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征文范文>端午节主题征文

端午节主题征文

时间:2023-06-19 09:38:01 樱樱 征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主题征文范文800字(通用3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征文,肯定对各类征文都很熟悉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主题征文范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主题征文范文800字(通用34篇)

  端午节主题征文 1

  作为传统节日的端午,它留给我的美好印象源自儿童时代。

  那时的乡下,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好吃,可包起来并非易事,每当妈妈开始着手包粽子时,我便不由自主凑了上去,先盯着她包粽子的姿势,随后便比葫芦画瓢,模仿起她来。

  我先是用左手拿起粽叶并将其弯过来,卷成一圆锥形状,再用右手向圆锥里放米,待米放入一定量时,将其压紧抹平后用棕叶覆盖严紧,再用细线捆扎结实,这样,一个状如三角形的粽子就搞定了。虽说这包粽子的.工艺并不算复杂,但你可别轻视了这不起眼的手头功夫。如果我在遭遇妈妈多次数落之后,没有屡败屡试的胆识和勇气,恐怕至今还不会包粽子呢。

  包粽子时,如果在糯米中掺入一些大枣、红豆、花生之类的东西,就可包出口味不同、各具特色的粽子来。妈妈包粽子时,最爱把红枣掺入糯米以图大吉大利。妈妈说,吃枣粽多的小孩,聪明伶俐,能早中状元。因此,每年过端午节,我都没少吃枣粽,虽说学习在年级不是数一数二,但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从没低于前十,这倒是真的。谁能说这其中没有枣粽的功劳呢?

  端午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清早便起床,他们除了要把房前屋后仔仔细细地打扫干净,还要准备上一顿与平时不同的早餐——煮粽子。

  妈妈煮粽子时,还要在锅里放上鸡蛋、鸭蛋,粽子煮好了。鸡蛋、鸭蛋自然也就早熟了。大家吃过拌糖的粽子之后,还必须吃上煮熟的鸡蛋、鸭蛋各一个。爸爸说,吃了端午节粽锅里煮的鸡蛋,这个夏天就不会生疮;而吃了粽锅里煮的鸭蛋,这个夏天头就不会痛。

  其实,端午节这天最忙的应该是我们这些小孩子。天不亮,我们就结伴先去村外的树林里找艾蒿,将其拔掉后,在太阳出来之前必须赶回家,然后在门楣、窗口等处,全都插挂上艾蒿。爷爷和奶奶都说这样做可以驱魔祛鬼,保障家人平安。小孩子做这些事既要起早又要受累,但我们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并未感觉到累。

  如今,又到端午节,坐在考场里的我,不禁回想起童年时过端午的一幕幕情景来,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端午节主题征文 2

  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更是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经历让我爱上了这个节日。

  去年过端午恰逢周末,我百无聊奈,嘴里念叨的满是谚语,当读到“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这一句时,我停了下来,不禁思忖:为什么呢?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妈妈微笑着说:“走,逛街去!”听到这句话,好像把我从无尽深渊中拉了出来,让心灵的幼苗渐渐舒展。是啊,逛街总比宅在家好,说时迟那时快,我胡乱地收拾好书桌就开启了一次快乐之旅。

  老妈带着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挤进了一家商场。嗬,商场里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妈妈告诉我,端午节临近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不错,那货架上摆放的几乎都与端午有关:端午粽、雄黄酒、菖蒲我还真没见过这些东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粽子,丝丝粽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记是哪家店铺散发出来的。东边食品西边谜,逛完端午食品专卖区,我们又玩起了猜谜语。第一则“小米二字有变化(卷帘格?商品名)”我绞尽脑汁,自言自语“这也太太太”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哦,粽子!这也太简单了吧!”说出答案得到奖品,我的兴致不减。再接再厉,第二则“举杯尽饮添归心(节日?纪念日)”“这不是‘端午’吗?”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脱口而出。结果,我又答对了,拿着两份奖品,高兴得像掉进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念道:“端午端午,我爱你,因为猜谜好运气。”

  走出商场,我们又来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条街大大小小的铺面简直是在开粽子盛会:北平粽子、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州的中山芦兜粽、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看在眼里,馋在嘴里,另有一番滋味涌心头。

  回到家,我居然没有一丝倦意,电视里正现场直播“赛龙舟”,每一艘船都奋勇向前,水花激荡,野鸭欢飞,那激烈欢快的场景至今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端午节,我是彻底爱上它了,那你呢?

  端午节主题征文 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来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人缅怀他逐渐形成一个节日。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按照习俗来包粽子、赛龙舟、贴五福、挂艾草等。说起这包粽子来,我跟它还有段不解之缘哩。

  端节的前一天,妈妈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粽子叶、江米、蜜枣以及马莲浸泡在水里,我对此十分不解,便问妈妈:“妈,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泡在水里,现取现用不是更好吗?”妈妈说:“如果不把这些东西泡软,粽子叶是脆的,用的时候一包就碎了,所以要把它们全部泡软。等这些原料都变得软乎了,才能包粽子”。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又去厨房看那浸泡在水里包粽子的`原料,果不其然,跟妈妈说得一个样。经过一夜的浸泡,粽子叶都变软了,闻着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味,不像刚买来时那么干巴巴的了。我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想要包粽子,妈妈自然是不答应,但也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终于同意了。于是,我忙前忙后,帮妈妈把原料摆放到桌上。“妈,怎么包粽子?”“先把粽子叶围成一个V字形,放入一颗蜜枣,然后灌入江米,再放两颗蜜枣,将粽子叶双双折回再用马莲将其捆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边说边示范着,眨眼功夫已将一个粽子包好。再看我,目瞪口呆,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看啥呢?赶快包。”我这才从观看中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包起粽子来……

  一小时过去了,我一个也没包完。再看看妈妈的战绩,已有二十六个粽子了,妈妈看到了我这面的桌子一片狼藉,除了几片破损的粽叶还有到处散落的米粒,于是我被“红牌罚下场”。唉,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饭桌。但最后,我还是吃上了粽子。那粽子的香、糯、绵滑,怎是个爽字能形容的啊!嘿嘿,古有“无功不受禄”,今有我“无功也受禄”,或许也真像妈妈给我的那句名言——全天下的粽子都不够你祸害的。我大概真的不是包粽子的料吧!以后还是帮妈妈吃吧。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因为我包的不止是粽子,还包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啊!

  端午节主题征文 4

  初夏时节,迎来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这次,我们到奶奶家过端午节。

  刚走进奶奶家门口,奶奶就迎了上来,笑眯眯对我和哥哥说:“今年我们不买粽子,自己动手包粽子吃。”说着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粽叶、红枣、腌肉、生糯米和细绳等。我拿起一片长长的粽叶,好奇地问:“一片粽叶可以包一个粽子吗?”奶奶马上回答说:“要两片粽叶才能包一个粽子。你先看看我是怎么包粽子的。”奶奶先把两张长长的粽叶围成一个三角形漏斗的样子,然后装上一些生糯米,再把里面装上一颗红枣,最后用粽叶一圈一圈的缠绕起来,包得严严实实的,再用细绳紧紧扎上,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可真厉害!包粽子又快又好。

  “您包得真好呀!我也要包!”我和哥哥兴奋地喊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叶,妈妈赶紧提醒说:“小宝贝们,这里有红枣、腌肉两种菜,包的时候只选一种就行了,红枣只放一颗就够了,不然会太甜的。”我照奶奶的方法先包了一个红枣粽子,可我包的这个粽子经常漏出几粒米来,样子瘪瘪的,比奶奶包的粽子差多了。这时我看到哥哥手里拿着刚包好的粽子,看起来像个金字塔,感觉和奶奶包的差不多,我包的粽子完全不能和他比。一下子,我又伤心又着急,奶奶急忙安慰我说:“别难过,我小时候第一次包还没你包得好呢!你再多包几个就好了。”我听了奶奶的话,立刻信心满满,包了一个又一个,看上去真的`一个比一个好,甚至比奶奶包的还好,顿时心花怒放,开心极了。

  感觉时间只过了一会,粽子就包完了,好大一盆,有好几十个呢!不一会儿,粽子浓浓的香气充满了房间,馋得我直流口水。我饿极了,香喷喷的粽子一上桌,我就头也不抬地大口吃了起来,甜甜的粽子可真好吃啊!这时,我问爸爸:“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要干什么?”爸爸眉开眼笑地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划龙舟。”我突然想起了屈原的故事,就跟奶奶讲了一遍,奶奶夸奖我故事讲得很精彩。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开心啊!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做事情要一次次尝试,不断积累,才能真正做好。回家的时候,我对奶奶说:“自己包的粽子比买的粽子好吃多了,明年端午节我还要包粽子。”

  端午节主题征文 5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那一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扔在汨罗江里,为了防止屈原的身体被侵蚀,另外,人们在河上赛龙舟,各式各样的活动,分外的热闹。

  今年的端午节也是不例外,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迎接端午节的到来。我们家呢,奶奶早早地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到河边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叶,我也瞎凑合,帮忙烧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叶回来,便直接放到热腾腾的水里,继续烧,等着烧开,艾叶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氲下,散开了,满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这样,艾叶出锅了,晾了片刻,奶奶便开始修剪艾叶顶端折断口,修剪完毕,终于开始包粽子了,我在一边看着,奶奶挑选四片艾叶,两片垫底,两片加固,双手将它们圈成圆锥形,一手捏着,一手去舀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再加一颗我最爱吃的大红枣,手抖一抖,让米分布均匀,用多出的'艾叶盖住,包紧,一个粽子就这么包好了。我在一边看的手痒痒,也想试试,奶奶欣慰地笑了:“难得你有这样的心啊,现在会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都买现成的,哪有自己包的好吃啊。”说着,奶奶便教我如何选取艾叶,如何包扎,手劲使多大,不包不知道,包好一个粽子学问多着呢!

