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端午作文

端午作文

时间:2023-06-09 16:20:52 作文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端午作文汇编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端午作文汇编五篇

端午作文 篇1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糯粽甜香,艾叶清凉。榴花欲燃,莺啼乘风。

  端午,抱着五月糯米堆似的云块,划着五月龙舟似的风,在蒸锅里氤氲着腾腾热气,在窗棂下弥散着悠悠清凉,在五色丝线中纠绕,在雄黄酒香中起舞。端午,来了。

  天高,云淡。早晨的公园,绿树荫浓,倒影池塘,帘动风起,栀子满院香。孩子脆如风铃的笑声在不远处摇响,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格外欢快。回头,瓦蓝瓦蓝的空中闪过一只燕子的身影,定睛,才看清是一只风筝天淡纸鸢舞。乘着微微南来风,矫健的燕子在空中渐渐飞得高了。驻足,抬眼静静看着。没多久,笑声铺满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空中的风筝也多了几只,追赶嬉笑,上舞下跳。

  阳光遍洒,云霞漫天,一个暖呼呼的黄昏。晚风柔软,鸟絮轻软,糯香细软,伴着一盘粽,坐凉亭石桌旁。几个四角小粽,静静地躺在蓝底白花的瓷盘里,粽叶的尖儿上偶尔滑落下一滴水珠,白气在亭旁草木间缭绕不散。解下丝绳,剥开粽叶,指尖沾上了糯米粒的黏,莹白胖圆的粽子从几抹欲滴的青翠中跃了出来。抹一勺金黄的桂花蜜,切开,豆沙馅鼓得溢了出来,各种甜味在口中碰撞、交织、回响,回味而无穷。

  夜幕无声地降临了,太阳的最后几缕光辉也即将消失在远山背后,苍茫的'暮霭沉沉地压在山头,思绪千回百转,溯回两千载前:屈原的身影,那个手足上垂着沉重镣铐的身影,那个眼中喷射出怒火、对着无边黑暗嘶吼的身影,那个愤懑盈胸、义无反顾踏上流放汉北之地的身影,那个衣衫褴褛、悲痛难已、抱石从江边一跃而下的身影,衣袂飘飘,仿佛正站在山头上,望着西沉的落日,双袖挥起尽数收进天地,低低苦吟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江湖翻涌,海浪震怒,风呼啸着,雷爆裂着,电闪耀着,屈原!他站在时代之巅,却遭陷害,洋溢着才华与抱负的壮年的生命在宇宙中炸裂、燃烧,带来了万里清辉光明。

  路灯次第点亮车水马龙的街,新月高挂当空,夜色明净如洗。我听见,端午轻缓的脚步落在床头案边,又悄然飘去,消散在一片深沉的黑中。

  是呵,端午!明年今日,你又会在早晨叩开门扉,携着粽艾交杂的香、和着浓浓情思,飞上我的心头。

端午作文 篇2

  端午

  端午又名端阳、重五、诗人节,这日美食、民俗、文化完美契合。美食,大江南北都吃粽子;民俗,这日有祭拜的元素;文化,有屈原与汨罗江,有永远鲜活的楚辞。

  粽箬

  粽箬,色绿,体狭长,生在浅水滩,形似芦柴叶,只是纹理更细腻,身子小巧柔软些。乡下取它撑小船划木桶涉水皆可,带一把小剪刀就可以打回家,不知什么道理,只能说打不能叫剪,更不能用手直接撕扯。这一丛丛的青绿在人家田头,张三家的李四可以去打,王五家的刘六打了也没事,拣成熟的,嫩的小的留给后来人。

  青粽箬打回来需要用热水烫一遍,时间火候要控制,时间长了,颜色暗淡,时间短了,不能去除泥腥与苦涩,而后浸泡在清水里,上手时再捋一遍。包粽子也有陈年的箬叶,半青半黄皱巴巴的,悬在阴暗处整整一载,这时节解下,在水里慢慢转青,自然就舒展顺滑。据说这样的箬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点岁月的味道,更好。若年数过久,也就扔了。

  雄黄酒

  雄黄酒在江南的传奇里,在鲁迅故里,更多在法海的阴谋里,这里的乡下不稀罕。早晨吃完了粽子,齿间黏糊糊的,到锅里舀一杯棕汤,色泽青绿,进口浓稠,据说可以清热败火,还有这香气在唇间可以久久回味。

  菖蒲与艾草

  这节日里有两种植物,菖蒲与艾草。

  五月里,植物经了雨水,阳光还不算烈,长势可人。艾草茎干灰白,叶面绿,叶背灰白,离了土叶子有些耷拉,于是很努力地将内里浓浓苦涩散出,可去蚊虫。

  艾草是雌性,适宜藏在家里,与神灵共处。

  艾草乡下多,野生,据说城里在买卖,一般与神灵有关的乡下人都说请。

  菖蒲绿得逼眼,细长,边缘锋利如剑,雄性,插于外大门的上框,可辟邪。不知后来被那一阵风吹落,也不知落到何处,人们只记得它英气逼人的模样。

  菖蒲是长在水里的,无主。不是端午节也可以拽几株,一节节撕开,绿汁沾在指肚,有淡淡的类似薄荷的味儿。

  老人喜欢把它当做笛子吹,细细长长的颤音,在乡间可以飘很远,煞是动听,如今孩子们已经不会了。

  

