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优秀作文>家乡事的作文

家乡事的作文

时间:2023-05-26 12:22:45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事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事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事的作文合集八篇

家乡事的作文 篇1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树木非常少,汽车从人们面前经过发生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并排放出废气,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大街上的人们怨声载道:现在汽车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不多种一些树呢?

  广场上,绿油油的草地像一块柔软的地毯;柳树摇摆着绿色的长发;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一幅五光十色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地上的小草伸伸懒腰,抬头一望,啊!周围的平房早已无了踪影,一排排高楼大厦屹立在路旁,望也望不到顶!马路上汽车奔驰,马路边还有工人们精心呵护定期修剪的花草。有雾时,马路就像永远走不到尽头一样。

  街道旁的树木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路边的.高楼大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了,街道也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宽敞了。美丽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桂花树上的桂花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

  傍晚,广场上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原来是老老少少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好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我不禁赞叹道:“我的故乡真美啊!”我相信她会越来越美丽!

家乡事的作文 篇2

  根据我们这里的习俗,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糍团,以庆祝丰收,表达美好的愿望。这一天,每家都会飘出阵阵糍团的清香,我家也不例外。

  上周五,恰巧是十月初一的前夕,这天傍晚,我回到家,发现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材料。揭开锅盖,我看见一粒粒糯米如珍珠般躺在电饭锅里,像酣睡的婴儿,那云雾一样的充满清香的水汽,便成了婴儿呼出的温润气体。餐桌上放了两盘芝麻,其中的一盘拌了一些白糖,远远地就散发出芝麻特有的香味。我想:用这样的材料做出的糍团,一定也是香喷喷、甜滋滋的。

  首先,要用擀面杖把糯米饭捣黏,奶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想这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很快我就发现这并非易事。第一,擀面杖沉得很,捣一下都要花费不少力气。其次,由于架在椅子上重心不稳,电饭煲很容易朝旁边倾斜。我忙了好一会儿,不但没有把糯米饭捣黏,反而差点把电饭锅给打翻了。为了不耽误时间,这道工序不得不让奶奶来完成。

  接下来就开始做糍团了,奶奶娴熟地把一勺糯米饭丢进没有拌糖的那盘芝麻里,再用手按成薄饼状。她又舀了一小勺芝麻馅,用手飞快地将薄皮拢起来,快得几乎看不清双手的动作,最后把口封起来,一个糍粑就诞生了。看着一旁的我跃跃欲试的.样子,奶奶同意让我做一个。我依葫芦画瓢地做了一个,可是却裂开了缝,像是糍团在张开了嘴在嘲笑我。我把它的“嘴”堵上,可是它的“眼睛”又睁开来了,向我挤眉弄眼,我又在“眼睛”上补了一块,经过几个回合的“战斗”之后,还是我赢了——给它穿上了厚厚的外衣。可是奶奶说,糍团只能有一层皮,而不是三层。

  我决定再做一个。相对于上一次,我这次的馅料放少了一点,皮也做得大了一些。这次的成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做得太完美了。这时候,奶奶发话了,打断了我的孤芳自赏:“这些原材料都是熟的你可以尝一个哦。”我立刻拿起一个吃起来,真好吃啊,满口都是芝麻的香,糯米的甜。

  “哈哈哈!”奶奶笑了起来。咦,怎么回事呢?我来到镜子前,原来,我的手上,脸上沾满了芝麻,手就像非洲黑手,嘴成了非洲黑嘴,脸也向非洲人看齐啦。

  “哈哈哈……”笑声在屋子飘荡……

家乡事的作文 篇3

  今年,我和爸、妈决定今年不在长安过年了,说要回家乡过年。我听到爸、妈说要在家乡过年,我就在一边偷笑了,我最喜欢在家乡过年了,因为在那儿我可以自由地走动,不像在长安,想走都没得走,而且在那,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无聊就可以找他们聊天。

  在一天后,我们到了。下车后,我一点都认不出家乡了,不知道是太久没有回去了还是家乡的变化太大了。

  我们拿着行李走进村,向爷爷家走去。在进村的路上有很多人向我们问好和拜年。我们当然也很有礼貌地向别人问好、拜年。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爷爷家了,这时我们也就松了一口气了,在这个时候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就开始四处找表哥和他玩,之后就这样过了一天。

