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作文

时间:2023-05-29 13:11:17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乌镇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乌镇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镇作文

乌镇作文 1

  越过了省界,拨开了历史的面纱。

  随着温和的春风,我来到了古镇——乌镇。一路上的风景足以将我留在过去,沿途的一小片树林中生活着一群大白鹅不禁令我回忆起“鹅鹅鹅”的年代,《咏鹅》伴我们成长。

  步入乌镇的大门,一阵古朴的“历史风”向我袭来。进入乌镇的西栅,用当今一个流行词汇来形容,那便是“穿越”。首先进入的是一个昏暗的空间,那里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给人一种震撼之感,见证了人们服饰的变化,生活的变化。

  出来后,便有一种想要饱览的欲望,遇见乌镇便爱上了它。

  接着,我们乘着小船在和水中漂流,撑船的.是一位老伯伯,我们向他询问了一些当地的习俗,了解到现在的乌镇以为成了景区所以人们都不住在这里了,一丝可惜漫上心头,要是还有人住那可多好,那样就会更有人情味。坐在船上摇摇晃晃,看着河边的房屋,一座座立在河边,远比不上现在的高楼大厦那么高耸入云,但绝对是给人一种安静,悠闲的生活状态,不禁使我想起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确能让人陶冶心情,在忙碌紧张的现代生活中来“穿越”到乌镇这“古朴乡”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一座座古桥,石头桥比起钢筋混凝土更亲切,更贴近自然。伴着“小桥流水人家”感叹起了游子悲故乡的惋惜。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鼓声把我震撼,激情澎湃,激起水中的水花,更激起了心中的“浪花”。在水中漂流了一段时间,我们便上岸了,踏出一块块坚实的石头有一种踏实稳重之感,比起跳楼机、过山车,石块更贴近地面,更令人安适。

  走惯了现代社会的水泥路,再踏上布满历史风尘的石头路,恰似流淌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之中。一路上的漂流给予内心的不是疲惫、厌倦而是轻松、愉悦。嚼上一口麦芽糖,酸酸甜甜,无穷的回味。如拔丝一般的麦芽糖随着周边大树的枝条的施展而连绵不断。大树的枝条,麦芽糖的丝指引我们来到一家古风浓厚的饭馆,饭馆凌空架在河上,靠窗的位子便是绝佳地带。望着桥上,人来人往,俯视河中,一只小船划过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给人带来了繁华之感,如“清明上河图”这一佳画展现在眼前。

  吃过饭,我们又在西栅闲逛了一会儿,接着便坐车去了东栅,东栅人比较多大概是下午的缘故吧。

  一扇扇木门,一张张古床,古风浓情!

  乌镇的游玩,带给了我“初相见,是场震撼”之感!

乌镇作文 2

  去过乌镇的人,便久久难以忘怀。

  他们说,乌镇,仿佛带着汉家女子空灵轻盈、翘袖折腰的神韵,细看还多了几分质朴。

  这里,苇绿荷红、鸟飞鱼跃、渔歌互答。吱呀吱呀,一只乌篷船从莲叶间缓缓驶出。船头站着船夫,白色的马褂,深黑的长裤。竹篙划过,水纹荡漾。慢慢的乌镇,梦中的乌镇。

  这里,九曲的桥、玲珑的水;粉墙黛瓦、流水人家。古朴的青石板铺在水路上,凹凸、冰凉。从前的江南女子轻轻走过,玉钗银簪金步摇。路边,是自家制的香料,香气若有若无。慢在乌镇,水墨画般的`乌镇。

  我说,那不过是从前的乌镇——我梦里的乌镇。

  而现在,我和妈妈走在乌镇小巷里,几间小屋沿河而建,门上搭着深蓝色的染布,半开半掩,门前坐着一个头扎染布的老奶奶。有几间门上挂着铜环,锈迹斑斑,那是从前的染坊。

  我们走上一座小桥,转角有一间屋舍的门敞得很开。看见这位老奶奶在屋里做着布艺,老奶奶头扎方布,是印花的蓝白花纹。

  我们轻轻敲了敲门,走了进去。老奶奶见有人来,忙停下手中的活儿。

  老奶奶桌子上罗列着一些布艺,蓝白相间,布鞋布套布钱袋,麻裤麻衫麻长裙。长短不一的竹哨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手环井然有序。

  老人态度和蔼,我和她聊起来。老人说,乌镇是她世代居住的地方。因为开发,西栅已不住人了。自己和老伴搬住在东栅,划划船、卖卖布艺赚点儿钱。谈起儿子,老人开始满脸欣慰:“他呀,在南京读了9年书,现在南京工作,还说要接我们去住呢!”

  “您儿子真孝顺,那您为什么不去呢?”

  “我生在乌镇,这是我的家,我当然在这啦。想当年,我也曾穿淡粉柔白纱衣,青丝飞舞,环佩叮当。那时的小镇才悠闲自在呢!”

