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日记大全>游记日记

游记日记

时间:2023-05-11 16:13:16 日记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游记日记范文合集九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日记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游记日记范文合集九篇

游记日记 篇1

  8月21日 星期天 小雨

  今天,我们从西宁到拉萨坐了一天的火车。

  在车上,我们看到了昆仑山上千年不化的雪,在可可西里看到了可爱的藏羚羊,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满地的梭梭......最后还看到了牦牛、羊和马过马路呢!

  8月26日 星期四 晴转雨和冰雹

  今天,我去了两个地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伊沟)。

  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吧,雪山有好多啊!最高的就是南迦巴瓦峰了,它高7782米,是世界最高山排名第十五的一座大雪峰。他还有两个名字:"木桌巴尔山" "羞女山",还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呢!

  南伊沟的湖水很蓝很清。但小鱼可不少,不过水草很少,它们找不到吃的,好多鱼一年才长一斤,虽然小,但很好吃。山上的树上挂着龙须草,它是一种会飞的.植物,靠风把自己吹走,然后吸掉树的养分,他还能做枕头和药呢!

  明天就要回家了,要早点睡了,不然明天就起不来了。

  有些天的日记没写是因为只有8天时间,又是11点睡觉6点起的。

游记日记 篇2

  初九日 写十二诗付崑即昆石上人,已上午矣。即从草塘左循崖南下,路甚微削,伏深草中,或隐或现。直下三里,则溪自箫曲之后直从东南,与外层巨山夹而成者。盖此山即闽界,其东北度而为箫曲,西北度而为应感峰、会仙峰,两腋溪流夹而西去,犹属新城也。箫曲南溪之上,有居民数家,燕通“艺”,种植山种姜芋茶竹为业,地名坂铺。由此溪渡,东南上岭一里,则平转山腰。又南二里,复直上山顶。又二里,南下而东上,至应感岩。其岩西向,巨壑矗峭,环成一窝,置室于中,自下望之,真凭虚缀壁也。石崖之顶尚高一里,崖僧留饭后,即从崖侧蹑蹬而登,以为诸峰莫高于此;既登而后知会仙之更高于众也。应感二峰连起,东属于大山,其属处过脊甚峭。北流之水出于坂铺,南流之水即从会仙峰北向而去,自应感、会仙西流之水止此。余盖从应感南下三里,过此一水复南上,则会仙北属大山之脊也。脊东之水西出会仙之南,其南又有大山,东北而属于应感后之大山,夹此水西去,其中坞落为九坊,乃新城之五十一都也。对会仙之山名迷阳洞,南即为邵武之建宁,其大山东南为泰宁,其西南为建昌之广昌,则会仙南之大山,乃南龙北来东转之处也。自过脊至会仙,〔望之甚近,而连逾四峰皆峭刻。〕其下乱壑纵横,汇水成潭,疑所云金龟湖即此水也。〔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会仙绝顶,则东界大山俱出其下,无论箫曲、应感矣。自会仙西至南丰百里,东南抵建宁县亦百里。其侧有数家斜界迷阳洞南,为大山寥绝处。〕

  初十日 由会仙峰西下,十里过溪,即应感西南来溪也。又五里为官公坳。又五里,下埔。应感溪自东而西,会仙南溪自南而北,俱会于下埔而北去。〔自下埔而上,悬崖瀑布,随处而是,亦俱会于下埔。〕路由下埔南而西,逾一岭,五里为黄舍。又西南逾二岭,五里至章村,山始大开,始有聚落阛闠kuán kuì街市。〔有水自南而北,源自建宁县邱家岭,去章村南十五里,又五十五里始抵建宁云。〕西五里至容田,又西三里过长江岭。又三里,乌石。有卷石桥。又二里,上坪。随溪西南四里,有大溪自西南向东北,复溯之。西三里,过木桥,溯北来小溪,渡小石桥,北上岭。三里,为茶坞坳。又西三里,为何木岭。越岭,西南二里,宿梅源。

  十一日 东方乍白,自梅源溯小流西上一岭。路应度谷梅源至黄婆三十里,黄婆至县三十里。而西,因歇店主人言,竟从北直上岭。三里,逾岭北,天渐明,问之途人,始知其误。乃从岭侧径道转而南,越岭两重,共四里得一村坞,询之,曰:“此岭即南丰界也。岭北水下新城,岭南下永丰此处‘永丰’恐为‘南丰’之误,因为永丰离此地甚远,但随小水南行一里,可得大道。”从之,至漈jì指水边,闽方言称瀑布亦为漈上坞始与梅源大道合。其处平畴一环,四山绕壑,以为下土矣。已而流忽下坠,捣级而下,最下遂成一瀑,乃知五泄、麻姑之名,以幸而独著也。是名漈山灶,去梅源始五里,余迂作十里行矣。水上人家为“漈上”,水下人家为“漈下”。又五里,夏家桥,又五里,尼姑坳,途中有两小水自北来合。又五里,乾昌桥,已胜筏。又五里,沧浪桥。又五里,黄婆桥。有一溪自北来,桥梁北溪上,水自桥南出,与漈上之水合,共下南山去;而陆路由北岭入山,迂回岭上。北行五里,曰藏石岭。又三里,又过一小溪,亦自北而南。越而西,二里,为思久铺。铺有小桥,桥下细流始西向行,路复随之。五里,西至来陂桥。又一溪颇大,自北来会,同过桥下;而漈上大溪亦自南来会,遂同注而北。又一里,溪之东有狮山,西有象山,狮山石独突兀,而象山半为斧斤所凿。二山紧束水口,架石梁其中,曰石家桥,溪自桥下俱北去,路自桥上西向府。渡桥一里,又有小溪自南而北,亦有石梁跨其上。又三里,上艾家岭。又十里至南丰,入城东门。三里,出西门,则盱江自西南抵西门,绕南门而北转,经东门而北下,想与漈上之水会于城北之下流也。西门外濒溪岸,则石突溪崖,凿道其间,架佛阁于上。濒江带城,甚可眺望,以行急不及登。又西五里,一溪自北来,渡其桥;又一溪自西来,即溯之行。有数家在溪上,曰三江口,想即二溪与盱江合,故名也。

  十二日 东方甫白,从三江西渡溪,循左路行,路渐微。六七里,日出,入山口,居舍一二家,去路颇遥。先是,有言三江再进十里,有山口可宿者,余既讶其近,又疑其居者之寡。连逾二岭,三里,遇来人询之,曰:“错矣!正道在南,从三江渡溪已误也。”指余南循小路转。盖其岭西北为吴坑,东南为东坑,去三江已十里矣。乃从南转下一坑,得居民复指上岭,共五里,至后阿大山。从其西北小路直上二里,则一小庙当路岐。从庙西北平循山半阴崖而行,又二里而至一山过脊处,南北俱有路,而西向登岭一路独仄,遂蹑之行。既登一峰,即转入山峡。其峡有溪在下,自西而东,东口破壁而下;绾wǎn口一峰,西南半壁,直倾至底,石骨如削铁;路在其对崖。循峡阴西人,〔自过脊登岭至此,〕共三里。一石飞突南崖,瞰溪撑日,日光溪影,俱为浮动。溪中大石矗立,其西两崖逼竖如门,水从崖中坠壁而下,〔潆回大石而出,盖军峰东溪源也。〕崖下新架一桥。渡而北,又登岭半里,山回水聚,得岐路入一庵,名龙塘庵。有道人曰:“西有龙潭,路棘不可入。”得茗mǐng茶,食点数枚。出庵,从左渡小溪,遂复直上岭。二里,复循山北阴崖而行,屡有飞涧从山巅坠下,路横越涧上〔流者五、六次,〕下复成溪。又三里,得横木栈崖。又二里,直转军峰之北,仰望峰顶犹刺天也,有石涧自峰顶悬凹而下,盖北溪之源矣。

  渡溪〔二百步,〕复上一岭,始与北来大路合,遂高南向峰顶,而上无重峰之隔矣。自东北路口西上一里,至北岭度脊处,有空屋三间,中有绳床土灶而无人居,其西下〔为〕宜黄之道,东即所从来大道也。自此南上,凿蹬叠级,次第间出,蹈空而上,道甚修广,则进贤金父母所助而成者。金名廷璧,自此愈上愈高,风气寒厉,与会仙异矣。〔自分道处至绝顶,悉直上无曲坠,共四千三百步,抵军峰巅。〕登顶下望,五六尖峰自西南片片成队而来,乃闽中来脉也。至绝顶之南,圆亘为着棋峰,亭亭峭削,非他峰所及。〔盖自南丰来,从车盘岭南面上,不及北道之辟;然经着棋峰栈石转崖,度西峡中,蹑蹬攀隙,路甚奇险。余从北道望见之,恨不亲历。〕北起为绝顶,则石屋中浮,丘、王、郭三仙像共列焉。其北度之脉,则空室处。其北又起一峰,直走而为王仙峰,东下而为麻姑,东北下而为云盖,以结建昌者也。自着棋峰夹中望,下有洞穹然,攀箐挂石而下,日尚下午,至洞已渐落虞渊天色黄昏,亟仍攀蹑而上,观落日焉。