  端午的咸蛋最好是自家腌制的,鸭蛋刚从鸭栏里逃出来,沾着鸭屁股热气还有鸭栏里的湿腥气,偶尔还有几根绒毛,沾着泥。

  超市里、地摊上也有,汪曾祺在《鸡鸭名家》写过,炕房里照过一轮两轮终不能孵化鸭雏的,最好的出处就是腌成咸蛋。他来自盛产咸蛋的`高邮,说话还是比较权威的。

  咸蛋是端午"五红"里不可少的,苋菜、红萝卜多少也来点。其余的鸡鸭鹅肉只要沾些红都可以。有人喜欢吃蛋黄冒油的咸蛋,可是味太重,如今菜越吃越淡,仪式越来越淡,咸蛋也要淡一些,传统的二十八天太长,十八天的蛋带有一星半点的咸,端午早晨左手筷子戳着粽子,右手捏着咸蛋,一口粽子软乎乎,一口咸蛋滑溜溜。

  咸蛋喜欢青壳尖头,看了舒服,蛋白也最细腻。

  端午早晨还有撞蛋的习俗,旧时这日不放假,年轻的妈妈早早为孩子织好五色丝络,装一个蛋兴冲冲奔到学校,甲与乙,丙与丁,逮到就是一场恶战,破了就吃,一般以蛋的小头出击,每一次获胜都要将蛋爱怜地擦擦,那连续获胜的则要小心翼翼保管。有使诈的,蛋只冒出一二寸的尖头,在相撞的瞬间,食指第二关节凸出暗捅。带来的有鸡蛋、鸭蛋、还有淡青色鹅蛋,这很让人羡慕。鹅蛋往往笑到最后。遇到无赖也不济,用木头刻一个鸡蛋,砂纸打磨,涂上红,每一次出击还要装得胆战心惊,虽说胜利了,看到小伙伴吃得津津有味,眼也馋。

  最终教室里落了一地的蛋片。

  粽子

  包粽子,先将三片箬叶摊放在手心,就是卷成上小下大的锥形,而后填米,有长糯米圆糯米两种,里面掺杂些红绿豆。红是唐诗里的相思,绿是前年暑期里逗国人玩的那种,还有时新的蚕豆。有的干脆就是纯米,填好了卷成菱米装、小脚装,在露出的小口上大拇指挤压,再加点,插一片箬叶包裹,像绑绷带。这比喻有些残忍,但残忍往往就是真相。粽子本就是华夏文明的伤,中国第一位有名字的诗人,抱着一块石头沉溺。于他,生很容易,一放手就可以。死,沉重,紧紧抱着一直走到无边的黑暗,一直走到当下。最后粽子需要捆扎,用去年的稻草在水中浸泡后柔软竟然也泛青,打结,打一个中国结,解开容易,一学就会,不学也会,近似于国人的本能。还可以用苎麻线、棉线。

  也有用一片箬叶包成的粽子,小巧,年轻的母亲就这样讨了孩子欢喜。

  如下的粽子里面掺了咸肉香肠,熬出的汤水浮着油星,已经无法润喉。上面扎了塑料丝,很多娃也解不开了。

端午作文 篇3

  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出于农事活动的生存之需,因了自然主义的信奉,非常注重节气。为感恩自然、领受自然,每个节气都有着一种祭拜与兴感共含的“节”,端午节也不例外。

  端午节的发端与楚文化紧密相连。楚文化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巫山云梦,幽谷茂林,让人们多一分神思仙念。民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艺术史上也留下很多以屈原为题材的经典画作。在文人画家的视野中,屈原是忠君爱国的典范。在明代画家朱约佶的笔下,岩下仰天而坐的屈原傲骨临风,摆脱了儒家对屈原的“夫子”化的诠释;近代画家傅抱石笔下,披头散发的屈原望向滔滔江水,悲愤之情油然而生,江岸的杂草荒芜、远景的水天苍茫,不免让人诵出《天问》的苍凉歌调;当代画家王西京笔下的屈原,有了更明确的风骨格调,大胆洒脱的勾线与明快清晰的留白,彰显了中国人物画的精湛技艺以及笔墨黑白的独特魅力。这些画充分体现了士人风骨与悲愤情怀,铁骨铮铮的端午粽色渗透着对屈原精神大美至颂的祭拜。