  “那为什么不让儿子回乌镇来工作呢!”我说。

  “可年轻人总是要出去闯一闯的!他也不喜欢这里只有匆匆脚步,游人一走,小镇似乎成了空城。”老奶奶的眼神黯淡下来。她见我想听,便又说,儿子工作后回来过两次,都是带朋友匆匆玩一趟就走了。老人越说越难过!我忙把手绢递去安慰她。说罢,老人转头,撩开帘子,看了一眼江边,只有游客匆匆,这里只是他们小憩之地。她于是忧伤地摇摇头,叹口气。

  我有些难过,站起身来,去桌上寻些布艺。每一件物样都缝得很用心,很精细。也许是在对儿子思念、失望和忧伤之后的日日夜夜里缝补而成吧。

  离开忧伤的乌镇,多了一份沉思:还有多少小镇,有着老人忧伤的故事。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都慢。”从前的乌镇,宁静闲适。

  从前慢的日子不能复返,从前慢的乌镇不会再有。只留下老人怅望低徊,游客喧嚣。

  我走上小桥拐角,听见了乌镇忧伤的故事。

乌镇作文 3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

  乌镇,有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乌镇,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一岁多时,爸爸妈妈总会牵着我的小手,踏着青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惬意地散步。

  从那时开始,我与乌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乌镇民居沿水而建。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上,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白墙上的石灰早已脱落,泥水的印迹也使它披上了“斑点服”;黑瓦变得参差不齐,许多地方已经缺掉了好几个角。民居的木质门窗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窗台上摆放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窗户常常打开,蓝印花布做的窗帘挂在窗的两旁。后门有几级石阶直沿水下,可以看见一群活泼的鱼儿正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玩耍。

  乌镇的美食也是我的最爱。听妈妈说,我从小就爱吃定胜糕,现在每次去乌镇,定要买定胜糕吃。定胜糕的形状为花朵状,外层是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味道可口,甜而不腻,是来到乌镇不可不尝的一道小吃。

  红烧羊肉让人大快朵颐。乌镇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乌镇的羊肉主要采用青年湖羊为原料,当地人称“花窠羊”,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腻多膏汁。它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必须先用大火,然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对于吃羊肉,有的人喜欢肥肉瘦肉一块吃;有的人喜欢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人喜欢尾部的肥香;有的人喜欢专挑脖颈活肉。红烧羊肉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也是不可不尝的.菜肴。把红烧羊肉配上面条,就成了羊肉面,这是古镇老人早晨最喜爱的早点之一。连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大咖也聚在一起吃羊肉面呢!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乌镇人也有自己的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黄豆,将新鲜黄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晾干,然后盛在一个容器里,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文火烘薰至豆表皮起皱,有香气溢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等。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泡上一杯薰豆茶,便会香气四溢,余味无穷。

  蓝印花布不仅是我们当地的服饰主用布料,也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晒干七道工序。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可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

  乌镇的民居,乌镇的美食,乌镇的茶文化,乌镇的蓝印花布,乌镇的小桥、流水……乌镇的一切都将给予你独特的感受。乌镇,你若去过,便不曾离开!

乌镇作文 4

  一切,只因在最美的年华,在最美的江南,遇见你——乌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乌镇的桥,有木头做的,有石头做的,有竹子做的,灵巧可爱,千姿百态。你有桥洞,我有石狮;你有栏杆,我有雨篷。最多情的是水,白娘子般缠绕着桥,水是清澈透明的,河上一架桥,河下一架桥,拼成一块温润的碧玉。河两边大多种了花,樱花桃花居多,还有夜娇娇小雏菊大喇叭,开时倒没什么,一谢可就热闹了:乌镇的河流成了华清池的洗澡堂,清莹莹的水面上洒满了香香的花瓣。

  乌镇的桥不寂寞。

  清晨,卖鱼桥呈上了带露水、带霜雪的青菜。没有叫卖声,只听见竹篮中菜叶轻轻抖动的,抑或花开的声音,月儿还在柳梢头荡着秋千呢!上午的卖鱼桥属于孩子们,吹泡泡是小小孩的专利,那些泡泡随着氤氲的水汽,飘向蓝宝石般的天了。大一点的`小孩昵,手持竹制宝剑,临风而立,再配上某个武侠电视的桥段,真的恍惚迷离了时光。冬日的下午,老人们坐在桥上,可能谈天,可能说地。桥上的栏杆让日影拖得老长,长得快掉河里了。老头子叼着烟,呼呼吐着烟圈;老婆子打着毛衣,虽戴着老花镜,手指却上下翻飞,袅袅不绝地飞出无数飘飘欲仙的羽翅。再有纳鞋底的,哼着小曲的,桥看着,桥听着,被吴侬软语撩拨得身子软酥酥的。谁的鞋底纳得好,谁的曲儿唱得好……桥全知道,指不定什么时候,桥面就会浮出一部《石头记》来。

  乌镇的桥一点不寂寞。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乌镇的水是温婉的。雨,是乌镇水的女儿吧,细细密密的雨似大珠小珠洒落水面,撩起黛玉微蹙的娥眉,倏忽又散了。乌篷船檐上的雨滴落到船舷上,铮铮淙淙,雨滴是冰凉的,但不透心。