  注释

  翻译

  初九日给昆石上人写了十二首诗,便已经到上午了。于是从草塘左面顺山崖往南朝下走,路很细小而且陡直,隐没在深草丛中,或隐或现。直往下三里,有条溪从箫曲峰后面一直自东南方流过来,这是箫曲峰与它外层的大山夹峙而形成的。大概这大山就是福建省省界,它往东北延伸而形成箫曲峰,往西北延伸而形成应感峰、会仙峰,两条溪夹在山的两侧而向西流去,溪流仍属于新城县。箫曲峰南面的溪岸上,有几家居民,他们以在山上种植姜、芋、茶、竹等为业,地名叫坂铺。从坂铺渡过溪,往东南朝岭上走一里,就平平地绕到了山腰。再往南二里,又直往上爬到山顶。‘又走二里,往南面下了山而往东上,到应感岩。岩洞朝向西边,下面是长而宽的深谷,崖壁高耸峻峭,壁上形成个圆状洞穴,洞穴中建有室屋,从下面望上去,真像悬空补缀在崖壁上似的。石崖的顶端还高在岩洞一里以上,居住在崖间的僧人留我们吃饭后,我们便从崖侧踩着石瞪往上登,当时以为周围其它山峰都没有此峰高;登上峰顶后才知道会仙峰更高于众峰。应感峰的两个山峰接连耸起,东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连着,连接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很陡峭。山脊北面的水流往坂铺,南面的水就从会仙峰向北流去,从应感、会仙两峰流往西面的水到山脊为止。我大约从应感峰南面朝下走了三里,渡过那一条水后又往南向上爬,就到了会仙峰北面和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相连的山脊处。山脊东面的水往西面绕流出会仙峰的南边,此水的南面又有一座大山,它往东北延伸而与应感峰后面的大山连接,又与会仙峰夹在此水的两边,水流向西流去。两山间的山坞中坐落着的村子为九坊,属于新城县的五十一都地。对着会仙峰的山叫迷阳洞山,山的南面就是邵武府的建宁县,东南面为泰宁县,西南面为建昌府的广昌县,会仙峰南面的这座大山,是南面的主山脉往北延伸过来而折往东去的地方。从作为福建省界的那座大山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到会仙峰之间,望过去很近,却要接连翻越四座山峰,峰峰都峻峭陡直。山脊下面乱壑纵横,水流汇集成潭,我怀疑所说的金龟湖就是这潭水。四下四上,又走四里便登上会仙峰最高顶,东面的大山都低伏在它下面,更不用说箫曲峰、应感峰了。从会仙峰往西到南丰县有一百里,往东南抵达建宁县也是一百里。分界处有几户人家呈斜向坐落在迷阳洞南边,偏僻荒凉,是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初十日从会仙峰往西朝下走,十里后渡过一条溪水,它就是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那条。又走五里,为官公坳。又走五里,到下埔。从应感峰西南面流来的溪水自东而西,从会仙峰南面流来的溪水自南而北,都汇合在下埔而往北流去。从下埔以上,悬崖间的瀑布到处可见,也都汇合在下埔。路从下埔南面往西走,翻过一座岭,行五里为黄舍。又往西南翻越两座岭,走五里到章村,山才远离开,才有村落街市。有条水从南向北流,它发源于建宁县邱家岭,流经章村南面十五里的地方,又流五十五里到达建宁县。往西走五里到容田,又往西三里经过长江岭。又走三里,到乌石。〔那里有座卷石桥名〕又走二里,到上坪。顺一条溪往西南走四里、有条大溪自西南向东北流,又溯流而行。往西三里,过一木桥,溯从北面来的一条小溪走,跨过一座小石桥,往北上了岭。走三里,为茶坞坳。又往西三里,为何木岭。越过岭,往西南走二里,投宿在梅源。

  十一日东方刚白,就从梅源溯一条小水流往西上了一座岭。路本应越过山谷〔从梅源到黄婆有三十里,从黄婆到县城有三十里。〕往西走,因听了歇店主人的话,竟然从北面直往岭上走。三里后翻到岭北,天逐渐亮开,向过路的人打听,才知道路走错了。于是从岭侧的小路折往南,越过两重岭,共走四里见到一个有村子坐落在的山坞,向村人询问,回答说:“这座岭就是南丰县界。岭北的水流下新城县,岭南的水流下南丰县,只须顺着小水往南行一里,就可以见到大路。”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走,到涤上坞才与从梅源来的大路相合。那地方是片圆形而平坦的田地,四周山环沟绕,我以为是地势低下的地方了。随后见水流忽然向下坠落,从一层层石台坎上冲泻而下,最下面便形成一条瀑布,这才知道五泄、麻姑的名字,是因为幸运才独自闻名。此地名叫潦山灶,距离梅源才五里,我们却绕了十里。水流上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潦上”,水流下面居住的人家称为“涤下”。顺水流又走五里,到夏家桥,又走五里,到尼姑坳,途中有两条小水从北面来汇合。又走五里,到乾昌桥,溪中已能够行船。又走五里,到抢浪桥。又走五里,到黄婆桥。有条溪流从北面流来,溪上架有桥,水从桥南面出来便与涤上坞流来的水汇合,共同流下南山中去,而陆路由北面山岭进入山中,在岭上曲折盘绕。往北行五里,叫藏石岭。再走三里,又渡过一条小溪,它也是自北向南流。越过溪水后往西走二里,为思久铺。那里有座小桥,桥下的细流才往西流,路又傍溪而去。走五里,往西到了来阪桥。又有一条溪水比较大,从北面流来相汇,一同流过桥下;而涤上坞流来的大溪也从南面流来,汇合后一同流往北去。又走一里,溪水的东面有座狮山,西面有座象山,狮山上的石头分立突兀,而象山的一半已被刀斧凿削过。两山紧夹着水口,一座石桥横架在两端,它叫石家桥,溪水从桥下向北流,路从桥上往西朝府城去。越过桥一里,又有条小溪自南往北流,也有石桥架在溪上。又走三里上了艾家岭。又走十里,到南丰县,进入城东门内。三里,出子城西门,便见吁江自西南面流到西门外,又绕流到南门外而后向北折,经东门外而往北流去,我猜想它与潦上坞来的溪水在城北面的下游处汇合。西门外溪岸边的山崖上,怪石突兀,崖壁间凿出道路,上面建有佛阁。那山崖濒临溪流,屏绕城池,远望上去景色十分美好,但因为行程急而来不及攀登。又往西走五里,有条溪水从北面流来,我们越过溪上的桥;军峰溪从西面流来,于是溯溪走。有几户人家住在溪岸边,地名叫三江口,我猜想就是两条溪水与吁江在此汇合,所以叫这个名。

