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高考作文>谈高考作文

谈高考作文

时间:2022-08-24 15:34:39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高考作文合集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谈高考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高考作文合集6篇

谈高考作文 篇1

  历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尽管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的思维导向不外以下三种:即哲理性、现实性和可塑性。因此,高考作文的训练指导应紧紧围绕这三性去开展。

  一、题目的哲理性如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和1995年的《鸟的评说》的寓言故事,都渗透了深刻的哲理性。

  树木、森林和气候之间蕴含着一种朴素浅显而又深邃的哲理,这个哲理没有超过考生的生活知识及理解能力所达到的范围;《鸟的评说》同样涉及到哲学范畴的问题,潜伏着生活中深层的课题,即全面地看待人与事等。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平时就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性和联系性,并以小见大,见微而知著,掌握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曾拟了以下题目:《从<项链>中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刻舟求剑>中得到的启示》切忌形而上学看问题;《从<落叶>中悟到的》见微而知著;《中国青年为什么穿日本和服拍照》学会抓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题目富于现实性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很多要求考生能对生活、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有的由自然现象引向生活,有的由生活现象过渡到社会问题,有的从寓言故事引发出社会弊病,有的从生活琐事中折射出引人深思的课题。而且命题涉及到的各种门类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如1985年的作文题是关于三废治理问题,涉及到环卫方面的知识;1986年作文题触及到林业、气象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1990年的就一对孪生姑娘对玫瑰园的不同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联系到如何看待社会本质和主旋律的思想方法问题;1994年的《尝试》,辐射出更多的生活常识及悟出诸多的人生真谛。所以,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帮助学生真正地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善于采撷生活中丰富的素材,从而达到以小见大地剖析事物,反映现实生活。并要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多读书、多看报,抓好写作素材的积累,使之写作视野极度地开阔起来。

  三、题目的极大可塑性首先是内容上的可塑性大。

  行文可深可浅,取材极其广阔,不必临场搜索枯肠。例如1988年的作文试题为《习惯》,这是继1982年之后的又一次直接命题作文,它尽管是采取了我国传统的命题方式,但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它有极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其外延极为广阔,考生既可以写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习惯,也可以写社会、民族,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既可以写日常生活中浅表性的问题,也可以触及社会中较深层性的重大命题;既可以大胆地抨击传统的陈规陋习,也可以讴歌赞美时代的新风;既可以透视社会的焦点问题,也可以赞颂改革开放后的新人新事。因此,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题目,考生完全可以自由驰骋自己的笔墨,以达到淋漓尽致的吞吐,无拘无束的歙张。其次是表达形式上的可塑性大。1986年的《树木·森林·气候》,行文体裁可以不拘,可以议论为主,也可以夹叙夹议,只要吃透精神,把握中心,持文有据,言之成理即可。至于如何运用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如何布局谋篇,便待考生随心驾驭自行安排了。1995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寓言诗《鸟的评说》,这是一种一题多体,一题多向的设计,也是一种多层次的写作考查。考生可在不同的文体中,从不同的角度尽情挥洒,驾轻就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写作才能。

  基于这样,高中毕业生的作文训练,就必须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抓好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要让学生触及各种文体。既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又不能忽视形象思维;既要培养顺向思维,又要倡导逆向思维;既要培养实体思维,又要注重空间思维。平时要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散文等文体的训练务必强化,作到一专、二博、三活,才有希望达到成功之彼岸。

谈高考作文 篇2

  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对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以文章的形式把它恰当地反映出来,不可能是一挥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地修改,才能臻于完美。修改是对人们思维不周密的一种必要的弥补。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事例无不证明了修改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讲“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高考作文的具体情况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如鲁迅所言,文章写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句”。更不可能像曹雪芹那样,“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高考是限时作文,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冷处理”,没有推倒重来的可能性,甚至连最后重新誊抄的时间都没有。那么高考作文是否就不存在修改的问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怎样过好高考作文修改关呢?针对高考作文的具体特点,我认为在以下三个阶段上下功夫。