  乌镇的桥真的一点也不寂寞。寂寞的是我的心吧。

  离开了乌镇,举家定居在繁华的城市,眼中每每看见的是灯红酒绿,车来车往,不知不觉就有一种浅浅却烙在心底的惆怅,我知道我成了乌镇的过客。想乌镇的桥了,几回回梦回乌镇,梦中的我成了一只蜗牛,慢慢爬行在乌镇的卖鱼桥上……

  关于桥,大多数学生往往囿于一个实体的、有形的桥,或是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思维很难再往深处发掘。小作者也写到了实体的桥——乌镇卖鱼桥,但其描写的着力点是桥古朴典雅的风情;然后引渡到桥的象征意义——成为一颗颗都市人散乱而空虚的心灵栖息的家园。这体现了小作者思维的深度。

  再则,本文布局十分巧妙。三个画面用“乌镇的桥不寂寞”“乌镇的桥一点不寂寞”“乌镇的桥真的一点也不寂寞”相同句式串联起来,语气不断强化,目的只有一个——“寂寞的是我的心”。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乌镇作文 5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都到乌镇去玩。为了更好地了解乌镇的景点特色和历史人物,爸爸特地请了一位导游,让她给我们讲述乌镇的故事。

  我们进了大门往前走,只见里面黑瓦白墙,绿树红花,自己仿佛在画中游一样。导游姐姐先领我们去了百床馆,走到里面,导游姐姐对我们说:“江南百床馆里展示的床有近百张,这些床各式各样,有的床上雕刻得很精致,有的床是用黄杨木制成的……每个床上都可以挂蚊帐,在床的旁边分别有四进床:一道脱鞋,二道脱衣服,三道放马桶,四道上床睡觉。也有三进床,二进床,零进床。每张床都有丰厚的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其中左边那张床是镇馆之宝——清代的拔步千工床。”我看着那精美的花纹,不禁感叹:“多神奇的床啊,竟有这么多的图案!”。

  我正在欣赏各式风格的木床,导游姐姐催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我只好从人群里挤了出去,跟着导游姐姐来到了蓝印花布馆。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庞然大物——9米长的竹竿上挂着长长的蓝色花纹的布。导游姐姐轻轻拿着布,对我们介绍说:“这种染料,是从一种叫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植物染料,很环保。它耐洗耐晒,不易掉色,也很牢固,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我看看花布,它是蓝底白花,做工很精细。阳光下,像自家新买的窗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孩子在里面与家人玩着躲猫猫,乐呵极了。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江南民俗馆。跨过门槛就看见有两个人站在那一动不动,我想:这两个叔叔是被定身了吗?怎么一动不动呢?我上前去探个究竟:原来这两个人是假的,是用石膏做成的石膏像。他们站在这里是展现当年的情景:坐在柜台里的是掌柜,站在里面的是账房先生,在外面的`是伙计。在我们的左边,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在做鞋底。在她的旁边有一位很年轻的姐姐,她正在刺绣。她们都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不受外人的打扰。再向里走,我们看见了古时候的旗袍,颜色很朴素,它们被穿在塑料模特身上。

  走出民俗馆,我看见有几个老爷爷正在悠闲地在下象棋;孩子们在旁边无忧无虑地玩着,他们的母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点伤。乌镇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最后导游姐姐引导我们来到了现代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居。我从屋里的碑文里看到茅盾于1896年7月4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生活。茅盾在这里上了私塾,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深远,以至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我非常敬佩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

  虽然今天腿有些酸,但是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故事,以及古代的习俗。多美丽的乌镇啊!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次来游玩。

乌镇作文 6

  多水的江南就是那易碎的玻璃。

  国庆到了,去趟乌镇吧,体验一下古代江南水乡的感觉。

  江南。如诗如画,一山一水,旖旎人家,浅墨清韵,何处飞花,碧水飘萍,沉落烟霞,水墨江南。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在泼墨山水画里,动人的不止是那诗人留下千古名篇里熙熙攘攘的秦淮河畔浆声灯影,而是那份淡雅深巷小径的宁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我穿行于水乡的灰墙白瓦间,不由的想起“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这句诗,仿佛在一呼一吸的间隙间都充满了江南独有的气息。

  置身于江南的'亭台水榭,倘徉在小桥流水,垂条烟柳曳痕,走过一树一树的花开,桂花香了鼻尖,仿若薄雾轻拢纱,氤氲成一幅素雅的丹青水墨画,似风若沙,飘入空灵澄澈的梦境。睡莲呢喃,微雨湿了窗棂。曾几何时,文人墨客一袭长袖青衫,在幽径徘徊,提笔描写着风雅,着墨记载着年华。就如戴望舒《雨巷》所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走在小巷,围墙不高,上有苔痕斑驳,墙里人家后院,修竹森森,小径曲折回环,巷陌深深,亦加幽静,泼墨处,恰如唐人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夜凉如水,月尽清寒。风将水的容颜刻画,雨落凝香,丝丝扣入心扉。幽雅迷离的江南,定格了多少留恋的目光;含蕾婉转的江南,倾泻了多少画屏般的深情古意?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的下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是谁,在绿荷苑中题词诉怀,又是谁在亭内研磨斟茶?临水画溪,一梦千寻。庭院深深深几许,花颜凋零,然,暗香盈袖。相遇江南,一曲琴音一阕词,山水一程,风雪又一更,几笔浮云梦,余霞沾染几抹乌墨。