  十二日东方刚白,就从三江口往西渡过溪流,顺左边的道路前行,越走路越小。走了六七里,太阳升起,进入一个山口,有一两户人家住在离路较远的山上。原先,有人说从三江口往前走十里,有个叫山口的地方可以投宿,我既因为这里离三江口路近而感到诧异,又怀疑居民太少。接连越过两座山岭,走三里遇到对面来的一个人,向他询问,他说:“路走错了!正路在南面,从三江口渡溪就已经错了。”他指给我往南边顺小路转往正道。大概那岭的西北面为吴坑,东南面为东坑,距离三江口已经有十里远了。于是从南面转下一个深谷中,遇到当地居民,他又指给我们上岭的路,共走五里,到后阿。从后阿西北面的小路直往上走二里,有一小座庙立在岔路边。从庙西北面平平地顺着山半腰的北侧山崖而行,又走二里到达一座山的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山脊的南北边都有路,而往西攀登山岭的一条路最狭窄,于是便沿着那条路走。刚登上一座山峰,就转进山峡中。那山峡下面有一条溪水,自西向东流,到东面峡口处破壁而下;峡口盘结着一座山峰,它的西南半壁直向下斜插到底,崖壁上尖峭如骨的石头如削铁一般;道路在山峰对面的崖壁间。我们顺着山峡北面往西进去,从山脊穿越过来的地方登上山岭到这里,共三里路。有一块石头从山峡南面的崖壁上飞突出来,下临溪流,上撑天日旧光溪影都同时在它的上下飘浮晃动。溪中有块大石头矗立着.它的西面两座山崖紧相迫近而向上直立起,如同一道门,水流从中间的石壁上坠落下去,潇绕那大石头周围而后流出去。这水大概是军峰山东面溪流的源头。山崖下新架着一座桥。越过桥到了北面,又登上岭半里,山峦回环水流汇聚。见到一条岔路通到一座庵中,那庵叫龙塘庵。有个道人说:“庵西面有个龙潭,但路中荆棘丛生,不可能进去。”我们得到庵中道人给的一些茶水,于是吃了些点心。出了庵,从左面渡过一条小溪,便又直往上攀登山岭。爬了二里,又顺山北面的北侧山崖而行,不时有飞洒的山涧水从山顶坠落下来,道路五六次从山涧水上横越过,到了下面涧水又汇流成溪。又走三里,见到一根横木架在山崖间。又走二里,直转到军峰山的北面,仰望峰顶犹如刺穿了青天一般,有一条山涧水从峰顶顺着凹陷处悬流下来,它大概是军峰山北面的溪流的源头。渡过溪走二百步,又上了一岭,道路才与北面来的大路交合,于是往南向着高高的军峰山顶爬去,而上面不再有层层峰峦的阻隔了。从军峰山东北路口处往西朝上走一里,到达军峰山北面山岭等的山脊越过来的地方,有三间空屋子,屋中有绳床土灶但无人居住,从空屋西面下去是到宜黄县的路,东面就是上来时所走的路。从此处往南朝上走,人工修凿出的级级石瞪,次第涌出,从半空中攀越而上,石阶路很长很宽,它是进贤县一个姓金的人的父母资助而修成的。〔那姓金的名西金廷璧。〕从石阶路上越往上走地势越高,并且气流寒冷,与会仙峰不一样。从分路处到军峰山的最高顶端,尽是一直往上,没有弯曲和向下折的地方,共走四千三百步,抵达军峰山山顶。登上山顶往下望,五六座尖耸的山峰从西南方向连绵不断成队地奔涌过来,那是从福建省内延伸来的山脉。它们到了军峰山最高顶端的南面,形成圆形横贯的着棋峰,它高峻陡削,不是别的山峰所能比得上的。大略从南丰县来,自车盘岭南面上军峰山,不如北面的道路那样通畅;然而经过着棋峰上山,则必须走石栈,绕崖壁,穿越山峰西面的峡谷,踩着石瞪攀着石头间的缝隙而上,道路非常奇险。我从北面道路中望见着棋峰上那条路,后悔没能亲历。军峰山顶的北部耸起为最高峰,石屋中列置着浮丘、王、郭三个仙人的像。最高顶往北越过去的山脉,就是有三间空屋子的地方。那里往北又耸起一峰,它一直向北绵延而成为王仙峰,向东延伸下去而成为麻姑山,向东北延伸下去而成为云盖山,从而与建昌府城的山交错盘结在一起。从着棋峰的山峡中望过去,峰下有个洞高高隆起,攀着竹木抓着石块往下行时,还是下午,到那洞时天色已经黄昏,于是赶忙仍旧攀着草木踩着崖石上到山顶,观看落日景象。

游记日记 篇3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南京的科技馆,玩了整整一天,可高兴了。

  首先,我们去了负一楼看了4D电影。电影里播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农村里,农民伯伯们正在田里辛苦地劳动,突然,一场灾难就发生了---电震来了。这时,我们坐的椅子也晃了起来,就像我们这里也有了地震。

  看完了如4D电影,我们上了一楼。一楼有许多东西我都不能玩,因为我超过了1米2。一楼最有趣的是一条红色的'鲤鱼雕像。我们对着喇叭喊,那个鱼嘴里就会喷水。

  看完了一楼,我们又来到了二楼。这里有机器人吹萨勒斯、怕痒痒的机器人、模仿开汽车,还有能向上滚,不能向下滚的球。。。。。。真奇妙啊!

  后来,我们上了三楼。三楼是太空探秘。在这里,我走了时光隧道,坐了空间站,看了屎壳郎动画片。

  看完了整个科技馆,我们去看了球幕电影。球幕电影的屏幕是圆的。球幕电影里播的是树林里的世界。在看球幕电影的时候,就感觉从飞机上往下看,舒服极了。

  时间过的真快,我要走了,可我还不想走,最后还是妈妈把我哄走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游记日记 篇4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小队来到了南宋御街。远远望去南宋御街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走向南宋御街,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了御街的门口。在南宋御街的对面,我们看到了用铜雕刻成的一户人家。听妈妈说这户人家一共有32个人,其中最老的已经80多岁了,这户人家以前就住在这里。走进南宋御街,我看见大门是用绿色植物装扮成的双龙戏珠,点缀着南宋御街,让它变得更美。里面的游览车也和平常看见的'游览车不同,它的座位都是用木头做的,它没有喇叭,看见人的时候只是摇一摇挂在车上的铃铛。御街两旁有许多老字号,像孔凤春、边福茂等等。御街旁的房子也和古代的房子差不多,房顶上是由很多瓦片盖的,那些门都是用木头做的,和古代的门一模一样。

  在向前走,我们看到了活字印刷,可是我弄不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些字都是反的呢?我们继续向前走,我突然看到了一个人,指着它对陈旦阳说:“这个人怎么穿得这么奇特?”陈旦阳说:“不清楚。”我们跑上去问了一下。哦,原来是这里的环卫工人,连环卫工人都穿得这么奇特,是不是他用来清洁的东西也很奇特呢?果真,他看到垃圾就用他的长木头夹子把它夹起来,放进竹篓里。接着我们又看见一群人在围着看花轿,着花轿是红色的,很美丽。

  在河坊街这个十字路口,我们恋恋不舍的望着那南宋御街,心想:在南宋时期科技是多么不发达,如果让古代人来看现在的社会,那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游记日记 篇5

  今天的这部电影,看不太懂。

  但Disney的电影我总是很喜欢。鲜艳的色彩,丰富的`想像力,总是能让我的思绪天马行空。

  以前妈妈会经常跟我讲一些佛教方面的知识。比如奈何桥,孟婆汤,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等等。

  今天的这个故事跟原先听到的有些像,也有些不像。其实阴间并没有那么可怕。

  用妈妈的话来概括一下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遗忘才是……离开的人,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唯爱永恒!

游记日记 篇6

  放寒假的时候,妈妈带我和她们医院的同事一起去了香港旅游。

  去旅游的前一个晚上,我在床上辗转难眠,兴奋不已。迷迷糊糊总感觉妈妈在不停地整理东西。终于等到了出发的日子,我们乘坐港龙航空飞机顺利地到达了心心念念的香港。

  首先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香港迪士尼乐园。我们先去了灰熊山谷体验灰熊极速矿车,这是西部最疯狂的矿车!捣蛋的.灰熊,会出其不意令矿车从矿山里急速而下,接着突然倒行穿梭整个灰熊谷,吓得我一身冷汗。我忐忑不安地坐着,没等我再次反应过来,矿车又飞了出去,在上升时突然下坠,矿车失灵啦?哦,幸好是个游玩项目,不然我就……哈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惊呆了。下了矿车,我们又去坐了太空过山车,在黑暗中体验太空遨游。我感觉这比刚才那个疯狂百倍呢!最后我们看了精彩的表演和五颜六色的烟花,整个迪士尼的夜晚星光璀璨,太美妙了。

  我们还去了海洋公园,那里也特别好玩,大家都玩上瘾了,太刺激了。

  香港真是个好地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去的。

游记日记 篇7

  今天,我去了中山公园。那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地方。你们一起来分享我的快乐吧 !

  一进大门,我就看见了一座假山,那座假山凹凸不平,在它的四周有许多小假山,这群山一座接着一座。

  我们顺着左边的那条路往前走,我看见了一群孩子们正在打滑梯、荡秋千、做游戏,我才知道这里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游艺园”。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石滑梯”的地方,我登上了最高的一个亭子,从那里往下望去真是既惊险又刺激。我忐忑不安地打完一次滑梯之后,我感到不那么害怕了,于是又接二连三地打了好几次滑梯,我才依依不舍地向里面走去。

  这次我的目标是一个叫“孙中山纪念碑”的地方。“孙中山纪念碑”的外围是一圈护栏。在纪念碑的'背后刻着孙中山演讲时所说的话。听爷爷说,这座纪念碑已经有51年的历史了。

  然后,我们来到了一片能让人把一切烦恼和忧愁都忘记的地方,名字叫“放松园”。在那里有许多爷爷奶奶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在唱戏、有的再跳舞,他们人人的精神饱满,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并且都显得特别年轻。所以一看就知道他们很幸福。

  最后,我们来到了篮球馆和 羽毛球馆 ,那里好许多人在练习打羽毛球和篮球,他们手里的篮球像活了一样,上下跳跃着。

  今天的旅程愉快吗?下次你在给我介绍介绍你所认识的中山公园吧 !

