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8-23 14:23:44 作文大全 我要投稿

【通用】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几经磨转豆流浆,点卤成型玉溢香。百姓高官皆喜爱,时当供品给神尝。”这说的不正是美味可口的豆腐吗?古时候,豆腐可是珍品呢!它物美价廉,又不易变质,便于保存,怎会不让人喜爱?腊月二十五,要问谁家豆腐香?当然属咱们家乡了!每逢春节,我们都会做豆腐。

  要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就要在这天叫村民们集合――毕竟人多力量大嘛!首先,将黄豆做成豆瓣,放入自制的机器加水碾成浆,装在盆里,把豆浆和豆渣一起倒入布里过滤,途中要不停的抖动。不一会儿,豆浆已经被装入了塑料桶,等待加热。全村的儿童都已经迫不及待,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时,豆浆终于被倒入了铁锅中,用柴火开始加热,一直等到它成了甜甜的豆花。将豆花裏好,使劲挤压出多余的水分,盖上木板,不出半个小时,豆腐已经上锅了。现在,要开始煮豆腐了!

  我一边焦急的等待豆腐煮熟,一边问正在掌握柴火的奶奶:“奶奶,腊月二十五日这天吃豆腐有什么含义吗?”奶奶的脸被柴火照得通红,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呵呵,这含义可多了,豆腐豆腐,头福头福,象征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呢!而且啊,我们这有个传说,据说玉皇大帝这天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呢!可他哪里会知道,豆腐可是我们人间的美味呢!奶奶那个时候,筷子碰一下豆腐就能多吃半碗饭呢!”原来豆腐还有这样的传说啊!我望着锅中那“白胖子”似的.豆腐,下意识地咽了几口唾沫,越发越显得焦急了。

  随着豆腐炉中热气腾腾的香味扑地而来,锅中的白气也一个劲的往上冲,惹得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个个都咽着唾沫,兴奋又焦急地挤在锅旁边,都想第一个品尝豆腐的鲜美。

  “出炉喽!”奶奶这一声,好比军官一声令下,“小兵们”争先恐后地赶来,围在奶奶身边,看着她把出炉的豆腐做成一桌的美食,不出半小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盛宴:麻婆豆腐、水晶豆腐、豆腐炒肉、豆腐干炒竹笋,还有甜点豆腐花呢!大家个个吃得心满意足,仿佛那个鲜美的滋味还在自己口中,久久难以忘怀,因为这毕竟是“特殊”的味道。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的习俗,是我们故乡的味道。我坚信我会陶醉于家乡的传统风俗,是做豆腐,带给了我久久难忘的味道;带给了我过年的喜庆与兴奋;带给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我的家乡在浏阳,这儿有许多传统习俗,尤其是春节的习俗让人记忆犹新!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提起腊八粥,谁不是嘴里立刻有一种甜腻的感觉呢?把小米,红豆,红枣,玉米,花生仁儿掺和在一起放进锅里慢慢熬。熬啊熬啊,在孩子们等得谗言欲滴时,甜甜的腊八粥就出锅了。那浓浓的香甜的腊八粥,谁闻了不是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腊八粥喝过没几天,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从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家家都要大扫除,扫掉所有的灰尘,扫去所有的不如意。在农村,男女老少上午都会结伴去集市上,大人们置办年货,小孩子们买自己喜爱的小玩意儿。淳朴的乡亲还会杀猪宰羊,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也就来到了。

  除夕这天可热闹了!大家都穿上了漂亮喜庆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窗户上贴上了喜庆的窗花,男女老少都喜迎新年。当夜幕降临时,家家团聚,吃起了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回家吃这顿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都会通宵不睡,一边看春晚,一边为家人守岁。