  一、 成文前的修改。

  修改往往被认为是初稿完成后才开始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改工作是贯穿在写作过程始终的。动笔前构思时对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等推敲的过程,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成文前注重构思的修改,可避免文章写到一半甚至写成后动大手术,这是考试作文的大忌。变“治疗”为“预防”,这不失为事半功倍的一种好方法。

  就构思而言,此时的修改是对思维的修正。不论作文题目类型如何,接触到话题第一步工作便是审题、构思,许多考生对这步工作往往是不重视的。事先没有成竹在胸,匆匆落笔,行文时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无形中加大了成文后修改的难度,而且时间上不允许。构思的工作就像是在脑海中绘就一幅“草图”,既然是“草图”必定是粗糙、不完善的,因而就有修改的必要,对它的修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根据命题者规定的话题来确定自己的文章的主题。把自己认为最有必要写的内容限定在某一点上,其它的意思都不必谈。那么这个被限定的意思就形成了主题。然后用一句话把主题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使自己形成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反复修改这一主旨句或中心论点句,直至认为最能体现题目要求,使之成为统摄全文的“魂”。这样动笔时就不致出现主题模糊和离题或扣题不紧的毛病。

  2.主题确定后,许多材料会在脑海中浮现,对材料进行取舍,首先要求作者有“对象感”,要确定文章的假定读者对象,从特定的读者对象出发来考虑材料的取舍、斟酌用语的得体,例如同样是写一封信,写给母亲的信和写给朋友的就应该有很大的差别的;其次要选择令读者信服的、对主题最有支持力的材料,否则,哪怕手头的材料再新,再感人,也只能忍痛割爱。

  3.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考的作文的真正读者(可能是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不可能投其所好,但至少不能把对老师大不敬的“另类”语言视作“创新”,也要尽可能避免对一些敏感话题作出偏激的议论。

  4.编写提纲。这是用文字固定思维的过程,它会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密,思维更有条理,便于总体把握主题,不致偏离方向。“磨刀不误砍柴工”,许多同学却不习惯这样做,边写边想,难免造成文笔散漫、结构混乱。对提纲的`修改要求使材料的排列既能合乎客观事物的条理、人们思维的条理,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且要能突出地表现主题。如果不下一番功夫修改调整,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

  二、成文中发现问题的修改。

  有了精密周到的构思,又列出了详尽的提纲,按理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了,但高考这样特殊的作文环境,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出现。文章写了一半,却发现偏离了主题,怎么办?推倒重来是不可能了,这时修改就体现在将错就错,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要善于对已成的文字加以利用、挖掘,化“腐朽”为“神奇”,这是高考作文修改的技巧,也是文章修改的艺术,具体可采用:

  1.纠偏归正法:如果考生在写作过半时,发现思路不清,没有始终以主题思想来统一材料,甚至偏离了主题,那么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停下笔,理清思路。在保留现有文字的前提下,从已使用的材料中发掘与主题的联系,在原文中加入几句点题之笔,当然要力求衔接自然,切忌生硬粘贴。并尽量在后半篇中增补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用篇尾的强调主题思想的语句来扣题,人为地把“迷途的马车”拉回“正途”。

  2.以偏为正法:相比前面的方法,以偏为正法更主动,没有斧凿的痕迹。所谓以偏为正,即将错就错。既然主题转了,那么顺其自然,从已成的文章中重新立意,变换主题,快速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往往有不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或许会令人耳目一新,使文章顿然生色,在近年高考以话题作文为主要考查方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三、成文后的修改。

  文章写成后,很多同学以为大功告成,为了保持文面的整洁,不敢轻易动笔修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面是形式,形式必须在内容正确的前提下才显得重要。所以,修改文章,使之主题鲜明、材料充分、文句顺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应是多就少改,尽量使已有的文字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