  雪月风花,轻抚琵琶,弹不断千丝岁月。月下独酌,波澜不惊,玉洁渊清。曲终,霓裳迎风舞,散尽一世风华。江南静谧,悠闲,是城市喧嚣纷扰中的一带洞天幽境,吴侬软语,江南丝竹,绘出一幅水墨江南。

  寥寥几笔勾勒,便把江南的花语鸟啼、绿风清歌,遣倦过几度晚钟晨吟,在一卷漾漫江南气息的宋词里浅浅绽放,在一张萦绕江南旖旎的宣纸上缓缓流淌,水墨江南,倾尽天下。

  我不想生活在现代。

乌镇作文 7

  抓住暑假的尾巴再出去玩一次,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乌镇。我本来也没有觉得乌镇有多么出彩,但事实总是和想象不太一样。

  我们去的是西栅。当然乌镇还有东栅,南栅和北栅。过了检票口会有两个去景区的方式可以让你选。一种是坐的渡船,而另一种就是徒步,我们选择的是坐的渡船,与我们一同进来的人们大排长龙,有大人、有小孩、有老人、还有外国人,大家井然有序的排着队等待坐船,大约坐了五分钟就靠岸了,一下船就是古朴的建筑白墙黑瓦,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各种的小吃店,纪念品商店也相继进入画面,好不热闹。所有的景点都在一条“古运河”的两旁,中间架起一座座古石桥。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古人染晒布匹的地方,那些青蓝色的花布匹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香气,香飘十里,好像诉说着,他在时间的长河中看到这个时代的美好和精彩。是多种青草的香味。我们跨进一旁的房屋,那里面放着几口大缸和大锅,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这些大缸和大锅用来干什么的吗?会有一种与外面同样的青草香,甚至比外面还浓郁些。”“不知道。”这些缸是用来染布的,而这些锅是用来把有关的草木烧成染料,所以才会有更加浓郁的青草香。”这次让我长知识了,当我们正准备走去另一扇门背后的神秘房间时,妈妈告诉我:"这些染料可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一直流传到现在。"下一个房间是用这些染好的布料修剪成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最后一间房间是让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以布匹为原料的艺术品。虽然我没有尝试,但是看着他们的认真样,真是从心里面感觉这是你们了不起的技艺传承。

  后来身为吃货的我刚刚走出展示布匹的.场馆就远远地望见乌镇一特色美食“书生羊肉面”的招牌,我点了一大碗,羊脚面,虽然要50块钱,但是肉的确是可口多汁,肥而不腻,肉酥面Q,还有浓汤拌蒜香,真是物有所值啊!吃的我满嘴流油,真想再来一碗。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昭明书院,将军庙,三寸金莲馆,王会悟纪念馆......又在民宿吃了中午饭,他们有几十家民宿,虽然地方都不大,但菜还是非常可口的。

  这次短途旅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同时也感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腐朽和悲惨,相比我现在生活在这个社会主义世界中,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可谓是收获满满的旅途啊!

乌镇作文 8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终于亲眼目睹了我梦寐以求的一个小镇——乌镇。这座小镇异常古老。既朴实,又华丽。镇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闻到古老的气息;每一件东西,都仿佛能听到它们诉说着百年的沧桑故事。

  刚走近乌镇,我就被震撼了:一条大河围绕着整个古朴的小镇,而河上没有桥,当我看见一只只正在河中来回游动地船,才恍然大悟,原来进入古镇是要坐船的。当我坐上了船,从船上的窗户往水里看,虽然不是特别清澈,但我总感觉这水淡淡的,象征着这座小镇的悠久历史。

  船靠了岸,我们往古镇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草本染色坊,在那里,头仰着往上看。可以看到一条条长达十几米的布料被几根木头高高地挂在上面,走上前摸一摸布料,呀!真粗糙。想想看,也是,以前哪有像现在一样柔软的布料呀?这高高的木架少说也有几十根,它们像一条条巨龙矗立在染色厂。如果摆着些木头架起来,都有摩天大楼高了。在它旁边有一个大屋子,里面用水泥砌的染色池也很多,红、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屋子里还有一个印花的地方,用花的模板印到布料上。这时,我才明白古人们的智慧和才华!

  再往里走,就见到了一条长长的街道。沿街,古老的木质房屋整齐地排列着,让人一眼望不到尽头。沿街两旁各式各样的商店:旗袍、香包、玩具、茶杯、小烟斗、花草······应有尽有,这些东西使我目不暇接。每走一会,就会看到有一个小巷中有一两只小船。我知道这个小镇原本每家每户都有一艘小船,他们都是靠船来进出小镇,这就是个名副其实的“水镇”

  走进小巷,你会发现河水的水位离岸边的青石板很近,但水却不会漫上岸来,总保持着一定距离。我想古人在建造这个镇子的时候一定想到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才让这水不会“逃”上岸。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里有许多红鲤鱼在追逐嬉戏。水面上还漂着几艘圆篷小船,印着小白花的'篷布装饰着小船。小船轻轻摇晃,水面也随着呈现出一圈圈涟漪,这景象怎们能用一个“美”字形容呢?

