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时间:2022-08-15 04:01:54 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

一、教材的体例 
  1.主题单元的设置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是: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②听说读写各种实践活动综合。所以,本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 
  (1)连同入学教育,本册共设置18个主题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题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线”。 
  (2)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习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的内容核心,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 
  (3)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 
  (4)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 “语文天地”中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习,更不是考试内容。] 
  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2.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设置这两个人物,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这两个人物将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 
  3.“金钥匙”系列 
  “金钥匙”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以培养“会学习”的人。金钥匙安排在每个单元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其穿插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心得予以补充。 
  自检:自审能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自检“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调适。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习惯,不在自检的方法和水平上要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主要靠实践,不要把金钥匙的内容当知识点传授。 
  4.其他 
  (1)课文后面原打算附词语,因为本册单音节词占多数,又受篇幅所限,就没有列出来。请老师们注意教学时应补上学习词语的环节。(见下面识字部分第(3)点) 
  (2)教材中一律没有写明笔画名称,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习惯叫法教学。有一部分难学的笔画下学期学习。 
  (3)因为本套教材还有课外阅读、成长手册、写字本等配套材料,写字描红的内容就不再占课本篇幅了。课本中只对易错和难写的字给以辅导。 
  (4)语文天地中各种图标的含义都在教师用书中说明了。课题下加横线的要求背诵;古诗要求背诵。蓝色打开的书表示自读,教师可以不过问;红色打开的书表示必须在课堂上读的材料。 
 (5)凡是加三角的项目可选做。没加三角的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削减、更改内容。 
  二、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分析 
  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1)首先学习汉字的必要性:①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拼音,客观上灌输汉字必须向拼音文字靠拢的意识。②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拼音不是文字,只记录语音,学习拼音不是识字。儿童学习拼音很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③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工具,学习拼音的6~8周内,数学等科目将不得不替语文承担识字教学的任务。 
  (2)首先学习汉字的可行性:①在1956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人们是怎样识字的?在使用注音字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人是怎么识字的?②日本人、韩国人、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操着各自的语音学习汉字,可见作为书面的文字,汉字字形对字义的影响,远远大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③专家的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3)《课标》的精神是淡化拼音。新教材的改革尝试:①先学1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②以汉字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时学习汉字。③注重过程,层层递进,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其一,一年级上册——认字母,拼音节,读生字(注意不要硬加内容)。下册——抄写字母和音节。二年级上册——粗略学习拼写音节,以适应.写作和上机的需要(此处超标)。下册——大写字母,音序,汉字输入。其二,本册内部1~4单元渗透,整体认读渗透,9单元后渗透。④主体课文不注音,以免干扰识字。自读课文注音,以利学生阅读。 
  [注意:从整个学习进程看,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从本册看,拼音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务必使全体学生学会拼读。方言区可根据本地情况,重点纠正某些声母韵母的发音。] 
  (4)汉语拼音的评价。原则上不单独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与识字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能不能看拼音识字。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学生学前教育差异大,要及时帮助差生学会拼音。 
  2.关于识字教学 
  (1)教材追求的理想:①尽快学会1800~2000汉字,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这对儿童的发展(知识、智力、情感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使学生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使语文教学尽快度过识字阶段。③识字与阅读同步。 
  (2)依据《课标》的精神,本教材实行认写分流。 
  ·为什么要实行认写分流?①认容易,写难。一般人会认的字都比会写的字多。硬要认写同步,势必让“会认”等“会写”,从而贻误了学生尽早进入阅读的时机,弊远远大于利。②人们对认字和写字的需求是不同的。A数量不同。B选字不同。“熊、蜻蜓、潜望镜”等阅读中需要认识的字可能一辈子都不写。③儿童“认字”和“写字”的心理发展是很不相同的,请看下表: 认 写 
用眼,用脑 用眼,用脑,用手但是儿童手部写字用的小肌肉群发育晚 
整体感知 从笔画和部件入手 
儿童熟知的具体事物,笔画越多越好认 从简单到复杂,从独体字到合体字 
先记忆后理解 理解了才容易会写 
在语文环境中识字较容易 写字的环境越单纯越好 

  可见,“四会同步”,是违背儿童学习心理的一厢情愿的苛刻要求。 
  ·分别构建认字和写字的教学序列。   认 写 
总目标
(小


段) A.识字1800~3000个B.学会识字的方法,能不依赖老师独立识字。 A.写对,写好,写快。写对笔顺笔画,在使用中写对。字的间架结构好。体式章法好(超标)。会写行草偏旁,书写>20字/分(超标)。B.有办法防止和纠正错别字(超标)。 




学 选
字 阅读的常用字 儿童习作常用字。构字能力强的母体字。 
序 口语语汇中选字,听读识字,感知汉字特点。
        ↓
成批识字,掌握汉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
        ↓
运用汉字规律,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
   独体字 笔画笔顺
↓↓
认识汉字的结构方 间架结构式,
常用合体字↓
  ↓ 体式章法
在组词、造句、选 ↓
词填空、习作等实 熟练,速度较快际应用中,解决“ ↓
写对”的问题。 常用行楷偏旁(1~3年级) (1~6年级)
 

  [注意:几套实验教材都实行认写分流,本教材的特别之处:①应写的字有些是过去学认的字,按写字发展规律选字,又都在本篇课文里(“人”例外),以分散学习的难点。②课文中不少生字只是渗透性学习,教材不做要求。] 
  (3)识字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①充分利用儿童听力极强、机械记忆力极强,以及整体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以听领先,读、背课文,(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大片字)然后逐步缩小语境(词、语、短句,这时儿童面前是一块字或一条字),最后抽出单个汉字认识,然后再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指读)。这种方法与“分散识字”的方法基本相同,简单概括为“听读识字”。 
  就目前研究和实验的情况看,指读有利于使儿童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认字方法。如何理解《课标》在阅读部分的第2点提出的“不指读”?第一,指读是一种识字方法,不是阅读方法,认读课文后朗读时,应当不用手指。第二,这个目标是整个学年段的目标,学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即使到三四年级,《课标》也只是提“初步学会默读”。第三,目前尚没有发现比指读更好的方法,如果有,可以推广。 
  ②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与大语文接轨,教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告、报纸、说明书等途径认字(见第十二单元)。教材插图展现了城市的景象,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在村委会、小学校、化肥袋、日历等处挖掘学习资源。 
  (4)使学生掌握一点独立识字的方法。 
  ·“听读识字”在课堂上表现为听老师读,认字。在课外自己识字,则应当通过“问”,听别人读出字音,认字,见61页金钥匙。 
  ·看图识字。本册选取的“图”,是那些能显示汉字字形和字义的象形字和会意字,数量较小。 
  ·看拼音认字。学生从第九单元开始借助拼音识字。 
  ·教材渗透一点形声字、会意字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介绍】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心得12-1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心得12-08

小学语文一年级统编教材培训心得12-08

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论文 “教材体”变身记04-29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11-15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03-18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05-0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案11-0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11-06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