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优秀作文>年味儿作文

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3-11-09 15:12:51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年味儿作文【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味儿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味儿作文【热】

年味儿作文1

  家乡年味儿,蕴含着淳朴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一代代,更体现出我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铁事实。没错,我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为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人在新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意思。回到了家乡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汤圆。用玉米粉捏成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味道发挥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烟花,对新一年憧憬与期待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美味佳肴。叔叔与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无可代替。后记:这就是我家乡,即使没有过人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人情味儿。家乡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暖流。

年味儿作文2

  年,中国传统节日,每年春节来临的时候,要在家中把东西整得干干净净,还要在大门上贴对联,窗花等等,到了晚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天空展开,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出朵朵花蕊瞬间星空如千万颗星星。

  在春节来临之际,家里亲戚就会回来,将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再将舅舅自己写的对联挂在大门上,祈求好运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十分畅销,包装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们在除夕的必备物品。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算已经买了许多衣服,新年的衣服总是最好的,因为它是过年最好的象征。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放烟花爆竹,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噼噼啪啪”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只见弟弟拿出打火机从袋子拿出一个烟花,那个烟花叫“降落伞”--就是点燃的时候“轰”的一声,天上就会降落下一个类似于降落伞的东西。弟弟好像有点担心不敢点那个导火线。我的性子急就很大啊的喊出:“你放不放啊,没事的咯”弟弟听见我在哪里喊就立马点了,轰的一声我们仰望天空刚刚“降落伞”在那里看谁先抓到,于是我们谁都没有看见,后面在放别的.烟花的时候在一颗小树上发现了。

  到我的另一个弟弟放了,他的胆子全家让人都知道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那拿出冲天炮就是拿在手上又特别吓人的那种炮。他先炮放在地上点燃在拿起来“嘭嘭嘭啦啦啦”的声音要他自己也捂住了耳朵。

  下面是我了,我拿着的“蝴蝶”之所以叫她蝴蝶是因为它一点燃就可以冲好高。我拿出我自己的打火机,点燃那个小小的绿色导火线“啾啾啾”的像剑一般向天空冲去

  凌晨了,我们家乡都每家每户都拿出了大炮“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一阵阵的声音震耳欲聋,我的耳膜都要被震破了。可是你认真去看,又仿佛仙女下凡一个个彩色的点点落下。又仿佛像一群文艺团在空中翩翩起舞。

  当爆竹声占据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话语就听得并非那么真切了。当“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词,“团圆”就显得有些微小了。

  这就是年味儿,一句句的祝福话,一串串的鞭炮声。年味儿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调味剂,让过年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年味儿作文3

  一年的味道是怎样的?是直冲云霄发出七彩光芒的烟花吗?是红底黑字挂在门前的春联吗?是一个装满亲朋好友祝福的红包吗?是家人团聚,还是欢乐的年夜饭?还是过年期间一次难忘的旅行?

  新年是一个充满亲朋好友祝福的红包。红包和红色代表喜悦和和谐。哪个孩子过年不渴望红包?红包上写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万事如意,学业有成,心想事成。红包成了过年的重头戏。每当收到亲朋好友的红包,我就觉得莫名的开心。这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似乎我会跳起来。我们不在乎红包里有多少钱。只要有祝福,哪怕只有几块钱,也是一颗心。这不是一年的味道吗?

  除夕是家人团聚的'快乐除夕。在这个除夕,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聚在一起,无论你是在国外工作;不管你有多忙;即使身处异国,也是一顿神奇的饭,就像是圣旨,把你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唤回来。每次看到桌子上的美食,我都咽下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体现了长辈们的心血。我觉得这些菜是最好的,比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好吃。这是一年四季,一年四季的菜!最好吃的,也是我最怀念的,是小姑煮的扎江面。酱里的肉是最好的瘦肉。它由多种成分制成,如秘制酱、豌豆和豆腐。很好吃。另外,淡淡的辣味足以让人神魂颠倒。如果这个年夜饭里没有体现年夜饭,哪里能体现出来呢?