  粽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锅了,经过两个多小时,香喷喷的粽子便出锅了,尝一口,黏而不腻,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强”的奶奶都会亲自包粽子,爸妈怕她麻烦,让直接去超市买,奶奶一直都不愿意,在她眼里,这是一个传统,传统怎可丢弃?

  在过去,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举办活动,包粽子,赛龙舟等等,一起来欢度传统节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似乎都慢慢开始淡忘传统,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机械生产越来越普遍,包粽子也变的机械化,越来越少的人亲自包粽子,都直接去超市里买现成的,似乎已经忘记了包粽子本身的意义。包粽子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这背后,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在,韩国把端午节列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愤恨同时,也应该思考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传统是财富,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虔诚地继承和发扬。

  每年端午节,我都只吃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它有一种别样的味道。

  端午节主题征文 6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端午最为热闹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小时候我常跟外婆一起呆在乡下,那时的端午节使我至今难忘!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民都要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在屋檐上插上艾叶,有时还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缠红丝带。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殉国而投江自尽的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们那儿,端午时的大街上可是热闹的哦!

  那天,我早早起床,吃完早饭,佩戴着沁人心脾的香囊,上街当“小商人”了。我来到大街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摆摊卖艾叶。大街上是人山人海,满是讨价还价的声音,我见旁边卖艾叶的人笑眯眯的收着钱,我便大声吆喝,不一会,就有顾客前来购买艾叶了,我们不停地讨价还价。费了半天功夫终于卖完了!看来,做“小商人”也是不容易的啊!

  我拿着辛苦换来的成果买了一包雄黄,然后飞奔回家吃香喷喷、甜丝丝的粽子了!

  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熟粽子的香味!粽子是三角形的,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加小豆的叫小豆粽,加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早中”,所以吃枣粽的人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煮粽子的锅一定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子之后,再吃些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鸡蛋、鹅蛋、鸭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儿再吃,整个夏天都不头疼。

  我连忙窜进厨房里,挑三四个已出锅的大粽子,提起就跑。我坐在桌子上,看着青翠的粽子,想起了外婆忙碌的身影,我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白白嫩嫩的糯米躺在在粽叶上,像一粒粒晶莹、洁白无瑕的珍珠,吃着香香的粽子,我心里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欢乐!

  五月五日,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我虽然没见过赛龙舟,但是我想赛龙舟时一定很热闹!

  我真怀念儿时在乡下度过的端午节呀!

  端午节主题征文 7

  谈到端午节大家总是会想到一个人——屈原先生。

  农历五月初五被人们称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有时还要佩戴香囊、在手碗上缠上红丝线还有纪念屈原。这个节日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我眼里除了春节就数端午节是最为热闹的了。在这天,我早早地起床和父母一起去镇上买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回家后就开始包了。粽子有多种例如:米粽,小豆粽,枣粽等。我们就把红粽当陷,包出来肯定很好吃。我就模仿妈妈包粽子,妈妈先是放一大勺糯米放在里面当然也不能包得太满,要不然红枣怎么放呢?摆放好后就开始缠线了,在这时我就乱套了,为什么我就是缠不好线呢?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把线缠在粽子上,而是缠在自己的手上了。包完了这个之后我就去洗手了。因为我根本不会包粽子不给妈妈添乱。我还是去找朋友玩吧!太阳带着缓慢而有高兴的步伐来到正空中,我家已飘出桂树的幽香。味就让人口水直流,你又怎能忍心不给我吃呢?一到家就直接去厨房,去挑好了的大个的胖子来吃。我吃完后嘴已成了盛满饭的碗;我吃完后地上的小不点都还在吃;我吃完后会拿几个出去和朋友们分享。因为俗话说的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呀!既然是朋友那就应该分享啰!

  现在,已记不住清那时的`欢快了。只记得那时欢快的情景,这是汉族的端午节。

  过了中午,开始干活了。准备着端午节的作料了,这些作料并不是包粽子的作料,而是做面食。这的面和我们平时的面都不一样。他们做的面食是指青稞酒,油茶,长巴面和甜茶。夜晚他们分别围成一个大圈。中间有一堆火把在燃烧,火的上方掉着一个盆子,盆子里面装了羊肉,在主持人的优领下,他们说着他们那方的语音,有说有笑。就用歌声,舞蹈来表达他们所不能表达出的话,里对屈原的敬佩,崇高子情。不用,我说大家已经知道这是哪族人民的端午节了吧?是藏族。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气洋洋。我虽然没有见过赛龙舟,但是我想赛龙舟时一定很热闹。

  端午节主题征文 8

  丽水是个小城市,四周都被座座青山包裹着。可是不管青山把这座小城裹得多紧,也挡不住端午时节穿出的喧闹声。

  一来到丽水,一阵阵混着粽子味的清香就扑上了我的脸。我好奇地从车窗往外着,发现每一户人家都没闲着,有人家在包粽子,三角体的粽子、长方体的粽子、圆的粽子,有的像小鸡,有的像小鸭,还有的歪七扭八什么都不像。还有人会在自家门前挂上一串绿色的像头发一样的东西,妈妈说这是菖蒲和艾叶,等会儿你就知道用处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外婆拿了好几串莒蒲和艾叶呢!我也拿了一串挂在门上,要踮着脚才挂地上去。外婆说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可以防止妖魔鬼怪的.到来,还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张继光,是他使丽水城的百姓幸免于难的。

  我听见远处一片喧闹声,便从五楼往河边望去,看到人流如浪一般,原来那边在赛龙舟呀,可是我对龙舟可不感兴趣,把人们的欢呼声抛在一边。爸爸拿着一碗猪脚向我走来,我口水直流,可爸爸说这是给外婆的,我很疑惑还盯着猪脚看,爸爸连忙说“端午节”在丽水人眼中又是“丈母娘节”。女婿们为了感谢丈母娘的恩情,大部分人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丈母娘送去猪脚,简称“送猪脚”。

  此外,还有献饭、采午时茶等活动,可我还是比较在意吃啊。熬了好久终于到中午了,第一个菜一定是粽子吧,我快步跑到厨房,一路上口水都在往下淌。只见盘子上并不是粽子,而是几十张薄面皮,粽午节为什么要吃面皮呢?

  妈妈拿到面皮后,把桌子上的菜每一种都夹了点,放到面皮中心,又快速将面皮折了四折,瘦薄的面皮一下子变成了个黄胖子,妈妈一口咬下去,油就顺着嘴唇滴了下来,她说这叫卷饼,“卷”是同“绢”的,和粽子有同样的用处,可味却不一样,要现卷现吃才香。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菜夹到面皮上,又杂乱地折了起来,第一次做出的卷饼就像漏了棉花的枕头,滴了满地油。我将自己做的卷饼塞入口中,虽然样子不好看,可味儿却比粽子要好。比起粽子屈原一定更喜欢吃丽水的卷饼吧!