  我最喜欢正月初一了,为什么呢?相信你们一定已经猜到了,对!因为这天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呀,有哪个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口袋鼓鼓的呢?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孩子们都穿戴整齐给长辈拜年,平辈相见也会互相道声新年好。当然啦,长辈们总会塞给孩子们一个或大或小的红包,说上一些“越长越高”或“学习进步”之类的祝福语。

  初一到初五店铺都关上了门,街上很安静,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不过,在这期间,大家可以逛庙会,家乡的庙会十分热闹,逛庙会者络绎不绝。小贩们在庙外摆好摊位,高声吆喝着,吸引孩子们来买一些可爱的小玩意儿或小食品;唱大戏的`在高高的台子上咿咿呀呀,卖力演唱;马戏团里,也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呼声。

  到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当然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吃元宵了。元宵又称汤圆,是用黏黏的糯米面团做成的,有大有小,有白有黄,做好后放锅里煮上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大宝珠就出世了。咬上一口,香甜满口,舌尖上流淌着甜蜜的味道,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国泰民安的自豪感都洋溢在每个人的心头。

  过了元宵节,热闹的春节也就过完了,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是在荆州,我相信每个人应该都很熟悉吧,我的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家乡有很多民风民俗,像关帝庙会、荆河戏、荆州花鼓......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采莲船”啦。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荆州市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民间传说,采莲船是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坐船筹款的善举而表演采莲船的。

  传说,有一个叫蔡状元的人,想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觉得乡亲们过河没有桥,就动了修桥的念头。哪知道,桥只修了一半,蔡状元的家产就卖光了,他无可奈何,只好到处乞讨。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过年。蔡状元打着莲花闹,一边拜年,一边乞讨,想讨些钱来修桥。可是,一些有钱的人家看他像个叫花子,不想让他在自己家门前乞讨,老远就把门关上了。蔡状元一分钱也没讨到,就来到河边,望着半截桥哭了起来。一会儿,河里漂来一只花花绿绿的彩船。人们哪见过这种船,就都赶来看彩船。只见划船的是一位老汉,打着赤脚,船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女子。这时,老汉向围观的人边拱手,边说:“哪位公子能用银子抛中女子,就把她许配哪位为妻。”话音刚落,一些公子少爷就都跑回家,抱着大包小包的银子,朝女子身上抛。可抛了半天,谁都没有抛中。抛去的银子也都落在了船舱里,险些把船压沉了。原来,船里坐的是观音娘娘,划桨的老汉是赤脚大仙。观音娘娘看蔡状元很善良,才想这个办法帮他募捐修桥。那些公子怎么可能抛得中观音娘娘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状元和观音娘娘的善举,就玩起了“采莲船”。

  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底部成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当锣鼓响起时,采莲船便开始舞动起来,一名漂亮的'女子站立在船内,做出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男的化装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成滑稽的样子赶艄,逗趣取乐,女的手持竹桨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兴自编的,尽是恭喜发财、心想事成、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和大吉大利等方面的吉庆内容,而采莲船玩到哪家,哪家就得给点东西呀!因为观音娘娘坐彩船时,为的是募捐,如果不给点东西,就会显得主人太小气!

  采莲船是荆州特有的风俗,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到荆州来,一定要好好玩一下“采莲船”哦!

家乡的风俗作文4

  石街长长,步影摇晃,鸟雀啼鸣,大雁群飞。那是我从小到大成长的地方,亦是我最亲切的故乡——普宁洪阳镇。我最爱故乡那不乏味的风俗,似烟花不灭般长存,那便是“行头桥”。

  时过变迁,元宵这一天,我又一次回到了故乡。阳光依旧如往年的明媚,熟悉的乡音也不绝于耳,让我心中的烦闷化为乌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饭后,我们走在街上,准备去“行头桥”。沿途摆满了卖长竹蔗的小摊,红灯笼挂满街。长街尽头,便是我们当地有名的“行头桥”。