  节日不仅仅应当是悲壮的缅怀,也应有适宜的欢快。我们可以想象,楚人在此日身穿飘飘白衣,在江边举行奉粽投江的仪式后,锣声一响,便有了龙舟比赛的欢声笑语。前者是对先人和风骨的传习表彰;后者纯属普通百姓劳作之余的心力舒展。在五月波澜舒缓的江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面对万里江山的壮阔胸怀和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

  父辈们说,小的时候端午是极其兴奋的一天。天刚亮,便急切地爬起床,踏着晨露,奔向山顶。走在五月清晨的山路上,嗅着朦胧晓寐的爽然空气,那种“零露`兮”“清扬婉兮”的.诗情便融入少年的心中。然而,少年不是为诗而去,而是要赶在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在山谷中采撷含露的晓艾。谁第一个拔得头筹,就拥有最骄傲的欢喜。

  这就要说到艾草的作用,《诗经》里有一首《采蘩》,“蘩”就是艾。《本草纲目》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这颇合《周礼月令》在谈及季夏之月阳气升腾的道理,在古人看来,艾是祝融之神的恩赐。艾的功效有许多,以艾入灸可以治风湿筋佝;陈年老艾可以治一切夏季流行瘟疫。于是,在平民百姓那里艾成为驱鬼的“钟馗草”,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也演变为一种求得健康、驱除瘟疫的民间符号。

  每当端午这一天,江南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叫卖艾草的声音,急匆匆的行人扔下几枚铜板,拿起一束艾蒿和菖蒲,回到家里挂在门前,这个夏季那些可怕的瘟疫便逃之夭夭了。

  为中华文化所折服的西洋画家郎世宁,也来凑端午的热闹。温润厚重的青瓷花瓶、瑰丽华美的夏日之花,衬着青青的艾叶,透出繁荣的五月景象。几枚古铜色的包粽、一盒花果,画面烘托的是“富贵吉祥”的安康知足。

  龙舟竞竞,江水洋洋。当我们享受美味的粽子时,不要忘了感恩祖先,更不要忘了一分收获来自一分耕耘。“五月斯螽动股”,在这个季节,养蚕的女工要早起;勤劳的农民在期待着麦熟。《月令》中还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在这个时节去采伐林木,因为“是月也,继长增高”。万物正当少年初长,还不到用的时候。

  一枚粽叶,将自然、季节、人生包合在一起,成为衣食,成为健康,成为文化,成为生活。

端午作文 篇4

  去年端午节,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在我们农村端午节带上五彩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还有不被蛇缠的传说呢。

  洗完脸后,看到餐桌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还有香喷的鸡蛋、炒菜等。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正准备开动时,爸爸发言了:“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这可难倒了我了!爸爸告诉我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没想到一种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讲完后,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做游戏了——顶鸡蛋。

  我拿了一个个头较大的鸡蛋,先和爸爸来了一个对决。而我的力气太小了,一个回合下来,就输给了爸爸。但是心里却不服输。心想:“可不能这么算了。”我又去挑鸡蛋,想和妈妈较量一番。

  只见妈妈在盘子中左挑右选的。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选什?”听完后妈妈耐心地说:“你看这鸡蛋好像都一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状,要选“小头”尖一点的;其次要看蛋的外壳光滑、细腻、颜色匀,这样的蛋壳更硬一些。根据这些特点选,一定能获胜。”

  我半信半疑,就跟妈妈较量起来了。我使上了浑身的力气,顶啊,顶啊,只听见叭的一声,我赶紧收手,紧张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鸡蛋竟然没破,“我赢了!我赢了……”我兴奋地边喊边跳,爸爸也高兴的拍手表示祝贺,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笑了。

  好期待今年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作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道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他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

  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说法,有三个。第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第二个说法是为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第三个说法是为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过端午节我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香喷喷的粽子。说起粽子,他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容易包。每年端午之前的一两天,妈妈在盆里泡上糯米,早上我和妈妈就一起包。把粽叶里放上糯米和大枣包成圆锥形的粽子,再把粽子放在锅里蒸上一小时。过一会就熟了。咬上一口,露出了大枣的头儿,甜甜的。粽子有很多口味呢,南方的肉粽和蛋黄粽子,都是咸味的,北方的多少大枣和蜜枣的甜粽子。古代的人们,在考试当天的早上都要吃一个枣粽,因为他的谐音是“早中”,寓意着要早早高中。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的.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来时,妈妈就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了五彩线。在我心中这些五彩线就是珍贵手镯的代替品。五彩线,不能随便扔掉,要在端午节之后的第一场雨时,把它剪下来。让五彩线随着河流漂走。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赛龙舟、避五毒、画额、沐兰汤、挂艾草等等,都非常有趣。

  端午节呀,你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你的再次到来。

【端午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的作文07-21

端午的作文02-17

端午话题作文07-08

端午的优秀作文07-14

端午的什么作文01-14

有趣的端午作文01-20

端午味道的作文09-15

端午的味道作文09-13

端午记事作文12-17

端午趣事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