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中考作文>中考总结作文

中考总结作文

时间:2022-08-24 14:07:45 中考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中考总结作文四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总结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中考总结作文四篇

中考总结作文 篇1

  本周,学校进行了半学期的期中考试。周一进行了英语考试,我提前把英语复习了一遍,考试时我胸有成竹,仔细地听了听力部分,完成后又认真地开始做笔试部分,没花多长时间就做完了,我并没有开始发呆或玩笔,而且一丝不苟地检查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在检测中发现了一个单词好像拼错了,马上修改了。时间到了,我们交上了试卷。周四、周五又进行了语文数学检测,我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考好,我在做的.时候很紧张,生怕自己会做错。我检查了一遍,时间正好到了。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我觉得在平时就要掌握好各个知识点,考试前认真复习,考试中不要紧张,做完后要仔细检查,这样,你就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检测之后也让我了解了自己哪门学科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努力,争取在期末阶段获得更大的进步。

中考总结作文 篇2

  上周初一年级进行了期中考试,生物成绩不是太理想,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 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特对本次的生物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 得更好地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5个大题,满分50分。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 查了学生的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很好的提起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 24题,24 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 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 不会 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 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第二大题,判断题,本题全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此题满分同学较多。学生对这一类型 题比较喜欢。 第三大题,填空题,共6题,8 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有个别灵活 题,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 2小题的失分同学较多。第四大题, 连线题共5分。考查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做到不是很好。第五大题,共2题,5分,是识图,分析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做的不是很理想。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 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 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 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回与日俱增!

中考总结作文 篇3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五、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中考总结作文 篇4

  时光如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匆匆流逝。时至今日,已经是中考后两个多月了。中考前,我在热切盼望考后的自由生活,可以无忧无虑的看电视;可以找三五个朋友结伴郊游;可以去商场逛逛,即便什么也不买,可是那种悠闲的欣赏的满足,满可以使我心中溢满幸福和快乐。可中考后,生活如考前所期盼的那样兑了现,可渐渐的,这样的日子多了,感受到的'便不是快乐,而是一日加一日的空虚落寞。我开始怀念那些备考的日子,怀念那些疲惫,那些泪水,那些打击,那些激动与紧张……人不正是在挫折中成长吗?

  考前两个月,无忧无虑

  我从不曾为自己的成绩担心过,那份直著与多少盲目的自信使我对两个月后的中考充满信心。除了在课堂上乖乖地听课、做笔记,课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完成之外,剩余的时间就为我的玩耍提供了支持。我是才女我怕谁?与同桌无休止的闲侃便是我们课间与自习课上的一大“酷”点。为了逃避老师的火眼金睛,我们把书用书立堆得老高老高,为了“安全”起见,我和同桌的闲侃大多是属于地下党性质的――趴在桌子上侃。做完作业后我们把腰一鞠,默契地互相看看对方,相视一笑,便开始了长征似的聊或舌战。“哎,你说小雪,听说小志和许邵洋合作拍了一部电影呀。”“是呀,他们还留了胡子呢,很酷的。不过说起来,还是我们许邵洋酷,又高又大,哎你说小志怎么看上去像营养不良似的呢?”“去你的,明知道小志是我的偶像还这么扁他,不想听下一条娱乐新闻拉?”“嘿嘿,我们阿茗最好了,是不会生气的,是不是?”“去你的,对了,我听电视上说……”

  时间就这样被我们一点点消磨掉。虽然下课铃响后听到同学们“啪啪”地收拾书的声音有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但转念一想,考前我们应该放松嘛,这样说不定还有利于考试期间的超常发挥呢,便权且把玩耍当作超常发挥的助威剂,于是乎也就心“安”理“得”了。

  后来爸爸对我说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会了的就不必在劳神写了,他上学的时候就经常不写作业嘛,不照样出类拔萃。爸爸的初衷是好的,想减轻女儿的作业负担。孰知他的女儿是给个破筐就下蛋的家伙,再加上点自命不凡,便想,聪明的我就用不着写作业拉。

【中考总结作文】相关文章:

中考总结的作文11-03

中考总结作文11-08

【精选】中考总结作文7篇08-26

【精选】中考总结作文八篇08-26

中考总结作文10篇08-27

中考总结作文九篇08-27

中考总结作文(精选12篇)06-27

中考总结作文7篇08-28

中考总结作文(精选15篇)11-14

期中考总结作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