  一到那地,人头攒动,好不热闹,锣鼓喧天,灯照各地。晚风悄悄掠过桥底的湖畔,湖面波光荡漾,倒影着桥上的景象。旁边建筑上挂满火红火红的灯笼,随着轻轻的风,它们轻轻地飘,风过耳畔,灯笼悄悄飘摇的声音恰是好听。

  这“行头桥”又名太平桥,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地特有名的习俗了。听爸妈说,“行头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展现喜庆欢乐的心情;二是寄托美好的愿望和良好祝愿,通过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增进团圆、团聚、和谐,在我们当地,元宵是重大节日,因此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而“行头桥”这一节庆活动,把四周的乡亲、外出人员吸引来参加,热热闹闹过元宵。

  一知有如此多的寓意,我迫不及待也想去“行头桥”蹭蹭福气了,便央求爸妈:“爸,妈,我们去那儿可以吗?”我指着“行头桥”的.方向,一脸期待。爸妈欣然答应了,就带着我走上台阶一步步朝前走。我想回头,却被一位老奶奶拉住了,她一脸慈祥的微笑:“小朋友,可不能回头哦!”“啊?为什么?”我一脸疑惑。“回头可不吉利哟!”原来如此,听了老奶奶这话我可不敢回头了。这时,近处的夜空盛放出朵朵烟花,烟花斑斓陆离,五光十色。

  桥上的人立时抬起头,望向那绚烂多姿的夜空。有人忍不住“哇”声来表达内心的震撼,有人则拿起手机拍起照来。那本是凄清的夜空,此时此刻变成全场的焦点。

  过了“行头桥”,我就准备回家了,这条长街的小摊依然没有收摊,这时买长竹蔗的人可就多了。“走,咱们也去买。”爸爸对我们说。“这有什么好买的?”“过桥后买长竹蔗,这一年里就会钱多米足,节节高升。”原来这样,难怪街边会有这么多卖长竹蔗的,我恍然大悟。

  家门口,我蓦地抬头仰望夜空,烟花正盛,不灭不失。我想,也许这古老悠久的传统民俗,就像那夜空中绚烂的烟花,永存且会世世代代相传,家乡的光彩,那不乏味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节,从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满头白发的老孩子,提起春节,第一个想起的便是饺子。想起饺子,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鲜美的、令人馋涎欲滴的感觉呢!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过倒着。”北方人民对于饺子的喜爱可见一斑了。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面的,个个分工明确。把冷水与面粉倒入瓷盆中搅拌均匀,然后放到炕上发酵。这期间大人们通常会去和馅,孩子们会在一旁打下手。将韭黄切成丝放入碗中备用,然后把已经剁好的肉糜倒进去,加入适当的酱油,花生油,还要加入少许生粉,提高馅料的口感,最后搅拌均匀即可。

  馅料和面都准备好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擀皮儿了。

  将面团分成几部分,然后将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们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小的,然后揉圆,就可以开始擀了。我对擀皮一点也不在行,怎么也擀不出那种薄薄的感觉,但奶奶就不一样。她把面团用手按成扁平状,一手拿着压好的面团,另一手拿擀面杖擀,手还要变换饺子皮的方向,中间要厚,两边要薄,这样,一个个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涟漪”似的饺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经擀好的饺子皮和调好的'肉馅。挑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使劲一捏皮的中间,把两边的皮向中间捏褶,元宝似的小饺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临,奶奶在厨房里煮起了饺子。饺子一个一个滑进水里,不一会儿,厨台上便溢出了饺子的香气。水已经烧开,我的口水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里的馋虫一阵一阵地往外拱着。这时候奶奶出来了,她说道:“再过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过去看了看,锅中的饺子上下翻滚着,被一道道的雾气包裹着,香飘四溢。很快,饺子煮好了,被整齐地排列在了盘子里,晶莹剔透,让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几碟陈醋和一小碗酱油蒜泥,摆上几盘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酱油蒜泥香、饺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欲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饺子再蘸上一点醋,一进嘴里,一股酸味散开,紧接着就迎来一股甜味,接着便是咸,回味起来又有一丝丝苦味。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饺子在牙齿的碰撞之下,很快化为一堆碎末,浓郁的鲜香在嘴巴里散开,吞进肚子,整个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饺子,暖的不止是胃,还有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和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从而受益匪浅,了解颇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节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大特别圆,所以这一天象征着家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神话和传说。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话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连天。有一个叫后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体恤民情,挺身而出决心要拯救苍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万代苍生。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绝代美人,夫妻俩十分恩爱,有一次后羿向王母讨得了灵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为神仙,但他舍不得妻子只好保存着灵药,一天后羿去打猎,之身嫦娥一个人在家,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起了坏心,企图夺取灵药,嫦娥没办法只好当机立断吃下灵药,突然间立刻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寂寞的生活。后羿回来后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绝,仰望天空长叹见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于是他将妻子最爱吃的饼摆在院子里,许多人见了纷纷效仿于此来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节。