  年味儿,过年的时候那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今年这次旅行,我们去了乌镇,但是我们去了一次,而不是元旦。乌镇这一次的味道体现的淋漓尽致。东扎售票处:人头在转,队伍已经很长了。在人山人海中,我们像一只小船,被汹涌的人浪推来推去,终于找到了一个自由的地方休息。尽管售票处人满为患,但仍然无法阻止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欢乐气氛。大家的脸都红了,亲戚们都在聊天,互相说着对方的事,一脸的开心和开心。过年的味道又优越了:家家挂春联,用不同字体贴福字。很多住在乌镇的人也和我们一起出去逛逛。最好吃的是米糕店。店门口写着年糕,年糕,年年高,祝好!当然没有任何惊喜,它吸引了很多人,排起了长队。我们也在其中。哇,他们包着年糕的纸竟然是红祝福。一瞬间,他们的心里暖暖的,花开了,祝福来了。年味儿,不会是这里吧?

  年味无处不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每扇窗户上都挂着腊肉酱货;超市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年货出售,等你去发现!找不到一年的味道。在新的一年里,只要你真的关注自己的身边,抬头看看,低头看看,每一刻,新年的滋味都在其中。

年味儿作文4

  中华上下五千年,她的魅力是一代代人创造出来的。她独特的东方文化滋养着龙的传人。而她的诸多之中,数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农历的春节了。

  年味儿是那“噼噼啪啪”作响的、直上云天的鞭炮,是那耀眼的烟花,是那孩童脚上的虎头鞋,是热热闹闹的团圆饭,还有,是家门口上,红彤彤的'对联的化身。

  记得小时候,脚上踩着可爱的虎头鞋,手里拿着拨浪鼓,身上的大红棉袄亮闪闪的,见大人贴春联便要跑去插一脚。"哈!”,我拍手笑,“我也要贴!”于是,春联的最后一个角让我压平了。这可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呀!我满意的望着,脸上笑开了花。“果子,看,这个福有什么不一样吗?”“哦?哎!贴反了!福倒了!”我大声说,清脆的童音在楼道里回荡。“哦!真乖!”我不明所以,被大人闹糊涂了,可转眼,一颗糖就已到了手上。我不管不顾,一蹦一跳地吃糖去了。

  长大一些,便知道了“团圆饭”的意义,一家人围在桌旁,你说我笑,好不和谐。忽然,“祝果子一帆风顺,芝麻开花年年高!”一块芝麻白糖年糕就到了我的碗里。“祝大家寿比南山!”我用筷子挑起了长寿面。“祝家里年年有余!”每个人的碗里出现了一块鱼肉。“呵,真乖!”大人们摸着我的头,笑笑。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每个人都乐哈哈的。吃完饭,老人家郑重其事的给我发了红包,并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领了心意,我就出门玩去了。在地上用绳炮摆出一个鱼的造型,点燃,别提多壮观了!放个摔炮,足以把大家吓一大跳。几种小的不过瘾,大家又放起了“冲天炮”,只见放炮的人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引子,一个箭步闪到一边,提醒大家往后退……“咻……”烟花飞上天,霎时,漆黑的夜空变成了巨大的画布,烟花谱写出了一首首绚烂的诗歌,繁花似锦,争相开放。烟花将一切照得熠熠生辉,光亮如昼……

  现在长大了,知道放烟花有害环境,晚上便和爸爸妈妈出去逛逛,不时抬头望望夜空,看看少数的花火……回到家,便忙活开了,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又翻箱倒柜找出零食,嘴里含支棒棒糖,眼睛里充满希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机,时不时还舔舔嘴唇。哎呀!实在撑不下去了,便伸个懒腰,打个长长的哈欠,一头栽在床上,睡着了……

  春节,是中华五千年培育出的花朵;年味儿,是儿女们在膝下演绎出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把春节的点点滴滴,融入传统的里,为她注入新鲜的血液,幻化出更美的光彩!

