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时间:2022-08-14 08:16:26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话题作文汇总五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话题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话题作文汇总五篇

话题作文 篇1

  “真累啊!”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脚步,懒洋洋地走向我家的电梯门口。

  “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了,我随着少许的人流,三步并作两步地跨进了电梯。我抢在别人面前按好了自家的楼层――19楼后,迅速站到电梯的角落懒散的.靠了上去。

  人都陆续走光了,空旷的电梯里只有我一个人了,忽然电梯停住了,我提了提神向电梯口走去,边走还边想:今天的电梯可真是快啊。

  “咚~”我一惊,抬头一看门!门!门居然没有开!我带着满脸疑惑和一丝惊恐向电梯里的楼层显示表望去――12楼!电电梯不是在19楼,而而是在12楼停住了。顿时我嘴巴张的比山洞还大,在电梯里我能清楚的听到心脏的跳动声,一声比一声急促。在我的脑海里骤然想起那样一些情景:一些人乘坐电梯,可电梯运行了一半便不动了,而人都被困在了里面,最后还是由专业人员把他们救出来的,但是被救出来的人大部分都因缺氧而晕倒过去。我还听妈妈讲过,电梯有时出了故障会从半空中落下,有一个哥哥就是因为这样而天啊!

  那些情景还在我脑子里转呀转,我嘴里嘟囔着:“不会吧!我不会这么倒霉吧!啊?”我心里最清楚不会有人回答我。我不停的对自己说:“镇定!镇定!要镇定!”我顿时觉得我就向一只被困在大笼子中的鸟儿,虽然笼子很大,可还是希望能马上“飞”出去。

  “哐啷”忽然电梯轻轻的震动了一下,虽然很轻,但足以使我吓的面如土色、嘴唇发紫、手脚不听使唤了。我感觉到眼泪水在眼眶里打滚,我心里不断的鼓励自己要镇定!镇定!不要哭!我忙把眼泪止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楼层显示表,只见电梯又开始渐渐上升了,“13、14、15”电梯马上到达了19楼,“叮”门打开了,我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出了电梯后我大大地舒了口气。

  这件事可真是有惊无险呀!我第一次真正领会到什么叫做有惊无险。嘻嘻,这件事就当是给我上了一节成语课吧!

话题作文 篇2

  3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一年级五班的唐婧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巧拼七巧板”。

  这节课主要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玩具“七巧板”为基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开课前,唐老师对七巧板的发明者、历史起源、用途在做了介绍,充满趣味,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听得十分认真,有的孩子还能从“数学的眼光”来介绍七巧板。终于迎来动手操作的环节了,孩子们认真思索,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通过“翻”“转”“移”的方式拼成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紧接着,唐老师还带来了孩子们上学期利用七巧板拼成的创意作品,最后一个环节:“请展开你的想象,设计出一幅优秀的作品,并且给它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听到这个要求,小朋友们很开心,迫不及待的拿出手中的七巧板,认真专注的投入到创作中,有的孩子拼出了乌龟、有的拼出了小鸟、还有的拼出了渔夫垂钓……欣赏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在座听课的老师都赞不绝口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唐老师为孩子们带来的这节数学课,不仅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还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相信孩子们通过这节课对数学的学习又充满了几分热情。

话题作文 篇3

  大风轻摇着大树枝叶,一会像战场上千军万马在呐喊,一会像大海狂涛怒浪在翻腾。一阵阴凉的风,把已枯萎的树叶吹下来,残叶不高兴地跟着风走,发出萧瑟的响声,像是悲哀的哭泣。

  我独自走在那条熟悉的路上,望着那熟悉的事物,慢慢地走着。眼泪早以冲出眼眶,我不禁失声痛哭起来,那一栋栋将要被拆迁的房屋。走在长廊上,这条长廊多么的熟悉啊,小时候大家一起穿着拖鞋“嗒嗒”地在长廊上追逐,笑声洋洋洒洒的浮在空气中。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就一直住在姥姥家,上小学之后才搬走。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和我最亲近的是一名叫姗姗的女孩。她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性格温和,一直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我,临走前我还让她给我梳了个辫子。只是不久之后……