  “嫦娥奔月”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我的家乡壮族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特别的丰盛仅次于春节。饭后将月饼供奉给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团团圆圆、健康快乐。祭拜完祖先接下来精彩的时刻即将到来,把圆圆的大月饼切成每人一份,预示着一家人永远团圆,缺一不可。一边吃月饼一边悠哉悠哉的赏月,听着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趣事,还举行成语接龙或讲谜语,猜对了就奖赏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欢声笑语下吃着香甜的月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令人流连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来自全归各地的朋友们,我们虽不曾相识,但在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们能普天同庆,伴着一样的圆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着圆月,陷入沉思,是它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进入畅想……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哇!”随着一声清亮的哭声,我的小表弟降生了,外公外婆看着这么个大胖孙子,笑得都合不拢嘴,舅舅手忙脚乱的照顾着小表弟和舅妈。

  报喜

  外婆突然想起了什么大事,笑眯眯地对舅舅、外公说:“哎呀,我把这事儿给忘记了,你们赶快上街去买三十份鸡蛋和三十份喜饼。”舅舅马不停蹄的赶向批发市场。一会儿提回了大包小包的喜饼和鸡蛋。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每份鸡蛋都是十个,喜饼也都是每份十个,我疑惑地问外婆:“为什么每份都是十个呢?”外婆耐心地回答道:“十意味着十全十美。”我还在疑惑不解时,外婆又催促舅舅:“你带上喜饼和鸡蛋先到你岳父岳母家报喜,再到其他亲戚家报喜!”

  洗三朝

  小表弟是在医院出生的,出生的第二天,舅妈就抱着小表弟回家去了,刚走到楼下,外公就在楼下放起了鞭炮,“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把街坊邻居都给吸引来了,大家都乐呵呵的,都向外婆讨喜糖。外婆连忙把事先准备好的喜糖拿出来,分给大家,大家一边吃喜糖,一边恭喜外婆家添丁了,外婆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荡漾着笑容。

  小表弟出生的第三天,我看见外婆早早地起床在厨房烧开水,水烧好后,只见外婆又端来把椅子搭脚,拉扯端午节插在门上的艾叶,外婆把干艾叶洗干净,然后把艾叶放进洗澡盆里,倒入刚烧开的热水,不一会儿清澈无比的水一下变成了淡黄色,外婆又找来几枚铜钱放进澡盆内,不停地搅拌,等温度适中就把小表弟放进去。小表弟洗完后,外婆把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剥了壳,在小表弟身上滚来滚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滚滚手,样样有,滚滚腰,步步高……”小表弟穿上新衣服后,甜甜地睡着了。

