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日记大全>三年级日记

三年级日记

时间:2023-09-09 18:36:11 日记大全 我要投稿

三年级日记[汇编10篇]

  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日记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日记[汇编10篇]

三年级日记 篇1

  今天,我做好了作业就开始玩超轻粘土。做什么好呢?让我好好想想:大树?不好,太难了。小鸟?嗯,还是不太好……啊,我想到了,就做一个鸟窝吧!

  我先从装着棕色粘土的盒子里拿出了半块橡皮大小的粘土,先把它搓成一个球,然后把它压平,压平,再压平,把边缘稍稍向上翘一点点,一个“鸟巢”就完了。不过,光有“鸟巢”太单调了,不好看。可是加什么东西能让“鸟巢”变得更加丰富呢?我左思右想,最后,决定放点“青草”进去。于是,我从盒子里拿出一点绿色的粘土,准备把它变成那“青青的小草”。我开始了我的压搓任务,要把那些大块粘土搓成一小条一小条的“青草”似乎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可难不倒我。我搓呀搓,搓呀搓,把粘土从粗搓到细,虽然花了一些功夫,但很快就做出了不少的“青草”。我把它们放进“鸟巢”里,哈,真不错,给光秃秃的鸟窝增添了不少光彩!接下来,就该做“鸟蛋”了。我想像着,青草上放几颗白白的、胖胖的蛋一定很好看。一想到这里,我马上开工。我拿出一团白色的超轻粘土准备做“鸟蛋”,这可是我人生中做的`第一颗“鸟蛋”。我把粘土搓成一个圆形的球球,然后,再进一步变化它的形状,将圆搓成椭圆,第一个“鸟蛋”做好了。然后我又做了两个,将它们轻轻地放进“鸟窝”。哇,终于做好了,一个漂亮的“鸟窝”。

  第一次做的“鸟窝”,虽不够完美,但我很是心满意足。

三年级日记 篇2

  今天是5月12日,是母亲节,我想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很早就起了床给妈妈煎蛋,我先倒上油,撒上盐,打上鸡蛋,蛋冒着金黄色的油,真想马上咬一口,我把鸡蛋翻过来翻过去,一会就可以了。爸爸妈妈迷迷糊糊的起床了,我叫他们去吃早饭,他们一进门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他们非常吃惊,还不知所措的看着我,开吃了,看着妈妈吃煎蛋,心里美滋滋的,似乎我也吃过,妈妈说我的手艺很棒。

  我们来到一家鲜花店,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她在这些花之间转来转去,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束百合花上,那束花上的每一朵花都非常好看,像一个个戴着花的戒指,妈妈手拿着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我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以前是爸爸妈妈疼爱我,让我感觉很温暖,现在我长大了,也轮到我疼爱他们了,让他们感觉每天都像过节似的。

三年级日记 篇3

  开学初,科学老师给我们发学具,学具袋里有一小袋蚕卵。

  老师告诉我们:蚕以卵繁殖。要我们认真观察蚕卵,还告诉我们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孵出小蚕。

  蚕卵是褐色的,看上去很像芝麻,宽约 1毫米 ,厚约 0.5毫米 。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3月22日,蚕卵孵出小蚕来了。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

  蚁蚕吃新鲜的嫩桑叶,吃的比较慢且少,能够少放点桑叶;桑叶上的水珠一定要晾干了以后才能用来喂蚕,不然,蚕吃了会生病的。

三年级日记 篇4

  呵呵,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的蚕宝宝要结茧了。

  一大早,一阵刺耳的声音响了起来:“廖宇轩,起床啦!你的蚕要吐丝了。”我的蚕要吐丝了?我兴奋得在床上滚来滚去,一不小心,滚落在地。“呜呜——我的屁股!”

  我迅速地整理完毕后,来到蚕宝宝的'“房子”面前,拿起桑叶准备再为他们换次“床单”,也好让它们补充能量,结出来的茧更亮更大。可是问题来了。我给他们换“床单”时,它们死死地趴住“旧床单”,好像很舍不得,怎么扯,它们都不肯松“手”。我斗不过它们的倔脾气,只好败下阵来投降。再说,它们都是“孕妇”,就不跟它们斤斤计较了。俗话说得好:“大人不计小人过嘛!”

  等等,等一等,蚕儿开始吐丝了。它们一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慢慢悠悠地晃来晃去。吐呀,吐呀,没完没了,好像蚕肚子里有团丝线,永远吐不完。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椭圆形的茧成形了。

  我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连我自己都惊呆了!我看得正入迷时,妈妈叫道:“轩轩,帮我拿两个盘子下来。”我这才回过神来,回答:“来啦!”

  我心想:飞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好期待呀!

  

三年级日记 篇5

  周六早上醒来,看到窗外春光明媚,微风轻拂。突然一首古诗浮现眼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想这样好的天气,不放风筝真是太可惜了!于是,便央求爸爸带我去市民广场放风筝。

  在去广场的路上,我们发现风筝线断了,得再买一卷。来到卖风筝的小摊前,商人说,线有很多种,有50米、150米、200米……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长的一种。我不屑地想:如果线太短,放风筝时就不能显示我的“水平”了!