  过了一会,天空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地下了起来。古老的江南小镇一片烟雨蒙蒙,仿佛给古镇蒙了一层面纱。让这座小镇显得更加美丽了。

  我们还去了童玩园,里面的迷宫使我眼花缭乱;去了“鬼屋”使我吓得惊慌失措;去了寺庙,我们拜了佛,还把自己的愿望贴到了一面许愿墙上······

  乌镇,你是人间仙境;你是古老的名镇;你是我爱的地方,我赞美你!

乌镇作文 9

  很早之前便想去乌镇,说不出是什么吸引我,也许只是印象中窗棂上的斑驳痕迹,逶迤河道上的小桥,夜色中的院落和江南那份难得的漫漶的雾水霭霭。

  晨光中,踏入古色古香的大牌坊,我的乌镇之旅从这里开始。

  站在岸边,看着晨光中的乌镇,流水潺潺,但闻蝉鸣,少了几分内敛与含蓄,却又添了些儒雅与清明,书香之气潜流在眼前这京杭大运河的绵延里。偶尔有乌篷船经过,伴着“嘎吱,嘎吱”的摇船声,体味着这份难得的、世外桃源般的韵味。

  乌镇是石与水堆砌而成的小城,脚下踏着并不完整的青石板,与脚底的摩擦仿佛是小石落入心河之中,漾起层层波纹,触动着你沉睡已久的梦。抬头望见那灰白的房墙,本是雪白,在江南的氤氲之气中,由上至下渐渐灰暗,但却不失青春与妩媚。她是如此灵动善感的江南女子,徜徉在天地间美丽如初,这渐变色的胭脂更加赋予了她灵魂。渐渐地,一缕缕夏日的烈阳拨开了晨雾,蝉鸣更加热闹,而乌镇,依旧那么的静谧,仿佛是饮久了乌镇的三白酒一般,依旧沉醉在她的梦中。

  那些散落在街巷的小店铺,谨慎却又张扬地开着窗,是古时那种需要整块整块拆下来的窗,厚重之中为小镇平添了几分古老与隽永的意味。整间小屋飘荡着江南的韵味,又有点淡淡的茶香,柜台上是精致的乌镇蓝印花布小包、布鞋、布老虎、手绘纸扇,醇香的三白酒、清香的胎菊,店主是个老人,静静地躺在竹椅上,似乎没有一点做生意的意思,更多的是享受这份安谧。

  这就是小镇人的生活,令人羡慕至极。

  走了一上午,才逛了半个乌镇,有些倦意,便坐在小船上或是走廊木椅上闲暇片刻。很惊讶,每坐在一个地方看到眼前的小镇,都是一幅组合绝妙的江南水乡图:坐在桥上,是深邃幽长的河道,伴着一间间,一丛丛古屋,几艘乌篷船摇曳而过;坐在长廊上,是清静的水乡人家,每一户都极其精致,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河埠头边,爷爷奶奶洗洗刷刷,看河水与时间从他们身边流过,品着一壶地道的杭白菊,尝着当地特色的`“姑嫂饼”,有谁还会去憧憬那喧嚣繁华的城市。

  说来很幸运,将要离开乌镇时,天下起了小雨,看过了晴日的乌镇,我们又有幸看到真正的江南水乡。在微雨中,河上的水汽氤氲而起,再次驻足在早晨进门的地方,却是满目的陈旧与漫漶,水面上画起了一个个的圈,岸边的杨柳又拂动了相思,偏安一隅的惬意,无人问及的哀怨,乌镇逃不开骨子里的世俗,却透着清雅,岂不令人心动。

  眯起眼,似乎觉得时光已经倒流,这小镇的神秘幽远,妩媚入骨,令人不忍心醒来,我是醉了吗?但愿我是醉了,醉在三白酒的醇香中,醉在这永不破碎的梦中……

乌镇作文 10

  清晨一缕阳光唤醒了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我漫步在乌镇,感受这暖暖的阳光。

  刚刚下过雨,空气被刷洗得格外清新,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漫步于乌镇的小巷,抚摸着刻上岁月痕迹的青砖墙,我仿佛看见岁月的沧桑,无数的历史在这厚重的青砖石上呈现,浓浓的古风之气扑面而来。

  白墙黛瓦之间流淌着一股乌镇的秀气与古朴乌篷船穿过桥洞,在水面上留下圈圈精致的涟漪。轻轻推开一扇斑驳坑洼的木门,“吱——”的声音将我带到一个美丽的庭院。庭院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素雅的花,再向里走,粗壮的柱子,玲珑的窗格,高高的顶梁都透着乌镇古朴典雅的气息。太阳渐渐升高,乌镇如同一个刚刚苏醒的少女,披着朝晖送给她的白色纱裙,沐浴在阳光中。乌镇的人们也推开屋门,感受这清新的空气。