  洗九朝

  洗九朝这一天,是最热闹的。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提着肉、蛋、面等上门来道喜。特别是小表弟的外公、外婆更是带来了许多新衣服和新鞋子,还有婴儿睡的婴儿床、学步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等,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外婆还请来了两个年长的婆婆为小表弟洗澡。边洗边吟唱,诸如:“洗洗头,做王候;洗洗身,变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不呷药……”外婆还给婴儿的`嘴唇上涂丁点黄莲,意味着小孩将来的日子先苦后甜,小表弟洗完澡后,外婆为他换上了崭新的衣裳,带上银镯子和银锁,抱着小表弟去见亲朋好友。亲朋好友在客厅里吃着面条,看见小表弟来了,赶紧起身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塞给了小表弟,这红包又名“百岁包”,保佑小孩子长命百岁。在一阵嘻闹声中,庆祝小表弟出生的仪式结束了,客人们临走时还不忘留下祝福……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你一定也会被这些风俗迷住。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春节,在中国人的眼中是一个重要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置办年货,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广西也不例外,人们祭祖守岁,让除夕这一天独具特色。

  除夕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广西的渔民们就在咚咚的太鼓声中为祭祖活动做准备了。大家陆续来到祠堂,祠堂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祭祖用的酒肉,祠堂内,一座慈眉善目的神像伴着一排排先祖牌位,在红烛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神秘。渔民们祭祀的是妈祖,他们坚信,妈祖能够保佑自己平安出海,满载而归。鞭炮在四处繁响,太鼓声和铜锣声不绝于耳。

  祭祖仪式过后,便是舞狮表演。渔民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观看。伴随着激烈的鼓点,那头色彩斑斓,装饰华丽的“狮子”,摇头晃脑,还时不时一蹿一跃,活灵活现。几个顽童往狮子的脚前扔了一小串鞭炮,“嘣,嘣嘣”!短暂而剧烈的响声,吓得狮子慌忙抬脚,向后急退,又背过身瑟瑟发抖,这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人们逗得更乐了。

  广西的舞狮,俗称“南狮”,“醒狮”,人们认为舞狮可以驱鬼避邪,舞狮的形式也丰富多样。狮子出场,先是“喜”形于色,接着被外物阻挡骚扰,不胜其烦,“怒”发冲冠。好不容易去赶走骚扰,棘手的问题又来了,木桩太高跳不上去,难免伤心,曰“哀”。经过几番折腾,狮子终于跳上木桩,少不了一番庆祝,扭身摇尾,“乐”在其中。哎呀,一串鞭炮袭来,“惊”也就顺势上场,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狮子真是怀“疑”此生。喜、怒、哀、乐、惊、疑,这六大表演形式,正是南狮起舞的精髓所在。

  舞狮的高潮是“采青”。人们事先在演出场地的.最高处悬上一棵生菜。精力旺盛的“狮子”在梅花桩边上蹿下跳,忽一抬头,看见高处有棵生菜,便跃下地,不断向上张望,抓耳挠腮,犹豫不决。过了半晌,猛的一跃,叼住生菜,匆匆咬碎,再吐出来。围观的人们拍手叫好,这就是“采青送福”。

  舞狮表演结束,祭祖活动也就进入尾声,太鼓铜锣和鞭炮声渐息,喧嚣过后,留下满地喜气洋洋的红色碎屑。到了晚上,渔民们在自家庭院里,燃起熊熊篝火,架上烤肉,呼朋唤友,相互聊起今年的收成。孩子们则去海边点起期盼已久的烟花爆竹,将心愿撒向天空。他们追逐着,嬉闹着,累了就躺在沙滩上,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色彩鲜艳的烟花装饰着夜空,篝火燃着,孩童叫着,大人聊着,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这就是广西渔民们除夕守岁的美妙画卷,除夕大摇大摆离去,新的一年正在大步流星地来临……

家乡的风俗作文9

  祭灶,这一风俗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我小时候见过长辈们祭灶,那一幕幕犹如眼前。