  ……

游记日记 篇8

  原文:

  二十日晨起,小雨霏霏。待夫,而饭后至。

  乃雨止,而云不开。于是东向转入山峡,半里,循南崖之嘴转而北,循北崖之共半里,出一隘门,循西山之麓北行二里,山撞而B成峒。乃转而东一里,又东出一隘门,即循北山之麓。又东一里上一岭,共一里,逾而下,复东行一里,随小水转而北。

  其处山峡长开东西两界,中行平畴,山俱深木密藤,不辨土石。共北二里半,渡小水,傍西麓北行。又二里,稍东北,经平畴半里,已复北入峡中。

  其中水草沮洳júrù低湿之地,路循西麓,崎嵚而隘。二里,渡峡而东上东岭,一里跻其巅,东下一里,抵其麓。其岭峻甚,西则下土而上石,东则上土而下石,皆极峭削,是为镇远、佶伦分界。又东行坞中一里,复稍上而下,共一里,逾小石脊。又东北平行半里,乃直下石崖中,半里,已望见佶伦村聚矣。

  既下,又东行平畴一里,有小水自西南山夹来,又一大溪自南来,二水合而北注,北望土山开拓。乃涉溪而东。是为佶伦今作进结,止于铺舍。适暮,微雨旋止。州乃大村落,州官冯姓。是日共行二十里。

  都康在镇安东南,龙英北,胡润、下雷东,向武西南,乃两江老龙所经,再东即为镇远、佶伦。土人时缚行道者转卖交彝,如壮者可卖三十金,老弱者亦不下十金。如佶伦诸土州隔远,则展转自近州递卖而去;告当道,仍展转追赎归,亦十不得二三。其例,每掠卖一人,即追讨七人,然不可得。土州争杀,每每以此。

  佶伦在向武东南,都结西南,土上林在其北,结安在其南。其水自西南龙英山穴中流出,北流经结安,又北至佶伦,绕州宅前,复东北入山穴,出土上林而入右江。疑即志所称泓渰yǎn江,从佶伦东北入石穴,出向武境、土上林,与枯榕俱入右江者。

  二十一日浓云密布而无雾。

  候夫未至。

  饭后散步东阜,得古梅一株,花蕊明密,幽香袭人。徘徊其下不能去,折奇枝二,皆虬干珠葩。南望竹崖间一岩岈然,披荆入之,其门北向。由隘窦入,中分二岐,一南向入,一东南下,皆不甚深。还铺舍,觅火炙梅枝。微雨飘扬,拈村醪对之,忘其为天涯岁暮也。

  既午雨止,日色熹微,夫始至,复少一名,久之乃得行。

  从东南盘崖间小岩一里,路循坞而南,度小溪,有岐东向入土山。从坞南行又一里,有岐西南溯大溪,结安、养利大道,为此中入郡者。又正南行一里,折而东入土山之峡。

  〔其处西为镇远来所逾,石峰峭聚如林;东为土山,自佶伦北南绕而西,遥裹西面石峰;中开大坞,亦自西南转北去。〕从土峡中东行一里,遂跻土山而上。又一里,逾山之巅,即依岭南行。

  一里,出南岭之巅,〔东望盘谷东复有石山遥列,自东北环峙西南矣。〕东向循岭半行,又一里,转南半里,又东下半里,抵山之麓。遂从坞东南行二里,越一南来小水,又北越一西北来小水,得一村倚东山下,众夫遂哄然去。余执一人絷zhí用绳捆绑之,始知其地为旧州,乃佶伦旧治,而今已移于西北大溪之上。两处止隔一土山,相去十里,而州、站乃互相推委。从新州至都结,直东逾山去,今则曲而东南,欲委之旧州也。始,当站者避去,见余絷其夫,一老人乃出而言曰:“铺司姓廖,今已他出,余当代为催夫。但都结须一日程,必明日乃可。”候余上架餐饭,余不得已,从之。检行李,失二鸡,乃镇远所送者。

  仍絷前夫不释。久之,二村人召鸡,释夫去。

  是日止行十里,遂止旧州今作离州。

  二十二日早起,天无雾而云密布。饭后,村人以二鸡至,比前差小。既而夫至,乃行。一里,东北复登土山,四里,俱从土山脊上行。已下一坞,水乃东北行,遂西北复上土山,一里逾脊。又东北行岭上二里,转而西北二里,始与佶伦西来路合。乃下山,得一村曰陆廖村今作陆连,数家之聚在山半。其夫哄然去,余执一人絷之,盖其夫复欲委之村人也。度其地止去佶伦东十余里,因其委旧州,旧州欲委此村,故展转迂曲。始村人不肯承,所絷夫遍号呼之,其逃者亦走山巅遍呼村人。久之,一人至,邀余登架,以鸡黍饷而聚夫,余乃释所絷者。日午乃得夫,遂东上。岭头有岐,直北者为果化道,余从东岐循岭南而东向行。半里,遂东北下山,一里而及山坞,有小水自北坞中来,折而东去。渡之复北上岭,一里逾岭北,循之东向行。半里,有岐直东从岭畔去,即都结大道。

  以就村故,余从东北岐下山。复一里抵山坞,有小水自北来,折而东南去。渡之,复东北逾一小岭,共一里半,前所渡水穿西南山夹来,又一小水从西北山夹下,共会而东,路遂因之。屡左右渡,凡四渡,共东行三里,又一小水从南坞来合之北去。又东渡之,复上岭,一里,逾岭东下,其水复从北而南。又东渡之,复上山,随之东行一里半,水直东去,路折入东北峡。

  一里,得数家之聚,曰那印村。

  夫复委之,其郎头他出,予执一夫絷而候之。时甫下午,天复明霁,所行共二十余里。问去都结尚一日程,而中途无村可歇,须明日早行,即郎头在亦不及去矣。余为怏怏,登架坐而待之。久之郎头返,已薄暮矣。其饷以鲫为供。

  二十三日早雾四塞,既饭而日已东出。促夫至,仍欲从东北坞行。余先问都结道,当东逾岭,窥其意,以都结道远,复将委之有村处也。盖其地先往果化,则有村可代,而东南往都结,无可委之村,故那印夫必不肯东南。久之,一人来劝余,此地东往龙村,名囤龙,亦佶伦。

  (缺)即都结属,但稍迂,多一番换夫耳。余不得已,从之。乃东北入坞中,半里,复与前西南来之水遇,遂循之东向行。二里,下坞中,忽望见北坞石山回耸。又半里,路右东行之水,又与一东南来水会而北去。东向涉之,复上岭,东北一里,逾岭上。又北行岭脊半里,望西北石山与所登土山分条而东,下隔绝壑,有土脊一枝横属其间,前所渡北流之水,竟透脊而入其坞穴中,不从山涧行矣。路既逾岭,循岭上东行三里,过一脊,又平行一里,始东南下。一里半,及坞底,忽见溪水一泓深碧盈涧,随之东下,渐闻潺潺声,想即入脊之水至此而出也。东行半里,又有小水自东峡而出,溯之行一里,溪四壑转,始见溪田如掌。

  复随之东南行一里,水穷峡尽,遂东上一里,登岭。平行岭北半里,又东南坦下者半里,过一脊,又东北逾岭半里而上,逾其阴,望东北坞中,开洋成塍。又东北半里,始东向下山,半里,午抵囤龙村今作隆屯。

  土人承东往果化,不肯北向都结,亦以都结无村代也。

  饭于郎头家。

  下午夫至,郎头马姓者告余曰:“此地亦属佶伦,若往往送都结,其径已迂,恐都结村人不承,故本村不敢往;往果化则其村为顺,不敢违耳。”盖其地往都结,尚有一村曰捺村,仍须从所来高岭之脊南向而去。余不得已,仍从之。及升舆,尚少三人,遍入山追之。比至,日已西入山,余有戒心,闻佶伦、都结土人不良。竞止不行。是午,土人以鼠肉供,麾却之huī,挥手斥绝。易以小鸟如鹌鹑,乃薰干者,炒以供饭。各家所供酒,或烧酒或白浆,皆可食。又有黄酒,色浊味甜,墟中有沽者,各村罕有。是日上午行二十里而已。

  二十四日早起,霁色如洗;及饭,反有雾蒙四山;日出而净如故。及起行,土人复欲走果化,不肯走都结,即迂往其村,亦不肯送。盖与都结有仇杀,恐其执之也。余强之不能,遂复送向那印。

  盖其正道在旧州,此皆迂曲之程也。

  遂西南行田陇间,半里,穿石隙登土山西向平上,半里及其巅。

  又半里,越岭而南,稍下度一脊。又平上半里,复逾巅西下。

  一里,及坞中,遂循水痕西北行。

  一里,有小水自北坞来,与东来小水合而西去。又随之西一里,复有小水自北坞来,与东来之水合而南去。路西上山,直上者一里半,平行岭上者二里,又西向下者一里半,下及坞底。忽有水自南峡来,涵碧深沉,西向去,过坞半里,从北山西上一里,登岭上又一里,稍下,过一脊复上,始依岭北,旋依岭南,俱西向平行岭上,南望高岭,即旧州走都结者。共三里始西南下,一里半而及其坞,则前所过南峡之水,与那印之水东西齐去,而北入石山之穴。截流而西,溯东来之水三里,饭于那印。候夫至下午,不肯由小径向都结,仍返佶伦。初由村左西北上山,转西南共一里,登岭上行。西南五里,稍下,度一脊复上,西南行岭上六里,转出南坳。