  1.从已成文章的材料中发掘、概括主题,并用议论性的语言、抒情的文字来升华主题,点明题意,甚至可以 发掘新意,使普通文章升格。

  2.书写正确,文从句顺,是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力争消灭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是文章写成之后修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边默读边改,用语感来弥补阅读自己文章时所容易形成的心理定势,及时发现毛病,修改毛病。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文章格式的规范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方面,有些同学作文不注意使用标点,通篇都是小圆点,句逗不分。通过最后的修改,规范标点,调整格式,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

  4.成文之后的修改,带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破坏了文面的整洁,这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修改符号写得合乎习惯、清楚、美观,既便于阅卷老师理解你的修改意图,同时也避免了随意删改带来的文面凌乱、不整洁的毛病。

  总之,高考作文的修改要本着变“治疗”为“预防”,化“腐朽”为“神奇”的原则,下笔前重构思修正,行文时及时补救,成文后多就少改,以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

谈高考作文 篇3

  作文题像这样出,怎么辅导也很难有直接的作用。今年的作文题和古诗干上了,估计高中的语文老师们会让学生们开始和古诗较劲了。

  当然,也有人为高考作文题叫好。北大教授孔庆东先生就在自己的博客里说,“北京的这个作文题很是别开生面,细中透着大气,虽然题干还值得再精雕细琢一下,但在全国各地的作文题中,仍然是最出色的。”

  对于北京的作文题“细雨闲花”,还有其它作文题“失意与诗意”,“要说爱你不容易”,对于这些离社会、离生活越来越远的命题的是是非非,考生、老师、专家自有公论,我不便多加评论。但我想到了另一个与此直接相关的问题。

  高考是个指挥棒。高考作文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其导向作用无法否认。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大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差,高考作文的导向就脱不了干系了。而现实的确如此,不少在高考作文中得到了高分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其文字表达水平仍然很差。害得不少仁人志士呼吁,要在大学里开设语文课恶补呢。

  我接触过不少大学生,甚至是大学毕业生,写个请假条都不会——连个请假的理由都不知道写。有的硕士写篇论文都很困难。这些学生掌握了许多华丽的词藻,也背过了许多名人轶事,还会说许多警句名言,来点子风花雪月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就是不会写求职信、讲话稿,写个计划、总结更是空洞乏味。不少文科的学生也是如此。甚至一些高考作文分数不错的学生,写一般性的应用文也不灵光了。

  应该说,这和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有直接关系,而高考作文的导向又难逃其责。高考的作文命题范围一年一变,没有一点儿继承性和关联性,也没有任何规律可循。这就逼着高中的语文老师们今天练这种写法,明天练那种写法,想尽办法去迎合出题者的心思。但主动权在出题者手里,人家想怎么出就怎么出。去年是“北京的.符号”,今年是“闲雨落花”,明年又是什么,神仙他姥姥也不知道。

  问题是,就算是搞明白了“细雨闲花”与恬淡的人生境界的关系,又能怎么样呢?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吗?其文字表达的能力就提高了吗?说到底,作文不是用来自我欣赏的,不应该仅仅成为抒发闲情逸致的一种工具,而是社会交往与沟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这种意义上说,高考的作文题目,不应该是出题者与考生、与高中语文老师们斗智斗勇的产物,也不是出题者自娱自乐、或者看着考生着急自己偷着乐的玩物。其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汉语写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技能的掌握上。高中阶段,是为高等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也是一个社会的人在社会上闯荡的基础功训练、当然包括必要的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关键阶段。所以,需要警惕的是,高考作文命题陶醉于“细雨闲花”、“失意与诗意”的风雅之中。

  作为大学教师,我还是拜托命题者多为高考生的今后想想。想想那些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书面表达的规律和技巧;想想那些不继续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在社会上闯荡需要掌握哪些书面表达的知识和方法。以此为出发点,想必可以把作文教学和社会需要结合在了一起。

  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谈高考作文 篇4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url=]大陆[/url]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url=]战士[/url]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的规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佯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浆,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谈高考作文 篇5