  第二天醒来,已是大年除夕了,我急忙地去吃个早点,然后帮我爷爷打扫卫生,大家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杀鸡、鹅、鱼、也有在包饺子的,做完这些,大人们都在贴春联。过了不久后,我们一家都到祠堂祭拜祖宗,祠堂里太热闹了,摆放着很多祭拜祖宗的.祭品,旁边站满了很多老老少少的和兄弟姐妹,然后他们满脸笑容的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十分热情的向他们问好,大家都说上了新年的祝语。过了一会开始进香了,我默默地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爷爷、外公、外婆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大家万事如意!大家许过愿望后,鞭炮就响起来了,那声音震耳欲聋、烟雾冲天,我就躲得远远地观看,相持约半小时后才缓缓的停下来了,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大家自己的家里。然后大家一起分配煮饭,烧菜的工作……。真快,开饭了,大家齐举起杯子,相互说起在新一年的祝福话语,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团圆饭”意义。

  第三天后,也就是年初一,每家每户就开始放炮竹,自然,我们家也开始放了起来,放完鞭炮后,我们就开始按照我国的风俗,过春节就要放烟火看春节晚会等。长辈们还要给我们小孩们压岁钱。所以我们家过春节也是如此。

  第四天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出去外面玩了,每家的门口前面都是“满地红”。在我们的家乡就是放的鞭炮越多,鞭炮碎纸越多,就代表在今年都是红红火火的,运气、工作、学业、身体都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的家乡,红红火火的家乡。

家乡事的作文 篇4

  圌山,属于宁镇山脉,她雄峙江左,扼锁长江,蜿蜒逶迤,怪石嶙峋,秀丽宜人,平均海拔约200米,主峰高达258米。我的家乡——大路,就安卧在她的脚下。因为抬足即至,倾耳就能聆听到她跳动的脉搏;因为近在咫尺,举手就能抚摸到她俊朗清秀的面庞;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以为想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正唯其是如此,对家乡的这段景致,平日里缺乏太多的关注,甚至游玩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了。

  光阴荏苒,拂去岁月的尘埃,不经意间,旧事记忆的种子在尘封的脑海里萌芽、抽穗。那些儿时常听的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坊间广为流传的民俗故事,如今雀跃着,似精灵翩跹、似柳絮飞扬、似雨雪霏霏,轻歌曼舞在葳蕤的枝叶里,飘逸在驿动的心扉。忽而,登圌山的念头油然而生,于是乎,计划择日前往。

  蔚蓝的天空里,没有一丝闲云,煦暖的太阳向地表投射着温和的光芒,刺骨的寒风不再肆虐,冷酷的冬季不再阴冷。享受于这个惬意的午后,不免思绪横生,自然,也就想起了先前的决定来。

  乘车,在大港新区兴港东路的圌山风景区公交站台下。远远望去,崔巍的圌山静立在长江中下游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经年累月,餐饮日月之精华,吐纳天地之灵气,昼看金乌喷薄于沧海,夜观银盘明灭于江河。春花秋月的更替,夏雷冬雪的易换,雕琢了她神奇而又不凡的身世。相传,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东巡途经此地,见瑞气升腾,龙骧虎视,立即传旨将瑞字左边的“王”去掉,用“囗”将余下的“耑”框起来,以免王气外泄危及万年江山。随后,这座山便叫做“圌山”了。

  相继穿过新建的捆山河桥和叠翠桥,沿着笔直的水泥马路前行百米,便来到圌山入口处,只见一条由石块铺就的参观游道,顺着山势的起伏而上下波动,宛如一条巨龙向大山深处游去。宽阔的游道两侧,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纤纤幽篁,翘首等待亲朋的游憩;茵茵松柏,拱手敬邀好友的观赏。被枝叶剪碎的阳光,如天女散花般,撒落在草丛上、点缀在零星盛开的野花间,花儿笑红了脸,笑弯了腰,在这片属于植物的国度里,自由空灵地呼吸。而更多的时候,它们像一个个舞者,迎风摇曳着婀娜的身姿,演绎出令人痴迷的舞蹈;也似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在万顷柔波的世界里绽放美丽,吐露芳菲;也如洒落在夜空里一颗颗闪烁的繁星,用自身渺小的存在来衬托宇宙的浩瀚无边。于是,这片不大的天地,因为花,而有了勃勃生机,有了绚丽多姿,有了让人遐想的无尽韵味。