  天已经黑了,我们坐车驶出丽水城,虽然我们离丽水城愈来愈远,但是那耀眼的灯光,那美食的清香,和那欢乐的喧闹声,却久久不能消散。

  端午节主题征文 9

  去年的端午节不是双休日,所以过得还简单,今年是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这个端午节一定要过得有意义。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度过端午节的情景。

  经过长久的期盼,端午节黎明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响亮的鞭炮声把我从梦幻中唤醒,睁开眼,想到今天是端午节了,心里不禁兴奋起来。吃过早饭后,母亲和奶奶就会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来,而我和弟则会收拾打扮好,向大寺进发,去看热闹的舞龙狮。在母亲的叮嘱下出了门,一路上大伙会兴奋地互相询问:“端午节到了,吃鸭肉和粽子了吗?”当我们被问到时,我们会高兴地答道,“还没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鸭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会大呼,“看舞龙狮去喽!你们去不去呀?”我们也会大声而愉快地说:“去呀,一起去吧!”然后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大寺,大寺那叫一个热闹,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别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牵着手在人堆里钻,只为寻找一个空隙去目睹一下几条龙狮在数十条壮汉的奋力舞动下那壮观的场面。快到中午我们也就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踏上归家的旅程。

  回到家后,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经蒸熟了。打开锅盖,那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翻来颠去一阵后,剥开那几片还在散发着香气的'箬叶后,里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宝宝一样新鲜细嫩,招人喜爱。轻轻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叶香、糯米香还有肉香的浓浓香气在口中鼻中萦绕不绝,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让人吃后回味无穷。

  到了下午,我们兄弟两个会提上一只鸭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唠唠嗑,还会和表哥们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临时,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饭桌前分享一只自家养大的鸭子,那道醋血鸭可是我最爱吃的菜,那是放有许多香料炒出来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咸,肉嫩而鲜,味道好极了。

  饭后一家人唠唠家常,其乐融融啊!

  最后在暖暖的被窝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渐渐步入了甜蜜的梦乡。

  想到这,对比着今天,心里顿时倍感凄楚,眼角不觉湿润了起来。

  端午节主题征文 10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远山上缭绕着,然后不停地跟着风儿飘啊飘,飘绿了家家户户,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阳的诗篇。

  印象中的端午节,在流苏般的绿丝中穿梭。

  那些从峭壁上垂下来的绿色丝线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宝贝”,通常是前一天去撷来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时候,那细细的绿丝所蕴含的清香便透着那层层的笋叶,渗进去、渗进去。

  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叶是那种带着点毛的棕黑色花纹的笋叶,那是不知什么时候拾来存着的,虽已经卷成了一幅幅画卷般,却仍透着劳动艺术的芬芳。洗笋叶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几十年的井水,井边放着一个因渗进太多水而变得十分沉重的木桶

  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黄,而桶壁却是早已生了点点青苔的。有阳光的时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许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

  它们是太阳的缩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满希冀的神色。

  记忆中的端午节,在沾满了糯米粒的嘴角边流淌。

  我喜欢左手拿着一个破了头的咸鸭蛋,右手拿着一个刚拆了红线的豆粽;更爱把一支筷子戳进一个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个,然后将其余3个角轻轻咬去。

  刚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晾凉的。于是乎,才不一会儿,那些冒着热气的粽子就将它的清香缭绕了整个堂前。

  待晾凉后,取下几串来,配上几个圆溜溜的咸鸭蛋放进竹篮子里便挨个送粽子去了。这时候,也同样会有人将香喷喷的粽子送到我们家门口的。而奶奶却是很少收下的,两大锅的粽子剩得只够家人吃一两个便足矣。

  本以为是奶奶深知邻里嗜爱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见的却散发着浓郁香味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都在那个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儿般美丽的笑靥,却只叹那人儿哟,沧桑已然嵌满了面颊。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满香甜的粽子哟。我耸耸鼻尖,深深地嗅,确乎又嗅到了空气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飘啊飘,飘进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册中悠悠着一首端午的诗篇。

  端午节主题征文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亘古不变的诗句流传了下来,屈原他投了江,但是他在人们心中是亘古不变的!农历五月五成了纪念他的节日——端午。

  亘古不变的是那经典的故事!

  每到端午,一家老小都聚在一块,除了在饭桌上吃饭外,老人们还要慈祥的对孩子们讲端午的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屈原在楚国担当三闾大夫。但是他遭到奸人陷害,又不被楚王相信,被迫流放。果不然楚王失去了他又听信奸人诡计,不久便山河破碎国不在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怀着愤然和悲愤的心,永远的沉入了汨罗江。村民们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尸体,怕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便用红线捆扎起粽子,吓唬蛟龙,喂饱鱼虾。从此划船和吃粽子的习惯就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赛龙舟”和“吃粽子”。孩子们沉浸在那回味无穷的经典故事中……

  亘古不变的是那飞行在水面上的龙舟!

  到了端午节,江边江滩仿佛是被洒满了面包屑的面包,人山人海,他们在干什么呢?呵呵,当然是在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啊!

  惊天的鼓声传来,“咚、咚……”这声音宣布了比赛的开始,龙舟队员们用最大的力气划向终点,肩膀上隆起的肌肉仿佛在告诉对手“我们比你们先到!”

  龙舟的'外形从表面上来看,像一个肿头火柴一样,火柴的头仔细一看,原来是龙头,龙头一般来说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太大了后就会影响速度。龙头的颜色大多数是以艳色为主,这样是为了表示这欢乐日子里的欢乐气氛!人们陶醉在催人奋进的锣鼓声中……

  亘古不变的是那冒着香气的粽子!

  提起端午人们就不自觉的想到了粽子这一民族美食。但你在品尝它的时候,你知道它的制作吗?

  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粽叶包的,三角形是传统的形状,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用糯米包成的粽子,上面点缀上几个葡萄干或红枣,会不会更有情趣一些呢?

  用粽叶包成的粽子,外面要用红线捆扎。吃粽子的时候,用手一扯,白白的粽便到了嘴里,那种心情和气氛包容在你浑身上下,使你不忍嚼这芳香的粽肉。在吃之前先蘸一点白糖,凉凉的,湿湿的,在闷热的五月天里,吃上几个粽子,好不惬意啊。幸福飘散在沁人心脾的粽香中……

  乡情是亘古不变的,家乡的端午是亘古不变的!

  端午节主题征文 12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于该日在汨罗江自尽,所以成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於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於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每到端午节奶奶都要包粽子。我睡醒了撒开腿就往厨房里跑。奶奶先把糯米浸泡好,洗好粽叶,淹好肉,拿好线绳。一瞧奶奶把材料准备好,我笑容满面地说:“奶奶,我也想包粽子,您教我包吧。”奶奶点点头,说:“你先看下我怎么包粽子,然后你自己试试。”只见奶奶将两三张粽叶平放在桌子上,再在粽叶里放一半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一块肉,最后在它的上面再放一把糯米盖住、包住。再用线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碧绿玲珑,惹人喜欢。看着姥姥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几片粽叶包起。我不是放糯米的时候一会儿放多了,就是一会儿又放少了,最后放肉的`时候放得不错,进行最后一步程序了,包起来,做得更糟糕,直接漏了馅儿。奶奶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开始一点一点教我。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的游泳。大约俩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棕褐色的肉。糯米的清香与肉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看着这热腾腾的粽子,我不由得想起了身在远方的亲人……

  端午节主题征文 13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浮现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浸在这种回忆里。想的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早在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便会给我买花绳,香包。总会有用五彩丝绒刺绣的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我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挺好看。

  接着就是包粽子。早在一个月前妈妈就会打下宽宽的苇叶,还从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地泡在盆儿里。包粽子的时候用一张张捋平是苇叶,包上大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用马兰草叶捆住那米棕。妈妈,总是这样做。

  等端午节的那天晚上,就开始煮粽子了。只有一会儿的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草青香。

  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一直围着锅台转,怎么也哄不走。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历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引的我眼皮变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竟睡着了。

  一睁眼,天亮了。母亲做好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漱就开始吃。我想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粽子。

  端午时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和茂盛的青草。鸟儿躲藏在树林深处一声长一声短的鸣叫。

  麦子一片一片黄熟了。心急的人家已开始收割了,而父亲却急着割艾草。

  在阡陌上行走,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想起了妈妈给姥爷熬药的气味。

  父亲选了一些艾草插在门上,剩下的姥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日的夜蚊子很多,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躲它远圆的。回想起这些往事就禁不住要流泪,我的姥爷那个默默无闻的人离开我竟有十二年了,还有我现在隔很长时间才能见到的母亲……

  其实端午节也是一个祭祀的节日,祭祀伟大的屈原、回忆离我远去的姥爷。

  此时的粽子是我从超市买来的形状与以往别无一般,香味却差别很大。我不会急急忙忙打开,因为我总会想起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

