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鸬鹚

时间:2022-08-15 19:02:10 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 -鸬鹚

语文 -鸬鹚

 第一课时
  一、题揭导入
  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不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突破三难,唯有训练。教师书写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练。对小学生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语基本功。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项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共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自然段。教师注意正音。例如:
  ▲这个地方没读好。不要紧,你可以请一位同学帮你读。
  ▲这个词语没念准,请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没念通,听老师读。
  ▲这个新词念得非常准,咱们听他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比较长,你能读得这样通顺,可见你平时对朗读是化了功夫的。咱们请他再念一遍。
  ▲整段话没念错一个字,真不简单。
  ▲这样长的一段话,能够念得这样通顺,这样连贯,可见你读书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只要照做就是。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
  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读。
  ②同桌互读。
  ③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夸)
  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理往往就这么简单。]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平 静 不平静 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含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拨,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
  一、默写新词
  1.看图片默写新词。
  用.课件呈现3幅图片,每呈现一幅,学生写出相应的新词。
  ①根据第1幅的内容,可默写“一望无垠”。默后反馈,了解学生默了哪个词。
  ②根据第2幅的内容,可默写“夕阳”、“柔光”、“波光粼粼”等词语。默后反馈。
  ③根据第3幅的内容,可默写“炊烟袅袅”。默后反馈。
  [点评: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对此一直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有必要加以改造。这个默写设计,融写字、释词、观察、联想、审美于一体,既发挥了传统默写在收心凝神、巩固字词、夯实基础方面的作用,又避免了传统默写功能单一、形式呆板、被动应答的缺陷。]
  2.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小糊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果,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
  1.自读感悟。
  ①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重点对下列词句有所感悟:
  ▲第1句: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亮、清)
  ▲第2句:再读读这个“浮”字,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感觉来?(轻、稳、平)
  ▲第3句:为“悠然”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再来读读这句话。(悠闲、自由自在、舒服、无忧无虑、从容、轻松自如)大家看,轻松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风景,无忧无虑地吸着土烟,这种感觉、这种情景,就是“悠然”呀。
  ④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对学生的朗读,可作如下调控:
  ▲你们听老师读。
  ▲这句话,谁能比他读得更平静、更优美?
  ▲读开头这句话,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要给人以一种静静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觉。你再试一试。
  ▲“悠然”这句话,你可以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地读,这样读起来才有味儿。
  ⑤教师小节: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①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读出来。(学生试背)
  ②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办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象画面背。)
  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④指名配乐背诵第1自然段。
  [点评:文章应该一句一句地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每句话都要给予同样的关注。有的句子如文章的骨架,它支撑起文章的全部血肉;有的句子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情致和理趣的窗户;有的句子如文章的血脉,由于它的牵连,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一条发展变化的线。对于这样的句子,在读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

【语文 -鸬鹚】相关文章:

鸬鹚的作文06-19

《鸬鹚》教案(通用10篇)10-31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园地一》语文教案06-13

《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06-09

《语文园地二》语文教案06-10

《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06-09

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6-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