  我漫不经心的走在楼道里,回想着我们的几年后再次相见的约定。每一年的今天我都会来到这。回想着已经不复存在的友谊,回想着那已丢失的美好回忆,不知不觉中眼泪早已悄然落下。只有我傻傻的遵守这个约定,傻傻的幻想,傻傻的等待。

  往日的记忆又扑啦啦地飞回脑海,正慢慢想着,身后还有前方的空房间里也走出了更多的人,七八个男孩女孩围绕在我的身边,笑着对我说“欢迎回家!”

  似乎被轻暖的风猛然抱住,幸福,感动和怀念瞬间膨胀满了整个心房。我以为再也找不回那些美好了,只能守着回忆念念不忘,却忘了其实时过境迁却伊人依旧,人的感情才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时光瓦解的。

话题作文 篇4

  接受失败,我们才能走向成功,接受同桌,我们才能获得友谊,接受建议,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接受——让生活更加美好!

  ——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那次比赛,那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穿着表演的服装,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学校走去,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似乎在为我加油打气,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依偎在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迎面吹来的清风,抚摸着人的脸庞,使人感到惬意,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让即将比赛的我感到轻松,自在。

  到了学校,这时已临近比赛,老师为我化妆后,领着我们在等待区等待表演,看着其他班精彩的表演,我不禁担忧:其他班的表演都这么精彩,我们班能赢吗?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们班表演了,我深呼吸道:“不要紧张,加油!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班的!”随着音乐的`响起,我不安的情绪渐渐消失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竭尽全力地跳起了舞蹈,将每一个舞蹈动作完美地展现给观众,霎时间,我们的整个集体都融入到了音乐中,“啪,啪”听着观众热烈的掌声,我的心美滋滋的,想着:我们的表演一定会取得名次!到了比赛最激动的时刻——宣布名次,主持人手握着写有名次的卡片,缓缓地走上了舞台,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聚了,时间反佛在这一刻静止了,每个人的心都紧张得跳出了胸膛,“高年级组获得第一名的是情景剧‘坚强’,第二名是舞蹈‘大眼睛’,第三名是武术‘男儿当自强’……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气馁极了,想到这一个多月的努力如今区付诸东流,我不禁失声痛哭,侯老师见了,鼓励我们道:“同学们不要气馁,这次虽然失败了,但咱们的路还长着呢,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对,失败并不可怕,只有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侯老师的话犹如一剂强心剂,顿时让我充满力量与信心。天很蓝,草很绿,我们用失败接成的绳子向着成功的高山攀登……

  接受失败吧!或许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话题作文 篇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间一定也要好──还未说出所以然来,我们早已哄堂大笑。

  然而今天,当我将一篇小说写完了,抄完了,看了又看,终于摇摇头撕毁了的时候,我想到那位教师的话,不由得悲从中来。

  写作果然是一件苦事么?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说话也同样地发表意见,不见得写文章就比说话难。古时候,纸张笔墨未经发明,名贵的记录与训诲,用漆写在竹简上,手续极其累赘麻烦,人们难得有书面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作风方面力求其简短含蓄,不许有一句废话。后来呢,有了纸,有了笔,可以一摇而就,废话就渐渐多了。到了现在,印刷事业发达,写文章更成了稀松平常的事,不必郑重出之。最近纸张缺乏,上海的情形又略有变化,执笔者不得不三思而后写了。