  往事是一本封存又常去翻看的相册,是一页不忍撕下的日历。这香喷喷的粽子,永远都不会像以往引诱着我。

  端午节主题征文 14

  吃粽子是端午节特有的风俗习惯,所以每到端午,奶奶总会招呼一家人回家品粽香。但今年的端午节,我过得有些特别,因为我参加了一次义工活动——到社会福利院为老人送粽子。

  一到福利院,令我诧异的是竟有50多名志愿者自愿驱车前来,我的心里暖暖的,为这份爱。

  按照端午的习俗,我们先给爷爷奶奶们系五彩丝线。在福利院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们的自由活动室。活动室内,三位老爷爷正全神贯注地插花。我走到一位老爷爷的身边,好奇地问:“爷爷,这些花都是你做的吗?”爷爷自豪地点点头。妈妈也震惊,因为这些绢花和我们在集市上见过的工艺品没啥两样。阿姨告诉我,爷爷们做的这些花,做为装饰品点缀了福利院的所有房间。一时间,我们竟都忘记了来的目的,纷纷欣赏起这些美丽的绢花。在绿莹莹叶子的映衬下,红艳艳的绢花格外明亮,我想,灿烂的不只是这些花,还有爷爷奶奶们晚年的生活吧。亏得一旁的阿姨提醒,我赶忙满怀崇敬地给爷爷系上了五彩丝线,爷爷高兴地使劲点头。

  大概是我们的喧吵声引起了屋里的一位老奶奶的注意,她迈着颤巍巍的小脚走了出来。福利院的`阿姨一看,立马迎了过去,“王奶,您小心点儿。”边说边双手伸了出去,搀扶住了她。同行的一个小男孩蹦跳着跑到了老奶奶身边,极有礼貌地说:“奶奶,端午节好!”听到他这高八度的音,王奶奶笑得满脸的皱纹都开了花,“奶奶还没聋呢!”说着王奶奶用手摸了摸男孩的头,“这孩子真好!看,多有礼貌!”“奶奶,给您个粽子。”房间里的人越来越多,七嘴八舌地交谈了起来,“老人家,您多大了?”“95岁了!”“您这身子骨还真硬朗,不像呀!”“这都是国家照顾得好哇!”幸福与满足洋溢在老奶奶饱含沧桑的脸上。听阿姨讲,这些老人都是村里的五保户,没儿没女,是国家提供了一切,保障了他们安享晚年。“等我老了,我也来这里度晚年!”同行的一位叔叔说。我们都笑了,因为在这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福利。

  空气中弥散着浓浓的粽香,在这个特殊的端午节,我付出了爱心,但同时我也收获了浓浓的感动,这感动来自这群有爱的人群、来自社会、来自国家。

  端午节主题征文 15

  端午节前后,若天气晴好,温度适中,正是晒书的最好时节。

  大凡喜欢捣鼓点书的人都知道,书这东西不能暴晒,更不能弄湿,有时不小心弄湿了书,在阳光中暴晒,书页不是卷曲便是起皱,很是难看,这对爱书的人来说是不很情愿的。小时这样的情况怕被母亲看到后挨骂,就胡乱地搬出一些书,把弄湿的一本也混夹在里面放在凳子上晒,不怎么识字的母亲却说出这句话来:“你怎么在晒书呀?晒书要在端午晒的。”嘿,她哪里知道是我弄湿了书。

  在端午晒书在并没有书香的家乡,居然一度是个固有的规矩。以后当几个大人们在一起时,偶尔也会谈论孩子谈论书,母亲便会用一种骄傲炫耀的口吻说:“我家的孩子都会晒书了。”

  母亲喜欢在微风习习的端午当天一边替人家裹着粽子,一边看着人家晒书。于是晒书在母亲看来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而裹粽只不过是一件日常劳动。至于为什么要在端午晒书,我也不问母亲,即使问了,想必母亲也未必知道个所以然。

  后来,读初中时也听班主任老师说:“晒书嘛,要在端午时节,挑一个好日子,最好是微风习习,可以让书页透透气,又不会吹走书的日子。”这话听起来熟悉,老师说的是有道理的',同时也印证了母亲说过的话。老师家中有很多书,并且大多是线装书,每年在端午时节便有一次晒书的情景。他曾对我说,以后有书了也要挑这样的日子晒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那时的我也没有几本书,并不需要晒,但为了冒充斯文,到了这天,我也会装模作样地晒起书来。也许这样的装模作样里蕴着一种向往的心意,拥有书的相伴,是怎样的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架上的书也多了起来。书,一本本地购,一本本地读。日积月累,到了今年,竟有了上千册,不曾想到我也会“藏书”!如今,每到端午节,我都会做些准备,给我的书来一次必要的阳光浴。其实端午前后都可以晒书,但以端午这天为正宗。

  读书的人无论怎样地爱书总不会有错,构建一个像样的书斋不容易,我总不能因为自己懒惰让书受累,自己看着心痛。晒吧,晒吧,不晒还购什么书呢?

  端午节主题征文 16

  每一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端午,我家乡的大家就会欢欢喜喜地迎来端午的来临。

  端午节是为了更好地留念春秋时期阶段杰出的作家司马迁。那时候燕国被秦朝击败了,他怀着悲痛跳到汨罗江自杀。大家怀恋他,尊崇他。为了更好地防止鱼类、虾类咬司马迁,扔了很多米团到汨罗江,大伙儿认为那样让虾吃饱就不容易咬司马迁了。之后,大家怕河流把米团冲走,就用菏叶把米团包起来,再用红杠把米团捆紧。渐渐地就发展趋势为今日的粽子。每一年的端午,在大家的家乡每家每户都忙着包粽子,可繁华了。粽子用翠绿色的粽子叶包囊着雪白的檽米再加上用小红豆、黑豆和一肥一瘦的腌猪肉做馅。粽子煮开后,剥掉粽子叶,但见米团里好像嵌着几个深红色光亮的玛瑙石,十分漂亮,还释放着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家乡的大家都说吃完这类粽子,日子会过得更为蒸蒸日上,身体就会更健康。因此大人小孩都喜欢。

  家乡的端午除开包粽子,还会继续赛龙舟。赛龙舟太吸引人了,那一天,大家陆续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收看赛龙舟。堤岸上,人潮人海,早已摆满了观众们。

  参赛选手们都是会衣着色彩艳丽的服饰,精神焕发地立在船里,专心致志等候着赛事的逐渐。最酷的便是立在最前边的鼓师,他扎着鲜红色的方巾,健壮的身体,威风凛凛的立在船首。“砰”只听到一声枪声,上场比赛了,数十条龙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划向终点站,参赛选手们拼了命地向前划,河海峡两岸上的拉拉队也是不顾一切一样给自己的`队友鼓励,“给油,给油”叫喊声此起彼落,振聋发聩,顷刻间,热热闹闹,人头攒动。

  家乡的端午还有一个风俗习惯,便是在大门口上挂艾草叶,给孩子戴香囊。由于传说故事五月是毒月,毒蝎子,蚊虫,鬼都会出去,因此大家会在大门口上挂艾草叶辟邪,到夜里,老年人都是会用艾草叶熬水给全家人冼澡,仍在小孩子的脚底涂上香喷喷雄黄,听闻那样能够除掉万病,避邪。

  我认为家乡的端午真有意思!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玩。我能让你当个完全免费的导游员陪你去看赛龙舟,还你要吃美味可口的粽子。

  端午节主题征文 17

  时维五月,序属天中,有道是端午至已。

  晨曦从青黛色的窗帘漏进来,打在我脸上。迷朦中睁眼,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便混着粽香沁入口鼻,再入心脾,让人口舌生津。顿时起身,直奔客厅,外婆已将大小绿叶粽蒸好,整齐地码在大圆桌上。顾不得什么,我揣几个到兜里便嚷嚷着今天要去看龙舟赛。

  当我到了闽江边,才不过辰时。眺望,飞云过天,变态万状,燕上柳梢,轻声呢喃。行人三三两两,有一老人坐在石桌旁,但见他生的圆脸,一对鹊眼,虽不复少年,瞳孔犹是清洌,白发红颜,矍铄得很。他摇着一把折扇,不急不躁,舒缓而有节奏;另一手拍击石桌,打着拍子,说着屈原纯净的灵魂,高贵的品质,爱国的拳拳之心,不得志的抑郁。用厚实的声音描摩出“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屈原身材高瘦,你看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兮",你看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在瑟瑟的秋风中孑然一身,行吟泽畔,眉间有几缕抹不开的愁思,为了自己的不得志,也为了晦暗没有光明前路的楚国。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老人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如梦初醒,回神才发现群人熙攘,身旁有一母亲拍了拍孩子的脑门,“龙舟赛要开始了。”