  当我专注于这一幅水墨画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又将我吸引过去。闻着栀子花散发出的清香,望着古典的雕花窗。我迈着小步循着乐声走了过去。二胡声逐渐清晰,一个江南女子映入我的眼帘。她身着淡蓝色的旗袍,如这小镇般清澈洁净的颜色。她手提二胡,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垂下,脸上泛着浅浅的红晕,梨涡浅浅。她的二胡拉得沉稳老练。乐曲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缓慢时而快速,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曲《二泉映月》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说不出的舒畅感,心被这曲子牢牢拴住,感受者乐曲的跌宕起伏,它与这乌镇完全融为一体。眼前展现月夜的一把银光碎碎撒在水面上,泉水缓缓流淌,一首悠扬的曲子在耳边不停地回荡……

  伴着江南女子拉的悠扬地二胡,我缓缓走向湖边。江南的水滋润了这里的人。一群妙龄女子撑着花伞,走过石桥,鞋跟发出的声音如银铃般清脆动听。她们扭动着纤柔的腰肢,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在轻轻谈话,生怕打破了乌镇清晨的宁静。她们就是用水做的.吧!骨子里透着柔情的女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古朴的小镇上我仿佛看到了这一幅优雅的水墨画。双手掬起一捧水,感受着江南水的清凉与滋润,感受着江南水的柔情与细腻。

  这散发着古香的乌镇,深厚历史的积淀,寂静的小镇啊!比起那些喧闹的都市,这里真可谓是世外桃源。隔绝了尘世的喧嚣,留给人们的是柔美舒适的感受。

  突然,一阵刺耳的汽车鸣笛打破了乌镇的寂静。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哦!该踏上归途了吧!一阵轻风吹来,夹杂着淡淡的栀子花香。我挥手告别美丽的乌镇,但这浓浓的古韵,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乌镇作文 11

  古朴而又美丽的乌镇水乡,真的老了。

  乌镇的水是古韵悠长的。水是自然天成,充满着灵动的气息。放眼望去,水碧绿碧绿的,好似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乌镇中央。又似一条青龙,指引着人们向前走去。这种美,是一种宁静淡远的美。走在巷子里的青石路上,看着平静的水面,恰似静止了一样,一动不动,犹如一位安静的睡美人。水面上的拱桥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我闭上眼,想象着昔日这里的繁华,梦想着自己能像古人那样,夜晚手提星星灯,沿河岸缓缓前行,感受着水乡的古朴。河面上随处可见头戴斗笠的船工,悠悠地摇着桨,那江南独有的乌篷船,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古曲,弹奏着和谐的韵律。我时不时扔两颗石子到河里,便溅起一层层水花,像一群晶莹剔透的小精灵,在欢快的跳舞。“水光潋滟晴方好”,此情此景,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没有了烦恼。乌镇的水不像西湖那样波光粼粼,也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更不像死海那样神奇诡异,她更像江南的一位温婉女子,“美目流盼灵秀天成,红妆浅笑未人识”。水面上偶尔有青苔,在时光的荏苒中,随着水缓缓流向远方,诉说着乌镇古老的故事

  乌镇的房子是古色古香的。乌镇的房子都是依水而建,根基在水中,当地人简称为“水阁”。房子是由木材建成的,人字形的屋顶,暗红的门面,房子四周雕刻着各式各样与众不同的花纹,有的已磨损的不太完整了。每家房屋门前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因时间的久远,已被磨损得光亮平滑,古旧的门楣和斑驳的漆痕,记录着岁月的变迁。走在乌镇的河边,木头房子散发出来的木头香味,混合着水的清香,一呼一吸间都有江南水乡浓郁的'特色。每家房子旁边还有一个台阶,有的长满了青苔,可以洗衣,休闲或娱乐。坐在那里,看着河水中嬉戏的鱼儿,聆听着天空中鸟儿演奏的乐曲,有一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乐趣。

  乌镇的人是古朴沉静的。如果你认为这儿全是老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儿人的“老”并不是老人,一位位20来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不像城里人穿着阿迪耐克,他们只是衣着简朴,在这个季节里穿t恤,长裤,都是棉麻质地,和闹市区形成截然对比。如果能碰到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散发着丁香一样的芬芳,那就再美妙不过了。

  最美的还是乌镇的木刻竹雕手工艺品。从日常竹木用品到工艺品,无不体现乌镇人的聪慧灵巧。一件件精美的木雕、根雕、竹刻,浑然天成,朴素却又别具匠心。

  乌镇像一本书,厚重而内涵丰富;又像一首诗,清新隽永;更像一位沧桑老人,带着黑青色毡帽,坐在一艘乌篷船上,讲述着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

乌镇作文 12

  七夕节,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乌镇的东栅,开始了游玩之旅。

  我们一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大片大片的竹林,竹林前面还有一幅大大的游览全景图,原来东栅是环绕着一条河所建成的呀!

  我们穿过一些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后,看到了在古代用来祭祀的高杆船,高杆船上的竹竿插在巨大的石臼上,周围有四根竹子来固定。据说当时祭祀的人要身穿蚕丝衣,在雨中爬上四米高的竹竿,坚持十分钟,才能完成祭祀。后来,我们穿过逢源双桥,据说走逢源双桥的左边可以升官,走逢源双桥的右边可以发财。

  跨过朝宗门高高的.门槛,环视四周全是石板铺设的地面和木制结构的房子,而且还显得有些陈旧,这里似乎是古代的商贸集市。门的右侧边是香山堂药店,那可是以前的大夫就诊和抓中药的地方哦!