  又西南行六里,稍东转,仍向西南,始东见旧州在东南山谷,佶伦尖山在西南山谷。又西二里,始下,南渡坞塍,始见塍水出北矣。又南逾山半里,又渡塍逾小山一里,得一村颇大,日已暮。从其南渡一支流,复与南来大溪遇。南越一垅,溯大溪西南行塍间,又一里半至佶伦州。州宅无围墙,州官冯姓尚幼。又南渡大溪,宿于权州者家暂代州官行使取权的人。是日约行四十余里,皆迂路也。

  二十五日凌晨,权州者复送二里,至北村,坐而促夫者竟日,下午始行。即从村东南上山一里,始东北逾岭,旋转东南,绕州后山脊行。六里,少庭脊,复上行岭畔者三里,又稍下。其处深茅没顶,舆人又妄指前山径中多贼阵,余辈遥望不见也。又前下一里,渡脊,始与前往陆廖时所登山径遇,遂东瞰山谷,得旧州村落。

  又东南下者半里,时及麓,舆夫遂哄然遁去。时日已薄暮,行李俱弃草莽中。余急趋旧州,又半里下山,又行田塍间一里,抵前发站老人家,己昏黑,各家男子俱遁入山谷,老人妇卧暗处作呻吟声。余恐行李为人所攫,遍呼人不得。久之,搜得两妇执之出,谕以无恐,为觅老人父子归,令取行李。既而顾仆先携二囊至,而舆担犹弃暗中。己而前舍有一客户客居该地的人家来询,谕令往取,其人复遁去。余追之执于前舍架上,强之下,同顾仆往取。久之,前所遣妇归,云:“老人旋至矣。”余令其速炊,而老人犹不至。盖不敢即来见余,亦随顾行后,往负行李也。半晌,乃得俱来。

  老人惧余鞭其子若孙,余谕以不责意。

  已晚餐,其子跛立,予叱令速觅夫,遂卧。

  二十六日凌晨饭。久之,始有夫两人、马一匹。余叱令往齐各夫。既久,复不至。前客户来告余:“此路长,须竟日。早行,兹已不及。明晨早发,今且贳shì赦免跛者,责令其举夫可也。”余不得已,从之。是日,早有密云,午多日影。

  即饭,遂东向随溪入石山峡,一里,两石山对束,水与路俱从其中。东入又半里,路分两岐,一东北逾坳,一西南入峡。

  水随西南转,轰然下坠,然深茅密翳,第闻其声耳。已西南逾坳,则对东西山之后脊也,溪已从中麓坠穴,不复见其形矣。乃转至分岐处,披茅觅溪,欲观所坠处,而溪深茅丛,层转不能得。又出至两峰对束处,渡水陟西峰,又溯之南,茅丛路寒,旋复如溪之北也。乃复从来处度旧路,望见东峰崖下行洞南向,已得小路在莽中,亟披之。其洞门南向,有石中悬,内不甚扩,有穴分两岐,水入则黑而隘矣。出洞,见其东复有一洞颇宽邃,其门西南向,前有圆石界为二门,右门为大。其内从右入,深十余丈,高约三丈,阔如之,后壁北转渐隘而黑,然中觉穹然甚远,无炬不能从也。其外从左南扩,复分两岐,一东北,一东南,所入皆不深,而明爽剔透,有上下旁穿者。况其两门之内,下俱甚平,上则青石穹覆,盘旋竟尺,圆宕密布无余地。又有黄石倒垂其间,舞蛟悬萼,纹色俱异,有石可击,皆中商吕都能发出优美和谐的声音,此中一奇境也。出洞,仍一里,返站架。日色甚暖,不胜重衣,夜不胜覆絮。是日手疮大发,盖前佶伦两次具餐,俱杂母猪肉于中也。

  二十七日早起雾甚。既散,夫骑至乃行。仍从东北一里,上土山,与前往陆廖道相去不远。一里登岭,雾收而云不开,间有日色。从岭上北转一里,仍东北二里,又下一里,度一水,复东北上二里,岭畔遂多丛木。丛木中行岭上者三里,从林木少断处,下瞰左右旋谷中,木密树丛,飞鸟不能入也。

  又半里乃下,甚峻。

  一里半乃及坞底,则木山既尽,一望黄茅弥山谷间矣。从坞中披茅行,始有小水东流峡谷。随之涉水而东,从南麓行,复渡水从北麓上,又东下坞渡水,复东上岭,一里登其巅。

  行其上者三里,又直下坞中者一里,则前水复自南北注向峡中去。

  又东逾一小岭,有水自东坞来,自南向北绕,与西来水合。既涉东来水,复东上山登其巅,盘旋三里,出岭。二里,得一平脊,乃路之中,赍饭者俱就此餐焉。既饭,复东从岭北行,已渐入丛木。出山南,又度一脊,于是南望皆石峰排列,而东南一峰独峻出诸峰之上;北望则土山层叠,丛木密翳。过脊稍下而北,转而东上,直造〔前〕所望〔东南峻〕石峰之北,始东南下。

  一里半而及坞底,有细流在草中行,路随之。半里入峡,两崖壁立,丛木密覆,水穿峡底,路行其间。半里,峡流南汇成陂,直漱峻峰之足。

  复溯流入,行水中者一里,东南出峡,遂复仰见天光,下睹田塍,于是山分两界,中有平坞,若别一天地也。东行坞中,坞尽复攀石隘登峺,峺石峻耸如狼牙虎齿,前此无其巉峭者也。逾岭从坞中行二里,循岭平上一里,平下一里,平行坞一里,穿平峡一里,穿峡又行坞中一里,逾岭上下又一里,始得长峡。行四里,又东行坞与西同。三里,逾北山之嘴,南山之麓始有茅三四架,于是山坞渐开。

  南山之东有尖峰复起,始望之而趋,过其东,则都结州治矣。州室与聚落俱倚南山向北,有小水经其前东注,宅无垣墙,廨亦聩圮。铺司狞甚,竟不承应,无夫无供,盖宛然一夜郎矣。

  州官农姓。

  是日为余生辰,乃所遇旧州夫既恶劣,而晚抵铺司复然,何触处皆穷也。

  二十八日早起,寒甚而霁。铺司不为传餐,上午始得粝饭、糙米饭二盂,无蔬可下。以一刺令投,亦不肯去。午后,忽以马牌掷还云:“既为相公,请以文字示。”余拒无文,以一诗畀之,乃持刺去。久之,以复刺来,中书人题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亦(必有德)。”无聊甚。倚筐磨墨,即于其刺后漫书一文界之。

  既去,薄暮始以刺饶,另外增添鸡酒米肉,复书一题曰:“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余复索灯书刺尾畀之,遂饭而卧。馆人是晚供牛肉为咹既卧,复有人至,订明口联骑行郊,并今馆人早具餐焉。

  二十九日早寒,日出丽甚。晨起,餐甫毕,二骑至矣。

  一候余,一候太平府贡生何洞玄。同行者乃骑而东,又有三骑自南来,其当先者,即州主农姓也。各于马上拱手揖而东行。三里,渡一溪,又东二里,随溪入山峡,又东五里,东北逾一岭。其岭颇峻,农君曰:“可骑而度,不必下。”其骑腾跃峻石间,有游龙之势。共逾岭二里,山峒颇开,有村名那吝,数十家在其中央,皆分茅各架,不相连属。

  过而东,又二里,复东逾一岭。其峻弥甚,共二里,越之。又东一里,行平坞间,有水一泓,亦自西而东者,至是稍北折,而南汇涧二丈余,乃禁以为鱼塘,其处名相村。比至,已架茅于其上,席地临。诸峒丁各举缯西流,而渔得数头,大止尺五,而止有锦鲤,有绿鳜,辄驱牛数十蹂践其中。

  已复匝zā环绕而缯zēng通“罾”焉,复得数头,其余皆细如指者。乃取巨鱼细切为脍,置大碗中,以葱及姜丝与盐醋拌而食之,以为至味。余不能从,第啖肉饮酒而已。

  既饭,日已西,乃五里还至那吝村。

  登一茅架,其家宰猪割鸡献神而后食,切鱼脍复如前。

  薄暮,十余里抵州,别农马上,还宿于铺。

  三十日日丽而寒少杀。作《骑游诗》二首畀农。时有南宁生诸姓者来,袖文一篇,即昨题也。盖昨从相村遇此生来谒,晚抵州官以昨题命作也。观其文毫无伦次,而何生漫以为佳。及入农,果能辨之,亟令人候余曰:“适南宁生文,不成文理,以尊作示之,当骇而走耳。”乃布局手谈。抵暮,盛馔,且以其族国瑚讦中伤,揭发告事求余为作一申文,白诸当道,固留再迟一日焉。