  倚栏凭望,江面浟湙开阔,二十多支龙舟就绪。龙舟长近二十米,狭长细窄,龙头以木雕成,绘以红、黑、绿多色;每舟上乘三十余人,无一不精壮,但听裁判令下,大臂像转轮一般舞动得有力而齐整;船桨如长枪一样狠狠扎进澄莹的江水,顿时水花迸进,像给电清的江水饰上朵朵清泠的百花,水珠扩散,将龙舟隐去半截,只见龙头不见龙尾,一切好像都模糊起来。龙舟从我眼前划过,后面还拖着长长的白练,前端无限延伸,后端渐渐淡却,后来谁家夺魁倒也忘了,只记得豆沙馅的`粽子味混在口腔,耳边是高呼如海波浪一样沿着闽江层层排开,惊动了树上栖息片刻的鸟。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吃不完的粽子,飘不断的艾香,讲不完的屈原故事。无论风雨,是挡不住的端午味道,是弥之不忘记忆深处的痕迹。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假日,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每个人血液里隐藏的联系。

  端午,端午。

  端午节主题征文 18

  一提到端午,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个人――屈原。

  还记得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激励了多少个有梦想的人前进啊!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通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端午节主题征文 19

  端午节是我童年时代最喜欢的节日。不光是我喜欢,估计每个北方孩子都喜欢。真是奇怪,我们没有万人竞渡的龙舟赛的热闹可看,但却是童年最期待的节日。

  每当快到端午节,家人们早早的开始准备包粽子,因为在北方没有新鲜的竹叶,老人们要把干粽叶泡在水里,浸好江米、红豆、绿豆,还有红枣和葡萄干。嘴馋的我们从长辈的准备中就开始期盼吃到甜甜的粽子。一切准备就绪,就要开始包粽子,包粽子不像包饺子不管包的怎样都可以挤在一起相互帮忙,按饼,擀皮各干各的。每到包粽子,家里都会挑选最会包粽子的人上阵,爸爸每年都会成为包粽子的主力军,包出来的粽子个个好看,像选美一样。我们就等着他们上锅去煮,那氤氲的香味飘香满屋。记忆中每次煮粽子都会很久,煮熟了也不能趁热吃,还会在凉水里泡上一晚,等粽子吃到嘴里正好是端午节的早晨。所以,端午节我们从不会睡懒觉,早早地起床一是为了吃粽子,二是可以到江边采艾蒿,路上经常看到有的人采完就插在耳朵旁,更多的'人则会把艾蒿插在自家的门上,所以端午节的味道除了粽香味,还有清香的蒿草味。再在悬挂蒿草的地方挂上五彩的葫芦,家家户户的门前就变得五彩缤纷了。除了各家各户的宝葫芦绚丽多彩,多彩的还有孩子们的手臂,每到端午节的早晨妈妈都会拿出彩色的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上,说这样我们就不会怕蚊虫叮咬,保佑我们健康平安。还叮嘱我们,如果端午节过后下雨就剪掉这彩绳扔到水坑里才能应验。所以每次我心里都会很矛盾,一方面盼着下雨,可以祈求平安,一方面如果这么好看的彩绳没带几天就剪掉真有点舍不得。当然在北方,端午节都是晴热少雨的,所以这彩绳都会在手臂系上很久。如果一直不下雨怎么办?老人们还会说那就带到七夕节,把它剪断扔到屋檐上,让喜鹊叼去给牛郎织女搭鹊桥。现在想想真是奇妙,老人们就是这样把两个传统节日习俗连到一起了。

  至今,每到端午节都会想起家乡端午节,想起那随风飘荡的多彩葫芦,想起那各式各样的彩绳,想起那粽子的芳香,艾草的幽香,还有那孩子身上隐约飘来的药香。

  端午节主题征文 20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个明亮的日子。这一天代表可以穿裙子了。母亲总是会买来杨梅给我们尝,虽然杨梅还是青黄不接,但就是这样酸得足可以使你五官变形的东西让我们乐此不疲。

  艾叶是端午特有的东西,习俗中家家户户把艾叶钉在门上,所以处处弥漫着艾草的味道是自然的。艾叶还有一个很好的用途就是驱蚊。端午时节,节令刚过立夏,夏天开始,万物开始顺势生长,这个季节的蚊子自然也是活跃的。记得小时候,外公外婆在晚饭后生起炉子,加上艾草,然后满屋冒着白烟,外公让大家到路边乘凉,把蚊子关在小木屋里面熏陶。我常常听见外公“吭吭吭”地咳个不停,想来外公的气管炎一直没好,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进入端午,天气开始热起来,孩子们总是会长些痱子之类的东西,母亲常常用艾草熬成烫给我们洗澡,据说这是去除身上痱子及毒气的最好方式。记得非典期间,我们还在家里的阳台种了很多艾草,听说是消毒消炎。那样一个人心晃荡的日子,大家都会抓住一根稻草紧紧不放,要不然盐巴和醋怎么成了那个时期紧俏的'商品?

  小时候,包粽子的事情通常都是奶奶在做,裹着小脚的奶奶虽然动作迟钝,但总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无论我们这些孩子怎么迫不及待地闹着要吃粽子,一个老态龙钟的身影总是优哉游哉有序地完成她手中的活儿。奶奶的做事风格也影响着我,让我在忙碌的时候,受到干扰的时候也会旁若无人地做着要做的事情。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包粽子的,粽叶都是自己到山上采来的,粽子里包的都是蚕豆,其他什么也没有,但也吃得津津有味。东家吃一个,西家吃一个,孩子们总是撑着圆鼓鼓的肚皮,然后嚷嚷着“还要,还要!”。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一年两次添置衣服,一次是过年时,一次就是端午。这一天我们会穿上母亲为我们挑选的连衣裙,然后在院子里炫耀一番,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小姨常常教我们结端午网袋,几根七彩的线条,底部留着流苏,在结好的袋子里,我们会装上粽子或者红鸡蛋,那个真叫幸福。

  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过节,留在记忆深处的美丽是那样深远!

  端午节主题征文 21

  昨天夜里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端午节主题征文 22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起最爱吃的粽子的。小时候,我总爱问个不停:我最爱吃的粽子是用什么来包的?粽子里都是些什么?为什么粽子里的猪肉比我平常吃的.猪肉好吃呢?面对这些问题,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原来粽子是由粽叶包成的,里面有红豆、花生米、糯米、猪肉、香菇、板栗、萝卜干和虾米。猪肉里面还放了五香粉,怪不得比我平时吃的猪肉好吃。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了床,提前把粽子的材料准备好。首先,把蘑菇和糯米分别放在盆子里,倒入水浸泡大约两钟头。在浸泡的过程中,妈妈让我和妹妹一起把草绳和粽叶洗干净,让弟弟把虾米放在盆子里,倒入温水,把里面的杂质洗出来。弟弟虽然手忙脚乱,但也很认真地洗。妈妈也让爸爸把红豆洗干净,并准备好炉灶。妈妈自己把适量的五香粉和其它配料加在猪肉里,准备腌制猪肉。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把这些材料准备好后便开始包粽子了。其实,包粽子并没有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把粽叶弄破或者撑破。当然,对于爸爸妈妈这些老手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熟练包粽子。好像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相似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我从心底里佩服爸爸妈妈。过了一会儿,爸爸准备煮粽子了。大约过了一个钟头,我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刚出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尝了一口,真好吃!于是,我也拿几个给忙碌了大半天的家人尝尝。爸爸妈妈趁着休息时跟我们姐弟几个讲述关于粽子的习俗。讲到精彩处,我们姐弟几个都全神贯注地听;说到激动时,我们姐弟几个也跟着手舞足蹈;提到疑问时,我们姐弟几个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经过爸妈对端午习俗的介绍,我们姐弟几个对家乡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年年岁岁花相似,可今年端午却不与往年同。因为,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香菇的香味和虾米的鲜味,还深入了解了端午习俗,同时又享受到与家人共聚欢乐的幸福味道,这必定会令我终生难忘。

  端午节主题征文 23

  端午节,在这个不算偏远的村庄,常常被人们赋予“团圆”的含义,时间一长,端午亲人团圆便成了这里的一种风俗。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据说每年这个时候,村里外出打工的人们都会回来与家人共度佳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时光。

  依依的父母都是建筑工地的工人,所以一家三口很少有时间团聚,去年春节由于工作原因,依依的父母没能回来陪依依。还好,前几天依依的妈妈来电话说,这个端午节他们一定回来好好陪女儿过节。依依高兴的不得了。她早上早早的就起床了,和奶奶忙里忙外,扫屋做饭,清晨太阳都还没睡醒,依依家的厨房里却格外明亮,原来是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可是村里有名的包粽能手,深绿的粽叶在奶奶手里就像听话的小猫一样,倒些糯米,它一粒也不往外掉,再按上几个红枣,如同点缀其上的红宝石闪闪发光。最后,一按,一盖,一捆,一个憨态可掬的粽子便被黄麻绳束缚地动弹不得了。

  看着奶奶熟练的手法,她也迫不及侍地想要包一下,她可没有奶奶的手灵巧,经过好一阵混战,几个粽子才好不容易在自己手下诞生了,虽然只是普通的三角粽,但一想到爸爸妈妈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依依的心情就激动难耐。出锅了,白色的雾气瞬时弥漫升腾,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一天依依都在帮奶奶忙里忙外,给西街的阿婆送几个粽子,给东巷的小妹妹系上一条百索子,要是妈妈知道自己做的这些,该有多高兴啊!她几乎没有一刻不在幻想着晚上爸妈回来时开心的笑容。就这样,一天她都在一种莫名的'兴奋中兴奋着。日落西山,却仍不见父母回家的踪影,依依显得有些着急,她站在门口们那条路上不停地乞盼着乞盼着,她多希望远处的一个黑点是她的爸爸或妈妈啊,但终究……

  晚上她独自一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家家户户明亮的灯光和火红的灯笼灿烂了夜晚的小巷,家家户户传来的欢声笑语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夜晚,这个不算边远的小村庄呈现出难得一见的盛况。可这些依依都没有心思享受,月亮啊月亮,你也和我一样孤单吗?想着,怎依继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忽然,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激动的声音:“依依!”