  然,此季虽不是春,但这些美丽的使者,依旧让人感受到春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季里一个有关圌山的重要民俗节日——黄明节。黄明节,清明节次日,是大路地区最大的庙会。这天,十里八乡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从各处纷至沓来,聚结在山脚下,一个叫许弄的村庄,一则逛庙会,购置物品;再则登山踏青祈福,凭吊古人。当地民间流传:登圌山可以遥望到山西的绵山,以此来缅怀和纪念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而流芳百世的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庙会的规模和延续的时间,与昔日相比,大有缩水之势,给人以一种江河日下之感,但,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登山场面仍旧蔚为壮观,丝毫不逊于从前。

  一边躬身登山,一面领略沿途的景色。巍峨的山峰,在台阶斗折蛇行的变化中,展现着异样的雄姿。潺潺的溪流,时缓时急地流淌在裸露的岩石上,藏匿在深山密林里。黄墙碧瓦,隐约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之中,难窥全貌。林间深处,枝桠上,栖息着数只山鸟,它们时而振翅凌空,时而引吭高歌,时而追逐嬉戏,欢乐声夹杂着空气里流动的暗香,在空旷的山谷里来回飘荡。几口深呼吸后,身体倍觉爽朗,精神也振奋了许多,忘却了登山的疲倦,忘却了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尽管短暂,如此舒坦。

  拾阶而上,一路登攀,于峰回路转之时,西南山脊的一穴天然山洞映入眼帘:洞高百余丈,如天桥悬空而架,巨石突兀两侧,洞穴贯穿中间山壁,这就是圌山著名的风景点——箭洞。都说它的来头不小,涉及它的传说有很多个版本,其中广为人知的有三种:后羿射日时,一箭没射到太阳,而将圌山山腰射穿;小秦王吆山塞海时,圌山不肯移动,用神鞭将圌山山肩抽穿;大禹治水时,用“柳枝箭”,射穿圌山,造就了奇异的箭洞。这些优美的神话传说,为箭洞增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引得游人络绎不绝。其实,箭洞的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质学上称其为“天生桥”。

  顺着箭洞的方向仰望山顶,熠熠生辉的宝塔,正悬挂眼前,唾手可得。自以为登顶的路不再遥远,但每迈一步都挺困难:人乏、路曲、阶陡、风紧。我尽量把握好节奏,调整呼吸频率,控制步伐速度,小心谨慎前行。到了,到了,终于到了!结伴鸟语花香,飞踏氤氲山气,一路风尘仆仆,姗姗到了。虽然是迟到了,但,毕竟还是到了;尽管不堪,但,最终还是到了。

  站在一寺庙的废墟旁,上下打量这座屹立于圌山之巅、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报恩塔:宝塔修建在青石台基上,砖砌塔身,七层八面,高约30米。各层朝不同方向设龛门,其中第一层面南侧龛门镶“报恩塔”匾额。各层砖雕重檐和斗拱,顶部八脊封檐,砖雕檐椽,檐角上翘悬挂铜铃,一根避雷针高耸入云。塔心中空,原有旋梯可登高望远,现已封闭。报恩塔,像一刃未老的宝刀,直刺苍穹;像日晷沙漏,记录着沧海桑田变迁的时光;像历史老人,讲述着芸芸众生盛衰沉浮的故事。在她斑驳的躯体上,镌刻着风花雪月的深深褶纹;在她古老的容颜里,埋藏着陈年往事的总总印记。

  绕塔而远眺,无限风光,尽收眼底。长江,似玉带紧系在大地辽阔的腰腹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路笑语欢歌,曲折东去。片片风帆,凌乱在这条横贯东西的玉带上,往来漂移。彩虹般腾空飞架的大桥,静静地悬浮在玉带上,如纽带,使天堑变通途;如扁担,肩挑起大江南北经济腾飞的重任。“甲壳虫”在阡陌小道间纵横穿梭,自由自在。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像鸟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玲珑且精致。

