,龙吟虎啸聚英才。我先干得一杯酒,金榜题名我再来。”

  “痛定思痛,我的缺点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约我成绩提高的一个大困难,我是个左撇子,平时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饭,右手写作业,眼睛还看电视,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杨奇函首次高考后进行反思。

  “我转战到大庆实验中学复读,刚开始成绩不理想,我的心里有些乱,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实力冲击清华大学了?我在心里开始画问号。”杨奇函说,那时一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在一次给同学们集体调整心态的课堂上说:“学习就应该像杨奇函这么脚踏实地。”“当时老师说这话时我有点吃惊,因为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普遍认为,杨奇函太浮躁了。而认真思考老师的`话也的确如此,我不再是小学时的那个顽皮的问题少年,已经具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的品质。”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沉下心来学习,我还认真读了《道家箴言录》。复读最后阶段,我的外语成绩连续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师说,只要把单词都背会了就能提高,当我把单词全背会了之后,奇迹出现了,我的外语成绩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实践证明,单词的威力的确是无穷的,我的外语成绩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过高考失利经历的杨奇函已经能正视人生中的起落,为了勉励自己进入清华大学以后能够继续刻苦学习,他又送给自己一首诗:“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问乾坤。苍茫残云虚席待,明朝清华我至尊。”

  [标签:作文,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夕阳笼罩下,村口一片静谧安宁。橘红色的阳光渗过茂绿枝叶间的缝隙,在天地间洇出一幅金灿灿的油画。

  我又一次迈进村子,却再也辨不出曾经的痕迹。村口的老人们喃喃说道:“扎伞的老王在你走后两三年就死啦,这不,十多年光景,当年那个还吮着指头的你,现在都长成大小伙喽。岁月不饶人哩……”见我欲问,一旁佝偻着背的'老太太插嘴上来:“若是说来,你该还记得那炒米师傅吧,喏,再往前走两个巷口便是。”

  年幼时的我,恍惚以为村里的所有都是永恒的。可岁月从没有停止她那匆匆的脚步,逝去成了不变的旋律。好在,还有这样一处值得我惦念。

  走上前去,三五人群团着的,不须再辨,正是我幼时那位炒米匠。他端坐在不知谁家砌房留下的水泥墩上,正心无二顾地边旋转边望着抓在手上、早已炭黑的葫芦形炉膛。阳光静静地覆在他的额头上。黝黑的额头上沟壑纵横,沁出的细密汗珠簇拥着,反射出迷人的金光,似一抔泥土中散落的金粉。

  他的右手正奋力地鼓着风箱,简陋的炉灶上火苗跃动。一旁的小炉灶上支着一口锅,清净的汁液正烧得噼啪作响。细细听来,寰宇间仿佛只剩下火苗炙燃的嗞嗞声。轻轻一嗅,糖汁熔化的丝丝甜意直润肺腑。

  炒米匠望着压力表,轻轻一唤:“要炸喽!”平淡中渗出一丝威猛,把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吓得哇哇直哭。炒米匠嘴角轻咧,围观的大人倒是笑得前仰后合。只见他娴熟地把炉膛塞入布箧中,手中一根杵棒猛力一拨,“嘭”地一声,白烟缭绕。那孩子这会儿破涕为笑。脆脆的香气混合着糖汁软软的清甜让人心旷神怡。

  趁着热,炒米匠将筷子挑起一丝糖汁,拉伸成一条绵绵的线。火候到了,将糖汁倒入了一旁的浅铁盒,再将新制的炒米倒入,竹篾将混合好的炒米糖摊平,待冷却了用刀切成方块,便成为我童年里最恋恋不舍的美食。

  “还是当年那般香呦!”我轻轻吐了一句。炒米匠这才抬头,仔细地凝望着我,愣了好一会儿方才恍然大悟。他笑盈盈地望着我:“还行还行,真没想到你居然也长成这般大了。”我笑问:“如今生意如何?要知道,当年的我可对你崇拜得不行呦。”他似有心思般轻轻一叹:“曾经,我们也以为这手艺会传下去。这才十多年时间,哎……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品出他心中的一丝不舍,悄悄离开,心中萦绕着些许困惑。回头望去,炒米匠和他的活计儿沉浸在薄暮里。