  她猛地回头,双眸却早已湿润。

  端午节主题征文 24

  每个故事都有每个故事的精彩;每个人生也有每个人生的精彩;端午节也一样,我的端午节也有着不同的精彩。

  ——题记

  天气一如既往的温暖,鸟儿如往常一样歌唱,只是天空多了几丝云彩,有了雾蒙蒙的感觉。太阳也一整天不见了踪影,它应该也去过节了吧。

  端午节是团圆节。今天是端午节,家家都十分热闹。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不一样,我是在姥姥家过的。姥姥家在乡下,蓝天白云下我们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吃上了饭。早饭二舅妈做了面条,下了是10个鸡蛋 ,每个人的碗里都有一个,可是盛的时候,姥姥把多出的两个蛋都放在了爸爸碗里。

  “呀!我碗里怎么有三个蛋呀!”“妈妈疼你呗!”二舅插了一句。爸爸转过头对姥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妈,我吃不了鸡蛋。”“为什么呀?吃鸡蛋好,你怎么不吃呀?”“因为他胆疼。”吃的正香的我突然抬头大喊了一句。大家顿时都乐了。“你胆疼把蛋给我,妈太偏向你了。”“不成,这是给我姑爷的,你不能拿,”

  “妈,我是你儿子还是他是你儿子呀?”二舅满脸愁苦的问。大家都笑了,就这样,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吃完了早饭。

  端午节是快乐节。吃完了早饭,我们就在院子里聊起了天,因为姥姥家这从不吃粽子,所以妈妈和二舅妈就去包了饺子。之后,老姨又来了,大人们就聊着大人们的`事,我就去和两只狗和黄猫玩。黑猫呢?我记得还有一只啊。“二舅,黑猫呢?”“黑猫啊,它壮烈牺牲了。”“怎么牺牲的?”

  “和黑子决斗,牺牲在它爪下了。”大人们都笑了。这时候,黄猫叼了一只小耗子来到我脚下,我看了连忙把它赶跑,可它又到了二哥和二舅他们脚下,见二哥没理它,又看了我一眼,就跑回了屋子里,我连忙趴在窗上看,它跑到姥姥和妈妈那后,被姥姥成功地赶了出来。

  “这猫,刚才吃饭的时候没理它,现在抓到了一个耗子到处在别人面前显摆,真能臭美!”哈哈哈,我们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时,屋子里传出了香味,那是饺子的味道。

  这个端午节,虽然没吃到粽子,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快乐。我的端午节普通却十分精彩。

  端午节主题征文 25

  五月迷蒙的细雨吻落栀子花的忧郁纷落如蝶;五月绿色的煦风催发竞渡的龙舟又一次划开汨罗江千古的沉寂。端午,屈子的祭日啊!

  春意迟迟,思念芊芊。斜倚门扉的杨柳枝条挑起那盛满悲怆与思念的葫芦呦,已装帧成五月一道独特的风景;粽子那珠玉般晶莹的糯米捧起的红枣啊,可是屈子如火的赤心?风来无影,雨去无踪。隔岸柳络满圣洁的白纱,——哦,那是谁为屈子不朽的忠魂挑起哀戚的'长幡?

  思念如艾。隔着雨帘,在浓浓的药香中去品味那段且悲且壮的历史,一种不可遏止的情愫,总是在寥廓的心空千折百回:屈子,你这位“帝高阳之苗裔”,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纵横政坛。直至登上众人须仰视才见的“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权力高峰!同时,屈子选择了诗,诗成全了屈子。他广泛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借楚国民歌形式,创造出绝唱千古的“楚辞体”,开创古典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只要心在跳,就会激起血的波澜。屈子的一颗赤心始终与楚国同频:时值楚国日趋衰弱而秦日盛。不羁的屈子欲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于是他提出“选贤任能,立法富国,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但遭到以怀王为首的保守势力沉重打击,并放逐江南……历史定格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危亡……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曲生何乐?直死何悲?带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兮!”的旷古叹息,汨罗江便接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不屈的魂灵!怀王无道失屈子,汨罗有幸纳忠魂!

  端午,屈子的祭日啊!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千百年来,谁能忆起没有雨的端午?

  五色线牵着华夏儿女的情结;溢香流蜜的粽子寄托着华夏儿女无尽的情谊。沧海桑田,时移世易。屈子,知否?我对您的情谊,早已化作一块石,一座山,一条岭……斜斜的雨线织一方彩色的珠帘悬于碧波上。掀开雨帘,我再次为屈子吹响《招魂》的短笛……

  ——屈子,魂兮,归来兮……

  端午节主题征文 26

  看着桌上几个用粽叶包成的粽子,我便知道: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艾节、屈原日,是中国传统节之一。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

  俗话说:“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在古代五月初五的端午代表一种凶兆,这一天疟疾、妖怪、瘟魔等等邪气都会来临,所以人们在门上悬挂艾草来驱赶他们。为了让人们更加远离他们,还要喝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个“王”字,这样邪气都不敢来找你了!但我要温馨提示:雄黄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多喝雄黄,会使雄黄的成分产生砒霜,有毒哦!赶紧告诉身边的人,不过一般人我才不告诉他呢!

  “五月初五是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关于端午的传说还真不少:有人说是纪念屈原,有人说是纪念曹娥,还有人说是恶日驱避。不过确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就早已存在,都是为了纪念英雄。比如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为了救父曹娥于五月5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50年后的同一天,屈原不愿看祖国被侵略,抱石泪投汨罗江而死。所以,端午也被称为诗人日与英雄日。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末斗水悠悠。”到了端午肯定要看赛龙舟呀,那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体,如今发展成赛龙舟。“莫问腕头缠白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小朋友们在端午节最爱吃粽子,相传屈原死后,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扑通”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先在这里打个结,再……”瞧!我正在做蛋网呢!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吗?在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人们一直在和瘟魔作斗争。许多人心神不好,最后斗不过,死了。人们见咸鸭蛋圆圆的,像一颗心神蛋,所以在端午邪气最盛时吃它,提高心神。为了不让心神受外界影响,人们编织蛋网保护它。还别说,古代人真迷信!

  话说端午……

  端午节主题征文 27

  轻启锅盖,一股白雾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糯米的香味。奶奶把煮好的粽子端了出来,远看,它们像士兵一样整齐的排列着;近看,它们却像一个个身着绿衣的娃娃……

  轻轻剥开粽叶,便看见娃娃们躺在里面。那香味挑拨着我的每一根味觉神经,放入口中,顿时那糯米的香便在口腔中,隐约还有粽叶的清香,香而不腻。糯米从口腔滑入腹中,唇齿间还有余香。

  身后传来蹒跚的脚步声,还有什么轻轻碰撞的声音。回头一看,是奶奶回来了,手上还拿着许多绿油油的粽叶。正想转身回房,突然余光一瞥,看见奶奶头上的银丝与手上的茧子多了不少,心里顿时涌来了一股酸涩。她去到厨房开始洗手,准备再包一些粽子送给亲人邻居。我跑到厨房里,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奶奶先把粽叶折成勺子状,铺上一层白花花的糯米,再放上其他馅料,最后再包起来,一只可爱的三角状的粽子在奶奶灵巧的手中完成了。随后我也开始动手,最后却失败了,但是却是快乐的`,因为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我们用红绳绑着那些粽子,再把它们送出去。回来后,老人的头上布满了汗珠,汗珠从额头上滑过那蝴蝶般的皱纹,心里没来由一疼,可她却眉眼弯弯,似乎很满足的样子。我想那粽子里包着的应该是那真情。

  一阵铃声打断了回忆,窗帘被人轻轻拉开了,那抹明黄的阳光透过窗户射了进来,教室里渐渐染上了温馨的黄澄澄的颜色,心仿佛也暖了起来,思绪愈飘愈远……

  “奶奶,你怎么来了?现在的雨下得那么大,您会生病的。”说着天空还划过一道长长的火舌。她笑着说:“没事,这是我刚煮好的粽子,知道你爱吃,特地给你送来,现在应该还是热的。”我紧抿着嘴唇,尽量让自己不要颤抖,可眼底却有了湿意。我拉着她在一旁坐下,吃着那只热乎乎的粽子,心里被那份温暖的爱填满了。记忆似潮水般涌来。奶奶现在愈发的老了,双手不再像从前那般灵巧,多想她再包一次粽子。

  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美丽悠然长去,而留下的欢乐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端午节主题征文 28

  今天是端午节,我报名参加了菏泽市小作家协会联合儿研大语文学习馆组织举办的“粽情端午,粽爱无限”端午主题活动。这次活动真让我难以忘怀!