  十二月初一日在都结铺舍。早起阴云四布,欲行,复为州官农国琦强留,作院道申文稿。盖国琦时为堂兄国瑚以承袭事相讼也。抵暮,阴云不开。既晚餐,农始以程仪来馈。

  翻译:

  二十日早晨起床,小雨霏霏。等待派夫,可饭后才到。于是雨停了,但云层不开。从这里向东转入山峡,半里,沿南面山崖的山嘴转向北,沿北面山崖的口共走半里,走出一个隘门,沿西山山麓北行二里,山体相撞而成酮。于是转向东一里,又向东走出一个隘门,立即沿北山的山麓走。又向东一里上登一座山岭,共一里,翻越后下走,又往东行一里,随小溪转向北。此处山峡长长地分开成了东西两列山,在中间行走在平旷的田野中,山上全是深树密藤,辨不出是土山还是石山。共往北行二里半,渡过小溪,紧靠西麓向北行。又走二里,稍向东北,经平旷的田野走半里,不久又向北走入峡中。峡中满是水草泥沼,路沿西麓走,崎岖而狭窄。二里,越过山峡向东上登东岭,一里登上岭头,往东下走一里,抵达山麓。此岭十分陡峻,西面下边是土而上面是石,东面却上边是土而下面是石,都极其陡峭峻削,这里是镇远州、结伦州的分界处。又向东在山坞中行一里,又稍上走后下走,共一里,越过小石脊。又向东北平缓行半里,于是一直下到石崖中,半里,已望见结伦的村落了。下来后,又向东在平坦的田野中行一里,有小溪自西南山峡中流来,又有一条大溪自南流来,两条水流会合后往北流注,远望北方土山开阔。于是涉到溪流东岸。这是结伦州,停在释站客馆中。适好天黑,微微下了些雨随即停了。

  都康州在镇安府东南,龙英州北面,胡润寨、下雷州东面,向武州西南,是左、右二江之间山脉主干经过之处,再往东就是镇远州、结伦州。当地人时常绑架行人转卖给交夷,如是壮年人可卖三十两黄金,老弱者也不下十两黄金。如结伦各土州相隔较远,那就辗转从邻州顺次卖出去;向当局控告,再辗转追寻赎买归来,但十人中不到二三人。〔他们的惯例:每掠卖一个人,立即追究七个人,然而不能追得。土州之间相争攻杀,常常因为此事。〕

  结伦州在向武州东南,都结州西南,上林土县在它北面,结安州在它南面。这里的水流自西南龙英州的山洞中流出,向北流经结安州,又往北流到结伦州,绕过州衙府第前,再向东北流入山洞中,在上林土县流出后流入右江中。

  二十一日浓云密布而无雾。等候派夫未到。饭后在东面的土山上散步,见到一棵古梅,花蕊明丽浓密,幽香袭人。徘徊在树下不能离去,折下两枝奇特的花枝,都是拳曲的枝干玉珠样的花朵。望见南边竹丛石崖间一个岩洞十分深邃,拨开荆棘走入洞中,洞口向北。由窄洞中进去,从中分为两个岔洞,一个向南进去,一个向东南下走,都不怎么深。返回骚站客馆,找火来烤梅枝。细雨飘扬,面对梅枝手捏乡村酿制的浊酒,忘了此时此地是天涯岁末了。中午后雨停了,天色微亮,脚夫这才来到,又少了一名,很久才得以上路。从东南绕着山崖上的小岩洞走一里,路顺着山坞往南行,渡过小溪,有岔路向东走入土山中。从坞中向南又行一里,有岔路往西南溯大溪而去,是去结安州、养利州的大道,是这一带进府城的路。又向正南行一里,折向东走入土山的峡谷。此处西面是从镇远州来穿越过的地方,石峰峭拔聚集如林;东面是土山,自结伦州北面往南绕向西,远远裹住西面的石峰;中间是开阔的大山坞,也是从西南转向北去。从土山峡中向东行一里,于是登土山而上。又走一里,越过山顶,立即紧依山岭南走。一里,到达南岭的岭头,往东望去曲折的山谷东边又有石山远远排列,从东北环绕耸立到西南。向东沿山岭半中腰走,又是一里,转向南半里,又往东下行半里,抵达山麓。于是从坞中往东南行二里,越过一条南来的小溪,又向北越过一条从西北来的小溪,见到一个村庄紧靠在东山下,众脚夫便哄然而去。我拉住一人拘押了他,这才了解到此地是旧州,是结伦的旧治所,而现在已迁到西北的大溪之上。

  两地只隔着一座土山,相距十里,而州里和骚站便互相推诱。从新州到都结州,应一直向东翻山而去,现在却绕到东南来,是想把我推给旧州。起始,主管骚站的人躲避出去,见我拘押了他的脚夫,一位老人才出来讲话说:“掌管骚站的人姓廖,今天已出门去别的地方,我当代为催派差夫。但去都结须要一天路程,必得要明天才行了。”又让我上高架的茅屋去吃饭,我不得已,听从了他。检查行李,丢失了两只鸡,〔是镇远州赠送的。〕仍扣押先前那个脚夫不放。很久后,村里两个人去召人找鸡,放脚夫去了。这天只走了十里,便停在旧州。

  二十二日早晨起床,天上无雾但浓云密布。饭后,村里人拿了两只鸡来,比先前的略小。随后脚夫来到,于是动身。一里,向东北又登土山,四里路,全是在土山脊上行走。不久下到一个山坞中,水流于是向东北流,我就向西北再次上登土山,一里越过山脊。又往东北行走在岭上二里,转向西北二里,这才与结伦州向西来的路会合。于是下山,走到一个村庄叫陆廖村,是个在山腰上有几家人的村落。那些脚夫哄然而去,我拉住一人扣押了他,大概是这些脚夫又想把我推给村里人了。估计此地只离东面的结伦州十多里,因为那些人推给旧州,旧州人想推给此村,所以辗转绕弯子。开始村里人不肯承当派夫,但被押的脚夫遍处呼唤村里人,那些逃走的脚夫也在山头奔走遍叫村里人派夫。很久后,一个人来到,邀请我登上高架的茅屋,用鸡肉饭食款待并招集脚夫,我于是放了扣押的脚夫。时光到中午才得到脚夫,于是向东上岭。

  岭头有岔路,一直往北去的是通果化州的路,我从东边的岔道沿岭南向东行。半里,便往东北下山,一里后到达山坞,有小溪从北面山坞中流来,折向东流去。渡过小溪又向北上岭,一里越到岭北,沿山岭向东行。半里,有岔路一直向东从岭畔而去;〔就是去都结州的大道。〕因为要去就近的村子的缘故,我从东北的岔路下山。又走一里抵达山坞,有小溪自北流来,折向东南流去。渡过小溪,再向东北越过一座小岭,共走一里半,前边渡过的溪水穿过西南的山峡流来,又有一条小溪从西北的山峡中下流,共同会合后往东流,路便顺着水流走。屡次渡到左岸渡到右岸,共渡了四次,共往东行三里,又有一条小溪从南面的山坞中流来与它合流后向北流去。又向东渡过溪流,再上岭,一里,越岭向东下走,那溪水又从北流向南。又向东渡过,再上山,顺溪流往东行一里半,溪水一直往东流去,路折进东北的峡中。一里,走到一个几家人的村落,叫那印村。脚夫又推给此村,村中的郎头去别的地方了,我拉住一个脚夫扣押起来等候郎头。此时刚到下午,天重新转晴,所走的路共有二十多里。问知距都结还有一天的路程,可途中无村庄可以停歇,必须明天早晨动身,即使郎头在也来不及前去了。我为此闷闷不乐,登上高架茅屋坐等郎头。很久之后郎头返回来,已是傍晚了。他用螂鱼作饭食来款待。

  二十三日早晨浓雾四处充塞,吃饭后旭日已在东方升起。催促脚夫来后,仍想从东北的山坞中前行。我事先问知去都结的路,应该向东越岭,窥测他们的意思,因为去都结的路远,又将把我推给有村庄的地方了。原来此地先去果化州,就有村子可以替换,但往东南去都结,没有可以推楼的村子,所以那印村的脚夫必定不肯往东南走。很久后,一人来劝我,从此地向东去龙村,就是都结州的属地,仅只是稍微绕点弯子,多换一次夫罢了。我不得已,听从了他,于是向东北走入山坞中,半里,又与前一天从西南流来的溪水相遇,便沿着溪水向东行。二里,下到坞中,忽然望见北面的山坞石山回绕高耸。又走半里,路右边往东流的溪水,又与一条从东南流来的溪水会合后向北流去。向东涉过溪水,又上岭,往东北行一里,越到岭上。又向北在岭脊上前行半里,远望西北的石山与所登的土山分为条状延向东,下边隔着断绝的壑谷,有一支土山山脊横向连接在其间,先前渡过的向北流的溪水,竟然透过山脊后流入山坞里的洞穴中,不从山涧中流了。路越过岭后,沿着岭上向东行三里,越过一道山脊,又平缓地前行一里,这才向东南下山。一里半,走到坞底,忽然望见一片深碧色的溪水充盈在山涧里,顺着溪水向东下走,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猜想就是流入山脊的溪水到此地流出来了。东行半里,又有小溪自东面峡中流出,溯溪行一里,溪水回绕着壑谷流转,开始见溪畔有如手掌大的田地。