  纸的问题不过是暂时的,基本问题还是:养成写作习惯的人,往往没有话找话说,而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有话没处说。我并不是说有许多天才默默无闻地饿死在阁楼上。比较天才更为要紧的是普通人。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也许是至理名言,也许仅仅是无足重轻的一句风趣的插诨,然而积少成多,究竟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项损失。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太太,是很平常的一位典型太太,她对于老年人的脱发有极其精微的观察。她说:中国老太太从前往往秃头,现在不秃了。老太爷则反是,从前不秃,现在常有秃的。外国老太太不秃而老太爷秃,为什么呢?研究之下,得到如此的结论:旧时代的中国女人梳着太紧的发髻,将头发痛苦地往后拉着,所以易秃。男子以前没有戴帽的习惯,现在的中国男子与西方人一般的长年离不开帽子,戴帽于头发的健康有碍,所以秃头的渐渐多了。然则外国女人也戴帽子,何以不秃呢?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到头皮的青春活力。

  诸如此类,有许多值得一记的话,若是职业文人所说,我就不敢公然剽窃了,可是像他们不靠这个吃饭的,说过就算了,我就像拾垃圾一般地拾了回来。

  职业文人病在自我表现表现得过度,以致于无病呻吟,普通人则表现得不够,闷得慌。年纪青的时候,倒是敢说话,可是没有人理睬他。到了中年,在社会上有了地位,说出话来有相当份量,谁都乐意听他的,可是正努力地学做人,一味地唯唯否否,出言吐语,切忌生冷,总拣那烂熟的,人云亦云。等到年纪大了,退休之后,比较不负责任,可以言论自由了,不幸老年人总是唠叨的居多,听得人不耐烦,任是入情入理的话,也当做耳边风。这是人生一大悲剧。真是缺乏听众的人,可以去教书,在讲堂上海阔天空,由你发挥,谁打呵欠,扣谁的分数──再痛快也没有了。不得已而求其次,惟有请人吃饭,那人家就不能不委曲一点,听你大展鸿论,推断世界大战何时结束,或是追叙你当年可歌可泣的初恋。

  《笑林广记》里有一个人,专好替人写扇子。这一天,看见朋友手摇一把白摺扇,立刻夺过来要替他写。那朋友双膝跪下。他搀扶不迭道:写一把扇子并不费事,何必行此大礼?

  朋友道:我不是求你写,我是求你别写。

  听说从前有些文人为人所忌,给他们钱叫他们别写,像我这样缺乏社会意识的,恐怕是享不到这种福了。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里说: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有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之,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又要惊人,眩人,又要哄人,媚人,稳住了人,似乎是近于妾妇之道。由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讨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能有旁人的存在。可是一方面我们的学校教育却极力地警告我们,作文的时候最忌自说自话,时时刻刻都得顾及读者的'反应。这样究竟较为安全,除非我们确实知道自己是例外的旷世奇才。

  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的。

  说人家所要说的,是代群众诉冤出气,弄得好,不难一唱百和。可是一般舆论对于左翼文学有一点常表不满,那就是诊脉不开方。逼急了,开个方子,不外乎阶级斗争的大屠杀。现在的知识分子之谈意识形态,正如某一时期的士大夫谈禅一般,不一定懂,可是人人会说,说得多而且精彩。女人很少有犯这毛病的,这可以说是男人病的一种,我在这里不打算多说了。

  退一步想,专门描写生活困难罢。固然,大家都抱怨着这日子不容易过,可是你一味地说怎么苦怎么苦,还有更苦的人说:这算得了什么?比较富裕的人也自感到不快,因为你堵住了他的嘴,使他无从诉苦了。

  那么,说人家所要听的罢。大家愿意听些什么呢?越软性越好──换言之,越秽亵越好么?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错误观念。我们拿《红楼梦》与《金瓶梅》来打比方罢。抛开二者的文学价值不讲──大众的取舍并不是完全基于文学价值的──何以《红楼梦》比较通俗得多,只听见有熟读《红楼梦》的,而不大有熟读《金瓶梅》的?但看今日销路广的小说,家传户诵的也不是香艳热情的,而是那温婉,感伤,小市民道德的爱情故事。所以秽亵不秽亵这一层倒是不成问题的。