  来到儿研大语文学习馆之后,老师首先安排我们在多媒体教室听了有关端午由来、习俗及食俗的知识讲座。在讲座中,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娓娓道来。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多的称谓呢,比如端阳节、艾节、午日、午日节等等。除了这些称谓外,最有趣的还要说是有关端午由来的故事,老师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我们,我们在场的每个小朋友都看得入了神,听得着了迷!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包粽子”由来的片段。当时,屈原跳进“汨罗江”自杀了,人们知道后有感于屈原的肝胆忠心都痛哭流涕,而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也为了祭祀屈原,人们就往江里投了许多好吃的。可是投了好多好吃的,却没能到屈原的嘴里,老爷爷梦中的屈原仍旧是骨瘦如柴。这时候一个小孩子灵光一现,突然想到把美食包起来的方法。就这样,流传开了包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看来,小孩子有时候也能办大事呢!

  听完讲座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最令人高兴的'环节——亲手包粽子。老师首先为我们做了示范,具体方法是:先把两片粽叶的两头剪去,把粽叶叠合在一起卷成“漏斗”状,然后往“漏斗”里面加糯米、花生和枣,放完食材后用剩下的粽叶把口补上,最后用绳子把粽子缠起来打个结就大功告成了!我看着老师的操作一步一步地模仿起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也掌握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方法。这次端午节真的过得很充实,我提着自己包的粽子沈甸甸的,甭提有多高兴、多骄傲啦!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端午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掌握了处理解决难题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要发扬“包粽子”的精神,做到仔细认真、全力以赴、不轻言放弃。相信,这也是老师在活动中想要教给我们的。

  端午节主题征文 29

  在时光的飞逝中,今年的端午又到了。啦啦啦,放假啦!爸爸妈妈说今年带我去乡下过端午,因为今年要在奶奶家举办 “农耕节”,可以让我体验一下乡下生活。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今年的端午节在5月30日, 28日中午,我们吃过饭,上车,出发!经过汽车四十多分钟的“劳累奔波”,到达目的地—西坑!下车了,放眼望去,嗬!太美了:一块块整齐的'田地上种着各种蔬菜:土豆、茄子、青菜、豆角。旁边是葱葱郁郁的大山。虽然没有城里的游乐场,但有着比游乐园里的皮垫子软得多的草地,而且家畜家禽们也不圈养起来,而是到处游走:牛羊在吃草,鸡鸭在一起“咯咯”“嘎嘎”地叫着,好似在聊天;小猪们在草地上“咕咚”打滚,小狗们在互相追逐玩耍。我陶醉在美景中。

  “汪汪汪!”一声狗叫把我拉回现实,只见一只小黄狗奔来,舔我的鞋,摇着尾巴,呀哈!大胆来了!大胆是我家的狗,因胆子大所以这样取名。“胡程希!你也在呀!”呵!是同学汪胡磊,他也来他外婆家过端午啦!这难道不是一个美好快乐的假期吗?哈哈。

  嗬!奶奶家生活可丰富了!一天到晚总有做不完的事,又是赶鸭啦,又是喂鸡,去整个村子到处跑,去汪胡磊外婆家玩,帮奶奶到菜园挖地,去小河里抓小鱼苗,有时还去乱玩一阵,吓得鸡“咯咯”叫,小猪到处跑。其中,抓泥鳅颇为有趣,我拿着一把铁锹,在奶奶菜园那条小沟里找一块泥地,开挖!突然,我看到有个影子在游,哇哈哈!被我看到了。我挖了一铲泥,好家伙,泥鳅跑了,还弄我一身泥水,差点变“非洲人”了。算了,不抓了,一会妈妈发现我成“黑人”一定要“爆炒鱿鱼”给我吃了!还是去小河边洗洗吧。

  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人齐聚一堂,爸爸,妈妈,我,姑姑,姑父,连远在芜湖的姐姐也来欢度佳节了。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粽子,鸡肉、猪肉,牛肉,豆米,青菜。“哇!太太太太好吃了!”我不禁大叫起来。我们举起倒满可乐的杯子,“干杯!”“哈哈哈。”

  端午在我们的欢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走了。这几天却让我永远不能忘记。乡下过端午,真是太开心了!我爱奶奶家,我爱这风景如画的乡下,更爱端午时那多姿多彩的生活!

  端午节主题征文 30

  又到端午节了,街上不时传来卖粽子的吆喝声,超市里的咸鸭蛋也比平时多了许多。女儿高兴地玩着刚买来的香包,不时地问着奇怪的问题。打开电脑,竟有网友发来节日贺卡,忽然想到几日来萦绕于心头的端午明日就要到了,生活中仿佛到处弥漫着端午的气息。但我总也找不到小时候过端午的感觉,心里总觉的像少了点什么似的,空空荡荡的。

  记得那时,每到端午,父亲都很郑重,往往几天前就在为那天准备。母亲往往会把家里打扫干净,把夏天穿不到的衣服晾晒好收拾起来。到了端午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就会给家中的每一个人分工,母亲负责端午节的重要食品——蒸糖包,我和姐姐负责到地头割艾草、菖蒲,父亲和哥哥则负责煮鸭蛋、鸡蛋、大蒜。一切安排好后,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各人做各人的事了。

  母亲起来后,先和好面,然后就开始做糖包,要做满满的一锅。父亲则到把新收的大蒜拿来一些,洗净,等到哥哥也把鸭蛋、鸡蛋洗净了,就一起放到锅里,然后再放上菖蒲就可以煮了。这时,我就站在锅边,听着锅内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闻着锅内散发出的.又香又甜的气味,开心的不得了。等到饭做好后,我就只顾着吃了。一手拿着香甜的糖包,一手拿着鸭蛋,跑到小朋友家玩去了。吃过饭,母亲收拾碗筷,父亲就会把我们割回的艾叶拿一些插到门头上,剩下的放到太阳下晒干收拾起来备用。夏天晚上,蚊虫多时,父亲就会取一些晒干的艾叶点燃,那缕缕香烟会把蚊虫驱得一干二净。我小时体弱,每到冬天都会咳嗽,这时母亲总会取一些干艾叶,用点燃后的灰末和面煎馍给我吃。只吃一两次就能把病治好。

  晚饭后,父亲便会给我们讲白娘子的传说,那时我们都会同情白娘子,痛恨法海和许仙,为什么要骗白娘子喝雄黄酒呢?不过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雄黄酒是什么样的。

  如今,我与父母分开生活已有十几年了。每到端午,妻子都会从超市买回一些粽子、鸭蛋,但她不会蒸糖包,我也再没有和姐姐去割过艾叶菖蒲了,老家地头的那片芦苇以及芦苇边的艾草恐怕也早就没有了吧。但在我的记忆里总抹不去那片嫩嫩的芦苇、那一簇簇青青的艾草。

  儿时那飘香的端午啊,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端午节主题征文 31

  端午节即将来领,过节的气氛开始洋溢在大街小巷中,看到那街市上到处摆放的粽叶,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端午风俗。

  家乡的端午风俗与外地大致一样,大家一早起来,挑选几个外象好的艾草折成下香包,往里面塞满五谷杂粮,挂在门前,让它随风飘动。做馒头也是我们老家的端午风俗之一,人们都在端午的前一天先发好面,等到端午节时,大伙围在桌子的旁边,一同制作馒头。馒头的制作十分的简单,只是孩子们为了找乐,都喜欢改革创新,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馒头,有的造型像要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而有的则像可爱的小白兔。馒头做好后老人们则用朱红在每个馒头的顶端打上一个红点,听说象征的.吉祥如意。每当端午,人们总要回到乡村去祭祖,大人领着孩子,穿梭在田间地头,红红的鞭炮碎片散落一地,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唱戏走在大街上表演。