  “与你为邻”这个题目看着比较虚,但给考生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它这里实际上讲到的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人在社会中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处在人群中,他处在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必然是和他人或事会发生联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与人为邻”,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与你为邻”。这里的“你”,它可能是一个具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能就是一个想法、一个理想。我是和理想为邻的,我是和正义为邻的,我是和尊重为邻的,我也可能是和张三、李四这样具体的人为邻的。甚至可以说我是和全球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国家为邻的等等。因为这个“邻”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这是实的。虚的,比如说是一种主义、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关系、一种意识等等。

  所以,我才说这个题目看起来出的.很虚,但是可以讨论的空间是比较大。它实际上是在考察你的想象力。你在和不同的“邻”相处的时候,你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想象的空间很大。比如一生中,以正义为邻,以勇敢为邻,以真诚为邻,走完自己的人生。你和正义为邻,你也是一个正义的人;你和真诚为邻,你就是一个真诚的人。

谈高考作文 篇6

  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面对一个班几十本作文、同一个题目,对于几乎相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写出来的作文也大体相同,老师怎样批改才能避免评语的雷同?我认为写评语一定要有个标准,每篇作文的要求不同,标准也不一样。高考我在作文批改时给自己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

  一、按照既定目标批改作文。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学期的总目标,然后在各节作文课的教学时再制定出具体目标,评语要围绕这些具体目标来写,如初一教材第一单元作文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我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作了如下要求:1、立意新颖,不落俗套;2、语言有创新、有时代感;3、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色彩。每篇作文不宜提过多的要求,目标制定2—3个,学生容易接受,在写作文时也容易达到,这样可以降低写作难度,批改时也可以准确定位。

  二、检查学生审题是否正确。

  一篇作文一定要有文题,即使不是命题作文也可看出学生的审题水平,有了作文题目,学生应从那些方面来审题非常重要。作文应该写什么,受哪些条件限制,重点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在审题时都应该考虑到,通篇的布局也体现着学生审题的思路。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读完一篇作文,就知道学生审题的方法是否正确,如:命题作文《圆》,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本来“圆”与人民币中的银元没有联系,如果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写出来的作文就只有写成说明文了,可是在一次考试中有的学生就将“圆”理解为银元的“圆”了,这是审题的错误。写一篇作文的第一步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内容也就毫无价值了。

  三、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

  批改作文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写作方法,课本上根据内容不同,在每一单元中都侧重了几点写作方法,在实践中训练应用,评语中也要体现写作方法的优劣。在批改作文时老师切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只要学生运用的方法有助于反映主题思想,那么这种写作方法就可以运用,要让学生放开手脚,灵活多样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写作方法。

  四、重视材料的运用。

  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广泛,开合是否自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多寡。作文的材料有三种:指定性材料、半指定型材料和非指定性材料,学生如果能灵活运用材料,可以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教师在评语中体现这一点,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运用材料的'重视。

  五、写作要有文采。

  一篇文章的文采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档次,如果文章的选材和立意都很新颖,可通篇都是病句,那么这篇文章也顶多划入二类作文。有了文采文章也就有了闪光点,这些文采正体现了文章的价值所在。老师可根据学生程度不同来决定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一个差生来说,平时的作文一塌糊涂,偶尔写了一篇稍好一点的作文,那么其中只有一两句话是本文的亮点,也可定为该篇文章的“闪光点”而给于肯定。

  另外批改作文时还应注意学生应达到的起码要求,如书写规范、整洁,运用格式、标点、修改符号正确等,将这些细则都列入计分总项中,这样作文批改才能给学生一个准确评价。

【谈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谈宽容的作文04-08

谈税收作文09-02

谈友谊作文04-29

谈岁月作文04-23

谈体验作文04-25

谈态度作文06-24

谈信心的作文07-02

谈在美国的经历07-10

谈教学反思11-14

谈人生的经典句子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