  祭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祭灶前,长辈们把灶台,乃至整个厨房都擦得干干净净,无尘无污,再拿出不久前街上买来的灶王爷纸像摆在灶台旁边。其实,上街时买纸像不叫买灶神,而叫请灶神,以此表达对这位保护神的尊敬。接着,爷爷拿出自己珍藏许久的好茶,小心翼翼地摆上三个茶碗,缓缓倒入热水。茶叶缓缓舒展开来,清香扑鼻而来,袅袅轻烟升上屋顶。给灶王爷的供品有各种各样,除了这茶之外,还有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以及糖果、糖瓜等甜品,为的是一个新年新气象,未来能吃好喝好,生活无忧,这正朴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民的心态。供品都摆好了,只见三副碗筷,三盏酒杯,那酒水茶水随微风荡起涟漪,好似灶王爷在细细品尝,若有所思……爷爷又拿出三炷香来,分别插在摆好的香炉上,点上香,烟气与茶水的热气交织一起,浮现出美好的愿景。望着这一碗碗“美食”,便忍不住伸手去拿。奶奶看见了总会制止我,责备地说:“不许动,这可是给灶王爷准备的。”最后跪拜祈愿,那时的我不懂世事,只想着能有几个新玩具,能吃上好吃的零食。再烧掉纸王爷,灭了香,就算送走了灶王爷。

  可别看这个习俗比较简单,它可是有大寓意呀!祭灶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秦朝,相传人们尊称灶神为灶君司命,是玉皇大帝命灶神掌管人间各家烟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尤其受到人们的崇敬。其实人们是要通过祭灶神向上天和家人做一年的工作总结,以表达辞旧迎新的新年新气象,以吉祥的饮食文化迎接新年的美好,这也是人们最简单朴素的期望。

  祭灶的由来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了妻后花天酒地,败光了家底后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来到前妻郭丁香的家里,自知羞愧难当,想要了此残生,就一头钻到灶台底下的火炕里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他还能回心转意,还没有坏到底,既然死在灶台,就封他一个灶王吧。

  然而,我想,祭灶神的传统习俗之所以一直传承至今,不只是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期待来年吃好喝好,生活无忧,更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有宏大的目标,有积极的上进心,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步,才能走向更高的世界!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打算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打算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打算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打算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打算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打算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打算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打算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此刻,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怀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心我水土不服,并不经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繁重,回老家的机会就更少了。不管爸妈工作多么繁忙,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却是雷打不动地回外公外婆家过年。

  在外婆家过年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夕团圆了。老家的除夕甚是隆重,一大早外公外婆就到集贸市场选购食材,有鱼、猪肉、牛肉、各类蔬菜、水果……采购回来后外婆和舅妈就到厨房开始准备团圆饭了,外公负责打扫房间,我负责写对联,舅舅和爸爸妈妈负责挂灯笼、张贴对联。等一切准备就绪,厨房里已经飘来浓浓的饭菜香,这时候表姐和表弟会被安排去叫大姥爷(外公的哥哥)一家来团圆。

  开饭前,外公总会放一架超大的鞭炮,听说鞭炮响的.时间越久,代表你来年的日子过得越红火。

  这么多人,一桌是坐不下的,外婆一般准备两桌菜,大人一桌,小朋友一桌,家里的女性大多和小朋友坐一桌,一来可以照顾小朋友,二来方便随时添菜、添饭。团圆饭一般准备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天门特有的粉蒸肉、蒸排骨、蒸鱼、蒸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整条红烧鱼每年都不会缺席,但是每次红烧鱼上桌后妈妈都不忘提醒我不能吃,而要留到第二天吃,寓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一道甜汤,寓意甜甜蜜蜜。

  席间,外婆会准备一些酥饼,酥饼内芯包有红糖,表面会撒上一层芝麻,一口咬下去,一层一层的,很酥脆香甜,味道有点类似千层酥。做酥饼是一门技术活,要有一位面点师傅提前准备好酥饼皮、酥、糖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师傅负责擀皮,其余人员分别负责擀酥、包糖、压平、烘烤,一般五六个人流水线作业,大半天时间就能准备一大筐酥饼。由于外公熟通酥饼的做法,从腊月中旬起,会被亲戚朋友轮流约到家里帮忙做酥饼,很少呆在家。