  家乡的粽子不能不提,每当过端午节,男女老少们都停下手中的工作,一同制作粽子。我们做粽子总是喜欢几十号人共同合作,那场即可谓是十分壮观。走进一看,原料有五花肉的,绿豆的,甜枣的和红糖的等等,而我最喜围坐在包甜枣的身边,每当看着那香味浓郁,口感顺滑的甜枣馅,我就经不住诱惑,口水直直的往下留着。粽子做好后,我们分不同的馅分别放入不同的大锅,几名健壮的男生帮着在生火,浓郁的粽香弥漫着房间,大家都期待吃下自己亲手做的粽子。粽子好了,人们用筷子把一串串粽子从滚烫的热水中捞出,并悬挂在事先做好的竹竿上,看着那一串串诱人的粽子,大家都十分的开心。

  端午节那几天,家乡的街市总是人山人海。有卖糖葫芦的,有卖水果的,到处都渗透着端午节的喜悦。我常常和哥哥一起到一家牛肉摊上吃牛丸,他家的牛丸可以说是十分有名,味道可以说是我所有吃过的牛丸中最好吃的,他们的牛丸十分新嫩,吃起来可以是回味无穷。每到端午节是,我们都得等上好一整子才能吃上。每当看到热腾腾的牛丸汤,我的心中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我和哥哥总是吃下三四碗都不罢休。

  自从来了深圳,就很少有机会回老家过端午了,每当看着那从商场买回家的粽子,心中总是期盼着家乡的端午,想着家乡的粽子,想着那令我回味无穷的牛丸汤。

  端午节主题征文 3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题记

  小院的屋里传来阵阵粽香,有几缕艾草的香味碎在里面,风轻轻吹动小木桌上的书页,“哗啦啦——”响起,依稀看见了两个字——《离骚》。

  思绪一打开,便似铺开的文章或诗,回过头来一边细读一边慢卷,卷卷回忆,卷卷收藏……

  这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名字。

  这个名字曾经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留下了不朽的万世诗篇。但我不懂,不懂你对那份爱国信念的坚守、至死不渝,直至合上《离骚》的瞬间……

  粽香溢满了书页,飘出了小院,散向天空。

  我听见了历史的瑶琴,铮铮然飘出一串串绝美的旋律,凝聚成一股细流,涓涓淌过我的双眸。

  这流水,穿透层层历史的`烟尘,流过战国的浓浓烽烟,盘旋在汨罗江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三闾大夫面对这一江清水,仰天长叹。

  面对楚国上下昏庸,你多想离开,“宁何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你不愿将一身清白洒脱沾染丝毫灰尘,不愿污了这铮铮傲骨,你追求香草美人,你向往淡泊生活,你只愿让《离骚》涓涓流淌的文字蹦跳出灵魂的火花,坚守住一份心灵的期待,化为一缕英魂。

  然而你不能,你有坚守的那份爱国信念!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荣和国泰民安是你找寻了一辈子的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排挤的无奈,贬谪的悲痛,始终动摇不了你的决心。你始终是楚王的臣子,楚国始终是你的国,你的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数十万将士血洒疆场,怀王客死秦国,混乱不堪的楚国即将破灭,你又如何独自离去,苟且偷生!

  最终,秦军兵临城下,都城破灭,找寻一世的国泰民安随风飘逝。

  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有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你纵身跳入汨罗江,雪白而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

  惊涛拍岸,乱石穿空,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不竭。春秋冬夏,大江东去,纵使骇浪惊涛,沉了屈原,却沉不了坚守十年的爱国信念!

  此端午佳节,三两青粽,一本《离骚》,一杯沉淀悠悠历史的清茶,于我,足矣。

  端午节主题征文 33

  最喜欢端午节,因为放假了可以玩,更因为那飘香的粽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美美的夕阳红把我的影子拉的长长的,那影子好像比我还要心急,一个劲的往家的方向挣着,拖着我的脚步不由自主的速度加快。虽然还带着口罩,但烟囱中、窗户口飘散出来的粽叶香味,还是任性的穿透口罩,调皮的挑逗着我的味蕾。

  来到村子里狭窄的甬路上,几乎每户门口都插着一撮艾草,我手里面也拿着一把,这是准备插到邻居王奶奶家的。自从前年王奶奶走了之后,这个曾经熟悉的小院子,我就再也没有进去过,唯有保留的就是每年我都会拿着一撮艾草主动的插到王奶奶家的门角上。看着那灰色的木门,几经风雨,几多岁月,听爸爸讲,这木门的年龄都要超过爸爸了。插上艾草之后,我会贴到门缝那里,闭一只眼的同时,睁着一只眼往里面瞧一瞧,里面的小院已经荒草丛生,也唯有那绿油油的小草炫耀着它们的生命不息。我总是要提鼻子闻一闻,有一股潮湿的土腥味,我皱皱眉头,干脆把口罩拉到了下巴处,再次的吸了一口气,有了,有了,那一丝丝的粽香就环绕在了我的笔尖。这味道好熟悉啊!是王奶奶的包的粽子!

  我来了兴致,迅速的转身跑回了家。“妈妈,我回来啦!”我大声的叫着。“哎!瞧你满头大汗的.,快快快,把书包放下,粽子已经好了,妈妈这都是得了王奶奶真传的!”“哦,还以为是奶奶做……”我嗫嚅着,进了屋门。不过很快我的口水就流了下来,那餐桌上带着菱角、束着腰身的小精灵们,努力的散发着香甜味,我的肚子一下子就咕噜咕噜的和它们打起了招呼。妈妈笑了,爸爸也笑了,唯独没有了王奶奶那温暖的笑声。

  吃着好吃的粽子,聊着村中的八卦,我好想又回到了童年,那时的王奶奶在我的眼里不仅是包粽子大王,还是故事大王。印象中奶奶的手干枯、血管看的清楚,特别的灵活。王奶奶也特别的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的教着妈妈。那屈原投江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听着有趣,哪怕都猜到了奶奶的下一句,我依然如此。

  快乐的假期,飘香的粽子,熟悉的味道,岁月的传承,这就是我心中的端午,一个不一样的端午!

  端午节主题征文 34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在端午节的众多风俗中,我最喜欢的习俗是包粽子。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的场景。

  那是去年的端午节,大清早爸爸妈妈就忙碌开了。爸爸拿起红丝线绑住了艾草和大蒜头挂在了家里的大门上,寓意着驱邪迎福;妈妈又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拿出了三个香囊,有小鱼的、有福袋的、还有元宝状的。我挑了一个可爱的小鱼香囊挂在了胸前。妈妈告诉我香囊可以驱虫辟邪。

  挂完香囊之后接下来就要包粽子了。妈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糯米、五花肉、蛋黄和粽叶。只见妈妈拿起两片粽叶重叠在一起,

  灵巧地一卷,一个“漏斗”的形状便展现在我的眼前。她舀了一小勺米放进“漏斗”里,接着放了一大块肉和一个蛋黄。当“漏斗”填满时,她迅速地拿起一片粽叶盖上,翻转着把粽子裹紧,最后,她用彩色的绳子把粽子给绑紧,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这样诞生了。

  我一看这么简单,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卷成“漏斗”,舀了一小勺米放进去。正当我把一大块肉放进去的时候,突然发现“漏斗”里的米像沙漏一样在快速地往下漏,我一下傻眼了。正当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妈妈眼疾手快赶紧拿盆接住了漏下的米,我的脸“唰”地一下涨得通红。妈妈看着我的窘样,笑盈盈地说“没事!慢慢来!多做几遍就好了。注意‘漏斗’要卷紧,不要让它有缝隙。”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拿了两片粽叶小心翼翼地卷了一个小“漏斗”。这次,我学聪明了,拿起“漏斗”对着光线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光线透进来我才放心往里头下米。我一手舀着米粒,一手紧紧地抓着小“漏斗”丝毫不敢松懈,直到蛋黄、大肉和米粒全部灌满,上面的粽叶盖上才松了一口气。妈妈帮我在粽子上系了五彩线,一个小巧可爱的粽子便包好了。

  妈妈把粽子放在锅里煮了两个小时,粽子熟了。煮好的粽子发出阵阵香气,让我垂涎欲滴!我赶紧捞起粽子,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吃着我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满满的幸福。

  这真是一个充实而又令人难忘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消防主题征文11-03

家乡主题征文11-12

乡村主题征文12-09

安全主题征文11-12

国庆主题征文03-24

师德主题征文04-12

展望主题征文06-02

以消防主题的优秀征文11-06

消防主题优秀征文11-06

森林防火主题征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