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食物从何处来》 设计

《食物从何处来》 设计

时间:2022-08-16 07:49:32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食物从何处来》 设计

《食物从何处来》 设计

《食物从何处来》.教案设计

 

课文解读: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属于说明事理的说明文,我们知道,一篇好的说明文必须既注意科学性,也要适当地注意生动性。《食物从何处来》就是这样的文章。

《食物从何处来》这个题目,用的是疑问句式,清楚地告诉读者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同时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文中有些句子,根据题旨,用申述或提问并解答的方式说明食物的含义和来源。“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如何获得食物! ”这一类句子就是文章的“眼”,它们提示读者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课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用严密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教给学生知识。

教学设想:

      “食物从何处来?”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倘若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解答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倘若深入探究,那又不是轻易可以说得清楚的。这正如课文“预习提示”所说的:“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生物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即自养和异养”。光是“自养”“异养”这两个概念,就很容易引发出一个问题:“我们靠谁来养活?我们靠什么来养活?”因此,本篇课文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具体可以落实到追本溯源上,即不一定按课文说明的顺序,而是逆流而上:不先从自养开始而是从异养开始;不先从食物的形成开始而先从食物从何处来开始,从现成的食物开始去寻找它的本源。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正是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便是食物从何处来的答案,也是作者行文的思路、说明的顺序。之所以要从“异养”开始,是由于“异养”比“自养”更贴近生活,更直观具体,更易理解。(当然,这种教学的顺序与文章的顺序正好相反,有点超出“常规”,但从创意的角度看,也不妨一试。)

教学目标、重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4.在了解了食物从何处来之后,引导学生对“太阳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有什么认识“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策略: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绘制出一条“食物链”,先给出“异养”食物链,然后绘出“自养”食物链,再看看这两条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可否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条更长更完整的食物链。

2.联系学习过的生物知识,印证或充实课文内容。

3.联系生活实践,找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食物的来源。

4.归纳.总结课文的说明顺序——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这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教学过程:

[导入]

1.先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人是铁,饭是钢。”这句俗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呀?——人不吃饭是不行的——那人们吃的饭菜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从哪里来的?这样,采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逐层深入地展开各个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2.另一种导入的方法是,让学生讲述“食物链”故事,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类的故事,故事当中便隐含食物从何处来的道理。这也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探索过程。

[突破]

1.思路。

思路就是作者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概貌,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可以从中悟出作者的匠心和意图。本文先举例说明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紧接着提出“

【《食物从何处来》 设计】相关文章:

舅妈,你在何处作文08-24

何处为家作文09-08

何处觅吾乡作文08-16

人生何处无相逢作文06-19

语文课堂的根在何处08-22

如何处理幼儿的小伤口08-24

人生何处不相逢作文06-28

乡归何处作文800字05-16

食物的作文02-27

食物优秀作文04-16