年味儿作文5

  城里人永远享受着便利,过年过节也一样,或去超市里采购些袋装盒装的速成食品,或举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干脆借机潇洒地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乡间就不同了,特重视过节过年,就像春天播种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场一样,每一桩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乡间的“新年”来得特别早。进入腊月天,外出务工的人们便计划着返回家乡,接着便陆陆续续地拎着大包小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火车,搭了汽车,匆匆忙忙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带着切切的思念,带着殷殷的期盼,也带着一年收获的喜悦,他们要与家里的老人孩子、十里八乡的亲朋相见,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年味儿洋溢在那声声的笑语中,在那紧紧的拥抱中……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积极。腊月才过一半,集市便日渐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攒动着人头,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拨一拨地挤在肉摊前、百货店里,买几条鱼,提一箱酒,置几套新衣,扛一台电暖气……每个人的手都不闲着。平时难得展开老脸的李婶、刘三姑见了面也笑靥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来了,带着个漂亮媳妇,还抱着个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爱瞎作弄,买个什么车,这不,一小家子开车回来过年了!”……集市的热闹一直延伸到乡下,家家的门前都挂出大嘟噜大嘟噜的腊物,鹅呀,鸡呀,鱼呀,腊肠呀,简直成了又一个农贸市场。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殷实。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就准备操办大年了,女人们把买来的吃物分类存放,杀两只鸡,宰两条鱼,炸些圆子豆腐泡。过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腊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弥漫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这家的与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个的乡野里飘溢着。

  乡间的“新年”过得特喜庆。年夜饭摆上桌,家中老人点燃香烛,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桌而坐,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开心的脸。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万事如意”,我祝你“新年发财”,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年夜饭后,大人们围火而坐,叙家常,谈打算,畅想未来,看看春晚节目;孩子们更是乐开了怀,放一阵烟花,玩一会“地老鼠”,又嘴里衔着糖果,给大人磕头辞岁,当然小脑袋里打着小算盘——得到大人的压岁钱。大大的红包到手了,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给大人们唱歌,逗大人们一阵一阵地笑……

  乡间的“新年”意味深长,它衔接着收获与梦想,酝酿着来年更幸福的团聚,更浓更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6

  家乡的年味儿,蕴含着淳朴的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的一代代,更体现出我的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铁的事实。没错,我的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的——东莞。

  ——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妈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大家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妈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妈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妈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妈,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是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妈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一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一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

  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年味儿作文7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父亲母亲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父亲母亲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年味儿作文8

  “过吉祥年,喝王老吉!”

  “过喜庆年,吃喜多多!”

  ……

  电视上关于过年的广告屡见不鲜,我们一家的心也早已飞到了临海老家,时时盼望着返乡过年。

  1月26日,我们回到了老家。

  一进门,一股呛人的烟味扑鼻而来。我皱皱眉,乍一看,奶奶正在祭拜祖宗呢!桌上摆着一大盘猪肉,一把撒着盐的刀放在肉上,猪肉前是6个盛满老酒的小酒盅,还有三支香插在最前端。看到这一幕,我笑了。哦,祭祖之中有着年味儿!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一大早,堂妹和堂弟就来到了咱家。我们一起在院子里踢球,一起到后院的小菜圃里捉小虫、寻“宝物”,一起用衣架沾肥皂水吹泡泡,一起到后山上玩捉迷藏……大人们呢,则在阳光下摆张桌子,边 嗑瓜子、剥松子,边品着普洱茶,边叙叙家常。哦,亲朋好友相聚就充满了年味儿!

  晚上,我们欢聚在白砖黑瓦的古朴小屋里,大口大口地吃着农家柴火饭和一个个猪肉圆。至于为什么吃猪肉圆,大概是为了图一个“团团圆圆”的吉利吧!饭后,大家都“抢”着洗碗、收拾。哦,一顿圆满的年夜饭里也不乏年味儿!

  八点左右,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春晚。外头的烟花、炮声不断增多,导致电视里的声音都听不清楚,但我们并不在意。看着歌舞表演里的人们一身红,或歌或舞;听着窗外炮声阵阵,果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欣赏满天美丽的烟花,犹如听到了每个人对新年的问候!“千家万户的‘关门炮’,好像让我身处战火纷飞的世界大战!”姐姐此言一出,大家都忍俊不禁。哦,烟花爆竹、春晚节目中,不也有一份年味儿吗?