  当然,还有我最爱吃的糍粑。老家腊月里,家家户户都会打糍粑,纯手工的,煎熟后,沾一点红糖,轻轻咬一口,软糯不粘牙,糯米的香味在口腔里打转,咽下去,回味会送到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久久不会散去。

  吃完团圆饭,我们会祭祖,按照旧日的说法,成年男性和儿童要去祖先的坟前点一盏长明灯,告慰祖先,我们一切安好。

  爸爸妈妈小时候对过年有一种偏执的期盼,与其说是对年的期盼,不如说是对新衣和各种糖果的期盼。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回老家过年已不再关心能吃什么,更多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是对亲情的守护。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迎新春。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我的家乡安徽是怎么过春节的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春节前的一个星期,父母开始购置年货:鞭炮、烟花、食材、新衣……那么多需要买的年货,万一现金没带够怎么办?今天可流行二维码付款了,扫一扫码就可以直接付钱,也不需要担心钱包丢失。妈妈每次付钱都会感叹:“真是太方便了!”买完年货,大大小小的年货全堆在客厅,看上去好不热闹,也就有了一点年味了。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间,这一天被称作“扫尘日”,也叫“迎春日”。妈妈说,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寓意。打扫完房间,大家会贴几个倒挂的“福”字,还会贴春联,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来准备忙碌又喜庆的一天。刚起床,耳边就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与烟花声,热闹极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饭,就准备去拜年了。所谓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给亲戚朋友送祝福。长辈们在拜年前都会包好红包,递给小孩子们,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与我们分享这份喜悦,怎么办呢?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乐!”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让远在他乡的小叔也能送来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声音中,拜年不知不觉地结束了。

  晚上,就该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鱼和饺子。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鱼),而饺子作为中华传统食物,有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寓意。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谈笑风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爱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着爸爸就让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着说:“要让老人先动筷哦!”爷爷说:“没关系的,让他先吃吧!”弟弟听了以后,认真地把一个肉丸子放进了爷爷的碗里,说:“爷爷,这个好吃!”“爷爷咬不动这个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饭,一家人开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奶奶感慨:“我们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电视啊!真好!”老人们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从前的生活……

  你们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来分享一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新年“派利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在港台地区非常流行,而我是从小在深圳长大的,深圳属于广东省,广东省与香港距离非常近,故习俗都大同小异,我便从小就熟悉它了。“利是”又称“利事”或“利市”,取其意为大吉大利、好运之意,一般老人家则称之为“红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压岁钱”,而利是封就是装压岁钱的封袋。

  在小的时候,记忆里每当春节来临之时,我们全家大大小小都要准备利是封,颜色以大红为主,也有金黄或其他色。利是封的外观各式各样,有大有小,有长条形也用小方形。风格、寓意也是千变万化,封面上有字有图,文字都是祈福吉祥话语,图样有生肖、财神等,真是令人惊叹不已,佩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啊。

  我最喜欢帮爸爸装利是封了,我会按照爸爸要派给的对象进行装袋,平常随手要派的我会选择小型利是封,一般装5元或10元,特殊的会装50或100元。5元或10元的利是封是最常用到的,基本见人随手就派的。像爷爷奶奶出门买菜或爸爸妈妈开车出小区,见到小区的保安或阿姨,大家新年见面,都会说到“恭喜发财”,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给他们派利是。爸爸也要给他的工人派利是,与熟悉的朋友见面也会派到利是。那妈妈呢,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未婚同事都会集体组队到办公室里找已婚或领导一起讨利是封,听妈妈说,这是上班第一天上午的公司活动,现场特别有趣。此时的利是封的更多寓意就是大家新的一年都要行大运,同时也是感谢他们一年的辛苦付出。

  而我,也会装着小利是封,约好同学一起到小区里,我左右环顾下,见大家都到齐了,郑得地对他们说道:“今天,我们要成立一个小组,名叫‘利是队’。有谁要参加吗?”