  薄暮依旧,炒米香。吆喝声渐渐地,渐渐地,寂了下去。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1:对怯懦与勇敢的关系定位不当,认为怯懦是勇敢的前提条件,就像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过分强调了怯懦对人的意义价值。而材料的意思是,害怕是人的本性,正视它,克服它,可使人勇敢,并没有夸大怯懦对人的作用。

  2:混淆了害怕与怯懦的概念。怯懦,指胆小懦弱,是胆怯怕事懦弱拘谨的人格表现缺陷。害怕,之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也就是说怯懦是带有点贬义的,但害怕是人的正常反应。

  3:本则材料,学生写作不是太过犯难,应该有话可说。但是不少学生没有进行深刻的思考,写了一些人云亦云的缺乏深刻思考的肤浅文章。

  行文要弄清材料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人唯有在害怕的时候才能做到勇敢”,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因为害怕,所以勇敢”,要说清楚为什么害怕的时候反而勇敢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4:写记叙文的选材太低幼化,不少学生会写一次登山或者考试,比赛等从胆怯到克服了恐惧。还有学生喜欢用对话交代情节发展。建议选取能反映人生百态但是有内涵的材料。不要将主要笔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要高度注重细节描写,注重挖掘人情人性的美。

  5:拟题太随意,或者太虚太空不知所云,或者文不对题。题目可形象,可简洁明了,最好能让人一看就觉得符合材料内涵。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实现人生的风采前几日和朋友联系,朋友说不想在国外干了,想回国,我说国内可能你会不适应,他反问道为什么,我没说什么,随声附和了一句呵呵,其实,说到不适合的原因不言而喻,我清楚他也明了。他说:.要不你毕业后也来迪拜,到时候哥罩着你”,我也不言语,亦随口附和一声呵呵,那天和他聊很多,很是尽兴。我问他既然那么想回国工作,那当初为何那么拼命的争取去国外,他的回答让我一下子僵住了,.趁年轻,到处走走,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风景,老了就走不动了,毕竟这一辈子,能够年青几回,”我说你真能折腾,也真会折腾。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这话乍一听来略有些让人不适,可细细品来着实让人不得不信服信服,毕竟现实生活中这已然是一种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千姿百态,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局,所以我们的圈子才会如此色彩缤纷,转角相遇谁会红着脸,谁又会红着眼,喜怒哀乐全然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走在不同的`路上,看过不同的风景,遇到过不同的人,经历过不同的事儿,猛然回首时却无意间发现,这一路上竟然有这么多收获,有这么多感想。曾经以为平平淡淡的在这个世界的一隅过着自己的小情调,不理会这世界的纷纷扰扰,安静的在清晨早起,淡然的在黄昏煮酒饮茶,夜幕落下伴着漫天星火读着容若亦或者是清照,然后枕着烛火入眠,以为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有时候自己也会不甘落寞,也会不自觉的否定这一切,这般平静得像湖面一样的存在是不是活得有些糊涂,没有色彩,毕竟同样的风景,同样的旅途,我们却不再有同样的青春。是我的偏执吗?我一直想去北京,北京那座大城市到底是什么吸引着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可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由:北京有北大,北大有图书馆,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最大。于是我渴望去北京,在北京的哪里都可以,至少我离北大又近了一点点。好简单的理由,简单到我自己都怀疑自己是有多傻。现在我不确定了,我不确定要去北京干什么,每一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武汉也有他自己的特色,我为什么不留在武汉,也不回柳州?我想现在唯一可以支撑自己的理由是:我想感受不一样的北京,我想在那座大城市里做一个安静的平凡人。在北京同他们一样去奋斗,去努力,去成长。在哪个城市压力都一如那么大,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我喜欢北京,一直喜欢它。在北京遇到一个人,相亲相爱,结束自己一生的旅程。不要求拥有太多,只是不要有那么多无奈,对世界、对生命有一种认知,为世界带来一些欢乐。

  在北京,我也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闹中也能取静。静中有自己的坚持,是一件完美的事情。人生中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也不相信那么多为什么,更不想去想那么多为什么。不去争取太多东西,不太在意别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做内心的自己,没什么东西值得太过畏惧。别人的成功也是付出了代价的,总有令自己感到遗憾的,总有不完美。每个人对于这一切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一、从命题形式看,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各领风骚:

  在所有18道试题中,标题作文9道(分别是: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诗意地生活”、福建卷“季节”、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嘴边”、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江苏卷“怀想天空”、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与“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选一、辽宁卷“我能”、四川卷“一步与一生”),新材料作文4道(全国卷Ⅰ、卷Ⅱ、新课标卷以及北京卷),话题作文4道(分别是:广东卷“传递”、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及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题意作文1道(湖北卷;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且材料中暗含某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种命题形式间呈现出“互相渗透”的趋势:部分“标题作文”套用“话题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上一段引出标题的文字(如江苏卷、江西卷、辽宁卷);“新材料作文”则套用“话题作文”的规定,在后面加上“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的“三自”要求。命题专家的意图非常明确: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只是考查形式,其考查功能实际上是一致的。

  二、从思想内容的指向看,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引导考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比如全国卷Ⅰ的试题,提供了一幅题为“摔了一跤”的漫画,漫画旨意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大胆迎接人生风雨的考验;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意在强化考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年轻一代迈好生活中的关键“一步”以及走好人生每“一步”。上海卷、辽宁卷等也是如此。

  二是注重引导考生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比如全国卷Ⅱ关于“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的材料作文,直面了社会上存在忘恩负义的人这样一种现实,要求考生就“知恩图报”“和谐互助”“爱心传递”等展开思考,其内涵富有深意;而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重在提醒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同样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紧密相关。此外,北京卷的试题看似极富诗意,其实也暗合时代潮流,因为题目给出的对诗句的“体会”之一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三是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考查,强调论理中的思辨能力。比如全国卷新课标卷的考题,引导考生关注、思考“创造”与“发现”;浙江卷的话题“行走在消逝中”,既延续了前三年试题“人文素养与发展”“一枝一叶一世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核心内涵(以人文理念为核心,分别向“社会”“世界”“自我”三个维度延伸),又进一步强调以“反思”的视角涵盖上述三个维度——这些都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开放视野与人文色彩。

  三、与前几年相比,最突出的倾向是强调写“自我感受”:

   今年的命题,特别强调学生作文要贴近自己、贴近生活。从题目本身看,像湖北卷的“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着意促进考生认真学习母语、正确而规范地运用母语;天津卷、江西卷、山东卷、重庆卷的试题,几乎零距离地接近考生,都适宜于写自我感受。而试题提示语或“要求”中,更明确提出考生应当写自己的经历与体验。像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一个“这道”,容易“诱使”考生选写记叙文;湖南卷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江西卷提示“在你记忆的深处”、辽宁卷要求“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重庆卷提出“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有许多经历和见闻要记录,有许多感悟和认识要诉说”等,最典型的当属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无论话题材料还是提示语中,都集中突出一个“你”字(如“你的童年”“你有何感想”“你自己或身边”等等)。这样的明确指向、反复提醒是前所未有的(故而面对此题,胡乱地编述故事,写诸如科幻小说、故事新编、寓言、童话等是理应杜绝的)。以上各题,命题的出发点无不在于引导考生在真情中感悟生活,检测考生主体感情的体验、对自我生活(包括学习生活)的感知领悟能力。难怪有重庆考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写这道题(指‘酸甜苦辣说高考’),我自己准备的、老师准备的现成的材料,都没有用上。”

  四、从文体选择看,相对前些年的“文体不限”已增加了限制性:

  比如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天津卷、江苏卷、辽宁卷、重庆卷、广东卷、浙江卷等,都规定不能写成诗歌;湖南卷则限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而山东卷在“要求”中特别提出“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事实上,即使是没有明确作出限制的,也强调文体特征。就是说,“文体自选”对体裁还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便于考生自己选择。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对于语文高考的作文一项,数年来皆为舆论之焦点。盖因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因循刻板题海之中,唯此一项可成为学生自由发挥,展现文才之地,作文满分者似可比旧时状元及第,嘿嘿,名倚文章著,得失万口评,故而媒体也是很乐于跟进炒作的。然而满分作文却往往不能服众,至少难以服我。在浮躁的文教领域,目迷五色之际,大概人人都很容易看朱成碧。