  大年初一,我一早就被自家的“开门炮”打醒了。掀开窗帘一看,外头满是白烟。正担心空气污染过重,谁知太阳一出,天还是那么蓝,空气一如往常的.清新。新衣新裤一上身,立刻和大家前往木杓沙滩,体会那震撼人心的浪潮。大年初二,按照习俗,大家都“按兵不动”,待在家里。可我们一点儿也不无聊,打扑克牌,下棋,乐在其中。大年初三,走亲访友,拜个年,道声“新年好”,长辈笑盈盈地派发红包。红包里不是金银,而是一封封给子女们的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年味儿!

  之后几天,便是残灯末庙了。一切皆回归正常,生活步入了正轨。

  年过完了,我们返程了。但我相信,过年时的喜悦和浓浓的年味儿,一定留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年味儿作文9

  今年到底是什么味道?这是一种直冲云霄并发出七彩光芒的烟火吗?这是一幅挂在门前的红底黑字的春联吗?这是一个装满亲朋好友祝福的红包吗?这是家人的团圆饭吗?或者这是一次难忘的春节旅行?

  年味是一个装满亲朋好友祝福的红包。红包,“红”代表幸福与和谐。哪个孩子不渴望得到新年红包?红包上写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好运”、“学校成功”、“万事如意”、“幸福”。所有这些都是长辈们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祝愿。送红包已经成为中国新年的亮点。每次我收到朋友和亲戚的红包,我都感到莫名的快乐。这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似乎是一跃而起。我们不在乎红包里有多少钱。只要有祝福,哪怕只有几块钱,也是一颗心。这,是不是年味?

  新年的味道是家庭成员的一顿快乐的团圆饭。在今年的除夕,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会聚在一起,无论你在其他地方工作。不管你有多忙;即使你在国外。这是一顿神奇的大餐,就像圣旨一样,让你从遥远的'异国他乡归来。每当我看到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我就咽下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了。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体现了长辈们的心血。我认为这些菜是最好吃的,比世界上所有的美食都好吃。这是一年,一年的食物!味道是最好的。我最想念的是我叔叔和婶婶做的炸酱面。调味汁里的肉是最好的瘦肉。它是由各种秘制酱料与豌豆和豆腐炖制成的。它极其美味,还有淡淡的辣味。这足以让人神魂颠倒。如果新年的味道没有在这年夜饭中体现出来,还能在哪里体现出来呢?

  年味,这是一次难忘的春节旅行。今年的旅行,我们去了乌镇,一次不是过年。这一次,乌镇新年的味道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东门售票厅:人头攒动,一个接一个,排队已经形成了一条"长龙"。在人山人海中,我们就像被汹涌的人潮推着的小船,最终找到了一个自由的休息场所。尽管售票处很拥挤,但还是不能阻止春节的喜庆气氛。每个人的脸都红了,他们的亲戚们在互相交谈,讨论着彼此的事情和一个快乐的场景。扎西的新年味道更好:每个家庭都有一副不同字体的“福”字春联。许多住在乌镇的人也相继出去和我们一起浏览。最有新年味道的是新年蛋糕店。商店门口写着“新年蛋糕,新年蛋糕,年年高”。祝你好运!当然,它吸引了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我们也在其中。哇,他们包在年糕里的纸一个个变成了红色的“祝福”。一瞬间,他们的心变暖了,开花了,祝福来了。年味,不是这里吗?