  山风阵阵,塔铃声声,好似来自天籁,妙不可言。这清脆的铃声,仿佛叙说着报恩塔的前世:陈观阳,镇江丹徒人,自幼家境贫寒,经寒窗苦读,终成大器,官至明代吏部尚书。为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鼓励后辈奋发读书,知恩图报,遂将毕生的俸禄积攒起来而建造;这悠扬的铃声,仿佛提醒我们:要让“懂恩、知恩、惜恩、感恩和施恩”的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光大;这悦耳的铃声,仿佛警示我们:时刻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的古训,以只争朝夕的气场和胆识,为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落花阑珊了春的记忆,融雪斑驳了冬的容颜。当我们驻足回首时,熟悉的故事,熟悉的人,以及远去的时光,留存心底的又有几许?无奈,似水光景,总是透过手指的缝隙悄然溜走——握不紧、抓不着、留不住。对于过往,我们只能在记忆里反刍,在反刍里回味,在回味里领悟。突然,一张以报恩塔为背景的相片,浮现在脑海里。记不清,它具体拍摄于何年?只是清楚记得,这是春游登圌山时,众多纪念照里的一张;清晰地认得相片中三位笑容满面的老师。斗转星移,相片里,熟悉的面庞,如今身居何处?生活得怎样?变成了何种模样?是童颜鹤发,步履矫健,安享天伦?是两鬓斑白,蹒跚踉跄,正与生命做着不屈的抗争?还是老有所为,发挥余热,为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亲力亲为的无私奉献?我无法忘记:他们和颜悦色的面庞、春风化雨的教诲、平易近人的态度、孜孜以求的作风,而现在,只能是悄悄想起、翼翼采撷、细细端祥、静静回忆、默默思索。

  一群风华正茂的有志人,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从四面八方集结在一起,从此,他们有了相似的人生轨迹,有了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经历。倘若将这样的人生搁置于时光隧道里、历史长河中,虽如沧海一粟,但依然可以激扬起一朵朵飞溅的浪花。没有索取的付出,没有沉沦的坚持,没有骄傲的谦卑,在他们身上所焕发的精神力量,默默而无闻、无怨且无悔。而这种精神力量一直在鞭策激励我,油油地在心底层层涟漪,久久不忘。

  没有神奇险峻的容颜,没有独特潋滟的景点,普遍常见,朴实平淡,这就是家乡的山——圌山。

家乡事的作文 篇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新鲜的事,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最近确实发生了几件新鲜的事,赶快凑近耳朵来,让我说给你们听听。

  前两天,我一早就回到家乡,看见竟是这样的`景象:原本通回村里的泥路变成了一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村前原来那坑坑洼哇的泥地也铺上了水泥,。周围种了许多花草树木,远处是皮片绿油油的田野。村前经过改造,现在变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树荫下许多老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跳秧歌舞,有的在耍太极拳,只见奶奶扎着麻花辫,穿着一件旗袍在扭屁股,我立刻笑得前伏后仰,问奶奶:“这是怎么回事呀?”奶奶说:现在政策好了,村的面貌也改善了,家庭富裕了,村委会就特别拿了一笔钱把这里改造了,让我们老年人有个娱乐的场所。我们在这里可以唱唱歌,跳跳舞,做做体操等等,我比较喜欢跳舞,所以有空就来这里跳呀。”奶奶说完,又兴致勃勃的扭起屁股来,样子可真逗。

  吃了午饭,我到隔壁二奶奶家玩,但去到她家,等了好久,也不见二奶奶的身影,我问二爷爷:“奶奶去哪儿了?”二爷爷却说:“这是秘密。”我等了好久,二奶奶才提着一个包包回来,我一看包里,全是书本。我疑惑的问:“二奶奶,你刚才去哪了呀?”“我上老年大学了呢,以前家里穷,根本上不了学,没有好好的读书,现在想看看报纸,新闻都不认得字,现在可好了,村里专门请了一个老师,给有兴趣的老年人上课,所以我就报名了。”二奶奶高兴的告诉我。“那开家长会该怎么办呀?”我调皮的问。“你这个小鬼”二奶奶说。

  我家乡的新鲜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家乡事的作文 篇6

  一切事情都有例外,一切事物都有假如……但在此时此刻,我只想在脑海里假想:假如让我回到家乡,我会做些什么?

  假如让我回到家乡,毋庸置疑,首先,我回去后必须做的第一件事理所当然的会去亲戚家中一一探访并问候。而去拜访的第一位,当然是二姑——那位我自小以来除了爸妈之外对我最疼爱的长辈,在小时候就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呵护。我铭心不忘她对我的好。记得经常听到亲戚说:在我小时候,由于父母经常出门在外,劳碌奔波,有时不能很好地照顾好我和哥哥。爸妈便暂时把哥哥托付给了爷爷奶奶,当爸妈也要把我托付给爷爷奶奶时,二姑见我生性乖巧,便强烈要求让我暂时由她照顾。就这样,我小时候便得到与哥哥截然不同的特殊待遇。二姑不但很喜欢小孩子,而且她自身也有四个孩子了,但她对我的细心照料却超过了表哥表姐们。所以,二姑关爱之恩我如何能忘怀?