  低级趣味不得与色情趣味混作一谈,可是在广大的人群中,低级趣味的存在是不可否论的事实。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单靠一两个知音,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究竟不行。要争取众多的读者,就得注意到群众兴趣范围的限制。

  作者们感到曲高和寡的苦闷,有意地去迎合低级趣味。存心迎合低级趣味的人,多半是自处甚高,不把读者看在眼里,这就种下了失败的根。既不相信他们那一套,又要利用他们那一套为号召,结果是有他们的浅薄而没有他们的真挚。读者们不是傻子,很快地就觉得了。

  要低级趣味,非得从里面打出来。我们不必把人我之间划上这么清楚的界限。我们自己也喜欢看张恨水的小说,也喜欢听明皇的秘史。将自己归入读者群中去,自然知道他们所要的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作者有什么可给的,就拿出来,用不着扭捏地说:

  恐怕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罢?那不过是推诿。作者可以尽量给他所能给的,读者尽量拿他所能拿的。

  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现在再看,只看见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个人的欣赏能力有限,而《红楼梦》永远是要一奉十的。

  要一奉十不过是一种理想,一种标准。我们还是实际化一点,谈谈写小说的甘苦罢。写小说,如果想引人哭,非得先把自己引哭了。若能够痛痛快快哭一声,倒又好了,无奈我所写的悲哀往往是属于如匪浣衣的一种。(拙作《倾城之恋》的背景即是取材于《柏舟》那首诗上的:亦有兄弟,不可以据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观闵既多,受侮不少。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如匪浣衣那一个譬喻,我尤其喜欢。

  堆在盆旁的脏衣服的气味,恐怕不是男性读者们所能领略的罢?那种杂乱不洁的,壅塞的忧伤,江南的人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心里很雾数。(雾数二字,国语里似乎没有相等的名词。)

  是个故事,就得有点戏剧性。戏剧就是冲突,就是磨难,就是麻烦。就连P.G.Wodehouse那样的滑稽小说,也得把主人翁一步一步诱入烦恼丛中,愈陷愈深,然后再把他弄出来。快乐这东西是缺乏兴味的──尤其是他人的快乐,所以没有一出戏能够用快乐为题材。像《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与《闲情记趣》是根本不便搬上舞台的,无怪话剧里的拍台拍凳自怨自艾的沈三白有点失了真。

  写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我写小说,每一篇总是写到某一个地方便觉得不能写下去了。尤其使我痛苦的是最近做的《年青的时候》,刚刚吃力地越过了阻碍,正可以顺流而下,放手写去,故事已经完了。这又是不由得我自己做主的。

  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

  写这篇东西的动机本是发牢骚,中间还是兢兢业业地说了些玩话。一班文人何以甘心情愿守在文字狱里面呢?我想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字的韵味。譬如说,我们家里有一双旧式的朱漆皮箱,在箱盖里面我发现这样的几行字,印成方块形:

  高州钟同济 铺在粤东省城城隍庙左便旧仓巷开张自造家用皮箱衣包帽盒发客贵客光顾请认招牌为记主固不误光绪 十五年

  我立在凳子上,手撑着箱子盖看了两遍,因为喜欢的缘故,把它抄了下来。还有麻油店的横额大匾自造小磨麻油卫生麻酱白花生酱提尖锡糖批发。虽然是近代的通俗文字,和我们也像是隔了一层,略有点神秘。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申曲里的几句套语:

  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下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将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

  照例这是当朝宰相或是兵部尚书所唱,接着他自思自想,提起老夫私生活里的种种问题。若是夫人所唱,便接着老身的自叙。不论是老夫是老身,是孤王是哀家,他们具有同一种的宇宙观──多么天真纯洁的,光整的社会秩序: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思之令人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