  忆及当年某人的诗词,某段时间常被誉为超群绝伦,甚至有称连李杜都望其尘而莫及的。在我个人看来,其诗词只能说部分诗词确有境界,两三首可称善,但单从文学角度看并非超一流佳作,至于诗词超越李杜之评价则有点非愚则诬。那为何有此一说?除个人崇拜等政治因素而外,还有民众普遍传统文学素养低下的原因在内,包括一些论者,未必真的十分深通古典文学与诗词。在所谓破旧立新之际,满眼看惯标语口号体文学之人,乍见如此依格入律之古体文字,惊为天文,评个满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没见识过狮子老虎就大吹藏獒法螺的类似现象,高考作文评分里也有。无论当年高考的《赤兔之死》,还是如今高考出现的古体长诗,就文论文,若认真地从专门古典文学水平的角度衡量,只能算聊充一格,其中不乏语言粗糙、字词失当、逻辑不明、文白杂糅、堆砌陈句、体格不纯之处,至少在我这个攻英语专业、并未中文出身的非专业人士看来,这些文字并未达到如何佳作之地步,细究起来,得满分者何故?主考官自身水平和学养不足当然首当其冲。很多主考人员,其古体诗文写作水平如何?能否准确地为这类文章鉴定评分?是否存在未见北海而望河兴叹之嫌?

  钩深致远,问题还有——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中选拔应试体系的荦荦大端,千军万马抢过桥,其弊早为人所尽知。而要使这个庞大体系在不倒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显得合理、有吸引力,那么除了数理方面只能看分数这个硬指标外,高考作文一项大可成为所谓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热点聚焦所在。各地若作文满分之学子,即可成为当地教育之招幌,好像就可以凸显地方人文之盛一般。

  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高考评分中如此地看重出奇出怪附庸风雅,能写上几句皮壳似模似样的古诗文便是满分,长此以往,以偏门投机者必然趋之若鹜,阿其所好,以至于如今又有描摹金文甲骨,敷衍成文以求一逞的应考者,完全偏离了语文作文考试之宗旨。那些真正语文学得精到扎实、通观古今,博览群书之辈,其惯常作文未必喜作惊艳体、惊人语,是否就难有慧眼识珠?这些学子没有写古诗古文,也许乃是出于慎对考试,不敢弄险的缘故,但我绝对相信其中有不少学子有能力写出无论内容、思想还是文采、格律都远胜《赤兔之死》和今年长诗水平的古诗文来。

  美国如Ivy联盟的某些名校,若求攻读文学方向者,其选拔考试也中有personal essay一项,千变万化也必看其是否通晓英国传统历史与文学—文艺复兴—20世纪当代文学之方方面面,文字运用是否熟练准确,理据是否充分,思维是否有逻辑,评分中诸多方面不可偏废,绝非哗众即可取宠,针对考试包装个漂亮甚至完美的形式是没用的。

  最后对于高考作文评分,说说我的两个观点:

  一,语文高考作文评分应重视语言文字之本身,不可完全视同科举之策论。前几日沪上有语文高级教师呼吁给有错别字但题材独到之作文满分,窃以为不可:醇乎醇者和大醇小疵之间毕竟有别。作文立意独到当然好,问题是语文学科的作文考察,岂能将文字书写正误的标准一朝毁弃?不给满分给个高分又何碍?关键是语文考试不同于科举考试的策论,皇帝就当时政、农事、民风等出题,由考生对答对策,以此选官,重视的是论说有见解,见解独到。而语文考试考的就是语文,那些语文能力真正出色的,未必观点独特,对他们也应该公平一些。

  二,语文高考作文评分不应以是否吸引眼球论高下。哪怕学生的`作文套路就是看惯了的起承转合,也不能就此认定便是平庸。高考作文评分应更重视那些文笔扎实、言之有物、语言纯熟、锤字炼句,将文字与思想驾驭得心应手之作。优秀的作文未必语出惊人,谈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锋芒毕露,含英咀华亦可动人肺腑;未必标新立异,鞭辟入里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题材出奇,文笔老练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异,独具文风亦可各擅胜场;未必彻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胜一筹。这样去选拔,才是语文考作文之初衷。

  说到底,我们的语文高考评分还是要重视学生评价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单纯的“眼球”评分,鼓励为出奇制胜而投机。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气势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诗文,评分的考官们似可表现得更加专业一点,再勿轻与满分。

  或者实在要显“人文之盛”的话,高考可单开辟一项古诗文赋写作项目,一视同仁,人人皆写,方见真章。

【高考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高考浙江语文作文05-25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05-26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04-23

高考优秀语文作文11-03

语文高考作文09-10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09-10

高考语文优秀作文06-29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02-18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04-18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