  探访好亲戚们后,我就会就一直呆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闲着无聊的`时候,便会吃吃零食看看电视,但这样是无法满足我对游戏渴望的,游戏能激发我的思维和好奇心,激发我对多彩世界的探索。当处于这无聊的环境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去“ B”——曾经我和堂哥几人用来当网吧缩写名称的专业暗号!不用说,当我拿着钞票走进没有正规营业执照的黑网吧,难免会觉得有点儿害怕,但在强烈的欲望驱使之下,我会逐渐增加了信心。而且当我每次推开沉重的网吧大门时,都会像老鼠觅食一样,探头探脑地寻找上网的位子。正因为有时网吧会经常出现爆满的情况,为了能够保证上网,所以我便不惜花钱在每个网吧都开了网吧会员了;不然就掌握最佳的时间再去网吧,譬如:选择早上六、七点,中午十二或一点去,下午五、六点,而晚上一定要十点过后;要不然就要死求白乞地在网吧里耐心地等待着……

  但在娱乐过后也必定不忘吃喝,家乡的手做面、米粿、饺子等传统美食十分诱人,是我喜欢品尝的食品,我必须好好饱吃一番。但令我最为倾心的美食,还是二姑精心种植出来的优质番薯,无论是焖、烤、蒸、煮都美味可口、香味诱人。番薯的品种甚多,有:鲜肉多汁的、红如焰火的红薯,如翡翠般晶莹剔透、香脆可口的白薯,异种口味、颜色艳丽、松软可口的香芋薯等等。最令我喜爱的,还是那品种稀少,颜色金碧璀璨、味道香甜可口的“菊花藤”品种的番薯。这些二姑精心种植的番薯个头不大,最适合拿来打窑子或拿来碳烤。二姑知道我喜欢吃番薯,每次二姑都会趁着在用大锅蒸米粿或煮食物时,顺便把番薯投进灶炉里烧烤,把香喷喷的番薯让我解解口馋。有时还把切成小片的小红薯放在大锅里爆炒,然后再放些白砂糖,味道既甜美又酥香。回到家乡吃着各种各样制作的番薯,真的是觉得一种美的享受!

  假如让我回到家乡,我一定会义不容辞地努力完成这些“任务” !看望离别的亲人,光明正大地去“ B”玩个痛快,大大咧咧、痛痛快快地吃家乡美食,打牙祭过把瘾……

家乡事的作文 篇7

  我们在这里从小玩到大,曾像猴子一样在那棵老乌桕树上蹿上蹿下,在那个小石墩边玩石子。可是,城市在一天天地向我们逼近,村上许多的房子要拆了,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的事物将一去不返,这让我感到悲伤。

  小时候,村后要造沿江大道,我家正好座落其间,那浸染着我童年记忆的房子,便被推土机推平了,高高的路基垒起,一条宽阔漂亮的大道在原来的屋顶上游走。

  而我家,也搬到了村前。那里,毗邻田畈,开始住那有点不习惯,总是睡不着。——人是物非,左邻右舍变了,生活也没有原来方便。但是慢慢的,我们习惯了这个新家。——我家不远就是葡萄田,那位老爷爷对我们非常好,葡萄一成熟,他就会用脸盆装了到我家。

  可是,在那里住了两年,又要拆房了。村上许多房子上画了红圈,打了叉。有些人家新做好的“别墅”,居然也要被拆。我家两个鱼塘早就被填平,上面成了一个大工地,君融国际大厦在建筑工的敲打下日渐抬升,现在,已经有25层了,它在脚手架中屹立高耸,就是在我们学校的高处,就可以看到。

  村庄上空,到处舞动着推土机的铁臂,运输着沙石的汽车呼啸而过,后面扬起阵阵尘土。这里,好多有趣的东西,我童年的大树,我们那些喜欢捉迷藏的小巷,以及那条爬满龙虾的小沟,在隆隆的机车声中,在我们的眼前永远消失了。

  而有些人却带着憧憬说,新打的路肯定很平整干净,新建的广场也肯定很漂亮。

  但也有些人不无担心地说,车多了,乌烟瘴气的.,污染也就严重了。而且,肯定有许多别的村上的人也会搬来,就连附近的宋家、严家、周家,也会把房子做过来。——我非常不喜欢宋家的人住进来,他们非常喜欢骂人,我骑走从他们村上经过,他们会做出样子吓我们。

  有些老人望着这个消失着的村庄,不无担心地提出一点:有朝一日,我们这些“原住民”,就成了“少数民族”,那时,我们的村庄,还是我们的村庄吗?