  年味,到处,高挂红灯笼;腊肉酱挂在每个窗户上;超市里满是待售的新年商品。五彩缤纷,等着你去发现!一年的味道没有尽头。在新年里,只要你真的关注自己的一面,一旦你抬起头,一旦你低下头,一年的味道就会无时无刻不在。

年味儿作文10

  城里人永远享受着便利,过年过节也一样,或去超市里采购些袋装盒装的速成食品,或举家到大酒店聚一聚,或干脆借机潇洒地跟着旅行团外出旅游。乡间就不同了,特重视过节过年,就像春天播种插秧、夏天灌水施肥、秋天收割打场一样,每一桩每一件都做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

  乡间的“年”来得特别早。进入腊月天,外出务工的人们便计划着返回家乡,接着便陆陆续续地拎着大包小包,带着老婆孩子,赶了火车,搭了汽车,匆匆忙忙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带着切切的思念,带着殷殷的期盼,也带着一年收获的喜悦,他们要与家里的老人孩子、十里八乡的亲朋相见,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年味儿洋溢在那声声的`笑语中,在那紧紧的拥抱中……

  乡间的“年”过得特积极。腊月才过一半,集市便日渐热闹起来,一大早就攒动着人头,大姑娘、小媳妇们一拨一拨地挤在肉摊前、百货店里,买几条鱼,提一箱酒,置几套新衣,扛一台电暖气……每个人的手都不闲着。平时难得展开老脸的李婶、刘三姑见了面也笑靥如花:“哎呀,俺家臭小子回来了,带着个漂亮媳妇,还抱着个大胖小子呢!”“恭喜,恭喜啊!俺家老大就爱瞎作弄,买个什么车,这不,一小家子开车回来过年了!”……集市的热闹一直延伸到乡下,家家的门前都挂出大嘟噜大嘟噜的腊物,鹅呀,鸡呀,鱼呀,腊肠呀,简直成了又一个农贸市场。

  乡间的“年”过得特殷实。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家家就准备操办大年了,女人们把买来的吃物分类存放,杀两只鸡,宰两条鱼,炸些圆子豆腐泡。过年的前一天,就更忙活了,所有的腊物都要提前煮熟,灶台前弥漫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浓浓的香味,这家的与那家的混在一起,在整个的乡野里飘溢着。

  乡间的“年”过得特喜庆。年夜饭摆上桌,家中老人点燃香烛,外面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一家人围桌而坐,烛光映照着一张张开心的脸。你敬我一杯白酒,我敬你一杯果汁,你祝我“万事如意”,我祝你“新年发财”,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年夜饭后,大人们围火而坐,叙家常,谈打算,畅想未来,看看春晚节目;孩子们更是乐开了怀,放一阵烟花,玩一会“地老鼠”,又嘴里衔着糖果,给大人磕头辞岁,当然小脑袋里打着小算盘——得到大人的压岁钱。大大的红包到手了,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给大人们唱歌,逗大人们一阵一阵地笑……

  乡间的“年”意味深长,它衔接着收获与梦想,酝酿着来年更幸福的团聚,更浓更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11

  只要闻到阵阵米香味儿,看见婆婆站在红灯笼下,那便是要过年了。

  我的家乡在江西,是长江边的一座小城。小城里最多的小店便是蒸米粑店,无论春夏秋冬,小吃都品种繁多,顾客络绎不绝。唯有春节那几天例外,所有人都待在家里,跟家人们一起做蒸米粑。

  蒸米粑是集天地之大成、日月之精华的灵物,必须用两季的籼米做原料,做成之后才能滑而不腻、柔中带刚,顺滑又有嚼劲。流水“哗啦啦”响着,大大小小、“沙沙”作响的米粒在婆婆的漂洗下,终于“洗尽铅华,网融如玉”。父亲大步流星地走过去,将淘洗完的米倒在乌黑发亮的石磨上,然后转动石磨,一阵香气从父亲不停忙碌的双手中散发出来,渐渐溢满整间屋子,轻吸一口,感觉飘飘欲仙。妹妹两颊晕红,像醉酒的人儿摇摇晃晃。笨拙质朴的石磨蕴含着神奇的能量,它施以妙手,将米香催发出来,刻进我的记忆里,经久不散。