  再沿溪水向东南行一里,溪水到头峡谷完后,就向东上走一里,登岭。平缓地行走在岭北半里,又往东南平缓地下走半里,越过一条山脊,又向东北越岭半里后登上去,越到岭北,望见东北山坞中,非常开阔,垦为田亩。又往东北行半里,开始向东下山,半里,中午时抵达囤龙村。当地人接受差役向东前去果化州,不肯向北去都结州,也是因为去都结没有村子替换。在郎头家吃了饭。下午脚夫来到时,姓马的郎头告诉我说:“此地也属于结伦州,如果送去都结州,那路已绕远了,恐怕都结州所属村子的人不接受,所以本村不敢去;前往果化州那么那一带的村庄驯顺,不敢违抗了。”原来从此地前往都结,还有一个村庄叫捺村,仍须从来时走过的高岭上的山脊向南而去。我不得已,仍听从了他。及登轿时,还少三人,进山中遍处追赶他们。等他们来到时,落日已坠入西山,我有戒备之心,〔听说结伦州、都结州的土人不善良。〕最终停下来不走了。〔这天中午,当地人拿老鼠肉来供餐,挥手斥退了他们。换来如鹤鹑样的小鸟,是薰干的鸟肉,炒来下饭。各家供献的酒,或是烧酒或是白浆,都可以吃。又有一种黄酒,色浑浊酒味甜,集市中有卖的,各村罕有。这天上午只走了二十里路而已。〕

  二十四日清早起床,天色转晴碧空如洗;到吃饭时,反而有雾蒙在四面群山之上;日出后明净如故。到起身上路时,本地人又想走果化,不肯去都结,即绕道前往他们村子。原来他们与都结互相仇杀,害怕被都结抓住。我不能强迫他们,最终又送向那印村。原来去都结的正道在旧州,这些都是曲折绕道的路程。于是向西南行走在田野间,半里,穿过石缝登土山向西平缓上走,半里到达山顶。又是半里,越岭往南走,稍下走越过一条山脊。又平缓上行半里,再越过山头往西下山。一里,到达坞中,于是顺着溪水流淌的痕迹往西北行。一里,有小溪自北面山坞中流来,与东来的小溪合流后往西流去。又顺溪流向西一里,又有小溪从北面山坞中流来,与东来的溪水合流后往南流去。路向西上山,一直上走一里半,平缓地在岭上行二里,又向西下走一里半,下到坞底。忽然有溪水自南面峡中流来,澄碧深沉,向西流去。穿过山坞有半里,从北山向西上登一里,登到岭上又走一里,稍下走,越过一条山脊又上走,开始时靠着岭北走,随即靠着岭南走,都是向西平行在岭上,远望南边的高岭,就是由旧州通向都结的地方。共三里才向西南下山,一里半后到达山坞,就见前边走过的南面峡谷中的溪水,与那印村流来的溪水一东一西齐头流去,而后向北流入石山的洞穴中。横渡溪流往西行,溯东来的溪水走三里,在那印村吃饭。等候派夫直到下午,他们不肯由小径去都结,仍返回结伦州。最初由村子左侧向西北上山,转向西南共走一里,登到岭上走。向西南五里,略下走,越过一条山脊又上走,向西南在岭上行六里,转出南面的山坳。又往西南行六里,稍向东转,仍走向西南,这才向东望见旧州在东南的山谷里,结伦州所在的尖山在西南的山谷里。又向西二里,开始下山,向南越过坞中的田野,这才见田间的水从北边流出了。又向南翻山半里,又穿过田野翻越小山一里,遇上一个大点的村庄,夭色已晚。从村南渡过一条支流,再次与南来的大溪相遇。往南越过一条土垅,溯大溪向西南行走在田野间,又走一里半到了结伦州。州衙宅第无围墙,州官姓冯还很幼小。又向南渡过大溪,住宿在代理州官的人家里。〔这天约走了四十多里路,都是绕弯子的路。〕

  二十五日凌晨,代理州官的人又送了二里路,来到北村,坐着催促派夫用了一整天,下午才动身。马上从村子向东南上山一里,开始时向东北越岭,随即转向东南,绕到州城后的山脊上行。六里,在脊上稍停,又从岭畔上行三里,又稍稍下走。此处茅草深得没过头顶,轿夫又胡乱指着说前面山路中有很多盗贼的巢穴,我们这些人离得远看不见。又向前下行一里,越过山脊,这才与先前去陆廖村时所登的山路相遇,于是向东俯瞰山谷中,见到旧州的村落。又向东南下走半里,此时将到山麓,轿夫便哄然一声逃去了。此时太阳已是傍晚,行李全丢弃在草丛中。我急忙赶去旧州,又下山半里,又在田野间行一里,到达先前出发时的骚站的老人家中,天已昏黑,各家的男人全逃入山谷中,老人的妻子躺在暗处发出呻吟声。我担心行李被人攫取去,四处叫人找不到。很久以后,搜到两个妇女抓住她们出来,告诉她们不要害怕,替我去找老人父子回来,命令他去取行李。随后顾仆先带着两包行李来到,但轿子担子还丢弃在黑暗中。不久前边茅舍中有一个客户前来询问,命令他去取,那人重又逃去。我追到前边茅舍的高架上抓住他,强令他下去,同顾仆前去取行李。很久后,先前派去的妇女归来,说:“老人马上来了。”我命令她们速去煮饭,可老人仍不见到来。原来是不敢马上来见我,也跟随在顾行后面,前去担行李了。半晌,才一起到来。老人害怕我鞭打他的儿子或者孙子,我把不责怪的意思晓谕他。不久吃完晚餐,他的儿子跋着脚站着,我斥令他速去找脚夫,便躺下了。

  二十六日凌晨开饭。很久,才有两个脚夫、一匹马。我斥令前去调齐各个脚夫。很久之后,还是不来。前边的客户来告诉我:“这条路长,要走一整天。绝早动身,现在已来不及。明晨绝早出发,今天暂且宽赦了瘸子,可责令他去调集脚夫。”我不得已,听从了他。这一天,早上有浓云,中午多有日光。饭后,就沿溪流向东走入石山峡中,一里,两面石山相向束拢,溪水与道路都从其中经过。向东又走进去半里,路分成两条岔道,一条向东北越过山坳,一条往西南通入峡中。溪水顺着西南转去,轰鸣着下坠,然而深茅草密蔽,只能听到水声而已。不久向西南越过山坳,则正对着东西两山后面的山脊,溪水已从山麓中间坠入洞穴,不再能见到它的踪影了。于是转到道路分岔之处,拨开茅草找溪水,想观看溪水下坠之处,可溪流深藏茅草成丛,一层层转进去不能找到。又出来到两面山峰相向束拢之处,渡水后上登西峰,又溯溪水南岸走,茅草成丛道路堵塞,旋即又走到溪水的北岸。于是再从来的地方走过原路,望见东峰山崖下有个向南的洞,随即在丛莽中找到小路,急忙分开茅草进去。这个洞洞口向南,有岩石悬在当中,洞内不十分宽阔,有洞穴分为两个岔洞,踩着水进去便又黑又窄了。出洞来,见它东边还有一个洞相当宽大深邃,洞口朝向西南,前边有块圆石隔成两个洞口,右边的洞口大些。洞内从右边进去,深十多丈,高约三丈,宽处如同高处,后洞壁向北转去渐渐又窄又黑,然而觉得洞中弯然隆起十分深远,没有火把不能顺着走了。它外面从左边向南扩开,又分为两个岔洞,一个向东北,一个往东南,进去的`地方都不深,但明亮剔透,有上下旁通的洞穴。何况它的两个洞口之内,底下都十分平坦,顶上则是青石弯隆下覆,盘旋之处整整一尺,圆形小坑密布没有余地。又有黄色岩石倒垂在其中,如蛟龙飞舞,花粤高悬,纹路颜色全很奇异,有岩石可以敲击,都能发出优美和谐的声音,是此地的一处奇境。出洞后,仍走一里,返回释站高架上的茅屋。天气十分温暖,穿不住两层衣服,夜里盖不住棉被。这天手上的疮猛然发作,大概是前两次在结伦准备的饭菜中,都杂有母猪肉的缘故。