  而我的很多好朋友,也不知道会把家搬到哪里!我们又要分散了!

家乡事的作文 篇8

  抓不住的时间不断流逝,但它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家乡的面貌。

  多少个春秋以来,村里的政府人员与村民一直奋力拼搏,为家乡的变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田边一隅的那些个破旧的茅草屋到一幢幢竖立起来的楼房,人们不知花费了多大的心血;从经不起冲刷的泥泞又坎坷的土马路到耐得住磨压的坚实又平坦的水泥路,人们不知绞尽多少脑汁;从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的农民到机声轰隆的'全机械化的农用机车,人们不知流淌了多少汗水……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忘不掉村里老石磨的端庄仪态。以往,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用的面粉基本上都要靠这座老石磨摸出来。依然记得那是一个忙碌的清晨,各家排着队等着用石磨磨面。一想到这个场景,耳畔好像又能听到转动的石磨发出的“吱呀吱呀”的声响。这声音寓示着村民带来可以品尝到用面粉做出的各种食品,这为村民带来极大的方便,可以自己磨出面粉而不必去花钱买了。而现在,人们已经不用老石磨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增多了,如果需要磨面可以用机器来磨了,这样既省时省力,效率又高。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将老石磨遗忘掉,相反,村民更重视老石磨了。一来为了感谢往年老石磨为村民带来了方便,再者就是石磨的变化见证了乡村的变化,它具有深刻的意义。为此,村民们决定要好好保护老石磨,让它一直成为乡村变化的见证者。

  村子前面有一个池塘。池塘周围栽了一圈垂柳,一条条翠绿翠绿的柳条垂直着向着水面,一阵微风吹来,柳条像波浪一样随风轻轻连绵起伏,实在是美不胜收,直叫人流连忘返。偶尔几只小鸟停留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起来,好像是在赞颂池塘的景色十分秀丽。河岸边一丛丛小草衬托着一朵朵鲜花,花香四溢,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不得不被深深地陶醉着。这鸟语花香,这如诗画般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人前来驻足观赏,甚至连城里的人也来这里游玩,或悠悠地散步,或静静地垂钓。而在这很久以前,在我还小的时候,池塘的景色与现在大相径庭。那时候,池塘边没有翠绿的垂柳,唯一几棵也只不过是用以防止河岸崩塌的枯旧的树枝,毫无生气。河岸边由于没有人打理,荒草丛生,与枯委的杂草很不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哀黄连连。很少会有人来到池塘边,即使来到这里,也多半是来干活的,可能是乘船到水中捞河泥,急急忙忙,气氛不那么轻松。纵观今昔变化显而易见。

  十几年来,村民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十几年来,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且多少年以来一直没有停过的农业税也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裕了。依然记得以前村民大都穿着蓝灰色的上衣土黑色的裤子,颜色单调,舒适性也不好。有时连这样的衣服都穿不上,生活十分艰苦。而现在村民们不仅有衣服穿,而且有好衣服穿,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爱随意挑选,这都是人们生活富裕带来的好处。以往,村民吃的食物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谈不上什么营养了。而今,村民们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每天不愁吃喝了。过去,村民们生活单调乏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挣点钱很不容易。现在村民不用那么辛苦也能挣到钱了,空闲的时间也多了,村民也就有时间好好地玩一玩了,不绝于耳的谈笑声充盈着幸福的味道。短短十几载变化实在太大,为村民带来的好处也是在太多。

  沧海桑田,家乡的变化太大,不得不令人震惊,又令人惊喜,我期待这改变的发生,期待这变化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家乡事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事的作文4篇04-18

家乡事的作文三篇03-23

家乡事的作文4篇03-23

家乡事的作文7篇04-30

精选家乡事的作文3篇03-25

【必备】家乡事的作文3篇05-14

实用的家乡事的作文三篇05-14

有关家乡事的作文五篇05-15

【热门】家乡事的作文四篇05-17

【精华】家乡事的作文四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