  晾干、炒熟的米粉置于桌上,一家人围坐火炉边,舅舅将滚烫的沸水注入盆中,这时的香气却不浓郁,只有淡淡的甜香味萦绕在客厅里大写的福字上,也萦绕在我的梦里。终于到了大家齐上阵的时候,婆婆熟练地揪起一团团米粉塞入我们手中,自己也拿一个做示范,大家一起学着做蒸米粑。

  米粉在婆婆手中被搓成极透明的团,像婴儿粉嫩的脸,任她搓扁揉圆。看着米团丝毫不反抗、乖乖躺着的模样,我兴趣大增,自己也拉扯起来。可看似软绵绵的米团竟有不可抗的韧性,不愿屈服在我的“魔爪”下。舅舅望着我迷惑的表情,笑着说:“你要把握好力度,否则会闹笑话的。”我才不信!一手使劲儿抓着米团的一边,另一只手使出浑身力气拖拽,“咔”的一声,米团断成了两截!妹妹大笑:“看,姐姐的米团,比我做的都差些哩!”母亲、父亲、舅舅、舅妈都笑起来,婆婆的鱼尾纹也皱在一起;低头看看米团,它正对我扯着鬼脸,嘲笑笨手笨脚的'我呢!

  一瞬间我羞红了脸,赌气似的逃出家门……邻家也飘来阵阵米香、欢声笑语,可我心中,只有孤单的红灯在街旁摇曳着微光,我想回家了。微光下,一道影子向我走来,是婆婆!“快回去,孩子!这是老祖宗传下的手艺,总有一天,你长大了,也要教你的孩子的。”爱说笑的婆婆这次没再说什么,静静地牵着我的手回家。淡淡的月光、柔柔的灯光洒在我俩身上。夜很静,可前面灯火通明的地方,就是我家。

  我不好意思地走进家门,大家笑着看着我,这一刻,眼神里没有嘲笑,而是满满的宠爱。我们和婆婆继续做着传统的蒸米粑……灯光不再微弱,而是与欢笑声融在了一起,散发着星辰般璀璨的光。

  望着那笑容、那灯光,年味儿在悄悄酝酿,在团聚的一家人里,在蒸米粑甜甜的味道中。

年味儿作文12

  20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新年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老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新年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老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老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年味儿作文13

  随着楼下孩子们的玩炮声,年的脚步近了;随着街上的吆喝声渐入耳畔,年的脚步近了;随着家家户户为年货忙碌的身影层出不穷,年的脚步近了……眼看着新年到来之际,满满小城充斥了年味儿

  一大清早,楼底便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炮声,刚还在美梦中的我被吵醒了。我怔了一会儿,便起床想到阳台看看楼下的景象,还未走近又被炮声一惊,走近一看——孩子们精气神满满,活蹦乱跳,为我们小区添加了一份年味儿,享受着美好的早晨,我便快快洗漱准备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吃过中午饭,我们一家人想各自添几件新衣,便向广场走去,经过廊桥,廊桥也被两旁排列有序红灯笼所点缀的蓬荜生辉,各种各样的年画令我们目不暇接,街上的行人也多了,我们在有说有笑的谈论中很快便来到了广场。

  刚一走近广场,耳边便传来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阿里山竹筷,阿里山竹筷,10块钱10双,20支!20支!”这纯正的外地腔为摊位吸引来了更多的人群,以往的人行道已经被商品街取而代之,有糖果、玩意儿,炮仗……过往的行人都会驻足观望,人们都是各取所需,收获累累。来到广场中央,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写对联的人,他们的一手好字让周围的人叹为观止,本身字写的差的我也自愧不如,投以羡慕的`目光,年味儿便蕴藏在着行云流水的手起笔落之间,人们指尖挥洒的不止是墨水,更是一代传承的象征。还有灯笼,年画,年历的专卖地点,除此之外来自各个乡镇的人带着自己的特产,兴致勃勃的对顾客介绍着自家的特产。广场仿佛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促进年味儿的渲染。