  再朝前步行,我们来到江南百床馆,那里摆设着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用的的家具,有的是一对一对的鸳鸯床,有的床的顶上还镶了镀金,还有的是宽大的软凳子。

  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子,来到了三白酒坊,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酒香,那里居然还有一个前人制作烧酒的烧炉,烧炉里的蒸馏水沿着一根切成两半的竹筒滴下,还可以亲自品尝美酒呢!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呐!

  出了酒坊,我们来到宏源泰染坊,仔细观赏了古代布料的制作过程和印染过程。

  我们在江南木雕馆看到了,用珍贵的乌木制成的经过精雕细琢的许多精美的工艺品。古代木房子的牛腿上还雕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

  我们在余榴梁钱币馆中看到了各个国家的钱币,有委内瑞拉、英格兰、美利坚、德意志、法兰西等许多国家的钱。

  接着,我们去了茅盾故居,这里是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出生时的居住地,房子的纵身有三进,可见茅盾当时是出生在有钱人家,而且他家还是书香门第。在前厅的正中央,有茅盾的塑像,塑像上面刻着“文学巨匠茅盾”几个大字,梁上挂着牌匾,牌匾上写着:有志竟成,周围的顶梁柱上还刻着两对对联。在纪念馆里看到了茅盾一生的经历,他不但在文学上有着卓着的功勋,而且他对抗战也做了不少贡献,他还是青年运动发起人之一呢!茅盾着有《春蚕》、《子夜》等描写江南风光的代表作。

  午时的阳光强烈地照耀着大地,我们怀着高兴和疲劳回到了旅馆。这次旅行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充实了我的知识。

乌镇作文 13

  乌镇,像许多古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荡漾……乌镇是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我很喜欢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文化……

  我的外公家住乌镇,几乎每次假期我都会过去探望他老人家,所以说,那地方我便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的家在乌镇十分普遍,白墙黑瓦,窗纸雕花。屋外有个大院子,院中央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棵老桂树,便是再普通不过的江南景致了。

  夏日的傍晚,我们总会在那棵桂树下乘凉。大人们在谈笑品茶,聊着家常,而我从不安分,总是会顺着梯子爬到那棵虽歪扭粗糙却又结实的枝丫上坐着,目光越过院墙,看着那河流上满载游人的乌篷船,望着远处

  那灯火已点上的酒楼,似又回到了旧时,文人骚客们品茗吟诗的时候。滑下树,却照样是那个院子,那些人。一道院墙,似乎隔开了时空,隔去了浮华。大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那小紫砂壶里都不知道加了多少次水了,他们却依旧聊的不可开交。我逗弄着外公家那只断了尾巴的大黄狗,眺望着远处,看着最后一缕阳光被黑夜吞下,闪烁的`星星也爬上了夜幕,耳畔中是知了有一声没一声的吵闹,是屋内画眉鸟轻柔的呢喃,更是那撩人的吴侬软语。夏夜里,尽是我所熟悉的平和与宁静。

  每至秋季,老桂树就会按时的开花,开出一朵朵与它老旧枝干截然不同的娇嫩花朵,满树金黄。桂花开,十里香。这时的天气已不再炎热,阳光正如点点墨色,透过墙上的雕花,斑驳的照射在院内。院外,依旧游人如织,那黑白色块仿佛就要和着阳光流淌出来。我有时会在屋外那狭窄的弄堂里游荡,回家时来到院门前,看着那沉重的木门咬着光亮的黄铜门环,透过半掩的大门,只见外婆端着架子在桂树下依依呀呀的吊着嗓子,熟悉的戏腔,不变的调子,风韵依旧,仿佛回到了她打着油纸伞在江南烟雨中翘首的那段年轻时光。外公也坐在老旧太师椅上认真的听,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执着破蒲扇,眯着双眼,陶醉其中。一曲了了,外公的呼吸也渐渐沉缓,渐入梦乡。仅剩一院余音,一院茶香。

  绕着桂树漫步,双手手轻抚桂树,侧耳倾听,那棵桂树仿佛在诉说着留念,轻吟着往事,既熟悉,却又感陌生。

  忆江南,言乌镇,对他人而言,它们是乌篷船,是画舫,是油纸伞,是绣花鞋,是水调歌头,是戏子悲叹,是依依杨柳,是涓涓细流,是桃花面,是丹凤眼,是浮生三叹,是一帘幽梦。而于我,仅是一棵老桂树,它那饱经风霜的背影,就像外公外婆那苍老坚定的面孔,铭于我心。即使再过多年,乌镇依旧,人依旧,就如那百年仍在的桂树,仍会是我心中最美、最温暖的一道彩虹。