  到市民广场了。哇,这儿真空旷,真是放风筝得天独厚的地方!再看看天空,风筝的种类真是五花八门:有衣袖飘飘的仙女风筝;有气势汹汹的鲨鱼风筝;有憨态可掬的熊猫风筝;还有威风凛凛的长龙风筝……看到别人轻松地就把风筝放上天,我也不禁手痒痒了。我戴上手套,让爸爸撑好风筝并系上线。爸爸叮嘱我:“注意了!你在放风筝的时候要注意风向,要注意……”我根本没听进去,随意搪塞了几句:“知道了,我知道了!”心中暗想:放风筝有什么难的.?真烦!于是,趁着一股强风未到的时候,我们赶紧做好了放风筝的架势:爸爸拿着风筝,我则握紧风筝线,等待风的“大驾光临”。

  风一来,爸爸就把风筝一抛,我赶紧放线。不一会儿,风筝就慢慢飞上了天。我得意洋洋地对爸爸说:“你看,我就说放风筝很容易的嘛!”他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到旁边拍照片去了。我还没得意完呢!风筝就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嗯,肯定是风小了,再来一次!可是第二次、第三次……情况似乎一次比一次糟,我开始沮丧难过了。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放风筝,最重要的就是:风筝线如果有拉力,你就放线;如果没有拉力,你就收线。用这个方法试一试,你一定能行!”我半信半疑地按照爸爸说的做了。这一次,风筝果然飞了起来,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放风筝了!

  回到家后,我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的事情都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

三年级日记 篇6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每个家庭团圆的日子。就比我们家吧,过的即团圆又快乐。今年的中秋节,爸爸从外面打工回来了,我们在爷爷奶奶家过的中秋节。中午,奶奶和妈妈包的饺子,饺子可香了,我吃了好多。晚上,我们全家在一起看月亮吃月饼。我听爷爷说,月亮上有个玉兔在桂树下捣药。我睁大眼睛在月亮上寻找,可是什么也没找到啊。爷爷说:”你还小,懂得的知识太少,你要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掌握的知识多了,就能看见了“。我心里半信半疑,我想,这也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吧!但是,我还是希望月亮上真的有玉兔,月球也能像地球一样的美丽。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想月亮一样团团圆圆,那该多好啊!

  中秋节日记5

  中秋节到了。人们都等着看今晚上的月亮。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中秋夜。我开心的等着月亮出现。过了一会儿,月亮终于出现了。还有些调皮的云儿不肯离去围绕在月亮身旁不肯离去。此时的月亮犹如一位害羞的少女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得十分委婉。过了一会儿,那些调皮的云儿终于肯散去,“少女”露出了原本美丽的'容貌。天空上的那轮圆月让我的心情豁然开阔,我觉得月亮越来越明媚、动人。我仔细观察月亮,我发现月亮上有着浅浅的影子,好似宫殿一般,我终于知道为何会有月宫之说了。真可惜今天的“赏月之夜”就这么结束了。唉,希望下一个中秋快快来到啊!

三年级日记 篇7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和小伙伴们去广西南宁游玩。一般的山,是由土和石相杂而成,而南宁山岭不一样,它的比例十分特别,可谓独树一帜,那里的土是石的两倍左右,一眼望去,显得非常湿润。那里的海一眼望不到边,碧绿的海水十分清澈,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了绿的、蓝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光芒,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惊险一幕。

  那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完午饭,一看见饭店门口那片大海,就情不自禁地想去看一看,小伙伴都在前面,我为了赶上他们,就抄了一条近道。说是迟,那时快,我的脚突然陷入了那块”石头“里,哦!原来那是沼泽地,不是石头呀!我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居然把沼泽地看成石头路。我惊恐地呼叫岸上的爸爸,爸爸急忙跑下来,没想到也陷入沼泽,我们真成了”泥鞋父子俩“了,搞得大家伙一阵忙碌,差点赶不上去北海的火车。真惊险啊!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太轻率,尤其是对陌生的地形要了解清楚后再行动才行。

  

三年级日记 篇8

  外面,风轻轻的吹,阳光柔柔的照着。这是什么季节?

  我跑到花园里,小花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冲着我微笑:“欢迎你来到花园里,是春姑娘让我们来迎接你的。”

  我跑到树林里,小树伸出嫩绿色的`小手,向我打招呼:“欢迎你来到树林里,是春姑娘让我们来迎接你的。”

  我抬起头小雨洒在脸上,他喊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啊,原来这个季节叫春天。

三年级日记 篇9

  今天是大年初一,在农村传统中早上是要吃饺子的。

  我一起床,就看见奶奶在和面。说要包饺子。我看着他们,很有趣,还很简单。我也包了起来,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馅太多了,煮时会带出来。馅太少了,不好看,吃时没味。

  传说饺子是这样来的: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 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 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 “,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包饺子也已成为中国的一项传统的风俗。

三年级日记 篇10

  星期二,妈妈说请客户吃饭。当然,也把我带去了。因为我有兴趣观察观察他们吃中国餐呢。

  开始了,妈妈先教他们用筷子,他们不习惯,就干脆一只手拿着一支筷子。妈妈没办法,只好让人拿了两双刀叉。而我却在旁边偷偷地笑,因为这刀叉让我想起了非常好笑的故事:一天,我和妈妈在上海的西餐厅里,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叉。当时我们跟一块顽固的'牛排战斗,结果,牛排飞出去了,牛奶洒了一地,所有的老外们都看过来。

  印度来的的客户喜欢吃辣,所以妈妈又让人拿来辣粉和胡椒粉。客户把辣粉撒在番茄炒蛋和面条上,吃起来。我看他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也想吃吃看有多么好吃,多么TASTY!心动不如行动,我夹了一大块番茄,一吃,啊!好辣,辣,辣,辣呀!妈妈和客户在那里笑得东倒西歪。

  其它国家和我们习惯不同,饮食也不同呀!

【三年级日记】相关文章:

三年级的日记12-24

三年级日记12-12

三年级日记(精选)07-04

【经典】三年级日记07-24

(精选)三年级日记08-09

【精选】三年级的日记08-10

三年级日记[精选]08-31

【经典】三年级的日记08-30

(经典)三年级日记09-01

三年级的日记【经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