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时间:2022-08-16 07:44:07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 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 交流、综合
3 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 明确任务
2 巡视、参与、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 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 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 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3、教学反思:

 

 

 

 

 

 

十、社  戏

鲁迅

〔教学目标〕
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 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1. 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点和语言特色。第三课时作业研讨。
2. 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故每节课都应该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因本课考试内容较多,所以第三课时的研讨应注意结合各类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作者简况:(有关鲁迅的常识复习由学生回答完成。)
三、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
四、扫清文字障碍。
    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注音,为学生不易掌握的字注音(根据实际情况作处理)
dàn惮     duó踱   zhào棹     guī归    xǐng省   

háng行  bèi辈    cuān撺   duō掇     fú凫   

cuō撮    jiù桕     jí楫       wàng旺  xiàng相
五、研讨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让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大意。以下供参考: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 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热情、好客、平等。
    3. 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 看社戏前的波折。
    2.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 在赵庄看社戏。
    4. 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六、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七、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在学生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举例朗读相关课文为主。同时对重点段落作必要的提示。
    1、景物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

注意:(可以从描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
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间接描写——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直接描写——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感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风波,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相关文章: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0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01-22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2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03-01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11-04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5篇01-22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15篇)01-22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11-22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4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