  随后,他们纷纷举起手,我马上下达了任务:一起讨利是!于是我们马上开始行动,来到了平时人数比较多的小区游乐场,见到相熟的奶奶或阿姨,我们就会上去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然后奶奶或阿姨们就会乐呵呵地跟我们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哈”,就会给我们派个利是封,收到利是封的小伙伴们,别提多开心了!派利是封的.大人们,也因为派了更多的利是而感到开心。因为在广东,利是封派的越多,也就代表来年会更发达更有福气。

  派利是虽然是小小心意,但代表了大大的寓意,各式讨利是的有趣行为,也更好地促进了大家的感情,给新年增加更多快乐的气氛,我非常喜欢这个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爆竹,是春节的标志。春节总是在这喜气洋洋的场面中走来。可惜,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日趋加重,鞭炮就和人们渐行渐远了。不过在乡下的老家,地广人稀,院子里大的像足球场,在城市里模糊的鞭炮声,在这里却是此起彼伏。

  每到春节,舅舅都会准备上几十个红灯笼,沿着屋檐一排排的挂上去,金色的流苏经风一吹,整齐有序地摆动着,配上圆滚滚胖嘟嘟的红小灯笼,形状极为可爱。但,灯笼只是个开场白,令我和姐姐更激动的才刚刚开始,院子这么大,不整点长鞭炮来放放岂不是浪费?舅舅更是这么想的,买的鞭炮就像巨大的车轮,嗯,灯笼到位了,鞭炮也到位了,我在心里暗自高兴,这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坐在院中等待除夕夜的到来未免太过无聊,舅舅和我们聊起放鞭炮的来由!相传,很早很早的时候,那一只叫年的猛兽因为肚子饿下山来找人吃,没办法,人们只能东躲西藏,年够不到,气急败坏,在村子里大发脾气,正巧一栋竹楼一不小心燃烧了竹子烧的噼哩啪啦响,年听到这种震耳欲聋的声音,看见红色的火光,吓了一大跳,连滚带爬地逃回了山上。聪明的人们掌握了驱赶年的方法,并流传至今。

  说着说着,天空已经黯淡了下来,此时不放,更待何时?舅舅一声令下,从仓库里扛出了大鞭炮,电源插上,屋檐上的小灯笼都亮起温暖的火光,瞬间,偌大的院子里好像心手相连。只见舅舅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靠近鞭炮,鞭炮就像一只红色的长蟒,瞪着大眼,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舅舅脸上已经密密麻麻攒了一层汗水,手抖得像开启了振动模式,只听打火机“咔啪”一声,舅舅一个转身,我们立马捂上耳朵,结果,万众瞩目的'鞭炮,居然毫发未损,场面极度尴尬。好不容易,火苗近了导火索,吡——,红色大蟒吐着他的舌头,慢慢地向后燃烧,舅舅如释重负,赶紧跑到门口躲避去了,忽然,场上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响声,犹如半天里起个霹雳,震的那房屋也动,天上的星星被火光吓得纷纷逃命,妹妹的小手紧紧掐住我的腰,犹如那老虎钳子一般不肯撒手。红色的火花,唱着噼哩啪啦的歌,在院子中间跳舞,漆黑的夜晚已经照的如同白昼一般闪亮,火花儿在院子中央表演了五六分钟才方罢休。

  不知不觉中,春节已悄无声息地靠近,人们三三两两正准备散场,不知谁吼了一句: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啦!大家又蜂拥而上,围观着电视机前的表演……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5-02

家乡风俗的作文06-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29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9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31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8-17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3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