  每当我们路过服装店时,总会传来:“新年好消息!冬款衣服买一送一,买一送一!”“一件7折,两件6折!”等之类的广播声,引得新老顾客们纷纷进店端详,我们也货比三家,各自购得了自己心仪的衣服,我们满怀愉悦去吃我最喜欢吃的烫菜,吃完烫菜后。我们又继续了下午的年货购物。超市里人头攒动,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人们拥挤得挑选着自己需要得东西,或是在筹办年货抑或是为了走访亲戚拜年。我们好容易采购齐全了所需要的年货,挤出超市才顿觉舒适,我们一家提着大包小包,伴着街上成群的人们所带来的深深年味儿,满载而归。

  可谓是:纯真孩童齐欢乐,楼下炮声进梦中。过年人群如波涛,琳琅年货入眼来。街上行人来又往,深深年味其中藏。

年味儿作文14

  过年,是作家笔下永远道不尽说不完的话题。有“噼噼啪啪”震天价响的鞭炮,有层层叠叠的玉盘珍羞,有千遍万次繁琐不一的吉利话,有孩子几个月前就规划好如何花销的压岁钱……诸如此类,不可或缺。正是这些物象营造了过年的意象,才有了我们所说的抽象的“年味儿”。

  不过,年味儿也许不是这般粗暴就可以下定义的。它更多的源于每个人内心对过年的不同感受、不同看法及不同思考。乍问某人何为年味,他也许会不知所措结舌瞠目。可是一旦到了春节,那种年味儿每个人自然就能感受到——即便并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也许偶然看到人家阳台上悬挂的那串串香肠、一对咸鱼或几只风干鸡,你就能感受到年味;也许写作业或睡觉时楼下突兀地一声爆响,紧接着又是一阵尖锐刺耳的鞭炮声,你在惊吓之余就能体味到年味;也许除夕看到妈妈忙着料理蒸笼、锅盆和电饭煲,一片片氤氲着油气和酒香的白雾从厨房飘来逗引着你的鼻粘膜时,你能意识到年味;也许吆喝着让你帮忙贴春联时,你就能沉浸在年味之中。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一阵无厘头的想法,一段漫不经心的回忆,都会使你突然发觉:这是过年哎。

  我的年味儿又是什么呢?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和父母去家拜年。住在乡下,那附近鲜有同龄的玩伴,亦无花担儿舞龙之类习俗,百无聊赖之际我拎了把凳子在屋旁的边翻翻闲书,眼前景色虽显荒凉无趣,倒也怡然自乐。往年,家家户户肯定挤满了来拜年的儿孙晚辈,院子里人声鼎沸,笑语欢声不断。如今,只有耳边偶尔传来的嘈杂驱散着上的寂静、空旷,不知名的鸟雀在头顶杂乱细碎的鸣叫,像水洗过的蓝绸缎,凉匝匝得干静明澈。临近了,麦苗早已探出了头,有一指多高了,虽然仍很瘦小,在泥土地里仿佛惊恐的孩子一样蜷缩起身子,可是仍然能够想象一个多月后整田整田流动的.绿浪。我放下书,沿着田埂向田野更深处走,这时远处一声惊雷,“轰——啪——”,打破了这诗样的宁静——是爆竹。狗气势汹汹地狂吠,扭转身子甩着尾巴找寻着那不速之客,鸡鸭也在窝里不安地骚动。这重重一声响,彻底点亮了那蓄势已久、骚动难耐的年味儿。

  在那须臾片刻之间,我从未那样深刻地意识到过年了。因为那样的沉寂和突然的热闹是我所熟悉的:每年春节在乡下,总不似书中所描绘的过年那般热闹非凡、花团锦簇。每每回忆往年的春节,印象中也只有将午未午时迷雾一样金色的阳光,以及鸟雀啁啾、树林阴翳的闲散下午。我的年味儿无关乎鞭炮、红包抑或对联,而是一种熨帖、清朗、悠闲的心境。

年味儿作文15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这年味儿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儿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作文04-05

年味儿的作文10-17

年味儿中考作文08-21

我家的年味儿作文03-31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06-22

年味儿优秀作文02-14

浓浓年味儿作文06-03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03-09

我家的年味儿作文05-03

年味儿作文(精)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