  二十七日早晨起床雾很大。雾散之后,脚夫坐骑来到就上路。仍从东北走一里,登上土山,与先前去陆廖村的路相距不远。一里登上岭头,雾散去但云层不开,间或有些阳光。从岭上向北转一里,仍向东北二里,又下走一里,渡过一条水流,再向东北上行二里,岭畔于是丛林很多。在岭上的丛林中行三里,从林木稍微断开之处,下瞰左右两侧旋绕的山谷中,树木密密丛丛,飞鸟不能飞入。又走半里于是下山,非常陡峻。一里半才到达坞底,走完长满树木的山之后,一眼望去是黄色的茅草弥漫在山谷间了。从山坞中分开茅草前行,开始有小溪向东流入峡谷。顺溪流涉水往东走,从南麓前行,又渡过溪水从北麓上走,又向东下到坞中渡水,再向东上岭,一里登上岭头。在岭上行三里,又一直下到坞中一里,就见前边的溪水又一次自南往北向峡中流注而去。又向东越过一座小岭,有水流自东边的山坞中流来,自南向北回绕,与西来的水流会合。涉过东来的水流后,又向东上山登上山顶,盘旋了三里,走出岭来。二里,走到一个平缓的山脊上,是这一站路的适中处,带饭的人都在此处用餐。饭后,再向东从岭北行,不久渐渐步入丛林中。走到山南,又越过一条山脊,在这里向南望去全是排列着的石峰,而东南方一座峻峭的山峰唯独越出群峰之上;往北望去却是层层叠叠的土山,丛林密蔽。越过山脊稍往北下走,转向东上山,直达先前望见的东南方峻峭石峰的北面,开始向东南下行。一里半后到达坞底,有细小的水流在草中流动,路顺着水流走。半里走入山峡,两面的山崖墙壁样矗立,丛林密布,水穿流在峡底,路行走在林木间。半里,峡中的水流在南边汇成池塘,直接冲刷着峻峭石峰的山脚。再逆流走进去,在水中行一里,向东南走出山峡,于是重又抬头见到天光,下瞰田野,从这里起山分为两列,中间有平坦的山坞,好像是另外一个天地了。从坞中往东行,山坞完后又攀着石隘口登硬,硬石陡峻高耸如狼牙虎齿,这之前没有见过如此高险陡峭的了。越过岭从山坞中前行二里,沿山岭平缓上走一里,平缓下行一里,平缓行走在坞中一里,穿越平坦的峡谷一里,穿过峡谷又在坞中行一里,越岭上下又是一里,这才走入长峡谷。行四里,又向东行走在坞中与在西面时相同。三里,越过北山的山嘴,南山的山麓这才有三四间高架的茅屋,到这里山坞渐渐开阔起来。南山的东面又有尖峰耸起,开始望着它赶去,走过山峰东面,就见到都结州治所了。州城的房屋与村落全都背靠南山面向北方,有小河流经州前往东流注,宅第没有墙垣,衙门也颓败倒塌。骤站役吏非常凶恶,竟然不肯应差,没有脚夫没有饭食,大概宛如是一个自高自大的夜郎国了。〔州官姓农。〕这天是我的生日,只是在旧州遇上的脚夫既已恶劣,而晚上到达的释站役吏又是这样,为何这般走投无路呢!

  二十八日清早起床,非常寒冷而后晴开。骤站役吏不为我送漏食,上午才得到两钵盂糙米饭,无菜可下饭,拿出一个名帖愈令他投递进去,也不肯去。午后,忽然把马牌掷还来说:一既严尹卫读书的相公,请出示文章。”我拒绝没有文章,把一首诗交给他,这才拿着名帖去了。很久之后,拿来一个答复的名帖,其中写着一个题目说:“有德的人必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也必定有德。”无聊极了。靠着竹筐磨好墨,就在他的名帖背后随便写了一篇文草交给他。客馆役吏去了之后,傍晚才拿来名帖,另外增添了鸡酒米肉,又写了一个题目说:“子路拱手而立,留子路住宿。”我又要来油灯在名帖末尾写了交给他,于是吃过饭躺下。客馆中的人这天晚上供给牛肉作为宴席。躺上床后,又有人来到,约定明天并肩骑马去游郊野,并命令客馆里的人早早准备饭菜。

  二十九日早晨寒冷,日出后十分艳丽。早晨起床,刚吃完饭,两匹马来到了。一匹马等我,一匹马等太平府的贡生何洞玄。同行的人于是骑马向东而去,又有三匹马从南边来,其中跑在最前的,就是姓农的州官。各自在马上拱手作揖后往东走。三里,渡过一溪,又向东二里,顺溪流走入山峡,又向东五里,向东北越过一座岭。此岭很陡峻,农君说:“可骑着越过去,不必下马。”那坐骑腾跃在陡峻的山石之间,有神龙游动的气势。越岭共走二里,山峒十分开阔,有个村庄名叫那吝,有数十家人在山炯中央,都是各自分别架起茅屋,不相连接。往东走过去,又走二里,又向东越过一岭。此岭更加陡峻,共二里,越过此岭。又往东一里,行走在平坦的山坞间,有水一片,也是自西流向东的,流到这里稍折向北流去,而南边水积成二丈多宽的山涧,就封禁起来作为鱼塘,此处名叫相村。及来到之时,已在鱼塘上架起茅屋,席地而坐。俯视众峒丁各自在西面流水中举曹捕鱼,捕到数条,只大一尺五,而且只有红鲤鱼、绿级鱼,立即赶数十头牛到水中蹂践。不久又用昏环绕鱼塘捕鱼,又捕到几条,其余都是细如手指的。于是取来大鱼细切成生鱼片,放在大碗中,用葱和姜丝与盐、醋生拌后吃,认为是最美的滋味。我不能跟着吃,只是吃肉饮酒而已。饭后,日已西沉,便行五里返回到那吝村。登上一个茅屋架,这家人宰猪杀鸡祭神后再吃,又像先前一样切生鱼片。傍晚,骑马走十多里抵达州治,在马上辞别姓农的,返回到释站住宿。

  三十日红日艳丽而寒气稍微减弱。作了两首《骑游诗》送给农君。此时有南宁府一个姓诸的儒生来到,袖中装来一篇文章,就是昨天的题目了。原来昨天从相村来时遇上这个儒生前来拜见,晚上到达州里州官用昨天的题目命令他作文。观看他的文章毫无条理次序,可姓何的儒生漫不经心地以为是佳作。到送给农君看时,果然能够察辨好坏,急忙令人来侍候我说:“刚才南宁儒生的文章,不成文理,把尊作拿给他看,应当会吃惊而走的。”于是摆开棋盘下棋。到黄昏时,盛宴款待,并且以他的族人农国瑚揭发控告他隐私的事求我为他写一篇申辩的文书,向当权者辨白,坚决挽留再推迟一天走。

  十二月初一日在都结州释站客馆里。早晨起床阴云四布,打算上路,再次被州官农国琦强行留下,作了给按察院和分巡道的申辩文稿。原来农国琦此时被堂兄农国瑚控告承袭职位的事。到天黑时,阴云不开。晚餐后,农国琦这才拿路费来相赠。

游记日记 篇9

  放假和爸妈一同去西安玩,因为从小就崇拜秦始皇的缘故,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有着“世界第八奇迹”的美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整个陵园设计缜密、规模宏伟、埋藏丰富,据说耗费了72万的人力修了38年才竣工。

  刚进入兵马俑一号俑坑便被它壮观的景象所震惊,俑坑周围围得满满都是游客,各省的甚至是各国的人都可以看得到,但是给予心灵最为震撼的是巨大坑洞中排列整整齐齐的兵马俑,姿势各异、胖瘦各异、脸型各异,细看的话表情也有细微的差别,据说这是秦皇嬴政按照当时军人的模样1:1烧制而成,所以有所差异,简直不敢相信这已经是放置了二千多年的古物。你们可以想象到吗?这一个个灰暗的人像,在刚挖出来之时还是有颜色的,但是现在由于氧化反应颜色都已消失殆尽,只能从原来的照片看出他们的“原样”。

  我了解了如何修复损坏的兵马俑,先要找到相似的.碎片,把大片的黏贴起来,再把裂缝处修补起来,根据情况采用喷涂、点涂、包裹等保护工艺。

  兵马俑最多的是武士俑,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造型,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鞍马骑兵俑……都栩栩如生,具有各自的神韵。在其他的俑坑中我们又发现了的战马和马车残骸,这些车马最为精致的是两辆铜车马,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采用多种煅铸方法,甚至有0。5毫米的铜丝,车马的精细和灵活与现在的工艺毫不逊色,堪称古代青铜冶铸方面了不起的奇迹。

  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技术的杰出表现,体现了秦朝时工艺的发达,让人不得不感叹秦朝的强大、嬴政的伟大,祖国具有这么灿烂的历史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的评价:"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1-23

黄山游记日记01-12

五一游记日记02-04

寒假游记日记01-30

游记日记三篇02-03

【精选】游记日记4篇02-03

精选游记日记3篇02-17

精选游记日记三篇03-12

游记日记四篇03-19

游记日记3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