乌镇作文 14

  风,带着夏日的篷动与黄昏的惬意,拂过这空旷的草地;我,带着满满的好奇之心,步入这迷人的水镇。

  走入这一扇古朴的石门,一条长长的木栈道便出现在眼眼前,两旁的水彬,笔直的向上生长着,树梢上的蝉虫不停地叫着,这烦人的聒躁在这详和的林中却也成了一篇安静的乐章。

  这一长长的栈道,不知何处才为尽头,伴着夏虫的演唱,嗅着这树木的清香,听着栈木的吱呀声,缓缓的向前。

  忽地,一阵亮光从树隙中透出,日落的余霞映着依水而建的剧院,让这由冰冷钢铁筑成的现代建筑,似乎也有了几丝温暖的生气,与这水,这树,这自然,融在了一起。

  再向前走去,一阵喧闹传入耳中,一只脚还留在木栈道上,而另一只脚已踏上那久远的清石板,那被风吹了万遍,被雨水冲洗几千次,被无数路人踩过,已经被岁月磨得清滑而透亮的石板。正是这一块块蕴着百余年的石板,筑成了这老街,正是这百余年岁月的冲刷,造就了这古镇。( )

  随着这石板,我由那自然的宁静,融入了这黄昏的喧闹中,有孩童的打闹,有船工的号声,有店家的吆喝,有行人的私语,有鸟归巢的鸣叫,有蝈蝈的歌唱;空气中,散发着米糕的食味,叶子的香气,河水的味道。在那些许斑驳的白墙中忙碌的妇女,在这青石板上挑着空担子急往家里赶的生意人,在木楼顶倚着木栏远眺的游人,一齐交织成了一幅充满着人文与岁月的十字绣,耐人寻味,百看不厌。

  一路漫步,天色渐暗,落日的余霞最后望了一眼这水镇,恋恋不舍的.隐去,随着最后一抹余晖的逝去,忽地,这镇就暗了,片刻间,所有的声音,似乎化为了泡沫,消散在夜空中,一切归为了宁静,那最自然,最原始的时刻。

  “哟~~~”随着船工的一起长喝,声音似乎像听到命令似的,齐齐响起,灯亮了。那一盏盏灯光,仿若一轮轮圆月,照耀在这水面上,在风的拂动下,和水混为一体,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月光,在这黑穹之下显得格外明亮,光愈发明亮,而声音也愈发宁静。这条街上的食客已酒足饭饱,游人也渐渐散去,在路上嬉戏的孩子也被叫回,赤膊纳凉的人们也陆续回家,小镇回荡的,仅仅剩下那恬静的虫鸣与醉人的喃喃细语。乌镇夜之美,早已无法用言语形容。而我已醉在其中,静静地看着这水面,一处亮光在不觉中缓缓地从天际流出,流到水面,闯入我的视线中,想要去抚摸,却无法触及。夜渐深,乌镇如渴睡人,渐渐闭上了惺松的眼,在月光下睡去。

乌镇作文 15

  一夜流水到天明,人家尽枕河

  ——题记

  她是一个古香古色的江南水镇,是一个小桥流水人家,一个风雅闻名的胜景,也是一个百年不衰的千年古镇。她就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乌镇。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洲市,北界江苏苏州吴江区,地处江南水乡。她属太湖地域水系,其河流纵横交织,更有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

  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鸟青二镇,河西为乌镇,禹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喜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具,才统称乌镇。乌镇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人魅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观赏价值。

  乌镇的文化不可小视。她是一座具有6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的古镇。在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而吴国也是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这也是“乌戍”的由来。记唐朝之后,乌镇也再没有被称“乌戍”的史实。

  唐朝时期,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了“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让我们现在就走进这座古镇吧!踏入大门,咦,是什么味道那么诱人?让人情不自禁地跟随着香味来到了小河旁的小吃摊边。哇,入眼的竟然是一个个裹满了“芝麻大衣”的玲珑小巧的汤圆呢!汤圆块头大,在热水中上下翻滚,像极了在水中嬉戏的大胖小子!

  “吱吱吱”,听着这声音转过头去,像似绵羊的白毛映入眼帘。不对,那不是棉花糖吗?刚咬一口,一股甜甜的滋味涌上心头,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产生一丝温暖。

  嘘……听,是“砰砰砰”声音回响在耳边。循声探去,原来是“三大炮”啊!三个糯米团子在冬姑娘的抚摸下咕噜咕噜滚进了油锅,给人一种仪式感。光说这些美食就让人目不暇接了,更不用去想大快朵颐的畅快感了!

  往西看,一艘艘古色小船在美丽平静的海上漂流。远看,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景还真以为是哪位不知名的画家巧手生花呢!即使在严冬,还能看到几棵松树笔直地挺立在河边,伴随着碧波粼粼,跟着乌镇的倒影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滋味!

  走出乌镇,我仍然记着街上阵阵洪亮的吆喝声;仍然记着孩子们在村道里嬉戏的画面;仍然记着游客们观完美景,吃完美食后发出的赞不绝口的感叹声。同学们,如果你们有空,我诚心的建议你去风景美如画,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乌镇!

【乌镇作文 】相关文章:

乌镇游玩作文12-26

乌镇古韵作文01-10

乌镇之旅作文08-19

美丽的乌镇作文03-08

关于乌镇作文03-11

乌镇优秀作文08-26

游乌镇作文05-15

乌镇游作文03-23

描写乌镇的作文04-08

游乌镇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